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包括:问卷调查子系统、数据分检子系统、健康测评子系统、数据存储子系统,其中:
所述问卷调查子系统,包括WEB采集模块和/或移动终端采集模块,其中,所述WEB采集模块,用于向用户提供WEB浏览器入口以填写调查问卷,并上传采集得到的数据到数据存储子系统中;
所述移动终端采集模块,用于对用户提供移动终端客户端进行离线填写调查问卷,并通过数据接口服务集中上传采集得到的数据到数据存储子系统中;
所述健康测评子系统,用于根据筛查测评模型对分检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测评报告及调养方案,所述健康测评子系统包括辨识子系统、评估子系统、方案子系统,其中,所述辨识子系统,用于确定中心词的主兼症;分主兼症的依据:中心词在本测评证型中的出现次数和在证型中的实际贡献度;中心词为具有中医辨识意义的症状;每一个证型由若干中心词构成;
当一个中心词仅对应一个证型时,该中心词视为“主症”;当一个中心词对应2个及以上证型时,该症状视为“兼症”;
所述评估子系统,用于根据模型存储子系统中存储的筛查测评模型对中心词进行赋分,判定对应的证型;初期的权重值通过简单地根据主次症的数量计算,逐步的,权重值将基于人群数据的增加,得出各主次症对所属证型的相关性或贡献度系数,而进一步调整所述筛查测评模型;
赋分规则为:某证型由n个中心词构成,其中“主症”有a个,“兼症”有b个,且a+b=n;当中心词为兼证时,该中心词分值为0.5,当中心词为主症时,该中心词分值为(n-0.5b)/a;
用户证型的判定如下:
(1)用户证型分数计算公式:用户证型分数=用户该证型下中心词分值之和/条目数*
100;条目数即为n;
(2)判定标准:计算出用户各个证型分数,若各个证型分数均<25,判定为“阴阳平和”;
若有的证型分数≥25,取分值最高的前两位,判定为该用户的证型;若只有一个证型≥40,则该用户只有一个证型;
所述筛查测评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
步骤一:基于大数据技术和复杂网络技术初步明确“症状-证型”的内在关联性;
基于前期格式化处理的数据,实现“症状-证型”复杂网络的构建、属性计算、以及图形的可视化,分别构建症状频次m>=2、3、4、5、6的复杂网络,并进行属性比较;
步骤二:对纳入模型的症状条目池进行调整;
将具有强辨证意义的症状存入条目池,对条目池中的症状进行进一步调整,删除对包括常见亚健康、慢病在内的常见证型辨证无明显意义的症状,增加包括常见亚健康、慢性病在内的常见证型具有明确辩证意义,而又不在条目池中的症状;
步骤三:基于实际大数据分析,建立症状-证型的辨识规则;
所得到的的基本辨识公式为:
证型I得分={V1(症状1)+V2(症状2)+V3(症状3)+…+Vn(症状n)}/n*100
1)证型I:包括“阴阳平和”型、“阴阳偏颇”型在内的基于五脏理论辨识下的各证型;
2)中心词分值Vi;i=1,2,…,n;
3)症状i取值:0=无,1=有;i=1,2,…,n;
计算出各种证型得分,当所有证型得分均<25,判定为“阴阳平和”型;当大于等于1种证型得分≥25,取得分最高的前两位,即可辨识为结局证型;若只有一个证型≥40,则该用户只有一个证型;
所述方案子系统,用于根据评估子系统得到的证型,从方案库存储子系统中查找对应的养生方案、调养方案、病症管理;所述方案子系统还包括远程协助模块,可自动选择或人工选择采集的数据,由中医专家在远程终端根据采集的数据设计更为优化的调养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其中,所述采集得到的数据包括性别,中心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数据存储子系统,包括:
健康数据存储子系统,用于存储采集得到的数据;
模型存储子系统,用于存储筛查测评模型;
方案库存储子系统,用于存储养生方案、调养方案、病症管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数据分检子系统,用于对问卷调查子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检处理,得到对应的中心词,进一步发送给健康测评子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其中,所述中医健康管理系统还包括数据管理分析子系统,可针对具体个体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建立历史模型,对其健康状态进行纵向跟踪、评估,并给出针对性的预测;也可针对某一群体进行数据采集,对其健康状态双向分析、评估,得到其共性特征,并进一步给出调养方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其中,所述中医健康管理系统还包括发送子系统,将健康测评子系统生成的测评报告及调养方案发送给用户在系统中预留的手机/邮箱,或直接发送给用户的社区医生/家庭医生。
