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 |
申请号 | CN202120525371.7 | 申请日期 | 2021-03-12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61B5/273 | IPC分类号 | A;6;1;B;5;/;2;7;3;;;A;6;1;B;5;/;2;8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丰台区区南四环西路119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当前权利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发明人 | 邬函廷 |
代理机构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红伟;孟祥斌 |
摘要
一种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容纳腔内放置有用于固定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一,和将导联线固定在患者身上或其他位置的固定器二;固定器一包括支撑固定片和设置在支撑固定片上表面的调节固定结构;通过此种方式将固定器一与电极片连接,有效解决目前夹在电极芯片的夹子容易脱落的问题;将固定器二的两端分别与导联线和患者连接,使得导联线能够与患者发生同步移动,有效解决因导联线长度较长而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的问题。
1.一种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容纳腔内放置有用于固定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一,和将导联线固定在患者身上或其他位置的固定器二;固定器一包括支撑固定片和设置在支撑固定片上表面的调节固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其特征在于,支撑固定片的第一端设置有供电极芯片伸入的圆形孔,支撑固定片的厚度小于电极芯片的厚度;在支撑固定片上端设置第一弧形固定片,第一弧形固定片的内侧壁所在边缘与圆形孔的边缘相重合;调节固定结构能够相对支撑固定片发生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其特征在于,调节固定结构包括第二弧形固定片,固定设置在第二弧形固定片外侧的连接杆,与连接杆活动连接的螺纹杆,以及设置在支撑固定片第二端上表面的固定柱;螺纹杆第一端设置有供连接杆伸入的连接孔;固定柱上设置供螺纹杆伸入并移动的螺纹贯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其特征在于,在螺纹杆的第二端设置方便旋转操作的手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固定片和第二弧形固定片内侧围成的圆的圆心与圆形孔的圆心上下垂直映射为一点;第一弧形固定片和第二弧形固定片内侧围成的圆与圆形孔所在边缘上下垂直映射为同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固定片和第二弧形固定片的高度相同,且第一弧形固定片与支撑固定片的整体高度不低于电极片上端电极芯片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弧形固定片上表面的内侧设置圆形防护板,圆形防护板所在圆的直径小于圆形孔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其特征在于,在支撑固定片的第二端设置连接导联线连接端的连接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其特征在于,固定器二包括固定在导联线外侧的C型环和固定在患者身上的夹子,C型环和夹子一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其特征在于,C型环的开口端通过连接结构活动连接。
一种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临床上,通常是先将电极片粘贴于患者皮肤上,再用导联线一端的夹子夹住位于电极片上的电极芯片,导联线的另一端连接心电图仪,以用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但当患者进行翻身或喝水吃饭等行为时导联线一端的夹子容易自电极芯片处发生脱落,在日常监护过程中患者也很容易自己将夹子摘下,从而导致心电监护数据发生丢失;另外,临床上用的导联线包括主线和多条分线,主线和分线的长度一般都比较长,随着患者位置的移动,导联线也会发生移动,但其并不是与患者发生同步移动,在患者移动时,导联线会挂在患者身上甚至还会掉落在地面,进而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有不便,因此需要一种既能够加强导联线与电极片之间连接牢固性的,还能有效避免因导联线主线较长而来回移动的固定器。