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微生物复合肥料组方 |
申请号 | CN201010265980.X | 申请日期 | 2010-08-30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9510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IPC分类号 | C;0;5;G;3;/;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张海明 | 申请人地址 | 陕西省浦城县城关镇教育局家属院蒲中家属楼4单1楼西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张海明 | 当前权利人 | 张海明 |
发明人 | 张海明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生物肥料领域中的微生物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复合肥料组方。虽然近年来微生物肥料在国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在生产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质量问题是有效菌数不达标,保质期过短。但是,菌种原因并不是影响肥料效果的唯一原因,事实上,肥料中的成分配比也极大的影响肥料效果,如果能通过肥料成分配比的创新取得更好的效果,相对于传统微生物肥料配方的产品能大副度提高产量,则会对微生物肥料领域起到很大的创新作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肥料中的成分配比进行创新,可以明显提高微生物肥料的效力,能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1.一种微生物复合肥料,其特征在于:由生物活性菌、有机质肥料、氮磷钾化学肥料、中量微量元素四大组分复配而成,生物活性菌不参与计量,以总重量为1000份计算,该微生物肥料由下述重量比例的原料组成:有机质肥料、氮磷钾化学肥料、中量微量元素比例为
425∶425∶150;所述生物活性菌为低含量1至2亿个/克生物菌肥;所述有机质肥料组分所含主要物质为氨基酸、黄腐酸,占有机质肥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5%-25%,氮磷钾元素占有机质肥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16%;所述氮磷钾化学肥料组分中氮磷钾三种元素占氮磷钾化学肥料的重量百分比为30%-45%;所述中量微量元素组分包括一水硫酸亚铁、硫酸镁、硅、钙、锰、铜、锌、海藻素、稀土、硒、多效唑;其中,一水硫酸亚铁在中量微量元素总质量中所占比例为40∶150,硫酸镁、硅、钙,在中量微量元素总质量中所占比例为107∶150,锰、铜、锌在中量微量元素总质量中所占比例为1∶150,海藻素、稀土、硒、多效唑在中量微量元素总质量中所占比例为2∶150。
一种微生物复合肥料组方\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属于生物肥料领域中的微生物肥料领域。\n背景技术\n[0002] 建国以来,随着化肥的使用,为农作物提供了新的养分来源,生产出了更多的农产品。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但是长期大量单施、偏施化学肥料已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产品品质下降,田间病虫害大量发作,农业增产十分艰难,且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各国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提高化肥利用率达到平衡施肥、合理施肥以克服其弊端的途径。微生物肥料在解决这方面问题上有独到的作用。\n[0003] 近年来,微生物在农业上的作用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现国际上已有70多个国家生产、应用和推广微生物肥料,中国目前也有250家企业年产约数十万吨微生物肥料应用于生产。这虽与同期化肥产量和用量不能相比,但确已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已初步形成正规工业化生产阶段。\n[0004] 虽然微生物肥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生产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质量问题是有效菌数不达标,保质期过短。但是,菌种原因并不是影响肥料效果的唯一原因,事实上,肥料中的成分配比也在极大的影响肥料效果,如果能通过肥料成分配比的创新取得更好的效果,且在发明的配方和配比与所有现有的配方在成分和配上不一样,使该微生物配方相对传统微生物肥料配方而言,在同样方法混合相同菌种后,相对于传统微生物肥料配方的产品能大副度提高产量,则会对微生物肥料领域起到很大的创新作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肥料中的成分配比进行创新,可以明显提高微生物肥料的效力,能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所达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肥料的组方,以生物活性菌、有机质、氮磷钾、中量微量元素形成一种四组分合一的复混肥。该微生物肥料含元素多、养分较全,可为农作物提供全面的养分,可以明显提高微生物肥料的效力,解决微生物肥料的效果问题。\n[0006] 该微生物肥料由下述重量比例的原料组成:生物活性菌不参与计量,以总重量为\n1000份计算,有机质肥料、氮磷钾化学肥料、中量微量元素比例为425∶425∶150。\n[0007] 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n[0008] 生物菌为低含量1至2亿个/克生物菌肥;有机质组分占有机质肥料总质量的重量百分比为15%-25%,氮磷钾元素占有机质总质量的重量百分比为5%-16%;氮磷钾三种元素占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质量的重量百分比为30%-45%;一水硫酸亚铁占中量微量元素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40/150;硫酸镁、硅、钙占中量微量元素组分的重量比例为\n107/150;锰、铜、锌占中量微量元素组分的重量比例为1/150;海藻素、稀土、硒、多效唑占中量微量元素组分的重量比例为2/150。