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玻璃吸盘架 |
申请号 | CN201420037966.8 | 申请日期 | 2014-01-21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5G49/06 | IPC分类号 | B;6;5;G;4;9;/;0;6;;;B;6;5;G;4;7;/;9;1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深圳市天圣实业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白芒关松白路1023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深圳市天圣实业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深圳市天圣实业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胡平晟 |
代理机构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盘装置,提供一种玻璃吸盘架,包括第一支撑架以及用于支撑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固定玻璃的若干吸盘组件,各吸盘组件的吸附面均位于同一平面内,还包括用于使第一支撑架相对第二支撑架旋转的至少一个翻转机构以及用于使各吸盘组件吸附或解除吸附玻璃的至少一组气泵组件,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通过翻转机构连接固定,气泵组件与各吸盘组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吸盘架通过翻转机构使得第一支撑架可以相对第二支撑架旋转,可以满足玻璃深加工时需要将其翻转的要求,而且采用气泵组件的抽气或吹气动作以使玻璃可以吸附或解除吸附于各吸盘组件上,吸盘架可以较稳定地搬运或翻转大型玻璃。
1.一种玻璃吸盘架,包括第一支撑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固定玻璃的若干吸盘组件,各所述吸盘组件的吸附面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一支撑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架旋转的至少一个翻转机构以及用于使各所述吸盘组件吸附或解除吸附所述玻璃的至少一组气泵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所述翻转机构连接固定,所述气泵组件与各所述吸盘组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吸盘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玻璃的二第三支撑架,二所述第三支撑架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端,二所述第三支撑架均分别设有与所述气泵组件管道连通的若干吸盘组件,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架上的吸盘组件的吸附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吸盘组件的吸附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吸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端均具有向所述吸盘组件的吸附面倾斜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三支撑架的一侧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倾斜面配合连接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位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吸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上固定有凸出所述第一倾斜面的第一平板,所述第二倾斜面上固定有凸出第二倾斜面的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平板、所述第二倾斜面以及所述第二平板均平行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吸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旋转轴、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且可绕所述旋转轴转动的驱动杆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且用于驱使所述驱动杆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吸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铰接轴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且用于驱使所述第一支撑架绕所述铰接轴旋转的伸缩气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吸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中间位置,所述翻转机构为二个,且二所述翻转机构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沿所述第一支撑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吸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组件设为二组,其中一所述气泵组件与其中一部分所述吸盘组件连通,另一所述气泵组件与另一部分所述吸盘组件连通。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吸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组件包括具有开口的吸盘、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吸盘活动连接且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吸盘杆以及套设于所述吸盘杆上的弹性件,所述吸盘杆具有中空且与所述气泵组件连通的气体通道,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吸盘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吸盘开口的内壁与所述吸盘杆的外表面贴合,所述吸盘杆具有防止其由所述开口脱离的止挡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玻璃吸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杆表面具有防止所述吸盘绕所述吸盘杆转动的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吸盘的开口内壁贴合。
