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超外差接收电路和超外差接收机 |
申请号 | CN96110812.6 | 申请日期 | 1996-07-13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1997-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54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索尼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索尼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索尼公司 |
发明人 | 篠原宽 |
代理机构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岳;王忠忠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外差接收机,借此使不希望的辐射减至最少。该接收机包括压控振荡器,用于形成其频率等于目标FM信号载频n倍的振荡信号,及一分频器,用于将振荡信号分频成载频。该接收机还包括一对第一混频器,用来自分频器的信号将目标接收的信号频率转换成作为第一本振信号的一对第一中频信号,以及一对第二混频器,用第二本振信号将第一中频信号转换成第二中频信号。该接收机还包括解调器,用于将第二中频信号解调成原信号。
1.一种超外差接收电路,包括:
一个压控振荡器,用于产生一个具有等于目标接收信号的载频的n 倍的频率的振荡信号,其中n是一个大于1的整数;
一个带通滤波器,用于接收所述载频的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用于提 供作为输出信号的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并且用于防止处于所述带通滤波器 的一个阻带中的频率为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的载频的n倍的信号的传输,据 此,所述带通滤波器阻隔所述振荡信号;
一个分频器,用于将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分成一个等于所述载频的 频率,以形成一个第一本振信号;
一个第一相移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相移一个预定的相位角, 以提供一个相移的第一本振信号;
一个第一混频器,用于将来自所述带通滤波器的目标接收信号与来 自所述分频器的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第一中频信号;
一个第二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目标接收信号与所述相移的第一本振 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一中频信号;
一个振荡器,产生一个第二本振信号;
一个第二相移器,用于将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相移一个预定的相位角, 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二本振信号;
一个第三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中频信号与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相 混频,以产生一个第二中频信号;
一个第四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相移的第一中频信号和所述相移的第 二本振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二中频信号;
一个加法器,用于将所述第二中频信号和所述相移的第二中频信号 相加,以产生一个第三中频信号;和
一个解调器,用于对所述第三中频信号进行解调,以重新产生包含 在所述目标接收信号中的信息。
2.一种超外差接收电路,包括:
一个压控振荡器,用于产生一个具有等于目标接收信号的载频的1/n 倍的频率的振荡信号,其中n是一个大于1的整数;
一个频率倍乘器,用于将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倍乘至一个等于所述 载频的频率,以形成一个第一本振信号;
一个带通滤波器,用于接收所述载频的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用于提 供作为输出信号的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并且用于防止处于所述带通滤波器 的一个阻带中的频率为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的载频的1/n倍的信号的传输, 据此,所述带通滤波器阻隔所述振荡信号;
一个第一相移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相移一个预定的相位角, 以提供一个相移的第一本振信号;
一个第一混频器,用于将来自所述带通滤波器的目标接收信号与来 自所述频率倍乘器的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第一中频信号;
一个第二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目标接收信号与所述相移的第一本振 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一中频信号;
一个振荡器,产生一个第二本振信号;
