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及融合器用把持器 |
申请号 | CN202123317080.8 | 申请日期 | 2021-12-27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IPC分类号 | A;6;1;F;2;/;4;4;;;A;6;1;F;2;/;4;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焦伟 | 申请人地址 |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颍河西路606号滨河苑4幢402室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焦伟 | 当前权利人 | 焦伟 |
发明人 | 焦伟;吴昊;尹稳 |
代理机构 | 亳州匠桥谷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翟宝祺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及融合器用把持器,包括融合器主体,融合器主体顶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向一侧倾斜的第一贯通孔和至少一个向另一侧倾斜的第二贯通孔,第一自锁螺钉穿设于第一贯通孔内,且至少一部分第一自锁螺钉从第一贯通孔中露出,第二自锁螺钉穿设于第二贯通孔内,且至少一部分第二自锁螺钉从第二贯通孔中露出,将融合器主体伸入埋设于脊柱椎间,将第一自锁螺钉与第二自锁螺钉露出的部分分别攻入脊柱,以将融合器主体锁定于脊柱椎间,以实现与椎体的瞬间稳定锁固,切口和组织破坏更小、手术效率更高,从而利于后期更好的康复和融合效果。
1.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融合器主体,所述融合器主体顶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向一侧倾斜的第一贯通孔和至少一个向另一侧倾斜的第二贯通孔;
第一自锁螺钉,所述第一自锁螺钉穿设于所述第一贯通孔内,且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自锁螺钉从所述第一贯通孔中露出;
第二自锁螺钉,所述第二自锁螺钉穿设于所述第二贯通孔内,且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自锁螺钉从所述第二贯通孔中露出;
其中,所述融合器主体埋设于脊柱椎间,将所述第一自锁螺钉与所述第二自锁螺钉露出的部分分别攻入脊柱,以将所述融合器主体锁定于脊柱椎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锁螺钉的至少一部分外壁及所述第一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内壁均设置有相互适配的第一连接螺纹,所述第二自锁螺钉的至少一部分外壁及所述第二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内壁均设置有相互适配的第二连接螺纹,以使所述第一自锁螺钉与所述融合器主体、所述第二自锁螺钉与所述融合器主体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锁螺钉包括第一钉头和外壁轴向设置有第一自攻螺纹的第一钉体,第一连接螺纹沿所述第一钉头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自锁螺钉包括第二钉头和外壁轴向设置有第二自攻螺纹的第二钉体,第二连接螺纹沿所述第二钉头的轴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螺纹的螺间距小于所述第一自攻螺纹的螺间距,所述第二连接螺纹的螺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自攻螺纹的螺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主体包括有融合器底座和设置于所述融合器底座顶端的融合器基台,所述融合器基台与所述融合器底座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基台底端两侧一体设置有挂耳,所述融合器底座侧端开设有与所述挂耳适配的挂槽,所述挂耳扣接固定于所述挂槽内,以使所述融合器基台与所述融合器底座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二贯通孔偏离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为25‑35°,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倾斜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贯通孔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所述第一贯通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A‑D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
A:所述融合器底座上端轮廓设计呈矩形形状,所述融合器底座下端轮廓设计呈圆钝形形状;
B:所述融合器底座侧端面设计呈齿状凸起结构;
C:所述融合器底座中间设计呈空心结构;
D:所述融合器主体顶端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对接口。
10.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用把持器,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中的所述融合器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融合器把持杆,所述融合器把持杆末端对应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接柱,用以配合连接所述融合器主体。
