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多层热收缩性膜的应用和包装电池 |
申请号 | CN200580016233.X | 申请日期 | 2005-05-13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200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960868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IPC分类号 | B;3;2;B;2;7;/;3;2;;;B;3;2;B;1;/;0;8;;;H;0;1;M;2;/;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郡是株式会社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京都府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郡是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 | 郡是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若井睦巳;奥田智久;森川阳 |
代理机构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秀武;刘玥 |
摘要
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耐热性、耐内容物性、耐冲击性、耐低·高温循环性、耐磨损性等优异的热收缩性膜。该多层热收缩性膜具有:中间层(1)、被设置成夹着所述中间层(1)的表面层(2)和背面层(3)、和设置于表面层(2)上的罩面层(4)。中间层(1)含有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或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以及第1环状烯烃类树脂。表面层(2)和背面层(3)各自含有第2环状烯烃类树脂和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使罩面层(4)处于外侧来将多层热收缩性膜加工成管状。按包覆2次电池的方式来套上、热收缩多层热收缩性膜的管,从而得到包装电池。
1.多层热收缩性膜作为电池包装用膜的应用,其中所述多层热收缩性膜具有:中间层、
被设置成夹着所述中间层的表面层和背面层、和
设置于所述表面层上的罩面层;
所述中间层含有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或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以及第1环状烯烃类树脂;
所述表面层和背面层各含有第2环状烯烃类树脂和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并且在所述中间层中作为共混用树脂添加了石油树脂和POE树脂,
其中所述POE树脂是乙烯与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而所述α-烯烃是C3~C5的α-烯烃。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中间层中含有95质量%~55质量%的所述无规共聚物以及5质量%~45质量%的所述第1环状烯烃类树脂;
所述表面层和背面层各含有55质量%~90质量%的所述第2环状烯烃类树脂以及45质量%~10质量%的所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α-烯烃为碳原子数为2~12的α-烯烃。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罩面层由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或尼龙树脂形成。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罩面层由丙烯酸类树脂形成。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形成的所述中间层比所述表面层和背面层厚。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总厚度为30μm~80μm。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罩面层的厚度为0.2μm~2.0μm。
9.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罩面层的厚度为0.5μm~1.5μm。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对于该多层热收缩性膜,使所述罩面层处于外侧并且使两端部相互重叠来弯曲平坦的多层热收缩性膜,形成管,并且将重叠的部分用溶剂密封。
11.包装电池,其是除了形成于电池顶面的正极部分和底面负极的一部分以外,整体被多层热收缩性膜包装而成的电池,其中,
所述多层热收缩性膜具有中间层、被设置成夹着该中间层的表面层和背面层、和设置于所述表面层上的罩面层;
所述中间层含有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或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以及第1环状烯烃类树脂;
所述表面层和背面层各含有第2环状烯烃类树脂和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
使所述罩面层处于外侧来将所述多层热收缩性膜加工成管的形状;
按包覆所述电池的方式来套上、热收缩所述多层热收缩性膜的管。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装电池,其中,对于所述多层热收缩性膜,使所述罩面层处于外侧并且使两端部相互重叠来弯曲平坦的多层热收缩性膜,形成管,然后将重叠的部分用溶剂密封。
13.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装电池,其中,所述中间层中含有95质量%~55质量%的所述无规共聚物以及5质量%~45质量%的所述第1环状烯烃类树脂;
所述表面层和背面层各含有55质量%~90质量%的所述第2环状烯烃类树脂以及45质量%~10质量%的所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
14.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装电池,其中,所述α-烯烃为碳原子数为2~12的α-烯烃。
15.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装电池,其中,所述罩面层由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或尼龙树脂形成。
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包装电池,其中,所述罩面层由丙烯酸类树脂形成。
17.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装电池,其中,所形成的所述中间层比所述表面层和背面层厚。
18.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装电池,其中,所述罩面层的厚度为0.2μm~2.0μm。
19.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包装电池,其中,所述罩面层的厚度为0.5μm~1.5μm。