一个第二相移器,用于将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相移一个预定的相位角, 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二本振信号;
一个第三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中频信号与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相 混频,以产生一个第二中频信号;
一个第四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相移的第一中频信号和所述相移的第 二本振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二中频信号;
一个加法器,用于将所述第二中频信号和所述相移的第二中频信号 相加,以产生一个第三中频信号;和
一个解调器,用于对所述第三中频信号进行解调,以重新产生包含 在所述目标接收信号中的信息。
3.一种超外差接收机,包括:
一个天线,用于接收信号;
一个带通滤波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天线的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 号包括处于一个载频的目标接收信号,用于提供作为输出信号的所述目标 接收信号,并且用于在一个阻带中在一个n倍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的所述 载频处提供一个最小的响应,n是一个大于1的整数,据此,所述带通滤波 器阻隔所述振荡信号;
一个压控振荡器,用于产生一个具有在所述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阻带 中的一个n倍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的所述载频的频率的振荡信号;
一个分频器,用于将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分成一个等于所述载频的 频率,以形成一个第一本振信号;
一个第一相移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相移一个预定的相位角, 以提供一个相移的第一本振信号;
一个第一混频器,用于将所述带通滤波器的所述输出信号与来自所 述分频器的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第一中频信号;
一个第二混频器,用于将所述带通滤波器的所述输出信号与所述相 移的第一本振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一中频信号;
一个振荡器,产生一个第二本振信号;
一个第二相移器,用于将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相移一个预定的相位角, 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二本振信号;
一个第三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中频信号与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相 混频,以产生一个第二中频信号;
一个第四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相移的第一中频信号和所述相移的第 二本振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二中频信号;
一个加法器,用于将所述第二中频信号和所述相移的第二中频信号 相加,以产生一个第三中频信号;和
一个解调器,用于对所述第三中频信号进行解调,以重新产生包含 在所述目标接收信号中的信息。
4.一种超外差接收机,包括:
一个天线,用于接收信号;
一个带通滤波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天线的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 号包括处于一个载频的目标接收信号,用于提供作为输出信号的所述目标 接收信号,并且用于在一个阻带中在一个1/n倍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的所 述载频处提供一个最小的响应,n大于1,据此,所述带通滤波器阻隔所述 振荡信号;
一个压控振荡器,用于产生一个具有在所述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阻带 中的一个1/n倍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的所述载频的频率的振荡信号;
一个频率倍乘器,用于将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倍乘至一个等于所述 载频的频率,以形成一个第一本振信号;
一个第一相移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相移一个预定的相位角, 以提供一个相移的第一本振信号;
一个第一混频器,用于将所述带通滤波器的所述输出信号与来自所 述频率倍乘器的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第一中频信号;
一个第二混频器,用于将所述带通滤波器的所述输出信号与所述相 移的第一本振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一中频信号;
一个振荡器,产生一个第二本振信号;
一个第二相移器,用于将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相移一个预定的相位角, 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二本振信号;