一种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和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健康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和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社会发展,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寿命的主要疾病已经从早期的传染性疾病转变为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研究表明,通过筛查风险因素、健康教育、有效的保健方法制定及推广,改善个人生活方式和习惯,能够有效降低慢性病的个体及整体的危险因素水平,遏制慢性病的增长态势。因此,如果能够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在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下,以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手段为基础,借鉴西医健康管理经验,突出中医整体观和个体化调养特色,科学、有效地指导养生保健,必将会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n[0003] 然而,现有技术中没有充分揭露各种身体健康参数如何对应中医要素形成定量指标;也没有结合个人体质参数来充分评估个人健康状况。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健康管理系统和方法,用于充分结合中医健康测评量表与客观监测指标,实现对个人和群体健康状态的时空管理,为用户的健康提供科学可靠的指导。\n发明内容\n[0004]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和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问题。\n[0005]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n[000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包括:问卷调查子系统、数据分检子系统、健康测评子系统、数据存储子系统,其中:\n[0007] 所述问卷调查子系统,包括WEB采集模块和/或移动终端采集模块,其中,[0008] 所述WEB采集模块,用于向用户提供WEB浏览器入口以填写调查问卷,并上传采集得到的数据到数据存储子系统中;\n[0009] 所述移动终端采集模块,用于对用户提供移动终端客户端进行离线填写调查问卷,并通过数据接口服务集中上传采集得到的数据到数据存储子系统中。\n[0010]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包括性别,中心词等。\n[0011] 所述数据存储子系统,包括:\n[0012] 健康数据存储子系统,用于存储采集得到的数据;\n[0013] 模型存储子系统,用于存储筛查测评模型;\n[0014] 方案库存储子系统,用于存储养生方案、调养方案、病症证管理等。\n[0015] 所述数据分检子系统,用于对问卷调查子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检处理,得到对应的中心词,进一步发送给健康测评子系统。\n[0016] 所述健康测评子系统,用于根据筛查测评模型对分检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测评报告及调养方案,所述健康测评子系统包括辨识子系统、评估子系统、方案子系统,其中,\n[0017] 所述辨识子系统,用于确定中心词的主兼症;\n[0018] 所述评估子系统,用于根据模型存储子系统中存储的筛查测评模型对中心词进行赋分,判定对应的证型;\n[0019] 所述方案子系统,用于根据评估子系统得到的证型,从方案库存储子系统中查找对应的养生方案、调养方案、病症证管理。\n[0020] 进一步的,所述方案子系统可以包括远程协助模块,可自动选择或人工选择采集的数据,由中医专家在远程终端根据采集的数据设计更为优化的调养方案.\n[0021] 进一步的,所述中医健康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数据管理分析子系统,可针对具体个体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建立历史模型,对其健康状态进行纵向跟踪、评估,并给出针对性的预测;也可针对某一群体进行数据采集,对其健康状态双向分析、评估,得到其共性特征,并进一步给出调养方案。\n[0022] 进一步的,所述中医健康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发送子系统,将健康测评子系统生成的测评报告及调养方案发送给用户在系统中预留的手机/邮箱,或直接发送给用户的社区医生/家庭医生。\n[0023]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中医健康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0024] 1)用户通过WEB浏览器入口填写调查问卷,并上传采集得到的数据到数据存储子系统中;或通过移动终端客户端进行离线填写调查问卷,并通过数据接口服务集中上传采集得到的数据到数据存储子系统中;\n[0025] 2)由数据分检子系统对问卷调查子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检处理,得到对应的中心词,进一步发送给健康测评子系统;\n[0026] 3)所述健康测评子系统包括辨识子系统、评估子系统、方案子系统,[0027] 所述辨识子系统,确定中心词的主兼症;\n[0028] 所述评估子系统根据模型存储子系统中存储的筛查测评模型对中心词进行赋分,判定对应的证型;\n[0029] 所述方案子系统根据评估子系统得到的证型,从方案库存储子系统中查找对应的养生方案、调养方案、病症证管理。