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运用于电动车上,所述电动车包括车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
板端连接器,包括插接基座、插设于所述插接基座内的多个导电端子及凸设于所述插接基座上的多个插接腔;所述插接基座包括背离所述多个插接腔的插接端面,每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插接腔内,另一端伸出所述插接基座的插接端面;所述多个插接腔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插接腔之间形成供所述车机壳体插入或取出的避位空间;
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连接,所述线端连接器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对插部,每一个所述对插部插接于对应的所述插接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插接基座上,且围绕设置在每一个所述插接腔的边缘周围,所述板端连接器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车机壳体密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一密封段,所述多个第一密封段分别对应套设在多个所述插接腔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多个所述插接腔外的第二密封段,所述第二密封段与所述多个第一密封段连接,且围绕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密封段背离所述插接腔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段之间及所述第一密封段与所述第二密封段之间形成有分隔槽,所述车机壳体位于所述分隔槽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密封段和所述第二密封段密封抵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与所述车机壳体密封连接的密封部和与所述基座相卡接的卡接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对插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多个导电针,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外壳及端盖,所述内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和所述端盖固定配合连接;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内壳背离所述外壳的一端插设于对应的插接腔内,且通过第一密封件与对应的所述插接腔密封连接;所述内壳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开设有收容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密封槽,所述多个导电针穿设并伸出所述第二密封件,且彼此相互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插接腔与所述多个对插部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一个所述对插部均包括多个导电针,其中一个所述对插部的导电针的数量、尺寸和类型中的至少一者与其余所述对插部的导电针的数量、尺寸和类型不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对插部包括第一对插部和第二对插部,所述第一对插部的导电针的数量为35,所述第二对插部的导电针的数量为45。
10.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机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与所述车机壳体连接。
连接器组件及电动车\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及电动车。\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电动车近年来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成为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n为了提高电动车智能化,在电动车上安装上了车机,实现包括智能定位,定速巡航,智能开锁,以及智能省电,动能回收等各种功能。现有的电动车采用的连接器组件采用带助力结构,从而导致连接器组件的整体体积较大而无法满足电动车的小型化设计。此外,电动车的线端连接器的导电针数量较多,而现有的多个导电针与板端连接器插拔一体式连接,从而存在插拔力大的问题。\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且插拔力小的连接器组件及电动车。\n[0004]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运用于电动车上,所述电动车包括车机壳体,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n[0005] 板端连接器,包括插接基座、插设于所述插接基座内的多个导电端子及凸设于所述插接基座上的多个插接腔;所述插接基座包括背离所述多个插接腔的插接端面,每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插接腔内,另一端伸出所述插接基座的插接端面;\n所述多个插接腔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插接腔之间形成供所述车机壳体插入或取出的避位空间;\n[0006] 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连接,所述线端连接器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对插部,每一个所述对插部插接于对应的所述插接腔内。\n[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插接基座上,且围绕设置在每一个所述插接腔的边缘周围,所述板端连接器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车机壳体密封连接。\n[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包括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一密封段,所述多个第一密封段分别对应套设在多个所述插接腔外。\n[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多个所述插接腔外的第二密封段,所述第二密封段与所述多个第一密封段连接,且围绕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密封段背离所述插接腔的一侧。