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重放信息记录盘的重放装置 |
申请号 | CN03130904.6 | 申请日期 | 1996-09-27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516161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4N5/84 | IPC分类号 | H;0;4;N;5;/;8;4;;;G;1;1;B;2;0;/;1;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大阪府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山根靖彦;长谷部巧;津贺一宏;森美裕;中村和彦;福岛能久;小塚雅之;松田智惠子;东谷易 |
代理机构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玮 |
摘要
本发明是在多个标题间共用数据,有效使用光盘,而且具有实现多视角重放之类新功能的数据结构的多媒体光盘中,能进行无断层重放的位流交错方法和装置。具有将光盘(M)上记录的多个包含压缩视频数据的视频重放对象(VOB)按重放顺序排列在交错区域(数据块4及6)与连续区域(数据块1、2、3、5和7)的数据结构,并且设置与视频数据一起交错记录的管理区域(NV)。在该管理区域记录规定光盘上可连续读出区域末尾位置信息的信息和下一可重放的光盘位置信息。
1.一种盘重放装置(DCD),包括从盘(M)读取显现序列信息,组信 息,和视频对象(VOB)的装置,
检索装置,用于从读取的视频对象(VOB)检索管理信息(NV),
缓存器,用于存储管理信息(NV),
显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显现序列信息指示的显现序列控制视频对象 的显现,
角度显现检测装置,用于根据组信息来检测读取的视频对象是否是可 交替地显现的视频对象,
角度选择装置,当读取的视频对象是可交替显现的视频对象时,选择 一个视频对象,
交错单元结束检测装置,用于参考显现的子区的管理信息中包含的交 错单元的结束地址信息(ILVU_EA),和检测交错单元的显现是否已到达 结尾,和
角度显现控制装置,当读取的视频对象是可交替显现的视频对象时, 和当显现已到达交错单元的结尾时,用于显现选择的视频对象,从由存储 的管理信息(NV)中的链接信息(NT_ILVU_SA)指示的交错单元恢复视 频对象的显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重放装置(DCD),还包括用于从盘(M) 读取显现序列信息,组信息,和视频对象(VOB)的装置,所述盘(M)包 括:
视频对象存储区和管理信息存储区,
所述管理信息存储区存储指示视频对象(VOB)的显现序列的显现序 列信息,和指示什么视频对象(VOB)和什么其它可交替重放的视频对象 (VOB)与相同组关联的组信息,
所述视频对象(VOB)存储区存储一个或多个视频对象(VOB),具 有相同显现周期并与同一组相关联的m个视频对象(VOB)中的每一个 被分成v个交错单元ILVUij,其中m是2或大于2的整数值,
其中i是指示视频对象(VOB)的序列值,其范围从1到m,j是表 示交错单元ILVU的顺序值,其范围从1到v,和
所述交错单元ILVUij按下列顺序排列:
ILVU11…ILVU21…ILVU(m-1)1…ILVUm1…
ILVU12…ILVU22…ILVU(m-1)2…ILVUm2…
…
ILVU1(v-1)…ILVU2(v-1)…ILVU(m-1)(v-1)…ILVUm(v-1)…
ILVU1v…ILVU2v…ILVU(m-1)v…ILVUmv…
以向盘重放装置提供足够的数据以持续显现达时间t3的方式从m个 视频对象(VOB)分割所述交错单元ILVUij,
其中时间t3是时间t1和时间t2之和,
时间t1是从盘读取构成所述交错单元ILVUij的位流所需的时间,时 间t2是盘重放装置从交错单元ILVUij到交错单元ILVUij向交错单元ILVUi(j+1) 切换位流重放所需的时间,和
所述交错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视频数据和管理信息(NV)的子 区(VOBU),和
所述管理信息(NV)包括指示相关的交错单元ILVU的结束地址的结 束地址信息(ILVU_EA),和指示要重放的下一个交错单元ILVU在盘(M) 上的位置的链接信息(NT_ILVU_SA),
其中交错单元的结束位置信息包括在子区的管理信息中,
相关子区的结束地址信息(VOBU_EA),和指示交错单元是否在相关 子区中终止的标志(UNIT_END_flag);
其中交错单元结束检测装置根据盘上子区的结束地址信息 (VOBU_EA),和指示交错单元的结尾的标志(UNIT_END_flag)来检测 视频对象(VOB)的显现是否已到达交错单元的结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重放装置(DCD),还包括角度改变接受 装置和角度改变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读取装置从盘(M)读取显现序列信息,组信息,和视频对 象(VOB),所述盘(M)包括:
视频对象存储区和管理信息存储区,
所述管理信息存储区存储指示视频对象(VOB)的显现序列的显现序 列信息,和指示什么视频对象(VOB)和什么其它可交替重放的视频对象 (VOB)与相同组关联的组信息,
所述视频对象(VOB)存储区存储一个或多个视频对象(VOB),具 有相同显现周期并与同一组相关联的m个视频对象(VOB)中的每一个 被分成v个交错单元ILVUij,其中m是2或大于2的整数值,
其中i是指示视频对象(VOB)的序列值,其范围从1到m,j是表 示交错单元ILVU的顺序值,其范围从1到v,和
所述交错单元ILVUij按下列顺序排列:
ILVU11…ILVU21…ILVU(m-1)1…ILVUm1…
ILVU12…ILVU22…ILVU(m-1)2…ILVUm2…
…
ILVU1(v-1)…ILVU2(v-1)…ILVU(m-1)(v-1)…ILVUm(v-1)…
ILVU1v…ILVU2v…ILVU(m-1)v…ILVUmv…
以向盘重放装置提供足够的数据以持续显现达时间t3的方式从m个 视频对象(VOB)分割所述交错单元ILVUij,
其中时间t3是时间t1和时间t2之和,
时间t1是从盘读取构成所述交错单元ILVUij的位流所需的时间,时 间t2是盘重放装置从交错单元ILVUij到交错单元ILVUij到交错单元ILVU1(j+1) 切换位流重放所需的时间,和
所述交错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视频数据和管理信息(NV)的子 区(VOBU),和
所述管理信息(NV)包括指示相关的交错单元ILVU的结束地址的结 束地址信息(ILVU_EA),和指示要重放的下一个交错单元(ILVU)在盘 (M)上的位置的链接信息(NT_ILVU_SA),
所述角度改变接受装置接受改变要交替显现的视频对象(VOB)的指 令,并根据管理信息(NV)中的角度规定链接信息
(SML_AGL_C#1-9_DSTA)确定交替选择的视频对象的显现开始位置, 和
当接收到角度改变指令时,所述角度改变控制装置从确定的显现开始 位置开始规定的可交替显现的视频对象的显现。
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对构成具有一系列相关内容的各种标题的活动图像数据、 音频数据、副图像数据的信息传输位流实施各种处理,生成能够构成具有 用户所希望的相应内容的标题的位流,并将该生成的位流高效率地记录于 规定的记录媒体上的记录装置,记录媒体和重放该记录的重放装置,以及 将创作系统使用的位流进行交错,记录于媒体上或由该媒体重放的方法及 其装置。\n背景技术\n近年来,在使用激光光盘和VCD等的系统中,对活动图像、声音、 副图像等多媒体数据进行数字处理,构成具有一连串相关内容的标题的创 作系统正在走向实用化。\n特别是采用VCD的系统中,在具有约600M字节的存储容量,本来 是记录数字音频信号用的CD媒体上,借助于称为MPEG的高压缩率的活 动图像压缩方法,实现了活动图像数据的记录,以卡拉OK为代表,已有 的激光光盘的标题正在换入VCD。\n用户对各标题的内容及重放质量的要求逐年复杂,逐年提高。为了对 付用户这样的要求,由必要以层次结构比已有的更深的位流构成各标题。 借助于这样以具有更深层次结构的位流构成的多媒体数据,其数据量达到 已往的十多倍以上。再者,还要非常细致地编辑标题中细节所对应的内容, 因而需要用较低层数据单元对位流进行数据处理及控制。\n需要建立可在各层次对这样具有多层结构的大量数字位流进行有效 控制的位流结构,以及包含录放的高级数字处理方法。也需要进行这种数 字处理的装置、能将用该装置进行数字处理过的位流信息有效地记录、保 存,并使记录信息迅速重放的记录媒体。\n鉴于这样的状况,就记录媒体来说,正在大量进行将已经在使用的光 盘的\n存储容量加以提高的研究。为了提高光盘的存储容量,要缩小光束的光点直径 D,但是如果激光波长为λ、物镜数值孔径为NA,则所述光点直径D与λ/NA 成正比例,因而λ越小,NA越大对存储装置的提高越有利。\n然而,在使用大NA的透镜的情况下,如美国专利5235581所述,被称为 射束倾斜的、光盘面与光束的光轴的相对倾斜产生的彗形像差变大,为了防止 发生这种情况,必须将透明基板的厚度做薄。在透明基板做得薄的情况下,存 在机械强度变差的情况。\n又,关于数据处理,作为活动图像、声音、图表等的信号数据的录放制式, 已研究成功并得到实际应用的有比已有的MPEG1更能高速传送大容量数据的 MPEG2。MPEG2采用与MPEG1有些不同的压缩方式、数据格式。关于 MPEG1与MPEG2的内容及其不同点,在ISO11172及ISO13818的MPEG规 范书有详细叙述,因此省略其说明。MPEG2中也对视频代码流的结构作了规 定,但是没有阐明系统数据流的段次结构及低层的处理方法。\n如上所述,在已有的创作系统中,不能处理具有充分满足用户各种要求所 需的信息的大量数据流。而且即使建立处理技术,也因为没有能够将大量的数 据流高效率地充分使用于录、放的大容量记录媒体,不能够有效地反复利用处 理过的数据。\n换句话说,为了以比标题小的单元处理位流,就要消除对记录媒体大容量 化、数据处理高速化的硬件,以及设计包含精练的数据结构的高级数据处理方 法的软件的过高要求。\n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的创作系统,以上述对硬件及软件有高 要求的、小于标题的单元控制多媒体数据的位流,从而更适合用户要求。\n而且,为了在多个标题之间共享数据,有效地使用光盘,最好有任意选择 共用场面数据和在同一时间轴上安排的多种场面,重放多个标题的多场面控 制。但是,为了将多种场面,也就是多种场面数据安排在同一时间轴上,必须 将种多场面的各场面数据连续排列。结果是,不得不在选择的共用场面与被选 择的多场面数据之间插入非选择的多场面数据,因此在重放多场面数据时予期 会发生在该非选择场面数据的部分重放中断的问题。\n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对于这样的多场面数据,也能够进行使各场 面的数据不中断的重放的无断层重放的数据结构,同时提供这样的数据结构的 系统数据流的生成方法、记录装置、重放装置,以及记录这样的系统数据流的 媒体。本申请是以日本专利申请号为H7-276714号(1995年9月29日申 请)及H8-041587号(1996年2月28日申请)的专利为基础申请的,该 两专利的说明书所公开的事项均成为本发明公开内容的一部分。\n发明内容\n本发明是根据包含压缩视频数据的多个视频重放对象(Video Object)生 成位流的方法,使该视频重放对象的重放起始点与终止点一致,且具有最短的 重放时间长度的视频重放对象与除了该具有最短的重放时间长度的视频重放 对象以外的视频重放对象之间的重放时间之比率处在按最小读出时间、最大可 转移距离、最小控制单元求得的范围内的多个该视频重放对象,连续排列在长 度大于该最小读出时间长度的每一个的交错单元上的交错数据区域,和连续排 列重放起始点及终止点分开的视频重放对象的连续数据区域按重放顺序配置 进行交错,以生成该位流。\n附图概述\n图1表示多媒体位流的数据结构。\n图2表示创作编码器。\n图3表示创作解码器。\n图4是具有单一记录面的DVD记录媒体的剖面图。\n图5是具有单一记录面的DVD记录媒体的剖面图。\n图6是具有单一记录面的DVD记录媒体的剖面图。\n图7是具有多个记录面(单面双层型)的DVD记录媒体的剖面图。\n图8是具有多个记录面(双面单层型)的DVD记录媒体的剖面图。\n图9是DVD记录媒体的平面图。\n图10是DVD记录媒体的平面图。\n图11是单面双层型DVD记录媒体的展开图。\n图12是单面双层型DVD记录媒体的展开图。\n图13是双面单层型DVD记录媒体的展开图。\n图14是双面单层型DVD记录媒体的展开图。\n图15表示多视角区间的音频数据的声音波形例。\n图16是VTS的数据结构图。\n图17表示系统流的数据结构。\n图18表示系统流的数据结构。\n图19表示系统流中数据组的数据结构。\n图20表示导航组NV的数据结构。\n图21表示DVD的多场面脚本例。\n图22表示DVD的数据结构。\n图23表示多视角控制的系统流的连接。\n图24表示对应于多场面的VOB的例子。\n图25表示DVD创作编码器。\n图26表示DVD创作解码器。\n图27表示VOB集数据串。\n图28表示VOB数据串。\n图29表示编码器参数。\n图30表示DVD多场面的程序链结构例。\n图31表示DVD多场面的VOB结构例。\n图32表示流缓存器的数据存储量的变化情况。\n图33表示多个标题间共用数据的概念。\n图34表示多个标题间共用数据的记录例。\n图35表示多场面的连接例。\n图36表示DVD中的多场面的连接例。\n图37表示交错数据块结构例。\n图38表示VTS的VOB数据块结构例。\n图39表示连续数据块内的数据结构。\n图40表示交错数据块内的数据结构。\n图41表示交错数据块结构例。\n图42表示交错单元的数据结构。\n图43表示多规格标题流的一个例子。\n图44表示多视角控制的概念。\n图45表示多视角区间的交错单元中音频数据的结构例。\n图46表示多视角数据的交错单元切换例。\n图47表示多视角区间的系统流的结构例。\n图48表示A-ILVU的数据结构。\n图49表示A-ILVU单元的角度切换。\n图50表示VOBU单元的角度切换。\n图51是编码器控制流程图。\n图52是非无断层切换的多视角编码器参数生成流程图。\n图53是生成编码器参数的公共流程图。\n图54是无断层切换的多视角编码器参数生成流程图。\n图55是保护性加锁控制的编码器参数生成流程图。\n图56是格式编排器操作作流程图。\n图57是非无断层切换的多视角格式编排器操作子程序流程图。\n图58是无断层切换的格式编排器操作子程序流程图。\n图59是保护性加锁控制的格式编排器操作子程序流程图。\n图60是单一场面的格式编排器操作子程序流程图。\n图61是单一场面的编码器参数生成流程图。\n图62是解码器系统表。\n图63是解码器表。\n图64是PGC重放的流程图。\n图65是表示非无断层多视角解码处理流程的流程图。\n图66是流缓存器的方框图。\n图67是流缓存器内的数据解码处理流程图。\n图68是各解码器的同步处理流程图。\n图69是解码器的流程图。\n图70是向流缓存器传送数据的流程图。\n图71是非多视角的解码处理流程图。\n图72是交错存储区间的解码处理流程图。\n图73是连续数据块区间的解码处理流程图。\n图74是非多视角的解码处理流程图。\n图75是无断层的多视角解码处理流程图。\n图76表示多视角数据切换例。\n图77表示多视角区间的交错单元的数据组数据结构例。\n图78表示多视角数据的交错单元的GOP结构例。\n图79表示多视角区间的交错单元内的数据组数据结构例。\n图80表示多视角区间的交错单元的音频数据结构例。\n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n为了对本发明更详细的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其进行说明。\n创作系统的数据结构\n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记录装置、记录媒体、重放装置,以及在包含这 些功能的创作系统中被当作处理对象的多媒体数据的位流的逻辑结构加以说 明。以用户能够认识、理解或欣赏内容的图像及声音信息作为1个标题。这个 “标题”,在电影上说,最大相当于表示一部电影的全部内容的信息量,而最 小则相当于表示各场面的内容的信息量。\n由包含规定数目的标题的信息的位流构成视像标题集VTS。下面为了简 单,简称视像标题集为VTS。VTS包含表示上述各标题的内容本身的图像、 声音等的重放数据,以及对其进行控制的控制数据。\n由规定数目的VTS形成创作系统中的作为一视频数据单元的视像区 VZ。下面为了简化,将视像区简称为VZ。在一个VZ上成直线连续排列 VTS#0~VTS#K(K为包括0的正整数),共K+1个。然后,将其中的一 个,最好是前头的VTS#0,用作表示各VTS所含标题的内容信息的视像管理 文件。由这样构成的、规定数目的VZ形成创作系统中作为多媒体数据位流最 大管理单元的多媒体位流MBS。\n创作编码器EC\n图2表示以按照适合用户要求的任意脚本,将原多媒体位流编码,生成新 的多媒体位流MBS的本发明创作编码器EC的一实施形态。而且,原多媒体 位流由运送图像信息的视频流St1、运送解说词等辅助图像信息的子图像流 St3,以及运送声音信息的音频流St5构成。视频流及音频流是包含规定时间 内从对象得到的图像信息及声音信息的位流。另一方面,子图像流是包含一个 画面的、也就是瞬间的图像信息的位流。必要时可以在视频存储器等上截获一 个画面份额的子画面,连续显示该截获的子图像画面。\n这些多媒体源数据St1、St3、及St5在实况转播的情况下由电视摄像机 等手段提供实况图像及声音信号。或者是提供录像磁带等记录媒体重放的非实 况的的图像及声音信号。还有,在图2中,为了简单起见,采用三种多媒体源 流,当然也可以输入3种以上,分别表示不同标题内容的源数据。具有这样的 多个标题的声音、图像、辅助图像信息的多媒体源数据被称为多标题流。\n创作编码器EC由编辑信息生成部100、编码系统控制部200、视频编码 器300、视频流缓存器400、子图像编码器500、子图像流缓存器600、音频 编辑器700、音频流缓存器800、系统编码器900、视像区格式编排器1300、 记录部1200,以及记录媒体M构成。\n在图2中,本发明的编码器编码的位流作为一个例子记录于光盘媒体上。\n创作编码器EC具备编辑信息生成部100,该作成部能将根据用户有关原 多媒体标题中图像、子图像和声音的要求,编辑多媒体位流MBS的相当部分 的指示作为脚本数据输出。编辑信息生成部100最好是以显示部、扬声器部、 键盘、CPU,以及源数据流缓存器等构成。编辑信息生成部100连接于上述 外部多媒体流源上,接受提供的多媒体源数据St1、St3及St5。\n用户将多媒体源数据用显示部及扬声器重放出图像和声音,可以识别标题 的内容。而且用户一边确认重放的内容,一边用键盘输入符合所要求脚本的内 容编辑指示。编辑指示内容是指对包含多个标题内容的各源数据的全部或各 个,每一规定时间选择一个以上的各源数据的内容,并将这些选择的内容以规 定的方法连接重放这样的信息。\nCPU根据键盘输入,生成将多媒体源数据中St1、St3及St5各数据流的 编辑对象部分的位置、长度,以及各编辑部分之间在时间上的相互关系等信息 代码化的脚本数据St7。\n源数据流缓存器具有规定的容量,将多媒体源数据的St1、St3、及St5 延迟规定时间Td后输出。\n其原因在于,在与用户作成脚本数据St7的同时进行编码的情况下,也就 是逐次进行编码处理的情况下,如下文所述根据脚本数据St7决定多媒体源数 据的编辑处理内容需要若干时间Td,所以在实际进行编辑时需要使多媒体源 数据延迟该时间Td,以便与编辑编码同步。\n在这样逐次进行编辑处理的情况下,延迟时间Td根据调整系统内各要素 之间同步所需要的程度决定,因此通常源数据流缓存器由半导体存储器等高速 记录媒体构成。\n但是,在通过全部标题,完成脚本数据St7之后,对一批多媒体源数据进 行编码的所谓成批编辑时,延迟时间Td需要有相当于一个标题或更长的时 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源数据流缓存器可以利用录像磁带、磁盘、光盘等低速 大容量记录媒体构成。也就是说,源数据流缓存器根据延迟时间Td及制造成 本,采用合适的记录媒体构成即可。\n编码系统控制部200连接于编辑信息生成部100,从编辑信息生成部100 接受脚本数据St7。创作系统控制部200根据脚本数据St7所包含的关于编辑 对象部分的时间上的位置及长度的信息,分别生成对多媒体源数据的编辑对象 部分进行编辑用的编码参数及编码开始/结束定时信号St9、St11和St13。还 有,如上所述各多媒体源数据St1、St3及St5由源数据流缓存器延迟时间Td 输出,因此与各定时St9、St11和St13同步。\n即,信号St9是为从视频流St1提取编码对象部分,生成视频编码单元, 指示对视频流St1进行编码的定时的视频编码信号,同样,信号St11是为生 成子图像编码单元,指示对子图像流St3进行编码的定时的子图像流编码信 号,而信号St13是为生成音频编码单元,指示对音频流St5进行编码的定时 的音频编码信号。\n编码系统控制部200又根据脚本数据St7所包含多媒体源数据中St1、St3 及St5各数据流的编码对象部分之间在时间上的相互关系等信息,生成用于将 编码的多媒体编码流按规定的相互关系排列的定时信号St21、St23及St25。\n编码系统控制部200就一个视像区VZ份额的各标题的标题编辑单元 (VOB),生成表示该标题编辑单元(VOB)的重放时间的重放时间信息 IT及表示用于使视频、音频、子图像的多媒体编码流复接的系统编码的编码 参数的流编码数据St33。\n编码系统控制部200由相互处于规定的时间关系下的各数据流的标题编 辑单元(VOB),生成规定多媒体位流MBS的各标题的标题编辑单元 (VOB)的连接,或规定将用于生成把各标题编辑单元加以重迭的交错标题 编辑单元(VOBs)的各标题编辑单元(VOB)作为多媒体位流MBS进行格 式化的格式化参数的排列指示信号St39。\n视频编码器300连接于编辑信息生成部100的源数据流缓存器及编码系统 控制部200,分别输入视频流St1和视频编码用的编码参数数据及编码开始/ 结束定时信号St9,例如编码开始/结束定时、位速率、编码开始/结束时的编 码条件、编辑素材的种类是否NTSC信号或PAL信号,还是电视电影等参数。 视频编码器300根据视频编码信号St9对视频流St1的规定部分进行编码,生 成视频编码流St15。\n同样,子图像编码器500连接于编码信息作成部100的源数据缓存器及编 码系统控制部200,分别输入子图像流St3和子图像流编码信号St11。子图 像编码器500根据子图像流编码用的参数信号St11对子图像流St3的规定部 分进行编码,生成子图像编码流St17。\n音频编码器700连接于编辑信息生成部100的源数据缓存器及编码系统控 制部200,分别输入音频流St5及音频编码信号St13。音频编码器700根据 用于音频编码的参数数据及编码开始/结束定时信号St13,对音频流St5的规 定部分进行编码,生成音频编码流St19。\n视频流缓存器400连接于视频编码器300,存储从视频编码器300输出的 视频编码流St15。视频流缓存器400还连接于编码系统控制部200,根据定 时信号St21的输入,将存储着的视频编码流St15作为定时视频编码流St27 输出。\n同样,子图像流缓存器600连接于子图像编码器500,存储从子图像编码 器500输出的子图像编码流St19。子图像流缓存器600还连接于编码系统控 制部200,根据定时信号St23的输入,将存储的子图像编码流St17作为定时 子图像编码流St29输出。\n又,音频流缓存器800连接于音频编码器700,存储从音频编码器700 输出的音频流St19。音频流缓存器800还连接于编码系统控制部200,根据 定时信号St25的输入,将存储的音频编码流St19作为定时音频编码流St31 输出。\n系统编码器900连接于视频流缓存器400、子图像流缓存器600及音频缓 存器800,输入定时视频编码流St27、定时子图像编码流St29,及定时音频 编码流St31。系统编码器900又连接于编码系统控制部200,输入流编码数 据St33。\n系统编码器900根据系统编码的编码参数数据及编码开始/结束定时的信 号St33,对各定时流St27、St29及St31进行复接处理,生成标题编辑单元 (VOB)St35。\n视像区格式编排器1300连接于系统编码器900,输入标题编辑单元 St35。视像区格式编排器1300还连接于编码系统控制部200,输入用于对多 媒体位流MBS进行格式化的格式化参数及格式化开始/结束定时信号St39。 视像区格式编排器1300根据标题编辑单元St39,将1视像区(VZ)份额的 标题编辑单元St35,按照符合用户所要求脚本的顺序改换排列,生成编辑好 的多媒体位流St43。\n该编辑成用户所要求脚本的内容的多媒体位流St43被传送到记录部 1200。记录部1200将编辑多媒体位流MBS加工成与记录媒体M相适应的形 式的数据St43,记录在记录媒体M上。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位流MBS中 预先包含有表示由视像区编码器1300生成的媒体上的物理地址的卷文件结构 VFS。\n又可以将编码过的多媒体位流St35直接输出到下文将述的那样的解码 器,重放编辑过的标题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位流MBS中当然不包含 卷文件结构VFS。\n创作解码器DC\n下面参照图3对借助于本发明的创作解码器EC,将编辑过的多媒体位流 MBS解码,按照用户所要求的脚本将各标题的内容展开的、编码解码器DC 的一实施形态加以说明。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图2中记录媒体M记录的、 创作编码器EC编码过的多媒体位流St45记录于图3的记录媒体M。\n创作解码器DC由多媒体位流重放部2000、脚本选择部2100、解码系统 控制部2300、流缓存器2400、系统解码器2500、视频缓存器2600、子图像 缓存器2700、音频缓存器2800、同步控制部2900、视频解码器3800、子图 像解码器3100、音频解码器3200、合成部3500、视频数据输出端子3600, 以及音频数据输出端子3700构成。\n多媒体位流重放部2000由驱动记录媒体M的记录媒体驱动装置2004、 读出记录媒体M上记录的信息,生成二值读取信号St57的读取头装置2006、 对读取信号St57进行各种处理,生成重放位流St61的信号音音处理部2008, 以及机构控制部2002构成。机构控制部2002连接于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 接收多媒体位流重放指示信号St53,生成分别对记录媒体驱动单元(电动机) 2004及信号处理部2008进行控制的重放控制信号St55及St59。\n解码器DC具备脚本选择部2100,该选择部能将按照选择相应脚本重放 的要求,给予创作解码器DC的指示作为脚本数据输出,使涉及创作编码器 EC编辑的多媒体标题的图像、子图像及声音的用户所想要的部分得以重放。\n脚本选择部2100最好是用键盘及CPU等构成。