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 |
申请号 | CN200810061216.3 | 申请日期 | 2008-03-18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4928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8B25/10 | IPC分类号 | G;0;8;B;2;5;/;1;0;;;G;0;8;B;2;7;/;0;0;;;H;0;4;L;1;2;/;2;8;;;H;0;4;L;2;9;/;0;8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邱柏康;王小军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启新路167号5F宁波市江东宇宏数控电器有限公司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邱柏康,王小军 | 当前权利人 | 邱柏康,王小军 |
发明人 | 邱柏康;王小军;熊伟 |
代理机构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代忠炯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ZigBee的网络控制技术的主动寻的的可对家庭数字化、工业及智能交通等领域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的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它包括安装在用户单元中的采集器、连接在采集器电源开关控制继电器上的无线信号传输器以及设置在监控中心并通过公用移动网与报警单位以及用户手机信号连接的中心基站;无线信号传输器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之间的协议为Zigbee无线协议。本发明不但能够对用户单元的监控信息集中管理,及时了解用户单元情况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而且既能够主动搜索采集器、电器、机台实现故障监控,又可以对各类采集器、电器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它运营成本低,通信网络安全、可靠,不会发生误报警、串户或干扰现象。
1.一种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在用户单元中的各类报警监控设备和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小区物业管理中心或监控中心的中心基站以及设置在用户单元内具有主动寻找各类报警监控设备及电器设备,并能及时检测出各类报警监控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工作状态情况且及时将所检测到的数据发送给中心基站的无线信号传输器;
所述无线信号传输器与各类报警监控设备和电器设备之间均采用电源通断开关信号通过有线连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所述中心基站包括设置有GPRS模块的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及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连接的中央微机监控系统;所述无线信号传输器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之间为自组网信号连接,且它们之间的协议为Zigbee无线协议;所述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通过公用移动网与110、119或120以上报警单位以及小区值班手机或用户手机信号连接;所述无线信号传输器连接在报警监控设备的蜂鸣器、报警指示灯和电器设备的电源控制继电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传输器包括带有Flash闪存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同时接地的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以及与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连接的DC开关电源模块I、设有用于与计算机连接的第一数据终端设备接口RS-232的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UART I、晶体振荡器I(1)以及设置有若干个I/O端口的可编程I/O扩展模块CPLD/FPGA;所述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还通过电子系统信号扩大设备PA I和低噪声宽带放大器LNA I与用于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信号连接的天线I连接;所述DC开关电源模块I与可编程I/O扩展模块CPLD/FPGA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包括芯片IP1221、第一SMD芯片、第一ADM3222芯片(10)以及第一ADM485芯片(11);所述芯片IP1221的P3.5脚、P3.4脚、RXO脚和TXO脚分别与第一ADM3222芯片(10)的T2OUT脚、T2-IN脚、T1OUT脚和T1-IN脚连接;所述芯片IP1221的TMS脚、TCK脚、TDI脚和TDO脚分别与第一SMD芯片的5脚、4脚、7脚和6脚连接;所述第一SMD芯片的2脚、3脚及9脚同时经电感L1后接地;所述芯片IP1221的所有RF-GND脚接地;所述芯片IP1221的所有D-GND脚和A-GND脚同时经电感L1后接地;所述芯片IP1221的ANT-OUT脚通过电子系统信号扩大设备PA I和低噪声宽带放大器LNA I与天线I连接;所述第一ADM3222芯片(10)的C1+脚与C1-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6;所述第一ADM3222芯片(10)的C2+脚与C2-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7;所述第一ADM3222芯片(10)的R1OUT脚、R2OUT脚、R1-IN脚及R2-IN脚分别与第一数据终端设备接口RS-232(14)的2脚、8脚、3脚及7脚连接;所述第一ADM3222芯片(10)的EN脚和GND脚分别经电感L1接地;所述第一ADM3222芯片(10)的V+脚通过电容C8和电感L1接地;其V-脚通过电容C9和电感L1接地;所述第一ADM485芯片(11)的D1脚与DE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9和R8;所述第一ADM485芯片(11)的GND脚经电感L1接地;所述第一ADM485芯片(11)的B脚和A脚分别通过电阻R13和电阻R12与第一RS485接口(15)的2脚和1脚连接;所述第一SMD芯片的4脚和1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连接;所述芯片IP1221的VCC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连接;所述芯片IP1221的P2.4脚、P3.1脚、P3.2脚、RX0脚和TXO脚均与可编程I/O扩展模块CPLD/FPGA连接;所述第一ADM3222芯片(10)的VCC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连接;所述第一ADM485芯片(11)的VCC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连接;所述第一ADM485芯片(11)的DI脚、RO脚及DE脚均与可编程I/O扩展模块CPLD/FPGA连接;所述第一ADM485芯片(11)的DE脚和RE脚同时经电阻R8与DC开关电源模块I连接;所述第一ADM485芯片(11)的A脚经电阻R12和电阻R10与DC开关电源模块I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编程I/O扩展模块CPLD/FPGA包括芯片24LC02、芯片LCMXO256/TQFP100、JTAG接口、接口芯片IO-1TO10、接口芯片IO-11TO20、五块ULN2803C芯片,即第一ULN2803C芯片(U1)、第三ULN2803C芯片(U3)、第五ULN2803C芯片(U5)、第六ULN2803C芯片(U6)、第七ULN2803C芯片(U7)和五块
