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3D图像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申请号 | CN201610020718.6 | 申请日期 | 2016-01-13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3280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4N13/128 | IPC分类号 | H;0;4;N;1;3;/;1;2;8;;;H;0;4;N;1;3;/;1;2;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入驻深圳市前海商务秘书有限公司)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罗艳青;简培云;刘宁 |
代理机构 | 深圳协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章小燕 |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3D图像的处理方法,为有效减小处理运算的复杂度从而提升处理速度而发明。所述3D图像利用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第一视图中的第一处理区域,第一处理区域包围第一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根据第一处理区域,确定第二视图中的第二处理区域,第二处理区域位于第二视图中与第一视图的第一处理区域对应的位置,且相对于第一处理区域在预定方向上进行了拉伸,以使第二处理区域包围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根据第一处理区域,对第一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以及根据第二处理区域,对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利用处理后的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新的3D图像。本发明可以用于裸眼3D显示技术领域。
1.一种3D图像的处理方法,所述3D图像利用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视图中的第一处理区域,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包围所述第一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
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区域,确定所述第二视图中的第二处理区域,所述第二处理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视图中与所述第一视图的所述第一处理区域相同的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处理区域根据预先设定的拉伸比例和拉伸方向进行了拉伸,以使所述第二处理区域包围所述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
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对所述第一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处理区域,对所述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
利用所述处理后的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新的3D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视图中的第一处理区域包括:
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检测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待处理对象,从而确定所述第一处理区域,使得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包围所述待处理对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拉伸比例为1.0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比例为1.0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包括美化处理或虚化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对象为人脸。
7.一种3D图像的处理装置,所述3D图像利用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视图中的第一处理区域,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包围所述第一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区域,确定所述第二视图中的第二处理区域,所述第二处理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视图中与所述第一视图的所述第一处理区域相同的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处理区域根据预先设定的拉伸比例和拉伸方向进行了拉伸,以使所述第二处理区域包围所述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对所述第一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处理区域,对所述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
成像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处理后的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新的3D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
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检测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待处理对象,从而确定所述第一处理区域,使得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包围所述待处理对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拉伸比例为1.01-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比例为1.07。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进行的处理包括美化处理或虚化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任一项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对象为人脸。
一种3D图像的处理方法和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立体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3维,3Dimensions)图像的处理方法和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人们通常通过双眼同时观看物体,由于人的双眼之间存在眼间距,左右眼之间大约相隔65mm,因此,观看物体时双眼的注视角度不同,造成左右眼接收到的视觉图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由于左右眼接收到的视觉图像不同,大脑综合了左右眼两幅图像的信息对图像进行叠加重生,从而使观看者产生立体感。而3D显示技术通常就是利用上述原理,构建分别被人的左眼和右眼接受的具有细微差异的不同视图,让人眼所感知,最后产生立体的感觉。\n[0003] 现有技术中,对2D图像的处理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例如,对2D图像中的图像内容进行虚化,对2D图像中的图像内容进行美化等,其中美化操作例如可以为对人脸进行美白、磨皮、去瑕疵、提亮等操作。然而,若要将2D图像的这些处理沿用到3D图像上,即对3D图像进行处理,那么就需要对形成3D图像的、被左眼接受的左视图和被右眼接受的右视图中相同的图像内容分别进行处理,即分别查找到左视图和右视图中的该图像内容进而对左视图和右视图中的该图像内容进行处理,然后利用处理后的左视图和右视图形成3D图像,从而达到对3D图像进行处理的目的。但如果这样对3D图像进行处理,运算会较为复杂,处理速度较慢,用户体验会较差。\n发明内容\n[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图像的处理方法和装置,能够有效减小处理运算的复杂度从而提升处理速度。