用户根据用创作编码器 EC输入的脚本的内容操作键盘输入所想要的脚本。CPU根据键盘输入生成指 示所选择的脚本的脚本选择数据St51。脚本选择部2100借助于例如红外线通 信装置等连接于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根据St51生成 控制多媒体位流重放部2000的操作的重放指示信号St53。\n流缓存器2400具有规定的缓存器容量,暂时存储从多媒体位流重放部 2000输入的重放信号位流St61,同时提取各流的地址信息及同步初始值数 据,生成流控制数据St63。流缓存器2400连接于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将 生成的流控制数据St63提供给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n同步控制部2900连接于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接收同步控制数据St81 所包含的同步初始值数据(SCR),将内部的系统时钟(STC)置位,并将 复位的系统时钟St79提供给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根 据系统时钟St79,以规定的时间间隔生成流读出信号St65,输入流缓存器 2400。\n流缓存器2400根据读出信号St65,以规定的时间间隔输出重放位流 St61。\n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又根据脚本选择数据St51,生成表示所选择的脚本 对应的视频流、子图像流、音频流各自的ID的解码流指示信号St69,向系统 解码器2500输出。\n系统解码器2500根据解码指示信号St69的指示,将从流缓存器2400输 入的视频、子图像及音频的数据流分别作为视频编码流St71向视频缓存器 2600输出,作为子图像编码流St73向子图像缓存器2700输出,作为音频编码 流St75向音频缓存器2800输出。\n系统解码器2500检测出各流St67在各最小控制单元的重放开始时间 (PTS)及解码开始时间(DTS),生成时间信息信号St77。该时间信息信 号St77经过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作为同步控制数据St81输入同步控制部 2900。\n作为对同步控制数据St81的响应,同步控制部2900对各流决定使各流在 解码后形成预定的顺序的解码开始时间。同步控制部2900根据该解码时间生 成视频流解码开始信号St89,输入视频解码器3800。同样,同步控制部2900 生成子图像解码开始信号St91及音频解码开始信号St93,分别输入子图像解 码器3100及音频解码器3200。\n视频解码器3800根据视频流解码开始信号St89生成视频输出请求信号 St84,对视频缓存器2600输出。视频缓存器2600接收视频输出请求信号St84, 向视频解码器3800输出视频流St83。视频解码器3800检测出视频流St83所 包含的重放时间信息,在接收了长度相当于重放时间的视频流St83的输入后, 立即使视频输出请求信号St84无效。这样做,使相当于规定的重放时间的视 频流在视频解码器3800得到解码,重放的视频信号St104被输出到合成部 3500。\n同样,子图像解码器3100根据子图像解码开始时间St91生成子图像输出 请求信号St86,提供给子图像缓存器2700。子图像缓存器2700接收子图像 输出请求信号St86,向子图像解码器3100输出子图像流St85。子图像解码 器3100根据子图像流St85所包含的重放时间信息,将长度相当于规定的重放 时间的子图像流St85解码,重放子图像信号St99,并向合成部3500输出。\n合成部3500使视频信号St104和子图像信号St99重迭,生成多图像视频 信号St105,向视频输出端子3600输出。\n音频解码器3200根据音频解码开始信号St93,生成音频输出请求信号 St88,提供给音频缓存器2800。音频缓存器2800接收音频输出请求信号St88, 向音频解码器3200输出音频流St87。音频解码器3200根据音频流St87所包 含的重放时间信息,将长度相当于规定的重放时间的音频流St87解码后向音 频输出端子3700输出。\n这样做,可以响应用户的脚本选择,实时地重放用户所想要的多媒体位流 MBS。也就是说,每当用户选择不同的脚本,创作解码器DC可以重放与该 选择的脚本对应的多媒体位流MBS,以重放用户所想要的标题内容。\n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创作系统中,为了对基本的标题内容,将表示各内 容的最小编辑单元中可能有多分支的子流按规定的时间上的相互关系排列,对 多媒体源数据进行实时编码或成批编码,可以按照多个任意脚本生成多媒体位 流。\n又可以按照多个脚本内的任意脚本重放这样编码的多媒体位流。于是,即 使是在重放中,还选择与选择过的脚本不同的脚本(切换),也能够重放与该 新选择的脚本动态对应的多媒体位流。而且,在按照任意脚本重放标题内容 时,还能够在多个场面中动态选择任意场面进行重放。\n这样,在本发明的创作系统中,不仅能够进行编码、实时地重放多媒体位 流MBS,而且能够反复重放。关于创作系统的详细情况,本申请的申请人1996 年9月27日在日本提出的专利申请中已揭示。\nDVD\n图4表示具有单一记录面的DVD的一个例子。在本例子中的DVD记录 媒体RC1由照射激光LS,并进行写入和读出的信息记录面RS1和覆盖该记 录面的保护层PL1构成。还在记录面RS1的背面设加强层BL1。这样,以保 护层PL1一侧的面为正面SA,以加强层BL1一侧的面为背面SB。像该媒体 RC1那样,将一个面上有单一记录层RS1的DVD媒体叫做单面单层光盘。\n图5表示图4中C1部分的详细情况。记录面RS1由附着金属薄膜等反射 膜的信息层4109形成。在该层上面由具有规定的厚度T1的第1透明基板4108 形成保护层PL1。由具有规定的厚度T2的第2透明基板4111形成加强层 BL1。第1及第2透明基板4108及4111由设于其间的粘接层4110将其相互 连接。\n根据需要,还在第2透明基板4111上面设有印刷标签用的印刷层4112。 印刷层4112不是在加强层BL1的基板4111上的全部区域,而只在需要显示 文字和图画的部分印刷,其他部分也可以将透明基板4111剥开。在该情况下, 从背面SB侧看,在未印刷的部分可以直接看见形成记录面RS1的金属薄膜 4109反射的光,例如在金属薄膜是铝膜的情况下可以看到背景为银白色,其 上可以看见印刷文字和图形浮现。印刷层4112不必设在加强层BL1的整个面 上,可以根据用途在一部分设置。\n在图6还示出图5中C2部分的详细情况。在射入光束,取出信息的表面 SA,第1透明基板4108与信息层4109相接的面用成型技术形成凹凸的坑, 借助于改变坑的长度和间隔来记录信息。也就是在信息层4109复印第1透明 基板4108的凹凸的坑的形状。该坑的长短和间隔与CD的情况相比要小些, 以成列的坑形成的信息光道和间距都做得窄。结果是,面记录密度大幅度提 高。\n又,第1透明基板4108的没有形成坑的表面SA一侧做成平坦的面。第2 透明基板4111是加强用的,是用与第1透明基板4108相同的材料构成的两面 平坦的透明基板。而规定的厚度T1及T2都相同,例如0.6毫米是理想的数值, 但也不限于此。\n信息的取出与CD的情况相同,借助于光束LS的照射,将信息作为光点 的反射率变化取出。在DVD系统中,加大物镜的数值孔径NA,而且光束的 波长λ可以取得小,因此,可以将使用的光点Ls的直径收缩到CD的情况下 的光点直径的约1/1.6。这意味着与CD系统相比,具有1.6倍的析像度。\n在从DVD读出数据时,使用波长短(650毫微米)的红色半导体激光器 和物镜数值孔径NA大达0.6毫米的光学系统。这和透明基板厚度T做成0.6 毫米薄结合起来,使得直径120毫米的光盘一个面上能够记录的信息容量超过 5G字节。\nDVD系统如上所述,即使在具有单一记录面RS1的单侧单层光盘RC1, 与CD相比,可记录的信息量也接近10倍,因此,对每单元数据规模非常大 的活动图像,也能不损害其图像质量地加以处理。结果是,已有的CD系统即 使牺牲活动图像的质量,也只可录放74分钟,而相比之下,DVD可以录放 高图像质量的图像2小时以上。这样,DVD具有适合作为活动图像记录媒体 的特点。\n图7及图8表示具有多个所述记录面RS的DVD记录媒体的例子。图7 的DVD记录媒体RC2在同一侧,也就是正面侧SA有成双层配置的第1记录 面和半透明的第2记录面RS1和RS2。对第1记录面RS1和第2记录面RS2 分别使用不同的光束LS1及LS2,可以同时在两个面上录放。又可以用光束 LS1或LS2两者之一对应两个记录面录放。这样构成的DVD记录媒体称为单 面双层光盘。在这个例子中,配设两个记录层RS1及RS2,当然也可以根据 需要做成配设两层以上的的记录层RS的DVD记录媒体。这样的记录媒体称 为单面多层光盘。\n另一方面,图8的DVD记录媒体RC3分别在正面侧配设第1记录面RS1, 而在背面侧SB配设第2记录面RS2。在这些例子中,示出一枚DVD上配设 两层记录面的例子,但是当然也可以做成具有两层以上记录面的多层记录面光 盘。与图7的情况相同,光束LS1及LS2也可以分别配设,也可以用一支光 束对两个记录面RS1及RS2进行录放。这样构成的DVD记录媒体称为双面单 层光盘。当然也可以做成一侧配设两层以上的记录层RS的DVD记录媒体。 这样的光盘称为双面多层光盘。\n图9及图10分别表示从光束LS照射的一侧看DVD记录媒体RC的记录 面RS的平面图。在DVD上从内圆周向外圆周连续设有螺旋状的记录信息的 光道TR。信息记录道TR按照每一规定的数据单元分割成多个扇区。在图9 中,为了看起来方便表示为每一周光道分割成3个以上的扇区。\n通常光道TR如图9所示从光盘RCA的内圆周的端点IA向外圆周的端点 OA在时针方向DrA卷绕。这样的光盘RCA称为顺时针旋转光盘,其光道称 为顺时针旋转光道TRA。根据用途的不同,又有如图10所示,光道TRB从 光盘RCB的外圆周的端点OB向内圆周的端点IB,在时针方向DrB卷绕的情 况。该方向DrB如果从内圆周向外圆周看,就是逆时针方向,因此,为了区 别于图9的光盘RCA,就称为逆时针旋转光盘RCB和逆时针旋转光道。上述 光道旋转方向DrA及DrB是光束为录放而对光道扫描的动向,也就是光道路 径。光道卷绕方向DrA的反方向RdA是使光盘RCA旋转的方向。光道卷绕 方向DrB的反方向RdB是使光盘RCB旋转的方向。\n图11中模式性地画出图7所示的、作为单面双层光盘RC2的一个例子的 光盘RC2o的展形图。下侧的第1记录面RS1上,如图9所示顺时针旋转光道 TRA设置于时针方向DrA,上侧的第2记录面RS2上,如图10所示逆时针 旋转光道TRB设置于逆时针方向DrB。在这种情况下,上下侧的光道的外圆 周端部OB及OA位于平行于光盘RC2o的中心线的同一线上。上述光道TR 的卷绕方向DrA及DrB也都是对光盘RC读写数据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 上下光道的卷绕方向相反,也就是上下记录层的光道路径DrA及DrB相向。\n相向光道路径型的单面双层光盘RC2o对应于第1记录面RS1在RdA方 向上旋转,光束LS沿着光道路径DrA跟踪第1记录面RS1的光道,在到达外 周围端部OA的时刻,调节光束LS使其在第2记录面RS2的外圆周端部OB 聚焦,光束LS可以连续跟踪第2记录面RS2的光道。这样做,第1及第2记 录面RS1及RS2的光道TRA和TRB的物理距离可以用调整光束LS的焦点的 方法在瞬时消除。结果是,相向光道路径型的单侧双层光盘RCo容易将上下 两层的光道作为一个连续的光道TR处理。因此,参照图1叙述的创作系统中 的、作为多媒体数据的最大管理单元的多媒体位流MBS可以连续记录于一个 媒体RC2o的两层记录层RS1和RS2上。\n还有,在使记录面RS1和RS2的光道的卷绕方向与本例所述相反,也就 是在第1记录面RS1设反时针方向旋转的光道TRB,在第2记录面设顺时针 方向旋转的光道TRA的情况下,除了将光盘的旋转方向改变到RdB外,与上 述例子同样把两个记录面当作一个具有连续的光道TR的记录面使用。因此, 为了简便起见,将这样的例子的附图的图示说明加以省略。采用这样的结构做 成DVD,可以将内容长的标题的多媒体位流MBS收录于一张相向光道路径 型单面双层光盘RC2o。这样的DVD媒体称为单面双层相反光道路径型光盘。\n图12中模式性地画出图7所示的单面双层光盘RC2的又一例子RC2p的 展开图。第1和第2记录面RS1及RS2如图9所示,均设有顺时针旋转的光 道TRA。在这种情况下,单面双层光盘RC2p在RdA方向上旋转,光束的移 动方向与光道的卷绕方向相同,也就是说,上下记录层的光道路径互相平行。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上下侧光道的外圆周端部OA及OA位于与光盘 RC2p的中心线平行的同一线上。因此,在外圆周端部OA调节光束LS的焦 点,可以与图11中所述的媒体RC2o一样在一瞬间将访问的地址从第1记录 面RS1的光道TRA的外圆周端部OA变成第2的记录面RS2的光道TRA的 外圆周端部OA。\n但是,光束LS在时间上连续地对第2记录面RS2的光道TRA进行访问 时最好是使媒体RC2p反向(逆RdA方向)旋转。然而,根据光束的位置改 变媒体的旋转方向效率不佳,因此,如图中箭头所示,光束LS在到达第1记 录面RS1的光道的外圆周端部OA后,使光束移动到第2记录面RS2的光道 的内圆周部IA,以此可以将其作为逻辑上连续的一张光盘使用。而且如果有 必要,也可以不把上下记录面的光道作为一录连续的光道处理,分别作为不同 光道,在各光道上逐个标题记录多媒体位流MBS。这样的DVD媒体称为单 面双层平行光道路径型光盘。\n还有,即使将两记录面RS1及RS2的光道的卷绕方向设置为与本例所述 的相反,也就是设置反时针方向旋转的光道TRB,除了使光盘的旋转方向在 RdB上外,其他都相同。这种单面双层平行光道路径型光盘适合要求像查百科 事典那样频繁进行随机访问的把多个标题收录在一张媒体RC2p的用途。\n图13是表示图8所示的每一个面上分别具有一层记录面RS1及RS2的双 面单层型DVD媒体RC3的一个例子RC3s的展开图。一记录面RS1设有顺时 针旋转的光道TRA,另一记录面RS2设有逆时针旋转的光道TRB。即使在这 种情况下,最好也是两记录面的光道的外圆周端部OA及OB位于与光盘RC3s 的中心线平行的同一线上。这两个记录面RS1和RS2光道的卷绕方向相反, 但光道路径相互之间成面对称关系。这样的光盘RC3s称为双面单层对称光道 路径型光盘。这种双面单层对称光道路径型光盘RC3s对应于第1记录媒体RS1 在RdA方向上旋转。结果是,相反侧的第2记录媒体RS2的光道路径是在与 该光道卷绕方向DrB相反的方向,也就是DrA方向上。在这种情况下,不管 是连续还是不连续,在本质上,以同一光束LS访问两个记录面RS1及RS2 是不实际的。因此,表面和背面两个记录面分别记录多媒体位流。\n图14是图8所示的双面单层DVD媒体RC3的又一例子RC3a的展开图。 两记录面RS1及RS2上都如图9所示设有顺时针旋转的光道TRA。在这种情 况下也最好是两记录面RS1及RS2的光道的外圆周端部OA及OA位于与光 盘RC3a的中心线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但是,在本例中,与前面所述的双面单 层对称光道路径型光盘RC3s不同,这两个记录面RS1与RS2上的光道之间成 非对称关系。这样的光盘RC3a称为双面单层非对称光道路径型光盘。这种双 面单层非对称光道路径型光盘RC3s与第1记录媒体RS1对应在RdA方向上 旋转。\n其结果是,相反侧的第2记录面RS2的光道路径在与该光道卷绕方向DrA 相反的方向上,也就是在DrB方向上。因此,只要使单一的光束LS从第1记 录面RS1的内圆周移向外圆周后,又使光束LS从第2记录面RS2的外圆周移 到内圆周这样连续移动,即使不为每个记录面准备不同的光束源,也能够不翻 转媒体PC3a的正反面对两个面进行录放。又,这种双面单层非对称光道路径 型光盘,两记录面RS1及RS2的光道是相同的。因此,将媒体PC3a的正反面 翻转,即使不为每个记录而准备不同的光束,也能以单一光束LS对两个面进 行录放,结果,就可以经济地制造录放装置。还有,在两个记录面RS1及RS2 上设置光道TRB代替光道TRA也与本例基本相同。\n如上所述,借助于因记录面的多层化,记录容量易于成倍增加的DVD 系统,在通过与使用者的对话操作重放在1张光盘上记录的一些活动图像数 据、一些音频数据、一些图形数据等的多媒体领域将发挥其真正价值。也就是 说,使得传统的软件提供者所梦想的事成为可能,即可保持制作的电影的质量 不变将一部电影录下来,用一种媒体向使用不同语言的地区及不同世代的人提 供。\n保护性加锁\n向来,作为适应全世界的多种语言,以及在欧美各国制度化的保护性加锁 的各种独立套件,电影标题的软件提供者必须就同一标题,制作、供应、管理 多规格标题。所花的功夫是很大的。又,这里图像质量高重要,内容能够按用 户的意图重放也重要。向解决这一愿望靠近一步的记录媒体就是DVD。\n多视角\n又,作为对话操作的典型例子,在重放一个场面时,要求有切换至从别的 角度看的场面的“多视角”功能。这是一种应用要求,例如在场面是棒球的情 况下,在从网后一侧看到的投手、捕手、击球者为中心的角度、从网后一侧看 到的内场为中心的角度、从中心一侧看到的投手、捕手、击球者为中心的角度 等几个角度中,用户像切换摄像机似地自由选择喜欢的角度。\n作为能够适应这样的要求记录活动图像、话音、图形等信号数据的制式, DVD采用与VCD相同的MPEG。VCD与DVD由于其容量和传输速度,以 及重放装置内的信号处理性能的差别,虽说是相同的MPEG形式,也还是采 用与MPEG1和MPEG2的有些不同的压缩方式、数据格式。但是,关于MPEG1 和MPEG2的内容及与其不同之处,由于与本发明所关心的内容没有直接关 系,故省略其说明(例如可参看ISO11172、ISO13818的MPEG标准)。\n关于本发明涉及的DVD系统的数据结构,将参照图16、图17、图18 及图20在下面加以说明。\n多场面\n如果为了满足上面所述的加锁重放及多视角重放的要求,分别准备符合各 种要求内容的标题,必须准备所要求数目的、具有很少一部分不同的场面数据 的大致相同内容标题,预先记录在记录媒体上。这相当于在记录媒体的大部分 区域反复记录同一数据,因而记录媒体的存储容量的利用效率明显不受重视。 再者,即使具有DVD那样的大容量的记录媒体,也不可能记录适合全部要求 的标题。这样的问题可以说增加记录媒体的容量基本上会解决,但是从系统资 源的有效利用的观点出发却非常不希望这样。\n在DVD系统中,使用下面将说明其大概情况的多场面控制,以最低限度 需要的数据构成具有多种变化的标题,使记录媒体等系统资源能够有效利用。 即用各标题间的共用数据形成的基本场面区间和适合各种要求的一些不同的 场面形成的多场面区间构成具有各种变化的标题。于是,预先做好准备,使用 户在重放时能够随时自由选择各多场面区间中的特定场面。关于包括加锁重放 及多视角重放的多场面控制将在下面参照图21进行说明。\nDVD系统的数据结构\n图22表示本发明所涉及DVD系统中的编辑数据的数据结构。在DVD系 统中,为了记录多媒体位流MBS,具备大致区分为写入区域LI、卷区域VS 及读出区域LO三个区域的记录区域。\n写入区域LI位于光盘的最内圈的圆周部分,例如在图9及图10说明的磁 盘中位于其光道的内圆周端部IA及IB。在写入区域LI记录着重放装置读出 开始时用于使动作稳定的数据等。\n读出区域LO位于光盘的最外圈的圆周上,也就是图9及图10说明的光 道的外圆周端部OA及OB。在该读出区域LO记录着表示卷区域VS终止的 数据等。\n卷区域VS位于写入区域LI和读出区域LO之间,将2048字节的逻辑扇 区LS作为n+1个(n为零或正整数)一维阵列记录。各逻辑扇区LS用扇 区号(#0、#1、#2、...#n)区别。而卷区域VS分为由m+1个逻辑扇区LS#0~ LS#m(m为比n小的正整数或0)形成的卷/文件管理区域VFS和n-m个 逻辑扇区LS#m+1~LS#n形成的文件数据区域FDS。该文件数据区域FDS 相当于图1所示的多媒体位流MBS。\n卷/文件管理区域VFS是用于将卷区域VS的数据作为文件进行管理的文 件系统,由容纳管理整个盘所需要的数据所需的扇区数目m(m为比n小的 自然数)的逻辑扇区LS#0到LS#m形成。该卷/文件管理区域按照例如ISO9660 及ISO13346等标准,记录着文件数据区域FDS内的文件的信息。\n文件数据区域FDS由n-m个逻辑扇区LS#m+1~LS#n构成,包含规模为 逻辑扇区的整数倍(2048×I,I为规定的整数)的视像管理文件VMG和k 个VTS视像标题集VTS#1~VTS#k(k为比100小的自然数)。\n视像管理文件VMG保持表示整个光盘的标题管理信息的信息,同时具有 表示作为进行整卷重放控制的设定/变更用的菜单的卷菜单的信息。视像标题 集VTS#k也简称为视像文件,表示由活动图像、声音、静止图像等数据构成 的标题。\n图16表示图22的视像标题集VTS的内容结构。视像标题集大致分为表 示整个光盘的管理信息的VTS信息(VTSI)和作为多媒体位流的系统流的 VTS标题用的VOBS(VTSTT_VOBS)。首先在下面对VTS信息进行说明 之后,对VTS标题用VOBS加以说明。\nVTS信息主要包含VTSI管理表(VTSI_MAT)及VTSPGC信息表(VTS _PGCIT)。\nVTSI管理表记述视像标题集VTS的内部结构及视像标题集VTS中所包 含的可选择的音频流的数目、子图像数目及视像标题集VTS的收容地址等。\nVTSPGC信息管理表是记录表示控制重放顺序的程序链(PGC)的i个 (i为自然数)PGC信息VTS_PGCI#1~VTS_PGCI#I的表。各项PGC信息 VTS_PGCI#I是表示程序链的信息,由j个(j为自然数)访问单元重放信息 C_PBI#1~C_PBI#j构成。各访问单元重放信息C_PBI#j包含关于访问单元的 重放顺序和重放的控制信息。\n又,所谓程序链PGC是记述标题流的概念。记述访问单元(下述)的重 放顺序以形成标题。上述VTS信息,在关于例如菜单信息的情况下,在重放 开始时收容于重放装置内的缓存器内,在重放的中途遥控器的“菜单”键按下 的时刻由重放装置参照该VTS信息,将例如#1的最上部菜单加以显示。在分 级菜单的情况下,其结构为例如程序链信息VTS_PGCI#1是“菜单”键按下 后显示的主菜单,#2~#9是对应于遥控器的数字键的数字的子菜单,#10以 后是更下层的子菜单。其结构还可为例如#1为按下数字键显示的最上部菜 单,#2以下为相应于数字键的数字重放的指导声的结构。\n菜单本身由于该表指定的多个程序链表示,可构成任意形态的菜单,例如 分级菜单或是包含指导声的菜单。\n又例如在电影的情况下,重放装置参照重放开始时收容于重放装置内的缓 存器,并在PGC中记述的访问单元重放顺序,重放系统流。\n这里说的访问单元是系统流的全部或一部分,作为重放时的访问点使用。 例如在电影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在中途将标题分段的章节使用。\n还有,输入的PGC信息C_PBI#j分别包含访问单元重放处理信息及访问 单元信息表。重放处理信息由重放时间、重复次数等访问单元重放所需要的信 息构成。C_PBI#j由访问单元块模式(CBM)、访问单元块类型(CBT)、 无断层重放标志(SPF)、交错数据块配置标志(IAF)、STC再设定标志 (STCDF)、访问单元重放时间(C_PBTM)、无断层角度切换标志(SACF)、 访问单元前头VOBU开始地址(C_FVOBU_SA),及访问单元末尾VOBU 开始地址(C_LVOBU_SA)构成。\n这里说的所谓无断层重放,就是在DVD系统中,不中断各数据及信息地 重放映像、声音、副映像等各媒体数据。详细情况将在下面参照图23及图24 加以说明。\n访问单元块模式CBM表示多个访问单元是否构成一个功能块,构成功能 块的各访问单元的访问单元重放信息连续配置在PGC信息内,配置在前头的 访问单元重放信息的CBM示出表示“块的前头访问单元”的值,配置在最后 的访问单元重放信息的CBM示出表示“块的最后访问单元”的值,配置在中 间的访问单元重放信息的CBM示出表示“块内的访问单元”的值。\n访问单元块类型CBT表示CBM所示访问单元块的种类。例如在对多视 角功能进行设定的情况下,将与各角度的重放对应的访问单元信息作为前面所 述那样的功能块设定,作为该功能的种类,还在各访问单元的访问单元重放信 息的CBT上设定表示“角度”的值。\n系统重放标志SPF是表示该访问单元是否与前面重放的访问单元或访问 单元块无断层地连接、重放的标志,在与前面重放的访问单无或前面的访问单 元块无断层连接、重放的情况下,在该访问单元的访问单元重放信息的SPF 设定标志值1。在非无断层的情况下,则设定标志值0。\n交错配置标志IAF是表示该访问单元是否配置于交错区域的标志,在配 置于交错区域的情况下,在该访问单元的交错分配标志IAF设定标志值1。反 之,设定标志值0。\nSTC再设定标志STCDF为是否有必要在访问单元重放时重新设定取同步 时使用的STC的信息,在有必要重新设定的情况下设定标志值1。反之,设 定标志值0。\n无断层角度变换标志SACF在该访问单元属于角度区间,并且无断层地切 换的情况下,在该访问单元的SACF设定标志值1。反之,设定标志值0。\n访问单元重放时间(C_PBTM)在视像帧数精度范围内表示访问单元的 重放时间。\nC_LVOBU_SA表示访问单元末尾VOBU开始地址,其值以扇区数目表示 与VTS标题用的VOBS(VTSTT_VOBS)的开头访问单元逻辑扇区的距离。 C_FVOBU_SA表示访问单元开头VOBU的开始地址,以扇区数目表示与VTS 标题用VOBS(VTSTT_VOBS)的开头访问单元逻辑扇区的距离。\n下面对VTS标题用的VOBS,即1多媒体系统流数据VTSTT_VOBS加 以说明。系统流数据VTSTT_VOBS由称为视频重放对象(VOB)的i个(i 为自然数)系统流SS构成。各视频重放对象VOB#1~VOB#i以至少一个视 频数据构成,有的情况下可构成与最多8个音频数据,最多32个副图像数据 交错。\n各视频重放对象VOB由q个(q为自然数)访问单元C#1~C#q构成。 各访问单元C由r个(r个自然数)视频目标单元VOBU#1~VOBU#r组成。 各VOBU由多个视频编码更新周期(GOP)及时间与该周期相当的音频数据 和子图像构成。又,各VOBU的前头包含作为该VOBU的管理信息的导航组 NV。关于NV的结构参照图19在下面加以叙述。\n图17表示视像区VZ(图22)的内部结构。在该图中,视频编码流St15 是由视频编码器300编码的、压缩过的一维视频数据串。音频编码流St19也 一样是由音频编码器700编码的立体声的左右声道各数据经压缩及综合的一 维音频数据串。又,作为音频数据也可以是环绕声等多声道的数据。\n系统流St35具有在图22说明的、具有与有2048字节的容量的逻辑扇区 LS#n相当的字节数的数据组(Pack)一维排列的结构。系统流St35的前头、 即VOBU的前头配置着称为导航组NV的、记录系统流内的数据排列等管理 信息的流管理数据组。\n视频编码流St15及音频编码流St19分别被按照与系统流的数据组对应的 字节数分为数据包(packet)。这些数据包在图中表达为V1、V2、V3、V4 及A1、A2、…。这些数据包考虑到视频、音频各数据扩展用的解码器的处 理时间及解码器的缓存器容量,以合适的顺序,作为图中的系统流进行交错, 形成数据包阵列。例如,在本例中,排列成V1、V2、A1、V3、V4、A2 的顺序。\n图17表示将一套活动图像数据和一套音频数据进行交错的例子。但是, 在DVD系统中,录放容量被大幅度扩大,实现了高速录放,信息处理用的LSI 的性能得到提高,因而能够使一套活动图像数据与多个音频数据和作为多个图 形数据的副图像数据交错,作为一个MPEG系统流,并以这样的形态进行记 录,而重放时则多个音频数据和多个副图像数据有选择地进行重放。