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 |
申请号 | CN201280072156.X | 申请日期 | 2012-11-19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3638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44B19/42 | IPC分类号 | A;4;4;B;1;9;/;4;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YKK株式会社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东京千代田区神田和泉町1番地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YKK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 | YKK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箱井勉;内山诚司;布目拓也 |
代理机构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臧建明 |
摘要
一种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在拉链头组装机转台的收纳凹部呈纵姿势设置的本体上,能将拉片以纵姿势方向稳定设置。设置在转台(4)的装置本体(20)包含:收纳凹部(5a)和拉片保持部(5b)。收纳凹部(5a)以纵姿势设置本体(1)。拉片保持部(5b)具有左右的拉片压板(30),以板弹簧(32)将拉片压板(30)保持在夹持拉片(2)的按压位置。拉片压板(30)夹持以纵姿势设置在本体(1)的拉片(2),并把拉片(2)压入左右拉片压板(30)之间,藉此反抗板弹簧(32)而移动,因此可在本体(1)装设拉片(2),并利用左右的拉片压板(30)保持拉片(2)。
1.一种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用来组合拉链用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纳凹部(5a)与拉片保持部(5b),设在按预定角度间歇旋转的转台(4)上,所述收纳凹部(5a)以纵姿势设置拉链头的本体(1),所述拉片保持部(5b)在设置于所述收纳凹部(5a)的所述本体(1)上,以左右的拉片压板(30),用纵姿势夹持拉片(2);
其中所述左右的拉片压板(30)在按压位置及按压解除位置之间移动自如,所述按压位置是对向的一端部(31)夹持所述拉片(2)的位置,所述按压解除位置是解除所述拉片(2)的夹持的位置,藉由承担按压解除方向的外力,该左右拉片压板(30)朝向所述按压解除位置移动,
其中在所述本体安装装置设置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移动所述左右的拉片压板(30)反抗弹性构件至所述按压解除位置,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设置拉片按压移动部(40b)的可动构件(40),
所述可动构件(40)在上方位置和下方位置的上下方向之间移动,所述上方位置是所述拉片按压移动部(40b)相对于所述左右的拉片压板(30)朝上方移动的位置,所述下方位置则是该拉片按压移动部(40b)相对于所述左右的拉片压板(30)朝下方移动的位置,当所述可动构件(40)在所述上方位置时,所述左右的拉片压板(30)是位在由所述弹性构件夹持所述拉片(2)的所述按压位置,
当所述可动构件(40)移动到所述下方位置时,所述左右的拉片压板(30)是移动到由所述拉片按压移动部(40b)反抗所述弹性构件并解除所述拉片(2)的夹持的所述按压解除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其中所述左右的拉片压板(30)的所述一端部(31),具有:
夹持面(31a),夹持所述拉片(2);以及
导引面(31b),和所述夹持面(31a)连续且朝向前方,
其中,藉由把所述拉片(2)往后方移动而压入所述左右的拉片压板(30)的所述导引面(31b)之间,所述左右的拉片压板(30)朝隔开所述夹持面(31a)的方向移动,且通过弹性构件使所述左右的拉片压板(30)朝向所述夹持面(31a)接近的所述按压位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其中所述可动构件(40)具有本体保持部(40a、41d),所述本体保持部(40a、41d)保持设置在所述收纳凹部(5a)的拉链头的所述本体(1),
