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地图存储装置(13),存储道路地图数据,该道路地图数据通过道路格来将特定地区的道路网进行层次表现,所述道路格包括最上位和最上位以外,具备与所述特定地区中的各个道路格对应的层数据,所述层数据分别由一个或多个区域数据构成,至少所述最上位以外的所述层数据具备与将所述特定地区分割而成的多个区划对应的区域数据,在连续的地址空间中,区域数据的一组按照所述道路格的顺序排列;
临时存储器(15B),具有比所述地图存储装置高速的访问速度,将从所述地图存储装置读出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临时存储;以及
读出控制部(15A),从所述地图存储装置及所述临时存储器的一方读出通过读出请求而被请求的区域数据的一组并提供给读出请求方,
所述读出控制部从所述临时存储器读出通过所述读出请求而被请求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存储于所述临时存储器的区域数据的一组,另一方面,从所述地图存储装置读出通过所述读出请求而被请求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未存储于所述临时存储器的区域数据的一组,
在从所述地图存储装置读出通过所述读出请求而被请求的未存储于所述临时存储器的区域数据的一组时,作为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将未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区域数据的一组和在所述地址空间上位于未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间的未通过读出请求而被请求的所述区域数据按照一个或者多个组一并读出,并将从所述地图存储装置读出的所述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临时存储于所述临时存储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地图存储装置中,所述道路格包括所述最上位以外所包含的最下位格,区域数据的一组按照所述道路格从最上位或者最下位起的顺序排列存储,
所述读出控制部从所述地图存储装置读出未存储于所述临时存储器的所述区域数据的一组时,将至少包括于从起点地址到终点地址的地址范围内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一并读出,该起点地址是所述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所述道路格为最下位以外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且所述地址空间中的位置处于开头的地址,该终点地址是所述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所述道路格为最下位以外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且所述地址空间中的位置处于末尾的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地图存储装置中,所述道路格包括所述最上位以外所包括的最下位格,区域数据的一组以从所述道路格为上位或者下位起的顺序排列的方式存储,
所述读出控制部从所述地图存储装置读出未存储于所述临时存储器的所述区域数据的一组时,将从起点地址到终点地址的地址范围内包含的所述区域数据一次性读出,该起点地址是所述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所述地址空间中的位置处于开头的地址,该终点地址是所述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所述地址空间中的位置处于末尾的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地图存储装置中,所述道路格包括所述最上位以外所包括的最下位格,所述区域数据的一组按照所述道路格从上位到下位的顺序依次排列的方式存储,所述读出控制部从所述地图存储装置读出未存储于所述临时存储器的所述区域数据的一组时,将从起点地址到终点地址的地址范围内包含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从所述地图存储装置一次性读出,该起点地址是所述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与道路格为最上位对应的层数据在所述地址空间中的位置处于开头的地址,该终点地址是所述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与道路格为最下位对应的层数据在所述地址空间中的位置处于末尾的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废弃部,该废弃部将所述临时存储器中临时存储的所述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读出频率低于预定等级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从所述临时存储器废弃,
所述废弃部对每个所述道路格分配不同的所述等级,从而从与所述道路格为更下位对应的区域数据起优先进行废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道路格的所述层数据,所述道路格越为下位的所述层数据具有与越小的区划对应的区域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道路地图数据具备以三级以上定义的所述道路格的各自的所述层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出控制部根据来自处理执行部的读出请求,读出通过该读出请求而被请求的所述区域数据,所述处理执行部执行显示道路地图的地图显示处理、搜索到目的地为止的路径的路径搜索处理、以及对到目的地为止的路径进行引导的路径引导处理的至少一个。
信息处理系统\n[0001] 本发明以2012年3月30日提出的日本申请号2012-81603号为基础,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n技术领域\n[0002] 本发明涉及执行使用了地图数据的处理的信息处理系统。\n背景技术\n[0003] 作为执行使用了地图数据的处理的信息处理系统,已知有向用户显示道路地图、或搜索到目的地的路径、或对于到目的地的路径进行引导的车载导航装置、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另外,作为这种电子设备,根据来自发布中心的接收数据,更新装置自身存储的地图数据。\n[0004] 此外,作为地图数据,已知有具有层次结构的地图数据,该层次结构具有多层数据,在最下层数据中具有高速公路、国道、主要地方道、省道、以及窄街道等构成的详细的道路网的信息,上层数据只有主要道路网的信息(参照专利文献1)。\n[0005] 现有技术文献\n[0006] 专利文献\n[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15051号公报\n发明内容\n[0008] 但是,根据上述那样的在多层数据中重复具有高速公路、国道等道路网信息的地图数据,虽然能够简单地读出详细道路、主要道路,但是随着道路的新建等而更新地图数据时的处理复杂。即,在记录于多个层的道路发生变化时,必须修改各层的数据。