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马铃薯播种机智能振幅调整播种单元 |
申请号 | CN201510617617.2 | 申请日期 | 2015-09-25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5196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01C9/02 | IPC分类号 | A;0;1;C;9;/;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希成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创园A座313室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希成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希成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孙传祝;王相友;李学强;苏国粱;梁希成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播种机智能振幅调整播种单元,其特征在于从动辊经从动轴支承在支架Ⅰ上,主动辊经主动轴和张紧装置支承在支架Ⅱ上,主、从动辊上挂有同一条设有凸块和薯种碗的输送带,导薯筒位于固定在支架Ⅰ、Ⅱ上的护罩两侧面之间,输送装置安装在经地轮支承在地面上的机架上,液压马达安装在固定于支架Ⅰ上的支架Ⅲ上,控制器安装在机架上,传感器Ⅰ和传感器Ⅱ分别安装在地轮内端面和主动辊端面上,固定有支腿Ⅱ和2条支腿Ⅰ的回转架支承在支架Ⅱ上,安装有滚动体的滚轴固定在支腿Ⅰ端部,角轮安装在支腿Ⅱ端部,步进电机安装在固定于支架Ⅰ上的支架Ⅳ的上,传感器Ⅲ安装在固定于护罩上的支架Ⅴ上。本发明播种精度高、适应范围广泛。
1.一种马铃薯播种机智能振幅调整播种单元,包括输送装置、张紧装置(1)、智能株距调整装置、智能振幅调整装置、机架(2)和地轮(3),其中输送装置包括主动辊(4)、主动轴(5)、从动辊(6)、从动轴(7)、输送带(8)和薯种碗(9),水平布置的主动轴(5)位于从动轴(7)上方、且从动轴(7)与主动轴(5)平行,中部固定有从动辊(6)的从动轴(7)两端支承在支架Ⅰ(10)上,中部固定有主动辊(4)的主动轴(5)两端位于沿铅垂方向布置的滑道(11)内,且主动轴(5)通过张紧装置(1)支承在位于主动轴(5)两端的支架Ⅱ(12)上,主动辊(4)和从动辊(6)上挂有同一条输送带(8),输送带(8)靠近主动辊(4)和从动辊(6)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沿着输送带(8)的宽度方向排列的2排凸块(13),每排的多个凸块(13)沿着输送带(8)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且2排凸块(13)交错布置,主动辊(4)和从动辊(6)的外圆表面上对应于2排凸块设置有2排凹槽,输送带(8)远离主动辊(4)和从动辊(6)的外表面上固定有沿着输送带(8)的宽度方向排列的2排薯种碗(9),每排的多个薯种碗(9)沿着输送带(8)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2排薯种碗(9)交错布置,各薯种碗(9)位于输送带(8)的紧段时凹面朝上,输送带(8)的松段一侧设有导薯筒(14)和护罩(15),其中U形护罩(15)两侧面的上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支架Ⅱ(12)上,下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支架Ⅰ(10)上,并保持输送带(8)的松段位于护罩(15)内、且护罩(15)的U形底面与输送带(8)的松段平行,m形导薯筒(14)的两侧面位于护罩(15)两侧面的内表面之间,并保持导薯筒(14)过m形2顶端所做的切平面与输送带(8)的松段平行,位于护罩(15)底面与导薯筒(14)的m形顶端之间设置有2组间隙调整装置(16),组装后的输送装置安装在机架(2)上,并通过安装在机架(2)下面、位于支架Ⅰ(