一个第三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中频信号与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相 混频,以产生一个第二中频信号;
一个第四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相移的第一中频信号和所述相移的第 二本振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二中频信号;
一个加法器,用于将所述第二中频信号和所述相移的第二中频信号 相加,以产生一个第三中频信号;和
一个解调器,用于对所述第三中频信号进行解调,以重新产生包含 在所述目标接收信号中的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外差接收电路和超外差接收机。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方法,其中在超外差型接收电路或接收机中,本振被调节使其等 于所收信号的频率,以使中频为零。
在采用上述方法的地方,接收电路的大部分元件可集成在一个IC芯片 中,结果,尺寸和重量减轻,特性未变,且接收机的成本降低。
但采用上述方法的接收机,由于本振频率等于接收信号的频率,则从本振 电路漏出的本振信号经混频电路到达天线端以使不希望的辐射电平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外差接收电路和超外差接收机,借此使不希 望的辐射减至最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外差接收电路,包括:
一个压控振荡器,用于产生一个具有等于目标接收信号的载频的n倍的频 率的振荡信号,其中n是一个大于1的整数;
一个带通滤波器,用于接收所述载频的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用于提供作为 输出信号的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并且用于防止处于所述带通滤波器的一个阻带 中的频率为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的载频的n倍的信号的传输,据此,所述带通滤 波器阻隔所述振荡信号;
一个分频器,用于将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分成一个等于所述载频的频率, 以形成一个第一本振信号;
一个第一相移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相移一个预定的相位角,以提 供一个相移的第一本振信号;
一个第一混频器,用于将来自所述带通滤波器的目标接收信号与来自所述 分频器的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第一中频信号;
一个第二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目标接收信号与所述相移的第一本振信号相 混频,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一中频信号;
一个振荡器,产生一个第二本振信号;
一个第二相移器,用于将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相移一个预定的相位角,以产 生一个相移的第二本振信号;
一个第三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中频信号与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相混频, 以产生一个第二中频信号;
一个第四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相移的第一中频信号和所述相移的第二本振 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二中频信号;
一个加法器,用于将所述第二中频信号和所述相移的第二中频信号相加, 以产生一个第三中频信号;和
一个解调器,用于对所述第三中频信号进行解调,以重新产生包含在所述 目标接收信号中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超外差接收电路,包括:
一个压控振荡器,用于产生一个具有等于目标接收信号的载频的1/n倍的 频率的振荡信号,其中n是一个大于1的整数;
一个频率倍乘器,用于将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倍乘至一个等于所述载频的 频率,以形成一个第一本振信号;
一个带通滤波器,用于接收所述载频的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用于提供作为 输出信号的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并且用于防止处于所述带通滤波器的一个阻带 中的频率为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的载频的1/n倍的信号的传输,据此,所述带通 滤波器阻隔所述振荡信号;
一个第一相移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相移一个预定的相位角,以提 供一个相移的第一本振信号;
一个第一混频器,用于将来自所述带通滤波器的目标接收信号与来自所述 频率倍乘器的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第一中频信号;
一个第二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目标接收信号与所述相移的第一本振信号相 混频,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一中频信号;
一个振荡器,产生一个第二本振信号;