20.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装电池,其中,所述电池是二次电池。
多层热收缩性膜的应用和包装电池\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多层热收缩性膜,更特定的说,涉及改良成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和耐候性的多层热收缩性膜。此外,本发明涉及利用该多层热收缩性膜逐个包装单个电池而形成的包装电池。\n背景技术\n[0002] 能够反复充电而再使用的2次电池,由于不使用镉、铅、汞,易被环境所接受。此外,由于使用结束后,易再资源化,其需求日益增多。\n[0003] 1次电池、2次电池由于一般地不能在其主体侧面的负极表面上直接进行印刷,所以为了能够进行印刷且使其侧面与外部电绝缘并受保护,用另外印刷的包装用膜逐个包覆单个电池。\n[0004] 对于电池的包装用膜,要求易再资源化。另一方面,特别是对于2次电池,由于反复充电使用(300次~500次),也要求较多的苛刻的品质性能。虽然其要求内容根据电池制造者、2次电池的种类不同而稍微不同,但是一般以下述内容为评价项目。\n[0005] 而且,此处所述的包装的意思指的是包装1个电池的意思,与集合多个电池来包装成1个的意思不同。\n[0006] 作为电池的包装用膜所要求的项目,首先第1是具有更优异的耐热性。这是由于极多次反复充电使用(这种电池今后可能成为主流)。此外,对于急速充电类型(例如,充电时间为10分钟~20分钟),该情况下,由于将更多的热负荷施加于2次电池,要求更优异的耐热性。此外,由于有可能在更高的温度环境下使用,必需具有更高的耐热性的膜。对于该耐热性,要求至少即使在100℃下保存1天,在包装用膜上不仅无龟裂、破损而且无褶皱、着色等变化。\n[0007] 第2为耐内容物性,具体地说,具有对于1次电池或2次电池内的电解液(有碱水溶液,也有酸性水溶液)的耐受性。这是由于,特别是对于2次电池,由于多次反复使用,在该反复之间电解液虽然是微量但是有渗出的危险性。因此,包装用膜不能被该电解液侵蚀。\n例如,电解液是碱性时,一般要求室温下将该膜浸渍于该碱电解液本身或30%KOH水溶液中1天时,不仅不产生褶皱、龟裂、破损而且也不产生尺寸变化。\n[0008] 第3为耐冲击性。这是由于反复使用多次时,期间有可能不小心掉落。被包装的膜不能由于该掉落冲击而受到损伤。虽然根据掉落高度、掉落面的不同该冲击程度不同,但是要求使电池从高度1m掉落至柞树等硬木上时,对膜的损伤等完全无变化。对于该耐冲击性,不限于常温状态,要求在极低温,例如-20℃下即使同样地掉落,不仅无损伤,而且电池也不会脱落等。\n[0009] 第4为耐低·高温循环性。对此,一般在-20℃~80℃之间首先在一温度下保持1小时然后需要1小时来转变为下一温度。将此作为1个循环,反复100个循环。要求处于包装状态的膜完全无位置错离、褶皱、破损等任何变化。\n[0010] 此外,也要求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和耐候性。其中,要求耐磨损性是由于,为了反复使用,向充电器的取出放进以及向电池收纳部的取出放进的次数极多,在这种情况下,对包装膜施加摩擦动作,从而不久即破损。因此,必需更优异的耐磨损性的包装用膜。\n[0011] 对于电池的包装用膜,以往已知由聚氯乙烯类、聚酯类、聚苯乙烯类的任意一种树脂制造的热收缩性管。但是,由于公害问题,现在流行排除氯乙烯,聚氯乙烯类的管逐渐不使用,虽然取而代之的是聚酯类或聚苯乙烯类的膜,但是这些膜等是不满足要求的,换而言之,聚酯类膜特别对于碱电解液无耐受性。聚苯乙烯类膜无耐冲击性,特别是在低温区域进行操作时易破损等,此外,也存在耐磨损性较差的缺点。\n[0012] 作为克服上述各树脂的缺点的树脂,开始研究新的聚烯烃类树脂。具体地说,该聚烯烃类树脂如下。\n[0013] 准备乙烯和环状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和/或环状烯烃的开环聚合物或其氢化物(下\n2\n文称为A成分);除了该A成分的频率10Hz、温度3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为5×109dyn/cm以上的烯烃类树脂(例如,低至高密度的聚乙烯、丙烯·乙烯弹性体、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下文称为B成分),以A/B =60~50/40~50(重量比)将它们共混。进一步在其中共混1重量份~25重量份(对于共混物合计量)的增塑剂。将所得到的混合物从环状口模直接挤出、拉伸成管的同时,对其照射放射线来进行交联,得到热收缩性管。\n[0014] 提出了该热收缩性管用作2次电池的被覆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中,使用A/B/增塑剂的混合物是为了通过使热收缩性管具有耐碱性,并且赋予在更低的温度下的延展性和热收缩性来使包覆电池等时的收缩加工性、被覆加工性优异。放射线照射是为了赋予耐热性而进行的。\n[0015] 此外,虽然作为电池的包装用的使用未有记载,但是作为环状聚烯烃类热收缩性管,已知由在环状聚烯烃类共聚物树脂100份中,混合其它的烯烃类树脂(例如,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2份~50份和增溶剂10份以下而成的混合物得到的热收缩性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该热收缩性管也是从环状口模直接挤出、拉伸成管来得到的。\n其中,上述3种成分中的增溶剂,是为了谋求改善环状聚烯烃类共聚物树脂和其它的烯烃类树脂的相容性;赋予适当的柔软性;改善操作性和自动机械适性而添加的。\n[0016] 而且,上述2篇专利文献中记载的热收缩性管,都是单层的,由于共混增塑剂、增溶剂,赋予了隐蔽性,因此透明性也欠缺。此外,该热收缩性管是从环状口模直接挤出、拉伸成管状来一次成型的。该直接成型为管的方法的较大的缺点之一在于,不能进行所期望的印刷。首先由于膜是不透明的,不能在背面进行印刷。由于即使在表面进行印刷,也不能在平膜阶段进行印刷,所以包装后,对呈曲面的电池的侧面进行逐个印刷。这样由于生产效率较差且是对表面的印刷,图案脱落的危险性极高。\n[0017]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90983号公报\n[0018] 专利文献2:特开平07-32503号公报\n发明内容\n[0019]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耐碱性、耐热性、耐冲击性、低·高温循环性和耐磨损性的多层热收缩性膜。\n[0020] 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在于提供焚烧处理容易的多层热收缩性膜。\n[0021] 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在于提供再生资源化容易的多层热收缩性膜。\n[0022]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在于提供作为电池用特别是2次电池的包装用膜充分地满足必要的各种条件的多层热收缩性膜。\n[0023]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在于提供用该多层热收缩性膜包装的包装电池。\n[0024]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在于提供不存在图案脱落的危险性的包装电池。\n[0025] 根据本发明的多层热收缩性膜具有:中间层、被设置成夹着该中间层的表面层和背面层、设置于上述表面层上的罩面层。