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信息处理系统 |
申请号 | CN97104222.5 | 申请日期 | 1997-05-06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77770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京都府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小谷正树 |
代理机构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通用性强的信息处理系统,在外部设备中设置DPRAM、第2、第3连接器,把外部设备的第2连接器连接到传真机的第2连接器上。在外部设备的第3连接器上,可以用菊花链方式连接其他外部设备。通过DPRAM在传真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送,DPRAM具有上装区和下装区,从外部设备向传真机传送数据采用上装区;从传真机向外部设备传送数据采用下装区。
1、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部设备,具有可以双向读写的存储装置;
连接上述外部设备用的第1连接装置;以及
信息处理装置,它具有控制装置,通过上述第1连接装置,在与 上述存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传送,从而对上述外部设备进行控制,
上述外部设备具有:
用于连接信息处理装置的第2连接装置;以及
第2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通过上述第2连接装置在上述存储装置 和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之间进行的数据传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部设备还具有:
第3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2外部装置;以及
第3控制装置,用于对通过上述第3连接装置在上述存储装置和 上述第2外部装置之间进行的数据传送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存储装置具有:
上装区,用于存储从外部设备侧向信息处理装置侧传送的数据;
下装区,用于存储从信息处理装置侧向外部设备侧传送的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装置是传真机,而且,上述外部设备具有调制解调 装置和线路控制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装置是传真机,并且,上述外部设备具有网络连接 装置。
6、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装置,它可以双向读写,通过写入到特定地址内而输出中断 信号;以及
通过上述存储装置进行连接的第1、第2子系统,
上述存储装置包含系统间排他控制管理区,
第1、第2子系统,通过在上述系统间排他控制管理区内设置使 用标志,获得上述存储装置的排他使用权;通过写入到上述存储装置 的特定地址内而把中断信号输出到第2、第1子系统内,
已接收到中断信号的第2、第1子系统,通过清除在上述系统间 排他控制管理区内的使用标志而放弃上述存储装置的排他使用权,以 此进行上述存储装置的第1和第2子系统间的排他控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存储装置以及上述第1和第2子系统均用双总线进行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存储装置具有:
下装区,用于由上述第1子系统写入,由上述第2子系统读出; 以及
上装区,用于由上述第2子系统写入,由上述第1子系统读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装区和上述上装区分别具有管理信息区和数据区,在管理 信息区内包含上述系统间排他控制管理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理信息区包含包号区,
上述包号表示上述数据区的数据是分割成多个包的数据的一部 分。
11、如权利要求6~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 特征在于:
上述第1和/或第2子系统可以进行多任务处理,其具有:
第1信号标管理装置,用于管理在同一子系统内的多项任务对上 述存储装置的排他使用请求;和
第2信号标管理装置,用于管理在同一子系统内处理的各数据种 类对上述存储装置的排他使用请求,
上述第2信号标管理装置,准许各数据种类向上述第1信号标管 理装置提出的上述存储装置排他的使用请求。
12、如权利要求6~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 特征在于:
上述第1和/或第2子系统可以进行多任务处理,
其具有上述第1信号标管理装置,用于管理在同一子系统内的多 项任务的上述存储装置的排他使用请求,
上述第1信号标管理装置对一项任务认可上述存储装置的排他使 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和/或第2子系统具有第2信号标管理装置,所述第2 信号标管理装置,对在同一子系统内处理的数据的各个种类,管理上 述存储装置的排他使用,
上述第2信号标管理装置,对各数据种类准许一项任务向上述第 1信号标装置提出的上述存储装置排他使用请求。
14、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和第2存储装置,其可以双向读写,用于通过写入到特定地 址内而输出中断信号;
通过上述第1存储装置进行连接的第1、第2子系统;以及
第3子系统,它通过上述第2存储装置来与上述第2子系统进行 连接,
在上述第1存储装置中具有以下两个存储区,一个是下装区,用 于由上述第1子系统进行写入,由上述第2子系统进行读出;另一个 是上装区,用于由上述第2子系统进行写入,由上述第1子系统进行 读出,
在上述第2存储装置中具有以下两个存储区:一个是下装区,用 于由上述第2子系统进行写入,由上述第3子系统进行读出;另一个 是上装区,用于由上述第3子系统进行写入,由上述第2子系统进行 读出,
上述下装区和上述上装区分别具有管理信息区和数据区,在管理 信息区内包含栈号区,
