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预热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热窑体以及通风管,所述预热窑体具有供热气流流动的预热窑洞,所述预热窑洞的两端分别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热气流从所述出口流向所述入口,所述通风管布置于所述预热窑洞的顶部且所述通风管的轴向与所述出口指向所述入口的方向交错设置,所述通风管的管壁开设多个出风孔,各所述出风孔沿所述通风管的轴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出风孔用于朝所述预热窑洞内吹入具有预定速度的阻流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热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窑洞的洞顶为平面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热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的出风方向与所述预热窑洞的洞顶呈5~35度夹角。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预热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的轴向与所述出口指向所述入口的方向垂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热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间隔设置有多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热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窑洞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安置所述通风管的凹槽,多个所述通风管均穿设于所述凹槽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热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窑洞的侧壁开设有排烟管道,所述排烟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预热窑洞,所述排烟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预热窑洞的洞顶并贯通所述预热窑洞的洞顶,并与外界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热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窑洞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排烟管道的插接孔,所述预热带结构还包括滑动穿设于所述插接孔中的隔档板;所述隔档板的一端穿过所述插接孔并伸入所述排烟管道中,另一端位于所述插接孔的孔口处。
9.一种隧道窑,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预热带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隧道窑,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窑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与所述通风管连通,并能够将向所述通风管内喷射气体。
一种预热带结构及隧道窑\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窑炉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窑预热带结构及隧道窑。\n背景技术\n[0002] 隧道窑是现代化的连续式烧成的热工设备。隧道窑的外形为直线形,其两侧及顶部分别有固定的墙壁及拱顶,其底部铺设有轨道,轨道上运行有窑车。隧道窑内具有依次连通的预热窑洞、烧成窑洞和冷却窑洞。其中,预热窑洞的两端分别为入口和出口,入口处设置有烟囱或引风机等导气结构,出口与烧成窑洞连通;烧成窑洞的外部两侧设置有燃烧设备,燃烧设备能够向烧成窑洞加热,燃烧设备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导气结构的作用下从烧成窑洞向预热窑洞流动,同时高温烟气逐步地预热进入预热窑洞的制品。装载有胚体的窑车驶入预热窑洞,将胚体预热;再进入烧成窑洞,使胚体被高温煅烧成制品;随后,窑车经冷却窑洞离开隧道窑。\n[0003] 但是,从烧成窑洞过来的高温烟气在流动过程中会产生分层,并出现上下温差。其中,上层温度高而下层温度低。在抽力的作用下,预热窑洞内处于负压状态,并将窑车下端的冷风吸入预热窑洞内,进一步降低了预热窑洞下部的温度,更加剧了上下层的温度差别。\n因此,装载于窑车上层的坯体由于快速升温,坯体中的水份气化,有机物快速分解,导致坯体变形开裂;装载于窑车下层的胚体由于温度一直偏低,有害物质无法及时氧化分解,拖到进入烧成窑洞内才集中排出,进而造成烧成制品出现坯泡、釉泡、毛孔等缺陷。由此可见,预热窑洞内的上下温度不均匀将会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合格率。\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热带结构,旨在解决的问题如何使预热窑洞内的温度更加均匀的问题。\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热带结构,包括预热窑体以及通风管,所述预热窑体具有供热气流流动的预热窑洞,所述预热窑洞的两端分别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热气流从所述出口流向所述入口,所述通风管布置于所述预热窑洞的顶部且所述通风管的轴向与所述出口指向所述入口的方向交错设置,所述通风管的管壁开设多个出风孔,各所述出风孔沿所述通风管的轴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出风孔用于朝所述预热窑洞内吹入具有预定速度的阻流气体。\n[000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热窑洞的洞顶为平面结构。\n[000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孔的出风方向与所述预热窑洞的洞顶呈5~35 度夹角。\n[000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管的轴向与所述出口指向所述入口的方向垂直。\n[000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管间隔设置有多个。