\n[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段之间及所述第一密封段与所述第二密封段之间形成有分隔槽,所述车机壳体位于所述分隔槽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密封段和所述第二密封段密封抵接。\n[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包括与所述车机壳体密封连接的密封部和与所述基座相卡接的卡接部。\n[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对插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多个导电针,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外壳及端盖,所述内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和所述端盖固定配合连接;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内壳背离所述外壳的一端插设于对应的插接腔内,且通过第一密封件与对应的所述插接腔密封连接;所述内壳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开设有收容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密封槽,所述多个导电针穿设并伸出所述第二密封件,且彼此相互间隔设置。\n[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插接腔与所述多个对插部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一个所述对插部均包括多个导电针,其中一个所述对插部的导电针的数量、尺寸和类型中的至少一者与其余所述对插部的导电针的数量、尺寸和类型不同。\n[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对插部包括第一对插部和第二对插部,所述第一对插部的导电针的数量为35,所述第二对插部的导电针的数量为45。\n[0015]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车机壳体及如上所述的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与所述车机壳体连接。\n[00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及电动车,基于在板连接器的基座上设置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插接腔,且相邻的两个插接腔之间形成供车机壳体插入或取出的避位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直接与车机壳体连接,从而避免使用带助力结构而导致连接器组件体积大的问题,进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减小连接器组件的体积,以满足小型电动车内部空间设计。此外,线端连接器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对插部,每一个对插部插接于对应的插接腔内,从而解决了现有的线连接器的导电针数量过多而存在插拔力大的问题。\n附图说明\n[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n[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的局部剖视图。\n[0019] 图2是图1中的电动车的A部分的放大图。\n[0020] 图3是图2中的电动车的连接器组件的主视图。\n[0021] 图4是图3中的电动车的连接器组件的俯视图。\n[0022] 图5是图3中的电动车的连接器组件的爆炸图。\n[0023] 图6是图3中的电动车的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n[0024]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n[0025] 电动车 1000\n[0026] 连接器组件 100\n[0027] 车机壳体 200\n[0028] 抵压面 201\n[0029] 车机 300\n[0030] 电路板 301\n[0031] 定位孔 302\n[0032] 板端连接器 10\n[0033] 插接基座 11\n[0034] 插接端面 110\n[0035] 导电端子 13\n[0036] 插接腔 15\n[0037] 避位空间 150\n[0038] 第一插接腔 151\n[0039] 第二插接腔 152\n[0040] 定位柱 16\n[0041] 线端连接器 30\n[0042] 对插部 31\n[0043] 第一对插部 311\n[0044] 第二对插部 312\n[0045] 壳体 32\n[0046] 密封槽 3201\n[0047] 限位凹槽 3202\n[0048] 内壳 321\n[0049] 外壳 322\n[0050] 端盖 323\n[0051] 安装结构 324\n[0052] 卡扣通孔 3241\n[0053] 卡扣件 3242\n[0054] 导电针 34\n[0055] 第一导电针 341\n[0056] 第二导电针 342\n[0057] 第一密封件 41\n[0058] 开孔 411\n[0059] 第二密封件 42\n[0060] 二次互锁结构 43\n[0061] 密封圈 50\n[0062] 卡接部 501\n[0063] 密封部 502\n[0064] 分隔槽 503\n[0065] 卡槽 504\n[0066] 收容槽 505\n[0067] 限位台阶 506\n[0068] 挡块 507\n[0069] 第一密封段 51\n[0070] 第二密封段 52\n[007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n具体实施方式\n[007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n[0073]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表述,否则单数形式“一”和“所述”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以下具体实施例的目的是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n[007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n[0075] 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然上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n[0076]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1000的局部剖视图;\n图2是图1中的电动车1000的A部分的放大图。