\n[0009] 另外,在从发布中心向用户持有的电子设备提供用于地图数据更新的差分地图数据的情况下,为了抑制通信量,例如可以考虑从发布中心向电子设备只发送面向具有道路网信息的最下层数据的差分地图数据,在该情况下,从面向最下层数据的差分地图数据确定道路网的变化部分,需要将其转换为用于更新上层数据的信息,所以会给与更新有关的的处理负担、处理时间造成不良影响。\n[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多个层中的道路网的重复记载,并且从地图数据高速地读出必要的信息的技术。\n[0011]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做出的本发明的一个观点的信息处理系统,具备:地图存储装置,存储道路地图数据,该道路地图数据通过道路格将特定地区的道路网层次表现而成;\n读出控制部,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读出数据;以及临时存储器,临时存储从地图存储装置读出的数据。\n[0012] 地图存储装置所具备的道路地图数据,按照每个道路格具备表示特定地区中的特定道路格的道路网的层数据,从而通过道路格对特定地区的道路网进行层次表现。众所周知,道路格能够定义为将高速公路等适合于长距离移动的种类的道路设为上位。\n[0013] 另一方面,各个层数据构成为具备一个或者多个区域数据,至少道路格为最上位以外的层数据构成为具备将上述特定地区分割而成的各区划的区域数据。区域数据表示该区划的该道路格的道路网。\n[0014] 而且,在地图数据存储装置中,在连续的地址空间中,将区域数据的一组按照道路格依次排列存储。例如,将区域数据的一组按照道路格与区划的地理相应地配置排列。\n[0015] 临时存储器作为能够比地图存储装置高速地访问的存储装置构成,将从地图存储装置读出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临时存储。\n[0016] 而且,读出控制部从地图存储装置以及临时存储器的一方读出通过读出请求而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并提供给读出请求方。具体地讲,将通过读出请求而请求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存储于临时存储器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从临时存储器读出,将未存储于临时存储器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从地图存储装置读出。\n[0017] 尤其,从地图存储装置读出通过读出请求而请求的未存储于临时存储器的区域数据的一组时,包括在地址空间上位于这些区域数据之间的未通过读出请求而请求的区域数据在内,将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按照一个或者多个组一并读出。而且,将从地图存储装置读出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临时存储于临时存储器。\n[0018] 根据这样构成的信息处理系统,通过道路格对道路地图数据进行层次表现,从而抑制多个层中的道路网的重复记载,能够有效地在道路地图数据上反映新道路网。另一方面,根据该地图数据结构,层数据的关系不是像现有的地图数据那样的表示详细道路网的地图数据与将一部分道路格的信息省略的主要道路的地图数据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将详细地图向用户显示等情况下,需要读出多个层数据,存在读出次数增多的倾向。\n[0019] 在此,根据本发明的选择性观点的信息处理系统,以上述方式排列区域数据,并且将在地址空间上位于分离的位置上的通过读出请求而请求的多个区域数据和位于它们之间的未通过读出请求而请求的区域数据一并读出。根据这种读出方法,相比于将通过读出请求而请求的未存储于临时存储装置的区域数据个别地读出的情况,能够减少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读出区域数据的次数,能够抑制读出所需的处理负荷、处理时间。\n[0020] 另外,根据该信息处理系统,虽然也将没有通过读出请求而请求的区域数据读出,但是道路地图在用户一边移动一边确认周边道路、或者确认到目的地为止的路径而使用的情况较为。因此,与通过读出请求而请求的区域数据对应的区划周边的区域数据,随着用户的移动、路径搜索/引导处理的进行而需要的可能性高。\n[0021] 因此,即使与通过读出请求而请求的区域数据一起将未通过读出请求而请求的区域数据读出,只要将其存储于能够高速访问的临时存储装置,在需要时也能够从临时存储装置高速读出区域数据。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选择性观点的信息处理系统,能够高速读出通过读出请求而请求的区域数据组。\n[0022] 在地图数据存储装置中,能够将区域数据的一组以从道路格为最上位或者最下位的区域数据起依次排列的方式存储。此外,读出控制部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读出未存储于临时存储装置的区域数据的一组时,将从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道路格为最下位以外的区域数据且地址空间中的位置处于开头的区域数据的起点地址至上述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道路格为最下位以外的区域数据且地址空间中的位置处于末尾的区域数据的终点地址的地址范围中至少包含的区域数据一并读出。\n[0023] 请求区域数据的频率存在道路格为上位时比道路格为下位时高的倾向,如上所述,如果将道路格为上位的区域数据一并读出,则能够将存储于临时存储装置的未通过读出请求而请求的区域数据伴随用户的移动、路径搜索/引导处理的进行而有效活用,能够抑制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的读出次数,将通过读出请求而请求的区域数据组高速读出。\n[0024] 另外,读出控制部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读出未存储于临时存储装置的区域数据的一组时,将从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地址空间中的位置位于开头的区域数据的起点地址至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地址空间中的位置为末尾的区域数据的终点地址的地址范围中包含的区域数据一次性读出。\n[0025] 换言之,在地图数据存储装置中,能够将区域数据的一组从道路格为上位的区域数据起依次排列,在这种情况下,读出控制部将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道路格为最上位的区域数据且地址空间中的位置处于开头的区域数据的起点地址至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道路格为最下位的区域数据且地址空间中的位置处于末尾的区域数据的终点地址为止的地址范围内包含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一次性读出。\n[0026]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将未存储于临时存储装置的区域数据的一组全部一次性读出,虽然有可能需要增大临时存储装置的存储容量,但是能够抑制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的读出次数,能够有效地抑制与读出有关的处理时间、处理负荷。