图18表 示在这样的DVD系统使用的系统流的结构。\n图18也和图17相同,形成数据包的视频编码流St15表示为V1、V2、 V3、V4、…。但是在该例子中,音频编码流St19不是一个,而是将St19A、 St19B及St19C三个音频数据串作为源输入。还有,作为副图像数据串的子图 像编码流St17,也将St17A、St17B两串数据作为源输入。将这些总计6串 的压缩数据交错成一个系统流St35。\n视频数据以MPEG制式编码,所谓GOP单元成了压缩的单元,GOP单 元的标准,在NTSC的情况下以15帧构成1GOP,但该帧数可变。表示具有 已交错数据的相互关系等信息的管理用数据的流管理数据组也以把视频数据 作为基准的GOP为单元的间隔进行交错。如果构成GOP的帧数改变,该间隔 也发生变动。在DVD的情况下,该间隔以重放时间长度衡量,在0.4秒至1.0 秒的范围内,该界限取为GOP单元。如果连续的多个GOP的重放时间在1秒 以下,对于该多个GOP的视频数据,可将管理用数据组在一个流中交错。\n在DVD的情况下,将这样的管理用数据组称为导航组,把从该导航组 NV到下一导航组之前的数据组称为视频重放对象单元(下称VOBU),将通 常可以定义为一个场面的一个连续重放单元称为视频重放对象(下称VOB), 由一个以上的VOBU构成。又将多个VOB集合而成的数据集合称为VOB集 (下称VOBS)。这些是在DVD初次采用的数据格式。\n在这样对多个数据串进行交错的情况下,对体现表达已交错数据相互间关 系的管理用数据的导航组NV也有必要以称为规定的数据组数单元的单元进 行交错。GOP是汇集通常相当于12~15帧的重放时间的约0.5秒的视频数 据的单元,可以认为,在这一时间的重放所需要的数据包数目中有一个流管理 数据包交错进来。\n图19是表示构成系统流的交错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副图像数据等数据 组中包含的流管理信息的说明图。像该图那样,系统流中的各数据以依据 MPEG2的数据包化及数据组化形式记录。视频、音频及副图像数据,其数据 包结构都基本相同。在DVD系统中,1个数据组具有如上所述的2048字节的 容量,包含称为PES数据包的1个数据包,由数据组首标PKH、数据包首标 PTH及数据区域构成。\n在数据组首标PKH中,记录着表示该数据组应该从图26中的流缓存器 2400向系统解码器2500传送的时间、即AV同步重放用的基准时间信息的 SCR。在MPEG中,设想将该SCR作为解码器整体的基准时钟,但在DVD 等光盘媒体的情况下,为了能对各录放装置进行封闭式时间管理,另行设置了 作为解码器整体的时间基准的时钟。又,在数据包首标PTH中,记录着表示 该数据包所包含的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经过解码后作为重放输出应该被输出 的时间的PTS和表示视频流应该被解码的时间的DTS等。在数据包内有作为 解码单元的访问单元的首标时设置PTS和DTS,PTS表示访问单元的展现开 始时间,DTS表示访问单元的解码开始时间。又,在PTS与DTS为相同时间 的情况下,DTS被省略。\n还有,在数据包首标PTH中,包含作为表示是视频数据串的视频数据包, 还是专用数据包,还是MPEG音频数据包的8位长的字段的流ID。\n这里所谓专用数据包是可以把MPEG2的标准上的该内容自由定义的数 据,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专用数据包1传输音频数据(MPEG音频数据以 外)及副图像数据,使用专用数据包2传输PCI数据包及DSI数据包。\n专用数据包1和专用数据包2由数据包首标、专用数据区域及数据区域组 成。在专用数据区域包含表示记录着的数据是音频数据还是副图像数据的、具 有8位长的字段的子流ID。用专用数据组2定义的音频数据可分别就线性PCM 方式、AC-3方式设定从#0到#7的最多8个种类。而副图像数据可设定从#0 到#31的最多32个种类。\n数据区域是一种记录区域,在视频数据的情况下记录MPEG2格式的压缩 数据,在音频数据的情况下记录线性PCM方式、AC-3方式或MPEG制式 的数据,在副图像数据的情况下记录游程长度编码所压缩的图形数据等。\n又,MPEG2视频数据作为其压缩方法,存在着固定位速率方式(下面也 记作“CBR”)和可变位速率方式(下面也记作“VBR”)。所谓固定位速 率方式是视频流以一定的速率连续输入视频缓存器的方式。与此相反,所谓可 变位速率方式,是视频流断续输入视频缓存器的方式,借助于此可以抑制不需 要的编码的发生。\n在DVD中,固定位速率方式和可变位速率方式都可以使用。在MPEG中, 活动图像数据以可变长度编码化方式压缩,因此GOP的数据量不一定。而且 活动图像与声音的解码时间不同,从光盘读出的活动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时 间关系与从解码器输出的活动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时间关系不一致。因此, 将参照图26在稍后对使活动图像与声音在时间上取同步的方法加以详述,而 为了简便,首先对固定位速率方式加以说明。\n图20表示导航组NV的结构。导航组NV由PCI数据包和DSI数据包组 构成,在前头设置组件首标PKH。在PKH如前所述记录着该组应该从图26 的流缓存器2400传送到系统解码器2500的时间,也就是表示AV同步重放用 的基准时间信息的SCR。\nPCI数据包具有PCI信息(PCI_GI)和非无断层多视角信息 (NSML_AGLI)。在PCI信息(PCI_GI)中以系统时钟精度(90KHz)记 述包含于该VOBU中视频数据的开头图像帧显示时间(VOBU_S_PTM)及 末尾图像帧的显示时间(VOBU_E_PTM)。\n在非无断层多视角信息(NSML_AGLI),把切换角度时的读出开始地 址作为距离VOB开头的扇区数记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角度数目在9以下, 所以有9个角度大小的地址记述区域(NSML_AGL_D1_DStA~ NSML_AGL_C9_DStA)。\n在DSI数据组中有DSI信息(DSI-GI)、无断层重放信息(SML_PBI) 及无断层多视角重放信息(SML_AGLI)。作为DSI信息(DSI_GI),将 该VOBU内的末尾数据组地址(VOBU_EA)作为距离VOBU开头的扇区数 记述。\n关于无断层重放将在后面叙述,但是为了将分开或接合的标题无断层地重 放,有必要以ILVU为连续读出单元,在系统流一级进行交错(复接)。把以 ILVU为最小单元对多个系统流进行交错处理的区间定义为交错数据块。\n为了将这样以ILVU为最小单元交错的系统流无断层地重放,记述无断层 重放信息(SML_PBI)。在无断层重放信息(SML_PBI)中,记述表示该 VOBU是否交错数据块的交错单元标志。该标志表示VOBU是否存在于交错 区域(后文将述)。存在于交错区域时,设标志值“1”。反之,设标志值“0”。\n又,在VOBU存在于交错区域时,记述表示该VOBU是否ILVU的末尾 VOBU的单元末尾标志。ILVU是连续读出单元,因此现在正在读出的VOBU 如果是ILVU的末尾VOBU,就设定所述标志的值为“1”。反之,则设定 特征值“0”。\n在该VOBU存在于交错区域时,记述表示该VOBU所属的ILVU的末尾 数据组的地址的ILVO末尾数据组地址(ILVU-EA)。这里地址用距离该 VOBU的NV的扇区数记述。\n又,在该VOBU存在于交错区域的情况下,记述下一ILVU的开始地址 (NT_ILVU_SA)。这里地址用距离该VOBU的NV的扇区数记述。\n又,在将两个系统流无断层连接时,特别是在连接前和连接后的音频信号 不连续的情况下(音频信号不同的情况等),为了对连接后的视频信号和音频 信号取同步,有必要使音频信号暂时停止。例如在NTSC的情况下,视频信号 的帧周期为大约33.33毫秒,音频信号AC3的帧周期为32毫秒。\n为此,记述表示停止音频信号的时间及时间长度信息的音频信号重放停止 时间1(VOBU_A_STP_PTM1)、音频信号重放停止时间2 (VOBU_A_STP_PTM2)、音频信号重放停止时长1 (VOB_A_GAP_LENI)、音频信号重放停止时长2(VOB_A_GAP_LEN2)。 该时间信息用系统时钟精度(90KHz)记述。\n又,记述切换角度时的读出开始地址作为无断层多视角重放信息 (SML_AGLI)。此区域在无断层多视角的情况下是有效的区域。该地址用 距离该VOBU的NV的扇区数记述。由于角度数目小于9,所以有9个角度 大小的地址记述区域:(SML_AGL_C1_DSTA~SML_AGL_C9_DSTA)。\nDVD编码器\n图25表示将本发明涉及的多媒体位流创作系统用于上述DVD系统时, 创作编码器ECD的一实施形态。使用于DVD系统的创作编码器ECD(下称 称为DVD编码器)具有与图2所示的创作编码器EC非常类似的结构。DVD 创作编码器ECD具有将创作编码器EC的视像区格式编排器1300变为VOB 缓存器1000和格式编排器1100的基本结构。当然,用本发明的编码器编码的 位流记录于DVD媒体M。下面将DVD创作编码器ECD的操作与创作编码器 EC的比较并加以说明。\n在DVD创作编码器ECD中,也与创作编码器EC相同,根据表示从编辑 信息生成部100输入的用户编辑指示内容的脚本数据St7,编码系统控制部200 生成各控制信号St9、St11、St13、St21、St23、St25、St33及St39,控 制视频编码器300、子图像编码器500及音频编码器700。而DVD系统中的 编辑指示内容,与参照图2说明的创作系统的编辑指示内容相同,也包含对于 含有多个标题内容的各源数据的全部或各个,每一规定的时间从各源数据的内 容选择一个以上,并将所选择的这些内容用规定的方法连接重放这样的信息, 同时还包含如下信息。即还包含是否从分割为每一规定的时间单元的编辑单元 所包含的流数、各流内的音频信号数和子图像数及其显示时间等数据、加锁或 多视角等多种流中选择多标题源数据流,以及所设定多视角区间的场面间切换 连接方法等信息。\n还有,在DVD系统中,脚本数据St7中包含对媒体源数据流编码所需的 VOB单元控制内容,即是否多视角,是否生成使加锁控制成为可能的多规格 标题,考虑下文所述多视角控制和加锁控制的情况下的交错和光盘容量的各流 编码时的位速率、各控制的开始时间和终止时间、与前后的流是否无断层连接 等内容。编码系统控制部200从脚本数据St7提取信息,生成编码控制所需要 的编码信息表及编码参数。关于编码信息表及编码参数在下面将参照图27、 图28及图29进行详述。\n在系统流编码参数数据及系统编码开始/结束定时信号St33中包含将上述 信息用于DVD系统生成VOB的信息。VOB生成信息有前后连接条件、音频 信号数目、音频信号的编码信息、音频信号ID、子图像数、子图像ID、开始 图像显示的时间信息(VPTS)、开始声音重放的时间信息(APTS)等。还 有,多媒体位流MBS的格式参数数据及格式化开始/结束定时信号St39包含 重放控制信息及交错信息。\n视频编码器300根据视频编码用的编码参数信号及编码开始/结束定时的 信号St9将视频流St1的规定部分加以编码,生成以ISO13818规定的MPEG2 视频标准为标准的基本流。然后将该基本流作为视频编码流St15向视频流缓 存器400输出。\n这里在视频编码器300生成以ISO13818规定的MPEG2视频标准的基本 流,而根据包含视频编码参数数据的信号St9,作为编码参数输入编码开始/ 结束定时、位速率、编码开始/结束时的编码条件、素材的种类是NTSC信号 或PAL信号或是否电视电影等参数,开放式GOP或封闭式GOP的编码模式 的设定也作为编码参数分别输入。\nMPEG2的编码方式基本上是利用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编码的。亦即参 照作为编码对象的帧的前后帧进行编码。但是,传送差错及流的中途接入性方 面插入不参照其他帧的帧(内帧)。至少有1帧这种内帧的编码处理单元称为 GOP。\n在这种GOP中,编码完全封闭在该GOP内进行的GOP是封闭式GOP。 GOP内存在参照前一GOP内的帧的帧时,该GOP称为开放式GOP。\n因而,在重放关闭式GOP时,仅用该GOP就能重放,而在重放开放式 GOP时,通常需要前一个GOP。\n又,GOP的单元往往作为接用单元使用。例如在从标题的中途开始重放 的情况下的重放开始点、映像的切换点或在快放等特殊的重放时,仅在GOP 单元重放作为GOP中帧内编码帧的帧,以此实现高速重放。\n子图像编码器500根据子图像流编码信号St11,将子图像流St3的规定 的部分加以编码,生成位映像数据的可变长度编码数据。然后将该可变长度编 码数据作为子图像编码流St17向子图像流缓存器600输出。\n音频编码器700根据音频编码信号St13,将音频流St5的规定部分加以 编码,生成音频编码数据。该音频编码数据,有以ISO11172规定的MPEG1 音频标准及ISO13818规定的MPEG2音频标准为依据的数据、或AC-3音 频数据及PCM(LPCM)数据等。对这些音频数据进行编码的方法及装置是 公知的。\n视频流缓存器400连接于视频编码器300,存储从视频编码器300输出的 视频编码流St15。视频流缓存器400还连接于编码系统控制部200,根据定 时信号St21的输入,将保存着的视频编码流St15作为定时视频编码流St27 输出。\n同样,子图像流缓存器600连接于子图像编码器500,存储从子图像编码 器500输出的子图像编码流St17。子图像流缓存器600还连接于编码系统控 制部200,根据定时信号St23的输入,将保存着的子图像编码流St17作为定 时子图像编码流St29输出。\n又,音频流缓存器800连接于音频编码器700,保存从音频编码器700 输出的音频编码流St19。音频流缓存器800还连接于编码系统控制部200, 根据定时信号St25的输入,将保存着的音频编码流St19作为定时音频编码流 St31输出。\n系统编码器900连接于视频流缓存器400、子图像流缓存器600及音频流 缓存器800,输入定时视频编码流St27、定时子图像编码流St29及定时音频 编码流St31。系统编码器900又连接于编码系统控制部200,输入包含系统 编码用的编码参数数据的St33。\n系统编码器900根据编码参数数据及编码开始/结束定时信号St33,对各 定时流St27、St29及St31实施复接处理,生成最小标题编辑单元(VOSs) St35。\nVOB缓存器1000是暂时存储系统编码器900中生成的VOB的缓冲存储 区域,格式编排器1100则按照St39从VOB缓存器1000读出定时所需要的 VOB,生成1视像区VZ。又在该格式编排器1100添加文件系统(VFS), 生成St43。\n将此编辑于用户所要求脚本的内容中的流St43传输到记录部1200。记录 部1200将编辑多媒体位流MBS加工成适应记录媒体M的形式的数据St43, 并记录于记录媒体M。\nDVD解码器\n下面参照图26,将本发明涉及的多媒体位流创作系统用于上述DVD系 统时的创作解码器DC的一实施形态加以表述。应用于DVD系统的创作解码 器DCD(下称DVD解码器)把本发明的DVD编码器ECD编辑的多媒体位 流MBS解码,按照用户所希望的脚本将各标题的内容展开。还有,在本实施 形态中,由DVD编码器ECD编码的多媒体位流St45记录于记录媒体M。\nDVD创作解码器DCD的基本结构与图3所示的创作解码器DC相同,视 频解码器3800替换成视频解码器3801,同时在视频解码器3801与合成部3500 之间插入再排列缓存器3300和切换器3400。而且切换器3400连接于同步控 制部2900,接受切换指示信号St103的输入。\nDVD创作解码器DCD由多媒体位流重放部2000、脚本选择部2100、解 码系统控制部2300、流缓存器2400、系统解码器2500、视频缓存器2600、 子图像缓存器2700、音频缓存器2800、同步控制部2900、视频解码器3801、 按序排列缓存器3300、子图像解码器3100、音频解码器3200、选择器3400、 合成部3500、视频数据输出端子3600及音频数据输出端子3700构成。\n多媒体位流重放部2000由驱动记录媒体M的记录媒体驱动装置2004、 读取记录媒体M上记录的信息生成二值读取信号St57的读取头装置2006、 对读取信号St57施加各种处理生成重放位流St61的信号处理部2008及机构 控制部2002构成。机构控制部2002连接于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接收多媒 体位流重放指示信号St53,生成分别控制记录媒体驱动装置(电动机)2004 及信号处理部2008的重放控制信号St55及St59。\n解码器DC具备脚本选择部2100,该选择部能将按照选择相应脚本重放 的要求,给予创作解码器DC的指示作为脚本数据输出,以重放关于创作编码 器EC编辑的多媒体标题的图像、子图像及声音的、用户所希望的部分。\n脚本数据选择部2100最好是用键盘及CPU构成。用户根据用创作编码器 EC输入的脚本内容,操作键盘输入所希望的脚本。CPU根据键盘输入生成指 示所选择的脚本的脚本选择数据St51。脚本选择部2100借助于例如红外线通 信装置等连接于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将生成的脚本选择信号St51输入解码 系统控制部2300。\n流缓存器2400具有规定的缓存器容量,暂时保存从多媒体位流重放部 2000输入的重放信号位流St61,同时提取卷文件结构VFS、存在于各数据组 的同步初始值数据(SCR),以及导航组NV存在的VOBU控制信息(DSI), 生成流控制数据St63。\n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根据在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生成的脚本选择数据 St51生成控制多媒体位流重放部2000的操作的重放指示信号St53。解码系统 控制部2300还从脚本数据St53提取用户的重放指示信息,生成解码控制所需 要的解码信息表。关于解码信息表将参考图62及图63在下面详细叙述。还有, 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从流重放数据St63中的文件数据区域FDS信息提取视 频管理文件VMG、VTS信息VTSI、PGC信息C_PBI#j、访问单元重放时 间(C_PBTM:Cell play back time)等记录于光盘M的标题信息,生成标题 信息St200。\n流控制数据St63生成图19的数据组单元。流缓存器2400连接于解码系 统控制部2300,将生成的流控制数据St63提供给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n同步控制部2900连接于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接收同步重放数据St81 所包含的同步初始值数据(SCR),进行内部的系统时钟(STC)置位,并 将复位的系统时钟St97提供给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 根据系统时钟St79以规定的间隔生成流读出信号St64,输入流缓存器2400。 这种情况下的读出单元是数据组。下面对流读出信号St65的生成方法加以说 明。在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将从流缓存器2400提取的流控制数据中的SCR 与来自同步控制部2900的系统时钟St79加以比较,在系统时钟St79变得比 St63中的SCR大的时刻生成读出要求信号。以数据组单元进行这样的控制, 控制数据组的传送。\n解码数据控制部2300还根据脚本选择数据St51,生成表示与所选择的脚 本对应的视频、子图像、音频各流的ID的解码指示信号St69,向系统解码器 2500输出。\n在标题中存在例如日语、英语、法语等语言不同的声音等的多个音频数据 及日语字幕、英语字幕、法语字幕等语言不同字幕等多个子图像数据的情况 下,分别被提供ID。亦即如参照图19所说明那样,向视频数据及MPEG音 频数据提供流ID,向子图像数据、AC3方式的音频数据、线性PCM及导航 组NV信息提供子流ID。用户没有意识到ID,而是用脚本选择部2100选择 哪种语言的声音或字幕。如果选择英语的声音,就将对应于英语的声音的ID 作为脚本选择数据St51传送到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进而,解码系统控制部 2300将该ID传送到St69交给系统解码器2500。\n系统解码器2500将从流缓存器2400输入的视频、子图像及音频的流根据 解码指示信号分别作为视频偏码流St71输出到视频缓存器2600,作为子图像 解码流St73输出到子图像缓存器2700,作为音频编码流St75输出到音频缓 存器2800。亦即系统解码器2500在从脚本选择部2100输入的流的ID和从流 缓存器2400传送的数据组的ID一致的情况下,分别向各缓存器(视频缓存器 2600、子图像缓存器2700、音频缓存器2800)传送该数据组。\n系统解码器2500检测出在各流St67的各最小控制访问单元的重放开始时 间(PTS)及重放结束时间(DTS),生成时间信息信号St77。该时间信息 信号St77作为St81经由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输入同步控制部2900。\n同步控制部2900根据该时间信息信号St81,就各流决定能在解码后使其 形成规定的顺序的解码开始时间。同步控制部2900根据该解码定时,生成视 频流解码开始信号St89,输入视频解码器3801。同样,同步控制部2900生 成子图像解码开始信号St91及音频编码开始信号St93,分别输入子图像解码 器3100及音频解码器3200。\n视频解码器3801根据视频流解码器开始信号St89,生成视频输出请求信 号St84,对视频缓存器2600输出。视频缓存器2600接收视频输出请求信号 St84,把视频流St83输出到视频解码器3801。视频解器3801检测出视频流 St83中包含的重放时间信息,在接收到长度与重放时间相当的视频流St83的 输入的时刻使视频输出请求信号St84无效。这样做,使相当于规定重放时间 的视频流在解码器3801被解码,重放的视频信号St95被输出到再排序缓存器 3300和切换器3400。\n视频编码流是利用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编码的,因此,以帧为单元观察 时,显示顺序与编码流的顺序并不一致。所以不能以解码顺序显示。因此,把 结束解码的帧暂存于再排序缓存器3300。在同步控制部2900控制St103,使 其符合显示顺序,并切换视频解码器3801的输出St95与再排序缓存器St97 的输出,输出到合成部3500。\n同样,子图像解码器3100根据子图像解码开始信号St91生成子图像输出 请求信号St86,提供给子图像缓存器2700。子图像缓存器2700接收视频输 出请求信号St84,将子图像流St85输出到子图像解码器3100。子图像解码 器3100根据子图像流St85所包含的重放时间信息,对长度相当于规定的时间 的子图像流St85进行解码,重放子图像信息St99,并输出到合成部3500。\n合成部3500将选择器3400的输出及子图像信号St99加以重迭,生成映 像信号St105,输出到视频输出端子3600。\n音频解码器3200根据音频解码开始信号St93生成音频输出请求信号 St88,提供给音频缓存器2800。音频缓存器2800接收音频输出请求信号St88, 将音频流St87输出到音频解码器3200。音频解码器3200根据音频流St87所 包含的重放时间信息,将长度相当于规定的重放时间的音频流St解码,并输 出到音频输出端子3700。\n这样做,可以根据用户对脚本的选择,实时地重放用户所希望的多媒体位 流MBS。亦即,每当用户选择不同的脚本,创作解码器DCD即重放对应于 该选择的脚本的多媒体位流MBS,以此可以重放用户所希望的标题内容。\n还有,解码系统控制部也可以经由上述红外线通信装置等向脚本选择部 2100提供标题信息信号St200。脚本选择部2100从包含于标题信息信号St200 的流重放数据St63中的文件数据区域FDS信息提取记录于光盘M的标题信 息,在内装的显示器上显示,以此使入机对话式的用户的脚本选择成为可能。\n又,在上述例子中,流缓存器2400、视频缓存器2600、子图像缓存器 2700、音频缓存器2800再排序缓存器3300由于功能上不相同,表示为各不 相同的缓存器。但是,可以将具有这些缓冲存器所要求写入及读出速度的数倍 的操作速度的缓存器在时间上分开使用,使一个缓存器起这些分立的缓存器的 作用。\n多场面\n下面用图21对本发明的多场面控制的概念加以说明。像上面说明过的那 样,此控制由各标题间共用的数据形成的基本场面区间与由适应各种要求的一 些场面形成的多场面区间构成。在该图中,场面1、场面5、及场面8为共用 场面。共用场面1和场面5之间的角度场面及场面5和场面8之间的加锁场面 为多场面区间。在多视角区间,可以在重放时动态地选择从不同的角度、即角 度1、角度2和角度3拍摄的场面中的某一个场面重放。在加锁区间,可以预 先静态地选择与不同内容的数据对应的场面6和场面7中的某一个重放。\n选择这样的多场面区间的哪一个场面重放的脚本内容被用户输入脚本选 择部2100,作为脚本选择数据St51生成。图中表示,脚本1自由选择任意角 度的场面,在加锁区间重放预先选择的场面6。同样,还表示脚本2在角度区 间可以自由选择场面,在加锁区间预先选择场面7。\n下面参照图30和图31,就使用DVD的数据结构的情况下的PGC信息 VTS_PGCI对图21所示的多场面进行说明。\n图30是用表示图16的DVD数据结构中视像标题集内部结构的VTSI数 据结构记述图21所示的用户指示的脚本的情况。在图中,图21的脚本1、脚 本2作为图16的VTSI中的程序链信息VTS_PGCIT内的两个程序链 VTS_PGCI#1与VTS_PGCI#2记述。即记述脚本1的VTS_PGCI#1由相 当于场面1的访问单元再生信息C_PBI#3、访问单元再生信息C_PBI#4、 相当于场面5的访问单元再生信息C_PBI#5、相当于场面6的访问单元再 生信息C_PBI#6、相当于场面8的访问单元再生信息C_PBI#7构成。\n又,记述脚本2的VTS_PGCI#2由相当于场面1的访问单元再生信息 C_PBI#1、相当于多视角场面的多视角访问单元块内的访问单元再生信息 C_PBI#2、访问单元再生信息C_PBI#3、访问单元再生信息C_PBI#4、 相当于场面5的访问单元再生信息C_PBI#5、相当于场面7的访问单元再 生信息C_PBI#6、相当于场面8的访问单元再生信息C_PBI#7构成。DVD 数据结构将脚本的一个重放控制单元(即一个场面)置换为称为访问单元的 DVD数据结构上的单位记述,在DVD上实现用户指示的脚本。\n图31以作为图16的DVD数据结构内的视像标题集用的多媒体位流的 VOB数据结构VTSTT_VOBS记述图21所示的用户指示的脚本。\n在图31中,图21的脚本1和脚本2两个脚本共同使用一个标题用的VOB 数据。在各脚本共用的单独场面方面,将相当于场面1的VOB#1、相当于 场面5的VOB#5和相当于场面8的VOB#8作为单独的VOB,配置于非 交错数据块部分,即配置于连续数据块。\n在脚本1和脚本2共用的多视角场面方面,角度1由VOB#2构成,角 度2由VOB#3构成,角度3由VOB#4构成,即以1VOB构成一个角度, 并且为了在各角度之间的切换和各角度的无断层重放,取为交错数据块。