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 |
申请号 | CN201610692164.4 | 申请日期 | 2016-08-18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21320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IPC分类号 | E04H6/18;E04H6/22;E04H6/4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唐锋 | 申请人地址 | 上海市虹口区汶水东路510弄58号3***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唐锋 | 当前权利人 | 唐锋 |
发明人 | 唐锋;唐忠 |
代理机构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健;陈国军 |
摘要
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包括主体塔库(101)和地面侧翼库。由多个储存库位(106)组成的储存架(102)布置在主体塔库(101)的中央,储存架(102)上设有周转车位(104);周转车位(104)与车载电梯(103)衔接;主体塔库(101)内四周布置车载电梯(103);地面侧翼库(105)为多层升降横移式车库,其上的地面层车位用于车辆的进出口;地面侧翼库(105)内设有过渡车位(107),过渡车位(107)与车载电梯(103)衔接;机械库的运行由一个中央服务器控制,中央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与用户手机终端连接,用户通过手机终端预约存取。该组合式立体机械库可提高仓库存储能力和运行效率。
1.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塔库(101)为高层建筑,由多个储存库位(106)组成的储存架(102)布置在主体塔库(101)的中央,储存架(102)上设有周转车位(104);周转车位(104)与车载电梯(103)衔接;
主体塔库(101)内四周布置车载电梯(103);
地面侧翼库(105)为多层升降横移式车库,地面侧翼库(105)上的地面层车位用于车辆的进出口;地面侧翼库(105)内设有过渡车位(107),过渡车位(107)与车载电梯(103)衔接;
其中,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运行由一个中央服务器控制,中央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与用户手机终端连接,用户通过手机终端预约存取;该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库为全智能化自动运行,无需人工进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储存库位(106)组成的储存架(102)为单独平面移动车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储存库位(106)组成的储存架(102)为多层升降横移式车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梯(103)的塔库出口与地面侧翼库(105)之间设有转盘(10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侧翼库(105)的车位沿车载电梯(103)内的车位的宽度方向并排排列,所述地面侧翼库(105)的靠近车载电梯(103)一侧的车位位于车载电梯(103)的长度方向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梯(103)内设有车位,所述地面侧翼库(105)的车位沿车载电梯(103)内的车位的宽度方向并排排列,所述地面侧翼库(105)的靠近车载电梯(103)一侧的车位位于车载电梯(103)的宽度方向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梯(103)和所述储存架(106)之间通过机械臂(200)运输,所述机械臂(200)包括臂座(201)、伸缩杆(202)、油杆(203)、中间座(204)、第一齿轮(205)、第一壳体(206)、第一连杆(207)、第一滑杆(208)、车托盘(209);
所述臂座(201)与所述储存架(102)的底部固定,所述臂座(201)上表面固定有伸缩杆(202)和油杆(203),所述油杆(203)设有活塞、活塞缸、活塞杆,所述油杆(203)的活塞杆与所述伸缩杆(202)的伸缩端固定,所述油杆(203)的活塞杆与中间座(204)固定,所述中间座(204)上侧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齿轮(205),所述第一齿轮(205)的轴线方向与油杆(203)的活塞杆的轴线重合,第一齿轮(205)上侧固定有第一壳体(206),所述第一壳体(206)内设有第二齿轮、齿条、导轨、电机,所述导轨与所述第一壳体(206)固定,所述齿条沿所述导轨移动,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壳体(206)固定,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07)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07)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杆(208)的中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滑杆(208)以第一壳体(206)的通孔为导轨沿第一壳体(206)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一滑杆(208)的一端固定有车托盘(20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杆(208)通过微调转架(300)与车托盘(209)连接,所述微调转架(300)包括伸缩连杆(301)、伸缩连杆活动端(302)、L形连杆(303)、三角板(304);