8P4R-22K芯片,即第一8P4R-22K芯片(RP1)、第二8P4R-22K芯片(RP2)、第三8P4R-22K芯片(RP3)、第四8P4R-22K芯片(RP4)、第五8P4R-22K芯片(RP5);所述芯片24LC02的A0脚、A1脚、A2脚、GDN脚及WP脚经电感L1接地;所述芯片24LC02的SCL脚和SDA脚同时与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连接的同时还分别与芯片LCMXO256/TQFP100的PCLKT0-0/PT4A脚和PT3D脚连接;所述JTAG接口的2脚、3脚、6脚及8脚分别与芯片LCMXO256/TQFP100的TD0脚、TD1脚、TMS脚及TCK脚连接;所述JTAG接口的7脚经电感L1接地;所述芯片LCMXO256/TQFP100的PL2B脚、PL3B脚、PL3D脚、PL4B脚、PL5B脚、PL5D脚、PL6B脚、PL7B脚、PL7D脚、PL8B脚、PB2B脚、PB4B脚、PB4D脚、PR9A脚、PR7B脚、PR6B脚、PR4A脚、PR3C脚、PT5A脚及PT4D脚分别与第一ULN2803C芯片(U1)的I1脚、I2脚、I3脚、I4脚、I5脚、I6脚、I7脚、I8脚、第三ULN2803C芯片(U3)的I1脚、I2脚、I3脚、I4脚、I5脚、I6脚、I7脚、I8脚、第五ULN2803C芯片(U5)的I1脚、I2脚、I3脚及I4脚连接;所述芯片LCMXO256/TQFP100的PL2A脚、PL3A脚、PL3C脚、PL4A脚、PL5A脚、PL5C脚、PL6A脚、PL7A脚、PL7C脚、PL8A脚、PB2A脚、PB4A脚、PB4C脚、PR9B脚、PR7C脚、PR7A脚、PR4B脚、PR3D脚、PT5B脚及PT4E脚分别与第五ULN2803C芯片(U5)的O5脚、O6脚、O7脚、O8脚、第六ULN2803C芯片(U6)的O1脚、O2脚、O3脚、O4脚、O5脚、O6脚、O7脚、O8脚、第七ULN2803C芯片(U7)的O1脚、O2脚、O3脚、O4脚、O5脚、O6脚、O7脚、O8脚连接;所述芯片LCMXO256/TQFP100的VCCIO3脚经电容C3和电感L1接地;所述芯片LCMXO256/TQFP100的所有GNDIO1脚、GND脚以及GNDIO0脚经电感L1接地;所述第一ULN2803C芯片(U1)的O1脚、O2脚、O3脚、O4脚、O5脚、O6脚、O7脚、O8脚分别与第一8P4R-22K芯片(RP1)的8脚、7脚、6脚、5脚和第二8P4R-22K芯片(RP2)的8脚、7脚、6脚、5脚连接;所述第三ULN2803C芯片(U3)的O1脚、O2脚、O3脚、O4脚、O5脚、O6脚、O7脚、O8脚分别与第三8P4R-22K芯片(RP3)的8脚、
7脚、6脚、5脚和第四8P4R-22K芯片(RP4)的8脚、7脚、6脚、5脚连接;所述第五ULN2803C芯片(U5)的O1脚、O2脚、O3脚、O4脚分别与第五8P4R-22K芯片(RP5)的8脚、7脚、6脚、
5脚连接;所述第一8P4R-22K芯片(RP1)的1脚、2脚、3脚、4脚分别与第五ULN2803C芯片(U5)I5脚、I6脚、I7脚、I8脚连接;所述第二8P4R-22K芯片(RP2)的1脚、2脚、3脚、4脚分别与第六ULN2803C芯片(U6)I1脚、I2脚、I2脚、I4脚连接;所述第六ULN2803C芯片(U6)I5脚、I6脚、I7脚、I8脚分别与第三8P4R-22K芯片(RP3)的1脚、2脚、3脚、4脚;所述第四8P4R-22K芯片(RP4)的1脚、2脚、3脚、4脚分别与第七ULN2803C芯片(U7)I1脚、I2脚、I2脚、I4脚连接;所述第七ULN2803C芯片(U7)I5脚、I6脚、I7脚、I8脚分别与第五8P4R-22K芯片(RP5)的1脚、2脚、3脚、4脚连接;所述接口芯片IO-1TO10的1脚、2脚、
3脚、4脚、5脚、7脚、8脚、9脚、10脚、11脚分别与所述第一8P4R-22K芯片(RP1)的8脚、7脚、6脚、5脚、第二8P4R-22K芯片(RP2)的8脚、7脚、6脚、5脚、第三8P4R-22K芯片(RP3)的8脚、7脚连接;所述接口芯片IO-1TO20的1脚、2脚、3脚、4脚、5脚、7脚、8脚、9脚、10脚、11脚分别与所述第三8P4R-22K芯片(RP3)的6脚、5脚、第四8P4R-22K芯片(RP4)的
8脚、7脚、6脚、5脚、第五8P4R-22K芯片(RP5)的8脚、7脚、6脚、5脚连接;所述接口芯片IO-1TO10的6脚和接口芯片IO-11TO20的6脚分别经电感L1接地;所述五块ULN2803C芯片的GND脚分别经电感L1接地;所述接口芯片IO-1TO10的12脚接口芯片IO-11TO20的
12脚同时与第一ULN2803C芯片(U1)、第三ULN2803C芯片(U3)、第五ULN2803C芯片(U5)的COM脚连接;所述芯片LCMXO256/TQFP100的VCC脚与SLEEPN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21;所述芯片LCMXO256/TQFP100的PB5C脚、PB5D脚、PR8A脚、PR5C脚、PR5B脚以及PR5A脚同时与所述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所述芯片LCMXO256/TQFP100的PR3B脚、PR3A脚以及PR2B脚分别通过发光二极管LED1、LED2以及LED3与DC开关电源模块I连接;所述芯片24LC02的VCC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连接;所述芯片LCMXO256/TQFP100的PCLKT0-0/PT4A脚和PT3D脚分别经电阻R2和电阻R1与DC开关电源模块I连接;所述JTAG接口的1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连接;所述芯片LCMXO256/TQFP100的VCCIO1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包括带有Flash闪存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同时接地的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以及与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连接的DC开关电源模块II、晶体振荡器II(2)以及微处理器AXIS;所述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通过电子系统信号扩大设备PA II和低噪声宽带放大器LNA II与用于与无线信号传输器信号连接的天线II连接;所述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通过GPRS短信模块与用于与公用移动网信号连接的天线III连接;所述DC开关电源模块II与微处理器AXIS连接;所述微处理器AXIS上连接有晶体振荡器III(3)、用于连接以太网口的以太网转换模块以及第二数据终端设备接口RS-2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包括第二SMD芯片(4)和第一IP1220芯片(8);所述第二SMD芯片(4)的4脚、6脚、7脚、5脚分别与第一IP1220芯片(8)的TCK脚、TD0脚、TDI脚、TMS脚连接;所述第二SMD芯片(4)的2脚、3脚和9脚同时接地;所述第二SMD芯片(4)的1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连接;所述第二SMD芯片(4)的4脚经电阻R45与SMD(4)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连接;所述第一IP1220芯片(8)的RF-GND脚均经电感L4接地;所述第一IP1220芯片(8)的ANT-OUT脚通过电子系统信号扩大设备PA II和低噪声宽带放大器LNA