所述可动构件(40)是移动自如地设在所述上方位置和所述下方位置之间,所述上方位置是保持着所述本体(1)不会从所述收纳凹部(5a)掉落的位置,而所述下方位置是解除保持所述本体(1)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其中在具有所述拉片按压移动部(40b)的所述可动构件(40)上,设置所述本体保持部(40a、41d),在所述可动构件(40)的上部(40a)保持所述本体(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其中
所述拉链头的本体(1),以导引柱(1c)连结上翼板(1a)和下翼板(1b),且以所述导引柱(1c)朝上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收纳凹部(5a),在所述上翼板(1a)和所述下翼板(1b)之间,插入所述可动构件(40)的所述上部(40a)以保持所述本体(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其中所述上部(40a)的上端面具有凹部(41d),
所述拉链头的本体(1),以导引柱(1c)连结上翼板(1a)和下翼板(1b),且以所述导引柱(1c)朝上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收纳凹部(5a),在所述上翼板(1a)和所述下翼板(1b)之间,插入所述可动构件(40)的所述上部(40a),而且所述该凹部(41d)嵌合在所述本体(1)的所述导引柱(1c)内以保持所述本体(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其中在所述转台(4)安装装置本体(20),
所述装置本体(20)具有收纳凹部(5a)与导引孔(50),所述导引孔(50)为将所述收纳凹部(5a)的下部开口到所述装置本体(20)的下面,
所述可动构件(40)是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设在所述导引孔(50)内,且在所述可动构件(40)和所述导引孔(50)之间,形成间隙,在所述装置本体(20)设置所述拉片保持部(5b)。
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用来组合拉链用的拉链头。\n背景技术\n[0002] 拉链用的拉链头,举例而言具有三个零件,为本体、板状且具有弹性的锁销(板弹簧)及拉片。已知的技术是在拉片设于本体的状态下,把锁销组装到本体,使得拉片安装到本体(参照专利文献1)。\n[0003] 这种组合拉链头的拉链头组装机已知例如是在间歇旋转转台(基盘)的收纳凹部,设置已安装有拉片的本体,以零件安装装置将锁销安装到本体上(参照专利文献2)。\n[0004] [现有技术文件]\n[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10808号公报\n[0006]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实公平6-5066号公报\n发明内容\n[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n[0008] 上述已知的拉链头组装机,是在转台的收纳凹部将本体以纵姿势(即作为拉链头使用时的本体移动方向是朝向垂直方向的姿势)设置,因而具有容易从横方向将锁销组装到本体的优点。\n[0009] 可是,上述已知的拉链头组装机,是在本体预安装拉片的状态下,把本体设置在转台的收纳凹部,虽然拉片不会从本体脱落,但在把本体设于转台以前,在本体安装拉片的作业变成必要。\n[0010] 为了要解决上述的问题,把本体设于转台之后,再于本体上设置好拉片就行了,不过,这样做的话,因本体在转台以纵姿势被设置,拉片也以纵姿势(即作为拉链头使用时的拉片移动方向是朝向垂直方向的姿势)被设置在本体,因为拉片不稳可能会因转台旋转等而有拉片从本体掉落之虞。\n[0011]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在纵姿势设置的本体上,能以纵姿势稳定设置拉片,使得拉片不会掉落。