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灯具 |
申请号 | CN201110072021.0 | 申请日期 | 2011-03-24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9196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苓雅区中正一路120号12楼之1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蔡期琮 |
代理机构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俊阁 |
摘要
一种灯具,包含一均热件、一发光模块、一外壳及一散热风扇。该均热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发光模块结合于该均热件的第一表面;该外壳结合于该均热件,该外壳与该均热件之间形成一第一导风口及一第二导风口,该外壳具有一内侧周壁,该内侧周壁与该均热件的第二表面之间共同形成一导流空间,该第一导风口及第二导风口连通该导流空间;该散热风扇设置于外壳的第一导风口或第二导风口。借此,可达到提升散热效果、增加组装便利性、提升除尘便利性、提升加工便利性、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提升灯具的使用寿命等诸多功效。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均热件,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第二表面;
一个发光模块,结合于该均热件的第一表面;
一个外壳,结合于该均热件,该外壳具有一个开口,该外壳的开口与该均热件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导风口及一个第二导风口,该外壳具有一个内侧周壁,该内侧周壁与该均热件的第二表面之间共同形成一个导流空间,该第一导风口及第二导风口连通该导流空间; 一个散热风扇,设置于外壳的第一导风口或第二导风口,该散热风扇具有一个第一驱风口及一个第二驱风口,该第一驱风口朝向该导流空间,该第二驱风口朝向该外壳的第一导风口或第二导风口;及
一个灯罩,该灯罩结合该均热件,该发光模块位于该灯罩内部,且该灯罩是由一个环圈部及一个帽盖部所构成,该帽盖部连接于该环圈部的一端,该均热件设有一个套合孔,该套合孔套设于该灯罩的帽盖部周边,该帽盖部凸出于该均热件的第二表面,使该导流空间形成一个环状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罩的帽盖部与该环圈部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定位肩部,该均热件的第一表面抵接于该定位肩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块是具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及一个控制基板,该发光元件结合于该控制基板,该控制基板结合于该均热件的第一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基板为一个环状体,该发光元件为数个且环绕结合于该控制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均热件的第二表面形成数个鳍片,各该鳍片位于该导流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外壳是由一个基板及一个环墙所构成,该环墙围绕连接于该基板的周缘,该基板与该均热件之间具有一个距离,该基板朝向该均热件的一侧表面与该环墙朝向该基板的一侧表面共同形成该外壳的内侧周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的环墙于该第一导风口或该第二导风口形成一个结合部,该结合部位于该导流空间,该散热风扇结合于该结合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均热件设有数个固定孔,该外壳的基板设有数个穿孔,各该穿孔供数个固定元件穿过与该均热件的固定孔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为离心式风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为轴流式风扇。
11.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的开口的最小口径大于该均热件的最大外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的第二驱风口相接于该外壳的第一导风口或第二导风口。
