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盐碱地的永久性绿化方法 |
申请号 | CN90105252.3 | 申请日期 | 1990-03-26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1990-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12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青州市防碱绿化研究所;山东省青州市食用菌研究所 | 申请人地址 | 山东省青州市何官乡李马村张***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青州市防碱绿化研究所,山东省青州市食用菌研究所 | 当前权利人 | 青州市防碱绿化研究所,山东省青州市食用菌研究所 |
发明人 | 李鸿儒;张文阁;李天华;杨德勋;张冰华;张钧华;张颂华;徐洪昌 |
代理机构 | 山东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槐 |
摘要
盐碱地的永久性绿化方法是先通过(1)地面开槽,(2)槽内铺塑料薄膜,(3)防渗处理,(4)安装淋水沟,(5)安装过滤装置,(6)建筑花坛,(7)出土回填,(8)建灌溉水池,(9)建好整体连接工程建成一个能隔离地下盐碱上升和防止外部盐碱侵入的防渗淡水淋溶装置;再通过(10)用淡水淋溶土壤中盐分使土壤中盐碱降至0.4%以下,用微生物对土地进行净化和通过施肥的综合技术措施培肥地力把盐碱地或低产田改造成永久性绿化地或节水型高产田。
本发明是一种土壤的改良方法,更确切说是盐碱地的永久性绿化方法。
盐碱地改良常用的方法之一:用无任何防渗措施的淋溶方法或化学中和方法,上述方法因无防渗措施致使淋溶后的盐碱地只能暂时除掉土壤中部分或大部分盐分,但过一段时间盐分又随水再渗透回 来,因此刚种植并已成活的植物又死掉,由上述情况可知,此方法存在耗资大和盐碱地绿化后不能保持很久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防水材料设计和安装一套防渗淡水淋溶装置,进行隔离地下盐碱上升和外部盐碱的侵入并采用与外部含盐碱的水相隔的独立的排灌系统,使土壤中的盐碱洗脱后,可长期保持优良状态,在上述基础上再利用耐高pH值及高盐分环境的微生物对土壤进行净化,然后通过施肥的综合技术措施,培肥地力,逐渐形成一个生态农业体系,把盐碱地或低产田改良成永久性节水型的稳产高产田或改良成永久性绿化地。
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说明书附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步骤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2是本发明的防渗淡水淋溶装置正视图。
说明书附图3是本发明的防渗淡水淋溶装置顶视图。
说明书附图4是本发明的排灌水池图。
现参照附图1、2、3、4将本发明的具体内容详述如下:
1.地面开槽:在地面上挖一地槽,地槽的形状,深度和宽度按需要绿化的地面情况和要求进行确定。
2.槽内铺衬塑膜:地槽挖好并修整好后,地槽底部和槽壁四周均要铺衬好防水塑膜(例如:聚乙烯塑膜)或用混入防水剂的砼块,为使其防水性能好,在塑膜接缝处,将两块塑膜连接处卷叠严密,并用水泥砂浆固定压实。
3.防渗处理措施:在地槽内将塑膜铺好后,地槽四壁先垫上草帘,以防止施工时塑膜被损伤而造成不密闭;在地槽底部的塑膜上面铺垫一层5厘米厚的水泥砂浆层14,以达到使地槽下部盐碱不能再上升和固定地槽底部塑膜的作用。
4.安装淋水沟:在地槽底部的水泥砂浆层14上进行安装淋水沟12,淋水沟形状见图2-12,淋水沟的安装过程;先在沟的底部和沟的四周壁全部用预制砼板11安装好,然后再在淋水沟的上面加盖多孔砼过滤板8,淋水沟的全部预制砼板间的缝隙都用水泥密实。
5.安装过滤装置:在多孔砼过滤板8上铺设无织布滤层6,在无织布滤层上面再铺盖上5厘米厚的河沙层7,这样既能保证把溶有盐分的水滤下去和保住土壤不被水冲下去,又能保证淋水沟及排水缸管不被淤泥堵塞而畅通。
6.建筑花坛:淋水沟安装好后,再将淋水沟的过滤装置上的靠在地槽四壁9上的塑膜10延四壁向上拉正铺平并用水泥浆5把塑膜的周边固定于花坛2的边立石3和端立石1的底部,立石3要比地面4的高度高出10-15厘米,以防地面污水流入花坛内的土壤中再把盐分带回已淋好的土壤中。
7.出土回填:待花坛2建好后,将挖地槽时的出土再回填到花坛中去,并使回填土的土面略高于地面即可。
8.建排灌水池:先在地上挖一个深坑,再用掺入防水剂的砼板(或用砖)将深坑底部和四壁衬好砼板或砖之间缝隙用水泥密实,该坑(排灌水池)用缸管与淋水沟相连接,排灌水池(图4)要安排在地势较低处,以使从淋水沟12的排水缸管13流出的盐水能较顺利排入排灌水池(图4)为准。
9.建好整体连接工程:各花坛的淋水沟之间和淋水沟与排灌水池之间均用排水缸管13连接,当淋水沟之间,淋水沟与排灌水池之间的整体连接工程完成后,这时则使整个防渗淡水淋水淋溶装置与外界含盐碱土壤相隔开,自成一个封闭式水循环工艺和独立的排灌系统。