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及融合器用把持器\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脊柱辅助融合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及融合器用把持器。\n背景技术\n[0002]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目前精准治疗脊柱腰椎病患的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常见的手术方式为在腰椎病患处打开一段5至10公分的切口,拨开椎旁的肌肉,边缘处采用螺钉固定,通过开放式的手术方式在关节至关节间处植入融合修复器,从而显然切口和对组织的破坏较大,且手术操作效率较低、难度较大,从而在患者后期的康复和融合效率上仍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严重限制了此项治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急需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及融合器用把持器,以致力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全部问题或者之一。\n[0004]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包括:\n[0005] 融合器主体,融合器主体顶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向一侧倾斜的第一贯通孔和至少一个向另一侧倾斜的第二贯通孔;\n[0006] 第一自锁螺钉,第一自锁螺钉穿设于第一贯通孔内,且至少一部分第一自锁螺钉从第一贯通孔中露出;\n[0007] 第二自锁螺钉,第二自锁螺钉穿设于第二贯通孔内,且至少一部分第二自锁螺钉从第二贯通孔中露出;\n[0008] 其中,融合器主体埋设于脊柱椎间,将第一自锁螺钉与第二自锁螺钉露出的部分分别攻入脊柱,以将融合器主体锁定于脊柱椎间。\n[0009] 优选地,第一自锁螺钉的至少一部分外壁及第一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内壁均设置有相互适配的第一连接螺纹,第二自锁螺钉的至少一部分外壁及第二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内壁均设置有相互适配的第二连接螺纹,以使第一自锁螺钉与融合器主体、第二自锁螺钉与融合器主体螺纹连接。\n[0010] 优选地,第一自锁螺钉包括第一钉头和外壁轴向设置有第一自攻螺纹的第一钉体,第一连接螺纹沿第一钉头的轴向设置;第二自锁螺钉包括第二钉头和外壁轴向设置有第二自攻螺纹的第二钉体,第二连接螺纹沿第二钉头的轴向设置。\n[0011] 优选地,第一连接螺纹的螺间距小于第一自攻螺纹的螺间距,第二连接螺纹的螺间距小于第二自攻螺纹的螺间距。\n[0012] 优选地,融合器主体包括有融合器底座和设置于融合器底座顶端的融合器基台,融合器基台与融合器底座可拆卸的固定连接。\n[0013] 优选地,融合器基台底端两侧一体设置有挂耳,融合器底座侧端开设有与挂耳适配的挂槽,挂耳扣接固定于挂槽内,以使融合器基台与融合器底座可拆卸的固定连接。\n[0014] 优选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偏离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为25‑35°,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的倾斜方向相反。\n[0015] 优选地,第一贯通孔的数量为两个,第二贯通孔的数量为一个,两个第一贯通孔分别设置于第二贯通孔的两侧。\n[0016] 优选地,还包括有A‑D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n[0017] A:融合器底座上端轮廓设计呈矩形形状,融合器底座下端轮廓设计呈圆钝形形状;\n[0018] B:融合器底座侧端面设计呈齿状凸起结构;\n[0019] C:融合器底座中间设计呈空心结构;\n[0020] D:融合器主体顶端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对接口。\n[0021] 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用把持器,应用于上述中任一融合器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融合器把持杆,融合器把持杆末端对应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接柱,用以配合连接融合器主体。\n[0022]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及融合器用把持器,在患处打开一公分左右的开口,将融合器主体伸入埋设于脊柱椎间,通过将倾斜设置的第一自锁螺钉与第二自锁螺钉露出的部分分别攻入融合器两侧的脊柱,以将融合器主体锁定于脊柱椎间,实现与椎体的瞬间稳定锁固,代替了传统椎弓根钉内固定方式,有效减小手术切口,降低对组织的破坏,提高手术效率,利于后期更好的康复和融合效果。\n附图说明\n[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n[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融合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n[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自锁螺钉的结构示意图;\n[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自锁螺钉的结构示意图;\n[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融合器把持件对接时的示意图;\n[0028]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融合器把持杆的结构示意图;\n[0029]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融合器基台的结构示意图。\n[0030] 图中:1、融合器主体;2、第一贯通孔;3、第二贯通孔;4、第一自锁螺钉;41、第一钉头;42、第一钉体;43、第一自攻螺纹;5、第二自锁螺钉;51、第二钉头;52、第二钉体;53、第二自攻螺纹;6、第一连接螺纹;7、第二连接螺纹;8、融合器底座;81、挂槽;9、融合器基台;91、挂耳;10、对接口;11、融合器把持杆;12、连接柱;13、内芯;14、把手;15、长柄螺丝刀。