II与天线II连接;所述第一IP1220芯片(8)的P2.4脚经电阻R50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发光二极管LED4和电阻R47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连接;所述第一IP1220芯片(8)的D-GND脚均接地;所述第一IP1220芯片(8)的RX0脚经电阻R6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电阻R5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连接;所述第一IP1220芯片(8)的Vav+脚和VCC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连接;所述第一IP1220芯片(8)的TX0脚经电阻R62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经电阻R8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传输器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之间连接有能够对信号起中继、放大、纠错以及缓存作用的中继基站信号放大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基站信号放大器包括带有Flash闪存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同时接地的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I以及与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I连接的DC开关电源模块III、设有用于与计算机连接的第三数据终端设备接口RS-232和RS484的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UARTIII以及晶体振荡器III(5);所述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I还通过电子系统信号扩大设备PAIII和低噪声宽带放大器LNAIII与用于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和无线信号传输器信号连接的天线IV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I包括第三SMD芯片(6)、第二IP1220芯片(7)、第二ADM485芯片(8)以及第二ADM3222芯片(9);所述第三SMD芯片(6)的5脚、7脚、4脚和6脚分别与第二IP1220芯片(7)的TMS脚、TDI脚、TCK脚和TD0脚连接;所述第三SMD芯片(6)的2脚、3脚和9脚同时接地;所述第三SMD芯片(6)的1脚和4脚同时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连接;所述第二IP1220芯片(7)的所有RF-GND脚、所有A-GND脚以及所有D-GND脚接地;所述第二IP1220芯片(7)ANT-OUT脚与天线IV连接;所述第二IP1220芯片(7)的P2.4脚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通过发光二极管LED7和电阻R21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连接;所述第二IP1220芯片(7)的RX0脚通过电阻R5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连接;所述第二IP1220芯片(7)的TX0脚通过电阻R2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连接;所述第二IP1220芯片(7)的RESET脚通过电阻R6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连接;所述第二IP1220芯片(7)Vav+脚和VCC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连接;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9)的VCC脚DC开关电源模块III连接;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9)的C1+脚与C1-脚之间连接电容C1;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9)的C2+脚与C1-脚之间连接电容C2;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9)的T1-IN脚与与非门U2A的3端连接;所述与非门U2A的1端和2端通过电阻R3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连接的同时还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通过电阻R4与芯片IP1220的TXO脚连接;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9)的T1-IN脚还与非门U2C的9端和10端以及第二ADM485芯片(8)的DI脚连接;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9)的T1-OUT脚与与非门U2B的4端连接;所述与非门U2C的6端通过电阻R5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连接的同时还与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还与芯片IP1220的RXO脚连接;所述与非门U2B的5端与第二ADM485芯片(8)的RO脚连接的同时还通过电阻R8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连接;所述与非门U2C的8端与第二ADM485芯片(8)的DE脚和RE脚同时连接;所述第二ADM485芯片(8)的GND脚接地;所述第二ADM485芯片(8)的VCC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连接;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9)的R1OUT脚、R2OUT脚、R1-IN脚及R2-IN脚分别与第三数据终端设备接口RS-232(12)的2脚、8脚、3脚及7脚连接;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9)的EN脚和GND脚分别接地;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9)的V+脚通过电容C3接地;
其V-脚通过电容C4接地;所述第一ADM485芯片(11)的B脚和A脚分别通过电阻R13和电阻R12与第二RS485接口(13)的2脚和1脚连接;所述第二RS485接口(13)的1脚和
3脚同时经电阻R24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连接;所述第二RS485接口(13)的2脚经电阻R22接地。