电动车1000包括连接器组件100和车机壳体\n200。连接器组件100与车机壳体2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100与车机壳体200压紧配合连接在一起。电动车1000还包括与连接器组件100电连接的车机300,以实现数据信号的传输和/或电能供应。连接器组件100通过车机壳体200安装于电动车1000对应车机300的位置处上。电动车1000可以是,但不局限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使用连接器组件\n100的交通工具。\n[0077]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图1仅是电动车10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动车1000的限定,电动车1000可以包括比图1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电动车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车轮等。\n[0078]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图3是图2中的电动车1000的连接器组件100的主视图。连接器组件100包括板端连接器10和与板端连接器10连接的线端连接器30。板端连接器10包括插接基座11、插设于所述插接基座11内的多个导电端子13及凸设于所述插接基座11上的多个插接腔15。所述插接基座11包括背离所述多个插接腔15的插接端面110。每一个所述导电端子13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插接腔15内,另一端伸出所述插接基座11的插接端面110。\n所述多个插接腔15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插接腔15之间形成供所述车机壳体200插入或取出的避位空间150。所述线端连接器30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对插部31,每一个对插部\n31插接于对应的所述插接腔15内。\n[007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100,基于在板连接器的插接基座11上设置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插接腔15,且相邻的两个插接腔15之间形成供车机壳体200插入或取出的避位空间150,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100直接与车机壳体200连接,从而避免使用带助力结构而导致连接器组件100体积大的问题,进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100减小连接器组件100的体积,以满足小型电动车1000内部空间设计。此外,线端连接器30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对插部31,每一个对插部31插接于对应的插接腔15内,从而解决了现有的线连接器的导电针34数量过多而存在插拔力大的问题。\n[0080] 可以理解地,现有的板端连接器10采用单腔设计,因此在插拔力的限制下,线端连接器30不能设计足够多的导电针34。可选地,插接腔1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从而增大了线端连接器30的导电针34数量,同时解决了插拔力大的问题,进而能够满足连接器组件100的使用需求。下面以插接腔15和对插部31的数量均为两个为例进行详细说明。\n[0081] 多个插接腔15的横截面的面积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插接腔15布置成单排多列且彼此间隔开设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插接腔15布置成多排多列且彼此间隔开设置。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插接腔15还可以交错设置,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n[0082] 插接端面110为平面。插接端面110上还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柱16。定位柱\n16的作用是为了满足连接器组件100与车机壳体200的定位需求,以快速实现连接器组件\n100与车机壳体200的装配。在本实施例中,车机300包括电路板301。电路板301上开设有与定位柱16相配合的定位孔302,从而保证线端连接器10的多个导电端子13与电路板301之间具有良好的导通性能和安装牢固性能。插接基座11背离插接端面110的端面还可以设置导电针孔位号、logo等标识信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车机300还可包括定位模块、智能开锁模块等其它模块,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n[0083]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至图6,图4是图3中的电动车1000的连接器组件100的俯视图;图5是图3中的电动车1000的连接器组件100的爆炸图;图6是图3中的电动车1000的连接器组件100的剖视图。每一个对插部31包括壳体32和设置于壳体32内的多个导电针34。每一个导电针34用于与对应的导电端子13电连接,从而实现线端连接器30与板端连接器10之间的电连接。壳体32包括内壳321、外壳322及端盖323,内壳321的两端分别与外壳322和端盖\n323固定配合连接。内壳321与外壳322和端盖323通过安装结构324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结构324包括卡扣件3242和与卡扣件3242配合固定连接的卡扣通孔3241。安装结构324还可以为但不局限于螺钉等锁固结构。例如,内壳321靠近外壳322的一端设置有卡扣件3242,内壳321靠近端盖323的一端开设有卡扣通孔3241,外壳322开设有对应的卡扣通孔3241,端盖323设置有对应的卡扣件3242,从而实现内壳321、外壳322及端盖323固定连接。\n[0084] 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41和第二密封件42。内壳321背离外壳322的一端插设于对应的插接腔15内,且通过第一密封件41与对应的插接腔15密封连接;内壳321靠近外壳322的一侧开设有收容第二密封件42的密封槽3201,多个导电针34穿设并伸出第二密封件42,且彼此相互间隔设置,从而实现线端连接器30和板端连接器10之间的密封性和防水性。具体地,第一密封件41开设有分别供多个导电针34穿过的多个开孔411。每一个导电针34与相应的开孔411过渡配合,从而提升了线端连接器30的防水性能。内壳321的外侧面内凹形成限定出收容第二密封件42的限位凹槽3202。插接腔15设置于外壳322和内壳321之间。