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和转向装置的折叠方法 |
申请号 | CN01143116.4 | 申请日期 | 2001-12-07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359823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2K21/16 | IPC分类号 | B;6;2;K;2;1;/;1;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东京都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中込良夫;奈仓秀典;新村裕幸;福间豪 |
代理机构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转向装置和转向装置的折叠方法,在设于转向柄立柱(7)的下端部(71)的偏心轴(72)上接合螺栓(76),螺栓(76)贯通由头管(21)支承的套管。在螺栓(76)的端部螺旋接合螺母(78),在螺母(78)与套管(77)之间安装有以螺栓(80)为枢轴的止动件(79)。折叠时,使固定于轴(72)的手柄(73)回转,使螺栓(76)偏倚,缓和构件(71、77、79、78)的紧张。然后,抬起止动件(79),使转向柄立柱(7)以套管(77)为轴朝左回转。朝左回转90°使转向柄顺沿着车身后,以螺栓(76)为轴沿车身使转向柄在大体垂直的面上回转移动到下方,结束折叠。
1.一种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转向柄、支承 上述转向柄的转向柄立柱、及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上述转向柄立柱的头 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向柄立柱由接合于上述转向柄的第1部分和在 相对该第1部分朝车身后方偏倚的位置支承于上述头管的第2部分构 成,同时具有可自由折叠地结合上述第1和第2部分的接头,上述第1 部分与上述第2部分一起可以以头管为回转轴自由回转,而且以可在平 行于车体前后方向的侧面中自由回转的方式构成上述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 接头包含轴装置和连接装置,该轴装置从上述转向柄立柱的第1部分沿 上述偏倚方向延伸并与上述第2部分接合,该连接装置通过将上述轴装 置紧固于上述第2部分来接合上述第1和第2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 第1部分与第2部分由相互的凹凸状部接合,通过使上述轴装置在上述 偏倚方向上移动,进行上述凹凸状部的接合和接合解除,同时,在上述 凹凸状部的接合解除状态下,允许上述第1部分与上述第2部分一起以 头管为回转轴的自由回转,以及上述第1部分在平行于车体前后方向的 侧面中的自由回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装置由具有螺旋插入到第1部分的螺纹部分和与上述第2部分 接合的旋钮的螺栓形成上述轴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装置包含连接上述轴装置和上述第1部分的偏心轴,通过使上 述偏心轴回转并使上述轴装置朝其长度方向移动,可进行上述第1部分 与第2部分的接合和接合解除。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对上述轴装置的轴向上的移动量进行限制的限制装置,通过解除上述限 制装置,可容许解除上述凹凸状部的接合。