\n[0012] 解决课题的手段\n[0013] 本发明是一种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用来组合拉链用的拉链头:\n[0014] 收纳凹部5a与拉片保持部5b,设在按预定角度间歇旋转的转台4上,收纳凹部5a以纵姿势设置拉链头的本体1,拉片保持部5b在设置于收纳凹部5a的本体1上,以左右的拉片压板30,用纵姿势夹持拉片2。\n[0015] 其中上述左右的拉片压板30,可在按压位置及按压解除位置之间移动自如,所述的按压位置是对向的一端部31夹持拉片2的位置,所述的按压解除位置是解除拉片2的夹持的位置,藉由承担按压解除方向的外力,左右的拉片压板30朝向按压解除位置移动。\n[0016] 本发明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其中左右的拉片压板30的一端部31,包括夹持拉片2的夹持面31a以及导引面31b,导引面31b和夹持面31a连续且朝向前方。其中,藉由把拉片2往后方移动而压入所述左右的拉片压板30导引面31b之间,左右拉片压板30朝隔开夹持面31a的方向移动。\n[0017] 藉由弹性构件使左右的拉片压板30朝向夹持面31a接近的按压位置移动。\n[0018] 如此一来,因为使拉片2在左右的拉片压板30之间向后移动,能够以左右的拉片压板30的夹持面31a保持夹持拉片2,因而可简单地在本体1设置拉片2。\n[0019] 本发明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其中在上述的本体安装装置设置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反抗弹性构件而移动所述的左右的拉片压板30至按压解除位置。\n[0020] 该移动机构具有设置拉片按压移动部40b的可动构件40。\n[0021] 可动构件40在上方位置和下方位置的上下方向之间移动。上方位置是拉片按压移动部40b相对于左右的拉片压板30朝上方移动的位置,下方位置则是拉片按压移动部40b相对于左右的拉片压板30朝下方移动的位置。当可动构件40位在上方位置时,左右的拉片压板30是位在由弹性构件夹持拉片2的按压位置。当该可动构件40移动到下方位置时,左右的拉片压板30是移动到按压移动部40b反抗弹性构件并解除拉片2的夹持的按压解除位置。\n[0022] 如此一来,排出把拉片2等组装到设置在收纳凹部5a的本体1而做成拉链头的成品时,基于左右的拉片压板30,能解除夹持拉片2,因而可容易地从收纳凹部5a排出成品。\n[0023] 本发明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其中上述的可动构件40具有本体保持部\n40a、41d,本体保持部40a、41d保持设置在该收纳凹部5a的拉链头本体1,可动构件40是移动自如地设在上方位置和下方位置之间。上方位置是保持著本体1不会从收纳凹部5a掉落的位置,而下方位置是解除保持本体1的位置。\n[0024] 如此一来,转台4旋转时,不会有本体1由收纳凹部5a掉落之虞。\n[0025] 并且,从收纳凹部5a排出成品时,容易解除本体1的保持,使成品能从收纳凹部5a排出。\n[0026] 本发明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其中在具有上述拉片按压移动部40b的可动构件40上,设置所述本体保持部40a、41d,在可动构件40的上部40a保持本体1。\n[0027] 如此一来,可减少零件数而较经济。\n[0028] 本发明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其中在所述可动构件40上部40a的上端面,具有凹部41d。\n[0029] 所述拉链头本体1,以导引柱1c连结上翼板1a和下翼板1b,且以导引柱1c朝上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的收纳凹部5a;在上翼板1a和下翼板1b之间,插入所述的可动构件40的上部\n40a,而且将上述凹部41d嵌合在本体1的导引柱1c内以保持本体1。\n[0030] 如此一来,藉由可动构件40位在上方位置,其上部40a插入到本体1的上翼板1a和下翼板1b之间,凹部41d嵌合到本体1的导引柱1c,因而便能确实地保持以纵姿势设置在收纳凹部5a的本体1。\n[0031] 本发明拉链头组装机的本体安装装置,其中在所述的转台4安装装置本体20。\n[0032] 装置本体20具有收纳凹部5a与导引孔50,导引孔50为将上述的收纳凹部5a的下部开口到装置本体20的下面。