上述栈号表示数据区的数据是否是发给本子系统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子系统在接收到来自上述第1存储装置的中断信号时, 对照上述第1存储装置的下装区的栈号,若为规定值,则可判断出上 述数据区的数据是发给本子系统的数据;若不是规定值,则更新栈号, 将上述数据写入到上述第2存储装置的下装区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栈号的更新用减法。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子系统,在接收到来自上述第3存储装置的中断信号 时,对上述第2存储装置的上装区的栈号进行更新,把上述数据写入 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的上装区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栈号的更新用加法。
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系统,更详细地说是涉及传真机和微机等信 息处理装置以及可与其相连接的扫描器和打印机等外部设备。\n背景技术\n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处理装置的使用形式也越 来越多。若要把一台设备制作成能适应各种使用形式的信息处理装 置,则其成本将提高。因此,采取在具有基本功能的设备上根据需要 再连接各种外部设备的方法来适应各种使用形式。\n在这里,信息处理装置若以传真机为例,则外部设备可采用为实 现多线路化用的调制解调器、扫描器和打印机等。在信息处理装置上 连接这些外部设备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设置连接器,用于在信息处 理装置上连接外部设备;或者利用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方式等专用接口板,以雏菊链(daisy chain:亦称菊花 链)方式连接外部设备。\n但是,在设置连接器时,若要在信息处理装置上连接多台外部设 备,则必须对该信息处理装置设置多个连接器。而且,随着连接数量 的增加,与外部设备相连接所需的设备结构也变得很复杂。这样,即 使在信息处理装置不连接外部设备的情况下,也必须使信息处理装置 预先配备为控制多台外部设备所需的结构,从而造成制造成本提高的 问题。再者,若与连接器相连接的外部设备数量增加,则控制这些设 备所用的信息处理装置的CPU(中央处理机)将增加负担。\n再者,若使用SCSI方式的专用接口板,则必须在信息处理装 置和外部设备上设置该接口板,按照特定的通信协议在信息处理装置 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通信。而且,还必须根据与信息处理装置相连接 的外部设备的台数和种类的不同,相应地更改在信息处理装置中设置 的接口板的规格。因此,使信息设备和外部设备成本提高,同时还必 须根据特定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所以,通信程序方法受到限制,也 有一些缺乏通用性的部分。\n发明内容\n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系 统,即其中的信息处理装置和外部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同时 通用性强。\n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n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包括:\n外部设备,具有可以双向读写的存储装置;\n连接上述外部设备用的第1连接装置;以及\n信息处理装置,它具有控制装置,通过上述第1连接装置,在与 上述存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传送,从而对上述外部设备进行控制,\n上述外部设备具有:\n用于连接信息处理装置的第2连接装置;以及\n第2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通过上述第2连接装置在上述存储装置 和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之间进行的数据传送。\n上述外部设备还具有:\n第3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2外部装置;以及\n第3控制装置,用于对通过上述第3连接装置在上述存储装置和 上述第2外部装置之间进行的数据传送进行控制。\n上述存储装置具有:\n上装区,用于存储从外部设备侧向信息处理装置侧传送的数据;\n下装区,用于存储从信息处理装置侧向外部设备侧传送的数据。\n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n上述信息处理装置是传真机,而且,上述外部设备具有调制解调 装置和线路控制装置。\n上述信息处理装置是传真机,并且,上述外部设备具有网络连接 装置。\n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包括:\n存储装置,它可以双向读写,通过写入到特定地址内而输出中断 信号;以及\n通过上述存储装置进行连接的第1、第2子系统,\n上述存储装置包含系统间排他控制管理区,\n第1、第2子系统,通过在上述系统间排他控制管理区内设置使 用标志,获得上述存储装置的排他使用权;通过写入到上述存储装置 的特定地址内而把中断信号输出到第2、第1子系统内,\n已接收到中断信号的第2、第1子系统,通过清除在上述系统间 排他控制管理区内的使用标志而放弃上述存储装置的排他使用权,以 此进行上述存储装置的第1和第2子系统间的排他控制。\n上述存储装置以及上述第1和第2子系统均用双总线进行连接。\n上述存储装置具有:\n下装区,用于由上述第1子系统写入,由上述第2子系统读出; 以及\n上装区,用于由上述第2子系统写入,由上述第1子系统读出。\n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n上述下装区和上述上装区分别具有管理信息区和数据区,在管理 信息区内包含上述系统间排他控制管理区。\n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n上述管理信息区包含包号区,\n上述包号表示上述数据区的数据是分割成多个包的数据的一部 分。\n上述第1和/或第2子系统可以进行多任务处理,其具有:\n第1信号标管理装置,用于管理在同一子系统内的多项任务对上 述存储装置的排他使用请求;和\n第2信号标管理装置,用于管理在同一子系统内处理的各数据种 类对上述存储装置的排他使用请求,\n上述第2信号标管理装置,准许各数据种类向上述第1信号标管 理装置提出的上述存储装置排他的使用请求。