\n又,在脚本1和脚本2作为固有的场面的场面6和场面7,当然都要无断 层重放,而且还要与前后的共用场面无断层连接重放,因而取为交错数据块。\n如上所述,图21所示的用户指示的脚本在DVD数据结构中可以用图30 所示视像标题集的重放控制信息和图31所示标题重放用VOB数据结构实现。\n无断层重放\n下面对上述联系DVD系统的数据结构叙述的无断层重放进行说明。所谓 无断层重放是在共用场面区间之间、共用场面区间与多场面区间之间,以及多 场面区间之间,连接图像、声音、副图像等的多媒体数据进行重放时,不使各 数据和信息中断地进行重放。各数据和信息重放中断的主要原因中,涉及硬件 的是,在解码器输入源数据的速度和对输入的源数据解码的速度失去平衡,即 所谓解码器下溢。\n再者,作为涉及重放数据的特性的主要原因,有重放数据像声音那样,为 了使用户理解其内容或信息,要求进行等于或长于固定时间单元的连续重放, 而对这样的数据重放,在所要求的连续重放时间不能确保的情况下,会失去信 息的连续性。这样确保信息连续性地进行重放称为连续信息重放,又称为无断 层信息重放。又把不能确保信息的连续性的重放称为非连续信息重放,又称为 非无断层信息重放。当然,连续信息重放与非连续信息重放分别就是无断层和 非无断层重放。\n如上所述,对无断层重放定义了借助于缓存器下溢等在物理上防止数据重 放时发生空白或中断的无断层数据重放,和防止发生数据本身没有中断而用户 在根据重放数据识别信息时觉得信息中断的无断层信息重放。\n无断层重放的详述\n关于能够这样使无断层重放成为可能的具体方法将参照图23和图24在下 面详述。\n交错\n对上述DVD数据的系统流,使用创作编码器EC,在DVD媒体上记录电 影之类的标题。但是,为了以在不同的文化圈或国家也能够利用相同的电影的 形态提供服务,当然要以各国的语言记录台词,而且必须根据各文化圈的伦理 要求对内容进行编辑记录。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将根据原来的标题编辑的多 个标题记录在一张媒体上,即使是在DVD这样的大容量系统,也必须降低位 速率,不能满足高图像质量的要求。因此采取多个标题共用相同的部分,对各 标题只记录不同的部分的方法。这样做可以不降低位速率,在一张光盘可以记 录国别或文化圈不同的多个标题。\n一张光盘上记录的标题,如图21所示,为了能够进行加锁控制和多视角 控制,具有包括共用部分(场面)和非共用部分(场面)的多场面区间。\n在加锁控制的情况下,一个标题中包含有性场面、暴力场面等对小孩不合 适的所谓只适合成人的场面时,该标题由共用场面、只适合成人的场面,和适 合未成年人的场面构成。配置将只适合成人的场面和适合未成年人的场面作为 在共用场面之间设置的多场面区间,得以实现这样的标题流。\n而在通常的单一角度标题内实现多视角控制的情况下,其实现的方法是将 分别以规定的摄像机角度对对象进行摄影得到的多个多媒体场面作为多场面 区间配置于共用场面之间。这里,各场面以不同的角度拍摄的场面为例,也可 以是角度相同,但在不同时间拍摄的场面,还可以是计算机图形等数据。\n多个标题共用数据时,为了使光束从数据的共用部分移动到数据的非共用 部分,必然要使光拾取头在光盘(RCI)的不同位置上移动。由于该移动需 要时间,要使声音和图像在重放的中途不发生中断,即实现无断层重放是困难 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从理论上说,只要具备缓存时间与最长访问时间相当 的跟踪缓存器(流缓存器2400)即可。通常光盘上记录的数据由光拾取头读 取,在进行规定的信号处理后,作为数据暂时存储于跟踪缓存器。所存储的数 据此后经过解码,作为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重放。\n交错的具体问题\n下面简单说明在DVD系统中称为跟踪缓存器的流缓存器2400的作用。 流缓存器的输入,即从光盘传送来的传输速率Vr是不可能与光盘驱动器转速 的控制等瞬间对应的,而是有大致一定的速率。而跟踪缓存器的输出,即向解 码器传送的传输速率Vo,因为DVD中图像压缩数据是速率可变的,所以根 据用户的希望或图形质量而改变。在DVD系统中,从光盘传送出的传输速率 Vr约为11Mbps的固定值,Vo为可变值,最大取10Mbps。这样,在Vr与 Vo之间存在差距,如果从光盘连续进行传送,则流缓存器2400将发生溢出。 因此,重放装置送送停停,进行所谓间歇传送,以免流缓存器2400溢出光盘 传送来的信息。在通常的连续重放的情况下,流缓存器经常控制在接近溢出的 状态下。\n使用这样的流缓存器2400,为了使逻辑扇区LS在光盘M上的数据之间 移动,光读取头2006即使转移、数据的读出有某种程度的中断,也能够不中 断地重放数据。但是在实际装置中,转移时间随着其距离或在光盘M上的位 置的不同而有200毫秒至2秒的变动。虽然也可以备有能够尽量消除该转移所 耗费的时间造成的影响的容量的跟踪缓存器(流缓存器)2400,但是图像质 量要求高的大容量光盘M,压缩位速率平均也有4~5Mbps,最大速率高达 10Mbps,无论从是哪一个位置来的转移,想要保证无断层重放,就需要许多 存储器,解码器成了高价的东西。要提供成本上现实的产品,解码器DC上能 够装载的存储器容量就受到限制,结果是,能够不中断数据进行重放的转移时 间等受到限制。\n图32表示光读取头2006的动作模式与流缓存器2400内存储的数据量的 关系。在该图中Tr是光读取头从光盘RC读出数据的时间,Tj是光读取头在 逻辑扇区之间移动的转移时间。直线L1表示在数据读出时间Tr里跟踪缓存器 2400内存储的数据量Vd的变化。直线L2表示转移时间Tj里跟踪缓存器2400 内存储的数据量Vd的变化。\n在数据读出时间Tr里光读取头2006以传输速率Vr从光盘M读出数据, 同时提供给跟踪缓存器2400。另一方面跟踪缓存器2400以传输速率Vo向各 解码器3801、3100、和3200提供数据。因此在数据读出时间Tr里跟踪缓存 器2400存储的数据量Vd以这两个传输速率Vr与Vo的差(Vr-Vo)增加。\n转移时间Tj里,光读取头2006正在转移,因此没有从光盘M读出的数 据提供给跟踪缓存器2400。但是向解码器3801、3100及3200继续提供着数 据,因此在跟踪缓存器2400存储的数据量Vd随着向解码器传输的速率Vo而 减少。还有,该图中示出向解码器传输的速率Vo连续推移的例子,但是实际 上对于每一种数据,解码时间是不相同的,因此断续地推移,这里为了对缓存 器的下溢概念进行说明而作简略的表示。这和光读取头2006从光盘M以一定 的线速度(CLV)连续读出,但是在转移时断续读出是一个样的。直线L1和L2 的斜率分别设为L1和L2,则由上面所述可以得到下面的表达式。\nL1=Vr-Vo ……(式1)\nL2=Vo ……(式2)\n因此,一旦转移时间Ti长,跟踪缓存器2400内的数据变空,则下溢发生, 解码处理停止。如果把转移时间Tj抑制在缓存器2400内的数据变空的时间以 内,则可以使数据不中断地继续进行解码处理。这样,在跟踪缓存器2400不 发生数据下溢的条件下,光读取头2006能够转移的时间被称为该时刻的可转 移时间。\n还有,在上面的说明中,作为跟踪缓存器2400内的数据下溢的原因,举 出了光读取头2006物理上的移动为例子,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如下原因。相 对于解码器的解码速度,缓存器的规模太小。又,从多媒体位流重放部2000 输入跟踪缓存器2400的重放位流St61中多种VOB各自的输入单元的长短不 适合缓存器的规模。而且还有,重放位流St61中包含的多种VOB中各自的输 入单元的顺序由于对解码速度不合适,现在正在解码的数据解码时,要接着解 码的数据来不及输入等各种下溢的重要原因。\n作为产生这样的下溢的一个例子,在数字视像光盘重放装置的情况下,从 光盘读出的速率为11Mbps、声像(AV)数据的最大压缩速率为10Mbps、 跟踪缓存器的容量为4M位。在该重放装置中,为了使得正在转移时不发生跟 踪缓存器的下溢(向跟踪缓存器的输入跟不上输出),在通常的连续重放时,如 果控制为接近溢出,转移期间即使在重放最坏情况下的10Mbps的AV数据, 也能够保证有最长达400毫秒的可转移时间。\n400毫秒的可转移时间这个数值,即是对于实际装置,也是现实的。在实 际重放装置中,在400毫秒中可转移的距离有500条光道左右。可转移时间又 可借助于用数据量置换时间,定义可转移距离,即能够在可转移时间移动光盘 上的顺序数据串的数据量。例如相当于400毫秒可转移时间的数据量约为 250M位。不言而喻,也可以从作为可跳跃距离定义的数据量,根据该记录媒 体的记录方式及记录密度很容易地求出记录媒体上的扇区、光道之类单元中的 实际距离。\n上述可转移距离250M位,在平均5M位/秒的AV数据中相当于50秒钟 的重放时间,在更高质量的AV数据中则小于50秒钟。又,在由于教育上或 文化上的问题,有剪去特定场面要求的电影等的数据中,这些剪去的场面的长 度大多为2~5分钟,长的为10分钟左右。对于这样的删剪场面,上述重放 装置在例如5分钟长的删剪画面的情况下,只是在先行的场面上连接删除的场 面,再接上后续的场面时,不显示删除的场面,要把先行场面与后续场面无中 断地连接起来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以一次转移,不能跳过表示上述那样的 5分钟的删剪场面的数据。\n又,即使花费400毫秒以上的转移时间,跳过删剪的场面的数据,也存在 AV数据的压缩速率(即跟踪缓存器消耗的速率Vo)接近100Mbps的情况, 不能保证缓存器不发生下溢。作为另一对策,也考虑预先准备删剪的情况和不 删剪的情况的两种AV数据,记录在光盘上,但是在该情况下不能有效使用有 限的光盘容量,根据情况,在必须把大部分时间份额的数据记录于光盘的情况 下,会变成低质量的AV数据,难于满足用户的要求。\n图33表示在多个标题之间共用数据的概念。在该图中,TL1表示第1个 标题的数据内容,TL2表示第2个标题的数据内容。亦即第1个标题由在经 历时间T的同时连续地重放的数据DbA、数据DbB,及数据DbD构成,第2 个标题TL2由数据DbA、数据DbB及数据DbC构成。这些数据DbA、数据 DbB、数据DbD及数据DbC是VOB,分别具有时间T1、T2、T3及T2的 显示时间。在记录这样的两个标题TL1和TL2时,如TL1_2中所示,数据结 构设定为将数据DbA和数据DbD作为共用的数据,并分别使第1个标题TL1 及第2个标题TL2中固有的数据DbB及DbC能在时间T2(切换区间)切换重 放。还有,在图33中,可以看到各数据之间存在时间间隔,这是为了容易了 解各数据的重放路径而用箭头作出表示,实际上当然不存在时间间隔。\n图34表示这样的标题TL1_2的数据可连续重放地记录于光盘M的状态。 这些数据DbA、DbB、DbC及DbD中构成连续标题的数据,原则上在光道 TR(图9)上配置于连续区域。配置构成第一标题TL1的数据DbA、数据DbB、 数据DbD,接着再配置第二标题TL2固有的数据DbC。这样配置,关于第一 标题TL1,光读取头2006与重放时间T1、T2及T3同步地在光道TR上移 动经过数据DbA,DbB、DbD,以此将标题内容连续不断地、亦即无断层地 重放。\n但是,关于第二标题TL2,如图中箭头Sq2a所示,光读取头2006在重 放时间T1将数据DbA重放后,飞越两个数据DbB及DbD的距离,在重放时 间T2开始之前,必须到达数据DbC。而且,光读取头2006在该数据DbC重 放后如箭头Sq2b所示,返回两个数据DbC及DbD的距离,在重放时间T3 开始以前必须到达数据DbD的前头。由于这样在数据之间移动光读取头2006 所需的时间,不能保证在数据DbA与数据DbC之间、数据DbC与数据DbD 之间无断层地重放。也就是说,如果各数据间的距离达不到上述跟踪缓存器 2400不下溢的程度,就不能无断层重放。\n交错的定义\n为了使如前所述的删剪某一场面和从多个场面中选择成为可能,在记录媒 体的光道上以属于各场面的数据访问单元相互连续的布局进行记录。因此必然 发生共用场面的数据与选择场面的数据之间有非选择的场面插入记录的情 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按照记录顺序读出数据,则在对所选择场面的数据进行 访问、解码之前,不得不对非选择场面的数据进行访问,因此对场面难于进行 无断层连接。\n但是,在DVD系统中,利用对该记录媒体的优异的随机访问性能,在这 样的多个场面之间进行无断层连接是可能的。也就是说,是将属于各场面的数 据分割成具有规定的数据量的多个单元,并将这些属于不同场面的多个分割数 据单元相互间以规定的顺序配置于转移性能范围,从而按每一分割单元,断续 访问各个选择场面所属的数据并进行解码,以此可以不发生数据中断地将该选 择的场面加以重放。亦即保证无断层数据的重放。\n交错的详细定义\n下面用上述跟踪缓存器的输入传输速率Vr、数据的消耗速率Vo对本发 明的无断层连接方法及数据的分割和排列的概念加以说明。在图32中,数据 的消耗速率Vo有Vr>Vo的关系,利用这一差值,以速率Vr读出某一数量的 数据,在跟踪缓存器中缓存该数据,并在光读取头移动到下一读出数据配置的 位置之前的时间消耗该数据(输出到解码器)。为了即使该动作反复进行,跟 踪缓存器也不下溢,将具有规定数据量的各场面所属分割数据单元分散配置。 这样按照保证无断层重放数据的要求配置数据称为交错,具有足以在上述跟踪 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量的分割数据单元定义为交错分割单元,而配置后的交错 分割单元定义为交错单元ILVU。\n在从多个场面中选择1个场面的情况下,对于构成这些场面的多个 VOB,需要进行如上所述的交错,属于所选择的场面的时间轴上连续的两个 交错单元由配置于其间的其他场面所属的一个以上的交错单元隔开。这样,两 个属于同一场面的时间上连续的交错单元之间的距离被定义为交错距离。\n例如在记录媒体为光盘的情况下,10000个扇区的移动需要260毫秒的时 间。这里以光盘读取头移动10000个扇区作为交错的单元的距离,则交错单元 的规定数据量可以根据跟踪缓存器的输入速率Vr与输出速率Vo的差和跟踪 缓存器的容量决定。例如重放Vr=11Mbps、Vo=8Mbps的固定速率的压 缩数据,并且将跟踪缓存器容量定为3M位。如上文所示,如果交错单位元间 的移动为10000扇区,则需要在移动之前将260毫秒份额的重放数据量输入跟 踪缓存器加以缓存的目标交错单元。\n在这种情况下,260毫秒份额的重放数据量是2080K位,为了在交错单 元间移动之前将该数据存储于跟踪缓存器,需要以传输速率Vr与Vo之差的 速率输入源数据0.7秒(2080K位/(11-8)M位/秒)以上。这样,将在光读 取头移动到目标交错单元ILVU,再度读出数据之前的转移时间里,为了转移 前为转移期间解码器数据消耗作准备,在跟踪缓存器存储数据,而从记录媒体 M读出必要数量的源数据的时间定义为最小存储读出时间。\n亦即,作为交错单元,必须读出的数据量为7.7M位以上。此数值换算为 重放时间,则相当于可以配置具有0.96秒以上的重放时间的交错单元和在该 交错单元之间具有20秒以下的重放时间的数据量。降低系统流消耗的位速 率,可以缩短最小存储读出时间。其结果是,也可以减少交错单元的数据量。 而且可以不改变交错单元的数据量而加长可转移时间。\n图35表示场面的一个连接例。在具有从场面A连接到场面D的情况、将 场面D的一部分置换为场面B的情况、将与以B置换过的场面的时间差相当 的部分置换为场面C的情况时,如图35所示,将被置换的场面D断开(为场 面D-1、场面D-2、场面D-3)。相当于场面B、场面D-1、场面 C、场面-2的系统流,如前面所述向速率为Vo(=8Mbps)的跟踪缓存器 的输入为Vr(=11Mbps),各场面配置为场面B、场面D-1、场面C、 场面D-2,各场面长度的数据量高于前面所述的值(=0.96秒),能够在 各连续的场面间配置于上述可转移距离内即可。\n但是,如图35所示,在将开始点与场面D相同,但结束点不同的场面C 及场面B进行交错的情况下,位流交错,在与场面D-1对应的时间变成三 个流的交错,在与场面D-2对应的时间变成两个流的交错。处理有些复杂。 在对多个VOB进行交错的情况下,一般是对开始点、结束点一致的VOB进 行交错,处理也容易。图36示出在图35的场面C上复制场面D-2,并进 行连接,而且使对多个场面的分叉点和结合点一致、即开始点与结束点一致, 以此对多个VOB进行交错的情况。在DVD系统中,在对有分叉、结合的场 面进行交错的情况下,必定使开始点与结束点一致再进行交错。\n下面对交错的概念再进行详细说明。作为带有时间信息的交错方式,有上 述AV(音像)系统流,而这种交错方式将具有同一时间轴的音像信号按缓存 器输入时刻相近的数据相互靠近的要求配置,而且将包含大致相同的重放时间 的数据交错配置。但是,在电影等标题中,需要以新的场面置换,而在这些场 面中时间长度不同的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AV系统流那样的交错方式 时场面间的时间差如果是在上述可转移时间以内,则可以用缓存器消除这段时 间差。但是如果场面之间的时间差大于可转移时间,则缓存器无法消除这段时 间差,从而就不能实现无断层重放。\n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加大跟踪缓存器的规模,使次能够暂时存储的数据 量增大,则可转移时间也变长,交错单元及配置也比较容易做。但是,考虑到 多视角等的、从多个流中无断层切换那样的交错操作,加长交错单元,增加暂 存数据量,则在流切换起动之后前面的角度的流重放时间变长,结果是,造成 表观上流切换变慢的困难。\n亦即,交错在创作解码器的跟踪缓存器中,使数据源流的各数据以分割单 元进行的排列最佳化,以免数据流源供给的编码数据由于解码器解码而被消耗 时变成下溢。作为该缓存器下溢的原因,重点是光读取头的机构移动,其次是 通信系统的解码速度,主要是光读取头的机械移动在扫描光盘M上的光道TR 进行读出时带来问题。因此,在光盘M的光道TR上进行数据记录时,要进 行交错。再者,在实况中继转播或有线电视等有线通信和卫星广播等无线通信 那样,不是在用户一侧从记录媒体重放源数据流,而是直接接收源数据流的供 给的情况下,通信系统的解码速度等因素带来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通 信的源数据流进行交错。\n严密地说,所谓交错,是将源数据流中的各数据配置成规定的阵列,以便 能对包含被连续输入的多个源数据的源数据群组成的源数据流中的目标源数 据断续且按顺序地进行访问,并使目标源数据连续重放。这样,把应该重放的 目标源数据的输入中断时间定义为交错控制中的转移时间。具体地说,没有明 确示出配置在可随机访问的光盘上用的交错方式,以便如上所说,能不中断包 含以可变长度编码方式压缩的视频数据的视频目标,重放有场面分叉和结合的 电影等一般标题。因此,在实际上将这样的数据配置在光盘上时,根据实际压 缩数据采用尝试法。这样,为了把多个视频重放对象按照能无断层地重放的要 求进行配置,需要建立交错方式。\n又,在应用于上文所述DVD的情况下,在具有界限的某一时间范围(导 航组NV)的位置上以作为视频压缩单元的GOP单元分段配置。但是,GOP 数据长度由于用户的要求、为实现高图像质量的处理而进行的帧内编码的插入 等原因,变成可变长度数据,因此,取决于重放时间的管理数据组(导航组 NV)位置有时会发生变动。因此,角度切换时间或向下一重放顺序的数据的 转移的点不清楚。而即使下一转移点已经了解,一旦多个角度进行交错,能够 连续读出的数据的长度也不清楚。亦即,读出其他的角度数据,才开始了解数 据末尾位置,重放数据的切换变慢了。\n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下述实施形态提出了在多个标题间共用数 据,高效率地使用光盘,并且在具有实现多视角重放的新功能的数据结构的光 盘中,能够无断层地重放数据的方式及装置\n交错数据块、交错单元的结构\n下面参照图24及图37对使无断层数据重放成为可能的交错方式加以说 明。图24表示从一个VOB(VOB-A)分叉为多个VOB(VOB-B、 VOB-D、VOB-C)重放,然后结合为一个VOB(VOB-E)的情况。 图37表示将这些数据实际配置于光盘上的光道TR的情况。\n在图37中的VOB-A和VOB-E是重放的开始点和结束点单独的视 频重放对象,原则上配置于连续区域。又如图24所示,对VOB-B、VOB -C、VOB-D,使重放的开始点、结束点一致后,进行交错处理。然后将 该交错处理过的区域作为交错区域在光盘上的连续区域配置。再把上述连续区 域和交错区域按重放的顺序,也就是在光道路径Dr的方向上配置。将多个 VOB、即VOBS配置于光道TR上的情况示于图37。\n图37以数据连续配置的数据区域为数据块,此数据块有将上述开始点和 结束点单独完结的VOB连续配置的连续数据块和使开始点和结束点一致,对 该多个数据块进行交错的交错数据块两种。这些数据块具有按重放顺序,如图 38所示配置为数据块1、数据块2、数据块3、……数据块7的结构。\n在图38中,系统流数据VTSTT_VOBS由数据块1、2、3、4、5、6 和7构成。在数据块1,VOB1单独配置,同样,在数据块2、3、5及7, 分别单独配置VOB2、3、6和10。也就是说,这些数据块2、3、5和7 是连续数据块。\n另一方面,在数据块4,对VOB4与VOB5进行交错配置。同样,在数 据块6,对VOB7、VOB8及VOB9三个VOB进行交错配置。亦即此二数据 块4和6是交错数据块。\n图39表示连续数据块内的数据结构。在该图中,VOB-i、VOB-j作为 连续数据块配置于VOBS。连续数据块内的VOB-i和VOB-j如参照图16 所作的说明那样,再分割成作为逻辑上的重放单元的访问单元。图39表示VOB -i及VOB-j分别由三个访问单元CELL#1、CELL#2、CELL#3、单 元由1个以上的VOBU构成,以VOBU定义其界限。如图16所示,访问单元 在DVD的重放控制信息的程序链(下称PGC)上,记述其位置信息。也就是 说,记述访问单元开头的VOBU和末尾的VOBU的地址。如图39所画明那样, 连续数据块为了连续重放,VOB和其中所定义的访问单元都记录于连续区 域。因此,连续数据块的重放没有问题。\n接着,图40表示出交错数据块内的数据结构。在交错数据块,各VOB 被分割成交错单元ILVU,各VOB所属交错单元交错配置。然后,该交错单 元独立定义访问单元界限。在该图中,VOB-k被分割成四个交错单元ILVUk -1、ILVUk-2、ILVUk-3及ILVUk-4,同时也定义两个访问单元 CELL#1k及CELL#2k。同样,VOB-m被分割成ILVUm-1、 ILVUm2。ILVUm3及ILVUm4,同时也定义两个访问单元CELL#1m及 CELL#2m。亦即,在交错单位ILVU中包含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n在图40的例子中,两个不同的VOB-k与VOB-m的各交错单元 ILVUk1、ILVUk2、ILVUk3及ILVUk4与ILVUm1,ILVUm2、ILVUm3 及ILVUm4在交错数据块内交错配置。将两个VOB的各交错单元ILVU在这 样的阵列进行交错,可以实现从单独的场面分叉到多个场面之一,再从这些场 面之一到单独的场面的无断层重放。这样进行交错,可以进行在多个场面情况 下的、有分叉、结合的场面的、可无断层重放的连接。\n实现交错用的变形方案\n如上述图35所示,在从场面A连接到场面B,场面B结束后又连接到场 面D过程中的场面D-3的情况、从场面A连接到场面D的开头的情况、从 场面A连接到场面C,场面C结束后又连接到场面D过程中的场面D-2的 情况等三种有分叉场面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无断层重放。又如图36所示, 通过连接横向插入的场面(场面D-2),能使开始点与结束点一致,符合 本发明的数据结构。这样进行场面的拷贝等,使开始点与结束点一致之类的场 面变形,在相当复杂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应。\n交错的可变长度兼容措施\n下面说明包含对作为可变长度数据的视频数据的兼容措施的交错算法 例。\n在对多个VOB进行交错的情况下,将各VOB分割成基本上相同的规定 数目的交错单元。根据交错VOB的位速率、转移时间及在该转移时间可以移 动的距离,以及跟踪缓存器容量、向跟踪缓存器输入的速率Vr,并根据VOBU 的位置,可以对上述规定数目的各交错单元求其数据量。各交错单元由VOBU 单元构成,此VOBU由MPEG制式中1个以上的GOP构成,通常具有重放 时间0.1秒~1秒所相当的数据量。\n又,在进行交错的情况下,将构成各不相同的VOB的交错单元ILVU交 错配置。在多个VOB中长度最短的VOB交错的多个交错单元内,存在未达 到最小交错单元长度的交错单元时,或是多个VOB中除上述长度最短的之外 的VOB内,所形成的多个交错单元的长度总和比长度最短的交错距离大时, 如果这样重放已进行交错的长度最短的VOB,则发生下溢,因此不是无断层 重放,而将成为非无断层重放。\n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顾及在编码前判断交错配置是否可能,以实施编码 处理。即,可以从编码前各流的长度判断是否能够进行交错。由于能够这样事 前知道交错的效果,可预先防止编码及交错后,重新调整交错条件,进行重新 编码等。\n首先就具体实施本发明在光盘上进行记录用的交错方法时,记录的VOB 速率、重放的光盘性能等各种条件加以叙述。\n在进行交错的情况下,已经说到过跟踪缓存器的输入速率Vr与输出速率 Vo存在Vr>Vo关系。亦即进行交错的各VOB的最大位速率设定为小于跟 踪缓存器的输入率Vr。使该各VOB的最大位速率B的值小于Vr。在判断能 无断层重放的交错是否可能时,如果假定进行交错的所有VOB都以最大位速 率B的CBR进行过编码,则交错单元的数据变成最多,在能配置于可转移距 离的数据量下可重放的时间变短,对于交错成了严格的条件。下面将各VOB 作为以最大位速率B的CBR编码的VOB加以说明。\n在重放装置中,光盘的转移时间记为JT,将利用该转移时间JT可在光盘 上转移的距离用数据量表达的可转移距离记为JM,重放装置向跟踪缓存器输 入数据的位速率记作BIT。\n举实际装置为例,光盘的转移时间JT=400毫秒,对应于转移时间JT的 可转移距离JM=250M位。又,在MPEG方式中,要得到高于已有的VTR 的图像质量,因而考虑VOB的最大位速率B需要平均6Mbps左右,最大为 8.8Mbps。\n这里根据转移距离和转移时间以及从光盘读出数据的时间等数值,对最 小交错单元数据量ILVUM,将其最小交错单元的重放时间记作ILVUMT,并 首先估算该数值。\n作为最小交错单元的重放时间ILVUMT可以得到下面的公式。\nILVUMT≥JT+ILVUM/BIT ……(式3)\nILVUMT×B=ILVUM ……(式4)\n根据式3,得出最小交错单元重放时间ILVUMT=2秒,最小GOP数据 块数据GM=17.6M位。即如果作为数据配置中最小单元的最小交错单元, 其值是相当于2秒钟的数据量,而且按NTSC制以15帧构成每一GOP,则该 最小交错单元相当于4个GOP份额的数据量。\n又,作为进行交错情况下的条件,就是交错距离小于可转移距离。\n此条件为在进行交错处理的多个VOB中,除去重放的长度最短的之外的 VOB,其重放时间总和比能在交错距离重放的时间短。\n上述例子中,在可转移距离JM=250M位、VOB的最大位速率为 8.8Mbps的情况下,可以求出交错距离JM的数据量下可重放时间JMT为28.4 秒。使用这些数值,可以计算出可进行交错的条件式。在将交错区域的各VOB 分割成同一数目的交错数据块时,如果该VOB的分割数目(即交错分割数) 为V,则从最小交错单元长度的条件可得出式5。\n(最小长度VOB的重放时间)/ILVUMT≤V ……(式5)\n又,从可转移重放时间的条件得出(式6)。