\n[0033] 可动构件40是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设在导引孔50内,且在可动构件40和导引孔\n50之间,形成间隙。\n[0034] 在所述的装置本体20,设置拉片保持部5b。\n[0035] 如此一来,可动构件40能够在前后及左右方向不摇动地上下平顺地移动,而且能将进入收纳凹部5a内的异物通过间隙排出。\n[0036] 而且,在装置本体20设置收纳凹部5a及拉片保持部5b,并将此装置本体20安装在转台4上,所以不需要加工转台4来设置收纳凹部5a及拉片保持部5b,藉由把装置本体20安装在转台4上,就可作为具有收纳凹部5a及拉片保持部5b的本体安装装置5,能简单地在转台4设置复数个本体安装装置5。\n[0037] 发明效果\n[0038] 根据本发明,在以纵姿势设置在收纳凹部5a内的本体1上,可利用拉片保持部5b保持纵姿势设置的拉片2,拉片2可稳定设置,不会因转台4旋转等而使拉片2掉落。\n附图说明\n[0039] 图1是拉链头的分解剖面图。\n[0040] 图2是拉链头的组合状态剖面图。\n[0041] 图3是拉链头组装机的概略平面图。\n[0042] 图4是本体安装装置部分的正面图。\n[0043] 图5是本体安装装置部分的右侧视图。\n[0044] 图6是本体安装装置部份的平面图。\n[0045] 图7是可动构件的正面图。\n[0046] 图8是图7之A-A放大剖面图。\n[0047] 图9是图4之B-B剖面图。\n[0048] 图10是图4之C-C剖面图。\n[0049] 图11是图4之D-D剖面图。\n[0050] 符号说明\n[0051] 1:本体\n[0052] 2:拉片\n[0053] 4:转台\n[0054] 5:本体安装装置\n[0055] 5a:收纳凹部\n[0056] 5b:拉片保持部\n[0057] 20:装置本体\n[0058] 21:后面构件\n[0059] 22:前面构件\n[0060] 23:纵沟\n[0061] 30:拉片压板\n[0062] 31:端部\n[0063] 31a:夹持面\n[0064] 31b:导引面\n[0065] 31c:后侧部\n[0066] 32:板弹簧\n[0067] 40:可动构件\n[0068] 40a:上部\n[0069] 40b:拉片按压移动部\n[0070] 41:本体部\n[0071] 41d:凹部\n[0072] 42:突出部\n[0073] 43:导引部\n[0074] 44:突条\n[0075] 50:导引孔\n具体实施方式\n[0076] 如图1所示,以本发明的拉链头组装机组合而成的拉链用的拉链头,包含三个零件,本体1、拉片2及锁销3。\n[0077] 本体1的上翼板1a和下翼板1b由导引柱1c连接。上翼板1a包含爪穴1d、穴1e、突片\n1f及受片1g。导引柱1c具有卡止部1h,而且上翼板1a和下翼板1b之间,形成元件导引部1i。\n[0078] 拉片2具有安装用的开口2a,把开口2a挂到本体的突片1f上以安装到本体1。\n[0079] 锁销3将既定宽度长条状且具弹性的板材折弯成约コ字型,在弹簧部3a的两端具有钩爪3b及止销3c,靠近弹簧部3a的一端形成引挂孔3d,而且在冲压弹簧部3a的中间形成卡止舌片3e。\n[0080] 而且,如图2所示,把钩爪3b插入爪穴1d,且一边在卡止舌片3e插入穴1e时,一边在把止销3c卡扣在卡止部1h,因而在本体1安装锁销3。\n[0081] 据此,在拉链头的本体1上安装拉片2。\n[0082] 钩爪3b在元件导引部1i突出而在扣件元件之间咬合,使得拉链头不移动而呈停止状态。以拉片2将锁销3抬起,从元件导引部1i拔出钩爪3b,使得拉链头成为可动的非停止状态。也就是说,这是具有停止的功能的拉链头。\n[0083]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拉链头组装机具有转台4,为以预定角度间歇旋转的旋转盘,在转台4的外周围,设置复数个本体安装装置5,在旋转方向间隔放置。例如是以45度间隔,设置八个本体安装装置5。\n[0084] 在转台4的周围沿旋转方向等间隔设置本体供给装置6、本体检查装置7、拉片供给装置8、拉片检查装置9、锁销供给装置10、锁销检查装置11、成品检查装置12、排出装置13。\n例如是以45度间隔设置。\n[0085] 接着以上述拉链头组装机,如下之叙述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的拉链头。\n[0086] 把转台4停止在本体安装装置5面向本体供给装置6的位置,由本体供给装置6把本体1供给并设置到本体安装装置5。\n[0087] 旋转转台4,使上述的本体安装装置5停止在面向本体检查装置7的位置,以本体检查装置7感测在本体安装装置5上有无本体1。