7.一种自行车用转向装置的折叠方法,该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具有 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转向柄、对上述转向柄进行支承的转向柄立柱、及可 自由回转地支承上述转向柄立柱的头管,上述转向柄立柱由接合于上述 转向柄的第1部分和在相对该第1部分朝车身后方偏倚的位置支承于上 述头管的第2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以头管为回转轴使上述 第1部分与上述第2部分一起回转而使上述转向柄的延伸方向沿着车身 前后方向的阶段,和在平行于车体前后方向的侧面中使上述第1部分回 转从而使上述转向柄移动到车身下方的阶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用转向装置的折叠方法,该自行 车用转向装置还具有轴装置、形成于上述轴装置的螺纹部分、连接装 置、及限制装置,该轴装置从上述转向柄立柱的第1部分沿上述偏倚方 向延伸并与上述第2部分接合,该连接装置将上述螺纹部螺旋插入到上 述第2部分来接合上述第1和第2部分,该限制装置对上述轴装置的轴 向上的移动量进行限制;其特征在于:包含松开上述连接装置的阶段, 解除上述限制装置使上述轴装置移动从而解除上述第1部分和第2部分 的接合的阶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用转向装置的折叠方法,该自行 车用转向装置还具有轴装置、连接装置、及限制装置,该轴装置从上述 转向柄立柱的第1部分沿上述偏倚方向延伸并与上述第2部分接合,该 连接装置包含连接上述轴装置与上述第1部分的偏心轴,通过使上述偏 心轴回转,使上述轴装置朝其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进行上述第1部分与 第2部分的接合和接合解除,该限制装置对上述轴装置的轴向上的移动 量进行限制;其特征在于:包含使上述偏心轴回转从而解除上述连接装 置的紧固的阶段,通过解除上述限制装置使上述轴装置移动从而解除上 述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接合的阶段。
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及其折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适 用于不朝车辆宽度方向伸出太多地折叠对转向柄进行支承的转向柄立柱 的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及其折叠方法。\n背景技术\n在有的场合下,将电动辅助自行车等自行车的用途扩大,由自家用的 车辆等将自行车搬运到休闲场所和商业街等,在该搬运的目的地使用。 在这样的场合,希望能够将自行车折叠成易于搬运的状态。例如,在日 本特公昭52-3004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该自行车考虑到搬运和 存放的方便性,沿车身前后方向折叠从转向柄立柱伸出到上方的转向 柄。在该自行车中,当以转向柄立柱为枢轴使转向柄回转到沿着车身的 位置后,以转向柄立柱上端的支承部(凸起部)为中心使其旋转进行折 叠。\n对于记载于上述公报的自行车,如具有从凸起部到转向柄最上端的长 度较长的构造,则折叠时的转向柄上端部的轨迹朝车身宽度方向伸出较 大。为此,用于折叠自行车的空间较大,用途可能受到限制。\n发明目的\n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及其折叠方法,该自行 车用转向装置及其折叠方法可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其折叠容易, 而且可减小折叠时转向柄从车身宽度方向伸出的程度。\n技术方案\n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具有沿车宽 方向延伸的转向柄、支承上述转向柄的转向柄立柱、及可自由回转地支 承上述转向柄立柱的头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向柄立柱由接合于上述 转向柄的第1部分和在相对该第1部分朝车身后方偏倚的位置支承于上 述头管的第2部分构成,同时具有可自由折叠地结合上述第1和第2部 分的接头,上述第1部分与上述第2部分一起可以以头管为回转轴自由 回转,而且以可在平行于车体前后方向的侧面中自由回转的方式构成上 述接头。\n另外,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于:上述接头包含轴装置和连接装置, 该轴装置从上述转向柄立柱的第1部分沿上述偏倚方向延伸并与上述第 2部分接合,该连接装置通过将上述轴装置紧固于上述第2部分从而接 合上述第1和第2部分。