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移动通讯终端及其模式切换方法 |
申请号 | CN201110227575.3 | 申请日期 | 2011-08-09 |
法律状态 | 暂无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9995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IPC分类号 | H;0;4;M;1;/;7;2;5;;;H;0;4;W;8;8;/;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丰泽东路106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江苏赋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盛夏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江苏赋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盛夏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杨志兵 |
代理机构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青瓦;丁建春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移动通讯终端及其模式切换方法,其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该移动通讯终端处于通话模式时,检测用户与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在该用户与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大于预定距离时,检测该移动通讯终端是否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在检测到该移动通讯终端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时,将该移动通讯终端切换至静音模式。本发明移动通讯终端可快速地切换到静音模式,减少了操作时间,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增加了用户的体验。
1.一种移动通讯终端的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处于通话模式时,检测用户与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
在所述用户与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大于预定距离时,检测所述移动通讯终端是否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所述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为向下翻转使得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显示屏向下的动作,其中,通过在移动通讯终端上设置构成三维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所述x轴和所述y轴所组成平面与所述显示屏所在平面平行,所述y轴在所述用户手持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地面垂直放置时与重力加速度g成一直线,检测所述z轴上的重力加速度分量是否为负值,且在检测到所述z轴上的重力加速度分量为负值时,判定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作出向下翻转使得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显示屏向下的动作,所述预定距离为8毫米;
在检测到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时,将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切换至静音模式,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处于所述静音模式时,检测所述用户与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是否小于所述预定距离,且在检测到所述距离小于所述预定距离时,将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切换至通话模式。
2.一种移动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话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是否处于通话模式;
距离感应模块,用于在所述电话模块判断到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处于通话模式时,检测用户与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并判断所述用户与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是否大于预定距离,所述预定距离为8毫米;
动作感应模块,用于在所述距离感应模块检测到所述用户与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大于所述预定距离时,检测所述移动通讯终端是否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所述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为向下翻转使得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显示屏向下的动作,其中,通过在移动通讯终端上设置构成三维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其中所述x轴和所述y轴所组成平面与所述显示屏所在平面平行,所述y轴在所述用户手持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地面垂直放置时与重力加速度g成一直线,检测所述z轴上的重力加速度分量是否为负值,且在检测到所述z轴上的重力加速度分量为负值时,判定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作出向下翻转使得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显示屏向下的动作;在检测到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时,通知所述电话模块将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切换至静音模式;