一个第二相移器,用于将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相移一个预定的相位角,以产 生一个相移的第二本振信号;
一个第三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中频信号与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相混频, 以产生一个第二中频信号;
一个第四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相移的第一中频信号和所述相移的第二本振 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二中频信号;
一个加法器,用于将所述第二中频信号和所述相移的第二中频信号相加, 以产生一个第三中频信号;和
一个解调器,用于对所述第三中频信号进行解调,以重新产生包含在所述 目标接收信号中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超外差接收机,包括:
一个天线,用于接收信号;
一个带通滤波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天线的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 处于一个载频的目标接收信号,用于提供作为输出信号的所述目标接收信号, 并且用于在一个阻带中在一个n倍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的所述载频处提供一 个最小的响应,n是一个大于1的整数,据此,所述带通滤波器阻隔所述振荡 信号;
一个压控振荡器,用于产生一个具有在所述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阻带中的一 个n倍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的所述载频的频率的振荡信号;
一个分频器,用于将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分成一个等于所述载频的频率, 以形成一个第一本振信号;
一个第一相移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相移一个预定的相位角,以提 供一个相移的第一本振信号;
一个第一混频器,用于将所述带通滤波器的所述输出信号与来自所述分频 器的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第一中频信号;
一个第二混频器,用于将所述带通滤波器的所述输出信号与所述相移的第 一本振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一中频信号;
一个振荡器,产生一个第二本振信号;
一个第二相移器,用于将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相移一个预定的相位角,以产 生一个相移的第二本振信号;
一个第三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中频信号与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相混频, 以产生一个第二中频信号;
一个第四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相移的第一中频信号和所述相移的第二本振 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二中频信号;
一个加法器,用于将所述第二中频信号和所述相移的第二中频信号相加, 以产生一个第三中频信号;和
一个解调器,用于对所述第三中频信号进行解调,以重新产生包含在所述 目标接收信号中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超外差接收机,包括:
一个天线,用于接收信号;
一个带通滤波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天线的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 处于一个载频的目标接收信号,用于提供作为输出信号的所述目标接收信号, 并且用于在一个阻带中在一个1/n倍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的所述载频处提供 一个最小的响应,n大于1,据此,所述带通滤波器阻隔所述振荡信号;
一个压控振荡器,用于产生一个具有在所述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阻带中的一 个1/n倍于所述目标接收信号的所述载频的频率的振荡信号;
一个频率倍乘器,用于将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倍乘至一个等于所述载频的 频率,以形成一个第一本振信号;
一个第一相移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相移一个预定的相位角,以提 供一个相移的第一本振信号;
一个第一混频器,用于将所述带通滤波器的所述输出信号与来自所述频率 倍乘器的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第一中频信号;
一个第二混频器,用于将所述带通滤波器的所述输出信号与所述相移的第 一本振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一中频信号;
一个振荡器,产生一个第二本振信号;
一个第二相移器,用于将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相移一个预定的相位角,以产 生一个相移的第二本振信号;
