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 |
申请号 | CN202220034192.8 | 申请日期 | 2022-01-04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24F40/40 | IPC分类号 | A;2;4;F;4;0;/;4;0;;;A;2;4;F;4;0;/;5;0;;;A;2;4;F;4;0;/;4;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深圳市耐星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万丰社区大洋田工业区48栋二层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深圳市耐星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深圳市耐星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程金;邱修金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包括油杯、连接柱、第一凸缘、第二凸缘、第一腔体、第一通孔、O型密封圈、无纺布套、绝缘环、O型垫片、底座、电极硅胶套、正极电极针、第二腔体、第二通孔、第三腔体、第三通孔、第三凸缘和硅胶帽,本实用新型的陶瓷发热芯与连接柱的内部腔体间设计有1.5‑2.0mm的间隙,可有效的避免吸食时带出烟油;本实用新型的正极电极针设计为隔板式结构,通过和绝缘环配合挤压发热丝正极导线,具备以下优点导电效果好,不会出现接触不良现象;导气效果好,电极孔设计为隔断式,可防止堵孔影响气流;防漏油功能,电极孔设计为隔断式,防止烟油从底部漏出;更加便于装配,可实现自动化生产。
1.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包括油杯(1),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1)的内部套接有连接柱(2),连接柱(2)的底端套接有底座(9),底座(9)的内部安装有电极硅胶套(10),电极硅胶套(10)的内部套接有正极电极针(11),正极电极针(11)的顶端开设有第二腔体(110),第二腔体(110)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通孔(111),正极电极针(11)的底端开设有第三腔体(112),第三腔体(112)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三通孔(113),正极电极针(1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凸缘(114),且电极硅胶套(10)设置于第三凸缘(114)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2)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腔体(22),第一腔体(22)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23),第一腔体(22)的内部套接有无纺布套(5),无纺布套(5)的内部套接有陶瓷发热芯(6),陶瓷发热芯(6)的底端设置有绝缘环(7),且绝缘环(7)套接于第一腔体(22)的内部,正极电极针(11)的顶端套接于绝缘环(7)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发热芯(6)的下表面设置有正极导线(60)和负极导线(61),且负极导线(61)通过绝缘环(7)压合于第一腔体(22)的内壁上,正极导线(60)通过正极电极针(11)压合于绝缘环(7)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发热芯(6)的上表面与第一腔体(22)的内壁设置有间隙,该间隙的高度为1.5‑2.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2)上套接有防油硅胶圈(3),防油硅胶圈(3)的两侧外壁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凸缘(20),且第一凸缘(20)固定连接于连接柱(2)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2)上套接有O型密封圈(4),且O型密封圈(4)设置于油杯(1)的内壁上,O型密封圈(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凸缘(21),且第二凸缘(21)固定连接于连接柱(2)的外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9)上安装有硅胶帽(12),底座(9)的上表面设置有O型垫片(8),且O型垫片(8)设置于油杯(1)的下表面。
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n背景技术\n[0002] 电子烟通过加热油舱中的烟油,可以将烟油变成蒸汽让用户吸食,相比于卷烟,具有危害性小、安全性高、香味丰富、使用方便的优点,现有电子烟产品在装配时,其发热芯与连接柱的内部腔体紧密贴合或仅预留极小的间隙,导致抽烟的时候容易把烟油带出,影响口感;现有电子烟产品的发热芯通过绝缘环配合挤压,发热芯上的负极导线通过绝缘环紧密的挤压在油杯内壁,但其正极导线仅仅通过电极硅胶套挤压在正极电极针上,导致接触较差,电阻不稳定,影响烟雾效果,并且该种方式会导致装配不便,影响生产效率;同时,现有的正极电极针的结构设计为完全导通式,该结构容易因堵孔影响气流的稳定,且烟油容易从底部漏出。\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n[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包括油杯,所述油杯的内部套接有连接柱,连接柱的底端套接有底座,底座的内部安装有电极硅胶套,电极硅胶套的内部套接有正极电极针,正极电极针的顶端开设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通孔,正极电极针的底端开设有第三腔体,第三腔体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三通孔,正极电极针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凸缘,且电极硅胶套设置于第三凸缘的上表面。\n[0005]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腔体的内部套接有无纺布套,无纺布套的内部套接有陶瓷发热芯,陶瓷发热芯的底端设置有绝缘环,且绝缘环套接于第一腔体的内部,正极电极针的顶端套接于绝缘环的内部。\n[0006]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发热芯的下表面设置有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且负极导线通过绝缘环压合于第一腔体的内壁上,正极导线通过正极电极针压合于绝缘环的内壁上。