所述L形连杆(303)的一端与伸缩连杆(301)的固定端铰链连接,所述伸缩连杆(301)的固定端与第一滑杆(208)固定,所述伸缩连杆(301)的伸缩连杆活动端(302)与三角板(304)的第一端铰链连接,所述三角板(304)的第二端与L形连杆(303)的另一端铰链连接,所述三角板(304)的第三端与车托盘(209)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杆(208)通过Z轴姿态调整装置(400)与车托盘(209)连接,所述Z轴姿态调整装置(400)包括底板(401)、往复杆(402)、导向架(403)、第一杆体(404)、第一滚轮(405)、第二滚轮(406)、第二杆体(407)、第三滚轮(408)、第四滚轮(411)、第一减振块(409)、第二减振块(410)、操纵杆(412);
所述底板(401)固定有导向架(403),所述导向架(403)内设有往复杆(402),所述往复杆(402)的一端与气泵的活动端固定,往复杆(402)的另一端与第一杆体(404)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杆体(404)的另一端与第一滚轮(405)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滚轮(405)与第二滚轮(406)通过第一轴固定,所述第一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底板(401)上,所述第二滚轮(406)的一端通过第二杆体(407)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杆体(407)的另一端与第三滚轮(408)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三滚轮(408)通过弹簧轴与第四滚轮(411)连接,所述第三滚轮(408)、第四滚轮(411)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第一减振块(409)、第二减振块(410)上,所述第一减振块(409)包括连接板和与所述连接板铰链连接的凸沿,所述凸沿通过弹簧与连接板连接,凸沿与第三滚轮(408)的轴承的外圈固定,所述第二减振块(410)与第一减振块(409)的结构互为镜像,所述第三滚轮(408)、第四滚轮(411)均固定有一个操纵杆(412),所述操纵杆(412)与车托盘(209)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杆(208)通过水平状态调整部(500)与车托盘(209)连接,四个所述水平状态调整部(500)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托盘(209)的四个端角处,每个所述水平状态调整部(500)包括万向杆(501)、扭转轮(502)、U形杆(503)、上限位螺栓(504)、下限位螺栓(505)、下支撑杆(506)、弧形滑座(507);
所述第一滑杆(208)上表面固定有下限位螺栓(505)、下支撑杆(506),所述下支撑杆(506)的顶部设有弧形滑座(507);
所述车托盘(209)的下表面通过双铰链连接有万向杆(501),所述万向杆(501)设有弯折段,所述弯折段与弧形滑座(507)的弧形面共同为U形杆(503)导向,所述万向杆(501)的下端设有扭转轮(502),所述扭转轮(502)与所述U形杆(503)接触,扭转轮(502)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车托盘(209)的下表面的正对U形杆(503)的位置设有上限位螺栓(504);
所述车托盘(209)设有水平传感器,水平传感器将车托盘(209)的水平信号传递给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水平信号控制第三电机的旋转。
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智能立体机械库,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车库。同时也可以应用在大型立体机械仓库及货物仓储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停车难是当今世界一大难题,停车不但占据了大量的有限土地资源,破坏生活环境,也已严重影响现代人类的基本生活,更制约了现代城市的发展。
[0003] 通常国内外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大多采用以下方法:最常见的是广场型停车场、路边停车区、地下停车场和机械式立体车库。前两者停车方式在当今寸土寸金的世界里,已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地下停车场,占地面积大,蓄车能力也有限,室内污染严重,且造价也不菲,在此状况下机械式立体车库的优点尤其显著。
