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轮式运输装置 |
申请号 | CN201420377315.3 | 申请日期 | 2014-07-09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2B3/02 | IPC分类号 | B;6;2;B;3;/;0;2;;;B;6;2;B;3;/;0;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巴中供电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86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巴中供电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巴中供电公司 |
发明人 | 范家明;焦健;周江 |
代理机构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梁田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式运输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面内凹形成两条相互平行的通槽,通槽均与底板的底端和顶端连通,底板上设置有滑套,滑套穿过通槽后套合在底板上,且滑套能够沿着通槽的方向在底板上移动,所述滑套的外壁上垂直固定有立柱和定位栓,且定位栓一端穿过滑套后与底板接触,立柱包括上立柱和下立柱,下立柱为空心的钢管,下立柱垂直固定在滑套上,上立柱一端伸入下立柱内部,另一端设置在下立柱正上方,且上立柱能够沿着其自身轴线在下立柱中做铅垂方向的移动。该装置通过设置滑套以及定位栓,能够根据设备的码放位置固定住设备,解决了现有小车在设备移动过程中无法固定设备的位置而容易出现设备掉落的问题。
1.一种轮式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3),所述底板(3)的顶端面内凹形成两条相互平行的通槽(4),通槽(4)均与底板(3)的底端和顶端连通,底板(3)上设置有滑套(1),滑套(1)穿过通槽(4)后套合在底板(3)上,且滑套(1)能够沿着通槽(4)的方向在底板(3)上移动,所述滑套(1)的外壁上垂直固定有立柱和定位栓(2),且定位栓(2)一端穿过滑套(1)后与底板(3)接触,立柱包括上立柱(8)和下立柱(11),下立柱(11)为空心的钢管,下立柱(11)垂直固定在滑套(1)上,上立柱(8)一端伸入下立柱(11)内部,另一端设置在下立柱(11)正上方,且上立柱(8)能够沿着其自身轴线在下立柱(11)中做铅垂方向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式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柱(8)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一(9),下立柱(11)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二(12),其中一个通孔二(12)中设置有销轴(10),销轴(10)一端穿过通孔二(12)后设置在其中一个通孔一(9)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式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立柱(11)的数量为两根,两根下立柱(11)相互平行,两根下立柱(11)之间设置垂直设置有连接柱(13),连接柱(13)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根下立柱(11)焊接固定,连接柱(13)设置在底板(3)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式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的底端固定有支撑台(5),支撑台(5)焊接在底板(3)上,支撑台(5)上固定有推杆(6),推杆(6)远离支撑台(5)的一端穿过通槽(4)后设置在底板(3)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式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6)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推杆(6)相互平行,两根推杆(6)之间设置有固定杆(7),固定杆(7)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根推杆(6)垂直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式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滚轮,滚轮均匀固定在底板(3)上,且滚轮的直径大于支撑台(5)以及滑套(1)的厚度。
一种轮式运输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式运输装置,是专用于电力系统中移动物品的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明于19世纪70 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电力系统是一个很大的领域,在安装或维修时需要使用很多的设备和部件,这些设备以及部件通过火车或者卡车运输出来后,需要经过搬运到库房中进行堆放,传统的搬运方式是通过人力拉动小车进行推运,减少纯粹人力搬运的速度慢以及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但是常用的小车都一块光秃秃的板子码放设备而已,当物品码放较高时,就容易倾斜,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力在侧面扶住设备,防止码放的物品在移动时掉落,并且设备的尺寸不同,码放的位置也不固定,增加了扶住人员的劳动强度。\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装置在设备移动过程中无法固定设备的位置而容易出现设备掉落的问题,提供一种轮式运输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滑套以及定位栓,能够根据设备的码放位置固定住设备,解决了现有小车在设备移动过程中无法固定设备的位置而容易出现设备掉落的问题。\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轮式运输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面内凹形成两条相互平行的通槽,通槽均与底板的底端和顶端连通,底板上设置有滑套,滑套穿过通槽后套合在底板上,且滑套能够沿着通槽的方向在底板上移动,所述滑套的外壁上垂直固定有立柱和定位栓,且定位栓一端穿过滑套后与底板接触,立柱包括上立柱和下立柱,下立柱为空心的钢管,下立柱垂直固定在滑套上,上立柱一端伸入下立柱内部,另一端设置在下立柱正上方,且上立柱能够沿着其自身轴线在下立柱中做铅垂方向的移动。