10)沿着从动轴(7)的轴线方向的两侧、且远离输送带(8)的松段一侧的地轮(3)支承在地面上,地轮(3)轴线与从动轴(7)轴线平行,智能株距调整装置包括液压马达(17)、控制器(18)、传感器Ⅰ(19)和传感器Ⅱ(20),通过联轴器Ⅰ(21)与主动轴(5)同轴连接的液压马达(17)安装在下端固定于支架Ⅰ(10)上的支架Ⅲ(22)的上平面,控制器(18)安装在机架(2)远离地轮(3)一端的上平面上,传感器Ⅰ(19)安装在地轮(3)靠近输送带(8)一侧的内端面上,传感器Ⅱ(20)安装在主动辊(4)的端面上,智能振幅调整装置包括振幅调整装置和智能振幅调整控制装置,其中振幅调整装置包括回转架(23)、滚轴(24)和角轮(25),中部固定有平行、且呈放射状向外伸出的2条支腿Ⅰ(26)的回转架(23)两端支承在支架Ⅱ(12)上,两端安装有与输送带(8)内表面上的2排凸块(13)之间距离相等的滚动体(27)的滚轴(24)固定在支腿Ⅰ(26)远离回转架(23)轴线的端部设置的圆孔内,角轮(25)固定在位于回转架(23)的2条支腿Ⅰ(26)之间朝着与支腿Ⅰ(26)呈小于90º夹角、位于支腿Ⅰ(26)下方、且与回转架(23)轴线垂直的支腿Ⅱ(28)远离回转架(23)轴线的端部设置的圆孔内,其特征在于:智能振幅调整控制装置包括步进电机(29)、控制器(18)和传感器Ⅲ(30),通过联轴器Ⅱ(31)与回转架(23)同轴连接的步进电机(29)安装在下端固定于支架Ⅰ(10)上的支架Ⅳ(32)的上平面,与智能株距调整装置共用的控制器(18)安装在机架(2)远离地轮(3)一端的上平面上,折弯成开口槽形、且开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的支架Ⅴ(33)的2条槽形斜边远离槽底的端部各沿着远离槽底的方向伸出一段与槽底相垂直的连接段,支架Ⅴ(33)通过2条斜边端部伸出的连接段、槽底朝上、槽底平行于主动轴(5),且整个支架Ⅴ(33)位于主动辊(4)上方偏向输送带(8)的松段一侧固定在护罩(15)的两侧面上,多个传感器Ⅲ(30)安装在支架Ⅴ(33)的内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播种机智能振幅调整播种单元,其特征在于:5个传感器
Ⅲ(30)分别安装在支架Ⅴ(33)的槽底、2条斜边和2条斜边远离槽底的端部沿着远离槽底的方向伸出的与槽底相垂直的2条连接段的内侧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播种机智能振幅调整播种单元,其特征在于:3个传感器
Ⅲ(30)分别安装在支架Ⅴ(33)的槽底和2条斜边远离槽底的端部沿着远离槽底的方向伸出的与槽底相垂直的2条连接段的内侧面上。
马铃薯播种机智能振幅调整播种单元\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播种机的智能振幅调整播种单元,主要用于马铃薯播种机。\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现有马铃薯种植机械多数将一种简单的薯种碗固定在输送链或输送带上,由于其结构简单,输送链或输送带的振幅不可调,薯种碗中的薯种数量控制不够精确,极易产生漏种或重种现象,影响马铃薯的后期生长发育。因此,乐陵市天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发明了一种“根茎类作物碗勺式排种的种植装置”,授权专利号:ZL2012200930666。但是,经试验和实际应用发现,该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马铃薯种输送装置的振动效果不够理想,且振幅不能调整。所采用的碗勺式薯种碗一次挖薯种较多,增加了振动负担,且不易调节,因此导致大量重种现象的发生;另外,由于挖薯种较多,振动后抖落的薯种也较多,抖落后的薯种不易滑下,影响播种效果,易产生重种和漏种。因此,山东希成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又发明了一种“振幅可调式马铃薯种输送装置”,申请号:201410412174.9,公开号:\nCN104192481A。但经试验和实际应用发现,该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马铃薯播种机的振幅调整仍然比较麻烦,且重种、漏种效果不够理想。