\n[0030] 进一步的,所述中医健康管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n[0031] 由数据管理分析子系统针对具体个体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建立历史模型,对其健康状态进行纵向跟踪、评估,并给出针对性的预测;或针对某一群体进行数据采集,对其健康状态双向分析、评估,得到其共性特征,并进一步给出调养方案。\n[0032] 进一步的,所述中医健康管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n[0033] 由发送子系统将健康测评子系统生成的测评报告及调养方案发送给用户在系统中预留的手机/邮箱,或直接发送给用户的社区医生/家庭医生。\n[0034] 进一步的,所述筛查测评模型的建立过程如下:\n[0035] 步骤一:基于大数据技术和复杂网络技术初步明确“症状-证型”的内在关联性;\n[0036] 基于前期格式化处理的数据,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实现“症状-证型”复杂网络的构建、属性计算、以及图形的可视化,分别构建症状频次m>=2、3、4、5、6的复杂网络,并进行属性比较。\n[0037] 步骤二:对纳入模型的症状条目池进行调整;\n[0038] 将具有强辨证意义的症状存入条目池。对条目池中的症状进行进一步调整。\n[0039] 步骤三:基于实际大数据分析,建立症状-证型的辨识规则;\n[0040] 最终得到的的基本辨识公式为:\n[0041] 证型I得分={V1(症状1)+V2(症状2)+V3(症状3)+…+Vn(症状n)}/n*100[0042] 1)证型I:“阴阳平和”型、“阴阳偏颇”型等基于五脏理论辨识下的各证型;\n[0043] 2)中心词分值Vi;i=1,2,…,n;\n[0044] 3)症状i取值:0=无,1=有;i=1,2,…,n;\n[0045] 计算出各种证型得分,当所有证型得分均<25,判定为“阴阳平和”型;当大于等于\n1种证型得分≥25,取得分最高的前两位,即可辨识为结局证型。\n[0046] 其中,所述Vi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加可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n[0047]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n[0048] 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在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下,以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手段为基础,借鉴西医健康管理经验,突出中医整体观和个体化调养特色。利用健康测评量表与客观监测指标相结合,通过数据模型根据使用者的体质、生活方式、健康状态结合症状、病史、体检数据,进行数字化健康筛查、测评和个性化养生保健干预,建立中医健康管理平台,能够实现智能化/个性化的健康实时监测,并提供可靠地健康预测与评估策略,帮助使用者及时有效的了解身体状况,发现某些疾病前兆,提升自我健康意识,预防疾病及自我保健。\n[0049]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有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n附图说明\n[0050]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n[005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健康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n[0052]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健康管理系统的方法流程图;\n[0053]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理模型建立的处理流程图;\n[0054]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症状-证型关系网络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55]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更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该被下述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的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n[0056] 名词解释:\n[0057] 中心词:具有中医辨识意义的症状或表征术语。