\n[0027] 另外,本发明的选择性观点的信息处理系统中设置有废弃部,废弃部将临时存储装置中临时存储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读出频率低于预定等级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从临时存储装置废弃,通过对每个道路格设置不同的等级,从而从道路格为下位的区域数据起优先废弃。根据这样构成的信息处理系统,能够有效活用存储容量有限的临时存储装置,将必要性高的区域数据临时存储于临时存储装置。\n[0028] 另外,考虑道路的性质、区域数据的信息量时,在道路格为上位的区域数据中表示大区划内的道路网,在道路格为下位的区域数据中表示小区划内的道路网,由此构成区域数据。即,每个上述道路格的层数据构成为,道路格越下位的层数据,具备各区划越小的区域数据。\n[0029] 此外,道路格能够定为上位以及下位的二层、上位、中位以及下位的三层、以及三层以上的多层。根据像这样分为每个道路格存储层数据的道路地图数据,容易进行地图更新等。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选择性观点,即使将道路地图数据多层化,也能够通过上述手法,根据读出请求高速地读出区域数据。\n[0030] 另外,读出控制部根据来自处理执行部的读出请求,分别读出通过该读出请求而请求的所述区域数据,所述处理执行部执行显示道路地图的地图显示处理、搜索到目的地为止的路径的路径搜索处理、以及对于到目的地为止的路径进行引导的路径引导处理的至少一个。\n附图说明\n[0031]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通过参照附图进行的下述详细说明而更加明确。\n[0032] 图1是表示导航装置的内部构成的框图。\n[0033] 图2是表示控制部的内部构成的框图。\n[0034] 图3是表示存储部存储的地图数据的构成的图。\n[0035] 图4是表示各层的区划的关系的图。\n[0036] 图5是表示各层的区域数据的关系的图。\n[0037] 图6是表示第1层及第2层数据中的区域数据的排列顺序的图。\n[0038] 图7是表示区域数据的详细构成的图。\n[0039] 图8是表示路段/节段/路线的关系的图。\n[0040] 图9是表示运算部执行的地图提供处理的流程图。\n[0041] 图10是表示运算部执行的读出控制处理的流程图。\n[0042] 图11是表示运算部执行的读出开始地址设定处理的流程图。\n[0043] 图12是表示运算部执行的读出结束地址设定处理的流程图。\n[0044] 图13是表示第一例的读出请求的变化的图。\n[0045] 图14是表示根据第一例的读出请求从存储部读出的区域数据组的图。\n[0046] 图15是表示第二例的读出请求的变化的图。\n[0047] 图16是表示根据第二例的读出请求从存储部读出的区域数据组的图。\n[0048] 图17是表示第三例的读出请求的变化的图。\n[0049] 图18是表示根据第三例的读出请求从存储部读出的区域数据组的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50]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n[0051] 本实施例的导航装置10是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个例子。是执行使用了道路地图数据(以下简称为“地图数据”)的处理的车载型导航装置,如图1所示,具备位置检测部\n11、存储部13、控制部15、输入部17、显示部18、以及接收部19。\n[0052] 位置检测部11检测搭载了导航装置10的车辆的当前位置,构成为具有例如周知的陀螺仪、距离传感器以及GPS接收器等。\n[0053] 另一方面,存储部13由硬盘装置、闪存等构成,作为地图数据,存储有导航装置10出厂时最初搭载的初始地图数据,除此之外,还存储通过接收部19从广播站接收到的差分地图数据。另外,差分地图数据是以初始地图数据所示的道路网为基准,根据与该道路网的差分而表示新道路网的地图数据,表示相比于初始地图数据的道路网的变化。存储部13存储的差分地图数据中追加有基于从广播站发送来的广播信号中包含的差分地图数据的差分信息。除此之外,存储部13存储由控制部15利用的程序群、其他各种数据。\n[0054] 另外,控制部15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如图2所示,具备运算部15A以及RAM15B。运算部15A执行基于存储部13存储的程序的各种处理。\n[0055] 例如,运算部15A依照上述程序执行下述处理:地图显示处理,将由位置检测部11检测到的当前位置周边或者用户通过输入部17请求(指定)的地区周边的道路地图以用户指定的缩放比例显示到显示部18的画面上;路径搜索处理,搜索到用户指定的目的地为止的路径;路径引导处理,通过基于显示部18的图像显示、语音输出来实现与当前位置对应的到目的地为止的路径引导。\n[0056] 除此之外,运算部15A还执行地图提供处理,根据地图显示处理、路径搜索处理、以及路径引导处理等的读出请求,从初始地图数据以及差分地图数据读出由该读出请求指定的数据,将数据提供给读出请求方(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n[0057] 另外,输入部17由设置于显示部18的画面上的触摸面板、设置于其周边的各种按键开关构成,作为用于接受用户对导航装置10的操作的用户界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显示部18由液晶显示器、扬声器等构成,将各种图像显示到画面上,并且输出语音。除此之外,接收部19具有能够从通过数字广播信号发布差分地图数据的广播站接收该广播信号的功能。\n[0058] 接着,对存储部13存储的初始地图数据以及差分地图数据的构成进行说明。其中,初始地图数据以及差分地图数据以共用的数据形式记述,下面以初始地图数据为焦点,说明地图数据的具体构成。\n[0059] 如图3所示,初始地图数据具有将地图收录区域分割成多个区划而形成的每个区划的地图数据。下面将该区划称为“主区划”,将初始地图数据所具有的每个主区划的地图数据称为主区划数据。这些主区划数据的一组作为按照区划的地理配置顺序排列相应的主区划数据的数据组构成。下面,将排列顺序为第K个的主区划数据表示为第K主区划数据。\n[0060] 并且,主区划数据作为通过道路格将相应的主区划内的道路网进行层次表现的地图数据构成。具体地说,主区划数据由第3层数据、第2层数据、以及第1层数据构成,在第3层数据中相应的主区划内的道路格表示上位的道路网,在第2层数据中的道路格表示中位的道路网,在第1层数据中的道路格表示下位的道路网。作为道路的种类,作为例子可以举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普通道以及街道,道路格将这些道路的种类分类为面向长距离移动、面向中距离移动以面向及短距离移动的某一种,定为3个层次。例如,能够将高速公路以及国道定为道路格上位的道路,将省道定为道路格中位的道路,将普通道以及街道定为道路格下位的道路。其中,将哪一类的道路分类为上位、中位以及下位的哪一个,可以由设计者任意设定。\n[0061] 该主区划数据作为从开头起依次排列了第3层数据、第2层数据、以及第1层数据的数据组构成。\n[0062] 此外,第2层数据由将相应的主区划分割成多个而成的每个区划(下面称为“中区划”)的区域数据构成。每个中区划的区域数据作为表示相应的中区划中的中位的道路格的道路网的地图数据构成。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将主区划纵横4等分而进行\n16分割,由此确定中区划。主区划与在图4中用粗线包围的区划对应,中区划与在图4中第2层的各块对应。因此,第2层数据由16个区域数据构成。这些区域数据的一组(第2层数据)作为相应的中区划的区域数据依照中区划的地理配置的顺序排列的数据组构成。下面,将排列顺序为第K个的中区划的区域数据表示为第K中区划数据。\n[0063] 另外,第1层数据由将相应的主区划以小于第2层数据的区划尺寸分割成多个而成的每个区划(下面称为“小区划”)的区域数据构成。