\n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n上述第1和/或第2子系统可以进行多任务处理,\n其具有上述第1信号标管理装置,用于管理在同一子系统内的多 项任务的上述存储装置的排他使用请求,\n上述第1信号标管理装置对一项任务认可上述存储装置的排他使 用。\n上述第1和/或第2子系统具有第2信号标管理装置,所述第2 信号标管理装置,对在同一子系统内处理的数据的各个种类,管理上 述存储装置的排他使用,\n上述第2信号标管理装置,对各数据种类准许一项任务向上述第 1信号标装置提出的上述存储装置排他使用请求。\n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n第1和第2存储装置,其可以双向读写,用于通过写入到特定地 址内而输出中断信号;\n通过上述第1存储装置进行连接的第1、第2子系统;以及\n第3子系统,它通过上述第2存储装置来与上述第2子系统进行 连接,\n在上述第1存储装置中具有以下两个存储区;一个是下装区,用 于由上述第1子系统进行写入,由上述第2子系统进行读出;另一个 是上装区,用于由上述第2子系统进行写入,由上述第1子系统进行 读出,\n在上述第2存储装置中具有以下两个存储区:一个是下装区,用 于由上述第2子系统进行写入,由上述第3子系统进行读出;另一个 是上装区,用于由上述第3子系统进行写入,由上述第2子系统进行 读出,\n上述下装区和上述上装区分别具有管理信息区和数据区,在管理 信息区内包含栈号区,\n上述栈号表示数据区的数据是否是发给本子系统的。\n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n上述第2子系统在接收到来自上述第1存储装置的中断信号时, 对照上述第1存储装置的下装区的栈号,若为规定值,则可判断出上 述数据区的数据是发给本子系统的数据;若不是规定值,则更新栈号, 将上述数据写入到上述第2存储装置的下装区内。\n上述栈号的更新用减法。\n上述第2子系统,在接收到来自上述第3存储装置的中断信号 时,对上述第2存储装置的上装区的栈号进行更新,把上述数据写入 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的上装区内。\n上述栈号的更新用加法。\n发明的积极效果:\n本发明因采用以上结构,所以可产生以下效果。\n若采用本发明,则可提供能以简单的结构把外部设备连接到信息 处理装置上的信息系统。并且,能够提供这样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即 不增大信息处理装置的负荷,能够用雏菊链方式很容易地扩充许多外 部设备。例如,当信息处理装置是传真机时,即使1条线路规格的传 真机,也能很容易地更改成2个线路规格,或者更改成适应网络的规 格。\n可以双向读写的存储装置,单独备有上装区和下装区,并且用双 总线进行连接,所以,可以高效率地进行双向通信,能提高通信的信 息通过量。并且,通过存储装置来连接两个子系统,一个子系统确保 存储装置的使用权;另一个子系统放弃存储器的使用权,这样,可以 适当地进行在子系统之间共用存储装置的排他控制。\n再者,在子系统内的存储装置的排他控制中,独立地设置了对控 制区的排他控制进行管理的信号标、和对存储区的数据种类进行管理 的信号标,所以,若数据的种类不同,则可通过多任务方式的多重处 理来有效地使用存储区。\n通过多个存储装置,利用雏菊链方式连接多个子系统,当向上装 方向传送数据时,增大栈号;当向下装方向传送数据时,减小栈号。 最高位的子系统,通过参考栈号可以确定数据发送源系统。并且,各 子系统在栈号为规定值(例如为“0”)时,可以判断出是发给本子 系统的数据,所以,可以使子系统的程序通用化。÷\n附图说明\n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n图1是一个实施形态的传真机和外部设备的方框图。\n图2是说明DPRAM存储区的说明图。\n图3是说明第1、第2RAM的管理表用的说明图。\n图4是说明栈号用的说明图。\n图5是说明传真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运作用的说明图。\n图6是表示外部设备中的动作的流程图。\n图7是表示外部设备中的动作的流程图。\n图8是表示传真机中的动作的流程图。\n图9是表示传真机中的动作的流程图。\n图10是表示连接LAN用的外部设备的方框图。\n图11是中断和系统之间的排他控制的说明图。\n图12是表示中断和系统之间的排他控制的流程图。\n具体实施方式\n首先参照图11来说明本发明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系统间的DP RAM(数据处理随机存取存储器)的排他控制和中断处理。\n系统1和系统2是互相不同步动作的系统。DPRAM3是具有 2个输出入口的存储装置,是对同一地址从任一输出入口均可写入和 读出的存储装置。所以,与DPRAM3的各输出入口相连接的系统 1和系统2,可以互相独立地对DPRAM3进行读写,可以不同步 地进行数据交换。\n来自系统1的请求被作为中断请求传输到系统2。该中断请求的 进行方法是,由系统1对DPRAM3进行数据写入。也就是说,上 述DPRAM3预先把特定的地址规定为中断发生地址rA,系统1 指定该中断发生地址rA,向DPRAM3内写入,于是就从DPR AM3向系统2输出中断信号。这样,就把来自系统1的请求传输到 系统2内。\n接收到中断信号的系统2进行中断解除。所谓中断解除就是停止 输出中断信号,系统2指定上述中断停止地址rB,从DPRAM3 中读出数据。这样,即可使DPRAM3的中断信号的输出停止下来。\n已解除中断的系统2把表示已收到数据的数据写入到DPRAM 3内。该数据写入的动作是:指定状态地址rC,把“1”写入到该 地址的数据中预先规定的1位内,例如最低有效位(LSB)内。\n进行了中断请求的系统1,在此之后,若定期地读出状态地址r C,监视该最低有效位的值,则可以确认系统2是否已收到中断请求。 但是,其前提条件是:为进行这种判断,系统1在请求中断时在状态 地址rC的最低有效位内写入“0”。\n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系统复合型设备基本动作例子的流程 图。该流程图表示系统1、DPRAM3和系统2的各个动作及其在 时间序列上的对应关系。S200~203是系统1的流程图;S2 10~S214是DPRAM3的流程图;S220~S222是系 统2的流程图。并且,图11的(1)~(5)分别与图12的(1)~ (5)相对应。\n若在系统1中发出向系统2传输命令的请求(S200),则系 统1向DPRAM3的中断发生地址rA内写入(S201),在状 态地址rC内置0(S202)。DPRAM3监视由系统1向中断 发生地址rA的写入(S210),若有写入,则开始向系统2输出 中断信号(S211)。系统2监视中断信号,若检测出断信号,则 开始中断处理(S220)。\n在系统2的中断处理中,首先解除中断,为此,读出DPRAM 3的停止发生地址rB(S221)。