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干燥腔(1)、设置在干燥腔(1)内的链板输送机构、设置在干燥腔(1)顶端的进料斗(2)、设置于干燥腔(1)底端一侧的出料输送带(3)、加热系统、风循环装置以及尾气回收装置; 所述链板输送机构包括双驱链条机构及其配套的链轮(11),一端铰连在链条轴(12)上的格栅板(13)以及引导格栅板(13)另一端运动的导向轨(14),所述格栅板(13)是镂空结构,所述格栅板(13)与链条轴(12)铰连,所述格栅板(13)另一端通过导轮(15)压置在导向轨(1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13)是钢性板体,所述导向轨(14)包括顺序连接的水平段(141)、落料段(142)、复位段(143)和弧形导引段(144),所述双驱链条机构设置有两组导向轨(14),两组所述导向轨(14)中心对称; 所述风循环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引风管(51)、引风机(52)、汽水分离器(53)和回风管(54),所述引风管(51)与干燥腔(1)顶部连通,所述回风管(54)与干燥腔(1)中部连通; 一个以上的双驱链条机构竖直分布,形成层状的往复运行的格栅板(13)层,所述加热系统是分布在层状设置的格栅板(13)下方的连接油炉的散热排管(4),所述落料段(142)下方设置有接料板(16);所述散热排管(4)包括分油管(41)、通过一次散热管(42)与分油管(41)连通的混油管(43)以及通过二次散热管(44)与混油管(43)连通的集油管(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段(142)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抖料台(1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轴(12)外侧设置有主轨(17),所述主轨(17)水平设置在导向轨(14)外侧,所述链条轴(12)两端通过滚轮(18)压置在主轨(17)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段(142)与水平面夹角α为100-1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管(41)与油炉的出油口连通,所述集油管(45)与油炉的回油口连通,所述一次散热管(42)和二次散热管(44)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旋散热翘片(4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回收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尾气收集管(61)、除尘器(62)、鼓风机(63)以及布气管(64),所述尾气收集管(61)与油炉的烟道连通,所述布气管(64)位于干燥腔(1)底部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板输送机构的链轮(11)位于干燥腔(1)外侧,所述进料斗(2)位于干燥腔(1)顶部外侧,所述出料输送带(3)一端位于干燥腔(1)内并位于最底部的落料段(142)的下方。
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烘干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很多地方还是以煤炭作为主要燃烧,但是以普通的块煤直接燃烧容易冒烟,产生很多污染物,因此,国家大力推广型煤的使用,将原煤采用工业化的手段加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将无烟煤磨粉加工脱硫、并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制成环保煤球作为燃料使用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小激发热值、固化污染气体和灰粉、对环境污染小。煤球成型中水分的去除是提供工业化生产步骤的关键,烘干设备的高效、高产、节约能源成为设计的关键。