具有以下三方面属性:\n[0058] 1)中心词是问卷调查的核心,运算规则是针对中心词制定的;\n[0059] 2)问卷调查的题目和题型是对中心词的装饰,是可变的,无论题面形式如何,实质都是对中心词的赋分;\n[0060] 3)中心词与调查问卷所辨识的证型的关系:每一证型由若干中心词构成,一个中心词可能对应一个证型,也可能对应多个证型。\n[0061] 主症/兼证:中心词分为“主症”和“兼症”,一个中心词是“主症”还是“兼症”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证型而言的。例如:某中心词在A证型中属主症,在B证型中可能只是兼证。\n[0062] 证型:证型主要分两类,一为“阴阳平和”,二为“不平和”,本实施例中选取了15种证型。包括:肝气郁结、肝经火旺、肝血亏虚、心气血虚、心脉痹阻、心火亢盛、脾气亏虚、湿浊困脾、胃肠实热、肺燥阴虚、肺热炽盛、肺气不足、肾精气不足、肾阳不足、肾阴不足。\n[006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和方法。图1是本发明实施里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健康管理系统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包括:问卷调查子系统、数据分检子系统、健康测评子系统、数据存储子系统等,其中:\n[0064] 所述问卷调查子系统,包括WEB采集模块和/或移动终端采集模块,其中,[0065] 所述WEB采集模块,用于向用户提供WEB浏览器入口以填写调查问卷,并上传采集得到的数据到数据存储子系统中;\n[0066] 所述移动终端采集模块;用于对用户提供移动终端客户端进行离线填写调查问卷,并通过数据接口服务集中上传采集得到的数据到数据存储子系统中。\n[0067]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包括以下其中之一或复数:\n[0068] 性别,中心词等,所述中心词为中医视角的不适症状和全身情况。\n[0069] 所述数据存储子系统,包括:\n[0070] 健康数据存储子系统,用于存储采集得到的数据;\n[0071] 模型存储子系统,用于存储筛查测评模型;\n[0072] 方案库存储子系统,用于存储养生方案、调养方案、病症证管理等。\n[0073] 所述数据分检子系统,用于对问卷调查子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检处理,得到对应的中心词,进一步发送给健康测评子系统。\n[0074] 所述健康测评子系统,用于根据筛查测评模型对分检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测评报告及调养方案,所述健康测评子系统包括辨识子系统、评估子系统、方案子系统,其中,\n[0075] 所述辨识子系统,用于确定中心词的主兼症;\n[0076] 分主兼症的依据:\n[0077] ①本测评15个证型中的出现次数,②在证型中的实际贡献度。\n[0078] 原则上,当一个中心词仅对应一个证型时,该中心词视为“主症”;当一个中心词对应2个及以上证型时,该症状视为“兼症”。也可将某个对某一证型非常重要的“兼症”升级为“主症”。\n[0079] 所述评估子系统,用于根据模型存储子系统中存储的筛查测评模型对中心词进行权重赋值,判定对应的证型。初期的权重值通过简单地根据主次症的数量计算,逐步的,权重值将基于人群数据的增加,得出各主次症对所属证型的相关性或贡献度系数,而进一步调整所述筛查测评模型。\n[0080] 赋分规则一(举例):假设某证型由n个中心词构成,其中“主症”有a个,“兼症”有b个,且a+b=n。\n[0081] [(1-0.5/n*b)/a]*a+0.5/n*b\n[0082] 上式=1——保证了每个证型归1,使证型间具有可比性;\n[0083] 将0.5作为所有兼证的中心词分值,其权重系数为0.5/n;根据上式计算出每个主症的权重为[(1-0.5/n*b)/a],则得到主症的中心词分值为:(n-0.5b)/a。\n[0084] 用户证型的判定如下:\n[0085] (1)用户证型分数计算公式\n[0086] 用户证型分数=用户该证型下中心词分值之和/条目数*100;\n[0087] (2)判定标准\n[0088] 计算出各个证型分数,若各个证型分数均<25,判定为“阴阳平和”;若有的证型分数≥25,取分值最高的前两位,判定为该用户的证型;若只有一个证型≥40,则该用户只有一个证型。\n[0089] 所述方案子系统,用于根据评估子系统得到的证型,从方案库存储子系统中查找对应的养生方案、调养方案、病症管理。\n[0090] 进一步的,所述方案子系统可以包括远程协助模块,可自动选择或人工选择采集的数据,由中医专家在远程终端根据采集的数据设计更为优化的调养方案.\n[0091] 进一步的,所述中医健康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数据管理分析子系统,可针对具体个体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建立历史模型,对其健康状态进行纵向跟踪、评估,并给出针对性的预测;也可针对某一群体进行数据采集,对其健康状态双向分析、评估,得到其共性特征,并进一步给出调养方案。\n[0092] 进一步的,所述中医健康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发送子系统,将健康测评子系统生成的测评报告及调养方案发送给用户在系统中预留的手机/邮箱,或直接发送给用户的社区医生/家庭医生。