\n[00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热窑洞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安置所述通风管的凹槽,多个所述通风管均穿设于所述凹槽中。\n[001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热窑洞的侧壁开设有排烟管道,所述排烟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预热窑洞,所述排烟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预热窑洞的洞顶并贯通所述预热窑洞的洞顶,并与外界连通。\n[00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热窑洞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排烟管道的插接孔,所述预热带结构还包括滑动穿设于所述插接孔中的隔档板;所述隔档板的一端穿过所述插接孔并伸入所述排烟管道中,另一端位于所述插接孔的孔口处。\n[0013]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隧道窑,包括前述的预热带结构。\n[001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隧道窑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与所述通风管连通,并能够将向所述通风管内喷射气体。\n[0015]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风管布置于预热窑洞的顶部,其上开设的多个出风孔同时朝预热窑洞吹入具有预定速度的阻流气体,能够在相应位置形成自上而下的阻流气幕,该阻流气幕能够阻碍由此经过的热气流;通风管的轴向与出口指向入口的方向交错设置,从而使得位于预热空间上层的热气流均能够受到阻流气幕的阻碍作用,并在此阻碍作用下朝向预热窑洞的底部流动,从而减小预热窑洞内的上下温差;阻流气体自外部吹入,其温度小于预热窑洞内热气流的温度,从而使其形成的阻流气幕能够对热气流进行降温,并防止热气流继续上浮,进一步减小了预热窑洞内的上下温差。综上,本申请解决了如何使预热窑洞内的温度更加均匀的问题。\n附图说明\n[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n[0017]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热带结构的横向剖视图;\n[0018] 图2为图1所示的预热带结构的纵向剖视图。\n[0019]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n[0020] 100、预热带结构;10、预热窑体;11、预热窑顶;12、预热窑墙;121、排烟管道;122、排烟孔;123、隔档板;124、凹槽;13、预热窑洞;131、入口;132、出口;14、热气流的流动方向;\n20、通风管;21、出风孔;22、阻流气体的流动方向;23、外部气体的流动方向;30、轨道;31、窑车;32、胚体。\n具体实施方式\n[0021]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n[0022]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n[0023]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热带结构100,包括预热窑体10以及通风管20,预热窑体10具有供热气流流动的预热窑洞13,预热窑洞 13的两端分别设有入口\n131和出口132,热气流从出口132流向入口131,通风管20布置于预热窑洞13的顶部且通风管20的轴向与出口132指向入口131 的方向交错设置,通风管20的管壁开设多个出风孔21,各出风孔21沿通风管 20的轴向间隔设置,且出风孔21用于朝预热窑洞13内吹入具有预定速度的阻流气体。\n[0024] 可以理解的是,通风管20布置于预热窑洞13的顶部,其上开设的多个出风孔21同时朝预热窑洞13吹入具有预定速度的阻流气体,能够在相应位置形成自上而下的阻流气幕,该阻流气幕能够阻碍由此经过的热气流;通风管20 的轴向与出口132指向入口131的方向交错设置,从而使得位于预热空间上层的热气流均能够受到阻流气幕的阻碍作用,并在此阻碍作用下朝向预热窑洞13 的底部流动,从而减小预热窑洞13内的上下温差;阻流气体自外部吹入,其温度小于预热窑洞13内热气流的温度,从而使其形成的阻流气幕能够对热气流进行降温,并防止热气流继续上浮,进一步减小了预热窑洞13内的上下温差。综上,本申请解决了如何使预热窑洞13内的温度更加均匀的问题。\n[0025] 请参阅图1,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预热窑体10包括预热窑顶11和两预热窑墙12;\n其中,两预热窑墙12分别设置于预热窑顶11的两侧并安置于地面上,预热窑顶11、两预热窑墙12和地面围合形成预热窑洞13;地面上铺设有供窑车31行驶的轨道30,轨道30沿入口131指向出口132的方向设置并穿设预热窑洞13;轨道30上行驶有窑车31,窑车31上装载有胚体\n32。\n[0026] 可以理解的是,装载有坯体的窑车31自入口131驶入预热窑洞13,热气流自出口\n132流入预热窑洞13并对胚体32进行烧制前的预热。\n[0027] 可以理解的是,阻流气体的温度低于热气流的温度,多个出气孔均向预热窑洞13内喷射温度较低的阻流气体并形成低温阻流气幕。进一步地,阻流气幕能够阻碍位于预热窑洞13上层的热气流继续朝入口131方向流出,并强迫热气流往预热窑洞13的下方部位流动,从而减小预热窑洞13内的上下温差;与此同时,温度较低的阻流气幕能够降低上层热气流的温度,从而进一步减小预热窑洞13内的上下温差,提高预热窑洞13内温度的均匀性。\n[0028] 可以理解的是,提高预热窑洞13内的温度均匀性,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位于窑车\n31上层的坯体因升温急剧产生坯裂;另一方面,能够使位于窑车31 下层的胚体32的温度升高,进而使下层胚体32内的有害物质在进入下一工序之前及时氧化分解。\n[0029] 可以理解的是,出风孔21可以为方孔、圆孔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孔。\n[0030]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孔21是直径为15~30毫米的圆孔。\n[0031]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出风孔21等间距设置。\n[0032] 请参阅图1,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预热窑洞13的洞顶为平面结构,即窑顶朝向预热窑洞13的一端为平面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之下,公知的拱形结构会加大窑顶与胚体\n32之间的空隙,从而使热气流在空隙处所受到的阻力小而更易于流动,进而使得上层的温度高,并产生上下温差;此外,下层因装载有窑车31、坯体以及其它窑具,使得热气流在此处所受到的阻力大而难以流动,进而使得下层的温度低,并进一步加剧了上下温差。