\n[0003] 综观马铃薯种植机械行业现状,急需一种能够根据马铃薯的播种要求自动调整振动幅度、且不易发生漏种或重种现象的马铃薯播种机,以满足马铃薯种植户对播种精度的要求。\n发明内容\n[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现有马铃薯种植机械所存在的问题,根据马铃薯的播种要求自动调整振动幅度,播种精度高、适应范围广泛、工作可靠的马铃薯播种机的智能振幅调整播种单元。\n[0005] 其技术方案为:包括输送装置、张紧装置、智能株距调整装置、智能振幅调整装置、机架和地轮,其中输送装置包括主动辊、主动轴、从动辊、从动轴、输送带和薯种碗,水平布置的主动轴位于从动轴上方、且从动轴与主动轴平行,中部固定有从动辊的从动轴两端支承在支架Ⅰ上,中部固定有主动辊的主动轴两端位于沿铅垂方向布置的滑道内,且主动轴通过张紧装置支承在位于主动轴两端的支架Ⅱ上,主动辊和从动辊上挂有同一条输送带,输送带靠近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沿着输送带的宽度方向排列的2排凸块,每排的多个凸块沿着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且2排凸块交错布置,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外圆表面上对应于2排凸块设置有2排凹槽,输送带远离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外表面上固定有沿着输送带的宽度方向排列的2排薯种碗,每排的多个薯种碗沿着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n2排薯种碗交错布置,各薯种碗位于输送带的紧段时凹面朝上,输送带的松段一侧设有导薯筒和护罩,其中U形护罩两侧面的上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支架Ⅱ上,下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支架Ⅰ上,并保持输送带的松段位于护罩内、且护罩的U形底面与输送带的松段平行,m形导薯筒的两侧面位于护罩两侧面的内表面之间,并保持导薯筒过m形2顶端所做的切平面与输送带的松段平行,位于护罩底面与导薯筒的m形顶端之间设置有2组间隙调整装置,组装后的输送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并通过安装在机架下面、位于支架Ⅰ沿着从动轴的轴线方向的两侧、且远离输送带的松段一侧的地轮支承在地面上,地轮轴线与从动轴轴线平行,智能株距调整装置包括液压马达、控制器、传感器Ⅰ和传感器Ⅱ,通过联轴器Ⅰ与主动轴同轴连接的液压马达安装在下端固定于支架Ⅰ上的支架Ⅲ的上平面,控制器安装在机架远离地轮一端的上平面上,传感器Ⅰ安装在地轮靠近输送带一侧的内端面上,传感器Ⅱ安装在主动辊的端面上,智能振幅调整装置包括振幅调整装置和智能振幅调整控制装置,其中振幅调整装置包括回转架、滚轴和角轮,中部固定有平行、且呈放射状向外伸出的2条支腿Ⅰ的回转架两端支承在支架Ⅱ上,两端安装有与输送带内表面上的2排凸块之间距离相等的滚动体的滚轴固定在支腿Ⅰ远离回转架轴线的端部设置的圆孔内,角轮固定在位于回转架的2条支腿Ⅰ之间朝着与支腿Ⅰ呈小于90º夹角、位于支腿Ⅰ下方、且与回转架轴线垂直的支腿Ⅱ远离回转架轴线的端部设置的圆孔内,智能振幅调整控制装置包括步进电机、控制器和传感器Ⅲ,通过联轴器Ⅱ与回转架同轴连接的步进电机安装在下端固定于支架Ⅰ上的支架Ⅳ的上平面,与智能株距调整装置共用的控制器安装在机架远离地轮一端的上平面上,折弯成开口槽形、且开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的支架Ⅴ的2条槽形斜边远离槽底的端部各沿着远离槽底的方向伸出一段与槽底相垂直的连接段,支架Ⅴ通过2条斜边端部伸出的连接段、槽底朝上、槽底平行于主动轴,且整个支架Ⅴ位于主动辊上方偏向输送带的松段一侧固定在护罩的两侧面上,多个传感器Ⅲ安装在支架Ⅴ的内表面上。\n[0006] 所述的马铃薯播种机智能振幅调整播种单元,5个传感器Ⅲ分别安装在支架Ⅴ的槽底、2条斜边和2条斜边远离槽底的端部沿着远离槽底的方向伸出的与槽底相垂直的2条连接段的内侧面上。