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具体讲是一种能够主动寻的实现对各类采集器即报警监控设施及各类电器实行远程自动化控制的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现有技术无线报警控制系统一般采用单基站控制的被动式接收方式,每个基站均为一个孤立的系统,换句话说,每个用户单元均为一个独立的控制基站,这个独立的控制基站设置在每个用户单元内,它是由基站信号收发器和各类采集器如烟感报警器、燃气泄漏报警器、门磁防盗报警器等采用有线RS485连接或无线信号连接;所述基站信号收发器内嵌有GPRS模块;所述各类报警设备上安装有各自的GSM信号发射模块,这些GSM信号模块能够在监控设备处于报警状态时主动向基站信号收发器发射报警信号,而在报警设备无警情时,监控设备中信号模块的信号电平处于零状态,此时的基站信号收发器是收不到报警信号的,换句话说,现有技术无线报警控制系统中的基站信号收发器是被动接收报警信号的。由于所述的GSM信号发射模块都是针对自身设备处于遇警状态时向基站信号收发器发送报警信号的,因此,接收这些报警信号的基站信号收发器在安装调试时必须要通过微机对其内的处理器芯片按所接入的各类报警监控设备所发出的信号对号入座进行编程、调制及储存,而所述基站信号收发器是通过GPRS模块将该报警信息发送给用户端(用户手机)。现有技术无线报警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五个不足之处:\n[0003] 1、由于现有技术无线报警系统中的单基站只是设置在每个用户单元的单一的监控设备,所以,虽然用户能够及时了解家里的监控信息,但小区物业管理或监控中心无法对所有用户的监控信息进行集中和统一管理,不能及时了解各用户家中的情况,从而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报警处理;\n[0004] 2、由于现有技术接收各类采集器即报警设备发送的报警信号的基站信号收发器在安装调试时必须要通过微机对其内的处理器芯片按所接入的各类报警监控设备所发出的信号对号入座进行编程、调制及储存即每种报警监控设备都需要有特定的接口,所以现有技术无线报警系统存在运营成本高以及通信网络不可靠的缺陷。\n[0005] 3、由于现有技术无线报警控制系统中的基站信号收发器采用的是被动接收报警信号的方式,即基站信号收发器本身没有监控功能,而只有当报警监控设备发送报警信号给基站信号收发器时它才能将报警信息发送给用户端,所以,当现有技术无线报警系统中的报警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如报警监控设备导线或电源线被切断时,基站信号收发器将处于致盲状态,此时如果发生警情,基站信号收发器将会一无所知,而用户端也难以通过基站信号收发器及时察觉并实时进行现场处理;而且它也无法接入一些无信号输出的设施包括家用电器等,不能通过用户手机对这些设施实施远程遥控操作。\n[0006] 4、现有技术无线报警控制系统中的报警监控设备无论是通过有线RS485还是无线连接,均需要信号发射模块,因此当所连接的报警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时极易造成误报警。\n[0007] 5、由于现有技术无线报警控制系统中的各类报警设备均设有信号发射模块,因此当在小区内实行每家每户安装时,同类的报警设备发射的信号将会产生串户、干扰。\n发明内容:\n[0008]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但能够使小区物业管理或监控中心可以对小区所有住户的监控信息进行集中和统一管理,从而及时了解各住户的情况和察觉报警系统故障,并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报警处理;而且能够主动搜索报警信号,并对电器设备实施远程遥控控制,运营成本低,通信网络安全、可靠,在报警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时不会造成误报警,不会发生串户或干扰现象的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n[0009]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它包括安装在用户单元中的各类报警监控设备和电器设备、设置在小区物业管理中心或监控中心的中心基站以及设置在用户单元内具有主动寻找各类报警监控设备及电器设备,并能及时检测出各类报警监控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工作状态情况且及时将所检测到的数据发送给中心基站的无线信号传输器;所述无线信号传输器与各类报警监控设备和电器设备之间均采用电源通断开关信号通过有线连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所述中心基站包括设置有GPRS模块的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及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连接的中央微机监控系统;\n所述无线信号传输器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之间为自组网信号连接,且它们之间的协议为Zigbee无线协议;所述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通过公用移动网与110、119或120以上报警单位以及小区值班手机或用户手机信号连接;所述无线信号传输器连接在报警监控设备的蜂鸣器、报警指示灯和电器设备的电源控制继电器上。\n[0010]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n[0011] 1、由于本发明中的各类报警监控设备在检测到警情时能够通过设置在用户单元中的无线信号传输器将报警信号即电源通断开关信号传输至小区物业管理中心或监控中心的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而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不但会按中央微机监控系统的编程指令在中央微机监控系统中的显示器上以文字和声音显示警情,而且还会通过GPRS模块将警情发送至公用移动网,再由公用移动网将警情分发给相应的报警单位以及小区值班手机和用户手机,从而实现了小区物业管理或监控中心对小区所有住户的监控信息的集中和统一管理,及时了解各住户的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报警处理。\n[0012] 2、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发明只需在中心基站收发器上安装一个GPRS模块就可将警情通过公用移动网发送到110、119或120报警单位以及小区值班手机和住户手机上,而无需在每个用户单元中设置一个内嵌有GPRS模块的基站信号收发器;另外,本发明无线信号传输器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之间采用的是Zigbee无线协议,Zigbee无线协议是一种基于IEEE802.15.4的通信协议标准,它的工作频段包括2.4G、868M/915M和433MHz等,其信道数据传输率可达250Kbit/s,且支持单跳星状和多跳对等拓扑组网方式,与其他无线通信协议相比,Zigbee无线协议具有支持简单器件,超低功耗,数据传输稳定,网络安全性高等优点;还有,本发明中无线信号传输器是连接在报警监控设备的蜂鸣器、报警指示灯和电器设备的电源控制继电器上,即各类报警监控设备和电器设备均是通过电源通断开关信号与无线信号传输器配合工作的,它不需要特定的接口来配合不同的报警监控设备和电器设备,可以随意连接在无线信号传输器上的任一接入端,综上所述,本发明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不但运营成本低,而且通信网络可靠。\n[0013] 3、由于本发明中的无线信号传输器具有主动寻找各类报警监控设备及电器设备,并能及时检测出各类报警监控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工作状态情况且及时将所检测到的数据发送给中心基站的功能,因此本发明能够主动搜索报警信号;而且本发明中无线信号传输器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之间为自组网信号连接,且它们之间的协议为Zigbee无线协议,可以实现远程双向通信控制,因此本发明可以对电器设备实施远程遥控控制。\n[0014] 4、由于本发明中所述无线信号传输器是连接在终端报警监控设备(采集器)的蜂鸣器、报警指示灯和电器设备的电源开关控制继电器或其他控制节点上,换句话说,各类报警监控设备和电器设备均是采用电源通断开关信号与无线信号传输器通过有线连接方式配合工作的,它不需要使用现有技术无线报警系统中报警监控设备所用的信号发射模块,因此本发明在报警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时发生误报警;\n[0015] 5、由于本发明对终端的采集器不需要使用GSM信号发射模块,因此在小区内实行每家每户安装时,同类的报警设备发射的信号之间不会产生串户和干扰现象。