DPRAM3监视由系统2对 中断停止地址rB的读出(S212),若已读出,则解除中断,停 止向系统2输出中断信号(S213)。\n最后由系统2把“1”写入状态地址rC的最低有效位(LSB) 内(S222)。另一方面,系统1在向DPRAM3写入命令(S 201)后,定期地读出DPRAM3的状态地址rC(S203), 通过确认该最低位已写入“1”,即可确认系统1的请求已传送到系 统2内。\n当系统1发生中断时在DPRAM3的状态地址rC内置“0” 后,系统2停止中断,在参考数据后,使状态地址rC返回到“1” 之前的期间,必须禁止由其他处理使用DPRAM3。也就是说,根 据状态地址rC的值来判断是否可以使用DPRAM3,这样即可行 进DPRAM的排他控制。\n其次,根据DPRAM3的状态地址rC的值,在2个系统之间 进行DPRAM3的排他控制。更详细的本发明实施例将根据由传真 机及与其相连接的外部设备所构成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具体实施形态进 行说明。\n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形态中,在具有第1线路L1的传真机F 上,连接具有第2线路L2的外部设备G1。并且,通过传真机F侧 的第1线路L1和外部设备G1侧的第2线路L2,可以同时进行2 种通信。也就是说,在本实施形态中。具有1条线路的传真机F通过 连接选购件外部设备G1,即可扩充成2条线路的传真机。\n并且,在外部设备G1上可以连接其他外部设备G2,在该外部 设备G2上还可以再进一步连接其他外部设备。也就是说,在本实施 形态中,对传真机F可以用雏菊链(Daisy chain)方式 依次连接多台外产设备G。\n首先说明具有第一线路L1的传真机F。\n在第1CPU(中央处理机)11上通过总线B1连接存储程序 等的第1ROM(只读存储器)12和临时存储各种信息的第1RA M(随机存取存储器)13,其中第1ROM中的程序用于控制传真 机F的整体动作以及与外部设备G1中的DPRAM26之间的数据 传输。在本实施形态中,由第1CPU11、第1ROM12和第1 RAM13,共同构成控制装置。\n第1NCU(网络控制单元)14的功能有:控制与第1线路L 1的连接,同时检测与对方设备的电话号码相对应的拨号脉冲的发送 和接收。\n第1调制解调器15对收发的数据进行调制和解调。读取部16 读取原稿上的图像。记录部17在记录纸上打印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和 由上述读取部16读取的图像数据等。操作部18备有各种操作键, 其中包括为输入电话号码等用的拨号键以及为开始传真通信动作用的 起动键等。\n由LCD(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部19用于显示各种信息。 编码/译码器20对由上述读取部16所读出的图像进行编码,以 便发送。并且,编码/译码器20对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译码。作 为第1连接装置的第1连接器27,通过总线B1与第1CPU11 进行连接。该总线B1有以下几种:地址总线,用于传送地址信号; 数据总线,用于传送数据;控制总线,用于传送对第1CPU11进 行控制的信号,例如中断信号和占线(Busy)信号等。其结构可 以进行全双工通信。\n下面说明具有第2线路L2的外部设备G1。\n在第2CPU21上,通过总线B22连接存储程序等的第2R OM22和临时存储各种信息的第2RAM23。第2ROM中的程 序用于控制外部设备G1的整体动作、以及对该外部设备G1中的D PRAM26的数据读写动作。在本实施例中,由第2CPU21、 第2ROM22和第2RAM23共同构成控制装置。\n第2NCU24的功能有:控制与第2线路L2的连接,同时检 测与对方设备的电话号码相对应的拨号脉冲的发送和接收。第2调制 解调器25对发送接收的数据进行调制和解调。\n作为可双向读写的存储装置的DPRAM(双口随机存取存储 器)26,安装在外部设备G1内。该DPRAM26具有2个存储 区(装入区),即上装区26a和下装区26b。DPRAM26通 过总线B22第2CPU21相连接。该总线B22也和上述传真机 F侧的总线B1一样,具有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而且其 结构可以进行全双工通信。\n作为第2连接装置的第2连接器28通过总线B21与DPRA M26相连接。该总线B21也和上述总线B1、B22一样,具有 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并且,第2连接器28以及与其相 连接的总线B21,形成可进行全双工通信的结构。把上述传真机F 侧的第1连接器27和该第2连接器28连接起来,即可在传真机F 和外部设备G1之间进行全双工通信,外部设备G1作为传真机F的 附属设备,由该传真机F进行控制。并且,外部设备G1具有第3连 接器29,该连接器作为第3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其他外部设备G2。 第3连接器29通过总线B22与第CPU21相连接。第3连接器 29也采用可进行全双工通信的结构。\n而且,外部设备G2也和上述外部设备G1一样,具有第2连接 器28和第3连接器29以及DPRAM26。若外部设备G2是扫 描器,则可设置读取图像所需的读取部来取代外部设备G1中的第2 NCU24和第2调制解调器25。并且,把该外部设备G2的第2 连接器28连接到外部设备G1的第3连接器29上,即可在两台外 部设备G1和G2之间进行全双工通信。后面同样地还可以在末端的 外部设备上依次连接各种外部设备。\n上述DPRAM26中的上装区26a是为了存储从外部设备侧 向2传真机F侧传送的数据所用的存储区;下装区26b是为了存储 从传真机F侧向外部设备侧传送的数据所用的存储区。并且,传真机 F和外部设备G1之间通过该DPRAM26进行通信。由该传真机 F的第1CPU11和外部设备的第2CPU21进行控制把要传送 给对方的信息写入到该DPRAM26内,并且读出由对方写入的信 息。具体来说,由传真机F从外部设备G1的DPRAM26的上装 区26a中读出数据,向下装区26b内写入数据。外部设备G1从 外部设备G1的下装区26b中读出数据;向外部设备G1的上装区 26a内写入数据。其结果是在传真机F和外部设备G1之间进行通 信。并且,在传真机F上第1次连接的外部设备G1,从第2次连接 的外部设备G2中的DPRAM26的上装区26a中读出数据,向 同一设备G2的下装区26b内写入数据。\n如图2所示,在DPRAM26的上装区26a和下装区26b 的内部,分别设置了管理区和数据区。数据区(Data Area) 是存储实数据的区。管理区是存放与数据区内的实数据有关的信息的 区。