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矿用抗灾救生舱 |
申请号 | CN200920351079.7 | 申请日期 | 2009-12-23 |
法律状态 | 放弃专利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IPC分类号 | E;2;1;F;1;1;/;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唐志明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前洲镇仓四房44号无锡宝神矿用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唐志明 | 当前权利人 | 唐志明 |
发明人 | 唐志明 |
代理机构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抗灾救生舱。所述矿用抗灾救生舱包括后舱体部件、中间舱体部件和前舱体部件,后舱体部件的前端与中间舱体部件的后端相连,中间舱体部件的前端与前舱体部件的后端相连,在前舱体部件上设有舱门进出口机构,在救生舱的底部安装有轨轮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结构强度高,能承受煤矿井下爆炸冲击、冒顶压砸的破坏;可抵御井下事故中产生的高温;旋口密闭舱门可阻隔井下有害气体的侵袭;多段组合模式便于容纳规模的扩充和井下安装移动;舱内设有多种辅助系统,为舱内人员提供了一个安全与基本的生存条件;黑盒子系统为救援救生提供科学分析的全过程视频、语音与环境监测数据。
1.矿用抗灾救生舱,包括后舱体部件(2)、中间舱体部件(3)和前舱体部件(5),后舱体部件(2)的前端与中间舱体部件(3)的后端相连,中间舱体部件(3)的前端与前舱体部件(5)的后端相连,在前舱体部件(5)上设有舱门进出口机构(8),其特征在于:
中间舱体部件(3)由后往前依次为第一中舱(3a)、第二中舱(3b)、第三中舱(3c)和第四中舱(3d),后舱体部件(2)、第一中舱(3a)和第二中舱(3b)构成人员舱,第三中舱(3c)、第四中舱(3d)和前舱体部件(5)构成过渡舱,人员舱和过渡舱之间设置有过渡舱门(24),人员舱和过渡舱之间采用正压排气;
在后舱体部件(1)的尾端设有应急逃生口(1);在后舱体部件(2)内部安装有舱内防爆摄像头(13)、舱内照明设备(14)、本安矿用检测分站(16)、舱内传感器(15)和空气处理系统(32);在后舱体部件(2)上开设有与空气处理系统(32)配合使用的通风百叶窗(31);
在第一中舱(3a)和第二中舱(3b)内设置有医药箱(25)、食品箱(26)、座椅(29)和通讯设备(30),座椅(29)上方装有氧气呼吸器(27),座椅(29)下方设置有动力系统(28);
第三中舱(3c)的两侧设有放置氧气瓶的压缩氧气钢瓶架(19);第四中舱(3d)内设置有工具箱(21)和卫生间(22);
在救生舱的底部安装有轨轮机构(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抗灾救生舱,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后舱体部件(2)由外后舱体及套装在其内的内后舱体构成,外后舱体及内后舱体中间装有隔热保温材料,形成隔热层(17);外后舱体包括外封头(40)、后舱外筒体(44)和凹连接法兰(46),外封头(40)连接在后舱外筒体(44)的后端,外封头(40)内表面设有封头加强筋(39);凹连接法兰(46)连接在后舱外筒体(44)的前端,凹连接法兰(46)上设有法兰加强筋(45);在后舱外筒体(44)的内表面设有后舱筒体加强筋(43);所述内后舱体由内封头(41)和后舱内连接板(42)构成,内封头(41)对应装配在外封头(40)内,后舱内连接板(42)对应装在后舱外筒体(44)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抗灾救生舱,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应急逃生口(1)包括应急逃生舱门法兰(33)、七字形密封条(34)、应急逃生舱盖法兰(35)、锁紧螺栓(36)和舱盖封头(37);应急逃生舱门法兰(33)连接在后舱体部件(2)的尾端,应急逃生舱盖法兰(35)与舱盖封头(37)连接组成应急逃生舱盖,应急逃生舱盖铰装在后舱体部件(2)上,应急逃生舱盖采用锁紧螺栓(36)紧密连接在应急逃生舱门法兰(33)上,在应急逃生舱门法兰(33)与应急