内壳321与插接腔15与第二密封件42过渡配合,即第二密封件42夹设于内壳321与插接腔15之间,从而提升了线端连接器30和板端连接器10之间的密封防水性能。\n[0085]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二次互锁结构43。线端连接器30和板端连接器10通过二次互锁结构43可选择性地二次连接或断开。当线端连接器30与板端连接器10完成装配第一个动作时,两者的接口面都没有装配到最佳位置,随时都有可能因为外力原因退出,因此需要二次互锁结构43进行锁止,锁止后,无论机械振动工况再激烈,板端连接器10与线端连接器30连接可靠,不容易脱离断电,能够满足机械振动V3等级。二次互锁结构\n43的结构与现有的二次互锁结构43相同,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n[0086] 其中,多个插接腔15与多个对插部31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一个对插部31均包括多个导电针34,其中一个对插部31的导电针34的数量、尺寸和类型中的至少一者与其余对插部31的导电针34的数量、尺寸和类型不同,从而方便加工制作、优化线路排布,以实现连接器组件100的功能分区。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对插部31的导电针34的数量、尺寸和类型中的至少一者与其余对插部31的导电针34的数量、尺寸和类型相同。\n[0087]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插接腔15包括第一插接腔151和第二插接腔152,多个对插部\n31包括第一对插部311和第二对插部312。第一对插部311插设于第一插接腔151内,第二对插部312插设于第二插接腔152内。其中,第一对插部311的导电针34的数量为35,第二对插部312的导电针34的数量为45。由于多个对插部31共用同一个板端连接器10,从而解决了线端连接器30的插拔力过大的问题,同时简化了板端连接器10的整体结构,进而节约了连接器组件100的模具开发成本和材料成本。如此,本实用新型的线端连接器30能够80个导电针\n34的连接器的作用,还能够实现同等功能的两个连接器的作用,即一个为35个导电针34的连接器,另一个为45个导电针34的连接器,多个导电针34包括多个第一导电针341和多个第二导电针342。第一导电针341和第二导电针342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呈圆形、矩形等。第一导电针341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第二导电针342的横截面的面积。第一导电针341起到接通通信等小电流需求的输入与输出的导通作用,第二导电针342起到接通通信等大电流需求的输入与输出的导通作用。第一导电针341和第二导电针342的数量、尺寸、形状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插部311的导电针\n34包括多个第一导电针341,第二对插部312的导电针34包括多个第一导电针341和多个第二导电针342。\n[0088]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密封圈50。密封圈50设置在插接基座11上,且围绕设置在每一个插接腔15的边缘周围。板端连接器10通过密封圈50与车机壳体200密封连接,从而实现了电动车1000的车机壳体200与连接器组件\n100之间的防水密封性,进而提升了电动车1000的整体防水性能,以及避免车机壳体200与板端连接器10之间因过度压合而出现损坏的问题。密封圈50至少部分设置于避位空间150内。具体地,密封圈50包括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一密封段51,多个第一密封段51分别对应套设在多个插接腔15外,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车机壳体200与板端连接器10之间的防水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50包括两个第一密封段51。两个密封段彼此连接而形成“8”字型密封结构。\n[0089] 可选地,密封圈50还包括套设在多个插接腔15外的第二密封段52,第二密封段52与多个第一密封段51连接,且围绕设置在多个第一密封段51背离插接腔15的一侧。如此,第二密封段52能够进一步防止水经连接器组件100而进入至车机壳体200内,进而保护车机\n300及其它功能器件免受损坏。\n[0090] 相邻的两个第一密封段51之间及第一密封段51与第二密封段52之间形成有分隔槽503,车机壳体200位于分隔槽503的上方,且与及第一密封段51与第二密封段52密封抵接,从而保证密封圈50具有双重防水功能,进而大大提升了密封圈50与车机壳体200及板端连接器10之间的密封防水性。具体地,车机壳体200包括用于抵压第一密封段51与第二密封段52的抵压面201,以密封分隔槽503,如此密封圈50的及第一密封段51与第二密封段52能够作为两个防水屏障,此外分隔槽503具有集水功能,以进一步降低水进入车机壳体200内。\n可选地,抵压面201为平面,从而保证抵压面201能够充分与第一密封段51与第二密封段52相抵压而提升密封防水性。\n[0091]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圈50包括与车机壳体200密封连接的密封部502和与插接基座11相卡接的卡接部501,从而提高了密封圈50与板端连接器1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固性,同时提升密封圈50与车机壳体200之间的密封防水性。密封部502遮盖卡接部501,从而防止水进入卡槽504内,进而避免水分进入车机壳体200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段51和第二密封段52共同构成密封圈50的密封部502。具体地,插接基座11开设有与卡接部501相卡接的卡槽504。卡槽504围绕设置在每一个所述插接腔15的边缘周围。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502外露出卡槽504而与车机壳体200相抵接,从而能够更好地防止水分进入车机壳体200内。\n[0092] 插接基座11背离插接端面110的端面沿卡槽504的边缘开设相对的与卡槽504相贯通的收容槽505。卡槽504与收容槽505呈阶梯状设置,即卡槽504与收容槽505的交汇处形成限位台阶506。密封部502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槽505内,且与限位台阶506相止挡。如此,本实用新型的收容槽505及卡槽504的设计,不仅方便组装密封圈50,提升了密封圈50与板端连接器1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固性,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密封圈50防水功能。可选地,插接基座11于收容槽505远离卡槽504的一侧形成有挡块507,从而避免密封圈50发生移位,同时阻挡水分进入车机壳体200内,进而提升了电动车1000的整体防水性能。\n[009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