上述中间层含有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或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以及第1环状烯烃类树脂。上述表面层和背面层各自含有第2环状烯烃类树脂和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n[0026] 优选上述中间层中含有95质量%~55质量%的上述无规共聚物,且含有5质量%~45质量%的上述第1环状烯烃类树脂。上述表面层和背面层各自含有55质量%~\n90质量%的上述第2环状烯烃类树脂,且含有45质量%~10质量%的上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n[0027] 上述α-烯烃优选为碳原子数为2~12的α-烯烃。\n[0028] 上述罩面层优选由丙烯酸类树脂、氨酯类树脂或尼龙树脂形成,更优选由丙烯酸类树脂形成。\n[0029] 所形成的上述中间层优选比上述表面层和背面层厚。\n[0030] 上述热收缩性膜整体的厚度优选为30μm~80μm。\n[0031] 上述罩面层的厚度优选为0.2μm~2.0μm,更优选为0.5μm~1.5μm。\n[0032] 对于该多层热收缩性膜,优选使上述罩面层处于外侧并且使两端部相互重叠来弯曲平坦的多层热收缩性膜,形成管,并且重叠的部分用溶剂密封。\n[0033]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包装电池,涉及除了形成于电池顶面的正极部分和底面负极的一部分,整体被多层热收缩性膜包装而成的包装电池。上述多层热收缩性膜具有中间层、被设置成夹着该中间层的表面层和背面层、设置于上述表面层上的罩面层。上述中间层含有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或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以及第1环状烯烃类树脂。上述表面层和背面层各自含有第2环状烯烃类树脂和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使上述罩面层处于外侧来将上述多层热收缩性膜加工成管的形状。包覆上述电池来套上、热收缩上述多层热收缩性膜的管。\n[0034] 对于上述多层热收缩性膜,优选使上述罩面层处于外侧并且使两端部相互重叠来弯曲平坦的多层热收缩性膜,形成管,并且重叠的部分用溶剂密封。\n[0035] 优选上述中间层中含有95质量%~55质量%的上述无规共聚物,且含有5质量%~45质量%的上述第1环状烯烃类树脂。上述表面层和背面层各自含有55质量%~\n90质量%的上述第2环状烯烃类树脂,且含有45质量%~10质量%的上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n[0036] 上述α-烯烃优选为碳原子数为2~12的α-烯烃。\n[0037] 上述罩面层优选由丙烯酸类树脂、氨酯类树脂或尼龙树脂形成,更优选由丙烯酸类树脂形成。\n[0038] 所形成的上述中间层优选比上述表面层和背面层厚。\n[0039] 上述罩面层的厚度优选为0.2μm~2.0μm,更优选为0.5μm~1.5μm。\n[0040] 上述电池是二次电池时,得到特别优选的效果。\n[0041] 根据本发明,得到用具有优异的耐碱性、耐热性、耐冲击性、低·高温循环性和耐磨损性(电气绝缘性)的包装用膜包覆的电池。\n[0042] 该包装膜,对于环境更优异,焚烧也容易,再资源化的处理也容易。\n[0043] 包装用膜对电池的包覆是通过如下进行的:使罩面层处于外侧且其两端部相互重叠来弯曲平坦状的多层热收缩性膜,重叠的部分用溶剂密封,由此形成管,按包覆电池的方式来套上、热收缩该管,因此其可以容易地实现。\n[0044] 而且,由于该平坦状膜在透明性方面优异,且平坦状时也有,可以在事前对其内面以所期望的图案进行印刷,所以生产效率较高,无有关印刷的问题。\n[0045] 相对于1次电池,本发明涉及的包装用膜对于2次电池的包装更有效。\n附图说明\n[0046]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多层热收缩性膜的截面图。\n[0047] [图2]是以平面图举出印刷图案的布局的图。\n[0048] [图3]是基于溶剂的中心密封机的简要立体图。\n[0049] [图4](A)是1个电池份额的管膜的立体图。(B)是沿图4(A)中的B-B线的截面图。\n[0050] [图5](A)是说明为包覆电池而套上管膜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用管膜包装的电池的立体图。(C)是用管膜包装的电池的底面图。\n[0051] [图6]是以平面图举出罩面层(D)的布局的图。\n[0052] 符号说明\n[0053] 1 中间层\n[0054] 2 表面层\n[0055] 3 背面层\n[0056] 4 罩面层\n[0057] 5 中心叠合的膜\n[0058] 5a 密封余量\n[0059] 5c 被溶剂密封的中心密封部分\n[0060] 6 溶剂的涂布喷嘴\n[0061] 7 夹辊\n[0062] 101 个电池份额的管膜\n[0063] 1/2d 非印刷部(上底面)\n[0064] 11 电池\n[0065] 20 在平坦状膜上布局的印刷图案部\n具体实施方式\n[0066]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多层热收缩性膜的截面图。参照图1,多层热收缩性膜具有中间层1、被设置成夹着该中间层1的表面层2和背面层3。若在表面层2上设置罩面层4,则成为4层结构。\n[0067] (对于中间层)\n[0068] 首先,中间层含有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或以此为主要成分的其它的树脂组合物,以及第1环状烯烃类树脂。上述无规共聚物的含量为99质量%~55质量%,上述第1环状烯烃类树脂的含量为5质量%~45质量%(下文简称为树脂A)。\n[0069] 中间层由树脂A构成的理由如下。\n[0070] 首先,这是由于作为电池的包装用膜所必要的条件中,极其优选得到视为特别重要的耐热性、耐内容物性、耐冲击性和耐低·高温循环性。此外,是由于易得到作为包装用膜的优异的热收缩性和适当的支持性。即,是由于得到具有不会过硬也不会过软且操作容易的劲度的膜。\n[0071] 而且,优异的热收缩性特别指的是,向横方向的热收缩性较大,对于纵方向,其横方向收缩时,不会产生褶皱或破裂等麻烦而能够热收缩来进行包覆的特性。表现出优异的热收缩性时,不会产生褶皱而在特别难以包覆的电池的上底面端缘(由具有正极帽的顶面和具有负极的底面一侧的端缘向内侧凹陷的部分),通过内侧卷边收缩来确实地进行紧密接触。\n[0072] 树脂A,是以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或以此为主要成分的其它的树脂组合物为主要成分,在其中共混环状烯烃类树脂(下文称为COP树脂)而得到的新的树脂,各种树脂成分的详细说明如下。\n[0073] 首先,以丙烯为主要成分,在其上无规共聚碳原子数为2~12(3除外)的α-烯烃而得到的树脂如下所述。\n[0074] 作为优选的α-烯烃,有乙烯、1-丁烯、1-己烯、1-辛烯。该α-烯烃可以使用至少2种。\n[0075] 此外,虽然可以是不同种类(包括MFR(熔体流动速率)的不同)的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混合物,但是更优选为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或丙烯-乙烯-α-烯烃3元无规共聚物。进一步优选为乙烯含量为2摩尔%~8摩尔%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n[0076] 此外,上述无规共聚物不限于此,即使是以此为主要成分的树脂组合物,也可以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该树脂组合物是共混其它的树脂而成的,作为其它的树脂,可以是维持基于上述无规共聚物的上述作用效果,特别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热收缩性和/或耐冲击性的树脂。