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用于生态治理中的水体增氧装置 |
申请号 | CN202221579496.9 | 申请日期 | 2022-06-22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IPC分类号 | C02F3/02;H02J7/35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安徽奇兵生态治理工程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88号环球金融广场B座1***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安徽奇兵生态治理工程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安徽奇兵生态治理工程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陈奇;张咪咪 |
代理机构 | 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朝明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生态治理中的水体增氧装置,包括内部中空无顶盖的承载座以及分布于承载座底部的若干球状气囊,所述承载座的内部高度的三分之二处架设有一架板进行分层,处于架板下方的承载座内设有用以排开水面浮层垃圾的拨动部以及防止承载座倾覆的绕卷部,在承载座的两侧侧壁均设置有滑轮;绕卷部包括有转动设置于承载座的内壁之间的转杆,且两个转杆的杆体上均套接有绕卷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整体装置通过浮板浮于水面上,以此进行稳定的水体增氧,而水体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出现风浪的情况下,整体装置容易发生倾覆,从而导致增氧过程中断,难以满足现有市场上的需求的问题。
1.一种用于生态治理中的水体增氧装置,包括内部中空无顶盖的承载座(1)以及分布于承载座(1)底部的若干球状气囊(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1)的内部高度的三分之二处架设有一架板(10)进行分层,处于架板(10)下方的承载座(1)内设有用以排开水面浮层垃圾的拨动部(3)以及防止承载座(1)倾覆的绕卷部(9),在承载座(1)的两侧侧壁均设置有滑轮(7);
绕卷部(9)包括有转动设置于承载座(1)的内壁之间的转杆(901),且两个转杆(901)的杆体上均套接有绕卷辊(902),两个转杆(901)的杆体上均套有带轮(903),且两个带轮(903)之间通过皮带进行传动,择一转杆(901)通过外部的驱动件进行驱动,绕卷辊(902)的辊体上绕卷有一弹性绳并经过滑轮(7)连接有一配重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治理中的水体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部(3)包括有转动设置于承载座(1)内面壁处的齿轮(301),且齿轮(301)上下啮合传动有两直齿条(302),齿轮(301)通过固设于承载座(1)内底部的正反电机(303)进行同轴连接,两个直齿条(302)的相背端口处均固定有连接架(304)并通过连接架(304)固设有拨动板(3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治理中的水体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1)的面板处开设有两个矩形状通口用以连接架(304)的穿过,在连接架(304)的架体顶部设有一凸块,与之对应的通口内开设有一滑槽,凸块设置于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治理中的水体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板(10)的顶部设置有一水体增氧机(4),水体增氧机(4)的工作端置于水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治理中的水体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板(10)的顶部还设置有一蓄电池(5)以及通过支架固设的太阳能板(6),太阳能板(6)与蓄电池(5)、正反电机(303)以及水体增氧机(4)之间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治理中的水体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电机(303)为防水式电机。
一种用于生态治理中的水体增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生态治理中的水体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生态治理中的水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对水污染治理采取的一种方法是对水体进行增氧,使得湖泊底质表层含氧量增加,好氧微生物活动趋强,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促进底泥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逐步形成无机化底质覆盖层,阻断内源污染。
[0003] 经检索,中国公告号为CN214141960U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污染治理的漂浮式水体增氧装置,包括浮板,所述浮板的上表面安装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有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连通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贯穿所述浮板的上表面且连通有增氧盘,所述浮板的下表面焊接有相互对称的四个第二杆体,四个所述第二杆体的底端焊接有第一壳体。
[0004]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整体装置通过浮板浮于水面上,以此进行稳定的水体增氧,而水体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出现风浪的情况下,整体装置容易发生倾覆,从而导致增氧过程中断,难以满足现有市场上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态治理中的水体增氧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整体装置通过浮板浮于水面上,以此进行稳定的水体增氧,而水体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出现风浪的情况下,整体装置容易发生倾覆,从而导致增氧过程中断,难以满足现有市场上的需求的问题。