[0004] 目前市场上各类机械停车库的优缺点
[0005]
[0006]
[0007] 机械车库发展至今,当今世界上各类机械车库,除了占地面积大的外,几乎所有的机械车库都存在着蓄车能力小(50~100辆的存车能力也只能解决很小范围的停车难)、可靠性差(一旦升降机故障,整个车库瘫痪)、机动性差、出入口少、存取车等待时间长(特别是高峰时段会等候很长时间)、导致最终结果是就是停车效率低下,完全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要充分利用当代各项成熟的先进技术,通过创造性地组合及巧妙的布置方法,来提供一种高效的机械库,可特别用来解决当下世界大城市的停车难题。
[0009] 以下以用于车库的形式来详细介绍本发明内容。本发明是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包括主体塔库部分,由多个储存库位组成的储存架布置在主体塔库部分的中央,储存架设有周转车位;周转车位与车载电梯衔接;主体塔库内四周布置车载电梯;地面侧翼库为多层升降横移式车库,地面侧翼库上的地面层车位用于车辆的进出口;地面侧翼库内设有过渡车位,过渡车位与车载电梯衔接;其中,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运行由一个中央服务器控制,中央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与用户手机终端连接,用户通过手机终端预约存取车辆。
[0010] 本发明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中所述多个储存库位组成的储存架为单独平面移动车架。
[0011] 本发明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中所述多个储存库位组成的储存架为多层升降横移式车架。
[0012] 本发明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中所述车载电梯的塔库出口与地面侧翼库之间设有转盘。
[0013] 本发明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中所述地面侧翼库的车位沿车载电梯内的车位的宽度方向并排排列,所述地面侧翼库的靠近车载电梯一侧的车位位于车载电梯的长度方向的一侧。
[0014] 本发明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中所述车载电梯内设有车位,所述地面侧翼库的车位沿车载电梯内的车位的宽度方向并排排列,所述地面侧翼库的靠近车载电梯一侧的车位位于车载电梯的宽度方向的一侧。
[0015] 本发明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中所述车载电梯和所述储存架之间通过机械臂运输,所述机械臂包括臂座、伸缩杆、油杆、中间座、第一齿轮、第一壳体、第一连杆、第一滑杆、车托盘;所述臂座与所述储存架的底部固定,所述臂座上表面固定有伸缩杆和油杆,所述油杆设有活塞、活塞缸、活塞杆,所述油杆的活塞杆与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所述油杆的活塞杆与中间座固定,所述中间座上侧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轴线方向与油杆的活塞杆的轴线重合,第一齿轮上侧固定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二齿轮、齿条、导轨、电机,所述导轨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所述齿条沿所述导轨移动,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杆的中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以第一壳体的通孔为导轨沿第一壳体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一滑杆的一端固定有车托盘。
[0016] 本发明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中所述第一滑杆通过微调转架与车托盘连接,所述微调转架包括伸缩连杆、伸缩连杆活动端、L形连杆、三角板;所述L形连杆的一端与伸缩连杆的固定端铰链连接,所述伸缩连杆的固定端与第一滑杆固定,所述伸缩连杆的伸缩连杆活动端与三角板的第一端铰链连接,所述三角板的第二端与L形连杆的另一端铰链连接,所述三角板的第三端与车托盘固定。
[0017] 本发明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中所述第一滑杆通过Z轴姿态调整装置与车托盘连接,所述Z轴姿态调整装置包括底板、往复杆、导向架、第一杆体、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二杆体、第三滚轮、第四滚轮、第一减振块、第二减振块、操纵杆;所述底板与所述膝盖弹力区固定,所述底板固定有导向架,所述导向架内设有往复杆,所述往复杆的一端与气泵的活动端固定,往复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杆体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与第一滚轮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