\n[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3D图像的处理方法,所述3D图像利用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所述方法包括:\n[0006] 确定所述第一视图中的第一处理区域,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包围所述第一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n[0007] 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区域,确定所述第二视图中的第二处理区域,所述第二处理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视图中与所述第一视图的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对应的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在预定方向上进行了拉伸,以使所述第二处理区域包围所述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n[0008] 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对所述第一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处理区域,对所述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n[0009] 利用所述处理后的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新的3D图像。\n[0010]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施方式中:\n[0011] 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视图中的第一处理区域包括:\n[0012] 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检测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待处理对象,从而确定所述第一处理区域,使得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包围所述待处理对象。\n[0013]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实施方式中:\n[0014]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区域,确定所述第二视图中的第二处理区域包括:\n[0015] 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在所述第一视图中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视图中与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对应的区域;\n[0016] 根据预先设定的拉伸比例和拉伸方向,对所述对应的区域进行拉伸,从而确定所述第二视图中的第二处理区域。\n[0017]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拉伸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拉伸比例为1.01-1.1。\n[0018]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拉伸比例为1.07。\n[0019]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包括美化处理或虚化处理。\n[0020] 结合第一方面或前述任意一种可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待识别对象为人脸。\n[0021]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3D图像的处理装置,所述3D图像利用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所述装置包括:\n[0022]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视图中的第一处理区域,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包围所述第一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n[0023]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区域,确定所述第二视图中的第二处理区域,所述第二处理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视图中与所述第一视图的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对应的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在预定方向上进行了拉伸,以使所述第二处理区域包围所述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n[0024]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对所述第一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处理区域,对所述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n[0025] 成像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处理后的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新的3D图像。\n[0026]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实施方式中:\n[0027]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n[0028] 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检测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待处理对象,从而确定所述第一处理区域,使得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包围所述待处理对象。\n[0029]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n[0030] 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在所述第一视图中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视图中与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对应的区域;\n[0031] 根据预先设定的拉伸比例和拉伸方向,对所述对应的区域进行拉伸,从而确定所述第二视图中的第二处理区域。\n[0032]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拉伸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拉伸比例为1.01-1.1。\n[0033]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拉伸比例为1.07。\n[0034]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包括美化处理或虚化处理。\n[0035] 结合第二方面或前述任意一种可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待识别对象为人脸。\n[0036]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3D图像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在对3D图像进行处理时,只需要确定出第一视图中的第一处理区域,对第二视图中与第一处理区域对应的区域进行拉伸后得到第二视图的第二处理区域,进而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图像内容即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然后利用处理后的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新的3D图像。即不需要分别查找到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只需要查找到其中一张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然后结合3D成像的成像特点,利用所查找的第一视图中待处理对象所在的区域,确定出第二视图中待处理对象所在的区域,有效减少了对3D图像进行处理过程的运算量,减小运算的复杂度从而提升处理速度,有效提升用户体验。