\n[0007] 所述的马铃薯播种机智能振幅调整播种单元,3个传感器Ⅲ分别安装在支架Ⅴ的槽底和2条斜边远离槽底的端部沿着远离槽底的方向伸出的与槽底相垂直的2条连接段的内侧面上。\n[0008] 本发明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水平布置的主动轴位于从动轴上方,且从动轴与主动轴平行;中部固定有从动辊的从动轴两端支承在支架Ⅰ上,中部固定有主动辊的主动轴两端位于沿铅垂方向布置的滑道内,且主动轴通过张紧装置支承在位于主动轴两端的支架Ⅱ上,主动辊和从动辊上挂有同一条输送带,从而张紧装置可将挂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上的同一条输送带张紧。输送带靠近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沿着输送带的宽度方向排列的2排凸块,每排的多个凸块沿着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且2排凸块交错布置,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外圆表面上对应于2排凸块设置有2排凹槽。输送带远离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外表面上固定有沿着输送带的宽度方向排列的2排薯种碗;每排的多个薯种碗沿着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2排薯种碗交错布置,各薯种碗位于输送带的紧段时凹面朝上。设置在输送带的松段一侧的U形护罩两侧面的上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支架Ⅱ上,下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支架Ⅰ上,并保持输送带的松段位于护罩内、且护罩的U形底面与输送带的松段平行;\nm形导薯筒的两侧面位于护罩两侧面的内表面之间,并保持导薯筒过m形2顶端所做的切平面与输送带的松段平行;位于护罩底面与导薯筒的m形顶端之间设置有2组间隙调整装置。\n组装后的输送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并通过安装在机架下面的地轮支承在地面上;地轮位于支架Ⅰ沿着从动轴的轴线方向的两侧、且远离输送带的松段一侧;地轮轴线与从动轴轴线平行。智能株距调整装置的液压马达安装在支架Ⅲ的上平面,支架Ⅲ的下端固定于支架Ⅰ上,液压马达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Ⅰ与主动轴同轴连接;控制器安装在机架远离地轮一端的上平面上;检测地轮转速的传感器Ⅰ安装在地轮靠近输送带一侧的内端面上,检测主动辊转速的传感器Ⅱ安装在主动辊的端面上;传感器Ⅰ和传感器Ⅱ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控制液压马达的转速,以保证播种株距达到种植户的要求。中部固定有平行、且呈放射状向外伸出的2条支腿Ⅰ的回转架两端支承在支架Ⅱ上,两端安装有与输送带内表面上的2排凸块之间距离相等的滚动体的滚轴固定在支腿Ⅰ远离回转架轴线的端部设置的圆孔内;支腿Ⅱ固定在回转架的2条支腿Ⅰ之间、位于支腿Ⅰ下方、与回转架轴线垂直,且支腿Ⅱ与支腿Ⅰ呈小于90º的夹角;角轮安装在支腿Ⅱ远离回转架轴线的端部设置的圆孔内。智能振幅调整控制装置的步进电机安装在支架Ⅳ的上平面,支架Ⅳ的下端固定于支架Ⅰ上,步进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Ⅱ与回转架同轴连接;与智能株距调整装置共用的控制器安装在机架远离地轮一端的上平面上。