逃生舱盖法兰(35)之间加装有七字形密封条(3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抗灾救生舱,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一中舱(3a)、第二中舱(3b)、第三中舱(3c)和第四中舱(3d)结构相同,分别包括外中间舱体及套装在其内的内中间舱体,外中间舱体与内中间舱体之间装有隔热保温材料;外中间舱体由凸连接法兰(47)、中舱外筒体(49)和凹连接法兰(53)构成,凸连接法兰(47)连接在中舱外筒体(49)的后端,凸连接法兰(47)上设有法兰加强筋(52a);凹连接法兰(53)连接在中舱外筒体(49)的前端,凹连接法兰(53)上设有法兰加强筋(52b);在中舱外筒体(49)的内表面设有中舱筒体加强筋(50);所述内中间舱体由中舱内筒体(48)与中舱内连接板(51)构成,中舱内筒体(48)装在中舱外筒体(49)内,中舱内筒体(48)的后端伸出中舱外筒体(49),中舱内筒体(48)的前端连接中舱内连接板(5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抗灾救生舱,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前舱体部件(5)由外前舱体及套装在其内的内前舱体构成,外前舱体与内前舱体之间装有隔热保温材料;外前舱体由凹连接法兰(54)、前舱外筒体连接板(55)、外锥封头(58)和舱口法兰(60)构成,凹连接法兰(54)与前舱外筒体连接板(55)相连接,凹连接法兰(54)上设有法兰加强筋(52c);
前舱外筒体连接板(55)与外锥封头(58)的大口端相连接,外锥封头(58)内设有锥封头加强筋(59),外锥封头(58)的小口端连接着舱口法兰(60);所述内前舱体由前舱内筒体连接板(56)和内锥封头(57)构成,前舱内筒体连接板(56)与内锥封头(57)的大口端连接,内锥封头(57)的小口端与舱口法兰(60)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抗灾救生舱,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舱门进出口机构(8)包括舱门法兰(62)、舱门连接板(63)、舱门封头(65)、轴套(66)、端盖(69)、支撑轴(70)、舱门旋紧齿条(73)、外舱门锁紧齿轮(74)、内舱门锁紧齿轮(77);舱门连接板(63)铰装在前舱体部件(5)上,舱门连接板(63)的端部连接有轴套(66),在旋转盖(68)的外表面中心连接有支撑轴(70),轴套(66)套装在支撑轴(70)上,旋转盖(68)能以支撑轴(70)为轴转动;旋转盖(68)包括舱门法兰(62)和舱门封头(65),舱门封头(65)的外缘连接在舱门法兰(62)上,舱门封头(65)内设有舱门加强筋(71);在舱门法兰(62)的侧边上设有舱门旋紧齿条(73),在前舱体部件(5)的内外侧安装有外舱门锁紧齿轮(74)和内舱门锁紧齿轮(77),外舱门锁紧齿轮(74)和内舱门锁紧齿轮(77)分别与舱门旋紧齿条(73)相啮合,外舱门锁紧齿轮(74)和内舱门锁紧齿轮(77)通过舱门旋紧齿条(73)带动旋转盖(68)转动,将旋转盖(68)与舱口法兰(62)锁紧或打开;在旋转盖(68)与舱口法兰(62)之间加装有七字形密封条(2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抗灾救生舱,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轨轮机构(10)包括滚轮支架(83)、滚轮轴承座(84)、滚轮轴(85)和滚轮(86),滚轮支架(83)设置在救生舱的底部,滚轮支架(83)上设置滚轮轴承座(84),滚轮(86)通过滚轮轴(85)安装在滚轮轴承座(84)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抗灾救生舱,其特征还在于,在救生舱的顶部设有吊环(4);在救生舱的前端上部安装有探照灯(6);在救生舱的外壁设有舱外传感器(7);在救生舱的前、后端下部设有牵引装置(9)。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抗灾救生舱,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舱门进出口机构(8)上设置有舱门观察窗(64)。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抗灾救生舱,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救生舱内部底面设有舱内踏脚板(23)。