\n另外,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于:上述第1部分与第2部分由相互的 凹凸状部接合,通过使上述轴装置在上述偏倚方向移动,进行上述凹凸 状部的接合和接合解除,同时,在上述凹凸状部的接合解除状态下,允 许上述第1部分与上述第2部分一起以头管为回转轴的自由回转,以及 上述第1部分在平行于车体前后方向的侧面中的自由回转。\n另外,本发明的第4特征在于:上述连接装置由具有螺旋插入到第 1部分的螺纹部分和与上述第2部分接合的旋钮的螺栓形成上述轴装 置,本发明的第5特征在于:上述连接装置包含连接上述轴装置和上述 第1部分的偏心轴,通过使上述偏心轴回转,使上述轴装置朝其长度方 向移动,可进行上述第1部分与第2部分的接合和接合解除。\n另外,本发明的第6特征在于:具有对上述轴装置的轴向上的移动 量进行限制的限制装置,通过解除上述限制装置,可容许解除上述凹凸 状部的接合。\n另外,本发明的方法为一种自行车用转向装置的折叠方法,该自行 车用转向装置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转向柄、对上述转向柄进行支承的 转向柄立柱、及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上述转向柄立柱的头管,上述转向柄 立柱由接合于上述转向柄的第1部分和在相对该第1部分朝车身后方偏倚 的位置支承于上述头管的第2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以头管为 回转轴使上述第1部分与上述第2部分一起回转而使上述转向柄的延伸方 向沿着车身前后方向的阶段,和在平行于车体前后方向的侧面中使上述 第1部分回转从而使上述转向柄移动到车身下方的阶段。\n另外,本发明的方法为自行车用转向装置的折叠方法,该自行车用转 向装置具有对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转向柄进行支承的转向柄立柱和可自由 回转地支承上述转向柄立柱的头管,上述转向柄立柱由接合于上述转向 柄的第1部分和在相对该第1部分朝车身后方偏倚的位置支承于上述头 管的第2部分构成,而且还具有轴装置、连接装置、及限制装置,该轴 装置从上述第1部分沿上述偏倚方向延伸并与上述第2部分接合,该连 接装置将形成于上述轴装置的螺纹部分螺旋插入到上述第2部分从而接 合上述第1和第2部分,该限制装置对上述轴装置的轴向上的移动量进 行限制;其第8特征在于:包含松开上述连接装置解除上述限制装置, 使上述轴装置移动从而解除上述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接合的阶段,使 上述第1部分以上述第2部分为枢轴回转从而使上述转向柄的延伸方向 沿着车身前后方向的阶段,及在与上述第2部分的偏倚方向成直角的面 上使上述第1部分回转从而使上述转向柄朝车身下方移动的阶段。\n另外,本发明的方法为自行车用转向装置的折叠方法,该自行车用转 向装置具有对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转向柄进行支承的转向柄立柱和可自由 回转地支承上述转向柄立柱的头管,上述转向柄立柱由接合于上述转向 柄的第1部分和在相对该第1部分朝车身后方偏倚的位置支承于上述头 管的第2部分构成,而且还具有轴装置、连接装置、及限制装置,该轴 装置从上述转向柄立柱的第1部分沿上述偏倚方向延伸并与上述第2部 分接合,该连接装置包含连接上述轴装置与上述第1部分的偏心轴,通 过使上述偏心轴回转使上述轴装置朝其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进行上述第1 部分与第2部分的接合和接合解除,该限制装置对上述轴装置的轴向上 的移动量进行限制;其第9特征在于:包含使上述偏心轴回转从而解除 上述连接装置的紧固的阶段,通过解除上述限制装置使上述轴装置移动 从而解除上述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接合的阶段,使上述第1部分以上 述第2部分为枢轴回转从而使上述转向柄的延伸方向沿着车身前后方向 的阶段,及在与上述第2部分的偏倚方向成直角的面上使上述第1部分 回转从而使上述转向柄朝车身下方移动的阶段。\n按照上述特征,使转向柄立柱的第1部分以第2部分为枢轴回转,从 而使转向柄朝车辆的宽度方向偏移。然后,在该偏移的位置沿车身使转 向柄立柱回转,从而将转向柄移动到车身下方,进行包含转向柄的转向 装置的折叠。特别是按照第5和第9特征,使偏心轴回转,即可松开第1 部分与第2部分的紧固,使转向柄立柱的回转成为可能。