一个第三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中频信号与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相混频, 以产生一个第二中频信号;
一个第四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相移的第一中频信号和所述相移的第二本振 信号相混频,以产生一个相移的第二中频信号;
一个加法器,用于将所述第二中频信号和所述相移的第二中频信号相加, 以产生一个第三中频信号;和
一个解调器,用于对所述第三中频信号进行解调,以重新产生包含在所述 目标接收信号中的信息。
在超外差接收电路及接收机中,第一本振电路的振荡信号并未经混频器漏 到天线上,结果,可减少来自天线的不希望的辐射。此外,可有效地减少从原 接收的信号中的损失,最终使产生不希望辐射的振荡信号的衰减提高并减少从 原接收的信号中的损失。
此外,若具有几倍频率的振荡信号从压控振荡器漏到第一混频器上,甚至 频率为几倍频率的强信号存在,原接收的信号也不受此信号干扰。此外,超外 差电路或接收机的大部分元件可集成在单一芯片中。再者,滤波器可被自由调 节。
附图说明
图1为超外差接收机的方框图,该接收机包括表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超 外差接收电路;
图2为电路图,示出图1所示带通滤波器的一种形式;
图3A和3B为示意图,示出图2所示电路的特性;
图4A和4B为示意图,示出图1所示电路的工作;以及
图5A和5B为示意图,示出图1所示电路的另一种操作。
实施例说明
见图1,示出其中利用了本发明的低功耗的无绳电话机手机的接收电路。
接收电路由10表示,在图1中由1表示的由点划线框出的接收电路10的 那些零件都集成在一个单片IC中。接收电路10形成为双超外差型和直接变换 型电路。
具体讲,发收天线2经包括带通滤波器(BPF)3、端子T11、高频放大器11、 端子T12和另一BPF4的信号通路接到端子T13上。
在此实例中,BPF3的构造可如图2所示那样构成。见图2,并联谐振电路 3A由在BPF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线圈L1和电容C1及串联的电容C4形 成。另一线圈L2和另一电容C2形成另一并联谐振电路3B,再一线圈L3和再 一电容C3再形成一并联谐振电路3C。谐振电路3B和3C的各一端接电容C4 的两端,且其另外一端都接地。
应当注意,无绳电话座机所用下行信道的带宽约为380.2MHz-381.3MHz。 且下行信道的中心频率由fd表示(fa=380.7MHz),电路3A的谐振频率约为 2fd,并联谐振电路3B和3C的中心频率均在频率fd附近。
因此,BPF3的频率特性如图3A所示,它使对中在频率fd的所有下行信 道信号通过BPF3,并约在频率2fd处有陷点。
BPF4也类似于BPF3而构成,并且有类似的频率特性。
因此,从天线2到端子T13的总频率特性如图3B所示,它使所有下行信 道信号通过,并在约为2fd的频率处有一带阻。
再参见图1,若下行信道的FM信号Sr(载频fr)从座机发到手机,则它由 天线2所接收,并通过包括BPF3、端子T11、高频放大器11、端子T12和BPF4 组成的信号通路加到端子T13上。
加到端子T13上的FM信号Sr随后加到正交变换的I轴和Q轴的一对第一 混频器12和22上。
锁相环(PLL)30由压控振荡器(VCO)31、可变分频器32、相位比较器33和 低通滤波器(LPF)34组成并产生振荡信号S31,其频率等于将被接收的FM信号 Sr的载频fr n倍的频率。例如在图1的接收电路10中,n=2,PLL30产生振 荡信号S31,其频率等于载频的两倍,即2fr频率。
VCO31上的振荡信号S31加到可变分频器32上。与此同时,与将被接收 的下行信道的信道号对应的分频比N的数据经过端子T15进入可变分频器 32。这样,振荡信号S31由可变分频器32将其频率1/N分频,再将分频后的 信号加到相位比较器33上。
这时,振荡器40产生诸如为14.4MHz的稳定频率的振荡信号S40作为基 频信号。振荡信号S40加到分频器45上,由此分频器45将信号分成频率为振 荡信号S40的1/576的信号S45,也就是说信道间隔为25KHz。信号S45作为 基频信号加到相位比较器33上。33的比较输出作为控制电压经LPF34加到 VCO31上。
VCO31由此产生其频率为将被接收的FM信号的载频fr两倍的频率2fr的 振荡信号S31。
振荡信号S31加到分频器41,由此将信号分成其频率为S31的频率一半 的信号S41,也就是说,频率等于将被接收的FM信号Sr的载频fr。
信号S41作为第一本振信号如到混频器12,并再加到相移器42上,在42 上将相位移动π/2。相移器42上的相移后的信号S42作为第一本振信号加到 混频器22上。
因此,如图4A所示,所接收的信号Sr在其下边带具有一信号分量Sa, 在其上边带具有一信号分量Sb。
其中所接收的信号Sr的载频(角频)由ω0表示,它等于2πfr,信号分量Sa 的角频率由ωa表示,它低于ω0,信号分量Sa的幅度由Ea表示,信号分量Sb 的幅度由Eb表示,且Δωa=ω0-ωa,Δωb=ωb-ω0,Sa和Sb可由下式表示:
Sr=Sa+Sb
Sa=Ea·Sinωat
Sb=Eb·Sinωbt
此外,第一本振信号S41和S42的幅度由E1表示,它由下式给出:
S41=E1·sinω0t
S42=E1·cosω0t
因此,混频器12和22的输出信号分别由S12和S22表示,输出信号S12 和S22由下式给出:
S12=Sr·S41
=(Ea·sinωat+Eb·sinωbt)×E1·sinω0t
=αa{-cos(ωa+ω0)t+cos(ω0-ωa)t}
+αb{-cos(ωb+ω0)t+cos(ωb-ω0)t}
=αa{-cos(ωa+ω0)t+cosΔωat}
+αb{-cos(ωb+ω0)t+cosΔωbt}
S22=Sr·S42
=(Ea·sinωat+Eb·sinωbt)×E1·sinω0t
=αa{sin(ωa+ω0)t-cos(ω0-ωa)t}
+αb{sin(ωb+ω0)t+sin(ωb-ω0)t}
=αa{sin(ωa+ω0)t-sinΔωat}
+αb{sin(ωb+ω0)t+sinΔωbt}
αa=Ea·E2/2
αb=Eb·E2/2
