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插拔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以及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的插接轴向和所述第二插接部的插接轴向同轴;且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相互连接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两个第一接触片,两个的所述第一接触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两个的所述第一接触片对称设置并呈V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拔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一体延伸形成有插接端,所述插接端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片为所述插接端的一端向内弯曲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一接触片与所述插接端之间的弯曲处具有R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两个第二接触片,两个的所述第二接触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两个的所述第二接触片对称设置并呈倒V型结构;且所述第二接触片的端部具有向外弯曲延伸的导向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拔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一体延伸形成有插接端,所述插接端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接触片为所述插接端的一端向内弯曲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二接触片与所述插接端之间的弯曲处具有R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具有第一嵌合部,用于与底座壳体的嵌合装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拔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合部上具有第一定位件,用于与所述底座壳体的装配时的嵌合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拔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合部上具有第一加强嵌合件,用于加强与所述底座壳体的嵌合装配。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插拔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端子上具有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连接部及所述插接部连接导通,且所述焊接部上具有焊接上料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拔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包括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二接合部分别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连接;
且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末端相向延伸并相互扣合连接,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上均设置有焊接上料口。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插拔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具有平整的连接端面,所述焊接上料口设置在所述连接端面上。
12.一种插拔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壳体上的插拔端子,所述插拔端子为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插拔端子;所述底座壳体上具有插拔孔,所述插拔端子的插接部与所述插拔孔对应。
13.一种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轴体、按键PCB板以及插拔底座,所述插拔底座为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拔底座;
所述插拔底座装设在所述按键PCB板的底部,所述插拔底座上的插拔端子与所述按键PCB板连接;所述按键轴体装设在所述按键PCB板上,且所述按键轴体上的引脚贯穿所述按键PCB板并从所述插拔孔伸入插接在所述插拔端子的插接部上。