玻璃吸盘架\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盘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吸盘架。\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建筑物的采光以及美观大方,玻璃制品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玻璃属于易碎品,在生产以及搬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破碎,特别是在针对玻璃的生产与搬运一直存在瓶颈。通常长度在10m以上的玻璃,在进行深加工时需将其进行翻转,同时还需对该玻璃进行卸车或转运,由于这种玻璃的体积与重量均较大,现有的吊架难以实现对其的翻转与搬运。\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吸盘架,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玻璃翻转以及搬运比较麻烦的问题。\n[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玻璃吸盘架,包括第一支撑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固定玻璃的若干吸盘组件,各所述吸盘组件的吸附面均位于同一平面内,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一支撑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架旋转的至少一个翻转机构以及用于使各所述吸盘组件吸附或解除吸附所述玻璃的至少一组气泵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所述翻转机构连接固定,所述气泵组件与各所述吸盘组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n[0005]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玻璃的二第三支撑架,二所述第三支撑架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端,二所述第三支撑架均分别设有与所述气泵组件管道连通的若干吸盘组件,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架上的吸盘组件的吸附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吸盘组件的吸附面位于同一平面内。\n[0006]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架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端均具有向所述吸盘组件的吸附面倾斜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三支撑架的一侧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倾斜面配合连接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位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下方。\n[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倾斜面上固定有凸出所述第一倾斜面的第一平板,所述第二倾斜面上固定有凸出第二倾斜面的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平板、所述第二倾斜面以及所述第二平板均平行设置。\n[0008] 具体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旋转轴、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且可绕所述旋转轴转动的驱动杆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且用于驱使所述驱动杆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件。\n[0009] 具体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铰接轴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且用于驱使所述第一支撑架绕所述铰接轴旋转的伸缩气缸。\n[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中间位置,所述翻转机构为二个,且二所述翻转机构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沿所述第一支撑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端。\n[0011] 具体地,所述气泵组件设为二组,其中一所述气泵组件与其中一部分所述吸盘组件连通,另一所述气泵组件与另一部分所述吸盘组件连通。\n[0012] 具体地,所述吸盘组件包括具有开口的吸盘、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吸盘活动连接且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吸盘杆以及套设于所述吸盘杆上的弹性件,所述吸盘杆具有中空且与所述气泵组件连通的气体通道,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吸盘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吸盘开口的内壁与所述吸盘杆的外表面贴合,所述吸盘杆具有防止其由所述开口脱离的止挡部。