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温室的屋顶构造 |
申请号 | CN03813497.7 | 申请日期 | 2003-01-22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658750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IPC分类号 | A01G9/1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绿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日***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大出武久 | 当前权利人 | 大出武久 |
发明人 | 大出武久;山形俊彦;北岛弘伸;秋山丰 |
代理机构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室的屋顶构造,既是使采光性提高的简洁的构成,又能维持与以往的温室的屋顶构造同等的强度。作为椽子材料(10)由形成为拱状的截面圆形的金属制的管构成,使用其直径为大约30mm至大约50mm范围内的管,并且该椽子材料(10)之间的间隔(P)在大约0.5m至大约1.5m的范围内,在大梁方向配设多个该椽子材料(10)。这样,可以一面维持规定的强度,一面能使构成屋顶的骨料的构造简单。即,例如,由于仅通过脊木连结椽子材料(10)之间,可以获得足以抵御相对于施加在屋顶上的垂直负荷或水平负荷的强度,可以不需要檩条材料等。另外,由于能使构成屋顶的骨料的构造简单,也可以提高采光性。
1.一种温室的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椽子材料,该椽子材 料是由形成为拱状的截面为圆形的金属制的管构成的,并以规定的间 隔配置有多根,将该椽子材料之间仅通过在与该椽子材料直交的方向 上连续设置的天窗支撑框进行连结,该天窗支撑框在沿着与上述椽子 材料直交的方向分别配置的两端缘部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与配置在 上述椽子材料上的薄膜固定件的一部分卡合,并可滑动移动地保持该 薄膜固定件,同时,在上述椽子材料上设置接头部件,该接头部件可 以在其可滑动移动的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上,将上述薄膜固定件固定在 上述椽子材料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室的屋顶构造,更详细地说,是涉及构成温室的屋 顶的骨料的构造,和适合该骨料的构造的被覆材料的敷设技术。
技术背景
以往,作为温室的屋顶构造,如图4所示,下述的构造已被公知, 即,具有屋顶形成山形(合掌形)的合掌材料100;沿着位于屋顶的 头顶部的大梁而设置的脊木110;与该脊木110平行,固定在合掌材 料100上的檩条材料120;以脊木110为转动中心,进行开闭动作的 天窗130。另外,在檩条材料120上进一步设置椽子材料的构造也已 被公知。
另外,在特开2002-291348号公报中,公开了可维持温室的构造 强度的简洁的骨料的构造。
但是,考虑到强风、降雨、降雪、地震等的各种条件,为使设置 在室外的温室不致倒塌等,要求骨料的构造具有一定的强度。这一点 在图4所示的以往的屋顶构造中,因为相对于大梁方向的水平负荷, 仅依靠脊木110在强度上不足,所以在合掌材料100上,与脊木110 平行地设置多个檩条材料120。
然而,在相关的屋顶构造中,虽然在强度上得以满足,但是在合 掌材料100、脊木110以及檩条材料120的基础上,与进一步配设支 撑天窗130的天窗支撑框140相结合,构成屋顶的骨料的种类、数量 同时增加,其构造复杂。因此,存在着在设置地点的组装作业需要很 多工时和劳力的缺点,另外由于这样的状况,还存在着包括材料费的 建筑成本升高的问题。再有,也存在构成屋顶的这些骨料遮挡了阳光, 在温室内产生多处阴影,使采光性恶化的缺点。
另一方面,在上述特开2002-291348号公报中,虽然记载了作为 温室的屋顶构造,构成屋顶的骨料是由脊木和椽子材料构成的,以比 柱之间的间隔小的间隔设置多根该椽子材料,但是对于椽子材料的直 径或椽子材料之间的间隔等,没有具体规定的记载。即,在仅仅单纯 地使椽子材料之间的间隔小于柱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椽子材料之间 的间隔过小,反而会导致使采光性恶化的结果。另外,在椽子材料自 身的强度弱,例如即使是由树脂制的管构成,或是由金属制的管构成, 但为直径小的椽子材料的情况下,相对于大梁方向的水平负荷等,也 不能得到足够的强度。再有,在作为椽子材料使用直径大的材料的情 况下,与椽子材料之间的间隔减小相结合,采光性也不良。