利用滑套在通槽范围内移动,实现滑套的水平方向移动,这样就将立柱进行了水平移动,对于不同宽度或者长度的设备,将立柱移动到靠近的位置实现紧密的固定,减少设备在搬运时出现大范围的晃动,实现固定。定位栓的拧紧和拧松,是将滑套与底板固定或松动的功能,通过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小车在设备移动过程中无法固定设备的位置而容易出现设备掉落的问题。\n[0005] 上立柱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一,下立柱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二,其中一个通孔二中设置有销轴,销轴一端穿过通孔二后设置在其中一个通孔一的内部;下立柱的数量为两根,两根下立柱相互平行,两根下立柱之间设置垂直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根下立柱焊接固定,连接柱设置在底板的上方。利用上立柱和下立柱上设置的通孔,利用销轴的插入能够得到不同的高度,将不同厚度的设备进行固定。在不使用时,将上立柱回缩到下立柱中,能够减少空间的占据,避免上立柱划伤其他物品或者人。\n[0006] 底板的底端固定有支撑台,支撑台焊接在底板上,支撑台上固定有推杆,推杆远离支撑台的一端穿过通槽后设置在底板的上方;推杆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推杆相互平行,两根推杆之间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根推杆垂直固定。人们使用推杆对小车进行推动或者拉动,推杆的结构就是空心的不锈钢管,利用支撑台能够将推杆与底板的连接更加紧密,而不会存在推动过程中推杆底部与底板的脱落。\n[0007] 底板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滚轮,滚轮均匀固定在底板上,且滚轮的直径大于支撑台以及滑套的厚度。滚轮与平常小车使用的滚轮结构相同,在本技术方案中,滚轮的直径要大于支撑台的高度以及滑套的厚度,避免支撑台或滑套对滚轮的滚动造成干涉。\n[000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设置滑套以及定位栓,能够根据设备的码放位置固定住设备,解决了现有小车在设备移动过程中无法固定设备的位置而容易出现设备掉落的问题,能够根据设备的尺寸调整其固定位置,适合于不同尺寸的电力设备的运输。\n附图说明\n[000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n[0010]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滑套;2—定位栓;3—底板;4—通槽;5—支撑台;6—推杆;7—固定杆;8—上立柱;9—通孔一;10—销轴;11—下立柱;12—通孔二;\n13—连接柱。\n具体实施方式\n[0011]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n[0012] 实施例1:\n[0013] 如图1所示,一种轮式运输装置,包括底板3,所述底板3的顶端面内凹形成两条相互平行的通槽4,通槽4均与底板3的底端和顶端连通,底板3上设置有滑套1,滑套1穿过通槽4后套合在底板3上,且滑套1能够沿着通槽4的方向在底板3上移动,所述滑套1的外壁上垂直固定有立柱和定位栓2,且定位栓2一端穿过滑套1后与底板3接触,立柱包括上立柱8和下立柱11,下立柱11为空心的钢管,下立柱11垂直固定在滑套1上,上立柱\n8一端伸入下立柱11内部,另一端设置在下立柱11正上方,且上立柱8能够沿着其自身轴线在下立柱11中做铅垂方向的移动。在本技术方案中,将定位栓2拧松,使得滑套1能够沿着通槽4在底板3上滑动到对应的位置,当滑套1带动立柱移动到靠近设备侧壁后,即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将设备固定,然后通过拧紧定位栓2,固定住滑套1的位置,就固定了立柱和设备的相对位置,设备在移动时,通过立柱在侧壁的支撑,设备减少了晃动,也不会从小车上掉落。\n[0014] 实施例2:\n[0015]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上立柱8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一9,下立柱11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二12,其中一个通孔二12中设置有销轴10,销轴10一端穿过通孔二12后设置在其中一个通孔一9的内部;下立柱11的数量为两根,两根下立柱\n11相互平行,两根下立柱11之间设置垂直设置有连接柱13,连接柱13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根下立柱11焊接固定,连接柱13设置在底板3的上方。利用将立柱的上下位置进行调整,能够通过固定在立柱上的拉绳将设备的顶端或侧壁固定,立柱之间可以是通过连接柱\n13连接,这样两根立柱同步运动,同时增加了整体的稳定性;也可以不设置连接柱13,方便在异形结构的设备进行固定时,能够固定到位。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设定。\n[0016] 实施例3:\n[0017]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底板3的底端固定有支撑台5,支撑台5焊接在底板3上,支撑台5上固定有推杆6,推杆6远离支撑台5的一端穿过通槽4后设置在底板3的上方;推杆6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推杆6相互平行,两根推杆6之间设置有固定杆\n7,固定杆7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根推杆6垂直固定。推杆6是现有的部件,便于人们用力推动或者拉动小车,提供一个合适高度的用力位置。\n[0018] 底板3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滚轮,滚轮均匀固定在底板3上,且滚轮的直径大于支撑台5以及滑套1的厚度。一般是选用四个滚轮作为小车移动的滚动部件,滚轮最好设置在两个通槽4之间,使得重心稳定,同时避免与通槽4滑动路线的重叠。\n[0019] 采取上述方式,就能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法律信息
- 2019-06-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62B 3/02
专利号: ZL 201420377315.3
申请日: 2014.07.09
授权公告日: 2014.11.26
- 2014-11-2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6-07-27 | 2016-07-27 | | |
2 | | 2016-11-02 | 2016-11-02 | | |
3 | | 2016-11-02 | 2016-11-02 | | |
4 | | 2016-07-27 | 2016-07-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