通过第一轴固定,所述第一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第二滚轮的一端通过第二杆体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与第三滚轮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三滚轮通过弹簧轴与第四滚轮连接,所述第三滚轮、第四滚轮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第一减振块、第二减振块上,所述第一减振块包括连接板和与所述连接板铰链连接的凸沿,所述凸沿通过弹簧与连接板连接,凸沿与第三滚轮的轴承的外圈固定,所述第二减振块与第一减振块的结构互为镜像,所述第三滚轮、第四滚轮均固定有一个操纵杆,所述操纵杆与车托盘固定。
[0018] 本发明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中所述第一滑杆通过水平状态调整部与车托盘连接,四个所述水平状态调整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托盘的四个端角处,每个所述水平状态调整部包括万向杆、扭转轮、U形杆、上限位螺栓、下限位螺栓、下支撑杆、弧形滑座;所述第一滑杆上表面固定有下限位螺栓、下支撑杆,所述下支撑杆的顶部设有弧形滑座;所述车托盘的下表面通过双铰链连接有万向杆,所述万向杆设有弯折段,所述弯折段与弧形滑座的弧形面共同为U形杆导向,所述万向杆的下端设有扭转轮,所述扭转轮与所述U形杆接触,扭转轮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车托盘的下表面的正对U形杆的位置设有上限位螺栓;所述车托盘设有水平传感器,水平传感器将车托盘的水平信号传递给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水平信号控制第三电机的旋转。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的示意图(圆形塔库);
[0021] 图2是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的示意图(方形塔库);
[0022] 图3是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里周转车位工作位置示意图;
[0023] 图4是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的一种变形的示意图;
[0024] 图5是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的一种变形的示意图;
[0025] 图6是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的机械臂的轴测图;
[0026] 图7是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的微调转架的轴测图;
[0027] 图8是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的Z轴姿态调整装置的轴测图;
[0028] 图9是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的水平状态调整部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本发明是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包括主体塔库101,其外形可以为圆形(图1)或者为四边形(图2)等其他外形,可以布置在地面上,也可以布置在地面下,如果采用布置在地面上的建筑,由于受到城市限高的限时,高度不会很高,相应的储车能力也就不大,设置车库的意义就不是很大,目前市场上也有很多例子。同时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塔式车库消防问题,塔库消防成本巨大,消防难度极高。在这里推荐一种采用目前成熟的垂直地下盾构技术(采用盾构技术建设塔库,时间最短,建筑成本相对较低),向地下垂直搭建中心塔井,按目前的盾构技术,塔井最深可达110米,最小有效内径可达15米以上(如图1)。
塔井中间可以并排布置2排各5个储存车位106。两头各去掉一个用于转换的车位,每层有8个有效停车位。若每三层采用升降横移式停车技术,其他两层就有各10个有效车位。三层为一组共计有28个有效停车位。塔井按深度80米计算,按照车位1.8米的高度计算,地面以下可以布置44层车架。考虑到建筑的沉降及防洪水要求,塔井地上部分可以继续布置5层,塔井车位出口应安排在地上三层为宜,地面上四、五层是充分利用高速车载电梯的缓冲顶层高度空间。这样垂直部分可安排49层车架,按每三层28个有效停车位计算,理论上可以布置
458个有效储存库(车)位106;塔井里可以布置四台3米/秒车载电梯103,两台一组,对应同一个方面的车位,起到相互保险作用,大大增强车库运行的可靠性。
[0030] 周转车位104,其设置在各组平面储存架102两边,运行时能与车载电梯103对齐,通过车辆底部载车装置可将车相互平移;地面四个侧翼库105,其中一个过渡车位107与车载电梯103在塔库101的出口处对齐,同样可以将车辆相互平移。四个侧翼库105为四个标准的多层升降横移式车库。整个车库均由服务器与用户终端通过互联网智能连接,主人只需将车停在指示的地面出口门口,通过用户终端指令,车辆自动进入地面侧翼库105,通过车库服务器指令自动运行进入过渡车位107;平移至车载电梯103;再通过电梯运行至指定位置,平移至周转车位104;再运行至空的储存库(车)位106上。出库同样动作,提前将车运行至四个侧翼库中存储,在规定时间到达指定车位,将车推至指定车库门外,主人按时到达后即可直接开走。地下塔库的设计也为大型机械车库的消防提供了简便的解决方案。