一种插拔端子、插拔底座以及按键开关\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拔端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拔端子、插拔底座以及按键开关。\n背景技术\n[0002] 插拔端子,即插拔式系列接线端子,使各种电气零件之间采用易于操作的可插拔连接方式即可实现电气连接,使接线拆装方便,提高了电气装配的使用效率。\n[0003] 但是,传统的插拔端子的插接部通常由单一的一组插接弹片组成,插接容易脱落,尤其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插接松动的情况,导致电气插接连接稳定性差、连接失效的情况,插接可靠性差。而且,现有的插拔端子的插接弹片采用焊接的组装方式或者一体设置的插接弹片与本体之间具有较大的角度,整体端子的强度低,端子的插接部容易变形。\n[0004] 此外,为确保与插拔底座壳体的组装稳定性,现有的插拔端子与相应的插拔底座壳体之间的组装配合结构往往较为复杂,限制了插拔端子与插拔底座壳体的组装效率。并且,在插拔端子与PCB板的组装焊接中,却缺乏相应的固定连接结构,使插拔端子与PCB板之间的连接往往容易脱落,导致接触性降低。\n实用新型内容\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的插拔端子存在插接稳定性差、可靠性低、强度低,以及由于配合结构设计复杂而导致与底座壳体组装效率低、与PCB板的组装接触可靠性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插拔端子。该插拔端子具有高强度以及高插接稳定性,且具有与底座壳体装配可靠性高、设计简洁的组装配合结构,同时该插拔端子经结构设计可在组装时与PCB板实现高稳定接触的连接。\n[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插拔底座,该插拔底座包含所述插拔端子。\n[0007]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按键开关,该按键开关包含所述插拔底座。\n[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n[0009] 一种插拔端子,包括连接部以及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的插接轴向和所述第二插接部的插接轴向同轴;且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相互连接导通。\n[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两个第一接触片,两个的所述第一接触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两个的所述第一接触片对称设置并呈V型结构。\n[0011]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一体延伸形成有插接端,所述插接端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片为所述插接端的一端向内弯曲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一接触片与所述插接端之间的弯曲处具有R角。\n[0012] 优选的,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两个第二接触片,两个的所述第二接触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两个的所述第二接触片对称设置并呈倒V型结构;且所述第二接触片的端部具有向外弯曲延伸的导向部。\n[0013]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一体延伸形成有插接端,所述插接端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接触片为所述插接端的一端向内弯曲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二接触片与所述插接端之间的弯曲处具有R角。\n[0014] 优选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插拔端子,所述连接部上具有第一嵌合部,用于与底座壳体的嵌合装配。\n[0015]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嵌合部上具有第一定位件,用于与所述底座壳体的装配时的嵌合定位。\n[0016]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嵌合部上具有第一加强嵌合件,用于加强与所述底座壳体的嵌合装配。\n[0017] 优选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插拔端子,所述插拔端子上具有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连接部及所述插接部连接导通,且所述焊接部上具有焊接上料口。\n[0018]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焊接部包括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二接合部分别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连接;\n[0019] 且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末端相向延伸并相互扣合连接,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上均设置有焊接上料口。\n[0020] 进一步优选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插拔端子,所述焊接部具有平整的连接端面,所述焊接上料口设置在所述连接端面上。\n[0021] 一种插拔底座,包括底座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壳体上的插拔端子,所述插拔端子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插拔端子;所述底座壳体上具有插拔孔,所述插拔端子的插接部与所述插拔孔对应。\n[0022]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插拔端子的连接部上具有第一嵌合部,所述底座壳体的端部上具有与所述插拔孔连通的安装缺槽,所述安装缺槽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嵌合部对应适配的第二嵌合部;所述插拔端子通过所述第一嵌合部与所述第二嵌合部的配合嵌设在所述底座壳体上,且所述插拔端子嵌设在所述底座壳体上后,所述插拔端子的插接部与所述插拔孔对应。\n[0023]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嵌合部为嵌合槽,所述第二嵌合部为嵌合台。