\n[0003] 现有的多层复合链板式输送机,在转移载体时所采用的多为跌落式结构,常用在烘干窑中,其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但是被传输载体所采用自由落体式转移模式,非常不适合含水分多、结构松散的煤球,会导致大量的破碎。现有结构应用在煤球烘干设备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n[0004] (1)链板与导轨配合在卸料过程中,链板直接向下翻转卸料,没有缓冲设置,容易造成含水分高的煤球在下落时摔碎和煤球在链板上堆积,进而导致煤球合格率降低和干燥效率降低 ;\n[0005] (2)链板直接环绕链轮翻转时,导致链板翻转的冲击力直接作用在链板输送装置上,影响链板输送装置的使用寿命 ;\n[0006] (3)满负荷运转时煤球会在莫伊角度整体下滑,煤球就会形成堆积,不利于煤球均匀干燥;\n[0007] (4)烘干机能耗大,检修周期短。\n[0008] 中国专利申请2014104025116公开了一种烘干机,但是承载链板机构复杂,导致导向滑轨结构随之复杂,并且在工作时多处结构联动配合,导致设备可靠性差,制作、维护成本高,整机的体积过于庞大,虽然有热回收但是热回收效率极低,能耗已然没有大的改观,其中导热油管平行排状分布,位于中心的散热管的回油温度高于侧边的散热管回油温度,导致散热存在散热效率不匀的弊端。\n发明内容\n[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体积小、耗能小、落料均匀、结构简单的卧式煤球烘干机。\n[0010]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n[0011] 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包括干燥腔、设置在干燥腔内的链板输送机构、设置在干燥腔顶端的进料斗、设置于干燥腔底端一侧的出料输送带、加热系统、风循环装置以及尾气回收装置;所述链板输送机构包括双驱链条机构及其配套的链轮,一端铰连在链条轴上的格栅板以及引导格栅板另一端运动的导向轨,所述格栅板是镂空结构,所述格栅板与链条轴铰连,所述格栅板另一端通过导轮压置在导向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是钢性板体,所述导向轨包括顺序连接的水平段、落料段、复位段和弧形导引段,所述双驱链条机构设置有两组导向轨,两组所述导向轨中心对称;所述风循环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引风管、引风机、汽水分离器和回风管,所述引风管与干燥腔顶部连通,所述回风管与干燥腔中部连通;\n一个以上的双驱链条机构竖直分布,形成层状的往复运行的格栅板层,所述加热系统是分布在层状设置的格栅板下方的连接油炉的散热排管。\n[0012] 进一步说,所述落料段下方设置有接料板。\n[0013] 进一步说,所述落料段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抖料台。\n[0014] 进一步说,所述链条轴外侧设置有主轨,所述主轨水平设置在导向轨外侧,所述链条轴两端通过滚轮压置在主轨上。\n[0015] 进一步说,所述落料段与水平面夹角α为100-135°。\n[0016] 进一步说,所述散热排管包括分油管、通过一次散热管与分油管连通的混油管以及通过二次散热管与混油管连通的集油管,所述分油管与油炉的出油口连通,所述集油管与油炉的回油口连通,所述一次散热管和二次散热管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旋散热翘片。\n[0017] 进一步说,所述尾气回收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尾气收集管、除尘器、鼓风机以及布气管,所述尾气收集管与油炉的烟道连通,所述布气管位于干燥腔底部内壁。\n[0018] 进一步说,所述链板输送机构的链轮位于干燥腔外侧,所述进料斗位于干燥腔顶部外侧,所述出料输送带一端位于干燥腔内并位于最底部的落料段的下方。