\n[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无线信号传输器包括带有Flash闪存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同时接地的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以及与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连接的DC开关电源模块I、设有用于与计算机连接的数据终端设备接口RS-232的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UART I、晶体振荡器I以及设置有若干个I/O端口的可编程I/O扩展模块CPLD/FPGA;所述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还通过电子系统信号扩大设备PA I和低噪声宽带放大器LNA I与用于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信号连接的天线I连接;所述DC开关电源模块I与可编程I/O扩展模块CPLD/FPGA连接。由于无线信号传输器上设有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UARTI,而UART I上设有用于与计算机连接的数据终端设备接口RS-232,因此用户单元无需通过中心基站中的中央微机监控系统而直接在自己的单元里根据需要对无线信号传输器进行设置。\n[0017]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种改进,所述无线信号传输器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之间连接有能够对信号起中继、放大、纠错以及缓存作用的中继基站信号放大器。对于中心基站无法覆盖的网络即网络信道差、信号弱或数据拥堵的地方,中继基站信号放大器可以进行信号及数据的收集、处理、缓冲和中继,从而确保网络的畅通和可靠性,而作为数据的缓冲区,中继基站信号放大器还能降低数据的丢包率。因此,本发明设置中继基站信号放大器后,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发明通信网络的可靠性。\n附图说明:\n[0018] 图1为本发明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框架示意图。\n[0019] 图2为本发明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中无线信号传输器的电路原理方框图。\n[0020] 图3为本发明用于无线信号传输器中的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的电路连接原理图;\n[0021] 图4为本发明用于无线信号传输器中的可编程I/O扩展模块CPLD/FPGA的电路连接原理图;\n[0022] 图5为本发明用于无线信号传输器中的DC开关电源模块I的电路连接原理图;\n[0023] 图6为本发明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中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的电路原理方框图。\n[0024] 图7为本发明用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中的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的电路连接原理图。\n[0025] 图8为本发明用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中的微处理器AXIS的电路连接原理图。\n[0026] 图9为本发明用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中的DC开关电源模块II的电路连接原理图。\n[0027] 图10为本发明用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中的GPRS短信模块的电路连接原理图。\n[0028] 图11为本发明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中中继基站信号放大器的电路原理方框图。\n[0029] 图12为本发明中用于中继基站信号放大器中的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I的电路连接原理图。\n[0030] 图13为本发明中用于中继基站信号放大器中的DC开关电源模块III的电路连接原理图。\n[0031] 图14是在本发明处于自下而上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无线信号传输器的工作流程示意图。\n[0032] 图15是在本发明处于自下而上的数据传输过程中中心基站的工作流程示意图。\n[0033] 图16是在本发明处于自上而下的数据传输过程中中心基站的工作流程示意图。\n[0034] 图17是在本发明处于自上而下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无线信号传输器的工作流程示意图。\n[0035] 图18是在本发明智能无线报警监控系统中中继基站的工作流程示意图。\n具体实施例:\n[0036]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n[0037] 如图1所示,本发明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在用户单元中的各类报警监控设备和电器设备、设置在小区物业管理中心或监控中心的中心基站以及设置在用户单元内具有主动寻找各类报警监控设备及电器设备,并能及时检测出各类报警监控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工作状态情况且及时将所检测到的数据发送给中心基站的无线信号传输器;所述中心基站包括设置有GPRS模块的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及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连接的中央微机监控系统;所述无线信号传输器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之间为自组网信号连接,且它们之间的协议为Zigbee无线协议;所述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通过公用移动网与110、119或\n120等报警单位以及小区值班手机或用户手机信号连接;所述无线信号传输器连接在报警监控设备的蜂鸣器、报警指示灯和电器设备的电源控制继电器上。\n[0038] 在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所述无线信号传输器包括带有Flash闪存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同时接地的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以及与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连接的DC开关电源模块I、设有用于与计算机连接的第一数据终端设备接口RS-232的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UART I、晶体振荡器I 1以及设置有若干个I/O端口的可编程I/O扩展模块CPLD/FPGA;所述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还通过电子系统信号扩大设备PA I和低噪声宽带放大器LNA I与天线I连接,所述天线I用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信号连接;所述DC开关电源模块I与可编程I/O扩展模块CPLD/FPGA连接。