每个小区划的区域数据作为表示相应的小区划中的下位的道路格的道路网的地图数据构成。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主区划纵横16等分,从而进行256分割,确定小区划。小区划在图4中与第1层的各块对应。因此,第1层数据由256个区域数据构成。这些区域数据的一组(第1层数据)作为相应的小区划的区域数据以依照小区划的地理配置的顺序排列的数据组构成。下面,将排列顺序为第K个的小区划的区域数据称为第K小区划数据。另外,与第1层以及第2层中的“区域数据”的表述对应地,也将第3层数据称为第3层的区域数据。\n[0064] 即,本实施例中的每个道路格的层数据(第3层数据、第2层数据以及第1层数据),如图5所示,越是道路格为下位的层数据,具备越小的各区划的区域数据,主区划数据构成为,各个道路格不同的区划尺寸的区域数据的一组按照道路格从高到低的顺序,以与区划的排列顺序对应的顺序排列。\n[0065] 图6中示出第2层数据所具备的区域数据(第2层区域数据)的排列顺序、以及第1层数据所具备的区域数据(第1层区域数据)的排列顺序。在图6中,各块表示地理上的配置关系,各块内理解为表示排列顺序位K。\n[0066] 即,在图6的左侧用粗线包围的区域是与主区划对应的区域,该区域内的各块与中区划对应,块内的数字为K的区划表示第2层数据中的第K中区划(与第K中区划数据对应的区划)。另外,在图6中的右侧用粗线(实线)包围的区域是与主区划对应的区域,块内的数字为K的区划表示第1层数据中的第K小区划(与第K小区划数据对应的区划)。\n[0067] 由图6可知,在各层数据中,以靠近的区划的区域数据的排列顺序接近的方式,区域数据的一组根据地理配置排列。另外,构成主区划数据的各区域数据以这种顺序配置于存储部13内的连续的地址空间,通过存储部13的驱动装置(硬件驱动装置或者软件驱动装置),通过地址范围的指定而能够一并读出并存储。在此所说的“能够一并读出”是指,通过地址范围的指定,对存储部13进行一次读出命令就能够读出。\n[0068] 接着,使用图7及图8来说明区域数据的详细构成。其中,对于在此采用的区域数据的构成,与同一申请人的在先申请(JP-2012-163909A等)中记载的内容相同,所以简单说明该结构。\n[0069] 区域数据通过路段(link)的连接来表示构成相应区划的相应道路格的道路网的各道路的连接关系,如图7所示,具有每个路段的路段记录。路段记录具有表示路段长度和与其他路段之间的连接关系等的路段的详细信息、以及向坐标记录的参照信息。坐标记录的一组表示针对路段记录的一组所表示的各路段的、位于路段端点的节点(与其他路段之间的连接点)、路段内的地点的坐标。即,各个坐标记录分别作为表示对这些地点中的一个地点的坐标和该地点的种类(节点或者坐标保持点)的记录构成。路段记录所具有的向坐标记录的参照信息作为用于参照表示与该路段记录对应的路段内以及端点坐标的坐标记录组的信息构成。\n[0070] 另外,该区域数据对每个节段(segment)具有节段记录,节段是针对道路格为下位以外的路段,将至少在与道路格为下位以外的路段的交叉点划分的路段列作为一个单位。\n因此,节段记录在道路格为下位的区域数据中不设置。该节段记录具有向与构成相应的节段的各路段对应的路段记录的参照信息。\n[0071] 另外,节段(参照图8)替代现有的地图数据中的以比最下层上位的层表现的主要道路的路段。现有的地图数据构成为,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所要显示的地图的比例的变化等,具有表示详细道路网的层数据、表示将道路格为下位的道路网舍去的主要道路网的层数据这样的各层的地图数据。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不采用主要道路的信息在多个层中重复的现有的地图数据的构成,而设置每个道路格的层数据。因此,使用节段这样的概念,以参照路段记录的形式来表示在现有的地图数据中所说的上位层的主要道路的路段。\n[0072] 另外,区域数据在属于同一路线的每个路段列具有路线记录。在此所说的“路线”是大于节段的概念,例如在该区划内,由连接成一条(一根)的同一道路名称以及同一道路号码的路段列定义。各路线记录包括路线的属性信息、向节段记录或者路段记录的参照信息、以及向坐标记录的参照信息,路线的属性信息包括表示相应的路线是收费道路还是非收费道路的信息。路线记录所具有的向节段记录或者路段记录的参照信息,在构成相应的路线的路段列具有节段的概念的情况下,作为用于参照与构成该路线的各节段对应的节段记录的信息构成,在构成该路线的路段列不具有节段的概念的情况下,作为用于参照与构成该路线的各路段对应的路段记录的信息构成。另外,路线记录所具有的向坐标记录的参照信息作为用于参照表示与该路线记录对应的路线内以及端点坐标的坐标记录组的信息构成。\n[007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这种区域数据的构成,即使不采用现有的地图数据那样的、主要道路的信息在多个层重复的地图数据的结构,也能够根据缩放比例等,将与路段(节段)的连接关系有关的信息舍去而参照。其中,差分地图数据所具有的区域数据作为表示相对于相应的区划中的初始地图数据的、道路的变化量的信息构成。例如,差分地图数据的区域数据设为表示相对于初始地图数据(或者旧版本的差分地图数据)的修改位置以及修改内容的命令组表述的构成。\n[0074] 接着,使用图9来说明运算部15A执行的地图提供处理的详细情况。在有来自其他处理(地图显示处理、路径搜索处理以及路径引导处理等)的读出请求时,运算部15A执行该地图提供处理。\n[0075] 在此,本申请中记载的流程图或流程图的处理由多个区段(或者称为步骤)构成,各区段例如表示为S110。此外,各区段能够被分割为多个副区段,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多个区段组合而成为一个区段。此外,这样构成的各区段能够称为模块、器件、手段。另外,上述的多个区段的各个区段或者组合区段,(i)不只是能够作为与硬件部(例如计算机)组合的软件的区段来实现,(ii)还能够作为硬件的区段,包括或不包括相关的装置的功能来实现。\n此外,硬件的区段也能够在微型计算机的内部构成。\n[0076] 开始地图提供处理时,运算部15A从初始地图数据读出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读出对象的各区划(以下称为“指定区划”)的区域数据。此时,通过执行后述的读出控制处理,从而读出指定区划的区域数据的一组(S110)。另外,根据读出请求,主区划、中区划、及小区划、以及它们的组合的区域数据组作为读出对象被指定。在通过读出请求而指定了主区划/中区划/小区划的区域数据的情况下,解释为请求了第3层/第2层/第1层的相应区划的区域数据,执行读出控制处理。\n[0077] 结束该处理时,运算部15A从差分地图数据读出与S110中相同的区划的区域数据的一组。此时,也能够执行后述的读出控制处理(S120)。\n[0078] 然后,运算部15A将在S110以及S120中读出的指定区划的区域数据的一组,按每个区划执行合并处理,生成每个区划的结合地图数据(S130)。即,在S130中,在每个区划中,将从初始地图数据读出的区域数据和从差分地图数据读出的同一区划的区域数据结合,生成作为反映了对于该区划的新道路网信息的区域数据的结合地图数据。然后,运算部15A将上述生成的每个区划的结合地图数据提供给读出请求方(S140),结束该地图提供处理。\n[0079] 但是,也可以在S130中生成将重复地区中的每个层(道路格)的结合地图数据结合而成的地图数据(下面称为“综合地图数据”),在S140中,将像这样实施了层间的结合、换言之将每个道路格的道路网综合的综合地图数据提供给读出请求方。\n[0080] 在生成这样的综合地图数据的情况下,读出请求方通过读出请求来指定生成综合地图数据的区划尺寸(主区划、中区划、小区划),在S130中,依照该指定内容,以由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划尺寸生成综合地图数据即可。