作为该共混用树脂,例如,为了提高热收缩性,可以举出例如,石油树脂,为了提高耐冲击性,可以举出例如,通过乙烯或丙烯与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而得到的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下文称为POE树脂)。其中更优选并用有助于热收缩性和耐冲击性两者的石油树脂和POE树脂。\n[0077] 其中,作为石油树脂,例如有,脂肪族类烃树脂、芳香族类烃树脂、脂环族类烃树脂或它们的加氢物等;或松香、松香酯、萜烯树脂等,其中,可以是它们等的加氢物。\n[0078] 作为一方面POE树脂,首先,其中1种是通过乙烯和其它的α-烯烃得到的无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85摩尔~95摩尔%,密度为0.86~0.91,作为α-烯烃,是C3~C5,更优选为C4的α-烯烃,可以是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另1种是通过丙烯和其它的α-烯烃得到的无规共聚物,丙烯含量为85摩尔~95摩尔%,密度为0.86~0.91,作为α-烯烃,是C3~C5,更优选为C4的α-烯烃,可以是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这2种中,更优选为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的POE树脂。\n[0079] 而且,这些POE树脂都是非晶性以至低结晶性的。\n[0080] 将上述石油树脂添加于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时的量比,相对于该无规共聚物100质量份,优选为20质量份~60质量份,更优选为30质量份~50质量份。\n小于20质量份时,没有进一步改善通过在该无规共聚物中共混COP树脂而表现的原本热收缩性的作用,超过60质量份时,膜成型时,挤出压易变动,难以稳定成型。\n[0081] 而且,添加上述POE树脂时的量比,相对于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n100质量份,优选为10质量份~20质量份,更优选为13质量份~18质量份。小于10质量份时,没有进一步改善通过该无规共聚物表现的原本耐冲击性的作用,若超过20质量份,则特别容易产生自然收缩。若产生该自然收缩,则管径变小,导致不能使自身套于电池。进一步地,作为包装膜的劲度有过软的趋势,欠缺适当的支持性。\n[0082] 而且,作为一方面次要成分的COP树脂如下所述。\n[0083] 例如,(a)乙烯或丙烯和环状烯烃(例如,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或四环十二碳烯及其衍生物等)的无规共聚物、(b)该环状烯烃的开环聚合物或与α-烯烃的共聚物、(c)上述(b)的聚合物的加氢物、(d)通过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等得到的上述(a)~(c)的接枝改性物等。\n[0084] 而且,COP树脂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100万,作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60℃~90℃,更优选为65℃~80℃。这是由于该玻璃化转变温度特别是对自然收缩率和横方向的热收缩率有影响,小于60℃时,易产生自然收缩,相反地,若超过90℃则特别是低温下的横方向的热收缩率减小,难以通过适当的低温下的热收缩来进行包装。\n[0085] 虽然中间层(A)是通过上述共混树脂的膜成型而形成的,但是为了更好达成上述作用效果,进一步必须以一定的共混比来进行混合,其共混比如下所述。\n[0086] 相对于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95质量%~55质量%或以该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的树脂组合物95质量%~55质量%,COP树脂为5质量%~45质量%。这是由于,该无规共聚物或以该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的树脂组合物超过95质量%且环状烯烃类树脂小于5质量%时,难以有助于更优异的热收缩性显现,同时,由于有变软的趋势,难以得到适当的支持性。优选相对于该无规共聚物94质量%~65质量%或以该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的树脂组合物94质量%~65质量%,COP树脂为6质量%~35质量%。更优选相对于该无规共聚物93质量%~70质量%或以该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的树脂组合物93质量%~\n70质量%,COP树脂为7质量%~30质量%。\n[0087] 另一方面,该无规共聚物或以该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小于55重量%,且环状烯烃类树脂超过45重量%时,特别是耐冲击性和耐低·高温循环性有变差的趋势,此外,导致透明性(雾度)降低。\n[0088] 而且,根据目的,可以添加抗静电剂、润滑剂、防紫外线剂、稳定剂、着色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或其它的树脂等公知的物质。\n[0089] 作为中间层,虽然可以举出,含有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或以此为主要成分的其它的树脂组合物,以及第1环状烯烃类树脂的树脂,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是含有乙烯和其它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或以此为主要成分的其它的树脂组合物,以及第1环状烯烃类树脂的树脂。上述无规共聚物的含量为95质量%~55质量%,上述第\n1环状烯烃类树脂的含量为5质量%~45质量%。\n[0090] (对于表面层和背面层)\n[0091] 参照图1,表面层2和背面层3各自含有第2环状烯烃类树脂和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上述各表面层和背面层中,各自含有55质量%~90质量%的上述第2环状烯烃类树脂,且含有45质量%~10质量%的上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下文称为树脂B)。\n[0092] 首先,通过树脂B来形成表面层2和背面层3的理由如下所述。\n[0093] 其主要的理由在于,通过使用溶剂的中心密封法,可以容易地进行管的成型。该密封法与基于粘合剂、热熔合或高频的中心密封法相比,速度更快,可以确实地流水线成型,并且可以以更强的强度进行粘接,该密封部分的外观也平滑且美观。\n[0094] 作为其它的理由,有助于使中间层(树脂A)所带来的优异的热收缩性更优异。此处的“更优异”指的是,特别是由上述电池的两端缘角向内侧的收缩密着可以更容易且顺利地进行。而且,不会损害中间层(树脂A)所具有的优异的膜成型和其优异的热收缩性所致的延伸性,从而可以追随之。不言而喻地,这些作用效果不有损于中间层(树脂A)所具有的耐热性、耐内容物性、耐冲击性和耐低·高温循环性而表现出来。\n[0095] 上述树脂B中,其主要成分COP树脂如上所述。