由于上面表达式中角频Δωa和Δωb的信号分量需要中频信号,信号S12和 S22加到LPF13和23上,从其上提取出角频Δωa和Δωb的信号分量分别作为 第一中频信号S13和S23。第一中频信号S13和S23分别由下式给出:
S13=αa·cosΔωat+αb·cosΔωbt S13=αa·cosΔωat+αb·cosΔωbt
S23=-αa·sinΔωat+αb·sinΔωbt S23=-αa·sinΔωat+αb·sinΔωbt
应注意,在此例中,信号S13和S23为可从上式和图4A中得出的基带信 号。或者,信号S13和S23为其中频为0的第一中频信号。
信号S13和S23分别加到正交的I轴和Q轴的一对第二混频器14和24上。
此外,振荡器40的振荡信号S40加到分频器43上,由此分频器将信号分 频成信号S43,其频率等于上限频率的几倍,例如约55KHz的频率,它为振荡 信号S40的1/262。信号S43作为第二本振信号加到混频器14和移相器44上, 由移相器44将其移相π/2。移相器44上的最终的移相后的信号S44作为第二 本振信号加到混频器24上。
因此,第二本振信号S43和S44的幅度由E2和等于2πfs的ωs表示(fs =55KHz),信号S43和S44分别如下给出:
S44=E2·cosωst
其中混频器14和24的输出信号分别由S14和S24表示,它们分别如下给 出:
S14=S13·S43
=(αa·cosΔωat+αb·cosΔωbt)×E2·sinωst
=βa{(sin(Δωa+ωs)t-(sin(Δωa-ωs)t}
+βb{(sin(Δωb+ωs)t-(sin(Δωb-ωs)t}
S24=S23·S44
=(-αa·sinΔωat+αb·sinΔωbt)×E2·cosωst
=-βa{(sin(Δωa+ωs)t+(sin(Δωa-ωs)t}
+βb{(sin(Δωb+ωs)t+(sin(Δωb-ωs)t}
βa=αa·E2/2
βb=αb·E2/2
若信号S14和S24转变之后,频率就可能不是负值,则下式为:
S14=βa{(sin(Δωa+ωs)t+(sin(ωs-Δωa)t}
+βb{(sin(Δωb+ωs)t+(sin(ωs-Δωb)t}
=βa·sin(ωs+Δωa)t+βa·sin(ωs-Δωa)t
+βb·sin(ωs+Δωb)t+βb·sin(ωs-Δωb)t
S24=-βa{(sin(Δωa+ωs)t-(sin(ωs-Δωa)t}
+βb{(sin(Δωb+ωs)t-(sin(ωs-Δωb)t}
=-βa·sin(ωs+Δωa)t+βa·sin(ωs-Δωa)t
+βb·sin(ωs+Δωb)t-βb·sin(ωs-Δωb)t
随后,信号S14和S24加到加法器15,从中得到附加信号S15;
S15=S14+S24
=2βa·sin(ωs-Δωa)t+2βb·sin(ωs+Δωb)t
附加信号S15如图4B所示,参见图4B,信号S15正是原接收的信号被频 率转换成载频(角频)ωs的信号时所获得的信号。换言之,信号S15为中频fs 的第二中频信号。
于是经中频的BPF16和限制放大器17将第二中频信号S15加到FM解调器 18上,由此获得经解调的原音频信号。经放大器19和端子T14向电话机接收 机的扬声器5加音频信号。
以此方法,用上述接收电路10,可以收到来自座机的下行信道的FM信号 Sr,以此获得音频信号。在此例中,由于VCO31的振荡信号S31的频率2fr 处于BPF3和4的阻频2fd的带宽内,甚至当用作第一本振电路的VCO31的振 荡信号S31经过混频器12或22漏到天线2时,也会被BPF4或3阻隔使其根 本不能漏到天线2上。因此,来自天线2的不希望的辐射可降低。
此外,由于原接收的信号Sr其频率值fr处于BPF3和4的通带内,从所 接收的信号Sr上的损失可充分减少。换言之,可以使振荡信号S31的衰减提 高,并减少从原接收信号中的损失。
此外,当频率为2fr的振荡信号S31从VCO31漏到混频器12或22时,如 果有频率为2fr的强信号,则该信号为频率转换成第一中频的信号S13和 S23,其中频为0,则会干扰原接收的信号Sr。但此2fr频率的干扰信号由BPF3 和4隔离,且不能加到混频器12和22上,结果,混频器12和22并不受此干 扰。
另一方面,在普通FM接收机中,由于其中频为10.7MHz,必须由陶瓷滤 波器来形成中频滤波器且它不能集成到IC器件中。
但是,在上述接收电路10中,由于第一中频信号S12和S22为基带信号 且第二中频f15低至55KHz,滤波器13、23和16可由包括电阻、电容和放大 器的有源滤波器构成。因此,除滤波器3、4和VCO31的某些元件外,接收电 路10可形成诸如IC1的集成电路。
再有,在接收频率fr处于上面所提及和几个数值的带内的情况下,由于 BPF3和4的通频fd和阻频2fd间的频率间隔,甚至在通频fd与阻频2fd间 有某些误差或频散的情况,仍不构成什么影响,因此BPF3和4无需任何调节。
应注意,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是用在低功耗型无绳电话机的手机中 了,但本发明还可用于座机的接收电路中。
当所用的频率fr高到象另一移动电话机的1-2GHz时,VCO31的振荡信 号S31的振荡频率被设定为将要接收的频率fr的1/n,且电路41作为倍乘电 路,它将所输入的信号频率进行倍乘处理以获得信号S41。此外,BPF3和4 的带阻频率如图5A所示设为fr/n频率(=fd/n),它等于所用频率fr的1/n, 这样总频率特生可如图5B所示。
此外可用LPF(图2的情况)或高通滤波器(图5的情况)来代替BPF3和4 的每一个。
法律信息
- 2005-09-14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2-05-22
- 1998-10-14
- 1997-03-1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88-08-09
| | |
2
| | 暂无 |
1982-08-02
| | |
3
| | 暂无 |
1994-09-06
| | |
4
| | 暂无 |
1993-06-1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3-08-08 | 2003-08-0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