\n[0081] 例如,在作为综合地图数据的生成单位指定了小区划的情况下,对通过读出请求指定了读出的每个小区划,将该小区划(第1层)的结合地图数据、将该小区划包围的中区划(第2层)的结合地图数据、以及将该小区划包囲的主区划(第3层)的结合地图数据结合,生成该小区划的综合地图数据。同样地,作为综合地图数据的生成单位指定了中区划的情况下,对通过读出请求指定了读出的每个中区划,将该中区划(第2层)的结合地图数据、和将该中区划包围的主区划(第3层)的结合地图数据结合,生成该中区划的综合地图数据。\n[0082] 接着,使用图10对运算部15A在S110(以及S120)中执行的读出控制处理进行说明。\n[0083] 开始读出控制处理时,运算部15A从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读出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读出对象的区域数据组内的临时存储于该高速缓存区域的区域数据组(S210)。存储于高速缓存区域的区域数据组与通过之前的读出控制处理从存储部13读出并高速缓存的区域数据组对应。\n[0084] 在该处理后,执行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S220)。从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废弃(删除)读出频率低的区域数据组(削除)。例如,在S220中,能够将包括紧之前在内的过去的没有在S210中读出Z次以上的区域数据组从高速缓存区域废弃。\n[0085] 变量Z能够由设计者任意决定,能够定为例如Z=1。在Z=1的情况下,将刚刚在S210中没有读出的区域数据废弃。\n[0086] 此外,作为变量Z,也可以对每个层(道路格)设定个别的值。对于道路格为上位的区域数据,在地图显示处理中,与缩放比例大小无关而均需要,所以读出频率高。另外,在路径搜索处理中进行路径搜索时进行长距离移动的情况多,道路格为上位的区域数据被需要的频率高。即,道路格越上位的区域数据相比于道路格越下位的区域数据,读出频率高。\n[0087] 因此,作为变量Z,在对每个层(道路格)决定个别的值的情况下,以从道路格为下位的区域数据开始优先废弃的方式,越是道路格为上位的区域数据,将变量Z的值设定得越大,则能够以较少的存储容量的高速缓存区域有效地将必要性高的区域数据高速缓存。例如,针对第3层的区域数据,设定为Z=16;针对第2层的区域数据,设定为Z=4;针对第1层的区域数据,设定为Z=1。\n[0088] 通过这种内容的垃圾回收,将读出频率比预先决定的等级低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从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中废弃时,运算部15A接着判断是否已将通过上述读出请求指定的读出对象的区域数据全部读出(S230)。在刚刚执行S220后的S230中,判断是否已从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读出全部的读出对象。然后,当判断为已读出全部的读出对象的区域数据时(S230中为“是”),结束该读出控制处理。\n[0089] 另一方面,在S230中进行了否定判断时,运算部15A执行图11所示的读出开始地址设定处理(S240)。读出开始地址设定处理开始时,运算部15A判断未读出的区域数据组之中、最上层的(道路格最上位的)区域数据是否是第3层的区域数据。换言之,判断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组之中的未读出的区域数据的一组是否包含第3层的区域数据(第3层数据)(S241)。\n[0090] 而且,当判断为包含第3层的区域数据时(S241中为“是”),运算部15A将未读出的第3层的区域数据的起点地址、即存储有未读出的第3层的区域数据的存储部13的区域的开头地址设定为读出开始地址(S242),结束该读出开始地址设定处理。其中,在此,不会通过一次读出请求而将多个第3层区域数据指定为读出对象,对于第2层以及第1层的区域数据,也只指定与被指定为读出对象的第3层区域数据对应的同一主区划内的区域数据。\n[0091] 另一方面,在S241中做出否定判断时,运算部15A转移到S244,判断未读出的最上层的区域数据是否是第2层的区域数据。换言之,判断在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组之中的、未读出的区域数据的一组虽然不包含第3层的区域数据但是否包含第2层的区域数据。\n[0092] 然后,在判定为包含第2层的区域数据时(S244中为“是”),将未读出的第2层的区域数据的存储部13中的起点地址设定为读出开始地址(S245),结束该读出开始地址设定处理。另外,在存在多个未读出的第2层的区域数据的情况下,在这些多个区域数据之中,在存储部13的地址空间上存储位置处于开头的区域数据的起点地址设定为读出开始地址。由此,读出开始地址被设定为上述未读出的第2层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第2层数据中的排列顺序最小的区域数据的起点地址。\n[0093] 此外,在S244中判断为不包含第2层的区域数据时,运算部15A转移到S247,未读出的最上层的区域数据看作是第1层的区域数据,将该未读出的第1层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在存储部13的地址空间上的存储位置位于最开头的区域数据的起点地址设定为读出开始地址之后,结束该读出开始地址设定处理。由此,读出开始地址被设定为上述未读出的第\n1层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第1层数据中的排列顺序最小的区域数据的起点地址。\n[0094] 另外,结束该读出开始地址设定处理时,运算部15A继续在S250中执行图12所示的读出结束地址设定处理。读出结束地址设定处理开始时,运算部15A判断未读出的区域数据组之中的、最下层的(道路格为最下位的)区域数据是否是第1层的区域数据。换言之,判断在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组之中的、未读出的区域数据的一组是否包含第1层的区域数据(S251)。于是,在判断为包含第1层的区域数据时(S251中为“是”),在未读出的第1层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在存储部13的地址空间上,存储位置处于最末尾的区域数据的终点地址设定为读出结束地址之后(S252),结束该读出结束地址设定处理。通过这种设定,读出结束地址被设定为上述未读出的第1层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第1层数据中的排列顺序最末尾的区域数据被存储的存储部13的区域的终端地址。\n[0095] 另一方面,在S251做出了否定判断时,运算部15A转移至S254,判断未读出的最下层的区域数据是否是第2层的区域数据。换言之,判断未读出的区域数据的一组是否包含第\n2层的区域数据。\n[0096] 而且,当判断为包含第2层的区域数据时(S254中为“是”),将未读出的第2层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存储部13中的存储位置最末尾的区域数据的终点地址设定为读出结束地址之后(S255),结束该读出结束地址设定处理。\n[0097] 此外,判断为在S254中不包含第2层的区域数据时,运算部15A转移至S257,判断为未读出的最下层的区域数据是第3层的区域数据,将该未读出的第3层区域数据的终点地址设定为读出结束地址。然后,结束该读出结束地址设定处理。