\n[0096] 而且,此处的COP树脂虽然可以与中间层(树脂A)是相同种类的或不同种类的,但是优选为同种树脂。\n[0097] 作为一方次要成分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下文称为LLDPE)的密度优选为\n3 3 3 3\n0.910g/cm ~0.935g/cm,最优选为0.915g/cm ~0.925g/cm,熔体流动速率(MFR)优选为0.2g/10min~30g/10min(190℃,21.18N)。\n[0098] 具体地说,是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或金属茂催化剂,在乙烯上共聚少量的α-烯烃(例如至少1种的C4~8的α-烯烃)而得到的直链状、低密度的聚乙烯。该α-烯烃中,优选为1-丁烯和/或1-己烯,更优选为1-己烯,换而言之,是乙烯和1-己烯的2元共聚物。\n[0099] 而且,虽然基本上可以是通过齐格勒-纳塔催化剂、金属茂催化剂得到的LLDPE的任意一种,但是若从可以更顺利地进行膜的挤出和拉伸方面以及所得到的3层膜的耐粘连性等方面考虑,优选为通过金属茂催化剂得到LLDPE。\n[0100] 表面层和背面层(下文称为表背层(树脂B))虽然是通过上述共混树脂的膜成型而形成的,但是为了更好地达成上述作用效果,进一步必须以一定的共混比来形成,对于其共混比,COP树脂为55质量%~90质量%,优选为60质量%~80质量%,LLDPE为45质量%~10质量%,优选为40质量%~20质量%,\n[0101] 其中,LLDPE的共混比超过45质量%且COP树脂小于55质量%时,首先,基于溶剂的中心密封速度较慢,对生产性有影响。表面的溶解也太慢所致。此外,难以得到上述更优异的热收缩性的同时,除此之外,导致包覆膜本身的透明性的降低。\n[0102] 另一方面,若LLDPE小于10质量%且COP树脂超过90质量%,则基于溶剂的密封中,该密封的部分易白化,若进一步发展则在该密封部分产生褶皱。溶剂过度侵蚀所致。除此之外,为了提高表面或背面的粘接活性而进行连续电晕放电处理时,表面润滑性降低,易产生卷取麻烦。此外,膜硬度增加,难以顺利地进行膜成型和拉伸。如此,特别是欲以较高的倍率将中间层(树脂A)设定为中心来拉伸3层时,表背层(B)不追随之。即使成型,该膜直接相接时,也在该部分产生微细的裂纹,从而导致白化。\n[0103] 而且,表背层(树脂B)中的树脂B虽然一般是用各1种树脂以相同的共混比组成,但是可以是多种树脂或多种共混比。\n[0104] 此外,在该树脂B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可以以添加剂的方式并用少量的抗静电剂、抗粘连剂、润滑剂、防紫外线剂、稳定剂、石油树脂、低密度聚乙烯等一般公知的物质。其中,可以根据目的微量添加诸如二氧化硅等抗粘连剂。\n[0105] 而且,上述所得到的3层层压膜,虽然在其成型过程等中有可能产生碎屑,但是该碎屑可以粉碎后再使用。该再使用时,可以混合于上述中间层(树脂A)的树脂(原始树脂)来使用。不言而喻地,混合是在上述树脂A的所规定的共混比内进行的。进行该碎屑的共混时,虽然在中间层(树脂A)中混入少量的LLDPE,但是该量小于或等于5质量%。这是由于,若小于或等于5质量%,则对上述中间层(树脂A)的作用效果无影响。\n[0106] (对于罩面层)\n[0107] 参照图1,设置于表背层2、3(B)的表层一侧的罩面层4如下所述。首先,该罩面层\n4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供耐热性和耐磨损性而设置的。\n[0108] 含有中间层1、表面层2和背面层3的3层热收缩性膜具有上述2次电池所必需的耐热性、耐磨损性。但是,例如,进一步增加反复充电次数、以高速充电反复使用或在更高的温度环境下使用时,要求进一步提高耐热性。\n[0109] 此外,反复充电时,频繁进行向充电器的装卸,该情况下,由于充电器和包装膜面进行接触,所以也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于该接触的耐磨损性。对于该提高耐热性和耐磨损性,考虑到该使用环境,必须事先采取对策。这是通过将罩面层4至少设置于表面层2上来实现的。\n[0110] 因此,罩面层4必须由至少能够实现更高的耐热性和耐磨损性的树脂等形成。此外,必须是不损害上述其它的特性,而较好地与表面层2粘合的树脂,更优选还具有抗粘连性和平滑性。\n[0111] 作为形成罩面层4的树脂,可以举出例如,具有适当的柔软性的丙烯酸类树脂、氨酯类树脂或N优选大于或等于10的尼龙树脂。其中,优选为丙烯酸类树脂。\n[0112] 而且,罩面层4由于优选通过涂布设置,所以,该树脂,例如必须溶解于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或异丙醇。\n[0113] 而且,可以在罩面层4中所使用的树脂(树脂D)中微量添加抗粘连剂(例如,聚乙烯蜡)、润滑剂(例如,氟类蜡、硅油)等。\n[0114] (对于厚度)\n[0115] 接着,对含有上述中间层(树脂A)和表背层(树脂B)的热收缩性膜的厚度进行说明。\n[0116] 对于包装膜,优选使中间层1(树脂A)比表背层2、3(树脂B)厚。若举出具体的例子,则首先可以使热收缩性膜的总厚度为30μm~80μm。这是为了得到适当的支持性和强度维持性。而且,在该总厚度中,表面层/中间层/背面层=1/2~10/1,优选为表面层/中间层/背面层=1/3~7/1,更优选为表面层/中间层/背面层=1/3~5/1。\n[0117] 此外,对于罩面层4(干燥后),基本上粘合于表面层2,由于只要提供更高的耐热性即可,可以尽可能薄。若对其厚度进行举例,则优选为0.2μm~2.0μm,更优选为\n0.5μm~1.5μm。\n[0118] (管膜的制造)\n[0119] 接着,按照顺序对从制造平状包装膜(下文仅称为平膜),使用该平膜来成型为管状,最后将该管包覆包装于电池的包装方法进行说明。\n[0120] 首先,制造含有中间层(树脂A)和表背层(树脂B)的3层的热收缩性膜。对该方法,虽然可以举出基于管法的3层共挤出法或基于T模头的3层共挤出法,但是由于优选为后者,所以下文主要对该方法进行说明。\n[0121] 首先,对于所设定的各树脂A和树脂B,预先进行干式共混或熔融混练来得到用于成型的原料。然后,将树脂A的原料供给3台挤出机的1台,将树脂B的原料供给另2台挤出机。由调整至所规定温度的各挤出机向所规定温度的3层T模头,使树脂A配置于中间,树脂B配置于树脂A的两面来进行同时挤出。此处由于是成一体的叠层,将其用冷却辊冷却固化,以所规定的倍率在纵方向上进行辊拉伸,以所规定的倍率在横方向上拉幅拉伸。进一步对在纵横上拉伸的3层膜进行热固定、冷却后,进行卷取。此时成型为所期望的平状的\n3层热收缩性膜。\n[0122] 而且,进一步进行电晕放电处理时,接着上述热固定·冷却,连续进行电晕放电处理。虽然将电晕放电处理后的膜卷取,转移至下一步骤(印刷步骤、罩面层(树脂D)的被覆步骤),但是该步骤前,将电晕放电处理后卷取的膜老化来除去内部应变为宜。该处理,例如,在30℃~40℃下放置20小时~30小时来进行。\n[0123] 对于上述拉伸,虽然没有必要必须进行纵方向的拉伸,但是为了改善膜横方向的易破裂程度,优选适当进行纵方向的拉伸。\n[0124] 具体地说,优选以下述条件进行。首先,对于纵方向的辊拉伸,例如,将预热辊的温度设定为70℃~90℃,将用于拉伸的第1夹辊和第2夹辊的温度设定为80℃~95℃,在拉伸倍率为1.05倍~1.30倍、拉伸时间为0.1秒~0.3秒的条件下进行。\n[0125] 而且,随后所进行的横方向的拉幅拉伸,例如,是在110℃~120℃下将膜充分预热后,将拉伸区域至少分成2个区域,将拉伸区域入口一侧的温度成为95℃以下,将拉伸区域出口一侧的温度维持于85℃以下,在拉伸倍率为4.5倍~5.5倍、拉伸时间为5秒~12秒的条件下进行的。\n[0126] 此外,虽然上述热固定是为了消除自然收缩而进行的,但是,该热固定,例如,是\n70℃~80℃下,用4秒~7秒时间松弛3%~8%的同时进行的。对于如此得到的3层热收缩性膜,例如,放置于90℃的温水中10秒时,横方向的热收缩率约为40%~60%。