该管理区的构成部分包括:状态(Status)区、栈号(S tack Number)区、识别(Identificatio n)区、优先(Priority)区、数据类型(Data Ty pe)区、命令号(command Number)区、包号(P acket Number)区、长度(Length)区和单位(U nit)区。另外,还包括发生中断信号的中断发生地址、使中断信 号停止的中断停止地址。但在图中没有表示出来。\n状态区用于存放表示数据区状态的信息,用于上述系统之间的排 他控制。栈号区用于存放栈号,该栈号用于判断数据区内的数据是否 是真对本设备的。识别区用于存放对外部设备种类(例如调制解调器、 扫描器、打印机等)进行识别的信息。优先区用于存放这样一种信息, 它表示在两台外部设备G1、G2中同时发生了要送入传真机F的数 据时,把哪一种数据优先写入外部设备G1的DPRAM26的上装 区26a内。数据类型区用于存放表示实数据类型的信息。命令号区 用于存放表示命令内容的信息。包号区用于存放包号,该包号在把数 据分割成许多个包进行传送时表示各个包数据。也就是说,当DPR AM26的各存储区26a、26b的数据区的存储容量为1KB(千 字节)时,若应传输的数据量为4KB,则因1次不能传送4KB的 数据,所以必须将其分割成4个1KB的包,一个个地进行传送。这 时为了表示分割成的各个包数据的顺序号,对各个包数据加上包号。 长度区用于存放表示实数据的数据长度的信息。单位区用于存放表示 上述数据长度的单位的信息。例如,若表示数据长度的信息为“10 0”;表示单位的信息为“字节”,则数据区内的数据为100字节。\n如图3(a)所示,在传真机F的第1RAM13内存储了用于 管理下列信息的管理表T,该信息是与外部设备G1的DPRAM2 6中的下装区26b的使用有关的信息。在该管理表T内作为第1信 号标管理装置,写入的信息表示是否获得了使用DPRAM26中的 下装区26的权利。例如,在未获得下装区26b的使用权的情况下, 在管理表T的“下装区”栏内设定“1”;在获得该权利的情况下, 设定“0”。\n另外,在该管理表T内作为第2信号标管理装置,写入的信息表 示是否获得了各种数据类型的使用权,这些信息是指应当写入上述下 装区26b的数据类型区内的信息。并且,数据类型包括:远程函数、 远程函数返程值、数据传送、数据传送结果、AT命令、AT命令结 果代码。例如,在应写入数据类型区内的数据类型使用“数据传送” 的情况下,在应获得该使用权的情况下,在管理表T的“数据传送” 栏内设定“1”。\n再者,如图3(b)所示,在外部设备G1的第2RAM23内, 存储了第1管理表T1和第2管理表T2。第1管理表T1用于管理 与本设备内的DPRAM26中的上装区26a的使用有关的信息。 在该第1管理表T1内作为第1信号标管理装置。写入的信息表示是 否获得了DPRAM26中的上装区26a的使用权。并且,在该第 1管理表T1内作为第2信号标管理装置,写入的信息表示是否获得 了上述上装区26a的数据类型区内应当写入的各种数据类型的使用 权。\n第2管理表T2用于管理与外部设备G2的DPRAM26中的 下装区26b的使用有关的信息在该第2管理表T2内作为第1信号 标管理装置,写入的信息表示是否获得了DPRAM26中的下装区 26b的使用权。并且在该第2管理表T2内作为第2信号标管理装 置,写入的信息表示是否获得了在上述下装区26b的数据类型区内 应当写入的各种数据类型的使用权。\n下面说明本实施形态的作用。\n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中,在传真机F上可以按照雏菊链方式 依次连接多台外部设备。在这种结构中,传真机F,在读取直接与其 相连的外部设备G1中的DPRAM26的上装区26a内的数据、 即从外部设备侧传送来的数据时,必须判断该数据的发信源是哪一台 外部设置。并且,传真机F,在向上述外部设备G1中的DPRAM 26的下装区26b内写入数据时,也就是向外部设备侧传送数据 时,必须在该数据中表示出应当接收数据的外部设备。另一方面,各 外部设备在读取本身的DPRAM26的下装区26b内的数据、即 从传真机F侧传送来的数据时,必须判断该数据是否是发给自已的。 并且,各外部设备在向本身的DPRAM26的上装区26a内写入 数据时,即向传真机F侧传送数据时,必须在该数据中表示出该数据 的发信源是自己(本外部设备)。\n为了满足上述事项要求,在本实施形态中进行以下动作。在此, 如图4所示,假定在传真机F上连接了多台外部设备G1~Gn。现 说明如下。\n如图4所示,例如,某台外部设备Gn(传真机F以后的第n号 外设备)向传真机F传送数据时,在向本身的DPRAM26的上装 区26a内写入数据时,在该区26a的栈号区内写入“0”作为栈 号。在上述外部设备Gn的传真机F侧(上装侧)上所连接的外部设 备Gn-1,在读出外部设备Gn的上装区26a内的数据时,将已 读出的该数据写入到自己本身的DPRAM26的上装区26a内。 这时,外部设备Gn-1对读出的栈号“0”增加“1”,使其变成 “1”,并将其写入到自己本身的上装区26a的栈号区内。\n这样,随着从某一台外部设备Gn发出的数据经过多台外部设备 依次被传送到传真机F侧,各外部设备内的上装区26a的栈号区内 所写入的栈号每次增加“1”。于是,在直接与传真机F相连接的外 部设备G1中的上装区26a的栈号区内写入“n-1”作为栈号。 因此,传真机F在读出该外部设备G1的上装区26a内的数据时, 可以根据“n-1”这个栈号识别数据发信源是连接在本设备后面的 第n个位置上的外部设备Gn。\n另一方面,例如,传真机F在向刚才的数据发信源外部设备Gn 传送数据时,把数据写入到连接在第1个位置上的外部设备G1中的 DPRAM26的下装区26b内,这时在同一下装区26b的栈号 区写入“n-1”作为栈号。第1台外部设备G1在读取自己本身的 下装区26b内的数据时,若栈号区内的栈号为“0”,则可以判断 出下装区26b内的数据是发给自己的数据。但这时,栈号区内的栈 号为“n-1”,所以外部设备G1判断出下装区26b内的数据是 发给其他外部设备的数据。于是,外部设备G1把读出的数据写入到 与传真机F相反一侧(下装侧)的外部设备G2中的DPRAM26 的下装区26b内。这时,外部设备G1对刚才读出的栈号“n-1” 减小“1”,使其变成“n-2”,然后将其写入到外部设备G2的下 装区26b的栈号区内。\n这样,随着从传真机F发出的数据经过多台外部设备被传送到末 端的外部设备侧,在各外部设备的下装区26b的栈号区内所写的栈 号每次减少“1”。于是,在第n号外部设备Gn-1中的下装区2 6b的栈号区内写入“0”作为栈号。因此,第n号外部设备Gn- 1,在读出本身的下装区26b内的数据时,根据栈号“0”可以识 别出下装区26b内的数据是发给自己的数据。\n通过进行以上动作,传真机F可以准确而容易地识别出从外部设 备传送来的数据究竟是从哪一台外部设备发出的。并且,各外部设备 可以准确而容易地识别出从传真机F侧传送来的数据是否是发给自己 (本台外部设备)的。\n下面利用图5图6~图9的流程图来说明当外部设备G1中发生 某一任务A1时的动作示例。图6和图7的流程图表示在外部设备G 1中进行的动作,图8和图9的流程图表示在传真机F中进行的动 作。