\n[0013]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杆表面具有防止所述吸盘绕所述吸盘杆转动的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吸盘的开口内壁贴合。\n[0014]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技术效果:\n[0015]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翻转机构连接,通过翻转机构的调节作用,第一支撑架相对第二支撑架旋转,又因为第一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吸附玻璃的若干吸盘组件,吸盘组件能够在气泵组件的抽气或吹气作用下,吸附或解除吸附玻璃。这样在桁车等吊取第二支撑架后,将各吸盘组件的吸附面均贴合于玻璃表面,采用气泵组件抽取吸盘组件与玻璃表面之间的空气,玻璃吸附于各吸盘组件上,然后调节翻转机构以使玻璃相对第二支撑架不同的角度,能够满足玻璃的深加工或搬运的需求,当需要将玻璃停放时,又采用气泵组件向吸盘组件与玻璃表面之间吹入空气,吸盘组件与玻璃之间的吸附状态解除,在整个过程中玻璃可以稳定地吸附于吸盘组件上,不会轻易出现破损,吸盘架可以实现大型玻璃的翻转或搬运。\n附图说明\n[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玻璃吸盘架的结构示意图;\n[0017]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n[0018] 图3为图1的B处放大图;\n[0019] 图4为图1的C处放大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0]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n[0021] 参见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玻璃吸盘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以及第二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2用于与桁车等连接起到支撑第一支撑架1的作用,可以在第二支撑架2的顶部设置吊装孔21,用于方便与桁车的吊钩连接,在第一支撑架1上设有若干吸盘组件3,通过吸盘组件3可以形成对玻璃的固定,各吸盘组件3的吸附面311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吸盘架还包括至少一个翻转机构4以及至少一组气泵组件5,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2之间通过翻转机构4连接固定,并且能够使得第一支撑架1相对第二支撑架2旋转,气泵组件5与各吸盘组件3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在将各吸盘组件3的吸附面311贴合于玻璃上时,采用气泵组件5抽取吸盘组件3与玻璃表面之间的空气,玻璃可以吸附于吸盘组件3上,两者之间形成固定,而当采用气泵组件5向玻璃表面与吸盘组件3之间充入空气后,玻璃与吸盘组件3的吸附效果解除。一般地,气泵组件5主要包括真空泵51以及吹气泵52,两者均与各吸盘组件3采用管道53连通且均固定于第一支撑架1上,真空泵51用于抽取吸盘组件3与玻璃表面之间的空气,吹气泵52则是用于向吸盘组件3与玻璃表面之间充入空气。在需要对玻璃进行深加工时,先采用桁车吊取第二支撑架2,然后采用桁车将吸盘架移动至水平放置的待加工玻璃的上面,缓慢下降吸盘架将各吸盘组件3的吸附面\n311与水平放置的待加工的玻璃表面贴合,采用真空泵51抽取吸盘组件3与玻璃表面之间的空气使其真空,玻璃稳定地吸附于各吸盘组件3上,提升吸盘架后移动桁车,使得该玻璃随桁车移动至待加工位置,当需要调节玻璃的角度时,则可以调节翻转机构4以改变玻璃与第二支撑架2之间的角度,而当该玻璃加工完成后需要将其放置于指定位置时,则采用桁车调节吸盘架至该位置,然后缓慢下降该玻璃,采用吹气泵52向各吸盘组件3与玻璃表面之间充入空气,吸盘组件3与玻璃之间的吸附效果解除。这样吸盘架不但可以满足玻璃深加工时的翻转要求,还因为采用气泵组件5控制吸盘组件3对玻璃的吸附连接,比较稳定,以使该吸盘架可以实现大型玻璃的搬运或翻转。当然在整个过程中,关于第一支撑架1的翻转、真空泵51的抽空以及吹气泵52的充气动作均在吸盘架的控制系统6的控制下完成,对于控制系统6的电能供应采用设在第二支撑架2上的UPS电源(不间断电源),这可以防止吸盘架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电能中断的情况,避免出现安全事故。\n[0022] 参见图1以及图3,优化上述实施例,吸盘架还包括二第三支撑架7,其也是用于支撑玻璃,将该二第三支撑架7分别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支撑架1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端,第三支撑架7上也设有与气泵组件5管道53连通的若干吸盘组件3,并且位于第三支撑架\n7上的各吸盘组件3的吸附面311与位于第一支撑架1上的各吸盘组件3的吸附面311位于同一平面内。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架7与第一支撑架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当玻璃的尺寸略小时,比如当玻璃的长度为10m左右时,即拆除二第三支撑架7,只需采用第一支撑架1上的吸盘组件3吸附固定该玻璃,而当玻璃的尺寸较大时,比如其长度在18m左右,则可将而第三支撑架7拼接于第一支撑架1的相对两侧端,通过第一支撑架1与二第三支撑架7上的吸盘组件3共同吸附固定该玻璃。\n[0023] 参见图1-图3,继续优化上述实施例,第一支撑架1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端均具有第一倾斜面11,第一倾斜面11为向吸盘组件3的吸附面311一侧倾斜,第三支撑架\n7与第一支撑架1连接的一侧具有第二倾斜面71,且在第一支撑架1与第三支撑架7连接时,第一倾斜面11与第二倾斜面71贴合连接,常态下第一支撑架1连接第三支撑架7时第一倾斜面位于第二倾斜面的下方。由于第一倾斜面11为向吸盘组件3的吸附面311一侧倾斜,当玻璃处于水平位置时,第一倾斜面11位于第二倾斜面71的下方,这样第一支撑架\n1对第三支撑架7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在搬运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架1两侧二第三支撑架\n7的连接比较稳定,不易出现晃动。