\n[0098] 另外,当结束本处理时,运算部15A转移至S260(参见图10),将从上述设定的读出开始地址到读出结束地址为止的地址范围中包含的区域数据一次性读出,进而将它们登记到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将该读出的各区域数据作为高速缓存存储于RAM15B。具体地说,在S260中,向存储部13发出指定了从读出开始地址至读出结束地址为止的地址范围的读出命令,从而能够从存储部13将处于该地址范围内的区域数据一次性读出。\n[0099] 像这样,在本实施例中,从存储部13读出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未被高速缓存的区域数据组时,包括在地址空间上位于这些区域数据之间的未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在内,将相应的区域数据组一次性读出,将它们高速缓存到RAM15B中。RAM15B由访问速度比存储部13快的硬件构成,所以RAM15B中高速缓存的区域数据能够在正在被高速缓存的期间被快速地读出。\n[0100] 然后,运算部15A转移到S230,再次判断是否已将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读出对象的区域数据全部读出,在判定为已将读出对象的区域数据全部读出时,结束该读出控制处理。\n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以主区划的单位进行读出请求,所以在S260的处理执行后的S230中,处于将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读出对象的区域数据全部读出的状态,进行肯定判断。\n[0101] 但是,在能够接受用于指定涉及多个主区划的区域数据的一组的读出请求的情况下,对每个主区划重复执行S230~S260的处理循环,从而对每个主区划,采用上述手法指定地址范围,将与该主区划内的各区划对应的第3层、第2层以及第1层区域数据一次性读出即可。\n[0102] 以上说明了读出控制处理的内容,接着使用图13~图18来说明具体的读出方式。\n其中,在此,对各区划定义坐标(X,Y),然后继续说明。该XY坐标系示于图4。与坐标(1,1)的区划在X轴向侧相邻的区划是坐标(2,1),在坐标(2,1)的Y轴向侧相邻的区划是坐标(2,2)。\n需要注意的是,该XY坐标系是针对主区划、中区划、小区划分别设定的。\n[0103] 作为第一例,考虑发出了将用图13(a)粗线内表示的主区划(1,2)的区域数据、以及中区划(1,6)~(2,7)的区域数据作为读出对象指定的读出请求的情况。其中,(X1,Y1)~(X2,Y2)表示X1≤X≤X2且Y1≤Y≤Y2的矩形区域,区划(X1,Y1)~(X2,Y2)表示该矩形区域内的区划组。收敛于主区划(1,2)内的中区划是中区划(1,5)~(4,8)。\n[0104] 在发出上述第一例的读出请求、且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为空的情况下,通过读出控制处理,用图14(a)粗线所示,与主区划(1,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的第3层数据、以及与中区划(1,5)~(4,6)以及中区划(1,7)~(2,7)对应的第2层区域数据从存储部13一次性读出。中区划(1,5)~(4,6)以及中区划(1,7)~(2,7)的区域数据在与主区划(1,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与连续于第3层数据的从第1中区划数据至第10中区划数据对应。即,根据该例,从与主区划(1,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的第3层数据到第10中区划数据被从存储部13一次性读出。\n[0105] 另外,考虑如下情况:在这种读出请求之后,发出了将用图13(b)粗线所示的主区划(1,2)的区域数据、中区划(3,6)~(4,7)的区域数据作为读出对象指定的读出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在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存在主区划(1,2)的第3层区域数据、以及中区划(3,\n6)~(4,6)的第2层区域数据,所以通过读出控制处理,这些区域数据从高速缓存区域读出,其余的区域数据、即中区划(3,7)~(4,7)的区域数据(图14(b)粗线内)从存储部13一次性读出。另外,中区划(3,7)~(4,7)的区域数据对应于与主区划(1,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的第13中区划数据到第14中区划数据。即,根据该例,从存储部13一次性读出与主区划(1,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的第13中区划数据及第14中区划数据。\n[0106] 另外,考虑如下情况:在这种读出请求之后,接着发出了将用图13(c)粗线表示的主区划(2,2)的区域数据、以及中区划(5,6)~(6,7)的区域数据指定为读出对象的读出请求。在这种情况下,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中不存在作为读出对象指定的区域数据的任何一个,所以如图14的右图粗线所示,通过读出控制处理,从存储部13一次性读出与主区划(2,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的第3层数据、以及与中区划(5,5)~(8,6)以及中区划(5,7)~(6,7)对应的第2层区域数据。另外,中区划(5,5)~(8,6)以及中区划(5,7)~(6,7)的区域数据对应于在与主区划(2,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的相继于第3层数据的第1中区划数据至第10中区划数据。\n[0107] 接着,作为第二例,考虑如下情况:发出了将图15(a)粗线内所示的主区划(1,2)的区域数据、中区划(3,7)的区域数据、以及小区划(9,25)~(12,28)的区域数据作为读出对象指定的读出请求,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为空。另外,收纳于中区划(3,7)内的小区划是小区划(9,25)~(12,28)。\n[0108]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读出控制处理,如图16(a)粗线所示,与主区划(1,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的第3层数据、与中区划(1,5)~(4,8)对应的第2层区域数据、与小区划(9,25)~(12,28)对应的第3层区域数据、以及在主区划(1,2)的主区划数据中的排列顺序比小区划(9,25)的区域数据靠前的第1层区域数据从存储部13一次性读出。中区划(1,5)~(4,8)的区域数据对应于在与主区划(1,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的相继于第3层数据的第1中区划数据至第16中区划数据(全部中区划数据),小区划(9,25)~(12,28)的区域数据对应于与主区划(1,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的第193小区划数据~第208小区划数据,排列顺序比小区划(9,25)的第1层区域数据靠前的第1层区域数据对应于与主区划(1,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的第1小区划数据~第192小区划数据(参见图6)。即,根据该例,与主区划(1,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的第3层数据至第208小区划数据被从存储部13一次性读出。