\n附图说明\n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的侧视图。\n图2为从车身左前方观看后构架的透视图。\n图3为后构架的俯视图。\n图4为电动辅助装置周边的要部侧视图。\n图5为示出蓄电池构造的断面透视图。\n图6为蓄电池箱的透视图。\n图7为蓄电池箱的断面侧视图。\n图8为图4的A-A断面图。\n图9为设于前构架的端块的平面断面图。\n图10为设于前构架的端块的正视图。\n图11为端块的变型例的断面俯视图。\n图12为端块的变型例的正视图。\n图13为转向柄立柱的接头的断面俯视图。\n图14为转向柄立柱的接头的要部透视图。\n图15为转向柄立柱的接头的透视图。\n图16为接头的变型例的转向柄立柱的要部横断面图。\n图17为接头的变型例的转向柄立柱的要部纵断面图。\n图18为套管的正视图。\n图19为套管的左侧视图。\n图20为套管的右侧视图。\n图21为接头的变型例的转向柄立柱的要部透视图。\n图22为折叠开始时的转向柄立柱的要部透视图。\n图23为处于折叠途中的第1位置的转向柄立柱的要部透视图。\n图24为处于折叠途中的第2位置的转向柄立柱的要部透视图。\n图25为折叠终了时的转向柄立柱的要部透视图。\n图26为折叠了转向柄立柱的状态的自行车的要部侧视图。\n图27为图20的D-D断面图。\n图28为收容电动辅助自行车的托盘的俯视图。\n图29为收容电动辅助自行车的托盘的透视图。\n图30为设置托盘的4轮汽车的后部透视图。\n图31为设置托盘的4轮汽车的后部断面图。\n具体实施方式\n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形式。图1为包含本发明一实施形 式的转向装置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的侧视图。电动辅助自行车的车架2具 有位于车身前方的头管21、从头管21大体水平地朝后方延伸的管状的前 构架22、及连接于前构架22后端的后构架23。后构架23为由左右一对 铝压铸件构成的分割构架。该分割构架形成在靠车身前方位置具有接合 部231的2叉状的构造体,在接合部231形成从该处朝斜后上方延伸的 用于保持车座立柱3的凸起232。\n在凸起232设置过盈量,通过收紧夹持件233,可由凸起232确实地 保持车座立柱3。通过松开该夹持件233,可相对凸起232朝上下方向使 车座立柱3滑动,调节安装于车座立柱3上端部的车座4的高度。另 外,可从凸起232拔出车座立柱3将其完全分离。而且,车座4与车座 立柱3的接合也采用车座立柱3与凸起232的接合构造,可容易地使车 座4和车座立柱3进行接合和分离。\n另外,在头管21通过形成于其上部的轴部可自由回转地保持前叉 5。在形成于前叉5上部的轴部的上端通过接头6接合转向柄立柱7,在 转向柄立柱7的上部接合作为转向装置一部分的转向柄8。接头6可通过 旋钮61的操作松开,由该操作可将接头6作为中心折叠转向柄立柱7。 其折叠形态和接头6将在后面详细说明。在前叉5的下端可自由回转地 轴支前轮WF。从转向柄8的制动摇臂81朝下方延伸的拉索82的前端接 合到设于前轮WF的前制动器9。\n后构架23由铰链24和设于与铰链24相反侧即车身左侧的锁定装置 与前构架22连接。通过解除该锁定装置的锁定,可将铰链24作为枢轴 折叠车身,再通过解除铰链24的接合,可使前构架22和后构架23相互 分离。锁定装置和铰链24将在后面详细说明。\n后构架23的侧视外观为靠车身前方的部分宽、朝后方宽度变窄的形 状。在左右一对的后构架23后端间轴支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拉索83 从转向柄8的左转向柄部分朝车身后部延伸。拉索83由2根构成,1根 为接合在设置于后构架23上的后制动器10上的后制动器拉索832,另一 根为接合到设于后构架23后端部附近的变速器85的变速器拉索831。拉 索83在延伸到后方的途中,由带84、84捆固于前构架22的下部。\n在后构架23内,后制动器拉索832被分到车身的左侧,变速器拉索 831被分到右侧。分到左右的后制动器拉索832和变速器拉索831在后构 架23内朝后方延伸。\n在后构架23的大宽度部分即靠前方的部分的下部悬挂配置于上述车 座立柱3延长线上的后方的电动辅助装置1。电动辅助装置1由后构架 23的左右剖分部的连接用螺栓25和螺栓27在安装后构架23时一起固 定。电动辅助装置1具有配置于其最下部的踏力辅助用电动马达M和配 置于马达M上前方的曲柄轴11。在曲柄轴11的左右端分别固定曲柄 12,在曲柄12的前端设置脚蹬13。