矿用抗灾救生舱\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抗灾救生舱,具体是一种在煤矿井下发生事故,遇险矿工不能及时升井脱险时,用于提供紧急避难场所的救生设备,属于矿用救生设备技术领域。\n背景技术\n[0002] 近年来,我国煤矿矿难频发,而事故中矿工的伤亡数量都比较大,究其原因,煤矿井下严重缺乏必要的安全救生装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煤矿在发生事故时,造成矿工伤亡最多的一般是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爆炸事故发生的瞬间,井下只有极少数处在事故中心的矿工直接受到爆炸力的损伤瞬间死亡,大多数的井下矿工是由于受到有毒有害气体的侵袭,窒息死亡。如果井下装备了救生舱,这些遇险矿工就不必盲目逃生,可以就近躲进具有安全保护功能的救生舱内等待地面救援,生存希望就大大增加,就可以大量减少事故的矿工死亡数量,减少事故人员与财产损失。\n发明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合理、功能齐全的矿用抗灾救生舱,该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强度高,可抵御井下高温及有害气体的侵袭,安装移动灵活方便,舱内系统齐全。\n[0004]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矿用抗灾救生舱包括后舱体部件、中间舱体部件和前舱体部件,后舱体部件的前端与中间舱体部件的后端相连,中间舱体部件的前端与前舱体部件的后端相连,在前舱体部件上设有舱门进出口机构,其特征在于:\n[0005] 中间舱体部件由后往前依次为第一中舱、第二中舱、第三中舱和第四中舱,后舱体部件、第一中舱和第二中舱构成人员舱,第三中舱、第四中舱和前舱体部件构成过渡舱,人员舱和过渡舱之间设置有过渡舱门,人员舱和过渡舱之间采用正压排气;\n[0006] 在后舱体部件的尾端设有应急逃生口;在后舱体部件内部安装有舱内防爆摄像头、舱内照明设备、本安矿用检测分站、舱内传感器和空气处理系统;在后舱体部件上开设有与空气处理系统配合使用的通风百叶窗;在后舱体部件的外部设有冷却水箱;\n[0007] 在第一中舱和第二中舱内设置有医药箱、食品箱、座椅和通讯设备,座椅上方装有氧气呼吸器,座椅下方设置有动力系统;第三中舱的两侧设有放置氧气瓶的压缩氧气钢瓶架;第四中舱内设置有工具箱和卫生间;\n[0008] 在救生舱的底部安装有轨轮机构。\n[0009] 所述应急逃生口包括应急逃生舱门法兰、七字形密封条、应急逃生舱盖法兰、锁紧螺栓和舱盖封头;应急逃生舱门法兰连接在后舱体部件的尾端,应急逃生舱盖法兰与舱盖封头连接组成应急逃生舱盖,应急逃生舱盖铰装在后舱体部件上,应急逃生舱盖采用锁紧螺栓紧密连接在应急逃生舱门法兰上,在应急逃生舱门法兰与应急逃生舱盖法兰之间加装有七字形密封条。\n[0010] 所述后舱体部件由外后舱体及套装在其内的内后舱体构成,外后舱体及内后舱体中间装有隔热保温材料,形成隔热层;外后舱体包括外封头、后舱外筒体和凹连接法兰,外封头连接在后舱外筒体的后端,外封头内表面设有封头加强筋;凹连接法兰连接在后舱外筒体的前端,凹连接法兰上设有法兰加强筋;在后舱外筒体的内表面设有后舱筒体加强筋;\n所述内后舱体由内封头和后舱内连接板构成,内封头对应装配在外封头内,后舱内连接板对应装在后舱外筒体内。\n[0011] 所述第一中舱、第二中舱、第三中舱和第四中舱结构相同,分别包括外中间舱体及套装在其内的内中间舱体,外中间舱体与内中间舱体之间装有隔热保温材料;外中间舱体由凸连接法兰、中舱外筒体和凹连接法兰构成,凸连接法兰连接在中舱外筒体的后端,凸连接法兰上设有法兰加强筋;凹连接法兰连接在中舱外筒体的前端,凹连接法兰上设有法兰加强筋;在中舱外筒体的内表面设有中舱筒体加强筋;所述内中间舱体由中舱内筒体与中舱内连接板构成,中舱内筒体装在中舱外筒体内,中舱内筒体的后端伸出中舱外筒体,中舱内筒体的前端连接中舱内连接板。\n[0012] 所述前舱体部件由外前舱体及套装在其内的内前舱体构成,外前舱体与内前舱体之间装有隔热保温材料;外前舱体由凹连接法兰、前舱外筒体连接板、外锥封头和舱口法兰构成,凹连接法兰与前舱外筒体连接板相连接,凹连接法兰上设有法兰加强筋;前舱外筒体连接板与外锥封头的大口端相连接,外锥封头内设有锥封头加强筋,外锥封头的小口端连接着舱口法兰;所述内前舱体由前舱内筒体连接板和内锥封头构成,前舱内筒体连接板与内锥封头的大口端连接,内锥封头的小口端与舱口法兰相连接。