\n附图说明\n[0037]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3D图像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n[0038]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3D图像的处理方法中第一处理区域的示意图;\n[0039]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3D图像的处理方法的第二处理区域的示意图;\n[0040]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3D图像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41]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n[0042]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图像的处理方法和装置进行详细说明。\n[0043]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图像的处理方法,其中,该3D图像利用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如前述背景技术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为了形成3D图像,需要构建两张视图----左视图和右视图,左视图和右视图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平差异,即视差,左视图也称左眼视图,右视图也称右眼视图,在进行3D显示时,观看者左眼只能看到左视图,右眼只能看到右视图,再通过人脑的处理,从而使观看者对所看到的影像产生立体视觉。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视图可为左视图和右视图中的一张视图,而第二视图为左视图和右视图中的另一张视图。\n[0044] 为了对3D图像中的某对象进行处理,根据3D图像的显示原理可知,可分别对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中的该对象进行处理,然后利用处理后的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新的3D图像。这样一来,就需要分别查找到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运算会较为复杂,处理速度较慢,用户体验会较差。\n[0045]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3D图像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小处理运算的复杂度从而提升处理速度。\n[0046]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对3D图像的处理包括美化处理,例如美白、磨皮、去瑕疵、提亮、添加内容(例如添加贴纸相框滤镜阴影)等等,还可以为虚化处理等,可以理解的是,任何可行的合理的处理均可以,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而图像中所要处理的对象,即待处理对象,同样也是不限的,其可以为人脸,还可以为某种Logo(商标或者徽标),还可以为文字、视图中存在的某种物件例如鲜花、箱包、水杯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视图中存在的任何合理的事物作为待处理对象。\n[0047]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图像的处理方法,包括:\n[0048] 步骤10,确定第一视图中的第一处理区域,第一处理区域包围第一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n[0049] 举例来说,可以利用现有的图像识别技术,检测第一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从而确定第一处理区域,使得第一处理区域包围待处理对象。具体,可逐行扫描视图的像素点阵列,从而查找到待处理对象所在的区域。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对于如何确定第一视图中的第一处理区域,即如何在视图中查找待处理对象所在的区域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任意选择合理的方式。\n[0050] 其中,第一处理区域可以为包围待处理对象的矩形区域,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n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本步骤中,可以在第一视图中确定一个包围框,包围框包围的区域即为第一处理区域,待处理对象位于该包围框内。\n[0051] 步骤11,根据第一处理区域,确定第二视图中的第二处理区域,第二处理区域位于第二视图中与第一视图的第一处理区域对应的位置,且相对于第一处理区域在预定方向上进行了拉伸,以使第二处理区域包围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n[0052] 本发明实施例中,只需确定第一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所在的区域,即第一处理区域,然后利用该第一处理区域,确定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所在的区域,即第二处理区域,并不是使用相同的方式分别在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中查找待处理对象的区域,从而有效减小运算量,提升处理速度。\n[0053] 本步骤中,具体的,结合图2和图3,可根据第一处理区域A(图2中第一视图中实线矩形)在第一视图中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二视图中与第一处理区域对应的区域A'(图3中虚线矩形),然后对对应的区域A'进行拉伸,例如根据预先设定的拉伸比例和拉伸方向对对应的区域进行拉伸从而确定第二视图中的第二处理区域B(图3第二视图中实线矩形)。其中,第二视图中与第一处理区域对应的区域是指,在第二视图中与第一视图的第一处理区域的相同位置上的、与第一处理区域同样形状和尺寸的一块区域。\n[0054] 通常来讲,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的尺寸是相同的,那么,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已知第一处理区域在第一视图中的位置,那么就可在第二视图中的相同位置确定同样形状和尺寸的一块区域。而结合3D图像的显示原理可知,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的视图内容是有细微的差异的,因此,虽然第一处理区域在第一视图中能够包围待处理对象,但是第二视图中与第一处理区域对应的区域,即在第二视图的相同位置,且与第一处理区域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区域并一定完全包围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因此,为了保证良好的处理效果,本步骤中,还要对第二视图中与第一处理区域对应的区域进行一定程度的拉伸,得到第二处理区域,从而尽可能使得保证第二处理区域能够包围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n[0055] 其中,拉伸程度以及拉伸方向可以是预先设定好的。举例而言,可以沿水平方向即宽度方向进行拉伸,而由于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通常只有细微差别,只需对中与第一处理区域对应的区域进行小程度的拉伸,例如,宽度拉伸1%-10%,即拉伸比例为1.01-1.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宽度可拉伸7%,即拉伸比例为1.07。\n[0056]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10中,在第一视图中确定一个包围框,包围框包围的区域即为第一处理区域,待处理对象位于该包围框内,本步骤中,将在第二视图中确定一个与第一视图中的包围框对应的包围框,然后,对这个包围框进行一定程度的拉伸,拉伸后该包围框包围的区域即为第二处理区域,通常情况下,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位于该拉伸后的包围框中。\n[0057] 步骤12,根据第一处理区域,对第一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n[0058] 步骤13,根据第二处理区域,对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n[0059] 以上步骤12和13两个步骤中,具体将根据第一处理区域,查找第一处理区域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而对第一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根据第二处理区域,查找第二处理区域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而对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其中,处理可以为美化处理,虚化处理等。