\n[0088] 旋转转台4,使上述的本体安装装置5停止在面向拉片供给装置8的位置,把拉片2供应并设置到已设置于本体安装装置5上的本体1。\n[0089] 旋转转台4,使上述的本体安装装置5停止在面向拉片检查装置9的位置,感测设置在本体安装装置5上的本体1上有无拉片2。\n[0090] 旋转转台4,使上述的本体安装装置5停止在面向锁销供给装置10的位置,对设置在本体安装装置5上的本体1,供应并设置锁销3。于此,在拉链头的本体1上组装锁销3。\n[0091] 旋转转台4,使上述的本体安装装置5停止在面向锁销检查装置11的位置,以锁销检查装置11检查锁销3的组装状况。\n[0092] 旋转转台4,使上述的本体安装装置5停止在面向成品检查装置12的位置,检查锁销3的下垂状态。\n[0093] 旋转转台4,使上述的本体安装装置5停止在面向排出装置13的位置,排出设置在本体安装装置5的成品(拉链头)。\n[0094] 下一步,将说明本体安装装置5。\n[0095] 接着说明沿转台4旋转方向的水平方向为左右方向;与左右方向垂直且朝向转台4旋转中心的水平方向为前后方向,靠近转台4的旋转中心为后方,旋转中心的相反侧则为前方。\n[0096] 如图4~图6所示,本体安装装置5具有安装在转台4上的装置本体20。\n[0097] 在装置本体20上,具有收纳凹部5a和拉片保持部5b。收纳凹部5a收纳并设置本体\n1,拉片保持部5b在收纳凹部5a以纵姿势设置的本体1上,保持以纵姿势设置的拉片2。\n[0098] 装置本体20大致上为立方体形状,具有上面20a、下面20b、左右侧面20c、后面20d及前面20e。\n[0099] 收纳凹部5a设置在装置本体20的上部,在装置本体20的上面20a和前面20e有开口,如图4假想线所示,在收纳凹部5a的上部,上述的本体供给装置6的滑动槽(Shute),朝上下方向设置,并且图示中省略拉片供给装置8,其位在前方朝向水平方向设置。\n[0100] 而且,通过上述滑动槽的本体1,是以导引柱1c朝上的纵姿势被供应,因此本体1通过上部开口,在收纳凹部5a内以导引柱1c朝上、上翼板1a朝前的纵姿势被设置。\n[0101] 在本体1被设置的状态下,移动转台4和装置本体20,停止在面向拉片供给装置8的位置,使拉片2朝向设置在收纳凹部5a的本体1上翼板1a,由前方向后方移动,使得拉片2通过收纳凹部5a前方的开口,在上述的上翼板1a以纵姿势设置。\n[0102] 拉片保持部5b具有左右的拉片压板30。在装置本体20之收纳凹部5a边界的左侧部份和右侧部分,各自设置左右的拉片压板30。\n[0103] 如图6假想线所示,左右的拉片压板30位于设置在本体1上的拉片2的左右两侧方,且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一端部31接触夹持拉片2左右端面的按压位置,及一端部31离开拉片2左右端面的按压解除位置之间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左右的拉片压板30保持在按压位置,且承担压板解除方向的外力,因此左右的拉片压板30可朝向按压解除位置移动,使得拉片2能从前方向后方压入到左右的拉片压板30之间。\n[0104] 例如把拉片压板30的一端部31做成具有夹持面31a和与夹持面31a的前方连续且朝向前后方向的前方的导引面31b,在平面上大致呈ㄑ字型,左右的夹持面31a为平行的平面,左右导引面31b从与夹持面31a的前方连续的后方向前依次为朝左右侧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左右导引面31b的间隔,由后向前越来越大,如平面的八字型。\n[0105] 而且,安装在装置本体20左右侧面20c的弹性构件,例如是板弹簧32,接触左右的拉片压板30另一端33,朝按压位置移动拉片压板30,因此左右的拉片压板30的一端部31,保持在比图4及图6所示的位置还要稍微接近的位置。\n[0106] 藉由这样做,当使拉片2呈纵姿势,从前方朝向后方水平移动,压入到左右拉片压板30一端部31之间,拉片2的左右端面被左右导引面31b按压,拉片压板30承担朝向压板解除方向的外力,藉由此外力,拉片压板30朝反抗板弹簧32而分离的方向移动,直到被压入左右夹持面31a为止,因而能以左右夹持面31a夹持拉片2的左右端面。\n[0107] 如上所述,在本体1设置拉片2之后,安装锁销3。完成的拉链头成品,以排出装置13从收纳凹部5a排出,但在以拉片压板30夹持上述的拉片2的状态下,很难排出成品。\n[0108] 因此,本发明在装置本体20设置移动机构,把左右的拉片压板30移动到按压解除位置,使排出成品时,可释放拉片2的夹持。