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 |
申请号 | CN201120145004.0 | 申请日期 | 2011-05-09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IPC分类号 | E;2;1;F;1;1;/;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武越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甲156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武越 | 当前权利人 | 武越 |
发明人 | 武越 |
代理机构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包括:两个内法兰、定位装置、连接件及密封装置。其中两个内法兰设置于舱体外壳的内表面上,并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舱体单元的相互对应连接的两个开放的连接端面。定位装置由定位销和定位孔构成,定位孔设置于位于两个相邻的舱体单元的相互对应连接的两个开放的连接端面的四角处的内法兰上;连接件包括螺栓与固定螺母,当舱体单元完成定位后用连接件进行紧固;密封装置用于密封舱体单元间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狭窄巷道内进行舱体间连接安装存在的问题,可以提高移动救生舱的抗冲击力、防爆、隔热、保温和密封性能,有效提升移动救生舱的抗灾害能力。
1.一种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用于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分体式移动救生舱舱体间的连接,该分体式移动救生舱是由多个舱体单元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包括:
两个内法兰,是分别沿两个相邻的舱体单元的舱体外壳的内表面设置的四周具有大圆角的类方形的凸起结构,并且分别位于所述的两个相邻的舱体单元的相互对应连接的两个开放的连接端面处,其中在所述的两个内法兰上分别设置有能够对应连通的通孔;
一定位装置,是由定位销和与其相匹配的定位孔构成,其中该定位孔是设置于所述的两个内法兰上,且位于所述的两个相邻的舱体单元的相互对应连接的两个开放的连接端面的四角处;
一连接件,包括螺栓与固定螺母,其中该螺栓穿设于所述的两个内法兰上能够对应连通的通孔中,并以该固定螺母螺锁于该螺栓的一端;以及
一密封装置,设置于所述的两个内法兰的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两个内法兰相互配合的表面为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两个内法兰相互配合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凸块和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的凸块和凹槽之间设置有增加两个配合面的密封性能的密封垫。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密封装置,包括多个内部加强筋和一密封盖板,所述的多个内部加强筋是分别突出地设置于临近所述的两个内法兰两侧的所述舱体外壳的内表面上;该密封盖板是固定于所述的多个内部加强筋上,并且覆盖所述的两个内法兰;其中在所述的多个内部加强筋及该密封盖板构成的空间内所述的两个内法兰的周围填满隔热保温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密封盖板是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的多个内部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密封盖板为平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密封盖板为拱形盖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定位销为锥形定位销。
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安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救生舱的舱体间连接结构。\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在煤矿和非煤矿山的井下使用的移动救生舱多采用分体式设计,其可以根据井下空间及避难人数的不同需求,任意组合成不同大小、不同规格的救生舱,并且便于拆卸和运输。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分体式移动救生舱舱体之间的连接结构都是采用外法兰连接。这种连接结构适合在井下宽敞巷道内进行安装,而对于在井下狭窄巷道内的安装则十分困难,并且存在着底部安装不便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移动救生舱在井下的应用范围。\n[0003]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n发明内容\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其通过将舱体间端面的连接设计成内法兰连接,使得在任何井下宽敞或狭窄的巷道内都可以方便地进行舱体间的连接安装,非常适于实用。\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用于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分体式移动救生舱舱体间的连接,该分体式移动救生舱是由多个舱体单元连接而成,其中该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内法兰,是分别沿两个相邻的舱体单元的舱体外壳的内表面设置的四周具有大圆角的类方形的凸起结构,其分别位于所述的两个相邻的舱体单元的相互对应连接的两个开放的连接端面处,其中在所述的两个内法兰上分别设置有能够对应连通的通孔;一定位装置,是由定位销和与其相匹配的定位孔构成,其中该定位孔是设置于所述的两个相邻的舱体单元的相互对应连接的两个开放的连接端面的四角处的所述的两个内法兰上;一连接件,包括螺栓与固定螺母,其中该螺栓穿设于所述的两个内法兰上能够对应连通的通孔中,并以该固定螺母螺锁于该螺栓的一端;以及一密封装置,设置于所述的两个内法兰的周围。\n[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n[0007] 前述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的两个内法兰相互配合的表面为平面。\n[0008] 前述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的两个内法兰相互配合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凸块和凹槽。\n[0009] 前述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中在所述的凸块和凹槽之间设置有增加两个配合面的密封性能的密封垫。\n[0010] 前述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的密封装置,包括多个内部加强筋和一密封盖板,所述的多个内部加强筋是分别突出地设置于临近所述的两个内法兰两侧的所述舱体外壳的内表面上;该密封盖板是固定于所述的多个内部加强筋上,并且覆盖所述的两个内法兰;其中在所述的多个内部加强筋及该密封盖板构成的空间内所述的两个内法兰的周围填满隔热保温材料。\n[0011] 前述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的密封盖板是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的多个内部加强筋。\n[0012] 前述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的密封盖板为平盖板。