\nV≤(最小长度VOB除外的VOB的重放时间)/JMT ……(式6)\n如果满足以上条件,则对多个VOB进行交错在原理上是可能的。再从现 实上考虑,只在各VOBU的界限范围构成交错单元,因此,根据上述公式计 算出的数值要考虑VOBU的部分进行修正。亦即作为对上述式2、式3、式4 的条件式的修正,上述最小交错单位元的重放时间ILVUMT需要增加VOBU 的最长时间(1.0秒),并从在交错距离能够重放的时间JMT减去VOBU的 最长时间。\n如上所述,根据对将作为编码前VOB的场面进行交错用的条件进行运算 的结果,判断为可无断层重放的交错配置不能实现时,需要增加交错时的分割 数目。亦即,使作为长度最短的VOB的场面向后续场面移动,或使前接场面 向交错区域移动,使其变长。又同时在其他场面上也附加与附加于长度最短的 场面相同的场面。通常是交错距离远大于最小交错单元的长度,(式4)的左 边的数值的增加率比(式6)左边的数值的增加大,因此可以增多移动场面的 量以满足条件。\n这样的交错数据块内的数据,如前所述跟踪缓存器的输入速率Vr与输出 速率Vo的关系必须是Vr>Vo。又有时在从连续区域进入交错区域后立即发 生转移,需要存储交错区域的前头近处的数据,因而必须抑制交错区域前头近 处的VOB的一部分数据的位速率。\n又,对于从连续数据块连接到交错数据块的部分,也有可能在进入交错数 据块后立即发生转移,因而需要抑制交错数据块前头近处的连续数据块的最大 位速率,以在跟踪缓存器存储数据。该数值以从连续数据块之后重放的交错数 据块的最大位速率能够计算出的最小交错单元长度的重放时间相应的数值为 大致标准。\n又,以上取所有的VOB中交错的分割数均相同,但是在VOB的长度差 别大的情况下,也有分组为以u为分割数的VOB和以(u+1)为分割数的 VOB的方法。\n亦即,将各VOB在(式5)得到的分割数的最低值记作u、不能得到高 于该最低值的分割的VOB取分割数u,而以从式4得到的分割数到(u+1) 为止,取可能的VOB的分割数为(u+1)。其例示于图41。\n图42表示本发明又一实施形态的交错单元(下称ILVU)的数据结构。 该图表示,该数据结构将以参照图20详细叙述导航组NV作为开头,到下一 导航组NV近前为止的部分作为VOB的单元当作界限位置,并将由(式5) 及(式6)决定的、从上述解码性能和位速率等得到的超过最小交错长度的长 度作为交错单元。各VOB具有作为其管理信息数据组的导航组NV,记述表 示该VOBU所属ILVU的末尾数据组地址的ILVU末尾数据组地址 ILVU_EA、下一ILVU的开始地址NT_ILVU_SA。还有,如上所述,这些地 址用距离该VOBU的NV的扇区数表达。也就是在导航组NV内记述应该连续 重放的下一交错单元的开头数据组的位置信息(NT_ILVU_SA)和交错单元 的末尾数据组地址(ILVU_EA)。\n又,在该VOBU存在于交错区域的情况下,记述下一ILVU的开始地址 (NT_ILVU_SA)。这里作为地址是以距离该VOBU的NV的扇区数记述的。\n据此,读交错单元开头数据组的数据时,可得下一交错单元的位置信息, 同时,也可得到交错单元要读到什么地方才行的信息。因而,可以只读出交错 单元,而且可以进行向下一交错单元平稳转移的处理。\n多场面\n下面说明以本发明为基础的多场面控制的概念,同时对多场面区间加以说 明。\n下面举在不同的角度拍摄的场面构成的例子。不过,多场面的各场面是同 一角度的,但是也可以是在不同的时间拍摄的场面,又可以是电脑图形等的数 据。换句话说,多视角场面区间是多场面区间。\n保护性加锁\n下面参照图43对保护性及总监剪裁等多标题的概念进行说明。该图表示 以加锁为基础的多规格标题流的一个例子。在一个标题中包含性场面、暴力场 面等对少年儿童不宜的所谓只适合成人的场面的情况下,该标题由共用系统流 SSa、SSb及SSe、包含只适合成人的场面的面向成人的系统流SSc,以及只 包含面向未成年人的场面的面向未成年人的系统流SSd构成。这样的标题流 将适合成人的系统SSc和适合非成人的系统流SSd作为多场面系统流配置于 设置在共用系统流SSb与SSe之间的多场面区间。\n下面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标题流的程序链PGC中记述的系统流与各标题 的关系。在适合成人的标题的程序链PGC1上,依序记述共用系统流SSa、 SSb、适合未成年人的系统流SSc及共用系统流SSe。在适合未成年人的标题 的程序链PGC2上,依序记述共用系统流SSa、SSb、适合未成年人的系统流 SSd及共用系统流SSe。\n这样,借助于将适合成年人的系统流SSc与适合未成的人的系统流SSd 作为多场面排列,根据各PGC的记述,在用上述解码方式重放共用的系统流 SSa及SSb之后,在多场面区间重放适合成人的SSc,再重放共同的系统流 SSe,从而可以重放具有适合成人的内容的标题。另一方面,在多场面区间选 择适合未成年人的系统流SSd重放,可以重放不包含只适合成人的场面的、 适合未成年人的标题。这样,在标题流中预先准备由多种替代场面组成的多场 面区间,事前在该多场面区间的场面中选择重放的场面,按照该选择的内容, 从基本上相同标题的场面生成具有不同的场面的多个标题的方法被称为保护 性加锁。\n还有,这种加锁以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观点出发的要求为基础,被称为保护 性加锁,但是按照系统流处理的观点,如上所述,这是用户预先选择在多场面 区间的特定的场面,生成静态上不同的标题的技术。反之,多视角则是在标题 重放时用户随时自由选择多场面区间的场面,以此使同一标题的内容动态变化 的技术。\n又,使用主锁定技术,也可以进行称为总监的剪裁的标题流编辑。所谓总 监剪裁,是在飞机上提供电影等重放时间长的标题时,与剧场中重放不同,由 于飞行时间的关系,不能把标题重放到最后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 生,预先由标题的制作负责入,亦即总监判断,确定为了缩短标题的重放时间, 删剪掉也无妨的场面,将包含这样的删剪场面的系统流和场面未删剪的系统流 配置于多场面区间。借助于此,可以按照制作者的意思进行场面的删剪、编辑。 这样的保护性加锁控制中,对于从一个系统流到另一系统流的交接处,必须没 有矛盾且平滑地连接重放图像,亦即需要进行视频、音频等缓存器没有下溢的 无断层数据重放与重放声像在听觉和视觉上没有不自然的感觉,并且没有中断 地重放的无断层信息重放。\n多视角\n下面参照图44对本发明的多视角控制的概念加以说明。通常是在对象物 体经历时间T的同时进行录音和摄像(以下简单称为摄像)后得到多媒体标 题。#SC1、#SM1、#SM2、#SM3及#SC3各方块代表分别以规定的 摄像机角度将对象物体摄像得到的、在拍摄单位时间T1、T2及T3得到的多 媒体场面。#SM1、#SM2及#SM3是在拍摄单位时间T2以各不相同的(第 一、第二和第三)摄像机角度拍摄的场面,下面称为第一、第二及第三多视角 场面。\n这里多视角场面举以不同的角度拍摄的场面构成的例子。然而,多场面中 的各个场面也可以是角度相同,但在不同时间拍摄的场面,或电脑图形等的数 据。换句话说,多视角场面区间是多场面区间,该区间的数据不限于实际上不 同的拍摄像机角度得到的场面数据,而是能够有选择地重放显示时间处于同一 段时间的多个场面的数据组成的区间。\n#SC1和#SC2是分别在拍摄单位时间T1及T3、即多视角场面的前后, 以同一基本的摄像机角度拍摄的场面,以下称为基本角度场面。通常多个角度 中的一个角度与基本摄像机角度相同。\n为了易于了解这些角度场面的关系,下面以棒球的中继转播为例加以说 明。基本角度场面#SC1及#8C3是以从中心方面看到的投手、捕手、击球 者为中心的基本摄像机角度拍摄的。第一多视角场面#SM1是以从网后一侧 看到的投手、捕手、击球者为中心的第一多摄像机角度拍摄的。第二多视角场 面#SM2是以从中心方面看到的投手、捕手、击球者为中心的第二多摄像机 角度,亦即基本摄像机角度拍摄的。\n其意思是,第二多视角场面#SM2是在拍摄单位时间T2里的基本角度场 面#SC2。第三多视角场面#SM3是以从网后一侧看到的内场为中心的第三 多摄像机多视角拍摄的。\n多视角场面#SM1、#SM2及#SM3就拍摄单位时间T2,其展现 (presentation)时间重复出现,这段时间称为多视角区间。观众借助于在多视 角区间自由选择该多视角场面区间#SM1。#SM2及#SM3,可以象在切 换摄像机那样在基本角度场面中欣赏所喜欢角度场面的图像。还有,在图中可 以看到基本角度场面#SC1及#SC3与各多视角场面#SM1、#SM2及# SM3之间存在时间间隙,但这是因为用箭头表示,以便易于理解选择哪一个 多视角场面重放的场面的路径是怎样的,实际上当然不存在时间上的间隙。\n下面参照图23,从数据连接的观点说明以本发明为基础的系统流的多视 角控制。以与基本角度场面#SC对应的多媒体数据作为基本角度数据BA, 以拍摄单位时间T1及T3中的基本角度数据BA分别作为BA1及BA3。把与 多视角场面#SM1、#SM2及#SM#对应的多视角数据分别作为第一、第 二及第三多视角数据MA1、MA2及MA3。首先参照图44,如前所述,选 择多视角场面数据MA1、MA2及MA3中的某一个,可以切换着欣赏喜欢的 角度场面的图像。同样,基本角度场面数据BA1及BA3和各多视角场面数据 MA1、M2及M3之间在时间上不存在间隙。\n但是,在MPEG系统流的情况下,各多视角数据MA1、MA2及MA3内 的任意数据与先行基本数据BA1来的连接,和/或向后续基本角度数据BA3 的连接时,因所连接的角度数据的内容的不同,有时发生重放数据之间重放信 息不连续,不能作为一个标题自然地重放。亦即,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是无断 层数据重放,但却并非无断层信息重放。\n下面再参照图23说明作为对DVD系统中的多场面区间内的多个场面加 以选择重放,并连接于前后场面的无断层信息重放的多视角切换。\n角度场面图像的切换,即选择多视角场面数据MA1、MA2及MA3中的 一个,必须在先行的基本角度数据BA1的重放结束之前完成。例如,正在重 放角度场面数据BA1时,要切换到别的多视角场面数据MA2是非常困难的。 这是由于多媒体数据具有可变长度编码方式的MPEG的数据结构,在切换目 标的数据的中途要找到数据的中断处是困难的,而且由于在进行编码处理时利 用帧之间的相关性,所以在进行角度切换时图像有可能发生混乱。在MPEG 中,GOP被定义为至少具有1更新帧的处理单元。在这个称为GOP的处理单 元中,可以进行不参照属于别GOP的帧的封闭式处理。\n换句话说,如果在重放到达多视角区间之前,最晚在先行基本角度数据 BA1的重放结束的时刻,选择任意多视角数据,例如MA3,则该被选择的多 视角数据可以无断层地进行重放。但是,在多视角数据重放的中途对别的多视 角场面数据进行无断层重放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多视角周期内,很难得到 切换摄像机那样自由的视点。\n下面参照图76、图77及图45对多视角区间的数据切换进行详细说明。\n图76表示图23所示的多视角数据MA1、MA2及MA3各数据的每一最 小角度切换单元的展现时间。在DVD系统中,多视角数据MA1、MA2及 MA3是作为标题编辑单元的视频重放对象VOB。第一角度数据MA1具有由 规定数目的GOP构成的作为可进行角度场面切换的最小单元的交错单元 (ILVU)A51、A52及A53。\n第一角度数据MA1的交错单元A51、A52及A53分别被设定为1秒、2 秒、3秒的展现时间,即整个第一角度数据MA1被设定为6秒的展现时间。 同样,第二角度数据MA2具有分别被设定为2秒、3秒、1秒的展现时间的 交错单元B51、B52及B53。还有,第三角度数据MA3具有分别被设定为3 秒、1秒、2秒的展现时间的交错单元C51、C52及C53。还有,在这一例 子中,各多视角数据MA1、MA2及MA3被设定为6秒的展现时间,而各交 错单元也分别设定为各自的展现时间,这些只是一个例子,当然也可以取其他 的规定值。\n下面的例子对角度切换中,重放交错单元的中途下一角度的重放开始的情 况加以说明。\n例如,正在重放第一角度数据MA1的交错单元A51时,在指示向第二角 度数据MA2切换的情况下,停止交错单元A51的重放,开始第二角度数据 MA2的第二个交错单元B52的重放。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声音中断,成了 非无断层信息重放。\n这样一来,已切换的第二角度数据MA2的第二交错单元B52正在重放 时,如果收到向第三角度数据MA3的角度场面切换的指示,交错单元B52就 在重放途中停止重放,切换到对交错单元C53的重放。在这一情况下也发生 图像、声音在切换时中断,变成非无断层重放。\n对于以上的情况,虽然进行多视角切换,但是由于在重放途中停止进行该 重放,没有进行图像、声音都不中断的重放,也就是没有进行无断层信息重放。\n下面对完成交错单元的重放后,切换角度的方法加以说明。例如,在进行 第一角度数据MA1的交错单元A51的重放中,接收到向第二角度数据MA2 切换的指示,而且在有1秒钟的展现时间的交错单元A51重放完成的时刻后, 切换到第二角度数据MA2的第二个交错单元B52的情况下,B52的开始时间 是离多视角区间开端2秒钟后。亦即,作为时间上的经历,已离开多视角区前 端1秒钟,却变成在2秒钟以后切换,因此时间上没有连续性。也就是说由于 声音等失去了连续性,声音得不到无断层连续重放。\n而且,这样一来,在已切换了的第二角度数据MA2的第二交错单元B52 正在重放时,如果收到向第三角度数据MA3的角度场面切换的指示,就在交 错单元B52重放完成后向交错单元C53切换。在这种情况下,B52重放的完 成是在离多视角区间前端5秒钟以后,而C53的前端为离多视角区间前端4 秒钟后,时间经历不连续。因此,与前面的情况一样,在两个单元B52及C53 之间重放的图像和声音都不能很好连接。也就是说,在各角度的交错单元内重 放时间相同,图像则重放帧数相同,这对于多视角的无断层信息切换是必要 的。\n图77表示多视角区间的交错单元中的视频数据包V及音频数据包A进 行交错的情况。该图中,BA1、BA3是连接于多视角场面的前后的基本角度 数据,MAB、MAC是多视角场面数据。多视角场面数据MBA由交错单元 ILVUb1和ILVUb2构成,MAC由交错单元ILVUc1和ILVUc2构成。\n交错单元ILVUb1、ILVUb2、ILVUc1及ILVUc2的各个,如图所示, 将视频数据及音频数据的各数据包进行交错。还有,在该图中视频数据包及音 频数据包分别表示为A及V。\n通常,声音的各数据包A的数据量及展现时间是一定的,在本例中,各 交错单元ILVUb1、ILVUb2、ILVUc1及ILVUc2分别有3个、2个、2个 及3个音频数据包。亦即,在多视角区间T2中的多视角数据MAB及MAC分 别为音频数据包5个、视频数据包为13个,数目固定。\n具有这样的数据包结构的多视角系统流(VOB)构成的多视角区间的角 度控制说明如下。如果要从例如交错单元ILVUb1切换到交错单元ILVUc2, 则在这两个交错单元ILVUb1及ILVUb2的音频数据包数目共计为6个,比在 该多视角T区间的规定数目5多1个。因此,一旦将这两个ILVU连接重放, 就有1个音频数据包的份额重复。\n反之,在分别具有两个音频数据包的交错单包ILVUc1及ILVUb2之间切 换,则由于音频数据包总数目为4个,比多视角区间T2的规定数目5少1个。 结果是,一旦将这两个ILVU连接重放,就有1个音频数据包份额的声音中 断。这样一来,在连接的ILVU所包含的音频数据包数目与在对应多视角区间 的规定数目不同的情况下,声音不能很好连接,因而声音或带有噪声,或发生 中断,变成非无断层重放。\n图45表示图77所示的多视角数据中具有多视角数据MAB及MAC不同 的音频数据时的多视角控制状况。多视角数据BA1和BA3是表示多视角区间 前后共用声音信号的音频数据。第一角度数据MAB由作为在多场面区间内的 角度切换最小单元的第一角度交错单元音频数据ILVUb1及ILVUb2构成。同 样,第二角度数据MAC由第二角度交错单元音频数据ILVUc1及ILVUc2构 成。\n图15表示具有多视角区间T2的多视角数据MBA及MAC的音频数据的 声音波形。各波形中,多视角数据MAB的一个连续声音由两个交错单元音频 数据ILVUb1及ILVUb2形成。同样,多视角数据MAC的声音由交错单元 ILVUc1及ILVUc2形成。\n在这里,试考虑例如,为了在重放多视角数据MAB的第一交错单元音频 数据ILVUb1过程中重放多视角数据MAC而进行切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交错单元ILVUb1的重放结束后进行交错单元ILVUc2的重放,那时的重放声 音波形如MAB-C所示,是这两个交错单元的声音波形的组合波形。在图15 的情况下,该组合波形在角度切换点不连续。亦即声音连接不好。\n又,在这些音频数据是使用AC3的声音编码方式进行编码的数据的情况 下,发生更加严重的问题。AC3是时间轴方向取相关的编码方式。亦即,在 进行多视角重放时,即使要想中途切断某一角度的音频数据再与别的角度的音 频数据连接,也因为取时间轴方向相关进行编码,所以在角度切换点无法重 放。\n如上所述,在多视角时每一角度具有各不相同的音频数据的情况下,角度 切换时往往在切换点发生连接数据之间不连续。在这样的情况下,因所连接的 数据的不同,例如在声音的情况下,在重放时可能发生或是噪声,或是中断的 情况,给用户带来不愉快的感觉。这种不愉快的感觉是由于所重放的信息的内 容存在不连续引起的,因此可以用确保信息的连续性或用防止信息中断的方法 避免。这样做可以实现无断层信息重放。\n图46表示本发明的多视角控制。该例子中,在多视角区间T2设有三个 角度数据MA1、MA2及MA3。多视角数据MA1又是由三个作为角度切换 最小单元的交错单元ILVUa1、ILVUa2及ILVUa3构成。这些交错单元 ILVUa1、ILVUa2及ILVUa3分别设定2秒、1秒、3秒的展现时间。\n同样,第2多视角数据MA2由分别设定2秒、1秒及3秒的展现时间的 交错单元ILVUb1、ILVUb2 ILVUb3构成。还有,第三多视角数据MA3也由 ILVUc1、ILVUc2及ILVUc3构成。这样,同步的交错单元设定相同的展现 时间,所以即使发生向不同的角度数据切换的指示,也能够连续重放图像和声 音而不在角度切换位置发生图像与声音中断或重复的情况,如前所述能够连续 重放图像和声音,能够进行无断层信息重放。\n为了具有图46所示的数据结构,也就是为了实际在多视角区间对每一角 度切换最小单元设定相同的图像数据展现时间,就要使交错单元内的重放帧数 相同。MPEG的压缩通常以GOP单元进行处理,作为定义该GOP结构的参 数,设定M、N的值。M为I图像或P图像的周期,N为包含于该GOP的 帧数。在MPEG的编码处理中,在编码时频繁地改变M或N的数值会使MPEG 视频编码的控制变复杂,通常是不这样做的。\n用图78说明为了具有图46所示的数据结构,实际在多视角区间对每一角 度切换单元设定相同的图像数据展现时间的方法。该图中为了简便,取的在多 视角区间不是设定三个,而是设定两个多视角数据MAB及MAC,角度数据 分别具有两个交错单元ILVUb1、ILVUb2,和ILVUc1、ILVUc2,以表示 各GOP的结构。通常GOP的结构以M与N的值表示。M是I图像或P图像 的周期,N是GOP所包含的帧数。\nGOP结构是分别将在多视角区间同步的交错单元ILVUb1与ILVUc1的M 与N值设定为相同值。同样,也将交错单元ILVUb2与ILVUc2的M与N设 定为相同值。这样在角度数据MAB及MAC之间把GOP结构设定为相同值, 可以在角度区间使图像数据的展现时间在每一角度切换最小单元相同,例如, 从角度数据MAB的ILVUb1切换为角度数据MAC的ILVUc2时,这两个ILVU 间的切换定时相同,因此在角度切换位置不会发生图像中断或重复之类的事, 图像能够连续重放。\n下面用图79说明实际在多视角区间对每一角度切换最小单元设定相同的 音频数据展现时间的方法。该图与图77一样,表示图80所示各交错单元 ILVUb1、ILVUb2、ILVUc1及ILVUc2中视频数据包V及音频数据包A进 行交错的状况。\n通常,声音的各数据包A的数据量及展现时间是一定的。如图79所示, 在多视角区间ILVUb1和ILVUc1设定相同的音频数据包数目。同样,交错单 元ILVUb2和ILVUc2也设定相同的声音数据包数目。这样,在各角度数据 MAB及MAC间交错单元ILVU上设定相同的音频数据包数目,可以在多视角 区间使每一角度切换最小单元之间音频数据展现时间相同。这样做,在例如各 角度数据MAB与MAC之间进行角度切换时角度切换定时是相同的,因此能 够连续地重放声音而不在角度切换位置发生声音带有噪声或中断的情况。\n但是,在声音的情况下,如上文参照图15所作的说明那样,在多视角区 间内,如果各最小切换单元具有声音波形各不相同的音频数据,则如上所述只 是每一角度切换最小单元ILVU设定相同的音频数据展现时间,有时不能在角 度切换点连续地重放音频数据。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态,只要在多视角区间 使每一切换最小单元ILVU具有共同的音频数据即可。亦即,在无断层信息重 放时,以在重放数据连接点的前后连接的信息内容为基础配置数据,或配置具 有在连接点结束的信息的数据。\n图80表示在多视角区间每一角度具有共同的音频数据时的状况。该图与 图45不同,表示多视角数据MAB及MAC在每一作为切换单元的交错单元 ILVU都具有结束的音频数据时多视角控制的状况。编码成具有这样的数据结 构的音频数据,即使在多视角区间从第1角度交错单元ILVUb1切换到第2角 度交错单元ILVUc2时,也如前面所述,各音频数据由于在交错单元ILVU结 束,不会在角度切换点组合成不同的声音波形,从而重放具有不连续的声音波 形的数据。虽然,音频数据如果在交错单元ILVU构成得具有相同的声音波形, 则与用在交错单位ILVU单元结束的声音波形构成的情况相同,也能够进行无 断层信息重放。\n即使在这些音频数据是使用称为AC3的声音编码方式编码的数据的情况 下,由于音频数据或在作为角度数据间的最小切换单元的交错单元ILVU间通 用,或在交错单元ILVU结束,因而在切换角度时也能够保持时间轴方向相关, 可以连续重放声音,不会在切换点增大噪声或使声音中断。还有,本发明在多 视角区间的角度数据MA的种类不限于2、3种,而且多视角区间T2不限于 VOB单元,可以涉及标题流的全部区域。这样一来就能够实现预先定义过的 信息连续重放。以上根据DVD数据结构对多视角控制的运作进行了说明。\n下面再对在这样的同一角度场面区间内的数据重放过程中,将能够选择不 同角度的多视角控制数据记录于记录媒体上的方法加以说明。\n图中的多视角,在图23中基本角度数据BAI配置于连续数据块,多视角 区间的MA1、MA2、MA3的交错单元数据配置于交错数据块,跟在其后的 基本角度数据BA3配置于后续的连续数据块。又,作为与图16对应的数据结 构,基本角度BA1构成一个访问单元,多视角区间的MA1、MA2、MA3 分别构成访问单元,再者,对应于MA1、MA2、MA3的访问单元构成访问 单元块(MA1的访问单元的CBM=“访问单元块开头”、MA2的访问单元的 CBM=“访问单元块的中部”、MA3的访问单元的CBM=“访问单元块的末 尾”),这些访问单元块形成角度数据块(CBT=“角度”)。基本角度BA3形成 连接于该角度数据块的访问单元。又,访问单元之间的连接采取无断层重放 (SPF=“无断层连接”)。\n图47表示本发明的本实施形态中、具有多视角区间的流结构及在光盘上 的配置的概要。所谓多视角区间,是可以根据用户的指定自由地将数据流加以 切换的区间。在具有图47所示的数据结构的数据流中,在重放VOB_B时可 以向VOB_C及VOB_D切换。又同样可以在重放VOB_C时向VOB_B及 VOB_D切换。又可以在重放VOB_D时自由地切换到VOB_B及VOB_C。\n切换角度的单元方面,将从前面的叙述中所示的式3及式4来的条件得到 的最小交错单元作为角度切换单元,并定义为角度交错单元(下称A_ILVU)。 该A_ILVU由1个以上的VOBU构成。又,与该A_ILVU一起附加A_ILVU 管理信息。上述导航组NV与此相当。\n图48中,作为实施形态,示出按角度记述相应A_ILVU的末尾数据组地 址和下一A_ILVU地址的例子。\n本图与图42的例子类似,在本例中,角度交错访问单元A_ILVU由两个 VOBU构成,在各VOBU的导航组NV上记述表示该VOBU所属的ILVU的 末尾数据组的地址ILVU末尾数据组地址LIVU_EA,以及每一角度数据的下 一ILVU的开头地址SML_AGL_C1_DSTA~SML_AGL_C9_DSTA(角度#1至 角度#9)。\n这些地址用距离该VOBU的NV的扇区数表达。还有,在不存在角度的 区域,记述表示不存在角度的数据、例如“0”。借助于该末尾数据组地址, 不读取角度信息的其余部分,又得到下一角度地址,以此能够切换到下一地 址。\n作为角度区的交错方法,使取角度的交错单元为最小读出时间,并使全部 角度交错边界时间相同。即,为了能够在重放装置的性能范围内尽可能敏捷地 切换角度。交错单元的数据暂时被输入跟踪缓存器,然后,切换后的角度的数 据被输入跟踪缓存器,因而如果不是在前面的角度暂存于跟踪缓存器内的数据 消耗后,下一角度的重放就不可能。为了敏捷地向下一角度切换,需要将交错 单元抑制成最小。又,在无断层地进行切换时,切换时间也必须相同。亦即, 构成各角度的VOB之间,交错单元、边界必须是共同的。\n也就是说,VOB之间,构成VOB的视频编码流的重放时间相同,又, 各角度在同一重放时间的交错单元内,必须是能够重放的时间相同、边界相 同。构成各角度的VOB被分割成相同数目的交错单元,并且该交错单元的重 放时间在各角度必须是相同的。总之构成各角度的VOB被分割成相同数目N 的交错单元,并且在各角度第k号(1≤k≤N)交错单元必须具有相同的重放 时间。\n还有,为了无断层重放各角度间的交错单元,编码流在交错单元内结束, 即在MPEG制式中必须采用具有封闭式GOP结构,不参照交错单元以外的帧 的压缩方式。如果不采用这样的方法,就不能无断层地连续重放各角度间的交 错单元。以这样的VOB结构及交错单元边界,即使在进行角度切换操作的情 况下,也能够在时间上连续地重放。\n又,多视角区间的交错次数由读出交错单元后能在可转移距离中排列的其 他角度的交错单元数目决定。交错后各角度的每一交错单元的排列,首先重放 的各角度的交错单元按角度顺序排列,然后接着重放的各角度的交错单元也按 角度顺序排列下去。即,设M表示角度数目(M为满足1≤M≤9的自然数), 角度#m表示第m个角度(m为满足1≤m≤M的自然数),N表示交错单元 数目(N为1以上的自然数),交错单元#n表示VOB的第n号交错单元,则配 置的顺序为角度#1的交错单元#1、角度#2的交错单元#1、角度#3的交错单 元#1。这样依次配置到角度#M的交错单元#1后,配置角度#1的交错单元#2、 角度#2的交错单元#2。\n在无断层地进行角度切换的无断层切换角度的情况下,各角度的交错单元 的长度如果是最小读出时间,在角度间移动时最大的必须转移的距离就是从在 同一时间重放的各角度的交错单元阵列中首先被排列的角度的交错单元,到接 着被重放的各角度的交错单元阵列的最后被排列的交错单元的距离。设An为 角度数目,则转移距离必须满足下面的公式。\n角度内的最大ILVU长度×(An-1)×2≤可转移距离 ……(式7)\n又,在非无断层切换多视角的情况下,各角度的重放必须无断层地进行, 但是在角度间移动时不必是无断层。因此,各角度的交错单元的长度如果是最 小读出时间,则最大的必须转移的距离为各角度的交错单元间的距离。设An 为角度数目,则转移距离必须满足下面的公式。\n角度内的最大ILVU长度×(An-1)≤可转移距离 ……式(8)\n下面参照图49及图50,对在多视角区间各多视角数据VOB间的切换单 元相互记述地址的管理方法加以说明。