脚蹬13在朝车身的左右方向水平延 伸的状态下使用,但脚蹬13与曲柄12的连接部可采用铰链,形成不使 用时可沿着曲柄12折叠脚蹬13的构成。\n从脚蹬13输入的踏力和为了减轻该踏力而由马达M产生的辅助力通 过包含电动辅助装置1内的齿轮的传动装置形成合力,其输出作为由链 轮罩14覆盖的图中未示出的驱动链轮(在图4中由符号33示出)的回 转取出。设置用于将驱动链轮的回转传递到后轮WR的链15。前轮WF和 后轮WR的直径都为16英寸。\n在由后构架23的上述大宽度部分和上述接合部231及在后部相互接 合左右一对后构架23的螺栓25(或支承螺栓的凸起)围绕的空间中,安 装作为蓄电池搭载部的蓄电池箱16、该蓄电池箱用于从上方可自由装拆 地收容作为上述马达M和其它电气设备的电源的蓄电池的蓄电池箱16。 为了使左右分割的后构架23的部分相互接合,除上述螺栓25、27外, 还使用配置于与前构架22的连接部近旁的螺栓26。\n图2为后构架23的从车身左前方观看的透视图,图3为其俯视图。 如两图所示,后构架23由左部分23L和右部分23R构成,设置有可由上 述螺栓25、27插通的凸起25BL、25BR、27BL、27BR。虽然在紧固部26 也形成有用于支承定位销的凸起,但在图2、图3中未示出。在凸起 25BL、25BR间和凸起27BL、27BR间夹住形成于上述电动辅助装置1上端 的悬挂部70b(一并参照图4)配置悬挂部70b,与后构架23的左部分 23L和右部分23R一起固定安装。\n在后构架23的上面形成用于安装蓄电池箱16的座234、235、236 和用于安装后制动器10的座237L、237R。另外,在后构架23上面的上 述车座立柱用的凸起232的前部形成用于安装从蓄电池将电流供给到电 动辅助装置1等的电源开关的安装座238。\n在座238上安装由钥匙K操作的电源开关50。蓄电池箱16支承于座 234、235、236上,收容于后构架23的左部分23L和右部分23R之间。\n在后构架23的前端即与前构架22的配合面上形成作为铰链24一方 的部分的凸起241和可自由回转地支承锁定装置的销(图上未示出)的 凸起28。在凸起241插入枢轴销242,在其前端安装垫圈243和挡圈 244。构成铰链一部分的前构架22侧的钩(后述)接合于该销242。\n图4为示出后构架23与蓄电池箱16和电动辅助装置1的安装位置 关系的要部侧视图。如图4所示,在电动辅助装置1的箱本体70的周围 形成用于将电动辅助装置1连接到后构架23上的悬挂装置70a、70b。在 悬挂装置70a、70b的前端分别形成凸起,在这些凸起上分别贯通螺栓 25、27。这些螺栓25、27进一步贯通后构架23的凸起25BL等而将悬挂 装置70a、70b连接到后构架23上,由此将电动辅助装置1悬挂到后构 架23上。\n由于这样将电动辅助装置1相对后构架23的固定部和后构架23的 左右剖分部分相互间的连接部集中到1个部位,所以,可减少部件数 量,并可使设置这些固定部和连接部的空间小,可实现该部分的后构架 23的尺寸的缩小。\n在曲柄轴11上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单向离合器接合踏力输入齿轮30, 该踏力输入齿轮30与合成齿轮31的小齿轮31a啮合。另一方面,可与 马达M的小齿轮29啮合地设置辅助动力齿轮32的大齿轮32a,可与该大 齿轮32a一体回转的小齿轮32b与上述合成齿轮31的大齿轮31b啮合。 另外,合成齿轮31的大齿轮31b与固定于驱动链轮33的轴上的输出齿 轮34啮合。电动辅助装置1的箱本体70和辅助动力齿轮32从轻量化的 目的出发最好由树脂成形品制作,从降低噪声等的观点出发,最好形成 为斜齿轮。\n在后构架23的后端设置用于支承后轮WR的车轴331,在该车轴331 上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单向离合器接合从动链轮332。在驱动链轮33与从 动链轮332之间张设上述链15。\n这样,马达M的回转可通过小齿轮29和辅助动力齿轮32传递到合 成齿轮31,从曲柄轴11输入的踏力通过踏力输入齿轮传递到合成齿轮 31。另外,踏力和辅助动力由合成齿轮31形成合力传递到驱动链轮33, 并进一步通过从动链轮332传递到后轮WR。配置于箱本体70内的前部的 控制器37根据从图中未示出的踏力检测装置输入的踏力值控制马达M的 回转。\n在箱本体70的后方下部安装可自由回转地支承由铝成形品制成的主 支架35的枢轴36。另外,设于箱本体70下端的凸起70c为在分离前构 架22和后构架23时使包含后构架23的自行车的后部自立的足部,在放 置于地面时可由该凸起70c和后轮WR自立于地面。