\n[0013] 所述舱门进出口机构包括舱门法兰、舱门连接板、舱门封头、轴套、端盖、支撑轴、舱门旋紧齿条、外舱门锁紧齿轮、内舱门锁紧齿轮;舱门连接板铰装在前舱体部件上,舱门连接板的端部连接有轴套,在旋转盖的外表面中心连接有支撑轴,轴套套装在支撑轴上,旋转盖可以支撑轴为轴转动;旋转盖包括舱门法兰和舱门封头,舱门封头的外缘连接在舱门法兰上,舱门封头内设有加舱门加强筋;在舱门法兰的侧边上设有舱门旋紧齿条,在前舱体部件的内外侧安装有外舱门锁紧齿轮和内舱门锁紧齿轮,外舱门锁紧齿轮和内舱门锁紧齿轮分别与舱门旋紧齿条相啮合,外舱门锁紧齿轮和内舱门锁紧齿轮通过舱门旋紧齿条带动旋转盖转动,将旋转盖与舱口法兰锁紧或打开;在旋转盖与舱口法兰之间加装有七字形密封条。\n[0014] 所述轨轮机构包括滚轮支架、滚轮轴承座、滚轮轴和滚轮,滚轮支架设置在救生舱的底部,滚轮支架上设置滚轮轴承座,滚轮通过滚轮轴安装在滚轮轴承座内。\n[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救生舱的顶部设有吊环;在救生舱的前端上部安装有探照灯;在救生舱的外壁设有舱外传感器;在救生舱的前、后端下部设有牵引装置。\n[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舱门进出口机构上设置有舱门观察窗。\n[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救生舱内部底面设有舱内踏脚板。\n[0018]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n[0019] (1)、采用结构强度高的圆筒形钢结构,能承受煤矿井下爆炸冲击、冒顶压砸的破坏;双层隔套式技术可抵御井下事故中产生的高温;旋口密闭舱门可阻隔井下有害气体的侵袭,避免人员伤亡,确保遇险矿工安全。\n[0020] (2)、多段组合模式便于容纳规模的扩充和井下安装移动。\n[0021] (3)、舱内设有空气循环系统、动力系统、通讯系统、氧气供给系统、内外环境监测系统、照明系统、制冷系统、集便系统等,为舱内人员提供了一个安全与基本的生存条件。\n[0022] (4)、黑盒子系统为救援救生提供科学分析的全过程视频、语音与环境监测数据。\n附图说明\n[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n[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n[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舱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n[00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舱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n[0027]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舱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n[0028]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进出口机构的俯剖视图。\n[0029] 图7为图6中的进出口机构的正视图。\n[0030]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方框原理图。\n[0031] 图9为黑盒子系统的方框原理图。\n[0032] 附图标记说明:1-应急逃生口、2-后舱体部件、3-中间舱体部件、3a-第一中舱、\n3b-第二中舱、3c-第三中舱、3d-第四中舱、4-吊环、5-前舱体部件、6-探照灯、7-舱外传感器、8-舱门进出口机构、9-牵引装置、10-轨轮机构、11-防爆接线口、12-线路孔、13-防爆摄像头、14-舱内照明设备、15-舱内传感器、16-本安矿用检测分站、17-隔热层、18-金属密封圈、19-压缩氧气钢瓶架、20-七字形密封条、21-工具箱、22-卫生间、23-舱内踏脚板、\n24-过渡舱门、25-医药箱、26-食品箱、27-氧气呼吸器、28-动力系统、29-座椅、30-通讯设备、31-通风百叶窗、32-空气处理系统、33-应急逃生舱门法兰、34-七字形密封条、35-应急逃生舱盖法兰、36-锁紧螺栓、37-舱盖封头、38-旋转销、39-封