\n[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电极片和导联线进行心电检测时,夹在电极芯片的夹子容易脱落的问题,同时也为了解决因导联线的长度较长而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n[0005] 一种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放置有用于固定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一,和将导联线固定在患者身上或其他位置的固定器二;所述固定器一包括支撑固定片和设置在支撑固定片上表面的调节固定结构;通过此种方式将固定器一与电极片连接,有效解决目前夹在电极芯片的夹子容易脱落的问题;将固定器二的两端分别与导联线和患者连接,使得导联线能够与患者发生同步移动,有效解决因导联线长度较长而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的问题。\n[0006] 进一步,所述支撑固定片的第一端设置有供电极芯片伸入的圆形孔,支撑固定片的厚度小于电极芯片的厚度;在支撑固定片上端设置第一弧形固定片,第一弧形固定片的内侧壁所在边缘与圆形孔的边缘相重合;调节固定结构能够相对支撑固定片发生移动;通过此种方式先将支撑固定片放置在电极片上且电极芯片位于圆形孔内部,通过移动调节固定结构缩短调节固定结构与第一弧形固定片之间的距离,并对电极芯片实现有效固定。\n[0007] 进一步,所述调节固定结构包括第二弧形固定片,固定设置在第二弧形固定片外侧的连接杆,与连接杆活动连接的螺纹杆,以及设置在支撑固定片第二端上表面的固定柱;\n螺纹杆第一端设置有供连接杆伸入的连接孔;固定柱上设置供螺纹杆伸入并移动的螺纹贯穿孔;使用时,旋转螺纹杆将连接杆和第二弧形固定片移动至电极芯片的外围,继续旋转螺纹杆使第一弧形固定片和第二弧形固定片牢牢夹住电极芯片,此时螺纹杆与固定柱内的螺纹贯穿孔螺纹固定。\n[0008] 进一步,在所述螺纹杆的第二端设置方便旋转操作的手柄,手柄外侧壁设置为不易滑脱的磨砂面。\n[0009]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形固定片和第二弧形固定片内侧围成的圆的圆心与圆形孔的圆心上下垂直映射为一点;第一弧形固定片和第二弧形固定片内侧围成的圆与圆形孔所在边缘上下垂直映射为同圆。此种设置有效保证固定器一对电极芯片的固定效果,有效解决现有夹子易脱落、固定不够稳固的问题。\n[0010]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形固定片和第二弧形固定片的高度相同,且第一弧形固定片与支撑固定片的整体高度不低于电极片上端电极芯片的厚度;此种设置有效保证第一弧形固定片和第二弧形固定片对电极芯片的固定作用。\n[0011]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形固定片和第二弧形固定片内侧壁设置磨砂面。\n[0012] 进一步,在所述第二弧形固定片上表面的内侧设置圆形防护板,圆形防护板所在圆的直径小于圆形孔的直径;防护板的设置起到了防尘防漏电的作用。\n[0013] 进一步,在所述支撑固定片的第二端设置连接导联线连接端的连接座。\n[0014] 进一步,所述固定器二包括固定在导联线外侧的C型环和固定在患者身上的夹子,C型环和夹子一体连接;\n[0015] 进一步,所述C型环的开口端通过连接结构活动连接;连接结构包括魔术贴连接,粘扣连接或者其他方便打开和连接的结构。\n[0016] 使用时,拆开放置结构,取出固定器一和固定器二,闲置时再将固定器一和固定器二放置在放置结构内部,以防丢失。将导联线一端与连接座连接,导联线另一端连接心电图仪;然后将支撑固定片放置在电极片的上表面,通过旋转螺纹杆移动第二弧形固定片的位置,最终使得第一弧形固定片和第二弧形固定片牢牢夹住电极芯片,此时螺纹杆与固定柱螺纹稳定连接。固定器二中的C型环外套在导联线上且能够来回移动,夹子固定在患者的衣服上或者医院内病床上,有效固定导联线。\n[0017] 与现有技术的器械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一,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心电监测时,夹在电极芯片的夹子容易脱落的问题;通过设置将导联线固定在患者身上或其他位置的固定器二也解决了因导联线的长度较长而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的问题。此外,固定器一和固定器二均与导联线活动连接,且设置了能够容纳整理固定器一和固定器二的放置结构,需要时拿出,不需要时收起来即可,使用方便,简单实用。