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设有退卡机构的电子卡连接器。\n【背景技术】\n[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1120002544.3号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设有退卡机构的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容置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退卡机构,所述退卡机构包括设于绝缘本体一侧的推杆及设于绝缘本体尾部用以执行退卡动作的执行件,所述执行件在推杆的作用下可以中间一个旋转轴转动,所述旋转轴是在执行件中间部位开设有通孔,再在通孔内安置一旋转轴,或者执行件中间部位凸出形成一旋转轴,对应的绝缘本体上设有容纳旋转轴的孔槽。\n[0003] 上述电子卡连接器,通常退卡机构能够完成退卡之功能,但在电子卡连接器尺寸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如目前市场上的Micro SIM卡连接器上,提供退卡机构执行件旋转的旋转轴强度会减小,在退卡过程中容易造成折弯或折断的情况发生。\n[0004]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克服前述缺陷的电子卡连接器。\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小、结构简单的电子卡连接器。\n[0006]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一侧的退卡机构,所述退卡机构包括推杆及与推杆接触的执行件,所述执行件的受力部与卡推部之间呈特定角度设置成弧状结构,所述执行件可绕轴部旋转。\n[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执行件设计成弧状结构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退卡机构繁杂、尺寸大等缺陷。\n【附图说明】\n[0008] 图1是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n[0009] 图2是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遮蔽壳体的分离图。\n[0010] 图3是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n[0011] 图4是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退卡机构凸轮的立体图。\n[0012] 图5是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抽屉座的俯视图。\n[0013] 图6是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抽屉座完全插入状态下与遮蔽壳体的配合图。\n[0014] 图7是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抽屉座退卡初始状态下与遮蔽壳体的配合图。\n[0015] 图8是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抽屉座退卡过程即将结束状态下与遮蔽壳体的配合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6]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于绝缘本体10内的导电端子30、遮覆于绝缘本体10上的遮蔽壳体20、抽屉座40及安装于绝缘本体\n10一侧的退卡机构50。所述绝缘本体10与遮蔽壳体20共同围设成用于收容抽屉座40的移动空间60。本案定义电子卡插入方向为A方向,与电子卡插入方向的反方向为B方向,电子卡左右两侧的方向分别为C方向、D方向。\n[0017] 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基部11、位于基部11两侧并与基部11一体成型的侧部12及位于绝缘本体10远离电子卡插入端的尾部17。所述导电端子30收容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0基部11靠近中间位置处,所述侧部12两侧设有若干卡块13。侧部12中间部位设有倾斜的阻挡块15,所述阻挡块15在靠近电子卡插入端一侧设有倾斜面151,在倾斜面151的末端开设有贯通至移动空间60的开口14。绝缘本体10安装退卡机构50的一侧上设有移动槽16,所述移动槽16位于阻挡块15外侧。所述尾部17的内侧设有一弧形凹槽18,绝缘本体10在邻近弧形凹槽18位于B方向前端的基部11上开设有固持孔19。