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无尘工作台 |
申请号 | CN202020261658.9 | 申请日期 | 2020-03-06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25H1/00 | IPC分类号 | B;2;5;H;1;/;0;0;;;B;0;1;D;4;6;/;1;0;;;B;0;1;D;4;6;/;3;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余姚市锐麒电子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马渚镇横江路7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余姚市锐麒电子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余姚市锐麒电子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毛国锋 |
代理机构 | 慈溪久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超;滕延庆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尘工作台,包括工作台主体,工作台主体内设有除尘腔,工作台主体顶端开设有进风孔,进风孔设有送风过滤装置,工作台主体包括有工作台面,工作台面开设有若干位于送风过滤装置正下方的出风孔,出风孔设有抽风吸尘装置,抽风吸尘装置对应位于出风孔正下方,且抽风吸尘装置全面覆盖于出风孔;抽风吸尘装置包括引流斗、集尘过滤组件及风机,引流斗的入口与出风孔相连通,风机与引流斗的出口相连通,集尘过滤组件布设于出风孔与风机的气流路径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采用进风孔与出风孔处于同一竖直路径的方式并结合吸附过滤组件进行除尘,具有除尘效果较好、清洁环保的作用。
一种无尘工作台\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工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尘工作台。\n背景技术\n[0002] 无尘工作台是一种提供局部无尘、无菌工作环境的空气净化设备,并能将工作区已被污染的空气通过专门的过滤通道人为地控制排放,避免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是一种安全的微生物专用无尘工作台,也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实验室、医疗卫生、生物制药等相关行业,对改善工艺条件、保护操作者的身体健康、提高产品质量和成品率均有良好的效果。\n[0003] 现有公告号为CN20399381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产线无尘工作台,包括一框体支架,筐体支架外周设置有隔离板,筐体支架的顶部设置循环过滤除尘装置,筐体支架的中部横向设置有一工作台面,工作台面设置有镂空孔,工作台面的下端设置有工作台水槽,隔离板一侧面设置有工位开口。生产时,通过循环过滤除尘装置对内部进行循环除尘,以达到无尘的效果,除尘过程中,下串的灰尘被工作台水槽所吸附。\n[0004] 但上述生产线无尘工作台存在以下缺点:循环过滤除尘装置设置于顶部,对应于工作台面的下方设置有工作台水槽,当循环过滤除尘装置向工作台面吹风后,会导致气流向四周扩散,使粉尘分散,存在吸尘效果较差的问题。\n实用新型内容\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尘工作台,采用进风孔与出风孔处于同一竖直路径的方式并结合吸附过滤组件进行除尘,具有除尘效果较好、清洁环保的作用。\n[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无尘工作台,包括工作台主体,工作台主体内设有除尘腔,工作台主体的顶端开设有进风孔,进风孔设置有送风过滤装置,工作台主体包括有工作台面,工作台面开设有若干位于送风过滤装置正下方的出风孔,出风孔设置有抽风吸尘装置,抽风吸尘装置对应位于出风孔正下方,且抽风吸尘装置全面覆盖于出风孔;抽风吸尘装置包括有引流斗、集尘过滤组件及风机,引流斗的入口与出风孔相连通,风机与引流斗的出口相连通,集尘过滤组件布设于出风孔与风机的气流路径上。\n[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除尘腔内进行操作时,送风过滤装置通过进风孔向除尘腔内吹风进行除尘,随后除尘腔内的气流从出风孔吹出,在引流斗的导向下经集尘过滤组件过滤后,风机将出风孔的风排出。因送风过滤装置和抽风吸尘装置位于同一竖直路径且共同作用,使除尘腔内形成负压,从而使除尘腔内的粉尘随内部气体从出风孔吸走,因出风孔与进风孔正对,空气从进风孔送入后直达出风孔,避免气流扩散导致工作台面上的粉尘被吹往工作台面以外的区域,从而使除尘效果较好,且排出的气体经过滤后更环保。