支架Ⅴ折弯成开口槽形,且开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支架Ⅴ的2条槽形斜边远离槽底的端部各沿着远离槽底的方向伸出一段与槽底相垂直的连接段;支架Ⅴ通过2条斜边端部伸出的连接段固定在护罩的两侧面上,支架Ⅴ的槽底朝上、槽底平行于主动轴,且整个支架Ⅴ位于主动辊上方偏向输送带的松段一侧;5个传感器Ⅲ分别安装在支架Ⅴ的槽底、2条斜边和2条斜边远离槽底的端部沿着远离槽底的方向伸出的与槽底相垂直的2条连接段的内侧面上,或者3个传感器Ⅲ分别安装在支架Ⅴ的槽底和2条斜边远离槽底的端部沿着远离槽底的方向伸出的与槽底相垂直的2条连接段的内侧面上;以便将传感器Ⅲ从主动辊上方及两侧检测到的被抛起做抛物运动的马铃薯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控制步进电机转动,或使得滚动体与输送带内表面上的2排凸块之间压力增大,而角轮与输送带内表面之间的压力减小,或使得滚动体与输送带内表面上的2排凸块之间压力减小,而角轮与输送带内表面之间的压力增大,以达到改变振动幅度、减少重种和漏种之目的。\n[0009] 其工作原理为:播种过程中,马铃薯播种机由拖拉机悬挂、牵引前行,地轮则在支承播种机完成播种作业的同时,被播种机拖动着在土壤表面上滚动。输送装置的主动轴由液压马达驱动运转,液压马达所需的液压油由拖拉机提供。\n[0010] 马铃薯播种机播种前,首先要根据所播种的马铃薯品种、播种地区以及其它种植要求的不同设定播种株距。当传感器Ⅰ检测到由于拖拉机的行驶速度变化、土壤松软程度变化等原因导致的地轮转速发生变化,使得马铃薯播种机的实际播种株距超出设定播种株距的允许范围时,控制器便向液压马达发出指令改变转速;当传感器Ⅱ将检测到的液压马达的转速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计算出的马铃薯播种机的实际播种株距恢复到设定播种株距的允许范围内时,再给液压马达发出指令维持这一转速。因此,本机的智能株距调整播种单元可保证马铃薯播种机的实际播种株距始终保持在设定播种株距的允许范围内。\n[0011] 当液压马达通过主动轴和主动辊驱动输送带运行时,固定在输送带上的薯种碗则交替从薯种箱出料口挖取薯种。每个薯种碗每次挖取的薯种一般情况下都多于1枚,但由于输送带与主动辊和从动辊接触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沿着输送带的宽度方向排列的2排凸块,对应于2排凸块,固定在2条支腿Ⅰ远离回转架轴线的端部设置的滚轴两端安装有与输送带内表面上的2排凸块之间距离相等的滚动体,因此盛满薯种的薯种碗随同输送带在上行过程中,由于固定在输送带内表面上的凸块将不断被滚动体顶起,导致输送带和薯种碗产生一定的振动,薯种碗内多余的薯种将被抖落。薯种在薯种碗内被输送带的紧段带动向上到达最高点时,由于输送带在主动辊处换向而被薯种碗朝着输送带的松段方向向斜上方抛出,并做抛物运动。\n[0012] 由于回转架的两支腿Ⅰ之间呈放射状向外伸出的支腿Ⅱ端部固定的角轮与输送带内表面的平面部分滚动摩擦,转动回转架时,将通过支腿Ⅱ改变端部的角轮与输送带紧段的相对位置,即改变角轮将输送带紧段顶起的程度,同时还可改变输送带紧段内表面的凸块与安装在滚轴两端的滚动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达到调整输送带紧段及其该段上薯种碗的振动幅度之目的。\n[0013] 当传感器Ⅲ检测到由于薯种大小的差异等原因导致的被单个薯种碗向斜上方抛出、并做抛物运动的薯种多于1枚,即会产生重种时,传感器Ⅲ便将检测到的多于1个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向步进电机发出转动指令,并带动回转架及其回转架上的支腿Ⅰ和支腿Ⅱ一起转动,减小角轮顶起输送带的程度,同时增大滚动体与输送带内表面的凸块之间的压紧程度,即增大了输送带紧段及该段上薯种碗的振动幅度,以便振落薯碗内多于1枚的薯种,减少重种率;反之,当薯种碗沿着输送带的紧段运行至主动辊上方换向时,如果传感器Ⅲ没有检测到向斜上方做抛物运动的薯种,即会产生漏种时,控制器将由于传感器Ⅲ未按时传递信号而向步进电机发出反向转动指令,并带动回转架及其回转架上的支腿Ⅰ和支腿Ⅱ一起做反向转动,增大角轮顶起输送带的程度,同时减小滚动体与输送带内表面的凸块之间的压紧程度,即减小了输送带紧段及该段上薯种碗的振动幅度,保证每个薯种碗内均有1枚薯种,减少漏种率。因此,本机的智能振幅调整播种单元可保证马铃薯播种机的实际重种、漏种率始终保持在允许范围内。