所述电话模块进一步用于判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是否处于所述静音模式,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处于所述静音模式时,所述距离感应模块进一步检测所述用户与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是否小于所述预定距离,且在检测到所述距离小于所述预定距离时,通知所述电话模块将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切换至所述通话模式。
移动通讯终端及其模式切换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信息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移动通讯终端及其模式切换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移动通讯终端已被人们广泛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终端实现通话、发短信甚至上网等功能。\n[0003] 在一些特定场合,通话者在通话时,若有人在身旁急需和通话者当面交流,或通话者需要接听另一个移动通讯终端(或固话)时,,并不希望现在正在通话的对方听到这边的谈话内容,这个时候,一般会选择进入移动通讯终端的静音模式。\n[0004] 但是,现有技术中,需要将移动通讯终端拿到视野内再通过按压按键或者触摸屏来选择通话选项中的静音模式设置项才能进入静音模式,而当需要再次进入正常的通话时,还需将移动通讯终端再次拿到视野内选择通话选项才能返回通话模式。这个过程比较繁琐,操作起来比较耗时,而且可能会因为操作时间较长,让对方听到不应该听到的内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n[0005] 因此,如何在移动通讯终端上实现模式的快速切换,是本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n发明内容\n[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通讯终端及其模式切换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n[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通讯终端的模式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该移动通讯终端处于通话模式时,检测用户与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在该用户与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大于预定距离时,检测该移动通讯终端是否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该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为向下翻转使得该移动通讯终端的显示屏向下的动作,其中,通过在移动通讯终端上设置构成三维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其中该x轴和该y轴所组成平面与该显示屏所在平面平行,该y轴在该用户手持该移动通讯终端与地面垂直放置时与重力加速度g成一直线,检测该z轴上的重力加速度分量是否为负值,且在检测到该z轴上的重力加速度分量为负值时,判定该移动通讯终端作出向下翻转使得该移动通讯终端的显示屏向下的动作,该预定距离为8毫米;在检测到该移动通讯终端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时,将该移动通讯终端切换至静音模式,在该移动通讯终端处于该静音模式时,检测该用户与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是否小于该预定距离,且在检测到该距离小于该预定距离时,将该移动通讯终端切换至通话模式。\n[000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通讯终端,包括:电话模块,用于判断该移动通讯终端是否处于通话模式;距离感应模块,用于在该电话模块判断到该移动通讯终端处于通话模式时,检测用户与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并判断该用户与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是否大于预定距离,该预定距离为8毫米;动作感应模块,用于在该距离感应模块检测到该用户与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大于该预定距离时,检测该移动通讯终端是否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该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为向下翻转使得该移动通讯终端的显示屏向下的动作,其中,通过该动作感应模块在移动通讯终端上设置构成三维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其中该x轴和该y轴所组成平面与该显示屏所在平面平行,该y轴在该用户手持该移动通讯终端与地面垂直放置时与重力加速度g成一直线,检测该z轴上的重力加速度分量是否为负值,且在检测到该z轴上的重力加速度分量为负值时,判定该移动通讯终端作出向下翻转使得该移动通讯终端的显示屏向下的动作;在检测到该移动通讯终端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时,通知该电话模块将该移动通讯终端切换至静音模式;该电话模块进一步用于判断该移动通讯终端是否处于该静音模式,在该移动通讯终端处于该静音模式时,该距离感应模块进一步检测该用户与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是否小于该预定距离,且在检测到该距离小于该预定距离时,通知该电话模块将该移动通讯终端切换至该通话模式。\n[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移动通讯终端处于通话模式时,若检测到移动通讯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距离、且检测到移动通讯终端本身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后,智能地切换通话模式至静音模式。本发明移动通讯终端可快速地切换到静音模式,减少了操作时间,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增加了用户的体验。