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电讯导接方法 |
申请号 | CN98122032.0 | 申请日期 | 1998-11-25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254970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昆山市城北镇北门路999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吴熴灿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或电路板对接的电讯导接方法,该电讯导接方法的特征是插头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以垂直方式抵触插座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或电路板的导电部分后,插头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受压弯曲并沿接触面滑移若干距离,而以面接触方式接触对接导电元件,从而使插头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插座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或电路板的导电部分牢固接触,确保电讯传输稳定的效果。
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一种电讯导接方法,尤指涉及一种插头电连\n接器的导电端子与插座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或电路板的导\n电部分作面接触的方法。\n背景技术:电连接器为了同时传输较多的信号,常采用将排线或\n若干根导线组接于电连接器上的方法。电连接器通常包括\n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辅助元件等,与本案相关的专利请\n参考中国台湾专利第84213256、85201191号,现有电连接\n器的导电端子常采用相互呈平行接触的方式对接,以达到\n电讯传输的目的。即现有相互对接的电连接器,其导电端\n子与导电端子不论是水平插接还是垂直插接,相互接触部\n分都是互呈水平接触。但是,水平接触方式为避免接触不\n良,相互对接的端子的接触部分都会特别以不规则形状做\n部分凸出设计,以确保导电端子接触牢固。因此,导电端\n子制造要求高且要求准确地组装到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n上,否则电连接器就不能正确对接导通。另外,现有的电\n连接器使用一定时间后,导电端子会因结构变形而松动,\n可能使得该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接触不良而无法达到\n稳定的电讯传输。\n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电连接器的导电\n端子以垂直方式与插座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或电路板的导\n电部分作面接触,并确保电讯传输稳定的电讯导接方法。\n本发明电讯导接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该方法将插头电\n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对接段以垂直方式与对接插座电连接器\n导电端子或电路板的导电部分先作点接触,再使插头电连\n接器的端子对接段受压弯曲并沿插座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 或电路板的导电部分移动若干距离,而以面接触方式接触 插座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或电路板的导电部分。\n依据上述特征,本发明电讯导接方法具有如下步骤:\n导引步骤,将插头电连接器的导引柱插入到插座电连 接器或电路板的导引孔内;\n抵触步骤,将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或电路板 对接,使插头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对接段与插座电连接器 的导电端子或导电部分以点接触方式相抵接;\n滑移步骤,向已抵接于插座电连接器的端子或电路板 的导电部分的插头电连接器端子继续施以对接力,使插头 电连接器的端子对接段因变形而沿插座电连接器的端子对 接段或电路板的导电部分滑移若干距离;\n贴覆步骤,继续向插头电连接器施以对接力,使插头 电连接器端子抵触段贴覆于插座电连接器的端子对接段或 电路板的导电部分并形成面接触,直至插头电连接器的绝 缘本体紧靠插座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或电路板上。