\n[001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煤球通过进料斗进入烘干机,在链板输送机构往复运动并逐层下落,直到出料输送带完成烘干被送出烘干机;在此过程中加热系统的是煤球干燥最直接的热源,在煤球整个运行过程中都进行加热,而风循环装置将水蒸气带走分离再将干燥的热风送回到干燥腔内,这样风的热损失很小,对热风仅仅是汽水分离而已,而且在煤球进入干燥腔的开始一段属于面干期需要快速的气流带走水分,因此将回风管设置在加热腔的中部可以使加热腔上部的气流循环更快,使煤球表面干燥更快,节省干燥时间,可以减少煤球干燥时间;再有就是尾气回收装置将油炉的烟道废弃引入到干燥腔内进一步增加废热利用,使整个烘干炉的能耗大大降低;尤其是钢性的格栅板在导向轨的引导下完成对煤球的搬运和倾倒,钢性的格栅板运动形式简单,这样导向轨的结构简单,落料段直线缓降煤球均匀滚落,格栅板在随链轮运动翻转时由导向轨控制格栅板的运动轨迹,缓和格栅板与其他设备的硬冲撞,增加设备的寿命。\n[0020] 接料板设置在卸料段的下侧,由倾斜格栅板滑下的煤球经过接料板的引导均匀的滑向下一侧格栅板,这样成堆的煤球会被接料板引导分散在陆续掉落到下层干燥格栅板上,进一步避免煤球堆积。\n[0021] 落料段设置抖料台,在格栅板倾斜时使煤球尽早的连续下滑,这样掉落到下一层格栅板上是就是分散的连续的,不堆积,烘干效率高。\n[0022] 双驱链条在离开两端的链轮后会有下垂,用主轨托举整个链条,使链条水平运行,配合导向轨对所有的格栅板进行导向、定位、托举是装置更加平稳安全运行,减少设备负载减少维修维修频率。\n[0023] 落料段的倾斜角度100-135°时煤球散落效果最为突出,尤其是落料段与水平夹角\n120°时最理想。\n[0024] 散热排管设置有混油管,这样进行第一次散热后的导热油在混油管内进行混合,而后进行第二次散热,这样散热管内的油进一步均匀,位于散热排管中心和两侧的温度趋于相同,这样导热油的散热效率更高,进一步提升能量的利用,并且螺旋的散热翘片进一步增加换热面积,提升热交换效率。\n[0025] 对导热油加热的锅炉产生的废气,经过除尘器的处理,主要是去除废气中的燃烧物和粉尘,避免燃烧物进入干燥腔引燃煤球,经过除尘器后的废气是高温、干燥的热气流,在鼓风机的作用下通过布气管均匀的散步到干燥腔底部,高温的废气使干燥腔下部的煤球进行内部干燥。\n[0026] 链板输送机构的链轮和进料斗都在干燥腔外侧这样可以减小干燥腔的体积,链轮在干燥腔外部避免在高温下运行,在干燥腔内的是链条和轨道,这样增加设备寿命减少检修频率,格栅板进出干燥腔会有漏气现象,但是尾气回收装置引入的气流不仅仅可以弥补漏气还能在缺口处产生正压,保证干燥腔的温度。\n附图说明\n[0027] 附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n[0028] 附图2为本发明散热排管结构示意图;\n[0029] 附图3为本发明链板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n[0030] 附图4为本发明格栅板与导向轨连接结构示意图;\n[0031] 附图5为本发明格栅板落料结构示意图;\n[0032] 附图6为本发明导向轨结构示意图;\n[0033] 在附图中:1干燥腔、11链轮、12链条轴、13格栅板、14导向轨、141水平段、142落料段、143复位段、144弧形导引段、145抖料台、15导轮、16接料板、17主轨、18滚轮、2进料斗、3出料输送带、4散热排管、41分油管、42一次散热管、43混油管、44二次散热管、45集油管、46螺旋散热翘片、51引风管、52引风机、53汽水分离器、54回风管、61尾气收集管、62除尘器、63鼓风机、64布气管。\n具体实施方式\n[003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叙述。\n[0035] 如附图1-6所示,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包括干燥腔1、设置在干燥腔1内的链板输送机构、设置在干燥腔1顶部的进料斗2、设置于干燥腔1底部的一侧的出料输送带3、加热系统、风循环装置以及尾气回收装置;所述链板输送机构包括双驱链条机构及其配套的链轮\n11,一侧定位在链条轴12上的格栅板13以及引导格栅板13另一侧运动的导向轨14,所述格栅板13是镂空结构,所述格栅板13与链条轴12铰连,所述格栅板13另一侧通过导轮15压置在导向轨1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13是钢性板体,所述导向轨14包括顺序连接的水平段141、落料段142、复位段143和弧形导引段144,所述双驱链条机构设置有两组导向轨14,两组所述导向轨14中心对称;所述风循环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引风管51、引风机52、汽水分离器53和回风管54,所述引风管51与干燥腔1顶部连通,所述回风管54与干燥腔1中部连通;\n一个以上的双驱链条机构竖直分布,形成层状的往复运行的格栅板13层,所述加热系统是分布在层状设置的格栅板13下方的连接油炉的散热排管4。