图49表示角度交错单元A_ILVU是数 据切换单元,并在各A_ILVU的导航组NV记述别的A_ILVU的地址的例子。 图49是实现无断层重放,即图像和声音不中断的重放用的地址记述例,也就 是说,该例使在已切换角度的情况下能够在跟踪缓存器只读出想要重放的角度 的交错单元的数据的控制成为可能。\n图50表示,视频重放对象单元VOBU是数据切换单元,并在各VOBU 的导航组NV记述别的VOBU的地址的例子。图50的地址记述使非无断层重 放、即切换角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快地切换到切换时间相近的其他角度用的控 制成为可能。\n在图49中,关于三个多视角数据VOB_B、VOB_C及VOB_D,各A_ILVU 记述时间上落在后面的A_ILVU作为下一个重放的A_ILVU的地址。这里取 VOB_B为角度编号#1、VOB_C为角度编号#2、VOB_D为角度编号#3。多 视角数据VOB_B由角度交错单元A_ILVUb1、A_ILVUb2及A_ILVUb3构 成。同样,VOB_C由角度交错单元A_ILVUc1、A_ILVUc2及A_ILVUc3构 成,VOB_D由角度交错单元A_ILVUd1、A_ILVUd2及A_ILVUd3构成。\n在角度交错单元A_ILVUb1的导航组,如线Pb1b所示,记述着相同VOB_B 的下一角度交错单元A_ILVUb2的相对地址SML_AGL_C#1_DSTA,如线Pb1c 所示记述着与同角度交错单元A_ILVUb_2同步的VOB_C的角度交错单元 A_ILVUc2的相对地址SML_AGL_C#2_DSTA,并如线Pb1d所示记述着表示 VOB_D的角度交错单元A_ILVUd2的相对地址的SML_AGL_C#3_DSTA。\n同样,在A_ILVUb2的导航组NV上,如线Pb2b、Pb2c及Pb2d所示, 记述着表示每一VOB的下一角度交错单元A-ILVUb3相对地址的SML- AGL-C#2_DSTA、表示A_ILVUc3的相对地址的SML_AGL_C#2_DSTA,以 及表示A_ILVUd3的相对地址的SML_AGL_C#3_DSTA。相对地址以距离各 交错单元内所含VOBU的导航组NV的扇区数记述。\n还有,在VOB_C,也在A_ILVUc1的导航组NV上如Pc1c所示记述表 示该VOB_C的下一个角度交错单元A_ILVUc2的相对地址的 SML_AGL_C#2_DSTA,如线Pc1b所示记述表示VOB_B的角度交错单元 A_ILVUb2的相对地址的SML_AGL_C#1_DSTA,并如线Pb1d所示记述表示 VOB_D的角度交错单元A_ILVUd2的相对地址的SML_AGL_C#3_DSTA。同 样,在A_ILVUc2的导航组件NV上,如线Pc2c、Pc2b及Pc2d所示,记述 每一VOB的下一个角度交错单元A_ILVUc3、A_ILVUb3及A_ILVUd3的各 相对地址SML_AGL_C#2_DSTA、SML_AGL_C#1_DSTA和 SML_AGL_C#3_DSTA。与在VOB_B的记述相同,相对地址以距离各交错单 元内所含VOBU的导航组NV的扇区数记述。\n同样,在VOB_D中,在A_ILVUd1的导航组NV上,如Pd1d所示记述 表示VOB_D的下一个角度交错单元A_ILVUd2的相对地址的 SML_AGL_C#3_DSTA,如线Pd1b所示记述表示VOB_B的角度叉访问单元 A_ILVUb2的相对地址的SML_AGL_C#1_DSTA,并如线Pd1c所示,记述表 示VOB_C的下一个角度交错单元A_ILVUc2的相对地址的 SML_AGL_C#2_DSTA。\n同样,在A_ILVUd2的导向组NV上,如线Pd2d、Pd2b及Pd2c所示, 记述每一VOB的下一个角度交错单元A_ILVUd3、A_ILVUb3及A_ILVUc3 的相对地址SML_AGL C#3_DSTA、SML_AGL_C#1_DSTA、SML_AGL_ C#2_DSTA。和在VOB_B、VOB_C的记述相同,相对地址以距离各交错单 元内所含VOBU的导航组NV的扇区数记述。\n还有,各导航组NV中,在上述相对地址SML_GL_C#1_DSTA~ SML_AGL_C#9_DSTA之外,也记入各种参数。这种情况已经参照图20作了 说明,为了简便省去进一步说明。\n关于这地址记述,更详细地说,在图中的A_ILVUb1的导航组NV上记述 A_ILVUbI本身的结束地址ILVU_EA,以及接着可能重放的A_ILVUb2的导 航组NV的地址SML_AGL_C#1_DSTA、A_ILVUc2的导航组NV的地址SML _AL_C#2_DSTA,以及A_ILVUd2导航组NV的地址 SML_AGL_C#3DSTA。在A_ILVUb2的导航组NV上记述A_ILVUb2的结束 地址ILVU_EA,以及接着重放的A_ILVUb3的导航组NV的地址 SML_AGL_C#1DSTA、A_ILVUc3的导航组NV的地址 SML_AG1_C#2_DSTA,以及A_ILVUd3的导航组NV的地址SML_AG_LC#3_ DSTA。在A_ILVUb3的导航组NV上,记述A_ILVUb3的编码地址和作为接 着重放的A_ILVU的导航组NV的地址的终端信息,例如将相当于NULL(零) 或全部为“1”等参数作为ILVU_EA记述。在VOB_C及VOB_D也一样。\n这样,由于能够从各A_ILVU的导航组NV先读出时间上在后面重放的 A_ILVU的地址,适合于在时间上连续重放无断层重放。而且也记述了同一角 度的下一角度A_ILVU,因此可以不考虑角度切换的情况和不切换的情况,简 单地获得所选择角度的下一个转移地址,并能根据该地址信息,借助于向下一 交错单元转移的同一顺序进行控制。\n这样记述可在各角度间切换的A_ILVU的相对地址,并且用封闭式GOP 构成各A_ILVU所包含的视频编码数据,所以在角度切换时图像不混乱,能够 连续重放。\n又,如果声音在各角度相同,则如前所述,可以将在各交错单元ILVU间 结束的音频数据或独立的音频数据连续无断层地重放。还有,在各各交错单元 ILVU上记录着完全相同的音频数据的情况下,即使在各角度间切换,并进行 连续重放,听着的人也全不知道已切换。\n另一方面,就实现非无断层信息重放、即重放信息的内容上允许不连续的 无断层数据重放的数据结构,用图50对角度切换加以说明。\n在图50,多视角数据VOB_B由三个视频重放对象单元VOBUb1、 VOBUb2及VOBUb3构成。同样,VOB_C由三个视频重放对象单元 VOBUc1、VOBUc2及VOBUc3构成。还有,VOB_D由三个视频重放对象 单元VOBUd1、VOBUd2及VOBUd3构成。与示于图49的例子一样,在各 视频重放对象单元VOBU的导航组NV记述VOUB的末尾数据组地址 VOBU_EA。这个数据组地址VOUB_EA,是包括导航组NV的一个以上的数 据组构成的VOBU内的导航组NV的地址。但是在本例中,在各VOBU的导 航组NV,不是记述时间上在后面的VOBU的地址,而是记述别的角度的、 重放时间在切换之前的VOBU的地址NSML_AGL_C#_DSTA。\n亦即记述与该VOBU同步的别的角度的VOBU的地址NSML_AGL_C1_ DSTA~NSML_AGL_C9_DSTA。这里#1~#9的数字分别表示角度编号。而 在对应于该角度编号的角度不存在的区域记录表示角度不存在的值,例如 “0”。亦即,在多视角数据VOB_B的视频重放对象单元VOBUb1的导航组 NV,如线Pb1c′及Pb1d′所示,记述分别与VOB_C′及VOD_D′同步的VOBUc1 及VOBUd1的相对地址NSML_AGL_C#2_DSTA~NSML_AGL_C#3_DSTA。\n同样,在VOBUb2的导航组NV上,如线Pb2c′所示记录VOBUc2的相对 地址,如线Pb2d′所示记录VOBUd2的相对地址(NSML_AGL_C#2_DSTA~ NSML_AGL_C#3_DSTA)。还在VOBUb3的导航组NV上,如线Pb3c′所示 记述VOBUc3的相对地址,如Pb3d′所示记述VOBUd3的相对地址 (NSML_AGL_C#2_DSTA~NSML_AGL_C#3_DSTA)。\n同样,在VOB_C的各VOBUc1、VOBUc2及VOBUc3的导航组NV上, 在VOB_D的各VOBUd1、VOBUd2及VOBUd3的导航组NV上,记述图中 以线Pc1b′、Pc1d′、Pc2b′、Pc2d′、Pc3b’、Pc3d′表示的VBOU的相对地址 NSML_AGL_C#1_DSTA、NSML_AGL_C#3_DSTA,以及以Pd1b′、 Pd1c、Pd2b′、Pd2c′、Pd3b′、Pd3c′表示的VOBU的相对地址NSML_AGL_ C#1_DSTA~NSML_AGL_C#2_DSTA。又对应于在这里不存在切换角度的 角度#3-角度#9的角度切换地址信息NSML_AGL_C#4_DSTA~ NSML_AGL_C#9_DSTA中,因为角度不存在,所以在该区域记述不存在角度 的值,例如“0”。\n对于具有这样的数据结构的角度数据,DVD解码器在角度切换时中断正 在重放的角度的VOBU数据,读出已切换的角度的VOBU数据加以重放。\n还有,在图50中,可发现VOB_C与VOB_D及VOB_B相比,时间上较 迟,这是为了易于解释各VOB的导航组NV中的地址记述关系而采取的。在 各VOB之间时间上没有偏差,这和图49的例子相同。\n这样,示于图50的数据结构是作为接着重放的VOBU,记述在时间上本 来是同时的其他VOBU或以前的VOBU的例子。因而,在进行角度切换的情 况下就从时间上在前的(过去的)场面开始重放。在不要求无断层角度切换,亦 即对重放的信息没有连续性要求的非无断层信息重放的情况下,这样的地址信 息记述方法比较合适。\n流程图:编码器\n下面参照图27,根据上述的脚本数据St 7对编码系统控制部200生成的 编码信息表进行说明。编码信息表由对应于将场面的分叉点、结合点作为分隔 界线的场面区间,包含多个VOB的VOB集数据串和各场面的VOB数据串组 成。图27所示的VOB集数据串将在下面叙述。\n在图51的步骤#100,为了根据用户指示的标题内容生成DVD的多媒 体流而在编码系统控制部200内作成编码信息表。用户指示的脚本具有从共用 场面通向多个场面的分叉点,或通向共同的场面的结合点。把与将该分叉点、 结合点作为分隔界限的场面区间相当的VwOB作为VOB集,把为了将VOB 集编码而作成的数据作为VOB集数据串。而VOB集数据串中,把包含多场 面区间的情况下所呈现的标题数表示为VOB集数据串的标题数。\n图27的VOB集数据结构示出用于对VOB集数据串的一个VOB集进行 编码的数据的内容。VOB集数据结构由VOB集编号(VOBS_NO)、VOB 集的VOB编号(VOB_NO)、先行VOB无断层连接标志(VOB_Fsb)、 后续VOB无断层连接标志(VOB_Fsf)、多场面标志(VOB_Fp)、交错标 志(VOB_Fi)、多视角标志(VOB_Fm)、多视角无断层切换标志 (VOB_FsV)、交错VOB的最大位速率(ILV_BR)、交错VOB的分割数 (ILV_DIV)、最小交错单元重放时间(ILV_MT)构成。\nVOB集编号VOBS_NO是识别例如着眼于标题脚本重放顺序的VOB集用 的编号。\nVOB集内的VOB编号VOB_NO是例如着眼于标题脚本重放顺序,对全 部标题脚本识别VOB用的编号。\n先行VOB无断层连接标志VOB_Fsb是表示脚本重放时与先行VOB是否 无断层连接的标志。\n后续VOB无断层连接标志VOB_Fsf是表示脚本重放时与后续VOB是否 无断层连接的标志。\n多场面标志VOB_Fp是表示VOB集是否用多个VOB构成的标志。\n交错标志VOB_Fi是表示VOB集内的VOB是否进行交错配置的标志。\n多视角标志VOB_Fm是表示VOB集是否多视角的标志。\n多视角无断层切换标志VOB_FsV是表示多视角内的切换是否无断层的标 志。\n交错VOB最大速率ILV_BR表示进行交错的VOB的最大位速率的值。\n交错VOB分割数ILV_DIV表示进行交错的VOB的交错单元数。\n最小交错单元重放时间ILVU_MT表示交错数据块重放时在跟踪缓存器 不下溢的最小交错单元中,该VOB的位速率在ILV_BR的时候能够重放的时 间。\n下面参照图28对根据上述脚本数据St7,对与编码系统控制部200生成 的与每一个VOB对应的编码信息表进行说明。根据该编码信息表,生成与下 述各VOB对应的编码参数数据,提供给视频编码器300、子图像编码器500、 音频编码器700、系统编码器900。图28所示的VOB数据串是为了在图51 的步骤#100根据用户指示的标题内容生成DVD的多媒体流而在编码系统控 制内作成的每一VOB的编码信息表。以1个编码单元作为VOB,将为了对 该VOB编码而作成的数据作为VOB数据串。例如以3个角度的场面构成的 VOB集合即由3个VOB构成。图28的VOB数据结构示出对VOB数据串的 一个VOB进行编码用的数据的内容。\nVOB数据结构包括图像素材开始时间(VOB_VST)、图像素材结束时 间(VOB_VEND)、图像素材种类(VOB_V_KIND)、视频编码位速率 (V_BR)、声音素材开始时间(VOB_AST)、声音频素材结束时间 (VOB_AEND)、音频编码方式(VOB_A_KIND)、音频位速率(A_BR)。\n视频素材的开始时刻VOB_ST是与图像素材时间对应的视频编码开始时 间。\n图像素材结束时间VOB_VEND是与图像素材时间对应的视频编码的结 束时间。\n图像素材种类VOB_V_KIND表示编码素材是NTSC制式还是PAL制式, 或表示图像素材是否经电视电影变换处理过的素材。\n视频位速率V_BR是视频信号的编码位速率。\n声音素材开始时间VOB_AST是与声音素材时间对应的音频编码开始时 间。\n声音素材结束时间VOB_AEND是与声音素材时间对应的音频编码结束 时间。\n音频编码方式VOB_A_KIND表示音频信号的编码方式。编码方式中有 AC-3、MPEG、线性PCM等制式。\n音频位速率A_BR是音频信号的编码位速率。\n图29表示输往对VOB进行编码用的视频、音频、系统各编码器300、 500及900的编码参数。编码参数包括VOB编号(VOB_NO)、视频编码开 始时间(V_STTM)、视频编码结束时间(V_ENDTM)、视频编码模式 (V_ENCMD)、视频编码位速率(V_RATE)、视频编码最大位速率 (V_MRATE)、GOP结构固定标志(GOP_FXflag)、视频编码GOP结构 (GOPST)、视频编码初始数据(V_INIST)、视频编码结束数据 (V_ENDST)、音频编码开始时间(A_STTM)、音频编码结束时间 (A_ENDTM)、音频编码位速率(A_RATE)、音频编码方式(A_ENCMD)、 声音开始时的间隙(A_STGAP)、声音结束时的间隙(A_ENDGAP)、先 行VOB编号(B_VOB_NO)、后续VOB编号(F_VOB_NO)。\nVOB编号VOB_NO是识别例如着眼标题脚本重放顺序,对全部标题脚本 进行编号的VOB用的编号。\n视频编码开始时间V_STTM是图像素材方面的视频编码开始时间。\n视频编码结束时间V_STTM是图像素材方面的视频编码结束时间。\n视频编码模式V_ENCMD是用于在图像素材是经过电视电影变换的素材 的情况下,设定是否在视频编码时进行反向电视电影变换处理,以便能够高效 率地进行编码的编码模式。\n视频编码位速率V_RATE是视频编码时的平均位速率。\n视频编码最大位速率V_MRATE是视频编码时的最大位速率。\nGOP结构固定标志GOP_FXflag表示在视频解码是否不中途改变GOP的 结构进行编码。是在多视角场面中可进行无断层切换时有效的参数。\n视频编码器GOP结构GOPST是编码时的GOP结构数据。\n视频编码初期数据V_INST是设定视频编码开始时的VBV缓存器(解码 缓存器)的初始值等的、在与先行的视频解码流无断层地重放时有效的参数。\n视频编码结束数据V_ENDST是设定视频编码结束时的VBV缓存器(解 码缓存器)的结束值等的、在与后续的视频解码流无断层地重放时有效的参 数。\n音频编码开始时间A_STTM是声音素材方面的音频编码开始时间。\n音频编码结束时间A_ENDTM是声音素材方面的音频编码结束时间。\n音频编码位速率A_RATE是音频编码时的位速率。\n音频编码方式A_ENCMD是音频信号的编码方式,有AC-3、MPEG、 线性PCM等制式。\n声音开始时的间隙A_STGAP是VOB开始时的图像与声音始端的时间偏 移。是在与先行的系统编码流无断层地重放时有效的参数。\n声音结束时的间隙A_ENDGAP是VOB结束时的图像与声音的结束错开 的时间。是在与后续的系统编码流无断层地重放时有效的参数。\n先行VOB编号B_VOB_NO在无断层连接的先行VOB存在的情况下表示 该VOB编号。\n后续VOB编号F_VOB_NO在无断层连接的后续VOB存在的情况下表示 该VOB编号。\n下面参照图51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发明的DVD编码器ECD的运作加以说 明。在该图中用双重线框表示的方块分别表示子程序。本实施形态对DVD系 统作了说明。不言而喻,对于创作编码器EC也可采用相同的结构。\n在步骤#100,用户在编辑信息生成部100一边确认多媒体源数据St1、 St2及St3的内容,一边输入添加到所希望脚本的内容的编辑指示。\n在步骤#200编辑信息生成部100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生成包含上述编辑 指示信息的脚本数据St7。\n在步骤#200生成脚本数据St7时,用户的编辑指示内容中,在对设想 进行交错的多视角、加锁控制多场面区间进行交错时的编辑指示,按照如下条 件输入。\n首先,决定在图像质量上能够获得足够好的图像质量的VOB最大位速 率,再决定设想当作DVD编码数据重放装置的DVD解码器DCD的跟踪缓存 器容量、转移性能、转移时间和转移距离的数值。以上述数值为基础,从式3、 式4得到最小交错单元的重放时间。\n接着,以包含于多场面区间的各场面的重放时间为基础,检验(式5)和 (式6)是否得到满足。如果没有得到满足,用户就变更输入指示,进行将后 续场面的一部分场面连接多场面区间各场面等处理,以满足(式5)及(式6)。\n在多视角编辑指示的情况下进行无断层切换时,在满足(式7)的同时, 还输入在多视角的各场面重放时间使音频信号相同的编辑指示。进行非无断层 切换时,按照满足(式8)的要求,输入用户的编辑指示。\n在步骤#300,编码系统控制部200根据脚本数据St7,首先判断作为 对象的场面是否与先行场面无断层连接。所谓无断层连接,是在先行场面区间 为多个场面组成的多场面区间的情况下,将该先行多场面区间所包含的全部场 面中的任意一个场面与作为当时的连接对象的共用场面无断层地连接。同样, 在当时的连接对象是多场面区间的情况下,无断层连接意味着能够连接多场面 区间的任意一个场面。在步骤#300判断为“否”,即判断为非无断层连接的 情况下,进入步骤#400。\n在步骤#400,编码系统控制部200将表示作为对象的场面与先行场面无 断层连接的先行场面无断层连接标志VOB_Fsb复位后,进入步骤#600。\n而在步骤#300判断为“是”,即判断为先行场面无断层连接时,进入步 骤#500。\n在步骤#500,将先行场面无断层连接标志VOB_Fsb置位后,进入步骤 #600。\n在步骤#600,编码系统控制部200根据脚本数据St7判断对象场面与 后续场面是否无断层连接。在步骤#600判断为“否”,即判断为非无断层连 接的情况下,进入步骤#700。\n在步骤#700,编码系统控制部200将表示场面与后续场面无断层连接的 后续场面无断层连接标志VOB_Fsf复位后,进入步骤#900。\n而在步骤#600判断为“是”,即判断为与后续场面无断层连接时,进入 步骤#800。\n在步骤#800,编码系统控制部200将后续场面无断层连接标志VOB_Fsf 置位后,进入步骤#900。\n在步骤#900,编码系统控制部200根据脚本数据St7判断作为连接对 象的场面是否一个以上,即判断是否多场面。在多场面的情况下,存在着在可 以用多场面构成的多条重放路径中只通过一条重放路径加以重放的加锁控制 和重放路径可在多场面区间之间切换的多视角控制。在脚本步骤#900判断为 “否”,即判断为非多场面连接时,进入步骤#1000。\n在步骤#1000,将表示是多场面连接的多场面标志VOB_Fp复位后,进 入编码参数生成步骤#1800。关于步骤#1800的操作将在下面进行叙述。\n反之,在步骤#900判断为“是”,即判断为多场面连接时,进入步骤# 1100。\n在步骤#1100,将多场面标志VOB_Fp置位后,进入判断是否多视角连 接的步骤#1200。\n在步骤#1200,判断是否在多场面区间中的多个场面之间进行切换,即 判断是否多视角区间。在步骤#1200判断为“否”,即判断为不在多场面区 间的中途进行切换,只经过一条重放路径重放的加锁控制时,进入步骤# 1300。\n在步骤#1300,将表示作为连接对象的场面是多视角的多视角标志 VOB_Fm复位后,进入步骤#1302。\n在步骤#1302,判断先行场面无断层连接标志VOB_Fsb及后续场面无断 层连接标志VOB_Fsf二者中的某一个是否被置位。在步骤#1300判断为 “是”,即判断为作为连接对象的场面与先行和后续的场面中的某一个,或者 两个无断层连接时,进入步骤#1304。\n步骤#1304将表示对作为对象场面的编码数据的VOB进行交错的交错 标志VOB_Fi置位,进入步骤#1800。\n反之,在步骤#1302判断为“否”,即对象场面与先行场面及后续场面 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无断层连接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306。\n在步骤#1306,将交错标志VOB_Fi复位后,进入步骤#1800。\n而在步骤#1200判断为“是”,即判断为多视角的情况下,进入步骤# 1400。\n步骤#1400在将多视角标志VOB_Fm及交错标志VOB_Fi置位后,进入 步骤#1500。\n在步骤#1500,编码系统控制部200根据脚本数据St7判断是否在多视 角场面区间、即以比VOB小的重放单元,进行图像和声音没有中断的所谓无 断层切换。在步骤#1500判断为“否”,即判断为非无断层切换时,进入步 骤#1600。在步骤#1600,将表示对象场面是无断层切换的无断层切换标志 VOB_FsV复位后,进入步骤#1800。\n反之,步骤#1500判断为“是”,即判断为无断层切换时,进入步骤# 1700。\n在步骤#1700,将无断层切换标志VOB_FsV置位后,进入步骤#1800。 这样,本发明在根据反映编辑思想的脚本数据St7,将编辑信息作为上述各 标志的置位状态检测出后,进入步骤#1800。\n在步骤#1800,根据作为如上所述各标志置位状态检测出的用户的编辑 思想,作成用于源数据流的编码的、分别示于图27和图28的各VOB集合单 元及VOB单元的编码信息表附加信息和示于图29的VOB数据单元中的编码 参数。接着,进入步骤#1900。\n后文将参照图52、图53、图54、图55对这个作成编码参数的步骤进行 详细说明。\n在步骤#1900,根据在步骤#1800作成的编码参数进行对视频数据和 音频数据的编码后进入步骤#2000。还有,子图像数据本来就是为了根据需 要在图像重放时随时插入使用的,因此原本就不需要有与前后场面等连接的连 续性。而且子图像是大约一个画面份额的图像信息,因此与时间轴上延续存在 的视频数据及音频数据不同,显示上多为静止的场合,不是经常连续重放的。 因此,在关于无断层及非无断层的连续重放的本实施形态中,为了简化将省略 关于子图像数据编码的说明。\n在步骤#2000,环绕由步骤#300到步骤#1900的各步骤构成的环路, 反复进行处理,处理的次数等于VOB集合的数目,对图16中自身数据结构内 具有标题的各VOB的重放顺序等重放信息的程序链(VTS_PGC#I)信息 进行格式化,作成对多场面区间的VOB进行交错的配置,然后完成系统编码 所需要的VOB集数据串及VOB数据串。接着,进入步骤#2100。\n在步骤#2100,得到了作为判断#2000为止的环路的处理结果能够得到 的VOB集总数VOBS_NUM,追加于VOB集数据串,再对脚本数据St7设 定取脚本重放路径的数目为标题数的情况下的标题数TITLE_NO,完成作为 编码信息表的VOB集数据串,而后进入步骤#2200。\n在步骤#2200,根据在步骤#1900编码过的视频编码流、音频编码流、 图29的编码参数,进行以作成图16的VTSTT_VOBS内的VOB(VOB#i) 数据为目的的系统编码,接着,进入步骤#2300。\n在步骤#2300进行格式化处理,其中包括作成图16的VTS信息、VTSI 中所包含的VISI管理表(VTSI_MAT)、VTSPGC信息表(VTSPGCIT) 和控制VOB数据重放顺序的程序链信息(VTS_PGCI#I),并对多场面区 间所包含的VOB进行交错配置等。\n关于该格式化步骤的详细情况将参照图56、图57、图58、图59、图 60在后文加以说明。\n下面参照图52、图53及图54,对图51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1800的 编码参数生成子程序中的、多视角控制时的编码参数生成的操作加以说明。\n首先,参照图52,对在图51的步骤#1500判断为“否”时,也就是各 标志分别为,VOB_Fsb=1或VOB_Fsf=1、VOB_Fp=1、VOB_Fi=1、 VOB_Fm=1、FsV=0的情况下的操作,亦即多视角控制时的非无断层切 换流编码参数生成操作加以说明。以下述操作作成图27、图28所示的编码信 息表、图29所示的编码参数。\n步骤#1812提取脚本数据St7中所包含的脚本重放顺序,设定VOB集 合编号VOBS_NO,再对VOB集合内的一个以上的VOB设定VOB编号 VOB_NO。\n步骤#1814从脚本数据St7提取交错VOB的最大位速率ILV_BR,在 交错标志VOB_Fi=1的基础上,设定编码参数的视频编码最大位速率 V_MRATE。\n步骤#1816从脚本数据St7提取最小交错单元重放时间ILVU_MT。\n步骤#1818在多视角标志VOB_Fp=1的基础上,设定视频编码GOP 结构GOPST的N=15、M=3的值和GOP结构固定标志GOPFXflag= “1”。\n步骤#1820是VOB数据设定的共用子程序。图53表示出步骤#1820 的VOB数据共用设定子程序。以如下的操作流程作成图27、图28所示的编 码信息表和图29编码参数。\n步骤#1822从脚本数据St7提取各VOB的图像素材的开始时间 VOB_VST、结束时间VOB_VEND,将视频编码开始时间V_STTM与编码结 束时间V_ENDTM作为视频编码的参数。\n步骤#1824从脚本数据St7提取各VOB的声音素材开始时间 VOB_AST,将音频编码开始时间A_STTM作为音频编码参数。\n步骤#1826从脚本数据St7提取各VOB的声音素材结束时间 VOB_AEND,将在不超过VOB_AEND的时间以音频编码方式决定的音频访 问单元(下面记作AAU)的时间作为音频编码的参数(编码结束时间 A_ENDTM)。\n步骤#1828从视频编码开始时间V_STTM与音频编码开始时间A_STTM 的差得到声音开始时的间隙A_STGAP作为系统编码的参数。\n步骤#1830从视频编码结束时间V_ENDTM与音频编码结束时间 A_ENDTM的差得到声音结束时的间隙A_ENDTM作为系统编码的参数。\n步骤#1832从脚本数据St7提取视频位速率V_BR作为视频编码的平均 位速率,将视频编码位速率V_RATE作为视频编码的参数。\n步骤#1834从脚本数据St7提取音频位速率A_BR,将音频编码位速率 A_RATE作为音频编码的参数。\n步骤#1836从脚本数据St7提取图像素材种类VOB_V_KIND,如果是 电影素材,也就是电视电影变换过的素材,则将反向电视电影变换设定为视频 编码模式V_ENCMD,作为视频编码的参数。\n步骤#1838从脚本数据提取音频编码方式VOB_A_KIND,在音频编码 模式A_ENCMD中设定音频编码方式,作为音频编码的参数。\n步骤#1840设定得使视频编码初始数据V_INST的VBV缓存器初始值成 为小于视频编码结束数据V_ENDST的VBV缓存器结束值,并作为视频编码 的参数。