灯具\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灯具,尤其是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灯具。\n背景技术\n[0002] 请参照图1所示,现有灯具7主要具有一发光模块71,该发光模块71是用以投射灯光,以达到照明的目的。然而,当该发光模块71因通电而产生高热时,倘若该现有灯具7未具有良好的散热措施,即可能导致该现有灯具7无法正常运作并降低其使用寿命。因此,现有灯具7的发光模块71结合一散热器72,以便利用该散热器72吸收该发光模块71因通电运作所产生的热量,进而避免该发光模块71于实际运作过程中产生高热。\n[0003] 然而,前述现有灯具7虽可借助该散热器72提升该发光模块71的使用寿命,只是当该发光模块71的亮度较强时,则相对容易产生较高的热量,故仅单独利用该散热器72吸收该发光模块71的热量,仍无法避免该发光模块71产生过热情形,造成整体散热效果仍不显著,而无法提升该现有灯具7的使用寿命;再者,由于该散热器72的体积过于庞大,因此,也导致该现有灯具7的体积相对增加且过于笨重,造成使用上的诸多不便。\n[0004] 另一种现有灯具结构是如中国台湾发明I316121号《灯具》专利案,请配合参照图\n2所示,该现有灯具8是包含有一外壳81,该外壳81是由一第一壳体811及一第二壳体812所组成,其中该第一壳体811及该第二壳体812分别设有一出风部811a及一进风部812a;\n又,该外壳81内部设有一散热器82、一发光元件83及一散热风扇84,且该散热器82位于该发光元件83及散热风扇84之间。借此;当该散热风扇84运转时,可将外界气流经由该进风部812a吸入,并导引气流通过该散热器82后再由该出风部811a吹出,以供于该外壳\n81内部构成可供气流流通并提供散热功能的导流空间。\n[0005] 该现有灯具8虽增设有散热风扇84以提升整体散热效果;然而,该灯具8的外壳\n81内部所形成的导流空间的空间规划相当复杂,使该散热风扇84不易导引气流通过该导流空间,而无法更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并相对增加了该现有灯具8的结构复杂度;再者,当该散热风扇84将外界气流经由该进风部812a吸入,并导引气流通过该散热器82后再由该出风部811a吹出的过程中,外界气流所夹带的灰尘容易堆积于该散热风扇84及该散热器82,由于该灯具8的散热风扇84是设置于该出风部811a及该进风部812a之间,因此,当欲清除堆积于该散热风扇84及该散热器82的灰尘时,必须拆卸该第一壳体811及该第二壳体812之后,方可清除堆积于该散热风扇84及该散热器82的灰尘,故除尘便利性不佳。\n[0006] 再者,现有灯具8的外壳81是由该第一壳体811及第二壳体812组合而成,不仅造成零组件数量增加,使整体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外,由于该散热器82、发光元件83及散热风扇84是被包覆于该外壳81内,故必须在该外壳81另外开设数个孔洞以形成该出风部811a及进风部812a,因此,现有灯具8更具有加工不便及制造成本增加等缺点。\n[0007] 又,为了配合装潢的整体美观性需求,而必须将该灯具8内嵌隐藏,例如装潢隔层的天花板等地点时,由于现有灯具8的出风部811a及进风部812a是设置于该外壳81,使得该出风部811a及进风部812a也会埋入于装潢隔层的天花板上方,仅保留该发光元件83显露于天花板表面,然而该天花板上方与建筑物本身的水泥楼层板之间的空间一般为封闭,该空间不易与外界空气循环,影响空气流通效果及散热效能,进而产生积热问题,影响该现有灯具8的使用寿命。\n[0008] 又一种现有灯具结构是如中国台湾发明M368765号《LED室外灯具》专利案,请配合参照图3所示,该现有灯具9具有一灯具基板91,该灯具基板91设有一第一通气部911及一第二通气部912,且该灯具基板91结合一散热导流罩92,并于该第一通气部911及第二通气部912之间设置一风扇93。借此;当该风扇93运转时,可导引气流经由该第一通气部911进入该散热导流罩92,再经由该第二通气部912导出,以便对结合于该灯具基板91的LED元件进行散热。\n[0009] 然而,该现有灯具9的风扇93也是设置于该第一通气部911及第二通气部912之间,因此,同样如前揭现有灯具8具有除尘便利性不佳等缺点。再者,该现有灯具9的灯具基板91必须另行开设第一通气部911及第二通气部912,也造成制造上的诸多不便。\n发明内容\n[0010]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具,是可利用简易空间型态设计,构成可供气流更容易流通以进行散热的导流空间,并降低整体结构复杂度者。\n[0011]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具,使灯具内部不易堆积灰尘,并兼可方便清除灰尘。\n[0012]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具,使该灯具无须于外壳另行加工开设任何进风孔或出风孔,以有效降低结构复杂度,并便于加工制造。\n[0013]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具,当该灯具呈内嵌隐藏式安装时,是确保外界气流能够顺利进出该灯具,以提升整体散热效果,确保该灯具能够正常运作。\n[0014] 根据本发明灯具,包含一均热件、一发光模块、一外壳及一散热风扇。该均热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发光模块结合于该均热件的第一表面;该外壳结合于该均热件,且该外壳具有一开口,该外壳的开口与该均热件之间形成一第一导风口及一第二导风口,该外壳具有一内侧周壁,该内侧周壁与该均热件的第二表面之间共同形成一导流空间,该第一导风口及第二导风口连通该导流空间;该散热风扇是设置于外壳的第一导风口或第二导风口,且该散热风扇具有一第一驱风口及一第二驱风口,该第一驱风口朝向该导流空间,该第二驱风口朝向该外壳的第一导风口或第二导风口。