\n[0109] 另外,考虑如下情况:在这种读出请求之后,接着发出了用图15(b)粗线表示的主区划(1,2)的区域数据、中区划(4,7)、以及小区划(13,25)~(16,28)的区域数据作为读出对象指定的读出请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中存有主区划(1,2)的第3层区域数据、以及中区划(4,7)的第2层区域数据,所以通过读出控制处理,从高速缓存区域读出这些区域数据,其余的区域数据、即小区划(13,25)~(16,28)的区域数据(图16(b)粗线内)从存储部13一次性读出。另外,小区划(13,25)~(16,28)的区域数据对应于与主区划(1,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的第209小区划数据至第224小区划数据。即,根据该例,从存储部13只读出与主区划(1,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的第209小区划数据至第224小区划数据。\n[0110] 接着,作为第三例,考虑如下情况:发出了将图17(a)粗线内所示的主区划(1,2)的区域数据、中区划(4,7)的区域数据、以及小区划(15,26)~(16,27)的区域数据作为读出对象指定的读出请求,但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为空。\n[0111]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读出控制处理,如图18(a)粗线所示,与主区划(1,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的第3层数据、与中区划(1,5)~(4,8)对应的第2层区域数据、与小区划(13,25)~(16,27)以及小区划(13,28)~(14,28)对应的第1层区域数据、以及主区划(1,2)的主区划数据中的排列顺序比小区划(13,25)的区域数据靠前的第1层区域数据从存储部13一次性读出。小区划(13,25)~(16,27)以及小区划(13,28)~(14,28)的区域数据对应于与主区划(1,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的第209小区划数据至第222小区划数据。\n[0112] 另外,考虑如下情况:在这种读出请求之后,接着发出了将用图17(b)粗线表示的主区划(1,2)的区域数据、中区划(4,7)、以及小区划(13,26)~(14,27)的区域数据作为读出对象指定的读出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在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中存有主区划(1,2)的区域数据、中区划(4,7)、以及小区划(13,26)~(14,27)的区域数据的全部,所以通过读出控制处理,从高速缓存区域读出由读出请求指定的全部区域数据。\n[0113] 另外,考虑如下情况:在这种读出请求之后,接着发出了将用图17(c)粗线表示的主区划(1,2)的区域数据、中区划(3,7)、以及小区划(11,26)~(12,27)的区域数据作为读出对象指定的读出请求,且对于第2层以及第3层,上述变量Z被设定为Z≥2,对于第1层,变量Z被设定为Z=1。在这种情况下,在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存在主区划(1,2)的第3层区域数据、以及中区划(3,7)的第2层区域数据,所以通过读出控制处理,从高速缓存区域读出这些区域数据,小区划(11,26)~(12,27)及小区划(9,27)~(10,28)的区域数据(图18(c)粗线内)从存储部13一次性读出。另外,小区划(11,26)的区域数据对应于与主区划(1,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的第199小区划数据,小区划(12,27)的区域数据与第206小区划数据对应。\n即,根据该例,从存储部13只读出与主区划(1,2)对应的主区划数据内的第199小区划数据至第206小区划数据。\n[0114]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例的导航装置10的构成,根据该导航装置10,从存储部13以及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中的一方读出由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并提供给读出请求方。具体地讲,从该高速缓存区域读出由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存储于可高速访问的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从相比于RAM15B更需要读出时间的存储部13读出未存储于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的区域数据的一组。\n[0115] 此外,从存储部13读出了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未存储于高速缓存区域的区域数据的一组时,为了抑制读出次数,包括在地址空间上位于这些区域数据之间的没有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在内,将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一次性读出。而且,将从存储部13读出的区域数据组临时存储于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n[0116] 像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导航装置10,能够将在地址空间上处于分离的位置的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多个区域数据和位于它们之间的没有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一并读出。因此,与将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各区划的区域数据分别单独地读出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从存储部13读出区域数据的次数,能够抑制读出所需的处理负荷、处理时间,能够快速地读出必要的区域数据。\n[0117]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导航装置10,将没有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也读出,但是位于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之间的没有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在道路地图上与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处于相近的位置关系,所以通过将它们高速缓存,从而随着用户的移动、路径搜索/引导处理的进行,在从地图显示处理、路径搜索处理发出了读出请求时,能够将相应的数据快速地从RAM15B读出。\n[0118] 即,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采用上述手法减少从存储部13的读出次数的同时,必要时,能够快速地从RAM15B读出该区域数据,能够构建处理性能优异的导航装置。