\n[0018] 所述遮蔽壳体20遮覆于绝缘本体10上,包括主体部21及自主体部21两侧弯折延伸形成的侧壁22,所述侧壁22上设有卡持于绝缘本体10侧部12外侧卡块13上的卡扣件23,侧壁22中部设有一弹片24,所述弹片24自主体部21弯折并沿B方向延伸形成,包括弹性部241及设于弹性部241末端的曲状抵接部242。所述弹性部241沿绝缘本体10阻挡块15上的倾斜面151向移动空间60内倾斜延伸,所述曲状抵接部242对应绝缘本体10上的开口14进入移动空间60内。所述主体部21后端设有与绝缘本体10固持孔19对应的固持孔25。\n[0019] 所述退卡机构50包括安装于绝缘本体10一侧移动槽16内的推杆52及安装于绝缘本体10靠近尾部17位置处的执行件51。所述推杆52包括操作部522、推顶部521及连接操作部522与推顶部521的连接部523,所述操作部522及推顶部521均自连接部523弯折成曲状结构。所述执行件51包括轴部510及分别自轴部510两端斜向B方向延伸形成的受力部512、卡推部511,所述轴部510上下两面分别一体延伸形成有收容于遮蔽壳体20固持孔25及绝缘本体10固持孔19内的支柱513。所述轴部510两侧的受力部512、卡推部511之间以轴部510为中心呈特定角度设置成弧状结构,所述轴部510向外凸出形成有与绝缘本体10尾部17的弧形凹槽18对应的弧形凸部514。所述执行件51在绝缘本体10上可绕轴部510转动,而所述轴部510的支撑力主要由弧形凸部514与配合绝缘本体10弧形凹槽18提供,所述支柱513收容于固持孔19、25内除提供部分支撑力外,主要是实现对执行件51的定位功能,当然,在材料强度允许的情况下,支撑力也可以由支柱513配合固持孔19、25单独提供。\n[0020] 所述退卡机构50依照如下原理运作,插卡过程:当抽屉座40(实施过程中也可以为电子卡)插入电子卡连接器100内时,抽屉座40尾端抵接执行件51的卡推部511,并完成插卡过程;退卡过程:对推杆52的操作部522施加A方向的外力,使执行件51的受力部\n512在A方向上受到推顶部521的受力,并使执行件51绕轴部510发生转动,使卡推部511对抽屉座40施加B方向的力量并迫使抽屉座40向B方向退卡。\n[0021] 请参阅图3至图8所示,特别参考图3及图5,所述抽屉座40包括主体框架41及位于主体框架41一端的盖部42,所述主体框架41中空并形成电子卡收容部45,所述导电端子30透过主体框架41的中空部44与电子卡电性接触。所述主体框架41两侧在A方向上依次设有卡口410、凸部411及凹槽415,特别参考图5及图6,所述卡口410靠近凸部\n411一侧设有坡度较大的导引面412用以导引遮蔽壳体20的弹片24,防止弹片24的曲状抵接部242抵接于凸部411而无法滑入卡口410内的现象发生,且曲状抵接部242只要滑入该导引面412上即可对抽屉座40进行扣持稳固。特别参考图5及图7,所述凸部411邻近凹槽415一侧设有受力斜面413,在抽屉座40退出过程中,遮蔽壳体20两侧的弹片24抵接所述抽屉座40两侧的受力斜面413并分别对受力斜面413产生一个垂直于斜面的力F,所述力F可分解为B方向上的分力F1及横向方向上的力F2,而两侧横向方向的力F2为相等反方向力可以相互抵消,而两侧竖直方向上的力均为B方向,故,B方向上的力为两倍F2,故,受力斜面413的存在,可以对抽屉座40的退出施加辅助力,且该凸部411的设置可使遮蔽壳体20弹片24进入卡口410内产生扣合手感的同时,使遮蔽壳体20弹片24退出卡口\n410进入受力斜面413上时同样产生退出时的手感,提示操作者电子卡开始退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受力斜面413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以15度至45度为佳。特别参阅图5及图\n8,在凹槽415沿A方向的後端上设置有阻挡斜面414,所述阻挡斜面414延伸长度较大,长于受力斜面413的延伸长度,所述阻挡斜面414与遮蔽壳体20的弹片24作用,产生阻止抽屉座40退出的阻力,防止抽屉座40飞卡现象的发生。\n[0022] 本设计通过将执行件51设计成弧状结构的方式,且利用绝缘本体10尾部17作为轴部510支撑点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退卡机构繁杂、支撑力不够的缺陷。通过抽屉座\n40两侧凸部411及凸部411两侧导引面412、受力斜面413的设置,使抽屉座40在插入及退出产生明显手感并有助于抽屉座40之退出。通过凹槽415后端阻挡斜面414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抽屉座40容易飞出的缺陷。
法律信息
- 2014-10-29
- 2012-12-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1R 13/633
专利申请号: 201110110921.X
申请日: 2011.04.29
- 2012-10-3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00-06-02
| | |
2
| | 暂无 |
2000-03-17
| | |
3
| | 暂无 |
2010-08-31
| | |
4
| | 暂无 |
2004-08-02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