\n[0015] 其中:\n[0016] 另包含一个灯罩,该灯罩结合该均热件,该发光模块位于该灯罩内部。\n[0017] 该灯罩是由一个环圈部及一个帽盖部所构成,该帽盖部连接于该环圈部的一端,该均热件设有一个套合孔,该套合孔套设于该灯罩的帽盖部周边,该帽盖部凸出于该均热件的第二表面,使该导流空间形成一个环状流道。\n[0018] 该灯罩的帽盖部与该环圈部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定位肩部,该均热件的第一表面抵接于该定位肩部。\n[0019] 该发光模块是具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及一个控制基板,该发光元件结合于该控制基板,该控制基板结合于该均热件的第一表面。\n[0020] 该控制基板为一个环状体,该发光元件为数个且环绕结合于该控制基板。\n[0021] 该均热件的第二表面形成数个鳍片,各该鳍片位于该导流空间。\n[0022] 该外壳是由一个基板及一个环墙所构成,该环墙围绕连接于该基板的周缘,该基板与该均热件之间具有一个距离,该基板朝向该均热件的一侧表面与该环墙朝向该基板的一侧表面共同形成该外壳的内侧周壁。\n[0023] 该外壳的环墙于该第一导风口或该第二导风口形成一个结合部,该结合部位于该导流空间,该散热风扇结合于该结合部内。\n[0024] 该均热件设有数个固定孔,该外壳的基板设有数个穿孔,各该穿孔供数个固定元件穿过与该均热件的固定孔固定。\n[0025] 该散热风扇为离心式风扇或轴流式风扇。\n[0026] 该外壳的开口的最小口径大于该均热件的最大外径。\n[0027] 该散热风扇的第二驱风口相接于该外壳的第一导风口或第二导风口。\n[0028] 本发明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借助上述结构,本发明的灯具确可达到提升散热效果、增加组装便利性、提升除尘便利性、提升加工便利性、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提升灯具的使用寿命等诸多功效。\n附图说明\n[0029] 图1:第一种现有灯具的平面示意图。\n[0030] 图2:第二种现有灯具的组合剖视图。\n[0031] 图3:第三种现有灯具的组合剖视图。\n[0032] 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灯具的立体分解图。\n[0033] 图5: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灯具的组合剖视图。\n[0034] 图6: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灯具图5沿6-6线的剖视图。\n[0035] 图7: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灯具的立体分解图。\n[0036] 图8: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灯具的组合剖视图。\n[0037] 图9: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灯具图8沿9-9线的剖视图。\n[0038] 图10: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灯具的组合剖视图。\n[0039]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n[0040] 〔本发明〕\n[0041] 1 灯具\n[0042] 11 均热件\n[0043] 111 第一表面 112 第二表面\n[0044] 113 固定孔\n[0045] 12 发光模块\n[0046] 121 发光元件 122 控制基板\n[0047] 13 外壳\n[0048] 13a 基板 13b 环墙\n[0049] 131 第一导风口 132 第二导风口\n[0050] 133 内侧周壁 134 导流空间\n[0051] 135 穿孔 136 固定元件\n[0052] 137 结合部\n[0053] 14 散热风扇\n[0054] 141 第一驱风口 142 第二驱风口\n[0055] 15 灯罩\n[0056] 2 灯具\n[0057] 21 均热件\n[0058] 211 第一表面 212 第二表面\n[0059] 213 固定孔 214 套合孔\n[0060] 22 发光模块\n[0061] 221 发光元件 222 控制基板\n[0062] 23 外壳\n[0063] 23a 基板 23b 环墙\n[0064] 231 第一导风口 232 第二导风口\n[0065] 233 内侧周壁 234 导流空间\n[0066] 235 穿孔 236 固定元件\n[0067] 237 结合部\n[0068] 24 散热风扇\n[0069] 241 第一驱风口 242 第二驱风口\n[0070] 25 灯罩\n[0071] 251 环圈部 252 帽盖部\n[0072] 253 定位肩部\n[0073] 3 灯具\n[0074] 31 均热件\n[0075] 311 第一表面 312 第二表面\n[0076] 313 固定孔 314 鳍片\n[0077] 32 发光模块\n[0078] 321 发光元件 322 