\n附图说明\n[0010]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讯终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n[0011] 图2是根据图1的动作感应模块在移动通讯终端上设置构成的三维坐标系示意图;\n[0012]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讯终端的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n[0013]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讯终端的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以及[0014] 图5是图1所揭示的移动通讯终端的具体电路连接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5]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讯终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图1的动作感应模块在移动通讯终端上设置构成的三维坐标系示意图。\n[0016]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讯终端包括:\n[0017] 电话模块101,用于判断移动通讯终端是否处于通话模式;\n[0018] 距离感应模块102,用于在电话模块101判断到移动通讯终端处于通话模式时,检测用户与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并判断用户与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是否大于预定距离;\n[0019] 动作感应模块103,用于在距离感应模块102检测到用户与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大于预定距离时,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是否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且在检测到移动通讯终端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时,通知电话模块101将移动通讯终端切换至静音模式。\n[0020] 在本实施例中,通话模式指的是用户将移动通讯终端贴近耳朵进行正常通话的模式,静音模式是指在进行通话时关闭本方麦克风的模式。\n[0021] 另外,电话模块101可进一步用于判断移动通讯终端是否处于静音模式,在移动通讯终端处于静音模式时,距离感应模块102进一步检测用户与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且在检测到该距离小于预定距离时,通知电话模块101将移动通讯终端切换至通话模式。\n[0022] 其中,上述的预定距离可优选设置为8毫米。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将移动通讯终端移至预定距离内时,距离感应模块102认为用户希望进入通话模式,距离感应模块102在判断到移动通讯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即可马上通知电话模块101切换进入通话模式。当然,为了避免检测失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二个预定距离,比如5毫米,当用户将移动通讯终端移至5毫米范围内时,切换进入通话模式。另外,8毫米和5毫米只为优选的值,其可根据实际而设置不同的值,在本技术领域人员理解的情况下,不作赘述。在本实施例中,预定距离一般为显示屏到用户的耳朵的距离,可以通过在显示屏或者上方的听筒的位置设置距离感应模块102,以实时地检测用户到显示屏或者听筒的距离。\n[0023] 其中,上述的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可优选为向下翻转使得移动通讯终端的显示屏(图未示)向下的动作。\n[0024] 其中,动作感应模块103在移动通讯终端上设置构成三维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其中x轴和y轴所组成平面与显示屏所在平面平行,y轴在用户手持移动通讯终端与地面垂直放置时与重力加速度g成一直线,检测z轴上的重力加速度分量是否为负值,且在检测到z轴上的重力加速度分量为负值时,判定移动通讯终端作出向下翻转使得移动通讯终端的显示屏向下的动作,通知电话模块101将移动通讯终端切换至静音模式。另外,动作感应模块103包括加速度感应芯片,通过加速度感应芯片实时地检测三个坐标轴上的加速度分量,并按一定的工作频率(比如300毫秒)向动作感应模块103上报各个坐标轴的加速度分量;接着由动作感应模块103判断z轴上加速度分量的正负情况。\n[0025] 如图2所示,用户手持移动通讯终端与地面垂直放置时,定义的x轴的正方向为水平向右,y轴的正方向为竖直向上,z轴的正方向为垂直显示屏水平指向用户。此时,用户把移动通讯终端的显示屏向下翻转的过程中,重力加速度会在x轴、y轴和z轴分产生重力加速度分量,当在z轴上的重力加速度分量为负值时,则判断为产生向下翻转使得显示屏向下的动作,动作感应模块103通知电话模块101将移动通讯终端切换至静音模式。当然,这仅是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可以包括向上翻转(z轴分量为正值)、向左翻转(x轴分量为正值)或者向右翻转(x轴分量为负值)等,其具体情况可根据用户的习惯而改变或者提供接口进行设置,在本技术领域人员理解的范围内,不作赘述。\n[0026] 请参阅图3,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讯终端的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n[0027]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移动通讯终端的模式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0028] 步骤30,在移动通讯终端处于通话模式时,检测用户与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n[0029] 步骤31,在用户与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大于预定距离时,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是否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n[0030] 步骤32,在检测到移动通讯终端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时,将移动通讯终端切换至静音模式。\n[0031] 其中,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移动通讯终端处于静音模式时,检测用户与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且在检测到距离小于预定距离时,将移动通讯终端切换至通话模式。\n[0032] 其中,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为向下翻转使得移动通讯终端的显示屏向下的动作。\n[0033] 其中,在步骤32中,在移动通讯终端上设置构成三维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其中x轴和y轴所组成平面与显示屏所在平面平行,y轴在用户手持移动通讯终端与地面垂直放置时与重力加速度g成一直线,检测z轴上的重力加速度分量是否为负值,且在检测到z轴上的重力加速度分量为负值时,判定移动通讯终端作出向下翻转使得移动通讯终端的显示屏向下的动作,将移动通讯终端切换至静音模式。