\n[0024]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嵌合部上具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嵌合部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对应适配的第二定位件;所述插拔端子嵌设在所述底座壳体上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相互配合定位。\n[0025]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为凸包,所述第二定位件为凹坑。\n[0026] 进一步优选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插拔底座,所述第一嵌合部上具有第一加强嵌合件,所述第二嵌合部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加强嵌合件对应适配的第二加强嵌合件;\n[0027] 所述插拔端子嵌设在所述底座壳体上时,所述第一加强嵌合件与所述第二加强嵌合件相互配合加强嵌合作用。\n[0028]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嵌合件为凸筋,所述第二加强嵌合件为凹槽。\n[0029] 一种按键开关,包括按键轴体、按键PCB板以及插拔底座,所述插拔底座为上述所述的插拔底座;\n[0030] 所述插拔底座装设在所述按键PCB板的底部,所述插拔底座上的插拔端子与所述按键PCB板连接;所述按键轴体装设在所述按键PCB板上,且所述按键轴体上的引脚贯穿所述按键PCB板并从所述插拔孔伸入插接在所述插拔端子的插接部上。\n[0031]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插拔端子上具有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连接部及所述插接部连接导通,且所述焊接部与所述按键PCB板焊接;所述焊接部上具有焊接上料口。\n[0032] 进一步优选,所述焊接部具有平整的连接端面,所述连接端面与所述按键PCB板贴平,所述焊接上料口设置在所述连接端面上。\n[003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n[0034] 本实用新型的插拔端子中,设置有插接轴向同轴的两个插接部,且插接部呈V型结构,易插难拔,保证了插接部与插入引脚的接触可靠,使得插拔端子在电气连接的插接时具有高的插接稳定性,保证插接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而且,插接部的接触片的弯曲部具有大R角,保证了插拔端子的强度,使插拔端子不易变形,提高了插拔端子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n[0035] 而且,该插拔端子的连接部上设置有嵌合部,并在嵌合部上设置有定位件和加强嵌合件,使该插拔端子经简易嵌合即可与相应的底座壳体实现稳定装配。此外,该插拔端子上设置有焊接部,在焊接部上开设由焊接上料口,与PCB板组装时焊接部的焊接上料口易于上锡,可实现焊接部直接与PCB板的稳定焊接,提高与PCB板的高稳定接触连接。\n[0036] 本实用新型的插拔底座中,插拔端子与相应的底座壳体采用相适配的嵌合结构实现嵌合连接,使插拔端子可精准的装配在底座壳体上,拆装方便且组装稳定性高。\n[0037] 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开关中,插拔底座的插拔端子通过焊接部与PCB板直接焊接,焊接部的焊接上料口易于上锡,可实现插拔端子与PCB板的高稳定性接触连接,确保按键开关的有效性。\n附图说明\n[0038] 图1和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插拔端子沿不同视角的轴侧结构示意图;\n[0039] 图3和图4为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插拔底座沿不同视角的轴侧结构示意图;\n[0040] 图5为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插拔底座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n[0041] 图6为底座壳体的结构示意图;\n[0042] 图7为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开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n[0043] 图8为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开关的组装结构示意图;\n[0044] 附图标注:1‑插拔端子,11‑连接部,111‑第一嵌合部,112‑第一定位件,113‑第一加强嵌合件,12‑插接部,121‑插接端,121a‑第一插接部,121b‑第二插接部,1211‑第一接触片,1212‑第二接触片,12121‑导向部,1213‑R角,13‑焊接部,131‑第一接合部,132‑第二接合部,133‑焊接上料口,134‑连接端面,2‑底座壳体,21‑插拔孔,22‑安装缺槽,221‑第二嵌合部,222‑第二定位件,223‑第二加强嵌合件,100‑按键轴体,200‑按键PCB板,300‑插接底座,400‑键帽,500‑中板。\n具体实施方式\n[0045]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n[0046] 在具体的实施例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及术语“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便于区分,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更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n[0047]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n[0048] 实施例一\n[0049] 本实用新型的插拔端子1,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包括连接部11以及插接部12。