并且,图6和图7的流程图。以及图8和图9的流程图是并行地 进行动作的。\n首先,一边参照图5,一边使用图6的流程图来说明外部设备G 1中的任务A1的动作。该流程图是在第2CPU21的控制下进行 的。而且,在此,由于发生了外部设备G1中的任务A1,所以向传 真机F传送数据。\n若在外部设备G1中发生任务A1,则如图6所示,任务A1在 第1程序步中请求“数据传送”这一数据类型的使用权(信号标“S emaphore”)。如果其他任务已获得了信号标,那么,任务A 1在利用高位管理任务实时监视器可以获得信号标之前(其任务放弃 信号标之前)使处理暂时停止。若可以获得“数据传送”的信号标, 则第2RAM23的第1管理表T1的“数据传送”栏从“1”改写 为“0”。\n任务1在获得“数据传送”的信号标后,进一步请求上装区26 a的使用权(信号标)。和“数据传送”的信号标一样,若能获得上 装区26a的信号标,则第2RAM23的第1管理表T1的“上装 区”栏也从“1”改写为“0”,转移到第2程序步。\n在程序步S2中判断上装区26a的状态区是否为“1”。也就 是说,根据该状态区是否为“1”来判断上装区26a内的数据是否 已不需要。在状态区为“1”时,可以判断为:在传真机F侧已读完 了数据,上装区26a内的数据已不需要,转移到程序步S3。在状 态区不是“1”时,等待传真机F侧读完数据,状态区变成“1”。 换言之,状态区的“1”表示DPRAM26的上装区26a处于可 以使用状态,即释放状态。\n在程序步S3中,把数据写入上装区26a的各区内,转移到程 序步S4。这时把表示“数据传送”的数据写入到上装区26a的数 据类型区内。并且把“0”写入到栈号区内。\n在程序步S4中,上装区26a的状态区被设定为“0”,然后, 转移到程序步S5。而且,该“0”表示上装区26a的数据处于排 他使用状态。另外,与此同时,通过向中断发生地址内进行写入,即 可使中断信号从外部设备G1输出到传真机下的第1CPU11内。 也就是说,随着向上装区26a的中断发生地址中进行写入,由外部 设备G1中的硬件电路(图中未示出)发生中断信号,并将其输入到 传真机F内。这样,传真机F的第1CPU11,在输入中断信号时 起动任务A2,确认上述上装区26a的状态区为“0”,然后开始 读取上装区26a内的数据。\n在程序步S5中,第2RAM23的第2管理表T1的“上装区” 栏从“0”改写为“1”,然后转移到程序步S6。其结果,DPR AM26的上装区26a的使用权被释放。\n在程序步S6中,判断有无来自任务A3的信息。若有该信息, 则转移程序步S7。若无该信息,则等待该信息出现。\n在程序步7中,第2RAM23内的第1管理表T1的“数据传 送”栏从“0”改写为“1”,该任务A1即告结束。也就是说,继 上装区26a的使用权被释放后,“数据传送”这一数据类别的使用 权被释放,然后,处理即告结束。\n下面一边参照图5一边利用图8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传真机F中 的任务A2的动作。该流程图是在传真机F的第1CPU11的控制 下进行的。而且,该任务A2由中断信号进行起动。\n当中断信号被输入到传真机F的第1CPU11内时,任务A2 即被起动,图8和图9的流程图的处理开始进行。也就是说,首先, 读出中断停止地址,使中断信号停止,确认外部设备G1的上装区2 6a的状态区是“0”。然后,在图8所示的程序步S21中,读取 外部设备G1的上装区26a内的数据。读取结束后转移到程序步S 22内。\n在程序步S22中,上装区26a的状态区被设定为“1”,D PRAM26的上装区26a被设定在可以使用状态,也就是被设定 在被释放状态,然后转移到程序步S23。\n在程序步23中,根据已读入的数据来判断数据类型区内的数据 是否是表示“数据传送”的数据。若是表示“数据传送”的数据,则 转移到程序步S24。若不是表示“数据传送”的数据,则转移到程 序步30。而且,这时,根据已读出的数据来进行判断,如果栈号区 内的数据为“0”,则说明上装区26a内的数据是以外部设备G1 为发信源而传送来的数据。如果栈号区内的数据不是“0”,则说明 上装区26a内的数据是以外部设备G1以外的其他外部设备为发信 源而传送来的数据。而在这里,假定栈号区内的数据为“0”。\n在程序步24中,根据前面读出的数据,进行与该数据内容相对 应的处理。然后,转移到程序步S25。\n在程序步25中,和S1一样,第1RAM13的管理表T的“数 据传送”栏从“1”改写为“0”。另外,同表T的“下装区”栏也 从“1”改写为“0”。其结果,可获得DPRAM26的下装区2 6b的使用权,同时获得使用“数据传送结果”这一类型作为下装区 26b的数据类型区内应当写入的数据类型的权利,转移到图9所示 的程序步S26。\n在程序步S26中,判断下装区26b的状态区是否为“1”。 也就是说,根据状态区是否为“1”来判断下装区26b内的数据是 否已不需要。若状态区为“1”,则可判断为:在外部设备G1侧已 读完数据,下装区26b内的数据已不需要,于是转移到程序步27。 若状态区不是“1”,则等待外部设备G1侧读完数据后状态区变成 “1”。\n在程序步27中,把数据写入到下装区26b的各区内,转移到 S28。这时,与来自外部设备G1的数据有关的处理结果应当通知 该外部设备G1,于是,在下装区26b的栈号区内写入“0”,在 数据类型区内写入表示“数据传送结果”的数据。\n在程序步S28中,下装区26b的状态区被设定为“0”,然 后,转移到S9。而且,该“0”表示下装区26b的数据是有效的。 并且,与此同时,写入到中断发生地址内,从而,中断信号从外部设 备G1的DPRAM26中输出到外部设备G1的第2CPU21 内。也就是说,下装区26b的状态区被传真机F的第1CPU11 设定为“0”,于是,图中未示出的装在外部设备G1的第2CPU 21在输入中断信号时起动任务A3,对上述下装区26b的状态区 为“0”加以确认后,开始读出下装区26b内的数据。\n在程序步S29中,第1RAM13的管理表T的“下装区”栏 从“0”改写为“1”,同表T的“数据传送结果”栏也从“0”改 写为“1”,于是一系列的处理即告结束。也就是说,在下装区26 b的使用权和“数据传送结果”这一数据类型的使用权被释放后,处 理即告结束。\n在图8的上述程序步S23中,若数据类型不是“数据传送”, 则转移到程序步S30,进行与已读出数据相对应的处理,然后结束 一连串的处理。\n下面,一边参照图5一边利用图7的流程图来说明外部设备G1 中的任务A3的动作。该流程图是在外部设备G1的第2CPU21 的控制下进行的。\n当中断信号被输入到外部设备G1的第2CPU21内时,任务 A3被起动,开始按图7的流程图进行处理。也就是说,首先确认外 部设备G1的下装区26b的状态区为“0”,然后,在程序步S1 1中判断下装区26b的栈号区是否为“0”。若栈号区为“0”,则 可判断出下装区26b内的数据为发给本设备的数据,然后,转移到 程序步S12。\n在程序步S12中,读出下装区26b内的数据,当读完后,转 到S13。\n在S13中,下装区26b的状态区被设定为“1”,下装区2 6b被置于可以使用的状态,即被释放状态,然后转向S14。