[0007] (二)技术方案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态治理中的水体增氧装置,包括内部中空无顶盖的承载座以及分布于承载座底部的若干球状气囊,所述承载座的内部高度的三分之二处架设有一架板进行分层,处于架板下方的承载座内设有用以排开水面浮层垃圾的拨动部以及防止承载座倾覆的绕卷部,在承载座的两侧侧壁均设置有滑轮;
[0009] 绕卷部包括有转动设置于承载座的内壁之间的转杆,且两个转杆的杆体上均套接有绕卷辊,两个转杆的杆体上均套有带轮,且两个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进行传动,择一转杆通过外部的驱动件进行驱动,绕卷辊的辊体上绕卷有一弹性绳并经过滑轮连接有一配重块。
[0010] 优选的,所述拨动部包括有转动设置于承载座内面壁处的齿轮,且齿轮上下啮合传动有两直齿条,齿轮通过固设于承载座内底部的正反电机进行同轴连接,两个直齿条的相背端口处均固定有连接架并通过连接架固设有拨动板。
[0011] 优选的,所述承载座的面板处开设有两个矩形状通口用以连接架的穿过,在连接架的架体顶部设有一凸块,与之对应的通口内开设有一滑槽,凸块设置于滑槽内。
[0012] 优选的,所述架板的顶部设置有一水体增氧机,水体增氧机的工作端置于水体内。
[0013] 优选的,所述架板的顶部还设置有一蓄电池以及通过支架固设的太阳能板,太阳能板与蓄电池、正反电机以及水体增氧机之间电性连接。
[0014] 优选的,所述正反电机为防水式电机。
[0015] (三)有益效果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态治理中的水体增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 1、通过设置的绕卷部,由外部的驱动件进行运转,来实现其中一转杆的驱动,并通过带轮之间的皮带传动,同步的使两个绕卷辊进行绕卷,通过绕卷辊上的弹性绳经过滑轮下掉配重块,利用两个配重块沉入水底,以此来增加其稳定性,防止整体装置的倾覆,保证了水体增氧的稳定进行。
[0018] 2、通过设置的拨动部,利用正反电机的持续性的正反转运动,促使齿轮进行循环式运动,此时,与齿轮进行啮合的两个直齿条会进行循环性的相向或者相背运动,以此能够通过连接架推动两个拨动板进行运动,来拨动水面上浮层垃圾,确保其增氧过程中不受浮层垃圾影响,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9] 3、通过设置的太阳能板和蓄电池,由于太阳能板与蓄电池、正反电机以及水体增氧机之间电性连接,利用太阳能板的作业,通过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蓄电池进行蓄电,确保其装置的长时间作业。
附图说明
[0020]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结构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拨动部的整体结构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绕卷部的整体结构图。
[0025] 图中:1、承载座;2、气囊;3、拨动部;301、齿轮;302、直齿条;303、正反电机;304、连接架;305、拨动板;4、水体增氧机;5、蓄电池;6、太阳能板;7、滑轮;8、配重块;9、绕卷部;
901、转杆;902、绕卷辊;903、带轮;10、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27]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生态治理中的水体增氧装置,包括内部中空无顶盖的承载座1以及分布于承载座1底部的若干球状气囊2,若干气囊2铺设的面积要大于承载座1底部的面积,同时,若干气囊2通过防水胶进行粘结,以此确保承载座1能够浮于水面,在承载座1的内部高度的三分之二处架设有一架板10进行分层,架板10的规格适配于承载座1的内部,架板10下方的承载座1内设有防止承载座1倾覆的绕卷部9,且在承载座1的两侧侧壁均设置有滑轮7;
[0028]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4所示,绕卷部9包括有转动设置于承载座1的内壁之间的转杆901,两个转杆901之间相互对称,且两个转杆901的杆体上均套接有绕卷辊902,而两个转杆901的杆体上均套有带轮903,且两个带轮903之间通过皮带进行传动,择一转杆901通过外部的驱动件进行驱动,该外部的驱动件为防水电机,同时安装于承载座1的侧壁上,两个绕卷辊902的辊体上绕卷有一弹性绳并经过滑轮7连接有一配重块8,配重块8的顶部设有一挂环,弹性绳连接于挂环上,通过外部的驱动件运转,来实现其中一转杆901的驱动,并通过带轮903之间的皮带传动,同步的使两个绕卷辊进902行绕卷,通过绕卷辊902上的弹性绳会使配重块8下落到水底,从而防止承载座1出现倾覆的情况发生。
[0029] 具体的,参考图2和图3所示,架板10下方的承载座1内还设有用以排开水面浮层垃圾的拨动部3,拨动部3包括有转动设置于承载座1内面壁处的齿轮301,以及固设在承载座1内底部的正反电机303,正反电机303为防水式电机,正反电机303的输出轴对接于齿轮301上,且齿轮301上下啮合传动有两直齿条302,两个直齿条302的相背端口处均固定有连接架
304,与之对应的承载座1的面板处开设有两个矩形状通口,连接架304穿过该通口,同时在连接架304的架体顶部设有一凸块,而对应的通口处设有一滑槽,凸块设置于滑槽内,用以辅助直齿条302进行移动,而两个连接架304的相背端固设有拨动板305,用正反电机303的持续性的正反转运动,促使齿轮301进行循环式运动,此时,与齿轮301进行啮合的两个直齿条302会进行循环性的相向或者相背运动,以此能够通过连接架304推动两个拨动板305进行运动,来拨动水面上浮层垃圾,方便进行水体增氧操作。
[0030]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1和图2所示,架板10的顶部设置有一水体增氧机4,水体增氧机4的工作端置于水体内,同时在架板10的顶部还设置有一蓄电池5以及通过支架固设的太阳能板6,蓄电池5处于太阳能板6的下方位置,而太阳能板6与蓄电池5、正反电机303以及水体增氧机4之间电性连接,同时与外部的驱动件也进行电性连接,利用太阳能板6的作业,通过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蓄电池5进行蓄电,确保其装置的长时间作业,进行水体增氧。
[0031] 本实施例工作时,通过遥控船推动承载座1在水面上进行移动,利用若干气囊2浮于水面上,而在遥控船推动承载座1移动的期间,利用正反电机303的持续性的正反转运动,促使齿轮301进行循环式运动,此时,与齿轮301进行啮合的两个直齿条302会进行循环性的相向或者相背运动,以此能够通过连接架304推动两个拨动板305进行运动,来拨动水面上浮层垃圾,到达指定位置过后,将水体增氧机4的工作端放置于水体内,进行增氧操作,同时,在增氧的期间,通过外部的驱动件运转,来实现其中一转杆901的驱动,并通过带轮903之间的皮带传动,同步的使两个绕卷辊进902行绕卷,通过绕卷辊902上的弹性绳会使配重块8下落到水底,从而防止承载座1出现倾覆的情况发生,确保稳定的水体增氧工作。
[0032]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003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4]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