\n[0007]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发热芯的上表面与第一腔体的内壁设置有间隙,该间隙的高度为1.5‑2.0mm。\n[0008]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上套接有防油硅胶圈,防油硅胶圈的两侧外壁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凸缘,且第一凸缘固定连接于连接柱的外壁上。\n[0009]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上套接有O型密封圈,且O型密封圈设置于油杯的内壁上,O型密封圈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凸缘,且第二凸缘固定连接于连接柱的外壁上。\n[0010]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硅胶帽,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O型垫片,且O型垫片设置于油杯的下表面。\n[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陶瓷发热芯与连接柱的内部腔体间设计有1.5‑2.0mm的间隙,可有效的避免吸食时带出烟油;本实用新型的正极电极针设计为隔板式结构,通过和绝缘环配合挤压发热丝正极导线,具备以下优点:\n[0012] 1、导电效果好,不会出现接触不良现象;\n[0013] 2、导气效果好,电极孔设计为隔断式,可防止堵孔影响气流;\n[0014] 3、防漏油功能,电极孔设计为隔断式,防止烟油从底部漏出;\n[0015] 4、更加便于装配,可实现自动化生产。\n附图说明\n[0016]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n[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n[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n[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n[0020]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n[0021] 图5是图3中B区域的结构放大图;\n[0022]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正极电极针侧视剖切结构示意图;\n[0023] 图中:1、油杯;2、连接柱;20、第一凸缘;21、第二凸缘;22、第一腔体;23、第一通孔;\n3、防油硅胶圈;4、O型密封圈;5、无纺布套;6、陶瓷发热芯;60、正极导线;61、负极导线;7、绝缘环;8、O型垫片;9、底座;10、电极硅胶套;11、正极电极针;110、第二腔体;111、第二通孔;\n112、第三腔体;113、第三通孔;114、第三凸缘;12、硅胶帽。\n具体实施方式\n[002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n[0025]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包括油杯1,油杯1的内部套接有连接柱2,连接柱2的底端套接有底座9,底座9的内部安装有电极硅胶套10,电极硅胶套10的内部套接有正极电极针11,正极电极针11的顶端开设有第二腔体\n110,第二腔体110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通孔111,正极电极针11的底端开设有第三腔体\n112,第三腔体112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三通孔113,正极电极针1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凸缘114,且电极硅胶套10设置于第三凸缘114的上表面;连接柱2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腔体22,第一腔体22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23,第一腔体22的内部套接有无纺布套5,无纺布套5的内部套接有陶瓷发热芯6,陶瓷发热芯6的底端设置有绝缘环7,且绝缘环7套接于第一腔体22的内部,正极电极针11的顶端套接于绝缘环7的内部,第一腔体22用于容纳无纺布套\n5和陶瓷发热芯6,陶瓷发热芯6用于加热烟油,无纺布套5用于附着烟油,绝缘环7用于堵住陶瓷发热芯6;陶瓷发热芯6的下表面设置有正极导线60和负极导线61,且负极导线61通过绝缘环7压合于第一腔体22的内壁上,正极导线60通过正极电极针11压合于绝缘环7的内壁上,正极导线60和负极导线61为发热丝导入电流,正极电极针11用于导入电流;陶瓷发热芯\n6的上表面与第一腔体22的内壁设置有间隙,该间隙的高度为1.5‑2.0mm,间隙可以避免使用者吸入烟油;连接柱2上套接有防油硅胶圈3,防油硅胶圈3的两侧外壁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凸缘20,且第一凸缘20固定连接于连接柱2的外壁上,防油硅胶圈3用于安装烟嘴,第一凸缘\n20用于对防油硅胶圈3进行限位;连接柱2上套接有O型密封圈4,且O型密封圈4设置于油杯1的内壁上,O型密封圈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凸缘21,且第二凸缘21固定连接于连接柱2的外壁上,O型密封圈4用于提高连接柱2和油杯1间的密封性,第二凸缘21用于对O型密封圈4进行限位;底座9上安装有硅胶帽12,底座9的上表面设置有O型垫片8,且O型垫片8设置于油杯\n1的下表面,硅胶帽12用于防尘,O型垫片8用于提高底座9和油杯1间的密封性。\n[0026] 工作原理:组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用无纺布套5包裹陶瓷发热芯6,将包好的陶瓷发热芯6塞入到连接柱2底部的第一腔体22内,并预留出1.5‑2.0mm的间隙,将正极导线\n60放在绝缘环7的内孔,负极导线61放在绝缘环7的外壁,再将绝缘环7安装在到第一腔体22内,使负极导线61被挤在绝缘环7与第一腔体22之间,达到电流导通的功能;将O型密封圈4装入连接柱2上,将油杯1装入连接柱2上,使第二凸缘21紧抵O型密封圈4,将O型垫片8装入连接柱2上,再将底座9安装在连接柱2上,达到密封效果;将正极导线60拉直,将电极硅胶套\n10装在底座9的中心孔内,再将正极电极针11装入到电极硅胶套10的中心孔内,使第三凸缘\n114抵住电极硅胶套10,使正极导线60挤紧在绝缘环7内壁与正极电极针11的外壁之间,达到电流导通的效果;最后将防油硅胶圈3装入第一凸缘20之间,将硅胶帽12安装在底座9上,即可完成组装;其中第二腔体110、第二通孔111、第三腔体112和第三通孔113用于气流导通,第一通孔23用于烟油渗入无纺布套5。\n[002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它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n[002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