\n[0127] 此外,由于纵方向的撕裂传播强度较小,为800mN~350mN左右,所以使用后,可能在纵方向上容易产生撕裂。因此,装配于电池后,也易与电池分离。进一步地,该分离的膜,由于其比重小于1,所以即使进行水分离、风分离,也可能容易地从电池分离。\n[0128] 上述所得到的3层热收缩性膜,在无印刷下使用时,在将成为表面层(树脂A)的面上设置罩面层(树脂D)来制成包装膜。但是由于一般地进一步进行印刷,所以在设置罩面层(树脂D)前,回到下述印刷步骤。\n[0129] 对于该印刷,例如,用含有氨酯类树脂和硝化棉的混合物、丙烯酸树脂等粘合性优异的树脂的凹版印刷用彩色油墨进行凹版印刷。印刷面虽然可以是表层一侧、背层一侧的任意一方,但是为了无印刷图像的脏污、剥离等且维持光泽表面,优选对背面层(即,制成标签时成为内面的面)进行印刷为宜。\n[0130] 印刷图案,以1个份额的电池所要求的图案(一般为电池的侧面整面)为1个单元,在纵和横上按一定的间隙,以多面方式进行布局,参照图2(平面图)对此进行说明。\n[0131] 参照图2,参照符号20所示的为1单元图案,在纵和横上设置一定的间隙D1和D2。\n其中,D1和D2为非印刷部。设置间隙D1和D2是为了在该非印刷部沿纵方向和横方向进行切割,制成1个电池份额的包装用管。该间隙(宽)以无切割损耗的有效宽度设定为宜。\n对于该有效宽度,虽然纵宽(D1)根据中心密封余量的大小来决定,横宽(D2)根据电池的顶面(正极帽一侧)和底面(负极一侧)一部分的包覆(向内侧弯曲而进行包覆)宽度的大小而决定,但是除此之外,对于向电池进行包覆,实际上也考虑到热收缩的大小来决定该增加多少。\n[0132] 上述多面印刷结束后,反转膜(将成为与印刷面相反一侧的表面的层)来对罩面层(树脂D)进行涂布。对于该涂布,通过在印刷流水线中连续进行的凹版印刷来进行为宜。\n[0133] 对于涂布,如上所述使用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的树脂溶液,通过ベタ印刷来进行。溶液粘度优选为在ザンカツプ#3中为13秒~20秒的粘度。该ベタ印刷在除了中心密封部分(重合面)的整个面上进行。不在中心密封部分进行印刷是由于不能对本该在表背层(树脂B)的两端面之间溶剂粘合而得到的密封强度有不良影响。\n[0134] 接着,将印刷完的平膜通过基于溶剂的中心密封加工成管状。然后,切割成包装1个电池时的大小。参照图2~图4来对该流程进行说明。\n[0135] 参照图2,首先,对印刷完的平膜10在开卷方向(纵箭头方向)上,沿图中\n30-30a-30b...的宽度,在纵方向上进行纵切。该纵切之间的宽度相当于进行中心密封而得到的1个电池份额的管。该30-30a-30b...的纵切位置被在对应于中心密封余量的宽度而设置的宽度D1中确定。图1中,纵切位于由宽度D1的中心横向偏左的位置。这是为了尽可能不在印刷图案20上制造切口。将在30-30a-30b...的纵向上纵切出的膜分别用卷辊暂时卷取。\n[0136] 而且,印刷部分20的大小,至少取在所包覆的电池的侧面的表面积上加上加热收缩的大小。这是由于加热收缩的份额比电池的侧面的表面积大,所得到的管的直径比电池大。由此,在加热收缩前所进行的包覆、套于电池的操作可以容易地进行。\n[0137] 然后,对所得到的卷辊膜,如图3的立体图所示,在其密封前,如粘贴信封那样,使膜的两端(相当于密封余量)在中心重合来进行折叠。将所折叠的膜5输送至中心密封机,通过溶剂来进行粘接密封。重叠部分为密封宽度5a。密封宽度5a的部分用有机溶剂粘结。为此,首先必须由喷嘴6将适当量的有机溶剂喷出于该密封宽度5a的内面。溶剂在密封宽度5a之间与膜面相接,迅速转换为溶解或膨润状态5b。以该状态送入待机的夹辊\n7中,在此处完全加压粘结,成型为具有透明的密封部5c的管8,在平坦状态下向辊9上进行卷取。所述折叠、中心密封和卷取是沿箭头方向走行的同时连续进行的。其速度一般为\n100m/min~250m/min,优选为130m/min~200m/min。\n[0138] 其中,作为溶剂,虽然只要是将包装用膜的表背层(树脂B)的表面溶解或膨润的溶剂即可,但是作为能够迅速稳定地进行密封的溶剂,可以举出,对于表背层(树脂B)的树脂为良溶剂(例如,环己烷);以该良溶剂为主要成分,在其中适当地混合不良溶剂(例如,甲基乙0基酮、乙酸乙酯、异丙醇)而得到的混合溶剂。该混合溶剂对于将溶解或膨润的速度控制于适当的速度是有效的。通过该溶剂得到的密封强度较强,大于或等于3N/cm,即使暴露于高温氛围气下(例如,100℃),也不会剥离。\n[0139] 而且,虽然即使将该基于溶剂的密封法改换成其它的粘合剂、热熔合、高频等方法,也可以进行中心密封,但是该基于溶剂的密封法,对于本发明的膜,从密封适性优异、生成效率方面考虑,与其它的密封方法相比,可以简单、确实地以更高的速度进行。\n[0140] 然后,将所得到的管膜8在横水平上切割成包覆1个份额的电池的大小(不包覆正极帽和负极的1部分的大小)。该切割位置,参照图2,是夹着膜10的印刷部分20设置于上部和下部的横方向的非印刷部的间隙D2之间。图2中,D2的半宽相当于以相同的比率弯曲至正极帽一侧和负极一侧的宽度。该被切割的1个管21的立体图如图4(A)所示,B-B截面图如图4(B)所示。管21上下具有以间隙D2的半宽切割出的以1/2d表示的部分。\n管21的两端部重叠,形成透明的密封部5c。\n[0141] (向电池的包覆)\n[0142] 参照图5(a),被覆圆筒状的2次电池11(也可以是1次电池)来套上上述步骤中所得到的管膜21,通过在所规定的温度下进行加热收缩,牢固地包覆2次电池11的侧面。\n该包覆,例如是以下述条件进行的。\n[0143] 首先,使管膜21的印刷部分20位于电池11的侧面,被覆电池11来套上管膜21。\n使其例如,在处于150℃~220℃的氛围气温度的加热通道中移动约5秒~10秒。期间,管膜21收缩而牢固地密着于电池11的侧面的表面及其顶面(正极帽一侧)和下面(负极一侧)的一部分,由此,电池11被管膜21包覆。将从通道取出的包装电池冷却。图中,5c表示密封部。\n[0144] 如此完成的包装电池如图5(B)(C)所示。参照图5(B)(C),除了电池11的正极部分11a和顶面一部分以及底面(负极)13的一部分,用多层热收缩性膜21包覆整个电池。\n顶面和底面13的1部分被非印刷部分1/2d包覆,印刷部分20无褶皱等并牢固、美观地包覆于电池11的侧面。\n[0145] 而且,虽然本发明中的包装膜优选包覆2次电池,但是不言而喻地,也可以用于包覆1次电池。\n[0146] 而且,虽然电池的形状一般大都为圆筒状,但是即使是其它形状(例如,棱柱状)的电池,也可以同样地包覆。还可以用于将包覆的多个电池放在一起而集体包装的情况。\n[0147] 而且,特别是对于高速充电类型的2次电池,为了与通常类型的2次电池相区分,有时预先在所包装的膜表面上印刷导电性油墨。该印刷是为了识别高速充电类型,与此相对应。本发明的包装膜面对于导电性油墨的粘合也优异,不会产生其它的问题。\n[0148] 实施例1\n[0149] 下文举出实施例、比较例来进行更详细的说明。而且,本实施例所称的劲度(硬度)的大小、密封强度、密封白化、热收缩率、耐热性、耐内容物性、耐冲击性、耐低·高温循环性和耐磨损性是在下述条件下测定来得到的。\n[0150] (膜的劲度(硬度)的大小)\n[0151] 使用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LOOP STIFFNESS TESTER来测定所得到的3层膜。测定10点数据,其平均值的值以mN表示。55mN~62mN是适当的。\n[0152] (密封强度)\n[0153] 打开通过溶剂中心密封的管膜,对该密封部分使用新东科学株式会社制PEELING TESTER HEIDON-17型测定仪进行180度剥离。所得到的强度以N/cm表示。3N/cm以上是适当的。\n[0154] (密封白化)\n[0155] 通过溶剂进行中心密封后,对于放置1小时的膜,肉眼观察该密封部分是否发白。\n有变化为×,无为○。\n[0156] (热收缩率)\n[0157] 由得到的涂布膜切取10片纵×横=100mm×100mm的样品,然后,将1片该样品浸渍于90℃的温水中10秒后,直接取出而放入冷水中。