控制基板\n[0079] 33 外壳\n[0080] 33a 基板 33b 环墙\n[0081] 331 第一导风口 332 第二导风口\n[0082] 333 内侧周壁 334 导流空间\n[0083] 335 穿孔 336 固定元件\n[0084] 337 结合部\n[0085] 34 散热风扇\n[0086] 341 第一驱风口 342 第二驱风口\n[0087] 35 灯罩\n[0088] D1 最小口径 D2 最大外径\n[0089] O开口\n[0090] 〔现有技术〕\n[0091] 7 灯具\n[0092] 71 发光模块 72 散热器\n[0093] 8 灯具\n[0094] 81 外壳 811 第一壳体\n[0095] 811a出风部 812 第二壳体\n[0096] 812a进风部 82 散热器\n[0097] 83 发光元件 84 散热风扇\n[0098] 9 灯具\n[0099] 91 灯具基板 911 第一通气部\n[0100] 912 第二通气部 92 散热导流罩\n[0101] 93风扇\n具体实施方式\n[0102]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n[0103] 请参照图4、5及6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灯具1至少包含一均热件11、一发光模块12、一外壳13及一散热风扇14。其中该发光模块12结合该均热件11;该外壳13也结合该均热件11,以配合该均热件11共同形成供气流流通的结构设计;该散热风扇14是结合于该外壳13内部,用以提供预定的导流散热功能。\n[0104] 该均热件11为可导热的材质所制成的构件,该均热件11可为各种几何形状的造型设计,例如:板状构件、块状构件或环状构件等。\n[0105] 本实施例中,该均热件11为板状构件,该均热件11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111及一第二表面112;又,该均热件11另设有数个固定孔113,以便该均热件11与该外壳13结合。\n[0106] 该发光模块12是结合于该均热件11的第一表面111。该发光模块12包含一发光元件121及一控制基板122。该发光元件121可为发光二极管(LED)、灯泡或其他具有相同发光功能的构件;该控制基板122是电性连接该发光元件121,以便控制该发光元件121产生灯光。\n[0107] 本实施例中,该发光元件121为发光二极管,以达到提升使用寿命及省电的效果,该控制基板122是贴接于该均热件11的第一表面111,以方便该均热件11可更有效地降低该发光模块12实际运作时的温度,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n[0108] 该外壳13是结合于该均热件11,其中该外壳13具有一开口O,该外壳13的开口O与该均热件11之间形成一第一导风口131及一第二导风口132,另外,如图5所示,为确保该第一导风口131及第二导风口132具有足够的导风量,该开口O的最小口径D1是大于该均热件11的最大外径D1;又,该外壳13具有一内侧周壁133,该内侧周壁133是与该均热件11的第二表面112之间共同形成一导流空间134,该导流空间134是与该第一导风口\n131及第二导风口132相互连通。其中该第一导风口131及该第二导风口132可依该散热风扇14的运作方向选择作为入风口或出风口,例如:当该第一导风口131作为入风口时,该第二导风口132可作为出风口;或者,当该第一导风口131作为出风口时,该第二导风口\n132可作为入风口。\n[0109] 本实施例中,该外壳13是由一基板13a及一环墙13b所构成,该基板13a设有数个穿孔135,该环墙13b是围绕连接于该基板13a的周缘,借此,可利用如螺栓或螺丝等固定元件136穿过各该穿孔135后与该均热件11的固定孔113固定,使该外壳13与该均热件\n11可稳固结合;又,该基板13a与该均热件11之间具有一预定距离,因此,该基板13a朝向该均热件11的一侧表面与该环墙13b朝向该基板13a的一侧表面可共同形成该外壳13的内侧周壁133;另外,该外壳13的环墙13b是可于该第二导风口132形成一结合部137(该结合部137也可形成于该第一导风口131),该结合部137位于该导流空间134,且该结合部\n137可为如卡槽等各种能够用以供散热风扇14结合的结构设计,以便该散热风扇14与该外壳13结合。\n[0110] 该散热风扇14是结合于该外壳13的导流空间134,且该散热风扇14是位于该第一导风口131或该第二导风口132,当该散热风扇14位于该第一导风口131时,该散热风扇14是远离第二导风口132;反之,当该散热风扇14位于该第二导风口132时,该散热风扇14是远离该第一导风口131。又,该散热风扇14可选择为轴流式风扇或离心式风扇,较佳则选自一离心式风扇;其中该散热风扇14具有一第一驱风口141及一第二驱风口142,该第一驱风口141朝向该导流空间134,该第二驱风口142朝向且相接于该外壳13的第一导风口131或第二导风口132,使该第二驱风口142可透过该第一导风口131或第二导风口\n132能够直接裸露于该外壳13的外部,以方便进行除尘作业。\n[0111] 本实施例中,该散热风扇14为离心式风扇,该散热风扇14是卡接结合于该外壳13的结合部137,使该散热风扇14位于该第二导风口132;由于该散热风扇14为离心式风扇,该散热风扇14的第一驱风口141及第二驱风口142可分别提供水平驱风方向及垂直驱风方向(依图式方向为主),当该散热风扇14利用该结合部137结合于该外壳13的导流空间\n134时,该散热风扇14可自该导流空间134水平导入气流通过该第一驱风口141并进入该散热风扇14内部,再经由该第二驱风口142垂直导出,以便自不同方向导入及导出气流,进而提升整体散热效果。