\n在程序步S14中,根据已读出的数据来判断数据类型区内的数 据是否是表示“数据传送结果”的数据,若是表示“数据传送结果” 的数据,则可判断出下装区26b内的数据是在前面由任务A1向传 真机F传送的数据的处理结果,然后转向程序步S15。若不是表示 “数据传送结果”的数据,则可判断出下装区26b内的数据不是在 前面由任务A1向传真机F传送的数据的处理结果,于是转向程序步 S18。也就是说,在从向传真机F传送数据时开始,直到关于该传 送数据的处理结果的数据从传真机F返回来为止的期间内,在传真机 F侧也可能发生其他任务。所以,在此情况下可能从传真机F先传送 来“数据传送结果”以外的数据类型的数据。\n在程序步S15中,向任务A1发出通知信息,旨在说明已读出 数据传送结果,该任务A3即告结束。并且,在以上说明的任务A1 中,在上述S6中若接收到来自任务A3的信息,则可判断出向传真 机F传送的数据的处理结果已从该传真机F返回来了,在S7的处理 后,一连串的处理即告结束。\n另一方面,在上述程序步S11中,若栈号区不是“0”,则可 判断出下装区26b内的数据是发给其它外部设备的数据,转移到S 16。\n在程序步S16中,下装区26b的栈号区内的栈号被减少 “1”,转移到S17。\n在程序步S17中,外部设备G1的下装区26b内的数据被传 送到第2台外部设备G2的下装区26b内。这时,在上述S16中 被减小了的栈号被写入到传送目的地的下装区26b的栈号区内,该 任务A3即告结束。\n在上述程序步S14中,若数据类型不是“数据传送结果”,则 在S18中进行与已读出数据相对应的处理,该任务A3即告结束。\n在这里,也如图5所示,例如,随着任务A1(“数据传送”)的 发生,在程序步S3中,在外部设备G1侧,在把数据写入上装区2 6a内的同时,假定在传真机F侧也随着任务B1(“数据传送”)的 发生,把数据写入到外部设备G1的下装区26b内。这时,在外部 设备G1中,向上装区26a内写入数据结束后,第1管理表T1的 “上装区”栏返回到“1”,上装区26a的使用权被释放。另一方 面,在传真机F中,向下装区26b内写入数据结束后,管理表T的 “下装区”栏返回到“1”,下装区26b的使用权被释放。\n再者,在传真机F中,通过任务A2来进行与上装区26a内的 数据相对应的处理,然后,为了将其处理结果通知外部设备G1,必 须把表示处理结果的数据写入到下装区26b内。另一方面,在外部 处理设备G1中,通过任务B2来进行与下装区26b内的数据相对 应的处理,然后将其处理结果通知传真机F,为此,必须把表示处理 结果的数据写入到上装区26a内。\n这时,传真机F为了获得“数据传送结果”这一数据类型的使用 权,把管理表T的“数据传送结果”栏从“1”改写为“0”。进而, 传真机F为了再次获得先释放的下装区26b的使用权,把管理表T 的“下装区”栏从“1”改写为“0”。在此状态下,传真机F可以 把表示处理结果的数据写入到下装区26b内。因此,外部设备G1 可以通过任务A3来确认下装区26b的处理结果。\n另一方面,外部设备G1为了获得“数据传送结果”这一数据类 型的使用权,把第1管理表T1的“数据传送结果”栏从“1”改写 成“0”。进而,外部设备G1为了再次获得先释放的上装区26a 的使用权,把第1管理表T1的“上装区”栏从“1”改写成“0”。 在此状态下,外部设备G1可以把表示处理结果的数据写入到上装区 26a内。因此,传真机F可以通过任务B3来确认上装区26a的 处理结果。\n通过进行上述动作,传真机F和外部设备G1双方,即使在同时 委托对方进行处理的情况下,也能不受任何影响地确认对方的处理结 果,可以顺利地转移到下面的处理。\n也就是说,在本实施形态中,DPRAM26的各区26a、2 6b的使用权(信号标)和数据类别的使用权分别进行管理。而且, 关于数据类型,可以对每种分别设定使用权(信号标)。因此,传真 机F和外部设备G1分别向各区26a、26b写入数据后,若释放 各区26a、26b的使用权,则可为写入处理结果的数据而再次获 得该区26a、26b。再者,因为表示处理结果的类型是不同于“数 据传送”类型的“数据传送结果”类型,所以,可以在“数据传送” 的使用权之外,另外获得“数据传送结果”这一数据类型的使用权。 其结果,传真机F和外部设备G1,即使在同时委托对方进行处理的 情况下,也能把对方委托处理的处理结果的数据写入到DPRAM2 6的各区26a、26b内,不会处于不能写入处理结果数据的状态。\n再者,在外部设备G1中,随着上述任务A1的发生,像上述程 序S3那样把数据写入到上装区26a内后,假定在该任务A1之 外,发生了别的任务C1。这时,若任务C1的数据类型为“远程函 数”,则不同于任务B1的数据类型“数据传送”,所以,外部设备G 1把第1管理表T1的“远程函数”栏从“1”改写为“0”,可以 获得“远程函数”这一数据类型的使用权。然后,在外部设备G1中, 通过任务A1把数据写入到上装区26a内后,第1管理表T1的“上 装区”栏返回到“1”,上装区26a的使用权被释放。若变成这种 状态,则外部设备G1通过任务C1再次把第1管理表T1的“上装 区”栏写成“0”,可以获得上装区26a的使用权。所以,外部设 备G1不等待传真机F发来的关于“数据传送”的处理结果,可以把 关于“远程函数”的数据写入到上装区26a内,传送到传真机F内。\n再者,在本实施形态中,传真机F委托外部设备G1进行某种处 理时,进行以下动作。而且,该动作假定是参照图4进行的。这时, 假定第1台外部设备G1是图1所示的调制解调器单元,第2台外部 设备G2是扫描器,第n-1台外部设备Gn-1是打印机,第n台 外部设备Gn是与外部设备G1相同的调制解调单元。\n当传真机F要委托外部设备进行发送处理时,把表示这一旨意的 数据写入到第1台外部设备的下装区26b内。这时,把表示与委托 内容相对应的外部设备种类的数据(这时是表示调制解调器单元的数 据)存放到下装区26b的识别区内。并且,在下装区26b的栈号 区内放旨在说明所有外部设备都是数据发送目的地的特别值。外部设 备G1在读出下装区26b内的数据时,由于栈号区内的数据是上述 的特别值,而且识别区内的数据是表示调制解调单元的数据,所以, 可以判断出传真机F的委托是对自己(外部设备G1)的委托。这时, 外部设备G1若正在进行其他通信,则不能接受传真机F的托委,所 以,只有在栈置区内的值是以所有外部设备为对象的特别值时,才把 已读出的数据写入到第2台外部设备G2的下装区26b内。\n第2台外部设备G2,在读出了下装区26b内的数据时,由于 识别区内的数据是表示调制解调单元的数据,所以,可以判断出传真 机F的委托不是对自己的委托。因此,外部设备G2把已读出的数据 写入到第3台外部设备(图示从略)的下装区26b内。\n这样,若在外部设备G2和外部设备Gn-1之间没有作为调制 解调单元的外部设备,则来自传真机F的数据被传送到外部设备Gn 的下装区26b内。第n台外部设备Gn,在读出下装区26b的数 据时,由于栈号区内的数据是上述的特别值,而且识别区内的数据是 表示调制解调单元的数据,所以,可以判断出来自传真机的委托是对 自己的委托。同时,末端的外部设备Gn若正在进行其他通信,则不 能接受传真机F的委托,所以把这一旨意的回答写入上装区26a 内。