煤球通过进料斗进入烘干机,在链板输送机构往复运动并逐层下落,直到出料输送带完成烘干被送出烘干机;在此过程中加热系统的是煤球干燥最直接的热源,在煤球整个运行过程中都进行加热,而风循环装置将水蒸气带走分离再将干燥的热风送回到干燥腔内,这样风的热损失很小,对热风仅仅是汽水分离而已,而且在煤球进入干燥腔的开始一段属于面干期需要快速的气流带走水分,因此将回风管设置在加热腔的中部可以使加热腔上部的气流循环更快,使煤球表面干燥更快,节省干燥时间,可以减少煤球干燥时间;再有就是尾气回收装置将油炉的烟道废弃引入到干燥腔内进一步增加废热利用,使整个烘干炉的能耗大大降低;尤其是钢性的格栅板在导向轨的引导下完成对煤球的搬运和倾倒,钢性的格栅板运动形式简单,这样导向轨的结构简单,落料段直线缓降煤球均匀滚落,格栅板在随链轮运动翻转时由导向轨控制格栅板的运动轨迹,缓和格栅板与其他设备的硬冲撞,增加设备的寿命。\n[0036] 如附图6所示,两组所述导向轨14中心对称;指的是导向轨14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心对称,但是落料段142和复位段143都是向下延伸。\n[0037] 落料段142下方设置有接料板16。接料板设置在卸料段的下侧,由倾斜格栅板滑下的煤球经过接料板的引导均匀的滑向下一侧格栅板,这样成堆的煤球会被接料板引导分散在陆续掉落到下层干燥格栅板上,进一步避免煤球堆积。\n[0038] 落料段142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抖料台145。落料段设置抖料台,在格栅板倾斜时使煤球尽早的连续下滑,这样掉落到下一层格栅板上是就是分散的连续的,不堆积,烘干效率高。\n[0039] 链条轴12外侧设置有主轨17,所述主轨17水平设置在导向轨14外侧,所述链条轴\n12两端通过滚轮18压置在主轨17上。双驱链条在离开两端的链轮后会有下垂,用主轨托举整个链条,使链条水平运行,配合导向轨对所有的格栅板进行导向、定位、托举是装置更加平稳安全运行,减少设备负载减少维修维修频率。\n[0040] 落料段142与水平夹角α为100-135°。落料段的倾斜角度100-135°时煤球散落效果最为突出,尤其是落料段与水平夹角120°时最理想。\n[0041] 如附图2所示,散热排管4包括分油管41、通过一次散热管42与分油管41连通的混油管43以及通过二次散热管44与混油管43连通的集油管45,所述分油管41与油炉的出油口连通,所述集油管45与油炉的回油口连通,所述一次散热管42和二次散热管44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旋散热翘片46。散热排管设置有混油管,这样进行第一次散热后的导热油在混油管内进行混合,而后进行第二次散热,这样散热管内的油进一步均匀,位于散热排管中心和两侧的温度趋于相同,这样导热油的散热效率更高,进一步提升能量的利用,并且螺旋的散热翘片进一步增加换热面积,提升热交换效率。\n[0042] 如附图1所示,尾气回收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尾气收集管61、除尘器62、鼓风机63以及布气管64,所述尾气收集管61与油炉的烟道连通,所述布气管64位于干燥腔1底部内壁。对导热油加热的锅炉产生的废气,经过除尘器的处理,主要是去除废气中的燃烧物和粉尘,避免燃烧物进入干燥腔引燃煤球,经过除尘器后的废气是高温、干燥的热气流,在鼓风机的作用下通过布气管均匀的散步到干燥腔底部,高温的废气使干燥腔下部的煤球进行内部干燥。\n[0043] 链板输送机构的链轮11位于干燥腔1外侧,所述进料斗2位于干燥腔1顶部外侧,所述出料输送带3一端位于干燥腔1内并位于最底部的落料段142的下方。链板输送机构的链轮和进料斗都在干燥腔外侧这样可以减小干燥腔的体积,链轮在干燥腔外部避免在高温下运行,在干燥腔内的是链条和轨道,这样增加设备寿命减少检修频率,格栅板进出干燥腔会有漏气现象,但是尾气回收装置引入的气流不仅仅可以弥补漏气还能在缺口处产生正压,保证干燥腔的温度。\n[0044] 工作原理,风循环装置将含有水分的气体除湿然后送回干燥腔1中部,形成一个高温的风循环,这个风循环加快煤球的表面干燥,干燥腔1内的散热排管将导热油进行混合后进行二次散热,增加导热油的换热效率,干燥腔1底部的废气回收装置引入油炉废气加快煤球内部的干燥,并且可以弥补干燥腔1这个半封闭腔体的漏气现象,进一步保证干燥腔1内的气流温度,使干燥腔1形成独立的干燥空间。