\n步骤#1842在先行VOB无断层连接标志VOB_Fsb=1的基础上,将先 行连接的VOB编号VOB_NO设定为先行连接VOB编号B_VOB_NO,作为 系统编码的参数。\n步骤#1844在后续VOB无断层连接标志VOB_Fsf=1的基础上,将后 续连接的VOB编号VOB_NO设定为后续连接VOB编号F_VOB_NO,作为 系统编码的参数。\n如上所述,能够以多视角VOB集生成非无断层多视角切换控制的情况下 的编码信息表及编码参数。\n下面参照图54,对在图51中步骤#1500判断为“是”的情况下,也就 是各标志分别为VOB_Fsb=1或VOB_Fsf=1、VOB_Fp=1、VOB_Fi= 1、VOB_Fm=1、VOB_FsV=1的情况下,多视角控制时的无断层切换流 的编码参数的生成操作加以说明。\n用下述操作作成图27、图28中所示的编码信息表及图29中所示的编码 参数。\n步骤#1850提取包含于数据St7的脚本重放顺序,设定VOB集合编号 VOBS_NO,再对VOB集合内的一个以上的VOB设定VOB编号VOB_NO。\n步骤#1852从脚本数据St7提取交错VOB的最大位速率ILV_BR,在 交错标志VOB_Fi=1的基础上,设定视频编码最大位速率V_RATE。\n步骤#1854从脚本数据St7提取最小交错单元重放时间ILVU_MT。\n步骤#1856在多视角标志VOB_Fp=1的基础上,设定视频编码GOP 结构GOPST的N=15、M=3的值和GOP结构固定标志GOPFXflag=1。\n步骤#1858在无断层切换标志VOB_FsV=1的基础上,在视频编码GOP 结构GOPST设定封闭式GOP,作为视频编码的参数。\n步骤#1860是VOB数据设定的共用子程序。该共用子程序是示于图52 的子程序,已经作了说明,故加以省略。\n如上所述,能够以多视角的VOB集生成无断层切换控制情况下的编码参 数。\n下面参照图55,对在图51中步骤#1200判断为“否”,在步骤#1304 判断为“是”时,亦即各标志分别为VOB_Fsb=1或VOB_Fsf=1、VOB_Fp =1、VOB_Fi=1、VOB_Fm=0的情况下,加锁控制时的编码参数生成 操作加以说明。用下述操作作成示于图27、图28的编码信息表及示于图29 的编码参数。\n步骤#1870提取包含于脚本数据St7中的脚本重放顺序,设定VOB集 编号VOBS_NO,再对VOB集内的一个以上的VOB设定VOB编号VOB_NO。\n步骤#1872从脚本数据St7提取交错VOB的最大位速率ILV_BR,在 交错标志VOB_Fi=1的基础上,设定视频编码最大位速率V_RATE。\n步骤#1874从脚本数据St7提取VOB交错单元分割数ILV_DIV。\n步骤#1876为VOB数据设定的共用子程序,该共用子程序即示于图52 的子程序,已经说明过,所以加以省略。\n如上所述,能够以多场面的VOB集合生成加锁控制情况下的编码参数。\n下面参照图61对在图51中步骤#900判断为“否”,亦即各标志分别为 VOB_Fp=0的情况下,也就是单一脚本的编码参数生成操作加以说明。用下 述操作作成示于图27、图28的编码信息表及示于图29的编码参数。\n步骤#1880提取包含于脚本数据St7中的脚本重放顺序,设定VOB集 合编号VOBS_NO,再对VOB集合内的一个以上的VOB设定VOB编号 VOB_NO。\n步骤#1882从脚本数据St7提取交错VOB的最大位速率ILV_BR,在 交错标志VOB_Fi=1的基础上,设定视频编码最大位速率V_MRATE。\n步骤#1884是VOB数据设定的共用子程序。该共用子程序就是示于图 52的子程序,已经作过说明,故加以省略。\n借助于上面所述的作成编码信息表、编码参数的流程,可以生成DVD的 视频、音频、系统编码和DVD的格式编排器用的编码参数。\n格式编排器流程(formatter flows)\n在图56、图57、图58、图59及图60,对图51所示步骤#2300生成 DVD多媒体流的格式化子程序加以说明。\n下面参照图56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本发明DVD编码器ECD的格式编排 器1100的操作。还有,在该图中双重线围成的方框分别表示子程序。\n步骤#2310根据VOB集数据串的标题数TITLE_NUM,在VTSI内的视 像标题集管理表VTSI_MAT中设定数量与TITLE_NUM相同的VTSI_PGCI。\n步骤#2312根据VOB集数据内的多场面标志VOB_Fp判断是否多场面。 在步骤#2312,判断为“否”,即不是多场面的情况下,进入步骤#2314。\n步骤#2314表示单一VOB时图25中创作编码器的格式编排器1100操作 子程序。关于该子程序将在下面叙述。\n在步骤#2312中判断为“是”,即是多场面的情况下,进入步骤#2316。\n步骤#2316根据VOB集数据内的交错标志VOB_Fi判断是否进行交错。 在步骤#2316判断为“否”,即不进行交错的情况下,进入步骤#2314。\n步骤#2318根据VOB集数据内的多视角标志VOB_Fm判断是否多视 角。在步骤#2318判断为“否”,即不是多视角的情况下,进入作为加锁控 制子程序的步骤#2320。\n步骤#2320表示在加锁控制VOB集的格式编排器操作子程序。该子程 序示于图59,将在下面详细加以说明。\n在步骤#2318中判断为“是”,即是多视角的情况下,进入步骤#2322。\n步骤#2322根据多视角无断层切换标志VOB_FsV判断是否无断层切 换。在步骤#2322判断为“否”,即多视角为非无断层切换控制的情况下,进 入步骤#2326。\n步骤#2326表示非无断层切换控制的多视角情况下的、图25中创作编码 器的格式编排器1100的操作子程序。下面将用图57作详细叙述。\n在步骤#2322判断为“是”,即是无断层切换控制的多视角的情况下, 进入步骤#2324。\n步骤#2324表示无断层切换控制多视角时格式编排器1100的操作子程 序。下面将用图58进行详细说明。\n步骤#2328将在前面的流程设定的访问单元重放信息CPBI作为VTSI 的CPBI信息记录。\n步骤#2330判断格式编排器流程以VOB集合数据VOB集合数 VOBS_NUM表示的份额的VOB集合的处理结束与否。如果在步骤#2130判 断为“否”,即全部VOB集合的处理尚未结束,则进入步骤#2112。如果在 步骤#2130判断为“是”,即全部VOB集合的处理已经结束,则终止处理。\n下面用图57对在图56的步骤#2322判断为“否”,即多视角为非无断 层切换控制的情况下的子程序步骤#2326的子程序加以说明。借助于下面所 示的操作流程,将多媒体流的交错配置与图16所示的访问单元重放信息 (C_PBI#i)的内容以及图20所示的导航组NV内的信息记录于所生成的 DVD多媒体流中。\n步骤#2340根据表示多场面区间进行多视角控制的VOB_Fm=1的信 息,在记述各场面所对应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的C_PBI#i)的 访问单元块模式(图16的CBM)记录例如图23所示MA1的访问单元的CBM =“访问单元块开头=01b”、MA2的访问单元的CBM=“访问单元块中 部=10b”、MA3的访问单元的CBM=“访问单元块的末尾=11b”。\n步骤#2342根据表示多场面区间进行多视角控制的VOB_Fm=1的信 息,在记述各场面所对应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的C_PBI#i)的 访问单元块类型(图16中的CBT)记录表示“角度”的值=“01b”。\n步骤#2344根据表示进行无断层连接的VOB_Fsb=1的信息,在记述场 面所对应VOB的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的C_PBI#i)的无断层重放标 志(图16中的SPF)记录“1”。\n步骤#2346根据表示进行无断层连接的VOB_Fsb=1的信息,在记述场 面所对应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的C_PBI#i)的STC再设定标志 (图16的STCDF)记录“1”。\n步骤#2348根据表示要进行交错的VOB_Fi=1的信息,在记述场面所 对应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的C_PBI#i)的交错数据块配置标志 (图16中的IAF)记录“1”。\n步骤#2350从由图25的系统编码器900得到的标题编辑单元(以下记为 VOB)检测出导航组NV的位置信息(距离VOB的开头的相对扇区数),根 据在图52的步骤#1816得到的作为格式编排器参数的最小交错单元的重放时 间ILVU_MT的数据,检测出导航组件NV,得到VOBU的位置信息(距离 VOB的开头的扇区数等),分割成AU单元。例如在前述的中例子中,最小 交错单元重放时间为2秒,1个VOBU的重放时间为0.5秒,因此将每4个 VOBU作为一个交错单元。该分割处理对相当于各多场面的VOB进行。\n在步骤#2352,按照步骤#2340中作为已记录各场面所对应的VOB控 制信息记述的访问单元块模式(图16中的CBM)记述顺序(“访问单元块 开头”、“访问单元块内部”、“访问单元块的末尾”的记述顺序),例如图 23所示的MA1的访问单元、MA2的访问单元。MA3的访问单元的顺序,配 置在步骤#2350得到的各VOB的交错单元,形成图37或图38所示的那样的 交错数据块,增加到VTSTT_VOB数据中。\n步骤#2354依据步骤#2350得到的VOBU的位置信息,在各VOBU导 航组NV的VOBU末尾数据组地址(图20的COBU_EA)记录距离VOBU开 头的相对扇区数。\n步骤#2356依据步骤#2352得到的VTTT_VOBS数据,作为各访问单 元的开头VOBU的导航组NV地址、末尾VOBU的导航组地址,以距离 VTSTT_VOBS开头的扇区数分别记录访问单元开头VOBU地址 C_FVOBU_SA和访问单元末尾VOBU地址C_LVOBU_SA。\n步骤#2358中,在各VOBU的导航组NV的非无断层角度信息(图20 的NSM_AGLI)内作为接近该VOBU的重放时刻的、所有多视角场面的VOBU 所包含的导航组NV的位置信息(图50),将在步骤#2352形成的交错数据 块的数据内的相对扇区数记录于角度#iVOBU开始地址(图20的 NSML_AGL_C1_DATA~NSML_AGL_C9_DSTA)。\n在步骤#2160,如果在步骤#2350得到的VOBU是多场面区间的各场 面的末尾VOBU,则在该VOBU的导航组NV的非无断层角度信息(图20的 NSM_AGLI)的角度#iVOBU开始地址(图20的NSML_AGL_C1_DSTA~ NAML_AGL_C9_DSTA)记录“7FFFFFFFh”。\n借助于上述步骤,将相当于多场面区间的非无断层切换多视角控制交错数 据块和与该多场面相当的重放控制信息(即访问单元内的控制信息)格式化。\n下面用图58对在图56的步骤#2322判断为是,即判断为多视角控制是 无断层切换控制的情况下的子程序步骤#2324加以说明。借助于下面所示的 操作流程,将多媒体流的交错配置与示于图16的访问单元重放信息(C_PBI #i)的内容及图20中所示的导航组NV内的信息记录于生成的DVD的多媒 体流上。\n步骤#2370根据表示多场面区间进行多视角控制的VOB_Fm=1的信 息,在记述对应于各场面的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的C_PBI#i) 的访问单元块模式(图16中的CBM)上记录例如图23所示MA1的访问单 元的CBM=“访问单元块开头=01b、MA2的访问单元的CBM=“访问单 元块中部=10b、MA3的访问单元的CBM=“访问单元块的末尾=11b。\n步骤#2372根据表示多场面区间进行多视角控制的VOB_Fm=1的信 息,在记述与各场面对应的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的C_PBI#i) 的访问单元块类型(图16中的CBT)上记录表示“角度”的值=“01b”。\n步骤#2374根据表示进行无断层连接的VOB_Fsb=1的信息,在记述与 场面对应的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的C_PBI#i)的无断层重放标 志(图16中的SPF)上记录“1”。\n步骤#2376根据表示进行无断层连接的VOB_Fsb=1的信息,在记述与 场面对应的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有C_PBI#i)的STC再设定标 志(图16中的STCDE)上记录1。\n步骤#2378根据表示要进行交错的VOB_Fi=1的信息,在记述与场面 对应的VOB的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的C_PBI#i)的交错数据块配置 标志(图16中的IAF)上记录“1”。\n步骤#2380借助于从图25的系统编码器900得到的标题编辑单元(下面 记为VOB),检测出导航组NV的位置信息(距离VOB的开头的相对扇区数), 根据图54中步骤#1854得到的作为格式编排器参数的最小交错单元的重放时 间ILVU_MT的数据,检测出导航组NV,得到VOBU的位置信息距离VOB 的开头的扇区数等),分割成VOBU单位。例如在前述例子中,最小交错单 元重放时间为2秒,1个VOBU的重放时间为0.5秒,因此每4个VOBU划 分成1个交错单元。该分割处理对相当于各场面的VOB进行。\n在步骤#2382,按照作为与步骤#2360所记各场面对应的VOB控制信 息记录的访问单元块模式(图16中的CBM)记述顺序(“访问单元块开头”、 “访问单元块中部”、“访问单元块末尾”的记述顺序),例如按照图23所 示的MA1的访问单元、MA2的访问单元、MA3的访问单元的顺序,配置在 步骤#2380得到的各VOB的交错单元,形成图37或图38所示的那样的交错 数据块,增加于VTSTT_VOBS数据。\n步骤#2384依据步骤#2360得到的VOBU位置信息,在各VOBU的导 航组NV的VOBU末尾数据组地址(图20的COBU_EA)记录距离VOBU开 头的相对扇区数。\n步骤#2386根据步骤#2382得到的VTSTT_VOBS数据,作为各访问单 元的开头VOBU导航组NV地址、末尾VOBU导航组NV地址,以距离 VTSTT_VOBS开头的扇区数分别记录访问单元开头VOBU地址 C_FVOBU_SA与访问单元末尾VOBU地址C_LVOBU_SA。\n步骤#2388根据在步骤#2370得到的交错单元的数据,在构成该交错单 元的各VOBU的导航组NV的交错单元末尾数据组地址(ILVU末尾数据组地 址)(图20的ILVU_EA)记录距离交错访问单元末尾数据组的相对扇区数。\n步骤#2390中,在各VOBU的导航组NV的无断层角度信息(图20的 SML_AGLI)内,作为具有接着该VOBU的重放结束时间的开始时间的、所 有多视角场面的VOBU所包含的导航组NV的信息信息(图50),将在步骤 #2382形成的交错数据块的数据内的相对扇区数记录于角度#iVOBU开始地 址(图20的SML_AGL_C1_DSTA~SML_AGL_C9_DSTA)。\n在步骤#2392,如果在步骤#2382配置的交错单元是多场面区间各场面 的末尾交错单元,则在该交错单元所包含VOBU的导航组NV的无断层角度 信息(图20的SML_AGLI)的角度#iVOBU开始地址(图20的 SML_AGL_C1_DSTA~SML_AGL_C9_DSTA)记录“FFFFFFFFh”。\n借助于上述步骤,将相当于多场面区间的无断层切换多视角控制的交错数 据块和与该多场面相当的重放信息(即访问单元内的控制信息)格式化。\n下面用图59对在图56的步骤#2318判断为“否”,即判断为不是多视 角控制,而是加锁控制的情况下的子程序步骤#2320加以说明。\n借助于下面所示的流程,将多媒体流的交错配置与示于图16的访问单元 重放信息(C_PBI#i)的内容及图20所示的导航组NV内的信息记录于生成 的DVD多媒体流上。\n步骤#2402根据表示多场面区间没有进行多视角控制的VOB_Fm=0的 信息,在记述对应于各场面的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的C_PBI#i) 的访问单元块模式(图16中的CBM)上记录“001”。\n步骤#2404根据表示进行无断层连接的VOB_Fsb=1的信息,在记述对 应于场面的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的C_PBI#i)的无断层重放标 志(图16中的SPF)上记录“1”。\n步骤#2406根据表示进行无断层连接的VOB_Fsb=1的信息,在记述对 应于场面的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的C_PBI#i)的STC再设定标 志(图16中的STCDF)上记录“1”。\n步骤#2408根据表示要进行交错的VOB_Fi=1的信息,在记述与场面 对应的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的C_PBI#i)的交错数据块配置标 志(图16中的IAF)上记录“1”。\n步骤#2410从由图25的系统编码器900得到的标题编辑单元(下面记作 VOB)检测出导航组NV的位置信息(距离VOB的开头的相对扇区数),根 据在图55的步骤#1874得到的作为格式编排器的参数的VOB交错分割数 ILV_DIV的数据,检测出导航组件NV,得到VOBU的位置信息(距离VOB 的前头的扇区数等),以VOBU将VOB分割为设定的分割数目的交错单元。\n步骤#2412将在步骤#2410得到的交错单元交错配置。例如按VOB编 号增加顺序配置,形成图37或图38所示的交错数据块,添加于 VTSTT_VOBS。\n步骤#2414根据在步骤#2386得到的VOBU的位置信息,在各VOBU 的导航组NV的VOBU末尾数据组地址(图20的VOBU_EA)记录距离VOBU 的开头的相对扇区数。\n步骤#2416依据在步骤#2412得到的VTSTT_VOBS数据,作为各访问 单元开头的VOBU导航组NV地址、末尾VOBU导航组NV地址,以距离 VTSTT_VOBS开头的扇区数分别记录访问单元开头VOBU地址 C_FVOBU_SA与访问单元末尾VOBU地址C_LVOBU_SA。\n步骤#2418根据在步骤#2412得到的已配置交错单元的数据,在构成交 错单元的各VOBU的导航组NV的交错单元末尾数据组地址(ILVU末尾数据 组地址)(图20的ILVU_EA)记录距离交错单元末尾数据组的相对扇区数。\n步骤#2420中,在包含于交错单元ILVU的VOBU导航组NV内,作为 下一ILVU的位置信息,将在步骤#2412形成的交错数据块的数据内的相对 扇区数记录于下一交错单元开头地址NT_ILVU_SA。\n步骤#2422在包含于交错单元ILVU的VOBU导航组NV记录ILVU标 志ILVUflag=1。\n步骤#2424在交错单元ILVU内的末尾VOBU导航组NV的单元结束标 志UnitENDflag记录“1”。\n步骤#2426在各VOB的末尾交错单元ILVU内的VOBU导航组NV的 下一交错单元开头地址NT_ULVU_SA记录“FFFFFFFFh”。\n借助于上述步骤,将相当于多场面区间的加锁控制交错数据块和相当于该 多场面的访问单元重放控制信息(即访问单元内的控制信息)格式化。\n下面使用图60对在图56的步骤#2312及步骤#2316判断为“否”,即 判断为不是多场面,而是单一场面的情况下的子程序步骤#2314加以说明。 借助于下面所示的操作流程,将多媒体流的交错配置、图16所示访问单元重 放信息(C_PBI#i)的内容及图20所示的导航组NV内的信息记录于生成的 DVD多媒体流。\n步骤#2430根据表示不是多场面区间,而是单一场面区间的VOB_Fp= 0的信息,在记述对应于各场面的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的C_PBI #i)的访问单元块模式(图16中的CBM)上记录表示是非访问单元块的 “00b”。\n步骤#2432根据表示不要交错的VOB_Fi=0的信息,在记述与场面对 应的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的C_PBI#i)的交错数据块配置标志 (图16中的IAF)上记录“0”。\n步骤#2434从由图25系统编码器900得到的标题编辑单元(下称VOB) 检测出导航组NV的位置信息(距离VOB的开头的相对扇区数),配置于 VOBU,并添加到多媒体流中视频等的流数据中(VTSTT_VOB)。\n步骤#2436以步骤#2434得到的VOBU的位置信息为依据,在各VOBU 导航组NV的VOBU末尾数据组地址(图20的COBU_EA)记录距离VOBU 的开头的相对扇区数。\n步骤#2438根据在步骤#2434得到的VTSTT_VOBS数据,提取各访问 单元的开头VOBU导航组NV地址及末尾VOBU导航组NV地址。而且将距 离VTSTT_VOBS开头的扇区数作为访问单元开头VOBU地址 C_FVOBU_SA,将距离VTSTT_VOBS末尾的扇区数作为访问单元末尾VOBU 地址C_LVOBU_SA记录。\n步骤#2440判断表示图51的步骤#300或步骤#600判断的状态,即判 断表示与前后的场面无断层连接的VOB_Fsb=1是否成立。在判断为“是” 的情况下,进入步骤#2242。\n步骤#2242根据表示进行无断层连接的VOB_Fsb=1的信息,在记述与 场面对应的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的C_PBI#i)的无断层重放标 志(图16中的SPF)上记录“1”。\n步骤#2444根据表示进行无断层连接的VOB_Fsb=1的信息,在记述与 场面对应的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的C_PBI#i)的STC再设定标 志(图16中的STCDF)上记录“1”。\n在步骤#2440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即与前面的场面没有进行无断层 连接的情况下,进入步骤#2446。\n步骤#2446根据表示进行无断层连接的VOB_Fsb=0,在记述与场面 对应的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中的C_PBI#i)的无断层重放标志 (图16中的SPF)上记录“0”。\n步骤#2448根据表示进行无断层连接的VOB_Fsb=0的信息,在记述与 场面对应的VOB控制信息的访问单元(图16中的C_PBI#i)的STC再设定 标志(图16中的STCDF)上记录“0”。\n借助于以上所示操作流程,将相当于单一场面区间的多媒体流配置,图 16中所示访问单元重放信息(C_PBI#i)的内容及示于图20的导航组NV 内的信息记录于生成的DVD多媒体流上。\n解码器流程图\n从光盘到流缓存器的传送流程\n下面参照图62及图63,根据脚本选择数据St 51对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 生成的解码信息表加以说明。解码信息表由图62所示的解码系统表和图63 所示的解码表构成。\n如图62所示,解码系统表由脚本信息寄存器部与访问单元信息寄存器部 构成。脚本信息寄存器部提取包含于脚本选择数据St51的、用户所选择的标 题编号等重放信息加以记录。访问单元信息寄存器部根据脚本信息寄存器部提 取的、用户选择的脚本信息,提取重放构成程序链的各访问单元信息所需要的 信息加以记录。\n脚本信息寄存器部包含角度编号寄存器ANGLE_NO_reg、VTS编号寄存 器VTS_NO_reg、PGC编号寄存器VTS_PGCI_NO_reg、声音ID寄存器 AUDIO_ID_reg、副图像ID寄存器SP_ID_reg,以及SCR用缓存器 SCR_buffer。\n角度编号寄存器ANGLE_NO_reg在重放的PGC中存在多视角的情况下记 录关于重放哪一个的信息。VTS编号寄存器VTS_NO_reg记录存在于光盘上 的多个VTS中下一个重放的VTS的编号。PGC编号寄存器 VTS_PGCI_NO_reg记录指示为加锁控制等用途而在存在于VTS中的多个 PGC中重放哪一个PGC的信息。\n声音ID寄存器AUD10_ID_reg记录指示存在于VTS中的多个音频流中重 放哪一个的信息。副图像ID寄存器SP_ID_reg在VTS中存在多个副图像流的 情况下记录指示重放哪一个副图像流的信息。SCR用缓存器SCR_buffer是如 图19所示暂时存储数据组首标记述的SCR的缓存器。该暂时存储的SCR如 参照图26进行的说明所述,被作为流重放数据St63输出到解码系统控制部 2300。\n访问单元信息寄存器部包含访问单元块模式寄存器CBM_reg、访问单元 块类型寄存器CBT_reg、无断层重放标志寄存器SPB_reg、交错配置标志寄 存器IAF_reg、STC再设定标志寄存器STCDF_reg、无断层角度切换标志寄 存器SACF_reg访问单元开头的VOBU开始地址寄存器C_FVOBU_SA_reg、 访问单元末尾VOBU开始地址寄存器C_LVOBU_SA_reg。\n访问单元块模式寄存器CBM_reg表示是否多个访问单元是否构成一个功 能块,在未构成的情况下,其值记录为“N_BLOCK”。而在访问单元构成一 个功能块的情况下,作为相应的值,该功能块的开头单元记录“F_CELL”, 末尾单元记录“L_CELL”,中间单元记录“BLOCK”。\n访问单元块类型寄存器CBT_reg是记录以访问单元块模式寄存器 CBM_reg表示的单元块种类的寄存器,在多视角的情况下记录 “A_BLOCK”,在不是多视角的情况下记录“N_BLOCK”。\n无断层重放标志寄存器SPF_reg记录表示该访问单元是否与前面重放的 访问单元或单元块无断层地连接重放的信息。在与前一单元或前一单元块无断 层连接重放的情况下,其值记录为“SML”,在不是无断层连接的情况下, 其值记录为“NAML”。\n交错配置标志寄存器IAF_reg记录该访问单元是否配置于交错区域的信 息。在配置于交错区域的情况下,其值记录为“ILVB”,在没有配置在交错 区域的情况下,记录为“N_ILVB”。\nSTC再设定标志寄存器STCDF_reg记录关于是否有必要在访问单元重放 时重新设定取同步时使用的STC(系统时钟)的信息。在有必要重新设定的 情况下,其值记录为“STC_RESET”,在不必要重新设定的情况下,其值记 录为“STC_NRESET”。\n无断层角度切换标志寄存器SACF_reg记录表示是否该访问单元属于角 度区间而且进行无断层切换的信息。在是属于角度区间而且进行无断层切换的 情况下,其值记录为“SML”,在并非如此的情况下记录为“NSML”。\n访问单元开头VOBU开始地址寄存器C_FVOBU_SA_reg记录访问单元开 头VOBU的开始地址。其值以扇区数表示对VTS标题用VOBS (VTSTT_VOBS)的开头访问单元的逻辑扇区的距离,记录该扇区数。\n访问单元末尾VOBU开始地址寄存器C_LCOBU_SA_reg记录访问单元末 尾VOBU的开始地址。其值以扇区数表示对VTS标题用VOBS (VTSTT_VOBS)的开头访问单元逻辑扇区的距离,记录该扇区数。\n下面对图63的解码表加以说明,如该图所示,解码表由非无断层多视角 信息寄存器部、无断层多视角信息寄存器部、VOBU信息寄存器部、无断层 重放寄存器部构成。\n非无断层多视角信息寄存器部包含NSML_AGL_C1_DSTA_reg- NSML_AGL_C9_DSTA_reg。在NSML_AGL_C1_DSTA_reg-NSML_AGL _C9_DSTA_reg记录图20所示的PCI数据包中的NSML_AGL_C1_DSTA~ NSML_AGL_C9_DSTA。