测定其横方向的长度L(mm)。然后,算出(100-L)值。对剩余的9片样品重复同样的操作,将10片的平均值(10点平均值)作为90℃的热水中的横方向的热收缩率。\n[0158] (耐热性)\n[0159] 使用所得到的管膜包装的2次电池分成为10列2层,将其在100℃下空气加热24小时。拿起2层中上层的该电池时,肉眼观察该膜,肉眼观察异常(褶皱、裂纹、破损、包覆膜的松弛、密封部剥离和粘连的异常)的有无。有任意一种为×,无为○。\n[0160] (耐内容物性)\n[0161] 将所得到的管膜室温下浸渍于30质量%的KOH水溶液中24小时。取出水洗、干燥。与上述同样地肉眼观察异常的有无的同时,进一步测定尺寸变化,超过0.5%为不合格。\n都无问题时为○,任意一个有问题时为×。\n[0162] (耐冲击性)\n[0163] 使用用所得到的管膜包装的2次电池,测试下述2种情况。在常温和-20℃下各放置24小时。然后,使该电池的负极面为下方来使各个电池成为30度倾斜状态,从1m的高度位置垂直掉落于混凝土上。肉眼观察贯通膜的裂纹的有无。有为×,无为○。\n[0164] (耐低·高温循环性)\n[0165] 首先,将用所得到的管膜包装的2次电池在-20℃下放置1小时。然后,用1小时升温至80℃。在该温度下放置1小时。在80℃下加热1小时后,用1小时冷却至最初的-20℃。以-20℃至80℃的温度变化为1次循环,反复100次。与上述同样地观察该膜有无异常,特别是肉眼观察此时产生2次收缩,而在该电池上下面部分的包覆膜上是否有位置移动。有为×,无为○。\n[0166] (耐磨损性)\n[0167] 使用用所得到的管膜包装的2次电池,反复500次(装配和拆卸为一次)向充电器的装卸。肉眼观察对该膜的损伤、破损的有无。有为×,无为○。\n[0168] (实施例1)\n[0169] (中间层用树脂A)\n[0170] 所使用的树脂,是含有石油树脂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F239V)82质量%;通过乙烯和丁烯1的嵌段共聚来得到的POE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タフマ-(注册商标)A4085)10质量%和通过乙烯和环状烯烃的无规共聚来得到的COP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APEL(注册商标)8009T)8质量%的树脂组合物。\n[0171] (表背层用树脂B)\n[0172] 所使用的树脂是,上述COP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APEL(注册商标)8009T)68质量%、以1-己烯为共聚成分的LLDPE(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エボリユ-SP2320,金属茂催化剂)32质量%、相对于这两种树脂100质量份添加了0.08质量%的合成二氧化硅(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EAZ-10)的树脂组合物。\n[0173] 使用上述树脂A、B,在下述条件下通过3层T模头进行共挤出。首先分别将树脂A供给1台单螺杆挤出机,将树脂B供给2台单螺杆挤出机,使树脂A处于中间,树脂B处于两面来由200℃的3层T模头同时进行共挤出,将其在15℃的冷却辊上牵引的同时冷却固化,得到3层膜。\n[0174] 然后,将该膜通过辊拉伸机,在纵方向上80℃下进行1.2倍的辊拉伸,接着通过拉幅拉伸机在横方向上90℃下进行5.0倍的拉幅拉伸,然后,使用该拉幅拉伸机加热至80℃,主要在横方向上松弛8%的同时进行热固定,冷却至常温。接着,对松弛的膜的两面分别以\n3.5×103J/m2的强度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卷取成卷筒状(对于表背层面的润湿张力,两面都是46mN/m)。最后将该卷取的膜在35℃下放置24小时,进行老化。如此得到的热收缩性\n3层膜(仅称为3层膜)的总厚度为70μm。其中,中间层(A)的厚度为46μm,表背层(B)的厚度为12μm。\n[0175] 对所得到的3层膜的一面,首先以下述条件通过凹版印刷机进行多面印刷。首先,使图案1单元的面积为横49mm×纵50mm(图2的斜线部分20),规定纵的非印刷部宽(图\n2中D1)3mm、横的非印刷部宽(图2中的D2)2mm的间隙,使用多面布局(带间隔的多面图案)的凹版印刷辊,用氨酯类双液固化型油墨(大阪印刷油墨制造株式会社制彩色油墨NS PMS系列,固化剂为EXP11050)连续进行多色印刷(仅称为印刷膜)。\n[0176] 然后,反转上述印刷膜,对另1面以下述条件用凹版印刷辊连续印刷涂布罩面层(树脂D)(仅称为涂膜)。首先,对于涂布面积,使横宽为50mm,使纵宽(长度)为辊膜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该涂布位置如图6的斜线部分所示。其中,不以与印刷部分20相同的大小重合罩面层是为了有效地进行后述的中心密封。\n[0177] 涂布液使用丙烯酸类的涂布用树脂液(透明)(大阪印刷油墨制造株式会社制涂布用メジユ-ムEXP-16009),连续进行照相凹版涂布,并进行干燥。所得到的该罩面层(D)的层的厚度为1.0μm。\n[0178] 以下述横宽沿流水线方向对所得到的涂布膜进行纵切,得到(中心密封用的)卷筒膜(仅称为纵切膜)。对于横宽,虽然跨过含有印刷部分49mm的左右非印刷部分,以52mm宽进行切割,但是其右侧的非印刷部位置为1m m的位置,左侧的非印刷部位置为2mm的位置(换而言之,与上述左侧非印刷部的罩面层(D)的位置相同)\n[0179] 以适于包覆1个2次电池的横宽,沿流水线方向以多面印刷的卷筒膜的方式进行牵引。\n[0180] 然后,在下述条件下对上述纵切膜进行基于溶剂的中心密封。首先,使罩面层(D)处于上侧来以密封宽为2mm连续地重合纵切膜的两端的同时,将其供给如图3所示的中心密封机。然后,由喷嘴6将环己烷100质量份和甲基乙基酮5质量份的混合溶剂连续涂布于重合部分,用辊7连续加压来成型为管状,将其以平坦状卷取。此时的加工速度为150m/min。如此得到的管状平膜的折边直径W为24mm。\n[0181] 然后,对于上述管状平膜,夹着印刷部分对处于上下的非印刷部的中央(换而言之,距印刷部分上下端缘各1mm的位置)在横方向上进行切割,得到相当于2次1个电池份额的管状膜。然后,被覆2次电池(直径为14.6mm,高度为53mm)的所规定位置来套上所述管状膜,然后进行热收缩、包覆,从而得到被包装的2次电池。\n[0182] 参照图5(A),首先使印刷部分20处于该电池11的侧面部分,然后使上下1mm宽的非印刷部分(1/2d)从该侧面部分的端缘向上下伸出来选择套入的位置。而且,该上下1mm的非印刷部分(1/2d)按顶面(正极帽部分)和底面(负极部分)的端缘的角90度向内侧弯曲,从而进行包覆。然后,在所规定位置,用10秒时间使被管状膜21包覆的2次电池11通过200℃的热风通道,并将其输送到体系外,冷却至常温。\n[0183] 如此得到的包装2次电池11的状态如图5(B)的立体图所示,在膜上完全未见褶皱等,以完全密着状态包覆,比较美观。\n[0184] (实施例2)\n[0185] 虽然中间层用树脂和表背层用树脂与实施例1不同,但是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完全同样地进行。所使用的中间层用树脂是,乙烯和1-己烯的无规共聚树脂(以1-己烯为共聚成分的LLDPE树脂(宇部丸善株式会社制250GF))55质量%、含有石油树脂的LDPE树脂(LDPE树脂50质量%和作为脂环族类树脂(环戊二烯)加氢物的石油树脂50质量%的混合物,宇部丸善株式会社制MR-50)37质量%、和通过乙烯和环状烯烃的无规共聚来得到的COP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APEL(注册商标)8008T)8质量%的树脂组合物。