进一步地,在第一倾斜面11上固定有第一平板12,第一平板12凸出第一倾斜面11,第二倾斜面71上固定有第二平板72,第二平板72凸出第二倾斜面71,并且第一倾斜面11、第一平板12、第二倾斜面71以及第二平板72四者之间均平行设置。在将第一支撑架1与第三支撑架7进行连接时,对第一平板12与第二平板72进行连接固定,一般在两者凸出第一倾斜面11与第二倾斜面71的凸出端采用若干连接螺栓进行可拆卸连接,通过增设第一平板12以及第二平板72使得第一支撑架1与第三支撑架\n7的连接更加方便,当然第一平板12与第一倾斜面11之间以及第二平板72与第二倾斜面\n71之间均可以采用一体成型制成,第一倾斜面11被第一平板12挡设,第二倾斜面71被第二平板72挡设。\n[0024] 对于翻转机构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n[0025] 结构一\n[0026] 参见图4,翻转机构4包括旋转轴41、驱动杆42以及驱动件43,旋转轴41固定于第一支撑架1上,驱动杆42套设于旋转轴41上且可绕该旋转轴41转动,驱动件43固定于第二支撑架2上其在控制系统6的控制作用下能够使得驱动杆42沿驱动杆42的长度方向移动。由于驱动杆42与旋转轴41之间可转动连接,当驱动杆42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时,其带动旋转轴41移动,同时旋转轴41与驱动杆4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2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又因为第二支撑架2固定,则第一支撑架1产生翻转效果,而且通过该翻转机构4起到连接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2的作用。一般地,驱动件43为升降机。\n[0027] 结构二\n[0028] 翻转机构4包括铰接轴(图中未示出)以及伸缩气缸(图中未示出),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2通过铰接轴进行连接,在第二支撑架2固定后,第一支撑架1能够绕铰接轴转动,同时伸缩气缸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以及第二支撑架2固定连接,这样在控制系统6驱动伸缩气缸工作后,第一支撑架1则可以绕铰接轴旋转,使得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2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第一支撑架1达到翻转的目的。\n[0029] 再次参见图1,针对上述翻转机构4的两种结构形式,将第二支撑架2设于第一支撑架1的中间位置,同时翻转机构4的个数设为二个,并且将二翻转机构4分别设于第二支撑2架沿第一支撑架1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端。在桁车吊取第二支撑架2后,第二支撑架\n2通过二翻转机构4吊取第一支撑架1,由于第二支撑架2位于第一支撑架1的中间位置,同时翻转机构4设于第二支撑架2的相对两侧端,这样第二支撑架2对第一支撑架1的吊取作用点也为两个,并且这两处作用点产生的吊力使得第一支撑架1比较平稳,也减少了单一翻转机构4对第一支撑架1的吊力大小,吸盘架可以更加安全地翻转或搬运玻璃。当然在翻转机构4驱使第一支撑架1翻转时,二翻转机构4应在控制系统6的控制下同步进行。\n[0030] 进一步地,将气泵组件5也设为二组,其中一组的气泵组件5与其中一部分的吸盘组件3连通,而另一组的气泵组件5则与另一部分的吸盘组件3连通,即将所有的吸盘组件\n3分为两部分,通过二组气泵组件5分别控制两部分的吸盘组件3对玻璃的吸附或解除吸附动作。两部分的吸盘组件3可以间隔设置,即二相邻吸盘组件3分别由二组气泵组件5控制,这样当其中一气泵组件5出现故障时,另一组气泵组件5也可以控制一部分的吸盘组件\n3正常工作,同时还可以使得玻璃在搬运的过程中也不会轻易出现脱落。当然,在各吸盘组件3的动作应保持一致,即二组气泵组件5在控制系统6作用下同步抽气或同步充气。\n[0031] 再次参见图1-图3,具体地,对于吸盘组件3的结构,其包括吸盘31、吸盘杆32以及弹性件33。吸盘31的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一开口(图中未示出);吸盘杆32也具有中空的气体通道(图中未示出),该气体通道与气泵组件5通过管道53连接,将吸盘杆3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支撑架1上,其另一端则穿过吸盘31的开口与吸盘31活动连接,且在吸盘杆32穿过吸盘31的开口时,该开口的内壁与吸盘杆32的外表面贴合,保证开口的密封性,吸盘杆32穿过该开口的一端具有止挡部(图中未示出),吸盘杆32与吸盘31之间不会出现脱落,使得吸盘31与玻璃围设形成的空间与吸盘杆32的气体通道以及管道53始终保持连通;弹性件33则是套设于吸盘杆32上,其一端与吸盘31固定连接,另一端则与第一支撑架1固定连接。在这种结构中,吸盘31可以沿吸盘杆32上下滑动,但是两者之间不会出现脱离,在需要对吸盘31与玻璃之间抽气时,先将吸盘31的吸附面311与玻璃的外表面进行接触,然后继续下压第一支撑架1小段距离,弹性件33开始压缩并抵压吸盘31,压迫吸盘31使其与玻璃接触更加紧密,避免外界空气进入吸盘31与玻璃围设的空间内,然后采用气泵组件\n5经管道53以及吸盘杆32的气体管道抽取吸盘31与玻璃表面之间的空气,使得两者之间为真空,外界气压的挤压将玻璃与吸盘31连接为一整体。通过弹性件33可以在第一支撑架1下压吸盘31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该过程对玻璃造成损伤,对于弹性件33可以采用弹簧,也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塑胶件等。\n[0032] 优化吸盘组件3的结构,吸盘杆32的表面具有平面321结构,一般地吸盘杆32为圆柱状结构,对此在其圆弧面上至少铣出一个平面321结构,同时对应将吸盘31上开口的内壁也开设有平面,在将吸盘杆32穿设吸盘31开口时,吸盘杆32表面的平面321与吸盘\n31开口内壁上的平面配合,使得吸盘杆32表面与吸盘31开口内壁贴合完全,这样吸盘31可以沿吸盘杆32上下移动,但是两者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转动,吸盘架翻转或搬运玻璃时,吸盘31与玻璃之间的吸附连接比较稳定。\n[00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6-06-25 | 2016-06-25 | | |
2 | | 2015-12-20 | 2015-12-2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