\n具体实施方式\n[003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n[0032]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n[0033] 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如图所示,包括融合器主体1,融合器主体1顶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向一侧倾斜的第一贯通孔2和至少一个向另一侧倾斜的第二贯通孔3,设置有第一自锁螺钉4,第一自锁螺钉4穿设于第一贯通孔2内,且至少一部分第一自锁螺钉4从第一贯通孔2中露出,设置有第二自锁螺钉5,第二自锁螺钉5穿设于第二贯通孔3内,且至少一部分第二自锁螺钉5从第二贯通孔3中露出,其中,融合器主体1埋设于脊柱椎间,将第一自锁螺钉4与第二自锁螺钉5露出的部分分别攻入脊柱,以将融合器主体1锁定于脊柱椎间。\n[0034]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融合器主体1,融合器主体1,融合器主体1顶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向一侧倾斜的第一贯通孔2和至少一个向另一侧倾斜的第二贯通孔3,设置有第一自锁螺钉4,第一自锁螺钉4穿设于第一贯通孔2内,且至少一部分第一自锁螺钉4从第一贯通孔2中露出,设置有第二自锁螺钉5,第二自锁螺钉5穿设于第二贯通孔3内,且至少一部分第二自锁螺钉5从第二贯通孔3中露出,从而相对于传统的放开式手术方式,可采用内镜辅助的微创手术方式,在患处打开一公分左右的开口,放入内镜辅助,再将融合器主体1伸入埋设于脊柱椎间,将第一自锁螺钉4与第二自锁螺钉5露出的部分分别攻入脊柱,以将融合器主体1锁定于脊柱椎间,通过打向椎体内的自锁螺钉,打入间隙内的上下椎体来提供椎体稳定性,以实现与椎体的瞬间稳定锁固,切口和组织破坏更小、手术效率更高,从而利于后期更好的康复和融合效果。\n[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自锁螺钉4的至少一部分外壁及第一贯通孔2的至少一部分内壁均设置有相互适配的第一连接螺纹6,第二自锁螺钉5的至少一部分外壁及第二贯通孔3的至少一部分内壁均设置有相互适配的第二连接螺纹7,以使第一自锁螺钉4与融合器主体1、第二自锁螺钉5与融合器主体1螺纹连接。\n[0036]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自锁螺钉4包括第一钉头41和外壁轴向设置有第一自攻螺纹43的第一钉体42,第一连接螺纹6沿第一钉头41的轴向设置;第二自锁螺钉5包括第二钉头51和外壁轴向设置有第二自攻螺纹53的第二钉体52,第二连接螺纹7沿第二钉头51的轴向设置,从而区别于普通的螺钉,更利于与融合器主体1的一体式连接,并与融合器主体1顶端相平齐,其中,第一钉头41、第二钉头51的头部由下至上的外径逐渐增大,第一钉体42、第二钉体52底端由上至下的外径逐渐减小,且具有凹陷的平台设计,以起到自攻、稳定钉固的效果。\n[0037]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螺纹6的螺间距小于第一自攻螺纹43的螺间距,第二连接螺纹7的螺间距小于第二自攻螺纹53的螺间距。\n[0038]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融合器主体1包括有融合器底座8和设置于融合器底座\n8顶端的融合器基台9,融合器基台9与融合器底座8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优选的,融合器基台\n9可设计呈矩形平台,第一贯通孔2、第二贯通孔3倾斜贯通于融合器基台9上下表面,且与融合器基台9上下表面相平齐。\n[0039]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融合器基台9底端两侧一体设置有挂耳91,融合器底座\n8侧端开设有与挂耳适配的挂槽81,挂耳91扣接固定于挂槽81内,以使融合器基台9与融合器底座8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以实现稳固搭设连接。\n[004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贯通孔2和第二贯通孔3偏离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为25‑35°,优选的为30°,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的倾斜方向相反。\n[004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贯通孔2的数量为两个,第二贯通孔3的数量为一个,两个第一贯通孔2分别设置于第二贯通孔3的两侧。\n[004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融合器底座8上端轮廓设计呈矩形形状,融合器底座8下端轮廓设计呈圆钝形形状,以更有利于椎间融合器的植入;融合器底座8侧端面设计呈齿状凸起结构,具体的,可设计呈梳齿状结构,能更加增大摩擦力,避免椎间融合器后退移位;\n融合器底座8中间设计呈空心结构,以供填塞自体骨的位置,利于增加后期融合率;融合器主体1顶端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对接口10。\n[0043] 其中,具体的融合器主体1尺寸可设计为高22‑26mm、长12‑16mm、宽10‑14mm,优选的融合器主体1尺寸为高24mm、长14mm、宽12mm,自锁螺钉的直径尺寸可选用2.4/2.6/2.8mm的规格。\n[0044] 一种脊柱自锁椎间融合器用把持器,应用于上述中的融合器主体1,其中包括有融合器把持杆11,融合器把持杆11末端对应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接柱12,以配合插设入对接口10内对接,且其中至少有一个对接口10用以和连接柱12可拆卸式连接锁固,从而使用中,通过持握融合器把持杆11操作对接对接口10,以在打入时连接固定融合器作业,植入后再移除,具体的,例如对接口10设置有三个,其中一个对接口10内侧壁上设有螺纹结构,融合器把持杆11底端通过把持架连接于连接柱12,融合器把持杆11内设置有转动连接的内芯\n13,并通过内芯13固定连接于用于锁固的连接柱12,使用时,通过转动融合器把持杆11顶端的把手14,以带动内芯13转动,以带动相应的连接柱12锁固入对接口10内,同时,还包括有长柄螺丝刀15,用于配合转动拧入自锁螺钉。\n[0045]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n[0046]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