\n[0039]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包括芯片IP1221、第一SMD芯片、第一ADM3222芯片10以及第一ADM485芯片11;所述芯片IP1221的P3.5脚、P3.4脚、RX0脚和TXO脚分别与第一ADM3222芯片10的T2OUT脚、T2-IN脚、T1OUT脚和T1-IN脚连接;所述芯片IP1221的TMS脚、TCK脚、TDI脚和TDO脚分别与第一SMD芯片的5脚、4脚、7脚和6脚连接;所述第一SMD芯片的2脚、3脚及9脚同时经电感L1后接地;所述芯片IP1221的所有RF-GND脚接地;所述芯片IP1221的所有D-GND脚和A-GND脚同时经电感L1后接地;所述芯片IP1221的ANT-OUT脚通过电子系统信号扩大设备PA I和低噪声宽带放大器LNAI与天线I连接;所述第一ADM3222芯片10的C1+脚与C1-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6;所述第一ADM3222芯片10的C2+脚与C2-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7;所述第一ADM3222芯片10的R1OUT脚、R2OUT脚、R1-IN脚及R2-IN脚分别与第一数据终端设备接口RS-23214的2脚、8脚、3脚及7脚连接;所述第一ADM3222芯片10的EN脚和GND脚分别经电感L1接地;所述第一ADM3222芯片10的V+脚通过电容C8和电感L1接地;其V-脚通过电容C9和电感L1接地;所述第一ADM485芯片11的D1脚与DE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9和R8;所述第一ADM485芯片11的GND脚经电感L1接地;所述第一ADM485芯片11的B脚和A脚分别通过电阻R13和电阻R12与第一RS485接口15的2脚和1脚连接;所述第一SMD芯片的4脚和1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中芯片LM2954的OUT脚连接;所述芯片IP1221的VCC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中芯片LM2954的OUT脚连接;所述第一ADM3222芯片10的VCC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中芯片RT9179的OUT脚连接;所述第一ADM485芯片11的VCC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中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ADM485芯片11的DE脚和RE脚同时经电阻R8与DC开关电源模块I中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ADM485芯片11的A脚经电阻R12和电阻R10与DC开关电源模块I中电感L2的一端连接。\n[0040]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可编程I/O扩展模块CPLD/FPGA包括芯片24LC02、芯片LCMXO256/TQFP100、JTAG接口、接口芯片IO-1TO10、接口芯片IO-11TO20、五五块ULN2803C芯片,即第一ULN2803C芯片U1、第三ULN2803C芯片U3、第五ULN2803C芯片U5、第六ULN2803C芯片U6、第七ULN2803C芯片U7和五块8P4R-22K芯片,即第一\n8P4R-22K芯片RP1、第二8P4R 22K芯片RP2、第三8P4R-22K芯片RP3、第四8P4R-22K芯片RP4、第五8P4R-22K芯片RP5;所述芯片24LC02的A0脚、A1脚、A2脚、GDN脚及WP脚经电感L1接地;所述芯片24LC02的SCL脚和SDA脚同时与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连接的同时还分别与芯片LCMXO256/TQFP100的PCLKT0-0/PT4A脚和PT3D脚连接;所述JTAG接口的2脚、3脚、6脚及8脚分别与芯片LCMXO256/TQFP100的TDO脚、TD1脚、TMS脚及TCK脚连接;所述JTAG接口的7脚经电感L1接地;所述芯片LCMXO256/TQFP100的PL2B脚、PL3B脚、PL3D脚、PL4B脚、PL5B 脚、PL5D脚、PL6B脚、PL7B脚、PL7D脚、PL8B脚、PB2B脚、PB4B脚、PB4D脚、PR9A脚、PR7B脚、PR6B脚、PR4A脚、PR3C脚、PT5A脚及PT4D脚分别与第一ULN2803C芯片U1的I1脚、I2脚、I3脚、I4脚、I5脚、I6脚、I7脚、I8脚、第三ULN2803C芯片U3的I1脚、I2脚、I3脚、I4脚、I5脚、I6脚、I7脚、I8脚、第五ULN2803C芯片U5的I1脚、I2脚、I3脚及I4脚连接;所述芯片LCMXO256/TQFP100的PL2A脚、PL3A脚、PL3C脚、PL4A脚、PL5A脚、PL5C脚、PL6A脚、PL7A脚、PL7C脚、PL8A脚、PB2A脚、PB4A脚、PB4C脚、PR9B脚、PR7C脚、PR7A脚、PR4B脚、PR3D脚、PT5B脚及PT4E脚分别与第五ULN2803C芯片U5的O5脚、O6脚、O7脚、O8脚、第六ULN2803C芯片U6的O1脚、O2脚、O3脚、O4脚、O5脚、O6脚、O7脚、O8脚、第七ULN2803C芯片U7的O1脚、O2脚、O3脚、O4脚、O5脚、O6脚、O7脚、O8脚连接;所述芯片LCMXO256/TQFP100的VCCIO3脚经电容C3和电感L1接地;所述芯片LCMXO256/TQFP100的所有GNDIO1脚、GND脚以及GNDIO0脚经电感L1接地;所述第一ULN2803C芯片U1的O1脚、O2脚、O3脚、O4脚、O5脚、O6脚、O7脚、O8脚分别与第一8P4R-22K芯片RP1的8脚、7脚、6脚、5脚和第二8P4R-22K芯片RP2的8脚、7脚、6脚、5脚连接;所述第三ULN2803C芯片U3的O1脚、O2脚、O3脚、O4脚、O5脚、O6脚、O7脚、O8脚分别与第三8P4R-22K芯片RP3的8脚、7脚、6脚、5脚和第四8P4R-22K芯片RP4的8脚、7脚、6脚、5脚连接;所述第五ULN2803C芯片U5的O1脚、O2脚、O3脚、O4脚分别与第五8P4R-22K芯片RP5的8脚、7脚、6脚、5脚连接;所述第一8P4R-22K芯片RP1的1脚、2脚、3脚、4脚分别与第五ULN2803C芯片U5的I5脚、I6脚、I7脚、I8脚连接;所述第二8P4R-22K芯片RP2的1脚、2脚、3脚、4脚分别与第六ULN2803C芯片U6的I1脚、I2脚、I2脚、I4脚连接;所述第六ULN2803C芯片U6的I5脚、I6脚、I7脚、I8脚分别与第三8P4R-22K芯片RP3的1脚、2脚、3脚、4脚;所述第四8P4R-22K芯片RP4的1脚、2脚、3脚、4脚分别与第七ULN2803C芯片U7的I1脚、I2脚、I2脚、I4脚连接;所述第七ULN2803C芯片U7的I5脚、I6脚、I7脚、I8脚分别与第五8P4R-22K芯片RP5的1脚、2脚、3脚、4脚连接;所述接口芯片IO-1TO10的1脚、2脚、3脚、4脚、5脚、7脚、8脚、9脚、10脚、11脚分别与所述第一8P4R-22K芯片RP1的8脚、7脚、6脚、5脚、第二8P4R-22K芯片RP2的8脚、7脚、6脚、5脚、第三8P4R-22K芯片RP3的8脚、7脚连接;所述接口芯片IO-1TO20的1脚、2脚、3脚、4脚、5脚、7脚、8脚、\n9脚、10脚、11脚分别与所述第三8P4R-22K芯片RP3的6脚、5脚、第四8P4R-22K芯片RP4的8脚、7脚、6脚、5脚、第五8P4R-22K芯片RP5的8脚、7脚、6脚、5脚连接;所述接口芯片IO-1TO10的6脚和接口芯片IO-11TO20的6脚分别经电感L1接地;所述五块ULN2803C芯片的GND脚分别经电感L1接地;所述接口芯片IO-1TO10的12脚接口芯片IO-11TO20的\n12脚同时与第一ULN2803C芯片U1、第三ULN2803C芯片U3、第五ULN2803C芯片U5的COM脚连接;所述芯片LCMXO256/TQFP100的VCC脚与SLEEPN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21;所述芯片LCMXO256/TQFP100的PB5C脚、PB5D脚、PR8A脚、PR5C脚、PR5B脚以及PR5A脚分别与第一ADM485芯片11的DE脚、DI脚、RO脚及芯片IP1221的P2.4脚、RX0脚、TXO脚连接;所述芯片IP1221的P3.1脚、P3.2脚芯片24LC02的SCL脚和SDA脚连接;所述芯片LCMX0256/TQFP100的PR3B脚、PR3A脚以及PR2B脚分别通过发光二极管LED1、LED2以及LED3与DC开关电源模块I中芯片RT9179的OUT脚连接;所述芯片24LC02的VCC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中芯片RT9179的OUT脚连接;所述芯片LCMXO256/TQFP100的PCLKT0-0/PT4A脚和PT3D脚分别经电阻R2和电阻R1与DC开关电源模块I中芯片RT9179的OUT脚连接;所述JTAG接口的1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中芯片RT9179的OUT脚连接;所述芯片LCMXO256/TQFP100的VCCIO1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中芯片RT9179的OUT脚连接。