头加强筋、40-外封头、\n41-内封头、42-后舱内连接板、43-后舱筒体加强筋、44-后舱外筒体、45-后舱筒体法兰加强筋、46-凹连接法兰、47-凸连接法兰、48-中舱内筒体、49-中舱外筒体、50-中舱筒体加强筋、51-中舱内连接板、52a-法兰加强筋、52b-法兰加强筋、52c-法兰加强筋、53-凹连接法兰、54-凸连接法兰、55-前舱外筒体连接板、56-前舱内筒体连接板、57-内锥封头、58-外锥封头、59-锥封头加强筋、60-舱口法兰、61-连接销搭板、62-舱门法兰、63-舱门连接板、\n64-舱门观察窗、65-舱门封头、66-轴套、67-铜套、68-旋转盖、69-端盖、70-支撑轴、71-舱门加强筋、72-舱门内板、73-舱门旋紧齿条、74-外舱门锁紧齿轮、75-手柄、76-齿轮轴套、\n77-内舱门锁紧齿轮、78-销轴、79-铜套、80-法兰连接销套、81-舱门连接销套、82-端盖、\n83-滚轮支架、84-滚轮轴承座、85-滚轮轴、86-滚轮。\n具体实施方式\n[0033]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n[0034]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后舱体部件2、中间舱体部件3和前舱体部件\n5组成,后舱体部件2的前端与中间舱体部件3的后端相连,中间舱体部件3的前端与前舱体部件5的后端相连,在中间舱体部件2的底部安装有轨轮机构10,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在前舱体部件5上设有舱门进出口机构8,用于遇险人员进出。中间舱体部件3由后往前依次为第一中舱3a、第二中舱3b、第三中舱3c和第四中舱3d,后舱体部件2、第一中舱\n3a和第二中舱3b构成人员舱,第三中舱3c、第四中舱3d和前舱体部件5构成过渡舱,人员舱和过渡舱之间设置有过渡舱门24,人员舱和过渡舱之间采用正压排气,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进入人员舱。\n[0035] 如图1、图2所示,在后舱体部件2的尾端设置有应急逃生口1,用于遇险人员紧急逃生;在后舱体部件2内部顶端安装有舱内防爆摄像头13和舱内照明设备14;后舱体部件\n2内部中间靠近封头一侧安装有本安矿用检测分站16和舱内传感器15,舱内传感器15用于对舱内气体、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控,保障舱内的工作环境,利于舱内人员进行数据控制、情况汇报和设备操作;后舱体部件2舱内底部一侧安装有空气处理系统32,空气处理系统\n32内存放有一氧化碳催化转化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空气处理系统32用于吸收舱内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保障舱内人员有安全的生存环境;在空气处理系统32的上方设置有与空气处理系统32相配合的通风百叶窗31,经过空气处理系统32处理过的空气经过通风百叶窗31进行热交换,达到保持舱内温度的效果。\n[0036] 如图1、图2所示,在第一中舱3a和第二中舱3b的两侧设置有座椅29,座椅29上方装有氧气呼吸器27,以供遇险人员呼吸;在座椅29下方设置有动力系统28,动力系统28主要由电动机、齿轮箱、压缩机、发电机和风机,在外部电源和蓄电池正常供电的情况下,压缩机和风机由电动机带动运行,对舱内的气体进行处理;在外部电源和蓄电池不能正常供电的情况下,齿轮箱可以由人力带动运转,以保证压缩机、风机和发电机的正常工作;在座椅29与空气处理系统32之间设有通讯设备30,在座椅29的另一端设有医药箱25和食品箱26;在第三中舱3c的两侧设有放置氧气瓶的压缩氧气钢瓶架19;在第四中舱3d下部一侧设置有工具箱21和卫生间22。\n[0037] 如图1、图2所示,在救生舱的顶部设有吊环4,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运送;在救生舱的后端上部安装有探照灯6,以便于本实用新型移动时的照明;在救生舱的外壁设有舱外传感器7,舱外传感器7用于检测舱外的环境数据;在救生舱的前、后端下部设有牵引装置9,以便于拖动救生舱;在救生舱上开设有防爆接线口11、线路孔12,用于电气线路的进出;在救生舱内部底面设有舱内踏脚板23,以供遇险人员行走。