\n[0112]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灯具1另可包含一灯罩15,该灯罩15是结合该均热件11,使该发光模块12可位于该灯罩15内部(安装位置以不影响第一导风口131及第二导风口132的进出风为主)。借此,该发光模块12可经由该灯罩15反射灯光,以提升整体照明效果,并兼可利用该灯罩15保护发光模块12。\n[0113] 本发明灯具1实际使用时,可装设于如墙壁、天花板或其他欲进行照明等地点;举例而言,是可将该灯具1的外壳13埋入于装潢隔层的天花板上方,仅保留该外壳13与该均热件11之间所形成的第一导风口131及第二导风口132裸露于天花板表面;又,该发光模块12的控制基板122则可与一般供电是统电性连接,以便控制该发光元件121产生灯光。\n当该散热风扇14运转时,如图4所示,可将外界气流经由该第一导风口131导入至该导流空间134,使该气流可流动通过该均热件11,借此驱散该发光模块12传导至该均热件11的热能后,再进一步将该气流自该第二导风口132导出至外界空间,使本发明灯具1可正常运作。\n[0114] 借助前揭的结构特征,本发明灯具的主要特点在于:\n[0115] 1、本发明灯具1可利用该外壳13与该均热件11共同形成该导流空间134,借以利用该散热风扇14自连通该导流空间134的该第一导风口131及第二导风口132导引气流以提供预定散热功能;因此,本发明灯具1的导流空间134的空间型态相当简易,可供气流更容易流通于该导流空间134,再者,本发明灯具1仅须利用该外壳13与该均热件11的组合即可构成该导流空间134,可有效降低整体结构复杂度;整体而言,本发明灯具1可达到提升散热效果及增加组装便利性等功效。\n[0116] 2、本发明灯具1的散热风扇14是设置于该第一导风口131或该第二导风口132,因此,有别于如图2及3所示的现有灯具8、9,本发明灯具1的第一导风口131及该第二导风口132的间未具有散热风扇14,且该第一导风口131及该第二导风口132之间的空间规划相当简易,如此,当散热风扇14长时间导入及导出气流进行散热时,灰尘较不易堆积于该第一导风口131及该第二导风口132之间;又,即使灰尘堆积于设置在该第一导风口131或该第二导风口132的散热风扇14,由于该第一导风口131及该第二导风口132是朝向该灯具1的外部空间,因此,可方便直接清除堆积于该散热风扇14的灰尘,以达到提升除尘便利性的功效。\n[0117] 3、本发明灯具1可直接借助该外壳13的开口O与该均热件11两者之间的结构空间规划形成该第一导风口131及该第二导风口132;因此,本发明灯具1的外壳13及该均热件11皆无须另外加工开设任何进风孔或出风孔,可有效降低整体结构复杂度,以达到提升加工便利性及降低制造成本等诸多功效。\n[0118] 4、本发明灯具1的第一导风口131及第二导风口132皆形成于该外壳13与该均热件11之间,因此,倘若本发明灯具1欲内嵌隐藏如装潢隔层的天花板等地点时,借助该技术特征,将可更方便组装人员完成本发明灯具1的安装作业后,将该第一导风口131及该第二导风口132配合裸露于该天花板表面,使该散热风扇14可更顺利导入及导出气流,以提升整体散热效能,以达到有效提升本发明灯具1使用寿命的功效。\n[0119] 请参照图7、8及9所示,是揭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灯具2,该灯具2同样包含一均热件21、一发光模块22、一外壳23、一散热风扇24及一灯罩25。该均热件21、发光模块\n22、外壳23、散热风扇24及灯罩25的结构特征及彼此间的结合关是,是与前揭第一实施例的灯具1大致相同。\n[0120]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外壳23所揭示的基板23a、环墙23b、第一导风口231、第二导风口232、内侧周壁233、导流空间234、穿孔235、固定元件236及结合部237,以及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24所揭示的第一驱风口241及第二驱风口242;是与第一实施例的外壳\n13所揭示的基板13a、环墙13b、第一导风口131、第二导风口132、内侧周壁133、导流空间\n134、穿孔135、固定元件136及结合部137;以及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14所揭示的第一驱风口141及第二驱风口142大致相同,容不赘述。\n[0121]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揭示的均热件21也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211及一第二表面212。本实施例中,该均热件21为一环状板体,该环状板体的外周缘设有数个固定孔213,该均热件21是借助该环状板体的设计,使该均热件21中央形成一套合孔214,以供该均热件21可套合于该灯罩25。\n[0122]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揭示的发光模块22是具有数个发光元件221及一控制基板\n222。