由于本发明中有二十个I/O输入/输出端口,因此用户可以连接二十个报警监控设备或电器,并可以通过手动方式自由选择并设置二十个I/O输入或输出状态,也可以通过后台软件方式发送地址指令进行状态配置。\n[0041] 在本发明中,如图6、图8和图9所示,所述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包括带有Flash闪存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同时接地的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以及与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连接的DC开关电源模块II、晶体振荡器II 2以及微处理器AXIS;所述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通过电子系统信号扩大设备PA II和低噪声宽带放大器LNA II与用于与无线信号传输器信号连接的天线II连接;所述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通过GPRS短信模块与用于与公用移动网信号连接的天线III连接;如图10所示,GPRS短信模块的电路连接原理与现有技术类似,故不在此赘述;所述DC开关电源模块II与微处理器AXIS连接;所述微处理器AXIS上连接有晶体振荡器III3、用于连接以太网口的以太网转换模块以及第二数据终端设备接口RS-232。\n[0042] 如图7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包括第二SMD芯片4和第一IP1220芯片8;所述第二SMD芯片4的4脚、6脚、7脚、5脚分别与第一IP1220芯片8的TCK脚、TD0脚、TDI脚、TMS脚连接;所述第二SMD芯片4的2脚、3脚和9脚同时接地;所述第二SMD芯片4的1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中芯片ZT3243F的VCC脚连接;\n所述第二SMD芯片4的4脚经电阻R45与SMD 4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中芯片ZT3243F的VCC脚连接;所述第一IP1220芯片8的RF-GND脚均经电感L4接地;所述第一IP1220芯片\n8的ANT-OUT脚通过电子系统信号扩大设备PA II和低噪声宽带放大器LNA II与天线II连接;所述第一IP1220芯片8的P2.4脚经电阻R50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发光二极管LED4和电阻R47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中芯片ZT3243F的VCC脚连接;所述第一IP1220芯片8的D-GND脚均接地;所述第一IP1220芯片8的RX0脚经电阻R6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电阻R5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中芯片ZT3243F的VCC脚连接;所述第一IP1220芯片8的Vav+脚和VCC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中芯片ZT3243F的VCC脚连接;所述第一IP1220芯片8的TX0脚经电阻R62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经电阻R8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中芯片ZT3243F的VCC脚连接。\n[0043] 在本发明中,如图11所示,所述中继基站包括带有Flash闪存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同时接地的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I以及与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I连接的DC开关电源模块III、设有用于与计算机连接的第三数据终端设备接口RS-232和RS484的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UARTIII以及晶体振荡器III 5;所述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I还通过电子系统信号扩大设备PAIII和低噪声宽带放大器LNAIII与用于与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和无线信号传输器信号连接的天线IV连接。\n[0044]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信号处理/Zigbee射频模块III包括第三SMD芯片6、第二IP1220芯片7、第二ADM485芯片8以及第二ADM3222芯片9;所述第三SMD芯片6的5脚、7脚、4脚和6脚分别与第二IP1220芯片7的TMS脚、TDI脚、TCK脚和TD0脚连接;所述第三SMD芯片6的2脚、3脚和9脚同时接地;所述第三SMD芯片6的\n1脚和4脚同时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中芯片LM2954的OUT脚连接;所述芯片IP12207的所有RF-GND脚、所有A-GND脚以及所有D-GND脚接地;所述第二IP1220芯片7的ANT-OUT脚与天线IV连接;所述第二IP1220芯片7的P2.4脚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通过发光二极管LED7和电阻R21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中芯片LM2954的IN脚连接;所述第二IP1220芯片7的RX0脚通过电阻R5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中芯片LM2954的OUT脚连接;所述第二IP1220芯片7的TX0脚通过电阻R2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中芯片LM2954的OUT脚连接;所述芯片IP12207的RESET脚通过电阻R6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中芯片LM2954的OUT脚连接;所述第二IP1220芯片\n7Vav+脚和VCC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中芯片LM2954的OUT脚连接;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9的VCC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芯片LM2954的IN脚连接;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n9的C1+脚与C1-脚之间连接电容C1;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9的C2+脚与C1-脚之间连接电容C2;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9的T1-IN脚与与非门U2A的3端连接;所述与非门U2A的1端和2端通过电阻R3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连接的同时还