\n附图说明\n[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n[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器一固定在电极芯片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n[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螺纹杆和连接杆分离时(未设置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n[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螺纹杆与连接杆和固定柱分离时(未设置防护板)的结构剖面图;\n[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器一(设置防护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n[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弧形固定片和螺纹杆(未设置防护板)的示意图;\n[0024]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弧形固定片和螺纹杆(设置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n1、放置结构;2、固定器一;21、支撑固定片;22、圆形孔;23、第一弧形固定片;24、第二弧形固定片;25、连接杆;26、螺纹杆;27、固定柱;28、连接孔;29、螺纹贯穿孔;210、手柄;211、圆形防护板;212、连接座;3、固定器二;31、C型环;32、夹子;4、电极片;41、电极芯片。\n具体实施方式\n[0025]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n[0026] 实施例1一种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n[0027] 一种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放置结构1;其特征在于,容纳腔内放置有用于固定导联线与电极片4的固定器一2,和将导联线固定在患者身上或其他位置的固定器二3;固定器一2包括支撑固定片21和设置在支撑固定片21上表面的调节固定结构;通过此种方式将固定器一2与电极片4连接,有效解决目前夹在电极芯片41的夹子32容易脱落的问题;将固定器二3的两端分别与导联线和患者连接,使得导联线能够与患者发生同步移动,有效解决因导联线长度较长而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的问题。\n[0028] 支撑固定片21的第一端设置有供电极芯片41伸入的圆形孔22,支撑固定片21的厚度小于电极芯片41的厚度;在支撑固定片21上端设置第一弧形固定片23,第一弧形固定片\n23的内侧壁所在边缘与圆形孔22的边缘相重合;调节固定结构能够相对支撑固定片21发生移动;通过此种方式先将支撑固定片21放置在电极片4上且电极芯片41位于圆形孔22内部,通过移动调节固定结构缩短调节固定结构与第一弧形固定片23之间的距离,并对电极芯片\n41实现有效固定。\n[0029] 调节固定结构包括第二弧形固定片24,固定设置在第二弧形固定片24外侧的连接杆25,与连接杆25活动连接的螺纹杆26,以及设置在支撑固定片21第二端上表面的固定柱\n27;螺纹杆26第一端设置有供连接杆25伸入的连接孔28;固定柱27上设置供螺纹杆26伸入并移动的螺纹贯穿孔29;使用时,旋转螺纹杆26将连接杆25和第二弧形固定片24移动至电极芯片41的外围,继续旋转螺纹杆26使第一弧形固定片23和第二弧形固定片24牢牢夹住电极芯片41,此时螺纹杆26与固定柱27内的螺纹贯穿孔29螺纹固定。\n[0030] 在支撑固定片21的第二端设置连接导联线连接端的连接座212。\n[0031] 固定器二3包括固定在导联线外侧的C型环31和固定在患者身上的夹子32,C型环\n31和夹子32一体连接;C型环31的开口端通过连接结构活动连接;连接结构包括魔术贴连接,粘扣连接或者其他方便打开和连接的结构。\n[0032] 实施例2一种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n[003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技术特征:\n[0034] 在螺纹杆26的第二端设置方便旋转操作的手柄210,手柄210外侧壁设置为不易滑脱的磨砂面。\n[0035] 第一弧形固定片23和第二弧形固定片24内侧围成的圆的圆心与圆形孔22的圆心上下垂直映射为一点;第一弧形固定片23和第二弧形固定片24内侧围成的圆与圆形孔22所在边缘上下垂直映射为同圆。此种设置有效保证固定器一2对电极芯片41的固定效果,有效解决现有夹子32易脱落、固定不够稳固的问题。第一弧形固定片23和第二弧形固定片24的高度相同,且第一弧形固定片23与支撑固定片21的整体高度不低于电极片4上端电极芯片\n41的厚度;此种设置有效保证第一弧形固定片23和第二弧形固定片24对电极芯片41的固定作用。第一弧形固定片23和第二弧形固定片24内侧壁设置磨砂面。\n[0036] 实施例3一种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n[0037]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技术特征:\n[0038] 在第二弧形固定片24上表面的内侧设置圆形防护板211,圆形防护板211所在圆的直径小于圆形孔22的直径;防护板的设置起到了防尘防漏电的作用。\n[0039]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