\n[0008]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集尘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海绵层及活性炭层。\n[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较大的粉尘经过滤网过滤,海绵层不仅能够吸收杂物还能吸水,活性炭层能够吸附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化学气体,具有较好的环保性。\n[0010]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引流斗的内壁设置有挡圈,挡圈的上表面与集尘过滤组件的下表面抵挡配合。\n[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圈对集尘过滤组件具有抵挡作用,防止集尘过滤组件受风机的吸力而脱离引流斗。\n[0012]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工作台主体内插接设置有隔板,工作台面开设有下凹槽,工作台主体的顶壁设置有上凹槽,下凹槽与上凹槽相对设置,隔板的上端对应插接于上凹槽,隔板的下端对应插接于下凹槽,隔板将除尘腔分隔为两个独立腔室,每个独立腔室对应设置有送风过滤装置和抽风吸尘装置。\n[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将除尘腔分隔为两个独立腔室形成两个工位,可同时进行两项操作,互不干扰,从而可提高效率。\n[0014]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上凹槽内和下凹槽内均设置有密封条,密封条与隔板密封配合。\n[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凹槽和下凹槽内设置密封条,使两个相邻的独立腔室之间的分隔性能更好。\n[0016]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进风孔设有伸入除尘腔的导风罩。\n[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风罩对进风孔处的风具有一定的汇聚作用,使风汇聚地吹向出风孔,从而减小气流的扩散性,提高除尘能力。\n[0018]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进风孔与导风罩之间设置有风力调节组件,风力调节组件包括固定板和调节板,固定板固定设置于进风孔,固定板的两侧设置有滑槽,调节板通过滑槽与固定板滑移配合,固定板开设有若干第一开孔,调节板上一一对应开设有若干第二开孔,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竖直相对时形成风量通道,当调节板相对固定板移动时,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逐渐交错使风量通道截面逐渐减小。\n[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风力大小时,将固定板相对调节板平移,使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之间相对运动,当第一开孔对准第二开孔时,风量通道的通风面积呈最大状态,随着第二开孔相对第一开孔的移动,调节板逐渐对第一开孔进行遮挡,使风量通道的通风面积逐渐减小,如此,根据实际所需即可对进风孔处的风力大小进行调节。\n[0020]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工作台主体铰接有多个支脚,支脚侧壁设置有插接块,工作台主体下表面开设有与插接块插接配合的插接孔,插接孔的内壁设置有半球形的凸起,插接块的侧壁对应设置有半球形的凹孔,当支脚折叠于工作台主体下表面时,插接块插接于插接孔内且凸起定位于凹孔中。\n[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无尘工作台进行运输时,可将支脚折叠于工作台主体的底壁,插接块插接于插接孔内,且通过凸起与凹孔配合实现定位,从而减小运输时的整体体积,如此,相对于可拆卸的支脚而言,不易丢失。\n[0022]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插接块的截面设置为直角三角形,插接块的一直角边与支脚侧壁相贴,插接块的另一直角边与支脚底面相齐平。\n[0023]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支脚与工作台主体之间设置有三角支撑块,三角支撑块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三角支撑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支脚和工作台主体上,三角支撑块的一直角边与工作台主体的下表面相贴,三角支撑块的另一直角边与支脚侧壁相贴,三角支撑块的直角边垂直于支脚铰接于工作台主体的铰接轴。