\n[0109] 上述的移动机构包括可动构件40,是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设置在装置本体20上。\n[0110] 可动构件40如图7及图8所示,具有朝向左右方向的宽度,且具有在宽度方向中间的本体部41、一对突出部42、导引部43及突条44。一对突出部42一体地设置在本体部41宽度方向两侧,朝向宽度方向侧面突出,各突出部42的宽度方向一侧设置导引部43,且突条44设置在本体部41的前方。\n[0111] 本体部41前后方向的尺寸(即厚度)最大,突出部42前后方向的尺寸(即厚度)最小,导引部43前后方向的尺寸(即厚度)介于本体部41和突出部42厚度之间。本体部41前面\n41a和导引部43前面43a在前后方向上位在同一位置,突出部42的前面42a比本体部41的前面41a及导引部43的前面43a更靠后方,本体部41的后面41b比导引部43的后面43b更靠后方,突出部42的后面42b比本体部41的后面41b及导引部43的后面更靠前方。\n[0112] 可动构件40左右方向的尺寸(即宽度)比收纳凹部5a左右方向的尺寸(即宽度)还大,左右的突出部42靠上部的左右两侧部份,以既定长度各自切除。可动构件40上部40a左右方向的尺寸(即宽度)比可动构件40左右方向的尺寸还小。\n[0113] 上部40a靠下面处是拉片按压移动部40b,把左右的拉片压板30移动到按压解除位置。\n[0114] 换句话说,上述的突出部42的切断端面42c靠下面为倾斜面45、平行面46,大致弯成ㄑ字型,藉由此倾斜面45,其左右方向的尺寸(即宽度)朝下慢慢变小,左右平行面的左右方向尺寸(即宽度)比切断端面42c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即上部40a的宽度)还小,如图7中的假想线所示,位在比拉片压板30一端部31的夹持面31a前后方向更后面的后侧部31c和平行面46接触,拉片压板30位于将上述的拉片2夹持的按压位置,当后侧部31c接触切断端面42c时,上述拉片压板30则位于上述按压解除位置。\n[0115] 如图9至图11所示,可动构件40是以上部40a在收纳凹部5a内突出,拉片按压移动部40b面对拉片压板30而设置在装置本体20上,且设成在上方位置及下方位置的上下方向之间移动自如。\n[0116] 当可动构件40位在上方位置时,按压移动部40b会相对于左右的拉片压板30往上方移动,且保持本体1不会由收纳凹部5a掉落。\n[0117] 当可动构件40位在下方位置时,按压移动部40b会相对于左右的拉片压板30往下方移动,且释放本体1的保持。\n[0118] 然后,以未绘示的弹簧,把可动构件40保持在图4所示的上方位置。当可动构件40位在上方位置时,如图9所示,拉片按压移动部40b的平行面46会与位在拉片压板30的一端部31的夹持面31a的前后方向的更后侧的后侧部31c连接。\n[0119] 通过可动构件40从上述的上方位置往下方移动到下方位置,切断端面42c通过拉片按压移动部40b的倾斜面45,与比拉片压板30的一端部的夹持面31a在前后方向更后侧的后侧部31c连接,藉此,拉片压板30移动到按压解除位置。\n[0120] 换句话说,上述的拉片按压移动部40b是用倾斜部把宽度大的上部与宽度小的下部连续的形状。\n[0121] 如上述,藉由使可动构件40上部40a在收纳凹部5a内突出,可利用此上部40a保持着以纵姿势设置在收纳凹部5a内的本体1。换句话说,上部40a具有本体保持部,保持设置在收纳凹部5a的本体1。\n[0122] 举例而言,在本体1的上翼板1a和下翼板1b之间,嵌入上部40a,使得形成在本体部\n41上面的凹部41d保持嵌入导引柱1c。\n[0123] 透过这样做,转台4旋转时,例如当旋转转台4时,从面向本体供给装置6的位置到面对拉片供给装置8的位置,使得本体1不会因震动而从收纳凹部5a掉落。\n[0124] 如上所述,在本体1保持于可动构件40的上部40a的状态下,虽然不容易如上述那样排出成品,但是藉由把可动构件40移动到前述的下方位置,把上部40a从本体的上翼板\n1a、下翼板1b之间拉出,便能解除保持,而可平顺排出成品。\n[0125] 接下来详细说明各零件。\n[0126] 装置本体20包含后面构件21及前面构件22,后面构件21安装在转台4上,前面构件\n22安装在后面构件21上。\n[0127] 后面构件21的上部21a比前面21b更往前突出,上部21a的下面及形成在前面构件\n22上部的缺口凹部22a之间,设置在左右方向可移动的拉片压板30。\n[0128] 在后面构件21的左右侧面,固定安装板弹簧32的下部,在拉片压板30的另一端33连接板弹簧32上部。