\n[0186] 所使用的表背层用树脂是,通过乙烯和环状烯烃的无规共聚来得到的上述COP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APEL(注册商标)8008T)68质量%、以1-己烯为共聚成分的LLDPE(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エボリユ-(注册商标)SP1520,金属茂催化剂)32质量%、和相对于这两种树脂100质量份为0.08质量%的合成二氧化硅(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EAZ-10)的树脂组合物。\n[0187] 对于如此得到的包装电池,对劲度(硬度)的大小、密封强度、密封白化、热收缩率、耐热性、耐内容物性、耐冲击性、耐低·高温循环性和耐磨损性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n[0188] \n[0189] (比较例1)\n[0190] 除了不设置罩面层(D)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首先得到印刷完的3层热收缩膜。以下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来得到纵切膜、长型管状膜、2次1个电池份额的管状膜。按包覆2次电池的方式来套上、热收缩管状膜,得到包装2次电池。对于所得到的包装电池,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各项目,结果如表1所示。\n[0191] (比较例2)\n[0192] 除了使用COP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APEL 8009T)93质量%、以1-己烯为共聚成分的LLDPE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エボリユ-(注册商标)SP2320,金属茂催化剂)7质量%、和相对于这两种树脂100质量份为0.6质量%的合成二氧化硅(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EAZ-10)的树脂组合物来替代实施例1中的表背层(B)用树脂B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印刷完的3层热收缩性膜。然后得到涂布膜、纵切膜、长型管状膜。\n按包覆2次电池的方式来套上、热收缩管状膜,得到包装2次电池。对于所得到的包装电池,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各项目,结果如表1所示。\n[0193] (比较例3)\n[0194] 除了使用COP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APEL 8009T)48质量%、以1-己烯为共聚成分的LLDPE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エボリユ-(注册商标)SP2320,金属茂催化剂)52质量%、和相对于这两种树脂100质量份为0.6质量%的合成二氧化硅(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EAZ-10)的树脂组合物来替代实施例1中的表背层(B)用树脂B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印刷完的3层热收缩膜。然后得到涂布膜、纵切膜、长型管状膜、\n2次1个电池份额的管状膜。按包覆2次电池的方式来套上、热收缩管状膜,得到包装2次电池。对于所得到的包装电池,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各项目,结果如表1所示。\n[0195] (比较例4)\n[0196] 除了使用含有石油树脂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F239V)87质量%、通过乙烯和丁烯1的嵌段共聚来得到的POE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タフマ-(注册商标)A4085)10质量%和通过乙烯和环状烯烃的无规共聚来得到的COP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APEL(注册商标)8009T)3质量%的树脂组合物来替代实施例1中的中间层(A)用树脂A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首先得到印刷完的3层热收缩膜。然后得到涂布膜、纵切膜、长型管状膜、2次1个电池份额的管状膜。按包覆2次电池的方式来套上、热收缩管状膜,得到包装2次电池。对于所得到的包装电池,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各项目,结果如表1所示。\n[0197] (比较例5)\n[0198] 除了使用含有石油树脂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F239V)40质量%、通过乙烯和丁烯1的嵌段共聚来得到的POE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タフマ-(注册商标)A4085)10质量%和通过乙烯和环状烯烃的无规共聚来得到的COP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APEL(注册商标)8009T)50质量%的树脂组合物来替代实施例1中的中间层(A)用树脂A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首先得到印刷完的3层热收缩膜。然后得到涂布膜、纵切膜、长型管状膜、2次1个电池份额的管状膜。按包覆2次电池的方式来套上、热收缩管状膜,得到包装2次电池。对于所得到的包装电池,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各项目,结果如表1所示。\n[0199] 此次公开的实施例是针对所有方面举出的例子,不是限定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说明而是通过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所示的、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等同的含义,并且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所有变化。\n[020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n[0201] 本发明用于逐个包装单个二次电池的多层热收缩性膜。
法律信息
- 2018-05-2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32B 27/32
专利号: ZL 200580016233.X
申请日: 2005.05.13
授权公告日: 2010.05.26
- 2010-05-26
- 2007-07-04
- 2007-05-0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94-10-28
| | |
2
| | 暂无 |
2004-06-10
| | |
3
| | 暂无 |
2002-11-15
| | |
4
| |
2004-04-14
|
2003-08-11
| | |
5
| |
2006-07-12
|
2004-06-10
| | |
6
| |
1998-08-12
|
1995-12-15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