另一方面,外部设备Gn若未进行其他通信,则可以接受传真机 的委托,所以把这一旨意的回答写入上装区26a内。这时,把“0” 写入上装区26a的栈号区内。\n并且,该外部设备Gn的上装区26内的数据经过多台外部设备 被传送到第1台外部设备G1的上装区26a。而且栈号随着传送而 依次增大。传真机F根据外部设备G1的上装区26a内的数据,可 以判断出传送处理的委托是否已被外部设备所接受。若已被接受,则 根据已读出的栈号来识别接受该委托的外部设备是第几号外部设备。 然后,传真机F把应发送的图像数据写入到第2号外部设备G1的下 装区26b内。这时,在下装区26b的栈号区内写入“n-1”。 所以,该下装区26b内的数据被依次传送到末端的外部设置Gn的 下装区26b,该外部设备Gn可以判断出这是发给自己的数据。并 且外部设备Gn发送已收到的数据。\n如上所述,该实施形态的传真机,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所以具有 以下优点。\n(1)对传真机只设置一个连接器即可用雏菊链方式连接多台外 部设备。因此,即使外部设备增加,也只需在末端的外部设备上连接 影响的外部设备即可。所以传真机的结构简单。再者,从传真机向外 部设备传送数据、以及从外部设备向传真机传送数据,均通过设置在 各外部设备内的DPRAM26来进行。所以,不管连接多少台外部 设备,均可简单而高效率地在这些外部设备和传真机之间进行数据传 送。\n(2)在外部设备中可以共用DPRAM26、2个连接器28、 29和数据传送方面的软件。也就是说,外部设备的连接,相对于传 真机来说不管是在第几号位置上,都可以随时根据栈号是否为“0” 来判断该数据是否是发给自己的。因此,外部设备可以通用的部分较 多,所以可以降低外部设备的成本。\n(3)DPRAM26被分为两个区,一个是上装区26,这是 向上装侧传送的数据的存储区;另一个是下装区26b,这是向下装 侧传送的数据的存储区。而且,构成了可以全双工通信的结构。所以, 可以经常同时高效率地进行双向数据传送。并且是并行地传送数据, 所以可提高传送速度。\n(4)传真机F在向外部设备传送数据时,不是判断要把该数据 传送到第几号的哪一台外部设备上,而只是单纯地把包含由外部设备 告知的栈号在内的数据传送到第1台的外部设备G1。因此,即使外 部设备数量增加,也不会使传真机下内的第1CPU11所承受的负 荷发生变化。并且,不管外部设备的数量多少以及种类如何,都不需 要更改传真机的规格,可以使传真机F具有很强的通用性。\n(5)传真机F根据由外部设备告知的栈号来识别各外部设备, 所以,即使连接相同类型的外部设备,也能分别将其识别出来。\n另外,本实施形态也可以进行以下更改后具体实施。这时也可以 获得与本实施形态相同的作用和效果。\n(a)、与传真机F相连接的外部设备,可配备打印机和扫描器 等各种类型。例如,若是作为外部设备的打印机,则可设置记录部, 以取代图1所示的外部设备G1中的第2NCU24和第2调制解调 器25。若连接这种外部设备,则由传真机F接收的图像数据可以传 送到该外部设备上进行打印。并且,若是作为外部设备的扫描器,则 可设置读取部,以取代图1所示的外部设备G1中的第2NCU24 和第2调制解调器25。若连接这种外部设备,则可把由该外部设备 读出的图像数据传送到传真机F内,从传真机F进行发送。\n另外,作为外部设备也可以配备图10所示的设备。图10的外 部设备38是把传真机F连接在LAN(Local Area N etwork:局域网络)等上,使其能作为LAN上的终端使用。\n如图10所示,该外部设备38中设置了网络接口30,以取代 上述图1所示的外部设备G1中的第2CNU24和第2调制解调器 25。也就是说,该外部设备38备有:总线B31、B32、DP RAM26、第2连接器28、第3连接器29、第3CPU31、 第3ROM32,第3RAM33和网络接口30。LAN采用“以 太”等总线型LAN,传真机F通过外部设备38连接到10Bas e2等同轴电缆37上。\n与图1的外部设备G1一样,DPRAM26具有上装区26a 和下装区26b,第3RAM33具有第1管理表T1和第2管理表 T2。\n网络接口30具有网络控制器34、串行接口转接器35和收发 两用机36。网络控制器34为了能把来自传真机F的数据正确地输 出到同轴电缆37上,例如可以按照CSMA/CD(Carrie 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 ollision Detection: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 多路访问)方式进行LAN的访问控制,串行接口转接器35把从传 真机F发送到同轴电缆37中的数据从并行数据变换成串行数据。同 时,把在同轴电缆37中传送的串行数据变换成并行数据,输出到传 真机F上。收发两用机36用于和同轴电缆37相连接,为了使同轴 电缆37上的信号电平和串行接口转接器35中的信号相适应,对这 些信号电平进行变换。\n所以,若把该外部设备38连接到传真机F上或者与传真机F相 连接的其他外部设备上,则可把传真机F作为LAN上的一个终端使 用。其结果,通过第1线路L1由传真机F接收的传真数据,可以被 传送到LAN上的微机等终端上,同时从LAN上的微机等终端来的 数据,可以通过第1线路L1从传真机F发送出去。\n(b)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栈号每次增加和减少“1”,但也可 以每次增加和减少2以上。并且,外部设备开始从本身向传真机F传 送数据时,栈号是从“0”开始的,但也可以从“0”以外的数值开 始。与此相对应,被外部设备判断为是发给自己的数据所用的栈号值 也设定为“0”以外的数值。\n(c)可以更改为:在从传真机F向外部设备传送数据时,增大 栈号;在从外部设备向传真机F传送数据时减小栈号。\n(d)DPRAM26可以更改为:从第1CPU11向第2C PU21传送数据的第1FIFO(First In First Out:先进先出)存储器、从第2CPU21向第1CPU11传 送数据的第2FIFO存储器。\n(e)外部设备不一定是安装在外部的,也可以将其安装在传真 机的内部。\n(f)信息处理装置不一定是传真机F,也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等设备。
法律信息
- 2015-06-2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6F 13/00
专利号: ZL 97104222.5
申请日: 1997.05.06
授权公告日: 2002.11.13
- 2002-11-13
- 1999-07-07
- 1998-04-0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91-10-29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