\n[001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增设了智能株距调整装置,因此当由于拖拉机的行驶速度变化、土壤松软程度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地轮转速变化,进而导致马铃薯播种机的实际播种株距超出设定播种株距的允许范围时,采用智能控制措施实时自动调整马铃薯播种机的播种株距,保证马铃薯播种机的实际播种株距始终保持在设定播种株距的允许范围内,从而提高了马铃薯播种机对不同地区、不同马铃薯品种的适应能力。固定在回转架的支腿Ⅱ端部的角轮与输送带内表面的平面部分接触,转动回转架即可改变角轮顶起输送带紧段的程度,同时还能改变输送带紧段内表面的凸块与滚轴两端滚动体之间的压紧程度,因此增设智能振幅调整装置后,当传感器Ⅲ检测到被单个薯种碗向斜上方抛出做抛物运动的薯种多于1枚而产生重种,或者传感器Ⅲ未检测到向斜上方做抛物运动的薯种而产生漏种时,控制器便会向步进电机发出转动指令,并通过回转架及支腿Ⅰ和支腿Ⅱ改变角轮顶起输送带的程度,同时改变滚动体与输送带内表面的凸块之间的压紧程度,即达到改变输送带紧段及该段上薯种碗的振动幅度之目的,从而保证马铃薯播种机的实际重种、漏种率始终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有效地提高了马铃薯播种机的作业效率。\n附图说明\n[0015]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n[0016]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左视图。\n[0017]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A-A剖面图。\n[0018]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表示振幅调整装置的局部轴测剖视图。\n[0019]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表示振幅调整装置的另一局部轴测剖视图。\n[0020]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n[0021]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左视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2] 1、张紧装置 2、机架 3、地轮 4、主动辊 5、主动轴 6、从动辊 7、从动轴 8、输送带 \n9、薯种碗 10、支架Ⅰ 11、滑道 12、支架Ⅱ13、凸块 14、导薯筒 15、护罩 16、间隙调整装置 \n17、液压马达 18、控制器 19、传感器Ⅰ 20、传感器Ⅱ 21、联轴器Ⅰ 22、支架Ⅲ 23、回转架 \n24、滚轴 25、角轮 26、支腿Ⅰ 27、滚动体 28、支腿Ⅱ 29、步进电机 30、传感器Ⅲ 31、联轴器Ⅱ 32、支架Ⅳ 33、支架Ⅴ。\n[0023] 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水平布置的主动轴5位于从动轴7上方,且从动轴7与主动轴5平行;中部固定有从动辊6的从动轴7两端支承在支架Ⅰ10上,中部固定有主动辊4的主动轴5两端位于沿铅垂方向布置的滑道11内,且主动轴5通过张紧装置1支承在位于主动轴5两端的支架Ⅱ12上,主动辊4和从动辊6上挂有同一条输送带8,从而张紧装置1可将挂在主动辊4和从动辊6上的同一条输送带8张紧。输送带8靠近主动辊4和从动辊6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沿着输送带8的宽度方向排列的2排凸块13,每排的多个凸块13沿着输送带8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且2排凸块13交错布置,主动辊4和从动辊6的外圆表面上对应于2排凸块设置有2排凹槽。输送带8远离主动辊4和从动辊6的外表面上固定有沿着输送带8的宽度方向排列的\n2排薯种碗9;每排的多个薯种碗9沿着输送带8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2排薯种碗9交错布置,各薯种碗9位于输送带8的紧段时凹面朝上。