\n[0038] 如图3所示,所述后舱体部件2由外后舱体及套装在其内的内后舱体构成,外后舱体及内后舱体中间装有隔热保温材料,形成隔热层17;外后舱体由外封头40、后舱外筒体\n44和凹连接法兰46构成,外封头40连接在后舱外筒体44的后端,外封头40内表面设有封头加强筋39;凹连接法兰46连接在后舱外筒体44的前端,凹连接法兰46上设有法兰加强筋45;在后舱外筒体44的内表面设有后舱筒体加强筋43;所述封头加强筋39、后舱筒体加强筋43和法兰加强筋45用以保障外后舱体的抗压砸和抗冲击力;所述内后舱体由内封头41和后舱内连接板42构成,内封头41对应装配在外封头40内,后舱内连接板42对应装在后舱外筒体44内。\n[0039]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应急逃生口1由应急逃生舱门法兰33、七字形密封条34、应急逃生舱盖法兰35、锁紧螺栓36、舱盖封头37、旋转销38组成;应急逃生舱门法兰33连接在后舱体部件2的尾端,应急逃生舱盖法兰35与舱盖封头37连接组成应急逃生舱盖,应急逃生舱盖采用旋转销38铰装在后舱体部件2上,应急逃生舱盖采用锁紧螺栓36紧密连接在应急逃生舱门法兰33上,在应急逃生舱门法兰33与应急逃生舱盖法兰35之间加装有七字形密封条34,以提高密封性能。\n[0040] 如图4所示,所述中间舱体部件3中的第一中舱3a、第二中舱3b、第三中舱3c和第四中舱3d结构相同,分别由外中间舱体及套装在其内的内中间舱体构成,外中间舱体与内中间舱体之间装有隔热保温材料;外中间舱体由凸连接法兰47、中舱外筒体49和凹连接法兰53构成,凸连接法兰47连接在中舱外筒体49的后端,凸连接法兰47上设有法兰加强筋\n52a;凹连接法兰53连接在中舱外筒体49的前端,凹连接法兰53上设有法兰加强筋52b;\n在中舱外筒体49的内表面设有中舱筒体加强筋50,所述法兰加强筋52a、52b和中舱筒体加强筋50用以保障外中间舱体的抗压砸和抗冲击力;所述内中间舱体由中舱内筒体48与中舱内连接板51构成,中舱内筒体48装在中舱外筒体49内,中舱内筒体48的后端伸出中舱外筒体49,中舱内筒体48的前端连接中舱内连接板51。\n[0041] 如图5所示,所述前舱体部件5由外前舱体及套装在其内的内前舱体构成,外前舱体与内前舱体之间装有隔热保温材料;外前舱体由凸连接法兰54、前舱外筒体连接板55、外锥封头58和舱口法兰60构成,凸连接法兰54与与前舱外筒体连接板55相连接,凸连接法兰54上设有法兰加强筋52c;前舱外筒体连接板55与外锥封头58的大口端相连接,外锥封头58内设有锥封头加强筋59,外锥封头58的小口端连接着舱口法兰60;所述法兰加强筋52c及锥封头加强筋59用以保障外前舱体的抗压砸和抗冲击力;所述内前舱体由前舱内筒体连接板56和内锥封头57构成,前舱内筒体连接板56与内锥封头57的大口端连接,内锥封头57的小口端与舱口法兰60相连接。\n[0042]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后舱体部件2前端的凹连接法兰46与中间舱体部件3中的第一中舱3a后端的凸连接法兰47通过螺栓连接,凹连接法兰46与凸连接法兰47之间垫装有金属密封圈18。第一中舱3a前端的凹连接法兰53与第二中舱3b后端的凸连接法兰47通过螺栓连接,凹连接法兰53与凸连接法兰47之间也垫装有金属密封圈;\n同理,第二中舱3b与第三中舱3c之间、第三中舱3c与第四中舱3d之间也采用相同方式首尾相连,组成所述的中间舱体部件3。所述中间舱体部件3中的第四中舱3d前端的凹连接法兰53与前舱体部件5后端的凹连接法兰54通过螺栓连接,凹连接法兰53与凸连接法兰\n54之间也垫装有金属密封圈。\n[0043] 如图6、图7所示,所述舱门进出口机构8主要由连接销搭板61、舱门法兰62、舱门连接板63、舱门封头65、轴套66、铜套67、端盖69、支撑轴70、舱门旋紧齿条73、外舱门锁紧齿轮74、内舱门锁紧齿轮77等零件组成;连接销搭板61固定连接在前舱体部件5上,在连接销搭板61的端部安装有法兰连接销套80,在舱门连接板63上设有舱门连接销套81,法兰连接销套80与舱门连接销套81通过销轴78、铜套79和端盖82连接,舱门连接板63由此铰装在前舱体部件5上;在舱门连接板63的端部连接有轴套66,在旋转盖68的外表面中心连接有支撑轴70,轴套66通过铜套67套装在支撑轴70上,轴套66与支撑轴70通过端盖69连接,旋转盖68能以支撑轴70为轴转动;旋转盖68由舱门法兰62和舱门封头\n65构成,舱门封头65的外缘连接在舱门法兰62上,舱门封头65内设有舱门加强筋71,以强化舱门强度;在舱门法兰62的侧边上设有舱门旋紧齿条73,前舱体部件5的内外侧通过齿轮轴套76安装有外舱门锁紧齿轮74和内舱门锁紧齿轮77,外舱门锁紧齿轮74和内舱门锁紧齿轮77分别与舱门旋紧齿条73相啮合,外舱门锁紧齿轮74和内舱门锁紧齿轮77依靠其上的手柄75旋转,通过舱门旋紧齿条73带动旋转盖68转动,将旋转盖68与舱口法兰\n60锁紧或打开。