10.用淡水淋溶土壤中盐分:在建好的上述防渗与外界隔开的用封闭式水循环工艺的防渗淡水淋溶装置中,用淡水对花坛2中的土壤进行洗盐,溶解有盐分的水从土层通过砂层7,无织布层6和多孔砼过滤板8渗入淋水沟12,再通过淋水沟中的排水缸管13排入排灌水池(图4)中,直至土壤中盐含量小于或等于0.4%时停止淋溶。
11.土壤处理:经淋溶后的土壤,当水份含量在60-75%范围时就可进行土壤处理,处理的具体过程是:将预先已发酵好的侧耳831菌块碎至直径在2.5-3.5厘米,然后再将其转入淋洗好的土壤中,菌种用量:5公斤(干量)/平方米,埋入土壤深度:30-40厘米,土层温度在15°-37℃范围内,经两个星期后菌丝在土层中布满并向下生长,这时可进行植株移植,移栽时再施用适量的有机肥及硫酸铵之类化肥,经上述方法处理过的土壤可使植株能永久性旺盛成长。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
1.本发明利用防水材料,如聚乙烯塑膜或加入防水剂的砼块,隔离地下盐碱上升和防止盐碱的侵入并采用封闭式水循环工艺和形成独立的排灌系统,这样可使洗脱盐碱后的土壤能较长期保持优良状态(因塑膜在地下可保持400年以上不坏,故土壤洗盐后可保持优良状态400年以上)。
2.本发明在土壤中的盐碱被洗脱后再用耐高pH值和强碱环境的微生物净化土壤,然后进行施肥的综合技术措施进行培肥地力,这样就逐渐形成一个生态农业体系,能把低产田改造成永久性节水型的稳产高产田或变成永久性绿化地。
3.施用本发明可节水节能:土壤在改造前需灌水75-90米3/亩,施用本发明后因土壤得到改造,灌水量降至40-60米3/亩,因灌水量降低近一倍,随之耗能量也降低20%以上。
4.施用本发明可节约肥料:由于本发明在淋水后向土壤中放入耐高pH值和高盐分环境的微生物,并由于土壤微生物的大量活动,使土壤中施入的有机质得以最大限度地分解和利用并对施入的化肥吸收固定,经实践证明,施用本发明后可节约肥料30%以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发明人在1986年按照上述方法对30平方米的盐碱地进行了综合治理的实例,具体的治理过程及情况如下:
1.按照上述方法将30平方米的盐碱地用防水塑膜(聚乙烯)做成一个防渗的淡水淋溶装置,该装置与外界盐碱土壤相隔离,自成一个封闭式水循环工艺和独立的排灌系统。
2.在建好的防渗淡水淋溶装置中,用淡水冲洗花坛2中土壤的盐分。溶有盐分的水从土壤层通过多孔砼过滤板滤入淋水沟12中,再经过沟内的排水缸管13排入“排灌水池”中,通过淋溶方法使土壤中盐分降至0.4%,即停止淋溶。
3.经过用淡水淋溶过的土壤,当土壤中的水含量降至65%时,开始进行土壤处理,具体的处理方法是:将预先已培育好并已粉碎至直径为2.5-3.5厘米的侧耳831菌块转入淋洗好的土壤中去,菌种用量为5公斤(干量)/平方米,埋入土壤层深度为30厘米,土壤层温度为25℃,菌种在土壤中生长15天后,菌丝在土层中发育良好并已布满整个土层,土层的pH值已由淋溶前的7.8降至6.8,这时可进行挖沟(沟的深×宽=30×30厘米),在沟内施入15厘米厚的天燃肥料,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并用锹深翻一次,加以表土搅均,然后开沟栽种植物,如:西红柿、茄子、雪松和白玉兰,经过上述处理并植株后的结果是:
1.土壤得到了改良:随着不断地灌溉,土壤表层的有机及无机营养物质随水向下渗透,菌丝体及微生物向土层中延伸,三个月后的土壤理化指标及性状均有了明显改善,在土壤未改良前含盐量5.5%,且是粉沙壤土,土壤中70%以上的粒度在0.01毫米以下,有机质含量为0.3%,pH值是7.8,由于土壤粒度小,沉实后灌水时表面呈现一层糊状,透水性极差,淋溶时间达25天,经改良后的土壤情况如下:
(1)土壤中0.25毫米以上的水稳性团粒结构增加至45%以上。
(2)容重有明显降低:从1.7克/立方厘米降至1克/立方厘米。
(3)土壤的渗水速度加快:第一次淋溶时水渗到底层需60小时;土壤改良后水渗到底层仅需1小时。
(4)土质得到改良:含盐分在淋溶前为5.5%,土壤经处理后含盐量降为0.05%;有机质含量达3.5%;有益微生物从0个/立方厘米提高到30~40亿个/立方厘米。
2.植物生长良好:经改良后的土壤所种的西红柿,茄子,雪松和白玉兰均茎粗叶茂,成长茁壮,现例举喜欢在偏酸环境中成长的雪松来说明土壤改良后植物生长情况:在种植雪松前,土壤除经上述处理外,每平方米还要施入过磷酸钙500克,硫酸铵300克,硫酸钾200克并在底部刨一个20×20厘米的深坑,填入马粪与土的混合物(马粪∶土=7∶3),施完肥再栽上雪松并按要求浇水,雪松在四月份栽上,缓苗后当年生长11厘米,第二年生长40厘米,从第三个年头以后每年生长35~45厘米。
法律信息
- 1999-05-19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1995-04-05
- 1995-01-11
- 1991-07-31
- 1990-09-12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4-10-28 | 2004-10-2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