\n[0093] 进一步的,所述筛查测评模型的建立过程如图3所示:\n[0094] 步骤一:基于大数据技术和复杂网络技术初步明确“症状-证型”的内在关联性;\n[0095] 基于前期格式化处理的数据,实现“症状-证型”复杂网络的构建、属性计算、以及图形的可视化,分别构建症状频次m>=2、3、4、5、6的复杂网络,并进行属性比较。不同截取点的症状集网络属性见表1。\n[0096] 表1不同截取点的症状集网络属性表\n[0097]\n[0098] 尽管症状集I和II的全局聚类系数较高,但是其网络密度较低。而症状集IV和V的全局聚类系数较低。因此可初步确定症状集III为最优症状集,该网络图中共包含362个症状点和42个证型点,527条边,网络密度0.0065,全局聚类系数0.74。\n[0099] 在症状集III中,有17个症状群网络具有较强的辨证意义(症状-证型的相关系数大于0.4者,定义为“较强辨证意义”),共涉及177个症状(浅色图形)和35个证型(深色图形)(见附图图4)。其中有8个症状群的中心是单一证型,7个群中均包含2个以上证型,还有2个群虽然未包含明确证型,但亦具有辨证价值。\n[0100] 步骤二:对纳入模型的症状条目池进行调整\n[0101] 将具有强辨证意义的177种症状存入条目池。根据图4所示,177种症状可提示五脏的35种证型,且均由“病位-病性”等证素组合而成。证素是通过对证候(症状)的辨识而确定的病位和病性,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理论上,基于此35种证型,最多可自由组合成1090种(35*35-35=1090)不同证型,涵盖现有的体质类型,及亚健康常见证型。\n[0102] 对条目池中的症状进行进一步调整,由于辨识对象以“未病”、“欲病”和“慢病”人群为主,因此删除对常见亚健康、慢病等常见证型辨证无明显意义的症状,如“流清涕”、“流浊涕”等。参照《中医症状学研究》中载有的399个内涵最小的独立症状,增加对常见亚健康、慢病等常见证型具有明确辨证意义,而又不在前述177种症状中的症状,最终得到136个症状。\n[0103] 步骤三:基于实际大数据分析,建立症状-证型的辨识规则\n[0104] 所得到的的基本辨识公式为:\n[0105] 证型I得分={V1(症状1)+V2(症状2)+V3(症状3)+…+Vn(症状n)}/n*100[0106] 1)证型I:“阴阳平和”型、“阴阳偏颇”型等基于五脏理论辨识下的各证型;\n[0107] 2)中心词分值Vi;i=1,2,…,n;\n[0108] 3)症状i取值:0=无,1=有;i=1,2,…,n;\n[0109] 计算出各种证型得分,当所有证型得分均<25,判定为“阴阳平和”型;当大于等于\n1种证型得分≥25,取得分最高的前两位,即可辨识为结局证型。\n[0110] 其中,所述权重系数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加可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n[0111] 为了保证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不间断的服务,确保数据的安全,硬件设计中应用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都采用双机环境。\n[0112] 每台应用服务器部署2套应用,形成4个服务的集群,有效避免单点故障的发生。\n[0113] 数据库服务器共两台,一台作为正式的生产使用,另外一台作为物理备份机器,在生产数据库机器发生问题时,可以切换到备份机上,从而保证了服务的可用性和连续性。\n[0114] 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和方法,能够实现智能化/个性化的健康实时监测,并提供可靠地健康预测与评估策略,帮助使用者及时有效的了解身体状况,发现某些疾病前兆,提升自我健康意识,预防疾病及自我保健。\n[0115]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磁盘、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或随机存储记忆体等。\n[011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法律信息
- 2022-09-2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6F 19/00
专利号: ZL 201410532484.4
申请日: 2014.10.10
授权公告日: 2017.09.29
- 2017-09-29
- 2015-0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6Q 10/06
专利申请号: 201410532484.4
申请日: 2014.10.10
- 2015-01-2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2-05-23
|
2010-11-19
| | |
2
| |
2014-06-18
|
2012-12-11
| | |
3
| |
2011-01-05
|
2010-09-10
| | |
4
| |
2010-02-17
|
2008-08-13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