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窑顶采用平顶结构,大幅度减小了窑顶与胚体32之间的空隙,加大了上层热气流的流动阻力,并迫使部分热气流向下流动;进一步地,还能够减少上层热气流的流通量以避免热量于此处堆积,同时增加下层热气流的流通量以提高下层的温度,最终提高了预热窑洞13内温度的均匀性。\n[0033] 请参阅图2,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孔21的出风方向与预热窑洞13 的洞顶呈\n5~35度夹角。\n[0034] 可以理解的是,热气流自出口132流向入口131;阻流气体自出风孔21吹出时具有预定速度,使出风孔21的出风方向与预热窑洞13的洞顶呈5~35度夹角而非90度夹角,能够使阻流气体在吹出时具有与热气流相向的分速度,进而更为有效地阻挡上层气流,并迫使上层气流朝下流动;此外,使出风孔21的出风方向与预热窑洞13的洞顶呈5~35度夹角而非平行于洞顶设置,还能够使阻流气体在吹出时具有向下的分速度,从而有助于形成阻流气幕,并进一步迫使上层气流朝下流动。\n[0035] 请参阅图1和图2,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通风管20的轴向与出口132 指向入口\n131的方向垂直。\n[0036] 可以理解的是,流经相同横断面的热气流具有相似的流动特征;使通风管 20的轴向与出口132指向入口131的方向垂直,有助于向处于相同横断面的热气流施加相同的阻碍作用,进而确保胚体32的受热均匀。\n[0037]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通风管20间隔设置有多个。\n[0038] 可选地,相邻两通风管20之间的距离沿出口132指向入口131的方向逐渐增大。\n[0039] 可选地,各通风管20上所开设的出风孔21的数量沿出口132指向入口131 的方向递减。\n[0040] 可以理解的是,热气流自出口132朝入口131流动,出口132处的热气流具有较高温度,故在靠近出口132的位置增加阻流气幕的数量并布置更为密集的阻流气幕更有助于对上层气流进行降温。\n[0041] 可选地,预热窑洞13的顶部间隔开设有多个与通风管20的外表面适配的安装槽,多个通风管20均收容于一安装槽中。\n[0042] 请参阅图2,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预热窑洞13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安置通风管20的凹槽124,多个通风管20均穿设于凹槽124中。\n[0043]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通风管20位于预热窑洞13的部分均收容于凹槽124 中;一方面,有助于增加装置的紧凑性;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胚体32或进入预热窑洞13的其他物体撞击通风管20并造成通风管20损毁。\n[0044] 请参阅图1和图2,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预热窑洞13的侧壁开设有排烟管道121,排烟管道121的一端连通预热窑洞13,排烟管道121的另一端延伸至预热窑洞13的洞顶并贯通预热窑洞13的洞顶,并与外界连通。\n[0045] 可以理解的是,两侧的窑墙均开设有排烟管道121,从而能够增加预热窑洞13内热气流的排出路径,进而避免预热窑洞13内的温度快速升高而造成胚体32破裂损毁。\n[0046] 请参阅图1和图2,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排烟管道121的一端开设于窑墙靠近预热窑洞13的洞底的位置并形成有排烟孔122。\n[0047] 可以理解的是,公知的预热窑体一般在接近入口131处的窑墙及窑顶处设置排烟孔122,故热气流主要从预热窑洞13的上部排出,如此便加剧了预热窑洞13内的上下温差;\n在本实施例中,排烟孔122设置于预热窑洞13的下部靠近窑车31的装载平台处,从而使得热气流经预热窑体10的下部排出,能够有效避免预热窑体10内上下温差的进一步加剧。\n[0048] 可选地,相邻两排烟管道121的间距为800~1500毫米;相应地,相邻两排烟孔122的间距为800~1500毫米。\n[0049] 请参阅图1,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预热窑洞13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排烟管道121的插接孔,预热带结构100还包括滑动穿设于插接孔中的隔档板123;隔档板123的一端穿过插接孔并伸入排烟管道121中,另一端位于插接孔的孔口处。\n[0050] 可以理解的是,插接孔的数量与排气管道的数量一致。\n[0051] 请参阅图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调节隔档板123伸入排烟管道121内的长度,能够控制热气流的排放量;通过使隔档板123完全遮挡排烟管道121的相应横断面,能够将排烟管道121关闭。故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预热窑洞13内各个部位的温差情况,调节相应的隔档板123,改变各排烟孔122的开度,以控制热气流的流通量并最终实现平衡预热窑洞\n13内温度的目的。\n[0052] 可选地,在排烟管道121连通外界的一端连接一抽气设备,利用抽气设备产生的抽力,带动上层的热气流朝向位于下方的排烟孔122流动,以达到减少预热窑洞13内的上下温差的目的。\n[0053]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隧道窑,该隧道窑包括前述的预热带结构100,该预热带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隧道窑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n[0054] 可以理解的是,隧道窑还包括烧成窑体和冷却窑体;其中,烧成窑体具有烧成窑洞,冷却窑体具有冷却窑洞;预热窑洞13、烧成窑洞和冷却窑洞依次连通;热气流自烧成窑洞经预热窑洞13的出口132流入预热窑洞13。\n[0055]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隧道窑还包括鼓风机;鼓风机与通风管20连通,并能够将向通风管20内喷射气体。\n[0056] 可以理解的是,鼓风机向通风管20内喷射气体,从而使得出风孔21能够向预热窑洞13内喷射具有预定速度的阻流气体。\n[0057] 分别对预热窑洞13与公知的预热窑洞上层和下层温度进行实测,并选取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温度点进行对比,其结果如下表:\n[0058]\n[0059] 由此可见,相较于公知的预热窑洞,预热窑洞13内的上下温差缩小,其内温度更加均匀。\n[0060]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