\n[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脚对工作台主体进行支撑时,将三角支撑块通过螺栓安装于支脚侧壁和工作台主体底壁,三角支撑块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支撑力与对支脚折叠方向相反,从而可使支脚相对工作台主体的支撑更稳定。\n[002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n[0026] 1.采用进风孔与出风孔处于同一竖直路径的方式,送风过滤装置和抽风吸尘装置共同作用使除尘腔内形成负压,从而使除尘腔内的粉尘随内部气体从出风孔吸走,因出风孔与进风孔正对,空气从进风孔送入后直达出风孔,避免气流扩散导致工作台面上的粉尘被吹往工作台面以外的区域,从而使除尘效果较好,且排出的气体经过滤后更环保,具有除尘效果较好的作用;\n[0027] 2.采用在进风孔处设置导风罩,对进风孔处的风具有一定的汇聚作用,使风汇聚地吹向出风口,从而减小气流的扩散性,提高除尘能力;\n[0028] 3.采用在进风孔设置风力调节组件,可根据实际所需对进风孔处的风力进行调节。\n附图说明\n[0029]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其中一个送风过滤装置处于分离状态。\n[0030] 图2是实施例一的引流斗和风机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其中引流斗为剖视状态。\n[0031] 图3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n[0032] 图4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n[0033] 图5是实施例二的部分上顶板、风力调节组件和导风罩分离状态的结构关系示意图。\n[0034] 图6是实施例二的底部结构关系示意图,其中抽风吸尘装置未示出。\n[0035] 图7是实施例二的支脚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其中抽风吸尘装置未安装。\n[0036] 图中:1、工作台主体;11、框架;12、工作台面;121、出风孔;122、下凹槽;13、上盖板;131、进风孔;132、上凹槽;14、侧板;15、隔板;16、插接孔;161、凸起;2、送风过滤装置;3、引流斗;31、挡圈;4、集尘过滤组件;41、过滤网;42、海绵层;43、活性炭层;5、风机;6、密封条;7、导风罩;8、风力调节组件;81、固定板;811、滑槽;812、第一开孔;82、调节板;821、第二开孔;9、支脚;91、插接块;911、凹孔;10、三角支撑块。\n具体实施方式\n[003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n[0038] 实施例一\n[0039] 一种无尘工作台,如图1所示,包括有工作台主体1,工作台主体1包括有框架11及水平设置于框架11上的工作台面12、上盖板13、侧板14,工作台面12、上盖板13和周边的侧板14围合形成除尘腔,其中,前侧设置为开放式的操作口使操作者于除尘腔中进行操作。\n[0040] 如图1和图2所示,工作台主体1的上盖板13开设有进风孔131,进风孔131设置有送风过滤装置2,在本实施例中,送风过滤装置2设置为风机过滤机组,风机过滤机组包括有高效空气过滤器,通入风机过滤机组的空气从顶部吸入并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过滤后的洁净空气在整个出风面以0.45m/s±20%左右的速度均匀送出。工作台面12开设有若干位于送风过滤装置2正下方的出风孔121,若干出风孔121为阵列分布的圆形通孔,出风孔121与进风孔131处于同一竖直路径上。工作台主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抽风吸尘装置,抽风吸尘装置对应位于出风孔121正下方,且抽风吸尘装置全面覆盖于出风孔121;抽风吸尘装置包括有引流斗3、集尘过滤组件4及风机5,引流斗3的入口与出风孔121相连通,风机5与引流斗3的出口相连通,集尘过滤组件4设置于引流斗3的出口处,集尘过滤组件4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过滤网41、海绵层42及活性炭层43,引流斗3的内壁设置有挡圈31,挡圈31的上表面与活性炭层43的下表面抵挡配合。\n[0041] 如图1和图3所示,工作台主体1内插接设置有竖直的隔板15,工作台面12开设有下凹槽122,工作台的上盖板13设置有上凹槽132,下凹槽122与上凹槽132相对设置,隔板15的上端对应插接于上凹槽132,隔板15的下端对应插接于下凹槽122内,隔板15将除尘腔分隔为两个独立腔室,每个独立腔室对应设置有一组送风过滤装置2和抽风吸尘装置,上凹槽\n132内和下凹槽122内均设置有密封条6,密封条6与隔板15密封配合。