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的情况,以提供一种温室的屋顶构造为课题, 该温室的屋顶构造一面是使采光性提高的简洁的构成,一面能维持与 以往的温室的屋顶构造同等的强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屋 顶构造,它是温室的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作为椽子材料,是由形 成为拱状的截面为圆形的金属制的管构成的,使用其直径为大约 30mm至大约50mm范围内的管,并且该椽子材料之间的间隔在大约 0.5m至大约1.5m的范围内,在大梁方向配设多个该椽子材料。
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本发明,是在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屋顶构造 中,提供具有以下特征的构造,作为上述椽子材料,使用其直径为大 约35mm至大约40mm范围内的椽子材料。
第三技术方案所述的本发明,是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屋 顶构造中,提供其特征为上述椽子材料之间的间隔为大约1m的构造。
第四技术方案所述的本发明,是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三中的任一 项所述的屋顶构造中,提供具有以下特征的构造,上述椽子材料之间 仅通过在大梁方向连续配设的天窗支撑框连结。
第五技术方案所述的本发明,是在第四技术方案所述的屋顶构造 中,提供具有以下特征的构造,上述天窗支撑框在相对于大梁,分别 大致平行地配置的两端缘部,具有保持部,同时在上述椽子材料上设 置接头部件,该保持部与在上述椽子材料上配设的薄膜固定件的一部 分卡合,可滑动移动地保持该薄膜固定件;该接头部件可以在其可滑 动移动的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上,将上述薄膜固定件固定在上述椽子材 料上。
作用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本发明,可以一面维持规定的强度,一 面能使构成屋顶的骨料的构造简单。即,例如,因为仅通过脊木连结 椽子材料之间,可以获得足以抵御相对于施加在屋顶上的垂直负荷或 水平负荷的强度,所以可以不需要檩条材料等。另外,因为能使构成 屋顶的骨料的构造简单,所以也可以提高采光性。再有,可以减少在 设置地点的组装作业的工时和劳力,可以谋求降低包括材料费的建筑 成本。
根据第二或第三技术方案所述的本发明,可以一面维持规定的强 度,一面进一步提高采光性。
根据第四技术方案所述的本发明,在具有天窗的屋顶构造中,不 需要脊木以及檩条材料,就能使构成屋顶的骨料的构造简单,同时可 以维持与以往的温室的屋顶构造同等的强度。另外,也可以提高采光 性,再有,可以谋求降低包括材料费的建筑成本。
根据第五技术方案所述的本发明,在将作为温室的被覆材料的塑 料薄膜固定在薄膜固定件上后,使薄膜固定件向对塑料薄膜施加张力 的方向滑动移动,通过用接头部件将其固定在椽子材料上,可以容易 地展开塑料薄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温室的屋顶构造的主要 部位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天窗以及天窗支撑框的 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以往的温室的屋顶构造的图。
在这些图中所示的符号10为椽子材料、20为天窗、30为天窗支 撑框、40为柱材料、50为雨水槽、60为薄膜固定件、70为接头部件、 80为塑料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温室的屋顶构造的主要 部位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屋顶是具有椽子材料 10、天窗20、天窗支撑框30而构成的。
椽子材料10是由形成为拱状的截面圆形的金属制的管构成的。虽 然希望椽子材料10将1个管材加工成拱状,但是也可以连结多个管材, 形成为拱状。通过使椽子材料10象这样形成为拱状,存在着容易对敷 设在椽子材料10上的塑料薄膜施加张力的优点。另外,由于椽子材料 10是由截面圆形的金属制的管构成的,所以与由树脂制的管等构成的 相比,可以增强椽子材料10自身的强度。