\n[0009] 所述中量元素包括一水硫酸亚铁、硫酸镁、硅、钙。\n[0010] 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锰、铜、锌、植物生长调理剂。\n[0011] 所述包括植物生长调理剂包括海藻素、稀土、硒、多效唑。\n[0012] 本发明的特点是:含有氮磷钾和生物菌,有机质氨基酸、黄腐酸、中微量元素有机螯合不产生肥害。固氮、解磷、解钾、增菌、补充微量元素,是多元素全营养肥料,富含大量,中量,和微量元素,一功多效,省时省工,经济实用。\n[0013] 其优点是:\n[0014] 1)微生物肥料是活体肥料,它的作用主要靠它含有的大量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完成。只有当这些有益微生物处于旺盛的繁殖和新陈代谢的情况下,物质转化和有益代谢产物才能不断形成。因此,微生物肥料中有益微生物的种类、生命活动是否旺盛是其有效性的基础,而不像其它肥料是以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形式和多少为基础。正因为微生物肥料是活制剂,所以其肥效与活菌数量、强度及周围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包括温度、水分、酸碱度、营养条件及原生活在土壤中土著微生物排斥作用都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应用时要加以注意。\n[0015] 2)土壤有机质是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是土壤中除土壤矿物质以外的物质,它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土壤有机质就没有土壤肥力。有机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是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n[0016] 3)硫酸亚铁用于给植物补充铁离子,防止黄、花叶病。\n[0017] 4)在肥料上镁是叶绿素的成份之一,它能加强植物还原过程,促进酶的活化等。\n硫酸镁是制造复合肥的理想原料,它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与氮、磷、钾混合成复肥或混肥,也可以分别与某一种或多种原素混合成各种肥料及光合微肥,含镁的肥料最适宜于酸性土壤、泥炭土和沙土地。经过对橡胶树、果树、烟叶、豆类蔬菜、马铃薯、谷类等九种农作物的大田实际施肥对比试验,含镁的复合肥比不含镁的复合肥可使农作物增长15-50%。硅对许多作物的生长和高产具有十分积极作用。喜硅作物水稻,若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到较多的硅素就会发生茎秆纤细,倒伏及抗病能力差等缺硅症状。因为土壤中的钙,镁离子基本上是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加碳酸可以使其成为可溶性的碳酸氢盐。\n[0018] 5)植物生长调理剂是在海洋植物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绿色纯天然制剂,含有大量植物可直接吸收的钾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再加入螯合态水溶性氮磷钾有机质,是有机绿色蔬菜和果树的首选产品。实验表明,本产品无残留,无公害,可提高产量30%以上,改良果实品质,改善口感,保花保果以及促进授粉和耐储耐运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稀土元素在土壤中广泛存在,但植物体内稀土元素的含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土壤环境,植物的种类,气候条件等都会使植株内的稀土元素含量差异很大。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不同生长部位的含量也不相同。从整体看,在自然状态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稀土元素后,不同器官中稀土元素的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根,叶,茎,花,果实。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控捎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植物分蘖、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产量等效果。\n具体实施方式\n[001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
法律信息
- 2016-10-1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C05G 3/00
专利号: ZL 201010265980.X
申请日:
授权公告日:
- 2013-07-24
- 2011-12-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05G 3/00
专利申请号: 201010265980.X
申请日: 2010.08.30
- 2011-11-02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0-03-17
|
2009-09-21
| | |
2
| |
2010-10-06
|
2010-05-10
| | |
3
| |
2009-07-01
|
2007-12-27
| | |
4
| |
2009-10-21
|
2009-05-27
| | |
5
| |
2004-08-18
|
2003-01-28
| | |
6
| |
2010-07-14
|
2010-01-15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