该控制基板222为一环状体,各该发光元件221是环绕结合于该控制基板222;借此,该控制基板222同样结合于该均热件21的第一表面211,并使各该发光元件221可环绕布设于该均热件21的套合孔214周边。\n[0123]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揭示的灯罩25是由一环圈部251及一帽盖部252所构成,其中该帽盖部252是连接于该环圈部251的一端,且帽盖部252与该环圈部251的连接处形成一定位肩部253;借此,该均热件21可透过该套合孔214套设于该灯罩25的帽盖部252周边,使该均热件21的第一表面211可抵接于该定位肩部253,而该帽盖部252则凸出于该均热件21的第二表面212,且该帽盖部252位于该导流空间234内,令该导流空间234可配合该帽盖部252形成一环状流道。\n[0124]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灯具2主要是利用该帽盖部252使该导流空间234形成环状流道,令该散热风扇24将外界气流经由该第一导风口231导入至该导流空间234时,该气流可沿着该导流空间234所形成的环状流道通过该均热件21,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灯具1,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灯具2的散热风扇24自该第一导风口231所导入的气流可迂回通过该均热件21后,再进一步将自该第二导风口232导出至外界空间,使该气流可更有效地驱散该发光模块22及均热件21所产生的热能,以提升整体散热效果。\n[0125] 请参照图10所示,是揭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灯具3,该灯具3同样包含一均热件\n31、一发光模块32、一外壳33、一散热风扇34及一灯罩35。该均热件31、发光模块32、外壳\n33、散热风扇34及灯罩35的结构特征及彼此间的结合关是,是与前揭第一实施例的灯具1大致相同,只是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一轴流式风扇作为该散热风扇34。\n[0126]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光模块32所揭示的发光元件321及控制基板322,第三实施例的外壳33所揭示的基板33a、环墙33b、第一导风口331、内侧周壁333、导流空间334、穿孔335及固定元件336,以及第三实施例的散热风扇34所揭示的第一驱风口341;是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模块12所揭示的发光元件121及控制基板122,第一实施例的外壳13所揭示的基板13a、环墙13b、第一导风口131、内侧周壁133、导流空间134、穿孔135及固定元件136;以及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14所揭示的第一驱风口141大致相同,容不赘述。其中,由于该散热风扇34为一轴流式风扇,因此该散热风扇34具有一第二驱风口342与该第一驱风口341相对,且该外壳33具有一第二导风口332连通该散热风扇34的第二驱风口\n342,以供该轴流式的散热风扇34利用该第二驱风口342及第二导风口332导入或导出气流。\n[0127]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揭示的均热件31也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311及一第二表面312,且该均热件31另设有数个固定孔313,以便该均热件31与该外壳33结合。本实施例中,该均热件31的第二表面312是形成数个鳍片314,各该鳍片314位于该导流空间334。\n又,本实施例之外壳33的结合部337虽与第一实施例的结合部137形状略有不同,但功能上同样能作为供该散热风扇34结合的用途。\n[0128]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灯具3主要是利用该均热件31的各鳍片314,使该散热风扇\n34自该第一导风口331导入气流至该导流空间334,并通过该均热件31自该第二导风口\n332导出至外界空间的过程中,将可利用各该鳍片314的设计,以增加该均热件31的散热面积,借此,以达到提升该均热件31的导热效果的功效。\n[0129] 综上所述,本发明灯具1、2、3确可达到提升散热效果、增加组装便利性、提升除尘便利性、提升加工便利性、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提升灯具1、2、3的使用寿命等诸多功效。
法律信息
- 2019-03-1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F21S 2/00
专利号: ZL 201110072021.0
申请日: 2011.03.24
授权公告日: 2014.02.26
- 2014-02-26
- 2012-1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21S 2/00
专利申请号: 201110072021.0
申请日: 2011.03.24
- 2012-09-1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