\n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n该电讯导接方法将插头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对接插 座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或电路板的导电部分由点接触方式 逐渐变为面接触方式而相互抵接,因而接触牢固且插接力 是逐渐增加的,从而既能保证电讯传输的稳定性又能降低 最大插接力。\n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n 图1是本发明中插头电连接器正向立体分解图。\n 图2是本发明中插头电连接器反向立体分解图。\n 图3是本发明中插头本体沿图2III-III线剖视图。\n 图4是本发明中插头电连接器立体图。\n 图5是本发明中插头电连接器沿图4V-V线剖开并 旋转180度的剖视图。\n 图6是本发明中插头电连接器沿图4VI-VI线的剖视 图。\n图7是本发明中插座电连接器立体图。\n图8是本发明中插座电连接器沿图7VIII-VIII线剖视 图。\n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插头电连接器示意图。\n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插头电连接器示意图。\n图11至14是本发明中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的 电讯导接方法示意图。\n图15至18是本发明中插头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电讯导 接方法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包括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的电讯导接 方法和插头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电讯导接方法。请参阅图 1、图2及图3,插头电连接器包括导引柱1、遮蔽外罩2、 第一绝缘盖板3、插头本体4、插头端子5及第二绝缘盖板6 等。其中导引柱1为柱状延伸物,其一端向外凸伸,形成 头部11,该头部11不能穿过遮蔽外罩2和插头本体4的固持 孔(容后详述)。导引柱1的另一端为一空心金属圆筒的尾 部12,该尾部12受适当作用力时会胀大而形成锁固部(容 后详述)。遮蔽外罩2呈长形结构,在其一面的两端设有挡 板21,挡板21上又设有固持孔22。在其相对另一面设有四 个凸伸脚23。第一绝缘盖板3呈狭长形,其两侧各设有一 排收容插头端子5的端子容置孔31,端子容置孔31呈狭长 形并向第一绝缘盖板3的中心延伸,在端子容置孔31靠近 中间的一壁是抵靠壁311(图3),抵靠壁311的侧面是分隔 各插头端子5的隔离壁312。在第一绝缘盖板3的中间设有 一排收容第二绝缘盖板6的插销(容后详述)的卡固槽32, 卡固槽32也呈狭长形,并向与端子容置孔31垂直的方向适 当延伸。插头本体4呈与遮蔽外罩2相应的长形结构,在其 纵长方向的一侧是对接面40a,相对另一侧则是组接面 40b(图3)。在其中间设有贯穿对接面40a和组接面40b的 收容空间41,收容空间41的两侧各设有槽肩411和一排收 容插头端子5的端子容置槽412,在其相对面设有抵触部 413,在收容空间41朝向插头本体4的对接面40a处设有挡 止壁414。插头本体4的两端还设有贯穿对接面40a与组接 面40b的固持孔42,插头本体4的组接面40b的两端各还设 有一个限位销43。在插头本体4的收容空间41内收容有两 排插头端子5,其构形稍后详述。第二绝缘盖板6的两端各 设有一固持架61,其上又设有一倒钩611。在绝缘盖板6的 中部设有若干个插销62,在该绝缘盖板6的相对另一面还 设有若干个小凸起63,在该绝缘盖板6的两侧各设有一个 挡肩64。\n请参阅图4、图5及图6,插头端子5包括组接段51、 固持段52及对接段53,其中组接段51是凸伸于第二绝缘盖 板6的直部,固持段52卡制于第二绝缘盖板6的挡肩64与插 头本体4的端子容置槽412的间的弯曲部分,对接段53容置 在第一绝缘盖板3的端子容置孔31内并与插座端子(容后详 述)对接的部分。对接段53的弯折处是抵靠于第一绝缘盖 板3的抵靠壁311的抵靠部531,在其下端是抵触插座端子 73(容后详述)的抵触段532,抵触段532是由插头端子对接 段53的端部经反向对折而形成的。本插头电连接器各构件 间的位置关系如下:第一绝缘盖板3置于插头本体4的对接 面40a上,插头端子5的对接段53收容在第一绝缘盖板3的 端子容置孔31内,插头端子5的固持段52置于插头本体4的 端子容置槽412上,第二绝缘盖板6盖合在插头本体4的组 接面40b上,其挡肩64抵触插头端子5并将其固持在端子容 置槽412内,其固持架61的倒钩611钩于插头本体4的挡块44 上,其插销62插在第一绝缘盖板3的卡固槽32内从而使第 一绝缘盖板3、插头本体4、插头端子5及第二绝缘盖板6相 互固持于一体。遮蔽外罩2罩合在插头本体4上,其挡板21 靠着插头本体4的对接面40a,导引柱1分别插入遮蔽外罩2 的固持孔22和插头本体4的固持孔42内,其头部11抵靠于 遮蔽外罩2的挡板21上,其尾部12受外力胀大而形成锁固 部121并贴附在插头本体4的固持孔42上,从而将遮蔽外罩 2与插头本体4连成一体。