\n[0119] 尤其,根据本实施例,将从未读出的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道路格位于最上位的区域数据且地址空间中的位置处于开头的区域数据的起点地址、直到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道路格位于最下位的区域数据且地址空间中的位置处于末尾的区域数据的终点地址为止的地址范围内包含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从存储部13一次性读出,从而将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未存储于高速缓存区域的区域数据的一组全部一次性读出。\n[0120]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进一步抑制读出次数,能够进行高速以及效率的读出。\n[0121] 其中,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能够采用各种方式。例如,从存储部13读出未存储于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的区域数据的一组时,将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分组,针对每个组,将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包括位于这些区域数据之间的未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在内,一并读出即可。\n[0122] 例如,将道路格比第1层上位的第3层以及第2层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一并读出,另外,将第1层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一并读出。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变更读出结束地址设定处理(参照图12)。即,在S251中,如下变更读出结束地址设定处理:在未读出的区域数据组之中的最下层的(道路格处于最下位的)区域数据是第1层的区域数据、且未读出的区域数据只有第1层的区域数据的情况下,进行肯定判断,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进行否定判断。\n[0123] 像这样变更读出结束地址设定处理时,在未读出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包括第1层的区域数据以及第2层以上的区域数据的情况下,S230~S260的处理循环的初次执行时,未读出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道路格为最下位(即第1层)以外的区域数据且地址空间中的位置处于开头的区域数据的起点地址被设定为读出开始地址,未读出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之中的、道路格为最下位以外的区域数据且地址空间中的位置处于末尾的区域数据的终点地址被设定为读出结束地址,该地址范围中包括的区域数据被一并读出,当S230~S260的处理循环的第2次执行时,未读出的第1层的区域数据的一组被读出。\n[0124] 第1层的区域数据的数量多,所以如在图15及图16中说明的第二例那样,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中区划的区域数据的存储位置和小区划的区域数据的存储位置相差很远,将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各区划的区域数据全部一次性读出时,没有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的数量增多。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将区域数据分组化,对每个组一并读出的话,虽然读出次数增加,但是能够抑制RAM15B的高速缓存区域需要的存储容量。\n[0125] 另外,作为将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的一组分为多个组分别一并读出的其他例子,将彼此之间存在预定个数以上的没有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的、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两个区域数据为边界,将通过读出请求指定的区域数据的一组分组,对每个组,将相应的区域数据的一组一并读出。\n[0126]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车载用导航装置的例子,当然,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智能手机等具有导航功能的电子设备。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数字广播信号将差分地图数据提供给导航装置,但是差分地图数据也可以使用蜂窝网等无线通信网、USB存储器、SD卡等记录介质提供给导航装置。即,差分地图数据也能够通过各种介质提供给导航装置。\n[0127] 另外,存储部13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或者地图存储装置的一个例子对应,RAM15B与临时存储装置或者临时存储器的一个例子对应,读出控制处理与通过读出控制部实现的处理的一个例子对应,读出控制处理的S220还参照废弃部、器件、或者手段。此外,地图显示处理、路径搜索处理、以及路径引导处理也参照处理执行部、器件、或者手段。\n[0128] 本发明根据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例、结构。本发明还包括各种变形例、等同范围内的变形。此外,各种组合或形式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以上要素或减少一个以上要素的其他组合或变形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思想范围。
法律信息
- 2023-03-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9B 29/00
专利号: ZL 201380017443.5
申请日: 2013.03.20
授权公告日: 2016.08.17
- 2016-08-17
- 2015-01-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9B 29/00
专利申请号: 201380017443.5
申请日: 2013.03.20
- 2014-12-10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89-03-14
| | |
2
| |
2010-01-13
|
2008-03-07
| | |
3
| |
2008-09-03
|
2007-12-14
| | |
4
| | 暂无 |
1998-05-29
| | |
5
| |
2006-08-16
|
2006-02-10
| | |
6
| |
2005-08-10
|
2003-03-28
| | |
7
| | 暂无 |
2001-04-25
| | |
8
| | 暂无 |
1991-02-2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