[0031] 本发明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中所述储存架102可单独为平面移动车架。
[0032] 本发明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中所述储存架102可多层设为升降横移式车架。
[0033] 本发明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中所述电梯的地上出口与地上库之间设有转盘(如图4)。
[0034] 本发明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中所述电梯内设有车位,所述地上库的车位沿电梯内的车位的宽度方向并排排列,所述地上库的靠近电梯一侧的车位位于电梯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如图1)。
[0035] 本发明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中所述电梯内设有车位,所述地上库的车位沿电梯内的车位的宽度方向并排排列,所述地上库的靠近电梯一侧的车位位于电梯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如图5)。
[0036] 本发明一种大型组合式智能立体机械库,其中间储存架102上单一平面上的储存库位106在单排或双排的布置方式时通过车辆底部载车装置可将车相互平移;在三排或以上的布置方式时也可通过机械臂200转接。所述机械臂包括臂座、伸缩杆、油杆、中间座、第一齿轮、第一壳体、第一连杆、第一滑杆、车托盘;所述臂座与所述储存架的底部固定,所述臂座上表面固定有伸缩杆和油杆,所述油杆设有活塞、活塞缸、活塞杆,所述油杆的活塞杆与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所述油杆的活塞杆与中间座固定,所述中间座上侧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轴线方向与油杆的活塞杆的轴线重合,第一齿轮上侧固定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二齿轮、齿条、导轨、电机,所述导轨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所述齿条沿所述导轨移动,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杆的中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以第一壳体的通孔为导轨沿第一壳体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一滑杆的一端固定有车托盘。
[0037] 以下以车库的形式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际停取车过程。当然,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各类机械仓库。
[0038] 车主在准备出门去取车前,先在手机客户终端发出准备几分钟(时间可以估算)后去取车的指令,同时可以指定想在哪个地面侧翼库105取车(比如说想在A库取车)。
[0039] 车库计算机控制中心接到指令,进过计算在适当的时间向该车的停车位发出指令,塔库中心车架上的储存库(车)位106开始启动,自动运行到A地面侧翼库105方向的周转车位104上。如果此时车载电梯A发生故障或者A库内已经预约拥挤,控制中心就向车主发出一条变更指令:“我们很抱歉地通知,由于A库电梯故障(或A库目前拥堵),您的爱车继续想要在A库出库的话,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我们现更改您爱车的出库位置,改为B库出库,希望您能谅解。”
[0040] 在得到车主的确认回复后,塔库中心车架上的车位重新启动,运行到B地面侧翼库
105方向的周转车位104。周转车位启动出车模式,运行到图3所示位置,等待B库车载电梯
103转接。
[0041] 当B库电梯运行到该周转车位时(如图3中所示),车辆通过机械动作,平移至电梯B上。电梯B运行到B库出口处,和B库的过渡车位107对齐时,将车辆再次平移至B库上的过渡车位107上。这是通过控制中心向车主发出通知:“您的爱车已到达B库,请您再次确认取车时间。”
[0042] 此时车主在手机客户终端再次确认确切到达时间,如3分钟后。控制中心通过计算并指令该车位运行到几号车位出口(如1号出口),同时控制中心向客户手机发出确认指令:
“您的爱车将于3分钟后到达B库的1号出口等您,祝您一路顺风!”
[0043] 车主接到信息后,可以从容地准时走到B库的1号出口,打开手机客户终端扫描确认,潇洒取车。
[0044] 停车过程也一样,车主将车开到车库附近,根据空位提示,将车开到某库的车位入口处,检查车内情况,下车打开手机客户终端,扫描该车位的信息,启动停车程序后轻松离开。车辆根据车库内部程序,自动运行到塔库指定空位上,实现自动停车要求。
[0045] 通过该实例可以看出,车主在存取车的过程中,没有为寻找车位或等候取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全能做到“随到随停、随到随取”。同时也彻底避免了车辆在寻找停车位过程中,车辆怠速低速时的污染排放(PM2.5的主要污染源),可以说是“绿色环保车库”。