\n[0034] 如前所述,在步骤30中,由电话模块101判断到移动通讯终端是否处于通话模式,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通知距离感应模块102检测用户与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在步骤\n31中,由距离感应模块102在判断用户与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是否大于预定距离,且在判断结果为“是”时,通知动作感应模块103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是否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在步骤32中,由动作感应模块103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是否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且在判断结果为“是”时,通知电话模块101将移动通讯终端切换至静音模式。\n[0035] 同上所述,预定距离可优选为8毫米。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将移动通讯终端移至预定距离内时,默认为用户希望进入通话模式,因此只需距离感应模块102判断移动通讯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时,即可切换进入通话模式。当然,不限于此,预定距离可以包括5毫米至50毫米之间,其具体大小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另外,预定距离一般为显示屏到用户的耳朵的距离,可以通过在显示屏或者上方的听筒的位置设置距离感应模块102,以实时地检测用户到显示屏或者听筒的距离。\n[0036] 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型,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还可以包括向左或者向右甩的动作等,且此时,在移动通讯终端上设置构成三维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的正方向也可以相应改变,在本实施例中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所表示的向下翻转的动作,仅是参考个人习惯的一种举例说明。\n[0037] 请参阅图4,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讯终端的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n[0038] 在本实施例中,其具体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n[0039] 步骤40,来电;\n[0040] 步骤41,切换到通话模式;\n[0041] 步骤42,检测用户与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是否大于预定距离,若否,返回步骤41,若是,跳到步骤43;\n[0042] 步骤43,检测该移动通讯终端是否作出预定的位置改变动作,若否,返回步骤41,若是,跳到步骤44;\n[0043] 步骤44,切换到静音模式;\n[0044] 步骤45,检测用户与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若否,返回步骤44,若是,返回步骤41。\n[0045]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通讯终端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而智能地在通话模式与静音模式之间快速切换,无需用户进行手动切换。当然,不限于此,随着发展的需要,还可以变型为更多的模式切换,包括耳机模式和蓝牙模式等,本发明只需对每个需要切换的模式定义一个位置变换动作或距离,即可实现模式之间的快速切换。\n[0046] 但,上述实施例中,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用户所处的环境(比如在跑步过程中)或小孩子不懂事(比如来回晃动移动通讯终端)等,造成移动通讯终端在多个模式之间高频率地切换,给移动通讯终端带来一定的损坏。为了防止这种或类似的情况发生,移动通讯终端将记录每次切换的时间,在下一次需要切换时,会与上一次的切换时间进行对比判断,当两次切换的时间间隔小于1秒或者2秒时,就忽略本次切换。当然,两次切换的时间间隔可按照用户的习惯进行设置,比如提供用户接口,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另行设定,无需在出厂时作同一固定设置,更具人性化。\n[0047] 请参阅图5,图5是图1所揭示的移动通讯终端的具体电路连接图。\n[0048] 本实施例移动通讯终端的电路包括:控制芯片501、电源管理模块502、加速度感应芯片503和距离感应芯片504。\n[0049] 上述的电话模块101可集成于控制芯片501中。\n[0050] 其中,控制芯片501提供一中断检测管脚(PS_INT)与距离感应芯片504连接,距离感应芯片504通过PS_INT管脚通知控制芯片501进行数据获取或命令发送等处理。控制芯片501还提供另一终端检测管脚(GS_INT)与加速度感应芯片503连接,加速度感应芯片503通过GS_INT管脚通知控制芯片501进行数据获取或命令发送等处理。当然,控制芯片501还提供多条数据总线分别与加速度感应芯片503和距离感应芯片504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或数据初始化等动作,其数据总线的类型包括I2C(两线式串行总线)或SPI总线等(此为现有常用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n[0051] 另外,控制芯片501中内嵌有电源管理模块502,其负责给加速度感应芯片503和距离感应芯片504供电,并且,控制芯片501优选为基带处理芯片。\n[0052] 本发明移动通讯终端及其模式切换方法可实现多个模式之间的切换,无需用户手动进行设置,减少了切换的时间,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用户按照平时的习惯接听电话,即可实现模式的切换,增加了用户体验。\n[005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法律信息
- 2015-10-07
- 2012-09-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4M 1/725
专利申请号: 201110227575.3
申请日: 2011.08.09
- 2011-12-2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1-04-20
|
2009-09-16
| | |
2
| |
2009-05-27
|
2007-11-23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