\n[0042] 为了便于观察工位内的工作状态以及防止在拆卸时发生损坏,在本实施例中,侧板14和隔板15均设置为透明材质的亚克力板。\n[0043]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当在除尘腔内进行操作时,送风过滤装置2通过进风孔131向除尘腔内吹风进行除尘,随后除尘腔内的气流从出风孔121吹出,在引流斗3的导向下经集尘过滤组件4过滤后,风机5将出风孔121的风排出。因送风过滤装置2和抽风吸尘装置位于同一竖直路径且共同作用,使除尘腔内形成负压,从而使除尘腔内的粉尘随内部气体从出风孔121吸走,因出风孔121与进风孔131正对,空气从进风孔131送入后直达出风孔121,避免气流扩散导致工作台面12上的粉尘被吹往工作台面12以外的区域,从而使除尘效果较好,较大的粉尘经过滤网41过滤,海绵层42不仅能够吸收杂物还能吸水,活性炭层43能够吸附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化学气体,从出气孔121抽出的气流经过滤后排向大气,从而保持外部空气洁净,具有较好的环保性。挡圈31对集尘过滤组件4具有抵挡作用,防止集尘过滤组件4受风机5的吸力而脱离引流斗3。\n[0044] 隔板15从前侧沿上凹槽132和下凹槽122滑移插入,隔板15将除尘腔分隔为两个独立腔室形成两个工位,可同时进行两项操作,互不干扰,此外,还可采用多个隔板15将除尘腔分隔成多个独立腔室,从而可提高效率。在上凹槽132和下凹槽122内设置密封条6,使两个相邻的独立腔室之间的分隔性能更好。\n[0045] 此外,为增加工作台面12的负载能力,工作台面12优选强度高的不锈钢板。\n[0046] 实施例二\n[0047] 一种无尘工作台,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进风孔\n131设置有伸入除尘腔的导风罩7,导风罩7对进风孔131处的风具有一定的汇聚作用,使风汇聚地吹向出风孔121,从而减小气流的扩散性,提高除尘能力。进风孔131与导风罩7之间设置有风力调节组件8,风力调节组件8包括固定板81和调节板82,固定板81固定设置于进风孔131,固定板81的两侧设置有滑槽811,调节板82两侧通过滑槽811与固定板81滑移配合,固定板81开设有若干正方形的第一开孔812,调节板82上一一对应开设有若干相同大小的第二开孔821,第一开孔812与第二开孔821竖直相对时形成风量通道,调节板82前侧设置有把手,便于向外拉动调节板82。当调节风力大小时,将固定板81相对调节板82平移,使第一开孔812与第二开孔821之间相对运动,当第一开孔812对准第二开孔821时,风量通道的通风面积呈最大状态,随着第二开孔821相对第一开孔812的移动,调节板82逐渐对第一开孔812进行遮挡,使风量通道的通风面积逐渐减小,如此,根据实际所需即可对进风孔131处的风力大小进行调节。\n[0048] 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工作台主体1下部铰接有四个支脚9,支脚9侧壁设置有插接块91,插接块91的截面设置为直角三角形,插接块91的一直角边与支脚9侧壁相贴,插接块\n91的另一直角边与支脚9底面相齐平。工作台主体1下表面开设有与插接块91插接配合的插接孔16,插接孔16的内壁两侧设置有半球形的凸起161,插接块91的两侧壁对应设置有半球形的凹孔911。支脚9与工作台主体1之间设置有三角支撑块10,三角支撑块10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三角支撑块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支脚9和工作台主体1上,三角支撑块10的一直角边与工作台主体1的下表面相贴,三角支撑块10的另一直角边与支脚9侧壁相贴,三角支撑块10的直角边垂直于支脚9铰接于工作台主体1的铰接轴。\n[0049] 当对无尘工作台进行运输时,先将下部的抽风吸尘装置拆除,然后将支脚9折叠于工作台主体1的底壁,插接块91插接于插接孔16内,且通过凸起161与凹孔911配合实现定位,从而减小运输时的整体体积,如此,相对于可拆卸的支脚9而言,不易丢失。当支脚9对工作台主体1进行支撑时,将支脚9支撑块通过螺栓安装于支脚9侧壁和工作台主体1底壁,三角支撑块10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支撑力与对支脚9折叠方向相反,从而可使支脚9相对工作台主体1的支撑更稳定,且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插接块91在支撑状态时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n[005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