[0046] 以上是利用盾构技术建造的主体塔库例子,受塔库内径的限制,单层储存架102只能布置一排或两排的储存库位106。如果采用其他更大的塔库,单层储存架102上可布置三排或以上的储存库位106时,可由机械臂200来运输车辆。
[0047] 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可在大型的主体塔库部101中将车辆预先取出,防止车主在取车时饱受排队的困扰,也为机械臂200、车载电梯103预留出充足的时间取车。
[0048]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蓄车能力大,安全可靠性强、机动性大、出入口多、存取车等待时间短,智能高效的立体机械车库。
[0049] 本发明采用垂直升降式与升降横移式相有机结合的方式,利用合理的车位布局,增加垂直升降机(车载车载电梯)台数,以多重保险的垂直运输方式(不会因一台设备故障而影响整个车库的运行),增强整个车库的安全可靠性;利用升降横移式车库出入口多样的特性加上智能互联网技术,来解决垂直升降式车库出入口少的遗缺,以提高存取车的等候时间,做到存取车时间的零等候,从而提高整体车库的使用效率。理论上本发明能提供一个大于450个停车位的大型车库,且占地面积极小(约700平方米),能彻底解决起码方圆1公里范围内的停车问题。缺点是:建设成本高。但相对于普通地面一个停车位占地15平方米左右,地下停车场每个停车位占地25平方米,以及现有的立体车库每个车位平均占地4个平方米来说,在当今寸土寸金的现状下,一次性能容纳450多辆车位的车库,每个车位占地面积仅需1个多平方米,其相应车库的成本也就非常低了,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非常惊人的。
完全是一种崭新的“城市创新”。
[0050] 优选地,所述储存架102为升降横移式车架。
[0051] 优选地,参见图4,所述车载电梯103的地上出口与地面侧翼库105之间设有转盘
108。用户可通过转盘108将车正面驶入并正面驶出,避免来回倒车的时间长、安全性低的缺点。
[0052] 优选地,参见图1,所述车载电梯103内设有车位,所述地面侧翼库105的车位沿车载电梯103内的车位的宽度方向并排排列,所述地面侧翼库105的靠近车载电梯103一侧的车位位于车载电梯103的长度方向的一侧。
[0053] 优选地,参见图5,所述车载电梯103内设有车位,所述地面侧翼库105的车位沿车载电梯103内的车位的宽度方向并排排列,所述地面侧翼库105的靠近车载电梯103一侧的车位位于车载电梯103的宽度方向的一侧。
[0054] 其中车载电梯103包括车载电梯A、车载电梯B、车载电梯C、车载电梯D,每个隔断层内设有一个30车位的储存架102。地面侧翼库105包括A库、B库、C库、D库,其分别与车载电梯A、车载电梯B、车载电梯C、车载电梯D相对应。30车位储存库位106的储存架102中,保留两个车位用于存车和取车。
[0055] 优选地,参见图6,所述车载电梯103和所述储存架102之间通过机械臂200运输,所述机械臂200包括臂座201、伸缩杆202、油杆203、中间座204、第一齿轮205、第一壳体206、第一连杆207、第一滑杆208、车托盘209;
[0056] 所述臂座201与所述储存架102的底部固定,所述臂座201上表面固定有伸缩杆202和油杆203,所述油杆203设有活塞、活塞缸、活塞杆,所述油杆203的活塞杆与所述伸缩杆
202的伸缩端固定,所述油杆203的活塞杆与中间座204固定,所述中间座204上侧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齿轮205,所述第一齿轮205的轴线方向与油杆203的活塞杆的轴线重合,第一齿轮205上侧固定有第一壳体206,所述第一壳体206内设有第二齿轮、齿条、导轨、电机,所述导轨与所述第一壳体206固定,所述齿条沿所述导轨移动,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壳体206固定,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07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07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杆208的中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滑杆208以第一壳体206的通孔为导轨沿第一壳体206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一滑杆208的一端固定有车托盘209。
[0057] 本发明中,机械臂200根据用户终端的取车和存车的指令,将车托举其并放入储存架102内,其中,在托举的车辆的过程中,机械臂200利用油杆203的活塞的单向阀的特点,使其只能上升,不会下降,保障了车辆的安全性,并且通过伸缩杆202为其施加向上的推力,当托举到指定高度时,第一齿轮205通过外界齿轮的带动下,将车托盘209旋转到指定高度,再利用齿条和第二齿轮的作用将第一滑杆208伸出,使得车辆被顺利地运送到车架上。上述结构的机械臂200在下降的过程中,可同样利用油杆203的活塞的特点,将活塞选择适当角度地打开,从而缓慢地辅助车辆降落,并且通过伸缩杆202和车辆的重力作用为车辆的下降提供力。
[0058] 优选地,参见图7,所述第一滑杆208通过微调转架300与车托盘209连接,所述微调转架300包括伸缩连杆301、伸缩连杆活动端302、L形连杆303、三角板304;