\n[0050] 其中,连接部11与插接部12相互固定连接且导通,在插拔底座300的组装时,通过连接部11可使整体插拔端子1被安装在底座壳体2上而形成整体的插拔底座300。\n[0051] 插接部12具体包括第一插接部121a和第二插接部121b,该第一插接部121a的插接轴向和第二插接部121b的插接轴向同轴。如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121a和第二插接部121b沿上下分布,且第一插接部121a和第二插接部121b的插接轴向位于上下走向的轴向上。进一步的,第一插接部121a与第二插接部121b相互之间通过连接部11连接导通。\n[0052] 在外接的插接引脚与插接部12进行插接时,插接引脚可由上至下依次插接入第一插接部121a和第二插接部121b内,从而使插接引脚与插接部12实现双接触插接,插接稳定性可靠、插接有效性高。\n[0053] 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121a包括两个第一接触片1211,两个的第一接触片\n1211均与连接部11连接,第一接触片1211具有弹性并可在受压时发生形变而在外力释去后复原,且两个的第一接触片1211左右对称分布设置,两个第一接触片1211之间的间隙形成插接缝隙,插接时插接引脚从两个第一接触片1211之间的插接缝隙挤压插入并与两个第一接触片1211之间均形成紧密接触而实现导通。\n[0054] 两个第一接触片1211之间的对称分布结构可以为任意结构形式,如相互竖直平行或V型。优选的,两个第一接触片1211对称分布呈V型结构,其中的V型开口朝向对应插接引脚的插入方向,该V型结构的第一插接部121a可确保插接引脚顺畅插接至两个第一接触片\n1211之间的插接缝隙内,同时可确保插接后的插接引脚与第一接触片1211之间形成紧密接触。且V型结构可使插接引脚易插难拔,确保第一插接部121a与插接引脚之间的插接可靠性。\n[0055] 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插接部121b包括两个第二接触片1212,两个的第二接触片\n1212均与连接部11连接,第二接触片1212具有弹性并可在受压时发生形变而在外力释去后复原,且两个的第二接触片1212左右对称分布设置,两个第二接触片1212之间的间隙形成插接缝隙,该插接缝隙与两个第一接触片1211之间形成的插接缝隙同轴,插接时插接引脚从两个第一接触片1211之间的插接缝隙挤压插入后可继续向下并插接至两个第二接触片\n1212之间的插接缝隙内,进而与两个第二接触片1212之间均形成紧密接触并导通。\n[0056] 两个第二接触片1212之间的对称分布结构可以为任意结构形式,如相互竖直平行或V型。优选的,两个第二接触片1212对称分布并呈倒V型结构。其中,倒V型的开口背向对应插接引脚的插入方向,倒V型结构的窄口部朝向对应插接引脚的插入方向,使插接引脚在进入至第二插接部121b时即与第二接触片1212形成稳定的紧密接触。\n[0057] 进一步的,在第二接触片1212的倒V型结构的窄口端部具有向上靠近第一插接部\n121a并朝外弯曲延伸的导向部12121,两个第二接触片1212上的导向部12121左右对称并相互之间形成呈小V型的插接导向部,插接引脚在插接入第二插接部121b时,可由两个导向部\n12121形成的插接导向部导向进入至两个第二接触片1212之间的插接缝隙内。从而,确保插接的顺畅,避免插接引脚与倒V型结构的窄口部发生干涉,且V型结构可使插接引脚易插难拔,确保第二插接部121b与插接引脚之间的插接可靠性。\n[0058]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和图2所示,插接部12具体为与连接部11的一体延伸的连接结构。具体的,连接部11的一端的侧边一体化向外延伸形成有插接端121,其中插接端121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接触片1211为插接端121的上端向内弯曲延伸形成,而第二接触片1212为插接端121的下端向内弯曲延伸形成,两个插接端121上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片1211即构成第一插接部121a,而两个插接端121上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片1212即构成第二插接部121b。进一步的,第一接触片1211与插接端121之间的弯曲处以及第二接触片1212与插接端121之间的弯曲处均具有R角1213,该R角1213可选为大弧度的R角。即两个插接端121均呈类C型结构并相互背离,其中类C型结构的下端的末端具有朝C型内弯的导向部12121,两个插接端121的C型结构的上端共同构成第一插接部121a,两个插接端121的C型结构的下端即共同构成第二插接部121b。\n[0059] 基于该一体化成型并具有R角结构的插拔端子1,可确保插拔端子1的整体结构强度,整体插拔端子1不易变形,使用稳定性高、寿命长。\n[0060] 本实用新型的插拔端子1在与底座壳体2组装成整体的插拔底座300时,具体可以为采用任何的形式与底座壳体2实现装配,如螺丝安装、注塑、嵌合等方式均可。\n[0061]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和图2所示,该插拔端子1被设计为采用嵌合的方式与底座壳体2实现装配。具体的,该插拔端子1的连接部11上具有第一嵌合部111,可选但不限于嵌合槽,而底座壳体2设置有对应适配的嵌合结构,由该第一嵌合部111与底座壳体2上的嵌合结构相配合即可使该插拔端子1与底座壳体2实现稳定的嵌合装配。\n[0062] 进一步的,在插拔端子1的第一嵌合部111上具有第一定位件112,该第一定位件\n112可选但不限于定位柱或定位凸包,如可以为第一嵌合部111的嵌合槽上一体化的凸包,而底座壳体2上设置有对应适配的定位结构。在第一嵌合部111与底座壳体2上的嵌合结构进行嵌合时,由该第一定位件112与底座壳体2上对应的定位结构进行嵌合定位,以实现连接部11与底座壳体2的精准嵌合装配。\n[0063] 进一步的,在插拔端子1的第一嵌合部111上可设置第一加强嵌合件113,该第一加强嵌合件113可选但不限于凸筋或凹坑,如可以为第一嵌合部111的嵌合槽的槽壁上一体化的凸筋,而底座壳体2上设置有对应适配的加强嵌合结构。在第一嵌合部111与底座壳体2上的嵌合结构进行嵌合时,可由该第一加强嵌合件113与底座壳体2上对应的加强嵌合结构进一步嵌合,加强插拔端子1与底座壳体2的嵌合装配,提高插拔端子1与底座壳体2之间的装配稳定性。