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通过电阻R4与第二IP1220芯片7的TXO脚连接;\n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9的T1-IN脚还与非门U2C的9端和10端以及第二ADM485芯片8的DI脚连接;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9的T1-OUT脚与与非门U2B的4端连接;所述与非门U2C的6端通过电阻R5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芯片LM2954的IN脚连接的同时还与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还与第二IP1220芯片7的RXO脚连接;所述与非门U2B的5端与第二ADM485芯片8的RO脚连接的同时还通过电阻R8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连接;所述与非门U2C的8端与第二ADM485芯片8的DE脚和RE脚同时连接;所述第二ADM485芯片8的GND脚接地;所述第二ADM485芯片8的VCC脚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芯片LM2954的IN脚连接;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9的R1OUT脚、R2OUT脚、R1-IN脚及R2-IN脚分别与第三数据终端设备接口RS-23212的2脚、8脚、3脚及\n7脚连接;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9的EN脚和GND脚分别接地;所述第二ADM3222芯片9的V+脚通过电容C3接地;其V-脚通过电容C4接地;所述第一ADM485芯片11的B脚和A脚分别通过电阻R13和电阻R12与第二RS485接口13的2脚和1脚连接;所述第二RS485接口13的1脚和3脚同时经电阻R24与DC开关电源模块III芯片LM2954的IN脚连接;\n所述第二RS485接口13的2脚经电阻R22接地。\n[0045] 本发明网络智能无线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工作过程,一个是自下而上的数据传输过程即将报警信息发送给用户手机,另一个是自上而下的数据传输过程即用户通过手机将处理短信通过中心基站信号收发器发送到无线信号传输器上,从而实现对家用电器的远程遥控。\n[0046] 当本发明处于自下而上的数据传输过程时,如图14所示,无线信号传输器的工作流程是:\n[0047] ①、开始初始化后,无线信号传输器进行工作状态自检,检测无线信号传输器所以接口和系统工作状况是否正常,存在异常的话,则发送报警信号:\n[0048] ②、如果系统自检正常,则扫描无线信号传输器I/O端口信号,检测是否存在报警信号,如果未存在报警信号,则重新在扫描无线信号传输器I/O端口信号;\n[0049] ③、如果存在I/O端口信号,则再核实报警信号,确信存在报警信号后,则进入报警预备,存储报警信息;\n[0050] ④、接着搜寻基站地址,若搜寻到本地中心基站收发器,则进入下一步工作;若未搜寻到本地中心基站收发器,则搜寻是否是本地中继基站,若是,则进入下一步,若基站地址均未搜寻到,则返回继续搜寻;\n[0051] ⑤、确定所需发送的基站对象后,则进行通信握手,若成功,则发送报警信号,若不成功,则返回重新进行通信握手;\n[0052] ⑥、成功发送报警信号后,则数据传输完成,否则返回报警预备。\n[0053] 当本发明处于自下而上的数据传输过程时,如图15所示,中心基站的工作流程是:\n[0054] ①、中心基站首先进行系统初始化,然后需扫描网络的工作状况,若正常的话,进入下一步,否则发送网络异常状况报警信号;\n[0055] ②、若网络工作状况正常,则扫描无线信号传输器和中继基站的报警中断信息,如果存在报警中断,则需核实报警信号,若不存在报警信号,则需重新扫描报警;\n[0056] ③、在确信存在报警信号后,进入报警接收预备;\n[0057] ④、检测是否是本地网络报警信号,若是,则通信握手,接收网络报警信息;否则需重新扫描网络报警信号;\n[0058] ⑤、接收报警信号后,中心基站对报警信息进行处理;\n[0059] ⑥、处理完报警信息后,中心基站将中心基站无信号收发器将处理好的报警信息通过GPRS短信形式发送到报警单位或住户手机。\n[0060] 当本发明处于自上而下的数据传输过程时,如图16所示,中心基站的工作流程是:\n[0061] ①、中心基站首先开始进行系统初始化,然后通过GPRS模块搜寻住户的短信信息,如果存在本地网络的住户GPRS短信信号,则接收短信;如果不存在,则继续搜寻GPRS短信信号;\n[0062] ②、通过GPRS模块接收住户短信,接收成功后,将信息存储;如果不成功,则继续重新接收住户的GPRS短信信号;\n[0063] ③、处理短信信息,并确定短信所包含的指令和发送的无线信号传输器对象后,进入指令发送预备;\n[0064] ④、搜寻本地网络相应的无线信号传输器,如果存在则进入下一步;如果没有搜索到,则搜寻本地中继基站,如果搜索到,则进入下一步操作,否则,返回上一步进行搜索;;\n[0065] ⑤、确定好指令发送对象后,进行双方通信握手,不成功则返回继续;\n[0066] ⑥、如双方通信握手成功,则将短信信息指令发送给相对应的中继基站或无线信号传输器。\n[0067] 当本发明处于自上而下的数据传输过程时,如图17所示,无线信号传输器的工作流程是:\n[0068] ①、无线信号传输器首先开始进行系统初始化,然后搜寻来自上层网络基站的指令信息,如果存在来自中心基站或中继基站的信息,则进入下一步操作;\n[0069] ②、判断是否为本地网络基站的指令,如果是,则进入接收预备,否则返回,继续等待搜索;\n[0070] ③、接收预备后,进行通信双手握手操作,若握手成功,则接收基站指令信息,否则返回重新握手;\n[0071] ④、成功接收后;将数据进行存储,并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器中的微处理器进行拆包、解码、地址分配、指令分析等处理,否则返回重新接收;\n[0072] ⑤、处理完信息后,执行相关指令操作,驱动相对于的I/O端口操作,完成远程自动控制功能;\n[0073] ⑥、将指令最终的处理结果通过自下而上的数据传输方式,发送到中心基站、住户手机和报警单位,从而实现远距离人机控制。\n[0074] 在本发明智能无线报警监控系统中,如图18所示,所述中继基站的数据处理工作流程是:\n[0075] ①、中继基站工作后,搜寻本地网络的无线信号传输器或中心基站的信息中断请求;\n[0076] ②、若存在中断请求信号,中继基站则进入中继准备,否则返回继续搜索等待;\n[0077] ③、进入中继预备后,则与所需中继的无线信号传输器或中心基站进行通信握手,如果是本地无线信号传输器或中心基站并握手成功,则进入下一步操作,否则,返回进行重新握手;\n[0078] ④、通信握手成功后,接收中继信号信息,接收成功后,将信息进行存储;否则返回,重新接收;\n[0079] ⑤、通过中继基站的处理器将所需中继信息进行纠错、拆分、打包、放大等处理,并确定好中继对象;\n[0080] ⑥、与中继对象进行通信握手后,发送所需中继的信息,直到成功后,中继基站数据处理完毕。\n[0081]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数字化家庭中使用,它也适合在工业领域或智能交通领域等对工业电器设备或交通道路报警设备等实行远程控制,因此在工业领域或智能交通领域使用本发明也同样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法律信息
- 2023-03-0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8B 25/10
专利号: ZL 200810061216.3
申请日: 2008.03.18
授权公告日: 2010.10.13
- 2010-10-13
- 2009-02-25
- 2008-12-3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7-11-21
|
2006-05-16
| | |
2
| |
2007-04-18
|
2006-11-20
| | |
3
| |
2001-03-14
|
1999-09-06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