[0059] 所述L形连杆303的一端与伸缩连杆301的固定端铰链连接,所述伸缩连杆301的固定端与第一滑杆208固定,所述伸缩连杆301的伸缩连杆活动端302与三角板304的第一端铰链连接,所述三角板304的第二端与L形连杆303的另一端铰链连接,所述三角板304的第三端与车托盘209固定。
[0060] 本发明中,第一滑杆208通过微调转架300可对于车托盘209进行小角度地旋转,从而改变车托盘209的朝向。所述利用L形连杆303和三角板304作为转动的连杆和固定端,可保障车托盘209即使在三角板304的第三端的连接失效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三角板304的板面来支撑柱车托盘209。因此,上述结构提高了微调的安全性。
[0061] 优选地,参见图8,所述第一滑杆208通过Z轴姿态调整装置400与车托盘209连接,所述Z轴姿态调整装置400包括底板401、往复杆402、导向架403、第一杆体404、第一滚轮
405、第二滚轮406、第二杆体407、第三滚轮408、第四滚轮411、第一减振块409、第二减振块
410、操纵杆412;
[0062] 所述底板401与所述膝盖弹力区固定,所述底板401固定有导向架403,所述导向架
403内设有往复杆402,所述往复杆402的一端与气泵的活动端固定,往复杆402的另一端与第一杆体404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杆体404的另一端与第一滚轮405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滚轮405与第二滚轮406通过第一轴固定,所述第一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底板401上,所述第二滚轮406的一端通过第二杆体407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杆体407的另一端与第三滚轮408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三滚轮408通过弹簧轴与第四滚轮411连接,所述第三滚轮408、第四滚轮411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第一减振块409、第二减振块410上,所述第一减振块409包括连接板和与所述连接板铰链连接的凸沿,所述凸沿通过弹簧与连接板连接,凸沿与第三滚轮408的轴承的外圈固定,所述第二减振块410与第一减振块409的结构互为镜像,所述第三滚轮408、第四滚轮411均固定有一个操纵杆412,所述操纵杆412与车托盘209固定。
[0063] 本发明中,通过往复电机带动往复杆402进行往复运动,驱动多个杆体和滚轮实现操纵杆412的摆动,从而调整车托盘209的Z轴姿态,从而使车辆能够更平稳地取放,避免其因机械劳损产生的变形造成的车辆滑落的现象。
[0064] 优选地,参见图9,所述第一滑杆208通过水平状态调整部500与车托盘209连接,四个所述水平状态调整部500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托盘209的四个端角处,每个所述水平状态调整部500包括万向杆501、扭转轮502、U形杆503、上限位螺栓504、下限位螺栓505、下支撑杆
506、弧形滑座507;
[0065] 所述第一滑杆208上表面固定有下限位螺栓505、下支撑杆506,所述下支撑杆506的顶部设有弧形滑座507;
[0066] 所述车托盘209的下表面通过双铰链连接有万向杆501,所述万向杆501设有弯折段,所述弯折段与弧形滑座507的弧形面共同为U形杆503导向,所述万向杆501的下端设有扭转轮502,所述扭转轮502与所述U形杆503接触,扭转轮502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车托盘209的下表面的正对U形杆503的位置设有上限位螺栓504;
[0067] 所述车托盘209设有水平传感器,水平传感器将车托盘209的水平信号传递给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水平信号控制第三电机的旋转。
[0068] 本发明中,处理模块根据水平信号控制第三电极的旋转,从而控制U形杆503与上限位螺栓504或第一滑杆208的下表面接触,从而调节车托盘209的水平姿态,以免车辆从车托盘209中滑落。
[0069]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法律信息
- 2019-04-02
- 2016-12-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E04H 6/18
专利申请号: 201610692164.4
申请日: 2016.08.18
- 2016-11-1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4-03-17
|
2001-07-18
| | |
2
| | 暂无 |
2001-03-07
| | |
3
| | 暂无 |
1990-10-13
| | |
4
| |
2013-08-21
|
2013-06-07
| | |
5
| |
2012-12-26
|
2012-08-02
| | |
6
| |
2012-04-25
|
2011-09-11
| | |
7
| |
2017-04-26
|
2016-08-18
| | |
8
| |
2012-05-23
|
2011-09-11
| | |
9
| |
2015-09-16
|
2015-06-18
| | |
10
| | 暂无 |
2015-10-2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