在旋转盖68与舱口法兰60之间加装有七字形密封条20,以保证整个舱体的密封性能;在舱门封头65后覆盖有舱门内板72,以保证舱门的内表面美观;在旋转盖68上设置有舱门观察窗64,以便于实时观测外界情况。\n[0044] 如图7所示,在救生舱的底部连接有滚轮支架83,滚轮支架83上设有滚轮轴承座\n84,滚轮86通过滚轮轴85安装在滚轮轴承座84内,组成所述的轨轮机构10。\n[0045]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如下的系统:\n[0046] (1)环境监测系统:其主要由舱外传感器7、舱内传感器15和本安矿用检测分站\n16组成,舱外传感器7通过导线和数据线连接至本安矿用检测分站16,本安矿用检测分站\n16通过电源线连接本安电源,舱外传感器7包括有氧气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各舱外传感器7用于检测舱外的环境数据并传输到舱内的本安矿用检测分站16上进行数据处理显示;舱内传感器15用电源线直接连接到接线盒,接线盒连接至本安电源,舱内传感器15包括有氧气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甲烷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对舱内气体、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控,保障舱内的工作环境,利于舱内人员进行数据控制、情况汇报和设备操作。\n[0047] (2)舱内照明系统:其包括有4只矿灯,4只矿灯连接至本安电源,其中一只由防爆行程开关控制,当舱门被打开时,该灯自动开启,当舱门关闭时自动熄灭,节省了电源功耗,其他灯均由手动开关控制。\n[0048] (3)通讯系统: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容易实现的电话通讯设备,以便于舱内人员与地面进行联络;如采用单独通讯线路可使可靠性大大提高。\n[0049] (4)制冷与空气循环系统:其以电动机为核心带动风机和空调压缩器工作,其中风机用于空气循环处理,空调压缩机用于空调制冷系统实现对舱内制冷,保障舱内人员有安全的生存环境。\n[0050] (5)人力发电系统:当井下电源被破坏与蓄电池电量用尽时,采用人力发电的方法来保持舱内各系统的正常工作,这样即使在地面救援时间过长的情况下,救生舱内的各系统也能保持有序运作,进一步保证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n[0051] (6)黑盒子系统:黑盒子系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成熟产品,其一般由传感器、数据处理系统、存储器和数据还原系统四部分组成,其中传感器用于将采集的音视频数据与环境检测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分类存储到存储器中;数据还原系统用于将存储器中的数据进行解密并显示。\n[0052] 本实用新型中各系统的供电可采用三种供电方案:一是由井下原有供电系统经过处理装置供电;二是由舱外配备的蓄电池系统供电,以作为可靠性后备;三是由舱内的人力发电系统供电,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
法律信息
- 2011-11-30
避免重复授权放弃专利权
申请日: 2009.12.23
授权公告日: 2010.09.08
放弃生效日: 2009.12.23
- 2010-09-0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1-08-30 | 2011-08-30 | | |
2 | | 2011-05-09 | 2011-05-09 | | |
3 | | 2011-10-18 | 2011-10-18 | | |
4 | | 2011-12-14 | 2011-12-14 | | |
5 | | 2009-12-23 | 2009-12-23 | | |
6 | | 2011-09-10 | 2011-09-10 | | |
7 | | 2011-08-30 | 2011-08-30 | | |
8 | | 2011-04-11 | 2011-04-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