\n[0064] 本实用新型的插拔端子1与底座壳体2组装的插拔底座300在按键开关组装时,插拔端子1与按键PCB板200之间的导通连接具体可以为采用任何的连接形式,包括焊接。\n[0065]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和图2所示,该插拔端子1被设计为在按键开关组装时与按键PCB板200之间的导通连接可以为焊接。其中,在插拔端子1上具有焊接部13,可与按键PCB板200实现焊接。该焊接部13具体被设置在连接部11的与插接部12背离的一端,焊接部13与连接部11及插接部12连接导通,使焊接部13与按键PCB板200焊接后,插接部12即可与按键PCB板200连接导通。\n[0066] 具体的,在焊接部13上具有焊接上料口133。此外,焊接部13具有平整的连接端面\n134,与按键PCB板200焊接组装时该连接端面134与按键PCB板200贴平,且焊接上料口133设置在连接端面134上,焊接时在该焊接上料口133上进行焊接上焊料,保证连接端面134与按键PCB板200之间的焊接强度,焊接可靠,进而使焊接部13与按键PCB板200稳定连接并具有可靠的导通接触。\n[0067]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焊接部13包括第一接合部131以及第二接合部132,其中第一接合部131以及第二接合部132分别与连接部11的两侧连接,具体为连接部11的端部的两侧上分别一体化延伸的结构。而且,第一接合部131的顶部末端和第二接合部132的顶部末端相向向内延伸并相互扣合连接,形成平整的端面,即连接端面134,基于卡扣扣合连接可保证连接端面134平整;此外,在第一接合部131的延伸部位和第二接合部132的延伸部位上均设置有焊接上料口133,保证易于焊接上料。且焊接部13与连接部11及插接部12的整体化结构设计,使整体插拔端子1具有高强度,不易变形。\n[0068] 实施例二\n[0069] 本实用新型的插拔底座300,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包括底座壳体2以及安装在底座壳体2上的插拔端子1,该插拔端子1为上述实施例一的插拔端子。\n[0070] 其中,底座壳体2上具有上下贯通的插拔孔21,插拔端子1的插接部11与插拔孔21对应。外接的插接引脚进行插接时,插接引脚可从插接孔21定向伸入并插接在插拔端子1的插接部11上,从而实现插接导通。\n[0071] 优选的实施例中,插拔端子1为嵌合装设在底座壳体2上。具体的,插拔端子1的连接部11上具有第一嵌合部111,底座壳体2的端部上具有与插拔孔21连通的安装缺槽22,在安装缺槽22的底部上具有与第一嵌合部111对应适配的第二嵌合部221;其中,该第一嵌合部111为嵌合槽,连接部11的材质选用为具有弹性且导电的板材,而第二嵌合部221为嵌合台,且该嵌合台优选为外径由底部向顶部逐渐变小的凸台,嵌合槽可通过外力压迫稳定嵌合在嵌合台上。\n[0072] 插拔端子1通过第一嵌合部111与第二嵌合部221的配合嵌设在底座壳体2上,插拔端子1嵌设在底座壳体2上后,插拔端子1的插接部12与插拔孔21对应。\n[0073] 进一步的,第一嵌合部111上具有第一定位件112,而第二嵌合部221上具有与第一定位件112对应适配的第二定位件222;插拔端子1嵌设在底座壳体2上时,第一定位件112与第二定位件222相互配合定位,确保插接端子1与底座壳体2的装配精度。示出的具体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12为第一嵌合部111的槽底部向槽中心凸起的凸包,而第二定位件222为第二嵌合部221的台面上凹设的凹坑。第一嵌合部111与第二嵌合部221嵌合时,凸包与凹坑配合定位,使第一嵌合部111与第二嵌合部221精准嵌合,进而使插接部12与插拔孔21精准对位。\n[0074] 进一步的,在第一嵌合部111上具有第一加强嵌合件113,而第二嵌合部221上具有与第一加强嵌合件113对应适配的第二加强嵌合件223;插拔端子1嵌设在底座壳体2上时,第一加强嵌合件113与第二加强嵌合件223相互配合加强嵌合作用,提高插拔端子1与底座壳体2的装配稳定性。示出的具体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加强嵌合件113为第一嵌合部111的槽外壁上向外凸起的凸筋,而第二加强嵌合件223为安装缺槽22的槽壁上向内凹设的凹槽。插拔端子1与底座壳体2嵌合装配时,凸筋与凹槽配合,使第一嵌合部111与第二嵌合部221之间以及第一嵌合部111与安装凹槽22之间加强嵌合,插拔端子1与底座壳体2之间实现双层嵌合装配作用,装配稳定性可靠。\n[0075] 在另外优选的实施例中,底座壳体2可设置多个安装缺槽22,如可以为两个,各安装缺槽22上可具有相应的第二嵌合部221、第二定位件222以及第二加强嵌合件223,可实现在单一底座壳体2上装配多个的插拔端子1,满足单一插拔底座300实现多个插接导通的需求。\n[0076] 实施例三\n[0077] 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开关,请参阅图7和图8所示,包括按键轴体100、按键PCB板200以及插拔底座300,该插拔底座300为上述实施例二的插拔底座。\n[0078] 其中,插拔底座300装设在按键PCB板200的底部,插拔底座300上的插拔端子1与按键PCB板200连接。具体的,插拔端子1的焊接部13与按键PCB板200焊接,且焊接部13的连接端面134与按键PCB板200的底部贴平,实现稳定可靠的接触。\n[0079] 而按键轴体100通过中板500装设在按键PCB板200上,按键轴体100上具有向外伸出的插接引脚以及定位柱。按键PCB板200上具有与按键轴体100上的插接引脚及底座壳体2的插拔孔21对应的插接通孔,按键轴体100上的插接引脚贯穿按键PCB板200的插接通孔并从插拔孔21伸入插接在插拔端子1的插接部12上,实现插接引脚与插拔端子1的插接导通。\n且按键PCB板200上还具有与按键轴体100的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n[0080] 此外,按键轴体100的顶部设置有键帽400,施加在键帽400上的按压力可传导至按键轴体100的按键轴芯上,使按键轴芯下压以导通按键开关。\n[0081]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及原理上所做的变更、组合、删除、替换或修改等均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