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控制方法 |
申请号 | CN200510064408.6 | 申请日期 | 2005-04-15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6-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758785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IPC分类号 | H;0;4;Q;7;/;3;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利泽中园二区203号洛娃大厦B座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李正镐 |
代理机构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光松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移动通信工具范围的一种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控制方法。包括:RFID发送部,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的机身一侧、响应于无线发送的终端信息请求信号而无线发送标识号信号;LCD面板部,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的部分机身上,用于显示RFID发送部中传送的包含有终端标识号信号的终端信号;MSM部,向RFID发送部传送终端管理信息请求信号,接收对应的应答信号并在LCD面板部上进行显示。本发明利用RFID芯片中发送的标识号信号对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情况进行管理而不是条形码,使可通过RFID芯片中发送的标识号信号对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路径或使用路径进行追踪,从而可提高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效率。
1.一种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针对具有呼叫处理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中,RFID发送部,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的机身一侧、LCD面板部,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的部分机身上,其特征在于,MSM部(4)向RFID发送部(2)传送终端管理信息请求信号,接收对应的应答信号并在LCD面板部(3)上进行显示,同时整体上控制移动通信终端(1)的呼叫连接状态,存储器部(5),根据MSM部(4)存储控制信号,用于存储移动通信终端(1)的各种信息;编译码部(7),根据上述MSM部(4)的呼叫连接控制信号,将通过听筒(6)输入的模拟语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是将数字语音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进行输出,MSM部(4)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向MSM部(4)输入用户的功能设定信号的键区部(8),当用户通过键区部(8)上输入电话号码并按下通话键时,上述移动通信终端(1)的MSM部(4)识别出上述操作,并将用户输入的电话号码存储在存储器部(5)中,同时,通过寻址信道与基站系统部(9)进行系统连接后,上述MSM部(4)向相应的电话号码传送呼叫信号。
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控制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工具范围,特别是,将用于发送移动通信终端标识号的RFID芯片紧贴在移动通信终端机身的适当部位上,并利用RFID芯片中发送的沐 识号信号,对移动通信终端的使用路径进行管理的一种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 移动通信终端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一般来说,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 )或PDA等个人便携通信系统指的是. 每个人携带一人一台的小型便携移动通信终端(约100~ 150g),移动并使用2GHz 频带的电波进行多种形态的数字方式无线通信的服务系统。但是,如上所述的 个人便携通信的定义指的是独立于所使用技术或系统的概念,可通过自由克争 使用多种技术和网络系统,从而使一般用户在与有线电话差不多的价格条件下. 特别是在城市中心或郊区进行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终端的最终目标是作为个、 的固有号码进行通信,而不是与用户的住宅、事务所等场所或车辆相关的号碼为实现个人便携通信,包括欧洲在内的多个国家研制出多种技术和系统.其 中,英国在1988年展示出基于第二代无绳电话(CT-2)技术的公用无绳电活 (tel印oint)服务,1989年发表'移动电话(Phones on the Move)'的概念. 并同时发表了用于实现上述移动电话功能的个人便携通信网(PCN)规格"这是 一种基于蜂窝技术欧洲标准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和数字CT-2的欧洲标 准的欧规数字无绳电话系统(DECT)的PCS系统。随后,在1. 8GHz到2. 