组合后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n另请参阅图7和图8,插座电连接器70包括插座本体 71、保护外罩72及插座端子73,其中插座本体71沿纵长方 向适当延伸,在其纵长方向的一侧是对接面71a,相对另 一侧则是组接面71b。在插座本体71的中部设有两排贯穿 插座本体71的对接面71a和组接面71b的凹槽711,凹槽711 的一侧上中止动壁711a。在插座本体71的两端各设有一个 导引孔712,在插座本体71另一面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卡 位销713。又,于插座本体的两端还盖合有保护外罩72, 其上设有与插座本体71的导引孔712对应的导引孔721,保 护外罩72的焊接脚722平行于插座本体71的组接面71b。插 座端子73的对接段731与组接段732平行且平行于组接面 70b。\n请参阅图9,这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在 原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插头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进行再一设 计,即,将插头端子5的抵触段532向偏离第一绝缘盖板3 的抵靠壁311的方向弯折后再适当延伸,使其末梢534弹性 抵触插头本体4的抵触部413,而保持其它构件及相对位置 关系不变,借以使相互抵触的导电端子达到相同的牢固接 触效果。\n请参阅图10,这是本创作的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 例,该实施例在原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导电端子进行又一设 计,即,将插头端子5的抵触段532向偏离第一绝缘盖板3 的抵靠壁311的方向弯折并适当延伸后又向与抵触段532弯 折反方向弯折,使其末梢534弹性抵靠插头端子5的对接段 53,而保持其它构件及相对位置关系不变,而使相互抵触 的导电端子达到相同的牢固接触效果。\n续请依次参阅图11至14,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 器的电讯导接方法包括导引步骤、抵触步骤、滑移步骤及 贴覆步骤,其中:\n导引步骤,将插头电连接器10的导引柱1插置到插座 本体导引孔712内。\n抵触步骤,在导引柱1的导引下,将插头电连接器10 继续向插座电连接器70插接靠近,直至使两组对接端子对 接段53与731以互成X轴向与Y轴向做点接触,即,使插头 端子5的抵触段532抵触插座端子73的对接段731。\n滑移步骤,将插头电连接器10继续向插座电连接器70 插接靠近,插头端子5的对接段53因受到插座端子73的对 接段731的阻挡而发生弹性变形,但因插头端子对接段53 的抵靠部531受到第一绝缘盖板的抵靠壁311的阻挡及插头 端子5的对接段53受到第一绝缘盖板3的隔离壁312的阻挡 而使得插头端子5的抵触段532开始沿插座端子73的对接段 731产生滑移,直至插头端子5的抵触段532抵触到插座本 体71的止动壁711a。\n贴覆步骤,将插头电连接器10进一步向插座电连接器 70插接靠近,因插头端子对接段53的抵靠部531受到第一 绝缘盖板的抵靠壁311的阻挡及插头端子5的抵触段532受 到插座端子73的对接段731和插座本体71的止动壁711a的 阻挡,使得插头端子5的对接段53变得更加弯曲,从而使 两组对接端子的对接段53与731形成更为牢固的面接触, 直至插头本体4的对接面40a完全抵靠于插座本体71的对接 面71a上。\n续请依次参阅图15至18,插头电连接器10与电路板8 的电讯导接方法包括导引步骤、抵触步骤、滑移步骤及贴 覆步骤,其中:\n导引步骤,将插头电连接器10的导引柱1插置到电路 基板81的导引孔83内。\n抵触步骤,在导引柱的导引下,将插头电连接器10继 续向电路板8插接靠近,直至使插头端子5的对接段53与电 路板8的导电部分82以互成X轴向与Y轴向做点接触,即, 使插头端子5的抵触段532抵触电路板8的导电部分82。\n滑移步骤,将插头电连接器10继续向电路板8插接靠 近,插头端子5的抵触段532因受到电路板8的导电部分82 的阻挡而发生弹性变形,但因插头端子对接段53的抵靠部 531受到第一绝缘盖板3的抵靠壁311的阻挡及插头端子5的 对接段53受到第一绝缘盖板3的隔离壁312的阻挡(未图示) 而使得插头端子5的抵触段532开始沿电路板8的导电部分 82产生滑移,直至插头端子5的抵触段532抵触到插头本体 4的挡止壁414。\n贴覆步骤,将插头电连接器10进一步向电路板8插接 靠近,因插头端子对接段53的抵靠部531受到第一绝缘盖 板3的抵靠壁311的阻挡及插头端子5的抵触段532受到电路 板8的导电部分82和插头本体4的挡止壁414的阻挡,使得 插头端子5的对接段53变得更加弯曲,从而使插头端子5的 对接段53与电路板8的导电部分82形成更为牢固的面接 触,直至插头本体5的对接面40a完全抵靠于电路基板81 上。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