设置在输送带8的松段一侧的U形护罩15两侧面的上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支架Ⅱ12上,下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支架Ⅰ10上,并保持输送带8的松段位于护罩15内、且护罩15的U形底面与输送带8的松段平行;m形导薯筒14的两侧面位于护罩15两侧面的内表面之间,并保持导薯筒14过m形2顶端所做的切平面与输送带8的松段平行;位于护罩15底面与导薯筒14的m形顶端之间设置有2组间隙调整装置16。组装后的输送装置安装在机架2上,并通过安装在机架2下面的地轮3支承在地面上;地轮3位于支架Ⅰ\n10沿着从动轴7的轴线方向的两侧、且远离输送带8的松段一侧;地轮3轴线与从动轴7轴线平行。智能株距调整装置的液压马达17安装在支架Ⅲ22的上平面,支架Ⅲ22的下端固定于支架Ⅰ10上,液压马达17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Ⅰ21与主动轴5同轴连接;控制器18安装在机架\n2远离地轮3一端的上平面上;检测地轮3转速的传感器Ⅰ19安装在地轮3靠近输送带8一侧的内端面上,检测主动辊4转速的传感器Ⅱ20安装在主动辊4的端面上;传感器Ⅰ19和传感器Ⅱ\n20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18,经控制器18处理后控制液压马达17的转速,以保证播种株距达到种植户的要求。中部固定有平行、且呈放射状向外伸出的2条支腿Ⅰ26的回转架\n23两端支承在支架Ⅱ12上,两端安装有与输送带8内表面上的2排凸块13之间距离相等的滚动体27的滚轴24固定在支腿Ⅰ26远离回转架23轴线的端部设置的圆孔内;支腿Ⅱ28固定在回转架23的2条支腿Ⅰ26之间、位于支腿Ⅰ26下方、与回转架23轴线垂直,且支腿Ⅱ28与支腿Ⅰ\n26呈小于90º的夹角;角轮25安装在支腿Ⅱ28远离回转架23轴线的端部设置的圆孔内。智能振幅调整控制装置的步进电机29安装在支架Ⅳ32的上平面,支架Ⅳ32的下端固定于支架Ⅰ\n10上,步进电机29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Ⅱ31与回转架23同轴连接;与智能株距调整装置共用的控制器18安装在机架2远离地轮3一端的上平面上。支架Ⅴ33折弯成开口槽形,且开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支架Ⅴ33的2条槽形斜边远离槽底的端部各沿着远离槽底的方向伸出一段与槽底相垂直的连接段;支架Ⅴ33通过2条斜边端部伸出的连接段固定在护罩15的两侧面上,支架Ⅴ33的槽底朝上、槽底平行于主动轴5,且整个支架Ⅴ33位于主动辊4上方偏向输送带8的松段一侧;5个传感器Ⅲ30分别安装在支架Ⅴ33的槽底、2条斜边和2条斜边远离槽底的端部沿着远离槽底的方向伸出的与槽底相垂直的2条连接段的内侧面上,以便将传感器Ⅲ30从主动辊4上方及两侧检测到的被抛起做抛物运动的马铃薯信号传递给控制器\n18,经控制器18处理后控制步进电机29转动,或使得滚动体27与输送带8内表面上的2排凸块13之间压力增大,而角轮25与输送带8内表面之间的压力减小,或使得滚动体27与输送带\n8内表面上的2排凸块13之间压力减小,而角轮25与输送带8内表面之间的压力增大,以达到改变振动幅度、减少重种和漏种之目的。\n[0024] 在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3个传感器Ⅲ30分别安装在支架Ⅴ33的槽底和2条斜边远离槽底的端部沿着远离槽底的方向伸出的与槽底相垂直的2条连接段的内侧面上,以便将传感器Ⅲ30从主动辊4上方及两侧检测到的被抛起做抛物运动的马铃薯信号传递给控制器18,经控制器18处理后控制步进电机29转动,或使得滚动体27与输送带8内表面上的2排凸块13之间压力增大,而角轮25与输送带8内表面之间的压力减小,或使得滚动体27与输送带8内表面上的2排凸块13之间压力减小,而角轮25与输送带8内表面之间的压力增大,以达到改变振动幅度、减少重种和漏种之目的。
法律信息
- 2016-10-19
- 2016-0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C 9/02
专利申请号: 201510617617.2
申请日: 2015.09.25
- 2015-12-2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