\n无断层多视角信息寄存器部包含SML_AGL_C1_DSTA_reg~ SML_AGL_C9_DSTA_reg。\n在SML_AGL_C1_DSTA_reg~SML_AGL_C9_DSTA_reg记录图20所示 的DSI数据包中的SML_AGL_C1_DSTA~SML_AGL_C9_DSTA。\nVOBU信息寄存器部包含VOBU末尾地址寄存器VOBU_EA_reg。\n在VOBU信息寄存器VOBU_EA_reg记录图20所示的SI数据包中的 VOBU_EA。\n无断层重放寄存器部包含交错单元标志寄存器ILVU_flag_reg、单位末尾 标志寄存器UNIT_END_flag_reg、ILVU末尾数据组地址寄存器 ILVU_EA_reg、下一交错单元开始地址NT_ILVU_SA_reg、VOB内开头图像 帧显示开始时间寄存器VOB_V_SPTM_reg,VOB内末尾图像帧显示结束时 间寄存器VOB_V_EPTM_reg、声音重放停止时间1寄存器VOB_A_GAP_ PTM1_reg、声音重放停止时间2寄存器VOB_A_GAP_PTM2_reg、声音重放 停止时长1寄存器VOB_A_GAP_LEN1、声音重放停止时长2寄存器 VOB_A_GAP_LEN2。\n交错单元标志寄存器ILVU_flag_reg表示VOBU是否在交错区域,是在交 错区域的情况下记录“ILVU”,不是在交错区域时记录“N_ILVU”。\n单位末尾标志寄存器UNIT_END_flag_reg在VOBU是在交错区域的情况 下记录表示该VOBU是否ILVU的末尾VOBU的信息。ILVU是连续读出单 位,因此如果现在正在读出的VOBU是ILVU的末尾VOBU就记录“END”, 如果不是末尾VOBU就记录“N_END”。\nILVU末尾数据组地址寄存器ILVU_EA_reg在VOBU存在于交错区域的 情况下记录该VOBU所属ILVU的末尾数据组的地址。这里地址是距离该 VOBU的NV的扇区数。\n下一ILVU开始地址寄存器NT_ILVU_SA_reg在VOBU存在于交错区域 的情况下记录下一ILVU的开始地址。这里地址是距离该VOBU的NV的扇区 数。\nVOB内开头图像帧显示开始时间寄存器VOB_V_SPTM_reg记录开始显 示VOB的开头图像帧的时间。\nVOB内末尾的图像帧显示结束时间寄存器VOB_V_EPTM_reg记录VOB 的末尾图像帧显示结束的时间。\n声音重放停止时间1寄存器VOB_A_RAP_PTM1_reg记录使声音重放停 止的时间,声音重放停止时长1寄存器VOB_A_GAP_LEN1_reg记录使声音重 放停止的时间间隔。\n声音重放停止时间2寄存器VOB_A_GAP_PTM2_reg及声音重放停止时 长2寄存器VOB_A_GAP_LEN2也一样。\n下面参照图69所示的DVD解码器流程对在图26表示其方框图的本发明 的DVD解码器DCD的操作加以说明。\n步骤#310202是判断光盘是否已插入的步骤,如果光盘已经插入就进至 步骤#310204。\n在步骤#310204读出图22的卷文件信息VFS之后,进入步骤#310206。\n步骤#310206读出图22所示的视像管理文件VMG,提取重放的VTS, 进入步骤#310208。\n步骤#310208从VTS的管理表TVSI提取视像标题集菜单地址信息 VTSM_C_ADT后,进入步骤#310210。\n步骤#310210根据VTSM_C_ADT信息,从光盘中读出视像标题集菜单 VTSM_VOBS,并显示标题选择菜单。用户按该菜单选择标题。在该情况下, 如果不是仅有标题,而是包含声音编号、副图像编号和多视角的标题,则输入 角度编号。用户的输入结束,即进入下一步骤#310214。\n步骤#310214从管理表提取与用户选择的标题编号对应的VTS_PGCI# i后,进入步骤#310216。\n在下一步骤#310216开始PGC的重放。PGC的重放结束,解码处理也 就结束。以后重放别的标题时,如果脚本选择部有用户的键盘输入,可用返回 步骤#310210的标题菜单显示等控制实现。\n下面参照图64对前面叙述过的步骤#310216的PGC的重放作更加详细 的说明。PGC重放步骤#310216如图所示由步骤#31030、#31032、# 31034、#31035组成。\n步骤#31030进行图62的解码系统表的设定。角度编号寄存器 ANGLE_NO_reg、VTS编号寄存器VTS_NO_reg、PGC编号寄存器 PGC_NO_reg、声音ID寄存器AUDIO_ID_reg、副图像寄存器SP_ID_reg由 用户在脚本选择部210操作设定。\n用户选择标,从而单值地决定重放的PGC后,即提取相应的访问单元信 息(C_PBI),设定于访问单元信息寄存器。设定的寄存器是CBM_reg、 CBT_reg、SPF_reg、IAF_reg、STCDF_reg、SACF_reg、 C_FVOBU_SA_reg、C_LVOBU_SA_reg。\n在设定解码系统表后,并行起动步骤#31032中、向流缓存器传送数据的 处理和步骤#31034中流缓存器内的数据解码。\n这里步骤#31032的向流缓存器传送数据的处理是关于图26中从光盘M 向流缓存器2400传送数据的处理。亦即按照用户选择的标题信息及在数据流 中记述的重放控制信息(导航组NV),从光盘M读出必要的数据,传送到 流缓存器2400的处理。\n另一方面,步骤#31034是在图26中进行将流缓存器2400内的数据解 码,输出到视频输出端3600和音频输出端3700的处理的部分。亦即将流缓存 器2400存储的数据解码重放的处理。该步骤#31032与步骤#31034并行运 作。\n关于步骤#31032下面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步骤#31032的处理是以访 问单元为单位的,一个访问单元的处理一结束,在下一步骤#31035即调查 PGC的处理是否结束。如果PGC的处理没有结束,就在步骤#31030进行对 应于下一访问单元的解码系统表的设定。进行该处理直到PGC结束。\n下面参照图70对步骤#31032的操作加以说明。向流缓存器传送数据的 处理步骤#3102如图所示由步骤#31040、#31042、#31044、#31046 及#31048组成。\n步骤#31040是调查访问单元是否多视角的步骤。如果不是多视角就进入 步骤#31044。\n步骤#31044是非多视角处理步骤。\n另一方面,在步骤#31040如果调查出是多视角,即进入步骤#31042。 该步骤#31042是调查是否无断层多视角的步骤。\n如果是无断层多视角就进入步骤#31046的无断层多视角的步骤。另一方 面,如果不是无断层多视角,就进入步骤#31048的非无断层多视角的步骤。\n下面参照图71对前面叙述过的步骤#31044的非多视角处理更详细地加 以说明。非多视角处理步骤#31044如图所示由步骤#31050、#31052及# 31054组成。\n首先在步骤#31050调查是否交错数据块。如果是交错数据块,就进入步 骤#31052的非多视角交错数据块处理。\n步骤#31052是存在进行无断层连接的分叉或结合(例如多场面)的处理 步骤。\n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交错数据块,就进入步骤#31054的非多视角连续数 据块处理。\n步骤#31054是不存在分叉或结合的情况下的处理。\n下面参照图72对前面叙述过的步骤#31052的非多视角交错数据块的处 理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n在步骤#31060向访问单元开头VOBU的开头地址 (C_FVOBU_SA_reg)转移。\n更详细地说,在图26中将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内保持着的地址数据 (C_FVOBU_SA_reg)通过St53提供给机构控制部2002。机构控制部2002 控制电动机2004及信号处理部2008,将光盘2006移向规定的地址读出数据, 在信号处理部2008进行ECC等的信号处理后,通过St61将访问单元前头的 VOBU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2400后,进入步骤#31062。\n步骤#31062在流缓存器2400提取图20所示的导航组NV数据中的DSI 数据包的数据,设定解码表后,进入步骤#31064。在这里,作为设定的寄存 器有ILVU_EA_reg、NT_ILVU_SA_reg、VOB_V_SPTM_reg、 VOB_V_EPTM_reg、VOB_A_STP_PTM1_reg、VOB_A_STP_PTM2、 VOB_A_GAP_LEN1_reg、VOB_A_GAP_LEN2_reg。\n步骤#31064将从访问单元开头VOBU的开头地址 (C_FVOBU_SA_reg)开始到交错单元末尾地址(ILVU_EA_reg)为止的数 据,即1个ILVU份额的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2400后,进入步骤#31066。 更详细地说明,就是通过St53将图26的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内保持着的地 址数据(ILVU_EA_reg)提供给机构控制部2002。机构控制部2002控制电 动机2004及信号处理部2008,读出直到ILVU_EA_reg的地址为止的数据, 在信号处理部2008进行对ECC等的信号处理后,通过St61将访问单元前头 的ILVU份额的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2400。这样做后,可以把光盘上连续的1 交错单元份额的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2400。\n步骤#31066调查是否已将交错数据块内的交错单元全部传送完。如果是 交错数据块最后的交错单元,则接着将表示末尾的“ox7FFFFFFF”作为下一 读出地址设定于寄存器NT_ILVU_SA_reg。在这里如果尚未将交错数据块内 的交错单元传送完,则进入步骤#31068。\n步骤#31068转移到下一重放交错单元地址(NT_ULVU_SA_reg),进 入步骤#31062。转移机制与前面所述相同。\n步骤#31062以后与前面所述相同。\n另一方面,在步骤#31066,如果将交错数据块内的交错单元全部传送 完,就终止步骤#31052。\n步骤#31052就这样将一个访问单元的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2400。\n下面参照图73对前面叙述过的步骤#31054的非多视角连续数据块的处 理加以说明。\n在步骤#31070转移到访问单元开头VOBU的开头地址 (C_FVOBU_SA_reg)后,进入步骤#31072。转移机制与前面所述相同。 就这样将访问单元开头VOBU的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2400。\n步骤#31072在流缓存器2400提取图20所示导航组NV数据中的DSI 数据包数据,设定解码表,并进入步骤#31074。这里设定的寄存器有 VOBU_EA_reg、VOB_V_SPTM_reg、VOB_V_EPTM_reg、VOB_A_STP _PTM1_reg、VOB_A_STP_PTM2_reg、VOB_A_GAP_LEN1_reg、VOB_A _GAP_LEN2_reg。\n步骤#31074将从访问单元开头VOBU的开头地址 (C_FVOBU_SA_reg)开始到VOBU末尾地址(VOBU_EA_reg)为止的数 据,即1个VOBU份额的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2400后,进入步骤#31076。 这样做可以将光盘上连续的1个VOBU份额的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2400。\n步骤#31076调查访问单元的数据传送是否结束。如果没有将访问单元内 的VOBU全部传送完,就连续读出下一VOBU的数据,从而进入步骤# 31072。\n步骤#31072以后与前面所述相同。\n另一方面,在步骤#31076,如果已经把访问单元内的VOBU数据全部 传送完,就结束步骤#31054。这样,步骤#31054把1个访问单元的数据传 送到流缓存器2400。\n下面参照图74对前面所述步骤#31044的非多视角处理的其他方法进行 说明。\n在步骤#31080转移到访问单元开头VOBU的开头地址(C_FVOBU_ SA_reg),将访问单元开头VOBU的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2400后,进入步 骤#31081。\n步骤#31081在流缓存器2400提取图20所示导航组NV数据中的DSI 数据包数据,设定解码表,并进入步骤#31082。在这里设定的寄存器有 SCR_buffer、VOBU_EA_reg、ILVU_flag_reg、UNIT_END_flag_reg、 ILVU_EA_reg、NT_ILVU_SA_reg、VOB_V_SPTM_reg、 VOB_V_EPTM_reg、VOB_A_STP_PTM1_reg、VOB_A_STP_PTM2_reg、 VOB_A_GAP_LEN1_reg、VOB_A_GAP_LEN2_reg。\n步骤#31082将从访问单元开头VOBU的开头地址 (C_FVOBU_SA_reg)开始到VOBU末尾地址(VOBU_EA_reg)为止的数 据,即1个VOBU份额的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2400后,进入步骤#31083。\n步骤#31083调查是否已经把访问单元的VOBU全部传送完。\n如果已经全部传送,即结束本步骤#31044。如果传送尚未结束,即进入 步骤#31084。\n步骤#31084调查是否交错单元的末尾VOBU。如果不是交错单元的末 尾VOBU,就回到步骤#31081。如果是,则进入步骤#31085。这样,以 VOBU为单位把1个访问单元份额的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n步骤#31081以后的处理如前面所述。在步骤#31085调查是否是交错数 据块的末尾ILVU。如果是交错数据块的末尾ILVU,就结束本步骤#31044, 如果不是,就进入步骤#31086。\n在步骤#31086转移到下一交错单元的地址(NT_ILVU_SA_reg)后, 进入步骤#31081。这样,可以把1访问单元份额的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 2400。\n下面参照图75对前面叙述过的步骤#31046的无断层多视角的处理加以 说明。\n在步骤#31090转移到访问单元开头的VOBU的开头地址 (C_FVOBU_SA_reg)后,进入步骤#31091。转移机制与前面所述相同。 这样,把访问单元开头VOBU的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2400。\n步骤#31091在流缓存器2400提取图20所示导航组NV数据中的DSI 数据包数据,设定解码表,并进入步骤#31092。这里设定的寄存器有 ILVU_EA_reg、SML_AGL_C1_DSTA_reg~SML_AGL_C9_DSTA_reg、 VOB_V_SPTM_reg、VOB_V_EPTM_reg、VOB_A_STP_PTM1_reg、VOB_ A_STP_PTM2_reg、VOB_A_GAP_LEN1_reg、VOB_A_GAP_LEN2_reg。\n步骤#31092把从访问单元开头VOBU的开头地址 (C_FVOBU_SA_reg)开始到ILVU末尾地址(ILVU_EA_reg)为止的数据, 即1个ILVU份额的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2400后,进入步骤#31093。这样, 可以把光盘上连续的1个ILVU份额的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2400。\n步骤#31093对ANGLE_NO_reg进行更新,并进入步骤#31094。这里 在用户的操作,即在图26的脚本选择部2100进行角度切换的情况下,将该角 度编号重新设定于寄存器ANGLE_NI_reg。\n步骤#31094调查角度访问单元的数据传送是否已经结束。如果该访问单 元内的ILVU没有完全传送完,就进入步骤#31095,否则就终止。\n步骤#31095转移到下一角度(SML_ANG_C#n_reg),进入步骤# 31091。这里SML_ANG_C#n_reg是与在步骤#31093更新过的角度对应的 地址。这样,可以把用户操作设定的角度数据以ILVU为单位传送给流缓存器 2400。\n下面参照图65对上述步骤#31048的非无断层多视角处理加以说明。\n在步骤#31100转移到访问单元开头VOBU的开头地址(C_FVOBU_ SA_reg)后,进入步骤#31101。转移机制与前面所述相同。这样,把访问 单元开头VOBU的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2400。\n步骤#31101在流缓存器2400提取图20所示导航组NV数据中的数据, 设定解码表,并进入步骤#31102。这里设定的寄存器有VOBU_EA_reg、 NSML_AGL_C1_DSTA_reg~NSML_A_GL_C9_DSTA_reg、 VOB_V_SPTM_reg、VOB_V_EPTM_reg、VOB_A_STP_PTM1_reg、 VOB_A_STP_PTM2、VOB_A_GAP_LEN1_reg、VOB_A_GAP_LEN2_reg。\n步骤#31102将从访问单元开头VOBU的开头地址 (C_FVOBU_SA_reg)开始到VOBU末尾地址(VOBU_EA_reg)为止的数 据,即1个VOBU份额的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2400后,进入步骤#31003。 这样,可以把光盘上连续的1个VOBU份额的数据传送到流缓存器2400。\n步骤#31103进行ANGLE_NO_reg的更新,并进入步骤#31104。这里, 在用户操作,即在图26的脚本选择部2100进行角度切换的情况下,将该角度 编号重新设定于寄存器ANGLE_NO_reg。\n步骤#31104调查角度访问单元的数据传送是否结束,如果该访问单元内 的VOBU没有全部传送完,就进入步骤#31105,如果全部传送完,就终止。\n在步骤#31105转移到下一角度(NSML_AGL_C#n_reg)后,进入步 骤#31106。这里,NSML_AGL_C#n_reg是与步骤#31103更新过的角度 对应的地址。这样,就可以把用户操作设定的角度数据以VOBU为单位传送 到流缓存器2400。\n步骤#31106是高速度进行角度切换的有效步骤,在该步骤清除流缓存器 2400中的信息。这里由于清除流缓存器中的信息,可以不重放未解码的角度 的数据,而重放新切换的角度的数据。亦即可以对用户的操作更快作出反应。\n在本发明的DVD解码器中,特别是作为本发明的着重点的无断层重放 中,重要的是根据检测交错单元ILVU及VOBU等数据的末尾,敏捷地转移 到下面的数据读出的处理,高效率地进行数据读出。\n下面参照图66对能够高效实施交错单元ILVU末尾检测的流缓存器2400 的结构和操作简单加以说明。\n流缓存器2400由VOB缓存器2402、系统缓存器2404、导航组提取器 2406及数据计数器2408构成。\n系统缓存器2404暂时存储来自位流重放部2000的St61所包含标题管理 数据VTSI(图16)的数据,输出程序链信息VTS_PGC等控制信息St2450 (St63)。\nVOB缓存器2402暂时存储St61所包含的标题用VOB数据VTSTT_VOB (图16)数据,作为系统解码器2500的输入流St67输出。\n导航组提取器2406同时输入VOB缓存器2402所输入的VOB数据,从 VOB数据提取导航组NV,再提取图20所示作为DSI信息DSI_GI的VOBU 末尾数据组地址COBU_EA或ILVU末尾数据组地址ILVU_EA,生成数据组 地址信息St2452(St63)。\n借助于上面所述那样的结构,在例如图72所示流程图步骤#31064的到 ILVU_EA为止的VOBU数据传送处理中,在向VOB缓存器2402输入交错单 元ILVU开头VOBU的数据的同时,也向导航组提取器2406、数据计数器2408 输入。其结果是,导航组提取器可在输入导航组NV数据的同时提取ILVU_EA 及NT_ILVU_SA的数据,作为St2452(St63),向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 输出。\n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将St2452存储于ILVU_EA_reg和 NT_ILVU_SA_reg,根据数据计数器2408来的数据组终止信号开始对数据组 计数。根据上述数据组数的计数值与ILVU_EA_reg,检测出ILVU末尾数据 组数据输入完成的瞬间,即ILVU末尾数据组的末尾字节数据输入完成的瞬 间,解码系统控制部2300指示位流重放部2000将读出位置移向示于 NT_ILVU_SA_reg的扇区地址。位流重放部将读出位置移到示于 NT_ILVU_SA_reg的扇区地址后,开始读出数据。\n用如上所述的操作,可以高效率进行ILVU末尾检测和下一ILVU的读出 处理。\n本实施形态对来自光盘的MBS数据不在位流重放部2000缓存,直接输 入流缓存器2400的情况作了说明,而在位流重放部2000的信号处理部2008 存在例如ECC处理用的缓存器的情况下,当然在检测出上述ILVU末尾数据 组数据的输入已完成,还清除了位流重放部2000的内部缓存器存储的数据之 后,给出将读出位置移向示于NT_ILVU_SA_reg的扇区地址的指示。\n进行这样的处理,即使在位流重放部2000存在ECC处理等的缓存器,也 能够高效率地重放ILVU的数据。\n又,如前所述在位流重放部2000存在用于ECC处理的EDD处理用缓存 器的情况下,由于该ECC处理缓存器的输入部具有与图66的数据计数器2008 相同的功能,可以高效率地进行数据传送。也就是说,在位流重放部2000, 生成表示ECC处理用缓存器进行的数据组输入已完成的信号St62,解码系统 控制部2300根据St62,指示位流重放部2000使读出位置移到 NT_ULVU_SA_reg所示的扇区地址。如上所述,即使是位流重放部2000存在 缓存光盘来的数据的功能的情况,也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数据传送。\n又,VOBU末尾检测也可以使用与以交错单元ILVU为例说明的上述装 置及方法相同的装置及方法。也就是说,也可以借助于VOBU_EA的提取和 对VOBU_EA_reg的存储,将上述ILVU_EA、NT_ILVU_SA的提取和对 ILVU_EA_reg、NT_ILVU_SA_reg的存储应用于VOBU末尾检测。即,在向 步骤#31074、步骤#31082、步骤#31092、步骤#31102中的VOBU_EA_reg 进行VOBU数据传送处理上是有效的。\n借助于上面所述那样的处理,可以有效地进行ILVU和VOBU的数据读 出。\n从流缓存器解码的流程\n下面参照图67对图64所示的步骤#31034的流缓存器内的解码处理进行 说明。\n步骤#31034如图所示由步骤#31110、步骤#31112、步骤#31114、 步骤#31116组成。\n步骤#31110进行从图26所示流缓存器2400向系统解码器2500的以数 据组为单位的数据传送后,进入步骤#31112。\n步骤#31112进行数据传送,将从流缓存器2400传送出的数据组数据传 送给各缓存器,即传送给视频缓存器2600、子图像缓存器2700、音频缓存器 2800。\n步骤#31112将用户选择的声音及副图像的ID,即图62所示的脚本信息 寄存器中包含的声音ID寄存器AUDIO_ID_reg、副图像ID寄存器SP_ID_reg 与图19所示的数据包首标中的流ID及子流ID加以比较,将一致的数据包分 到各缓存器(视频缓存器2600、音频缓存器2700、子图像缓存器2800)后, 进入步骤#3114。\n步骤#31114控制各解码器(视频解码器、子图像解码器、音频解码器) 的解码定时,即进行各解码器间的同步处理,并进入步骤#31116。步骤# 31114的各解码器的同步处理将在下面详细说明。\n步骤#31116进行各种基本解码处理。也就是,视频解码器从视频缓存器 读出数据,进行解码处理。子图像解码器也一样从子图像缓存器读出数据,进 行解码处理。音频解码器也一样从音频缓存器读出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解码 处理结束,步骤#31034也就结束。\n下面参照图68对前面叙述过的步骤#31114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n步骤#31114如图所示由步骤#31120、步骤#31122、步骤#31124 组成。\n步骤#31120是调查先行访问单元与该访问单元的连接是否无断层连接 的步骤,如果是无断层连接,就进入步骤#31122,如果不是,就进入步骤# 31124。\n步骤#31122进行无断层用的同步处理。而步骤#31124进行非无断层连 接用的同步处理。\n采用本发明,可以在重放多个视频重放对象时不中断地读取源数据,提供 给解码器。又,在重放相同长度的多个视频重放对象时能够使数据不中断、而 且从视频重放对象的中途重放时能够重放时间不会不连续地进行无断层重 放。\n在重放多个视频重放对象时能够数据不中断,而且只将需要的数据提供给 解码器。在重放多个视频重放对象时能够数据不中断,而且仅对需要的数据进 行读出和重放的视频重放对象可以无断层地进行切换。\n即使是对多个视频重放对象重放的中途,也能够敏捷地进行其切换。进行 光盘重放时,即使是在视频重放对象重放的中途,也能按照指示,动态地切换 到别的系统流,同时能够无断层地进行该切换。\n在光盘重放时,即使是该视频重放对象的重放的中途,也能够按照指示, 动态地切换到别的视频重放对象,同时能够敏捷地进行该切换。\n工业上的可利用性\n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对媒体进行位流交错录放的方法及其装置,适合使用 在能够将传送各种信息的位流构成的标题,根据用户的要求加以编辑,构成新 标题的创作系统,进一步说,适用于近年来开发的数字视像光盘系统、即所谓 DVD系统。\n本申请是1996年9月27日提交的、名称为“对媒体进行位流交错录 放的方法和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96197125.8的分案申请。
法律信息
- 2016-11-02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
IPC(主分类): H04N 5/84
专利号: ZL 03130904.6
申请日: 1996.09.27
授权公告日: 2007.03.21
- 2007-03-21
- 2004-09-29
- 2004-07-2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1998-10-28
|
1996-09-27
| | |
2
| | 暂无 |
1988-08-09
| | |
3
| | 暂无 |
1994-12-21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