\n[0013] 前述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的密封盖板为拱形盖板。\n[0014] 前述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的定位销为锥形定位销。\n[001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能够在任何井下的宽敞或狭窄的巷道内方便地进行舱体间的连接安装,使舱体能够抵御井下发生爆炸等灾害时强的冲击力,并能够提高移动救生舱的防爆、保温、隔热和密封性能,有效提高移动救生舱的机械性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n[001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包括:两个内法兰、定位装置、连接件及密封装置。其中两个内法兰设置于舱体外壳的内表面上,并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舱体单元的相互对应连接的两个开放的连接端面。定位装置由定位销和定位孔构成,定位孔设置于位于两个相邻的舱体单元的相互对应连接的两个开放的连接端面的四角处的内法兰上;连接件包括螺栓与固定螺母,当舱体单元完成定位后用连接件进行紧固;密封装置用于密封舱体单元间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狭窄巷道内进行舱体间连接安装存在的问题,可以提高移动救生舱的抗冲击力、防爆、隔热、保温和密封性能,有效提升移动救生舱的抗灾害能力。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n[0017]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n附图说明\n[0018] 图1A-图1B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n[0019] 图2A-图2B是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n[0020] 图3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的整体示意图。\n[0021] 1:隔热保温材料 2:舱体外壳\n[0022] 3:平面配合内法兰 4:平面配合内法兰\n[0023] 5:舱体外壳 6:内部加强筋\n[0024] 7:螺钉 8:平盖板\n[0025] 9:固定螺母 10:锥形定位销\n[0026] 11:螺栓 12:内部加强筋\n[0027] 13:凸块凹槽配合内法兰 14:凸块凹槽配合内法兰\n[0028] 15:密封垫 16:拱形盖板\n[0029] 17:锥形定位销 18:固定螺母\n[0030] 19:螺栓 21:前端带凸型封头的舱体\n[0031] 22:可扩展的中间舱体 23:后端带凸型封头的舱体\n具体实施方式\n[0032]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n[0033]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获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n[0034] 请参阅图1A-图1B及图2A-图2B所示,图1A-图1B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A-图2B是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n[0035]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用于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分体式移动救生舱舱体间的连接,该分体式移动救生舱是由多个舱体单元连接而成。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内法兰、定位装置、连接件与密封装置。\n[0036] 所述的两个内法兰,是分别沿两个相邻的舱体单元的舱体外壳2、5的内表面设置的四周具有大圆角的类方形的凸起结构,并且分别位于所述的两个相邻的舱体单元的相互对应连接的两个开放的连接端面处。其中在所述的两个内法兰上分别设置有能够对应连通的通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个内法兰相互配合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的两个内法兰为平面配合内法兰3和4(如图1A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个内法兰相互配合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凸块和凹槽,所述的两个内法兰为凸块凹槽配合内法兰13和14(如图2A所示),并且在所述的凸块和凹槽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5,以增加两个配合面的密封性能。然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个内法兰的结构并不以上述两个具体实施例为限,任何以其他形状的表面相互配合的内法兰连接结构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n[0037] 所述的定位装置,是由定位销和与其相匹配的定位孔构成(如图1B、图2B所示),其中定位孔是设置于所述的两个内法兰上,且位于所述的两个相邻的舱体单元的相互对应连接的两个开放的连接端面的四角处。其中定位销为一锥形定位销10、17。\n[0038] 所述的连接件,包括螺栓11、19与固定螺母9、18(如图1A、图2A所示),其中螺栓\n11、19穿设于所述的两个内法兰3和4、13和14上能够对应连通的通孔中,并以固定螺母9、\n18螺锁于螺栓11、19的一端。在舱体单元通过定位销与定位孔完成定位后,通过螺栓11、\n19与固定螺母9、18锁紧所述的两个内法3和4、13和14,实现相邻的两个舱体单元之间的紧固连接。\n[0039] 所述的密封装置,设置于所述的两个内法兰3和4、13和14的周围,包括多个内部加强筋6、12和密封盖板,所述的多个内部加强筋6、12是分别突出地设置于临近所述的两个内法兰两侧的所述舱体外壳2、5的内表面上,并且其上留有供密封盖板安装的位置。密封盖板是通过螺钉7固定于多个内部加强筋6、12上,并且覆盖所述的两个内法兰3和4、\n13和14。其中在多个内部加强筋6、12及密封盖板构成的空间内两个内法兰3和4、13和\n14的周围填满隔热保温材料1。当舱体单元是通过平面配合内法兰3和4连接时,采用平盖板进行8密封。当舱体单元是通过凸块凹槽配合内法兰13和14连接时,采用拱形盖板\n16进行密封。\n[0040] 请参阅图3所示,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救生舱舱体间连接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在本具体较佳实施例中,移动救生舱是由前端带凸型封头的舱体21、可扩展的中间舱体22以及后端带凸型封头的舱体23组成。其中,前端带凸型封头的舱体21与可扩展的中间舱体22之间,以及可扩展的中间舱体22与后端带凸型封头的舱体23之间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内法兰连接结构20进行连接。\n[004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法律信息
- 2021-05-25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
IPC(主分类): E21F 11/00
专利号: ZL 201120145004.0
申请日: 2011.05.09
授权公告日: 2011.12.28
- 2011-12-2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3-12-26 | 2013-12-26 | | |
2 | | 2012-12-13 | 2012-12-13 | | |
3 | | 2011-05-09 | 2011-05-09 | | |
4 | | 2013-12-26 | 2013-12-2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