7;(:朴/ 的宽频带内构筑一种超小型微型单元网络,使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每kiir可容纳 IO万名用户。从而使用户携带小型便携移动通信终端,即,通过手机或PDA可 接收语音通信或多种附加服务。更进一步,通用个人通信业务(UPT: Universal Personal Telecommunication)推进ITU-T的标准化,使上述个人便携通信的 概念扩大到全世界的范围内,并使用与网络独立的个人号码,从而在世界任何 地方都可接收到服务。下面参照附图l说明现有技术中的移动通信终端,其包含有:基站系统7). 将多数个移动通信终端70传送的功能信号,例如呼叫信号或SMS消息等进行无 线处理;移动交换中心(MSC) 72,对经过基站系统71的呼叫信号或SMS消泉 的传送功能进行控制;短消息中心73,连接于上述移动交换中心72并通过移动 通信终端7 0提供SMS消息。此外,下面说明上迷现有技术中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动作。首先,当移动通fl 终端70的用户需要将信息栽入SMS消息中并传送到对方移动通信终端时,移动 通信终端70的用户将通过移动通信终端70的键区74选择LCD面板75上显.T: 的相应菜单并输入所需的文字。在通过上述步骤结束文字输入后,移动通信終 端70的用户与目标电话号码同时按下传送按钮。由此,移动通信终端70将当 前用户输入的文字数据栽入到SMS消息并进行传送。接着,移动通信终端70的SMS消息信号经过基站系统71和移动交换中心 72,输入到短消息中心73并进行存储。同时,短消息中心73对输入的SM,S消 息的目标电话号码进行确认并传送到移动交换中心72中,移动交换中心72辨 SMS消息中心73中传送的SMS消息信号传送到对方移动通信终端76,对方移动 通信终端76则对接收的SMS消息信号进行分析,并将相应的信号显示于显示-沐 中。但是,在现有技术的移动通信终端中,为使对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路径或使 用路径,通常在移动通信终端70的电池外壳内侧,紧贴有显示移动通信终端P. 识号的条形码。因此,当需要确认上述移动通信终端70的移动路径或使用路径 并获取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信息时,将分离移动通信终端70的电池外壳,.承过 条形码读入器(图中未示)读入电池外壳的内侧紧贴的条形码,并将其作为^ 动通信终端的管理信息进行使用。但是,在现有技术的移动通信终端中,当获取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信息n寸. 需要确认移动通信终端的电池外壳内侧的条形码,使只能拆分移动通信终端的 电池外壳,并通过条形码读入器对电池外壳的内側紧贴的含有终端标识号的条 形码进行读入,从而使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信息获取操作较为困难。并且,S 反复进行拆分电池外壳的操作时,将容易损坏电池的外壳,并由此降低移动逸 信终端的管理效率。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控制方法.['斤 述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是包括如下部分:RFID(Raf!i"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发送部,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的机身--\n侧,响应于无线发送的终端信息请求信号而无线发送标识号信号;LCD面板部. 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的部分机身上,用于显示RFID发送部中传送的包含有终端 标识号信号的终端信号;MSM'部,向RFID发送部传送终端管理信息请求信号. 接收对应的应答信号并在LCD面板部上进行显示。所述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 骤:当移动通信终端中设定有终端管理信息获取功能时,移动通信终端向需要 获取管理信息的特定终端的RFID发送部传送终端信息请求信号的终端信息请求 信号传送步骤;在终端信息请求信号传送步骤后,RFID发送部将含有自身终端 标识号的终端信息,作为RF信号并传送给请求信息提供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 信息应答信号传送步骤;在管理信息应答信号传送步骤后,将接收的含有终端 标识号的终端信息通过管理程序进行处理,并将对应的结果显示在显示部上的 管理信息处理步骤。使可通过RFID芯片中发送的标识号信号,对移动通信终端 的移动路径或使用路径进行追踪,从而可较大提高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效率本发明的有益效杲是使在获取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信息时,利用RHD芯片 中发送的标识号信号对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情况进行管理而不是条形码,使可 通过上述RFID芯片中发送的标识号信号对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路径或使用路径 进行追踪,从而可提高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效率。因此,无需为获取移动適信 终端的标识号而拆分移动通信终端的电池外壳,从而可较大提高移动通信终端 管理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说明图。图2是具有本贩卖难过中的RFID发送部的移动通信终端的说明图,图3是本发明的流程图。