在煤球被搬运过程中链轮11驱动两根平行的链条运动,两根链条之间平行安装多个格栅板13,格栅板13首尾相连形成连续的板用于接料和搬运,格栅板13一侧与链条的链条轴12铰连,链条通过滚轮18在主轨17上运动,格栅板\n13的另一侧通过导轮15沿导向轨14运动,分别在水平段141段水平运行,在落料段142段完成卸料,在复位段143段完成复位到水平,复位段143也可以是落料段142最低端直接连接到弧形导引段144入口;弧形导引段144段完成格栅板13在链轮11处的方向转换,抖料台145和接料板16都是可以使煤球更均匀散落的结构。由于煤球在格栅板13上,在格栅板13慢慢倾斜时在某一角度的时候煤球会整体滑落,因此针对这一特性设计了双重散落措施。\n[0045] 使用时,开启加热系统导热油循环预热整个干燥腔1,当温度达到预定值开启风循环装置、链板输送机构和尾气回收装置,将湿煤球由进料斗2倒入,落到格栅板13上,进入干燥腔1内此时多组一次散热管42和二次散热管44对煤球加热烘干,湿热的气流经过引风机\n52通过引风管51到达汽水分离器53,经过除湿的热气再回到干燥腔1中部,减速煤球表面的干燥,煤球到达干燥腔1下部时油炉的废气经过处理后被送至干燥腔1底部,加速煤球内部的水分散失,最后经过出料输送带3将干燥好的煤球送出干燥腔1完成干燥。\n[0046] 如附图3-6所示,在干燥过程中煤球的运输是经过垂直分布的链板输送机构完成的,多组链板输送机构竖直排布收尾连接形成煤球往复运动下落的整个烘干路径,每个链板输送机构工作过程如下;煤球掉落至水平状态的格栅板13上,即导向轨4的水平段,随链条移动过程中被烘干,运行至落料段142处,格栅板13在导向轨4的引导下慢慢倾斜在抖料台145的作用下煤球均匀下落,并且进一步的在接料板16的作用下更加均匀的掉落到下一层格栅板13上,格栅板13在导向轨4的引导下循环运动。在掉落过程中煤球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可以使煤球受热更均匀,干燥更均匀干燥速度更快。最后一段的落料段142底部是出料输送带3,在整个过程中煤球掉落都有接料板16保护,这样避免煤球磨损掉屑,减少摩擦造成的煤粉,不仅产品品质好而且车间环境好。\n[0047] 烘干过程中油炉不仅加热了导热油,废热还得到了利用,一个能源利用两次,大大节约了能源,增加能源利用率,使干燥煤球的能源消耗减少很多。\n[0048] 要指出的是在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方案中使用的是逆向换热,热回收效率不过\n50%左右,而本技术方案用的热回收方式热回收能达到85%以上,而且本技术方案回风口在干燥腔1中部是有目的的设置,因为煤球表面干燥和内部干燥需要不同风速和温度,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得到的,是经过创造性劳动和大量一线工作和试验得到的。\n[0049] 还要说明的是油炉的尾气回收也是经过申请人大胆尝试才得以试试的技术方案,煤球烘干最大的隐患就是煤粉引燃造成重大损失,更别说经过燃烧的锅炉尾气,锅炉尾气中含有明火,而本申请人逆道而行,解决了锅炉尾气含有明火的问题,这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的。油炉就是锅炉。\n[0050] 链条轴12是链条节之间的铰连轴。\n[0051]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发明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18-05-01
- 2016-05-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26B 17/04
专利申请号: 201510077824.3
申请日: 2015.02.14
- 2015-07-0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04-03-16
| | |
2
| |
2014-11-19
|
2014-08-16
| | |
3
| | 暂无 |
2014-08-19
| | |
4
| | 暂无 |
2000-07-11
| | |
5
| | 暂无 |
1994-02-08
| | |
6
| | 暂无 |
2013-05-16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