\n[0060]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2和13中的处理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2D图像的处理方式,本发明在此不做赘述。\n[0061]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11和步骤12的顺序不限,可以并行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n[0062] 步骤14,利用处理后的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新的3D图像。\n[0063] 关于如何利用处理后的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新的3D图像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这里将不再赘述。\n[0064] 本发明实施例的3D图像的处理方法,在对形成3D图像进行处理时,只需要确定出第一视图中的第一处理区域,对第二视图中与第一处理区域对应的区域进行拉伸后得到第二视图的第二处理区域,进而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图像内容即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然后利用处理后的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新的3D图像。即不需要分别查找到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只需要查找到其中一张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然后结合3D成像的成像特点,利用所查找的第一视图中待处理对象所在的区域,确定出第二视图中待处理对象所在的区域,有效减少了对3D图像进行处理过程的运算量,减小运算的复杂度从而提升处理速度,有效提升用户体验。\n[006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待处理对象可以为人脸。以下以待处理对象为人脸,对人脸进行美化处理,第一处理区域和第二处理区域为矩形区域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图像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说明:\n[0066] 用户查看一张人物的3D图像,针对该3D图像的人脸发出美化指令,根据该美化指令,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查找左视图(第一视图)中的人脸,确定出人脸所在的矩形区域A,然后在右视图(第二视图)中与矩形区域A在左视图中的位置相同的位置,确定出与A相同的矩形区域,并对该矩形区域在水平方向进行拉伸从而得到矩形区域B,拉伸比例例如为1.07,即宽度拉伸7%。接下来,分别对这两个区域中的人脸进行处理。由于矩形区域中一部分区域是肤色区域,另一部分是背景区域,首先进行肤色检测。肤色检测可以使用基于YCbCr颜色空间的高斯肤色模型进行检测。检测到肤色后,可以对肤色进行美白、磨皮操作,让图像中的人脸皮肤更白净、细腻。美白算法可以通过提高肤色亮度、对比度等实现。磨皮算法可以使用高反差保留、高斯滤波、双边滤波、引导滤波等任意一种。处理完成后,将利用处理后的左视图和右视图,形成新的3D图像。\n[0067] 与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一种3D图像的应用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n[0068] 第一确定模块40,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视图中的第一处理区域,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包围所述第一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n[0069] 第二确定模块4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区域,确定所述第二视图中的第二处理区域,所述第二处理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视图中与所述第一视图的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对应的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在预定方向上进行了拉伸,以使所述第二处理区域包围所述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n[0070] 处理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对所述第一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处理区域,对所述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n[0071] 成像模块43,用于利用所述处理后的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新的3D图像。\n[0072] 本发明实施例的3D图像的处理装置,在对3D图像进行处理时,只需要确定出第一视图中的第一处理区域,对第二视图中与第一处理区域对应的区域进行拉伸后得到第二视图的第二处理区域,进而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图像内容即待处理对象进行处理,然后利用处理后的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形成新的3D图像。即不需要分别查找到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只需要查找到其中一张视图中的待处理对象,然后结合3D成像的成像特点,利用所查找的第一视图中待处理对象所在的区域,确定出第二视图中待处理对象所在的区域,有效减少了对3D图像进行处理过程的运算量,减小运算的复杂度从而提升处理速度,有效提升用户体验。\n[0073]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40用于:\n[0074] 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检测所述第一视图中的所述待处理对象,从而确定所述第一处理区域,使得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包围所述待处理对象。\n[0075]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42用于:\n[0076] 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在所述第一视图中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视图中与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对应的区域;\n[0077] 根据预先设定的拉伸比例和拉伸方向,对所述对应的区域进行拉伸,从而确定所述第二视图中的第二处理区域。\n[0078]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伸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拉伸比例为\n1.01-1.1。\n[0079] 进一步举例而言,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伸比例为1.07。\n[0080] 其中,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进行的处理包括美化处理或虚化处理。\n[0081]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识别对象为人脸。\n[0082]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可以用以执行其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即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n[008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n[0084]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n[008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法律信息
- 2019-04-16
- 2017-08-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4N 13/00
专利申请号: 201610020718.6
申请日: 2016.01.13
- 2017-07-2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6-01-06
|
2015-09-24
| | |
2
| | 暂无 |
2013-06-20
| | |
3
| |
2015-07-29
|
2015-04-02
| | |
4
| |
2013-08-21
|
2013-03-29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