附图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1:移动通信终端 2: RFID发送部 3: LCD面;f反部 4: MSM部 5:存储器部 6:听筒 7:编译码部 8:键区部9:基站系统部 10:移动通信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控制方法。下面参照附图 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il明。 如图2所示,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包括:RFID发送部2,安 装在上述移动通信终端1的4几身一側,响应于无线发送的终端信息请求信号而 无线发送标识号信号;LCD面板部3,安装在上述移动通信终端1的部分机身上. 用于显示上述RFID发送部2中传送的包含有终端标识号信号的终端信号;VISM 部4 (Mobile station modem-移动终端调制解调器),向RFID发送部2传送终 端管理信息请求信号,接收对应的应答信号并在LCD面板部3上进行显示.同 时整体上控制移动通信终端1的呼叫连接状态;存储器部5,根据上述MSM邻4 存储控制信号,用于存储移动通信终端1的各种信息;编译码部7,根据MSM部 4呼叫连接控制信号,将通过听筒6输入的模拟语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是将数字语音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进行输出。此外,MSM部4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向MSM部4输入用户的功能设定信号的键区部8。其中,RFID发送部2可紧贴在移动通信终端1的内部主印刷电路板(KB > 上,或是安装在上述移动通信终端1的电池外壳的内侧。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终端管理信息请求信号不从MSM部4中发 送,而是提供有一种通过具有RFID模块的独立读入器进行处理的装置。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在步骤Sl的初始化状态下进入到终 端管理信息获取功能设定判断步骤S2,并确认当前的移动通信终端中是否设定 有终端管理信息获取功能。在步骤S2的判断结果中,若当前的移动通信终端中 没有设定终端管理信息获取功能时,进入到一般呼叫处理功能步骤S3并执^ 一 般呼叫处理功能操作。即,当本发明中的移动通信终端l接到电源时,移动通信终端1的MSM部4 进行初始化状态,并从所需的内部存储器部5形成所需的信息,执行初始化步 骤后进入到待机状态。其中,当用户通过键区部8上输入电话号码并按下通话键时,移动通信终端 1的MSM部4识别出上述操作,并将用户输入的电话号码存储在存储器部5 同时,通过寻址信道(access channel)与基站系统部9进行系统连接后,MSM 部4向相应的电话号码传送呼叫信号。接着,基站系统部9对移动通信终^ i 中发送的呼叫信号进行处理,.并向对方移动通信终端IO传送被叫信号,从而形 成两个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呼叫连接。\n即,当移动通信终端1的用户通过听筒6输入语音信号时,移动通信'终端l 的编译码部7将对通过听筒6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将上迷经过处 理的语音信号榆入到MSM部4中。接着,上迷移动通信终端1的MSM部4义:涵 过编译码部7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无线处理,并将上述经过处理的语音信号始 过基站系统部9传送给对方移动通信终端10,从而实现两个移动通信终端之卜" 通常的通话连接。但是,在终端管理信息获取功能设定判断步骤S2中判断的结果,若当对的 移动通信终端中设定有终端管理信息获取功能,即,用户为使荻取特定终端的 管理信息而在自己终端中设定相应功能时,将进入到终端信息请求信号传送命 骤S4。此时,在上迷终端信息请求信号传送步骤S4中,用户移动通信终端向',; 要获取管理信息的特定终端的RFID发送部传送终端信息请求信号。接着,在终 端信息请求信号传送步骤S4后进入到管理信息应答信号传送步骤S5,上述终端 10的RF1D发送部将含有自身终端标识号的终端信息,作为RF信号并传送给上 迷请求信息提供的移动通信终端。并且,在管理信息应答信号传送步骤S5后.過 入到管理信息处理步骤S6,将从特定终端接收的含有终端标识号的终端信,遮 过管理程序进行处理,并将对应的结果显示在显示部上。即是说,当需要通过本发明中的移动通信终端获取其它终端IO的管理信息 时,将在移动通信终端1中设定终端管理信息获取功能。此时,移动通信终端1 的MSM部4将需要获取管理信息的终端10的RFID发送部2传送终端信息r脚求 信号。其中,上述终端信息请求信号可以不使用移动通信终端1的MSM部4,而 是通过本发明另 一实施例中的具有RFID模块的独立读入器进行处理。此外,接收到上述终端信息请求信号的终端10的RFID发送部2,将包4"有 自身终端标识号的终端信息栽入到RF信号,并传送给上述需要信息提供的移动 通信终端1的MSM部4中。此时,上述移动通信终端1的MSM部4将从终端,0 接收的包含有终端标识号的终端信息,通过管理流程进行处理并存储在存储器 部5中,同时将对应的结果显示在LCD面板部3上。由此,上述移动通信终端I 的用户利用上述接收的终端管理信息,对上述终端10的移动路径或使用路径进 行确认。
法律信息
- 2010-06-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H04Q 7/32
专利号: ZL 200510064408.6
申请日: 2005.04.15
授权公告日: 2008.03.26
- 2008-03-26
- 2006-06-07
- 2006-04-12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3-03-12
|
2000-11-29
| | |
2
| |
2004-07-07
|
2003-12-10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