另外,作为椽子材料10,最好使用其直径为约30mm至约50mm 范围内的椽子材料。原因是若椽子材料10的直径大于上述范围,则椽 子材料10自身遮挡了超过必要的阳光,在温室内产生阴影,使采光性 降低,反之,若椽子材料10的直径小于上述范围,则抵御施加在屋顶 上的垂直负荷或水平负荷的强度不足。从相关的观点出发,作为椽子 材料10,更好的是使用其直径为约35mm至约40mm范围内的椽子材 料。通过使用具有相关范围内的直径的椽子材料10,可以进一步提高 采光性,另外,可以获得足够的强度。
椽子材料10,其两端部分别与横梁材料(未图示出)连结,由此 隔开规定的间隔,在大梁方向配设有多个,该横梁材料固定在柱材料 40的上端部、处于沿大梁方向配设的雨水槽50或该雨水槽50与柱材 料40的上端部之间。在这里,椽子材料之间的间隔P最好是在大约 0.5m至大约1.5m的范围内。原因是若椽子材料10之间的间隔P大于 上述范围,则可以抵御施加在屋顶上的垂直负荷或水平负荷的强度不 足,反之,若椽子材料10之间的间隔P小于上述范围,则椽子材料 10自身遮挡了超过必要的阳光,在温室内产生阴影,使采光性降低。 从相关的观点出发,更好的是椽子材料10之间的间隔P为大约1m。 据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采光性,另外,可以获得足够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上述的椽子材料10,并且,以上述间 隔配设多个该椽子材料10,例如,仅仅通过只用脊木将椽子材料10 之间连结,即可获得可以抵御相对于施加在屋顶上的垂直负荷或水平 负荷的足够的强度。因此,在该情况下,可以不需要檩条材料等。另 外,象本实施方式这样,在具有天窗20的屋顶中,由于通过仅仅用天 窗支撑框30连结椽子材料10之间,即可获得规定的强度,所以不需 要脊木以及檩条材料,该天窗支撑框30连续配设在大梁方向。因此, 作为使构成屋顶的骨料的构造简单的构造,可以使在设置地点的组装 作业的工时和劳力减少,可以谋求降低包括材料费的建筑成本。
在这里,作为天窗20,最好如图2所示,是下述这样的天窗,即, 可开闭地设置开口部,该开口部形成为跨过大梁,向与大梁交叉的方 向扩开,天窗的另一方的端部20b,可以以一方的端部20a为中心, 在上下方向转动,该一方的端部20a与在开口部的周缘上设置的天窗 支撑框30连结。根据该天窗20,即使不采取特别的加强方法,也可 以一面保持一定的强度,一面可以使开口部的开口面积比以脊木为转 动中心进行开闭动作的构造要扩大。
另外,作为天窗支撑框30,最好如图2以及图3所示,使用具有 保持部30a的天窗支撑框,该保持部30a在相对于大梁,分别大致平 行地配置的两端缘部,与配设在椽子材料10上的薄膜固定件60的一 部分60a卡合,能滑动移动地保持该薄膜固定件60。另外,最好在椽 子材料10上,设置接头部件70,该接头部件70可以在其可以滑动移 动的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上,将薄膜固定件60固定在椽子材料10上。
根据相关的构成,可以容易地展开作为温室的被覆盖材料的塑料 薄膜80。即,虽然为了防止风等造成的凌乱,而尽可能地施加张力, 敷设塑料薄膜80,但是,作为此时的作业,首先是将塑料薄膜80的 谷底侧的端部卡合固定于在雨水槽50的倾斜壁部上形成的薄膜卡合 部,另一方面,是将塑料薄膜80的顶棚侧的端部固定在上述薄膜固定 件60上。接着,通过使该薄膜固定件60与接头部件70一同向接近大 梁的方向滑动移动,可以对塑料薄膜80施加张力。于是,其后,通过 利用接头部件70,将该薄膜固定件60固定在椽子材料10上,可以使 塑料薄膜80保持适当的张力,可以对其进行敷设。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述所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温室的屋顶构造,可以一面维持规 定的强度,一面使构成屋顶的骨料的构造简单。因此,可以提高采光 性,同时,减少在设置现场的组装作业的工时和劳力,可以谋求降低 包括材料费的建筑成本。
法律信息
- 2012-03-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01G 9/14
专利号: ZL 03813497.7
申请日: 2003.01.22
授权公告日: 2008.03.26
- 2008-03-26
- 2006-08-3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权利人>日本东京<登记生效日>2006.07.28
- 2006-08-3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绿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大出武久<登记生效日>2006.07.28
- 2005-10-19
- 2005-08-2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