如图9所示,拉片压板30其后部的突部34和后面构件21的左右的侧面连接,且拉片压板30的另一端33接触板弹簧32,且另一端33从前面构件22朝向后面构件21延伸。\n[0129] 在后面构件21的上部21a,收纳凹部5a各自形成上面、前面及下面的开口,后面构件21的前面21b和前面构件22之间形成的导引孔50连通收纳凹部5a的下部。\n[0130] 如图10所示,可动构件40左右的导引部43在导引孔50内之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没有间隙地被支持上下滑动,可动构件40在上下方向可平顺地且在左右及前后方向不摇动地移动。\n[0131] 可动构件40的本体部41的后面41b、突出部42的后面42b及导引孔50之间,形成间隙间隙是和上述收纳凹部5a下部连通,而且连通到装置本体20下面20b。\n[0132] 据此,能将进入收纳凹部5a内的小异物(屑)通过上述间隙往下方排出。\n[0133] 例如,在后面构件21前面21b的左右中间部,在上下方向连续形成纵沟23。\n[0134] 把前面构件22当作左右的前面覆盖物24,前面覆盖物24具有安装部24a及突出部\n24b。\n[0135] 而且,在后面构件的前面21b,以螺栓等的固定物固定安装部24a。突出部24b后面和后面构件21前面21b隔开,因此形成上述的导引孔50。\n[0136] 在突出部24b后面、后面构件21前面21b、安装部24a内侧面分别连接上述的导引部\n43的前面43a、后面43b、侧面43c,以不往前后及左右方向摇动地进行导引。\n[0137] 将可动构件40本体部41的后面侧边以可上下滑动的方式嵌合在纵沟23内。\n[0138] 左右的前面覆盖物24的突出部24b是往左右方向隔开,在面对的端面连接上述的突条44。\n[0139] 突条44可只设置在靠下面。\n[0140] 上述的可动构件40的上部40a进入本体1的上翼板1a及下翼板1b之间,因此前后方向的尺寸(即厚度)不得不小,如图11所示,切断除去可动构件40本体部41靠上部的前面部分、后面部份,使得上部40a的厚度变薄。\n[0141] 在上方位置及下方位置之间移动可动构件40的机构,优选以弹簧(未绘示)把可动构件40保持在上方位置,并在可动构件40下部安装凸轮从动件51,并设置凸轮(未绘示)面对上述成品的排出装置13,当收纳完成品的收纳凹部5a移动到面向完成品的排出装置13的位置时,使凸轮从动件51与凸轮连接而使可动构件40移动到下方位置。\n[0142] 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也可采用汽缸或马达等的动力源直接在上下位置之间移动可动构件40。\n[0143] 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是在与转台4不同的装置本体20上,设置收纳凹部5a及拉片保持部5b以作为本体安装装置5,可制造复数个本体安装装置5安装在转台4上既定的位置,所以不需要在转台4的复数个地方加工做出本体安装装置5的麻烦工作,这个实施型态能在转台4简单地设置复数个本体安装装置5。\n[0144] 进一步,转台4较大且容易加工的话,可将收纳凹部5a及拉片保持部5b分别设在转台4的多个地方。\n[0145] 由于在一个可动构件40上,设置保持本体1的部分(上部40a)与把拉片压板30移动到按压解除位置的拉片按压移动部40b,上述实施型态可减少零件数。\n[0146] 进一步,也可分别设置保持本体1的可动构件与具有拉片按压移动部的可动构件,也可只设置具有拉片按压移动部的可动构件。\n[0147] 虽可以左右的前面覆盖物24当作前面构件22,也可以把前面构件22做成一体。\n[0148] 并且,后面构件21及前面构件22也可做成一体而作为装置本体20。
法律信息
- 2017-10-24
- 2015-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44B 19/42
专利申请号: 201280072156.X
申请日: 2012.11.19
- 2015-08-1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86-12-16
| | |
2
| |
2012-07-04
|
2011-12-29
| | |
3
| | 暂无 |
2004-11-26
| | |
4
| | 暂无 |
2009-07-09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