\n在设于后构架23前端的凸起28、28插通具有锁柄38的锁销39。可 将该锁销39作为中心回转地设置螺栓391,在螺栓391上螺旋接合螺母 392。螺栓391插通到从前构架22伸出地形成的接合部40的槽(详细形 状参照图9-12)中,螺母392的一面接触接合部40而形成紧固面。\n安装螺栓391的锁销39的中央部分相对凸起28的孔偏心,通过使 锁柄38回转,可调节上述螺母392与接合部40的接触强度。螺母392 的紧固面与接合部40的接触强度的最大值可由螺母392的回转量决定。 在如图所示那样使锁柄38回转到顺沿后构架23的位置的状态下,螺母 392和接合部40强力接触,前构架22和后构架23牢固地进行接合。\n另一方面,当使锁柄38朝离开后构架23的方向即与车身直交的方 向回转时,螺母392由于锁销39的偏心形状而朝离开接合部40的方向 (车体前方)偏倚与该偏心量对应的距离,减弱螺母392与接合部40的 接触程度。在减弱接触强度的状态下以锁销39为轴使螺栓391回转,则 可解除螺母392与接合部40的接合,从而能以铰链24为中心折叠前构 架22和后构架23。\n图5为示出蓄电池构造的要部剖切透视图。如图所示,蓄电池41包 括由收缩薄膜的封装套410包住的蓄电池本体(例如由20个镍氢电池单 体堆积而成)411和收容蓄电池本体411的由2分割的树脂成形品构成的 壳体412。在壳体412设置使多个发光二极管亮灯并由其亮灯数表示蓄电 池残余量的指示器42、用于充电的连接器43、及保险丝44。另外,在壳 体412可自由回转地安装用于搬运和与蓄电池箱16装卸的把手46。在壳 体412的底部设置与蓄电池本体411连接的端子47、47。\n图6为示出蓄电池箱16的外观的透视图,图7为侧面断面图,图8 为示出收容于后构架23内的蓄电池箱16的处于图4的A-A位置的断面 图。如这些图所示,蓄电池箱16由上述座234、235、236支承,使长度 方向与车身前后方向一致地配置,收容在后构架23的左构件23L与右部 分23R之间。蓄电池箱16由箱本体161和盖162构成,该箱本体161可 从上方装拆蓄电池41地将上部开放,该盖162覆盖其开放上部。盖162 由铰链163可自由回转地安装于箱本体161并可朝车身侧方向旋转开 放。图8的2点划线示出打开盖162的状态。通过使长度方向与车身前 后方向一致地配置箱本体161,与使长度方向大体垂直地配置的场合相 比,开放上部的开口大,所以,蓄电池41的装拆操作容易进行。\n在盖162上设置观察孔48以观察指示器42,另外,还设置有钥匙装 置54。该钥匙装置54具有可通过使钥匙(最好可与操作电源开关的钥匙 共用)转动从而进出的爪541,该爪541通过与箱本体161上端结合而上 锁。\n在箱本体161收容蓄电池41,在箱本体161的底部形成端子箱 164。在端子箱164收容与蓄电池41侧的端子47、47接合的端子49、 49。端子49、49由图中未示出的电缆与上述控制器37连接。在箱本体 161的上部从形成于盖162边缘的切口朝侧方凸出地设置U形构件46。 该U形构件46用作在沿着上述后构架23的位置保持锁柄38的支承件。\n在箱本体161的靠车身后方的位置设置锁臂51,该锁臂51用于将蓄 电池41保持在蓄电池箱16内。锁臂51可朝车身前后方向倾转地使用销 52支承于箱本体161上。在设置锁臂51的部分,箱本体161成为双层, 在该双层壁中收容锁臂51。锁臂51从销52朝上方延伸,其前端从双层 壁部分的内侧壁伸到箱本体161的内侧。锁臂51以使凸出到蓄电池41 侧的前端嵌入到蓄电池41的壳体412的凹部RS的方式设定位置和形 状。\n在盖162的靠车身后方的边缘部安装或一体形成下垂片53。该下垂 片53位置和形状设定得在关闭盖162的状态下下垂片53插入到锁臂51 的背面(靠车身后方的面)与上述双层壁的外侧壁之间,在上述背面作 用推压力而且在打开盖162的状态下空出可使锁臂51朝上述外侧壁方向 倾转的空间。\n如图8所示,通过蓄电池箱16下部设置的上述拉索831中的变速器 拉索831沿后构架23的右部分23R在由后构架23围住的空间内朝后方 延伸,后制动器拉索832从途中朝后构架23的靠左部分23L的位置偏 倚,沿该左部分23L朝后方延伸。\n下面详细说明连接前构架22与后构架23的上述铰链24。图9为包 含铰链24的前构架22的后端部的平面断面图,图10为其正视图(从车 身后方观看到的图)。其后端部可由后端部件(以下称端块)构成,该 后端部件通过焊接与构成前构架22的管状部件一体化。如该两图所示, 在端块45上形成着钩451,该钩451嵌合到设于后构架23上的上述凸起 241、241之间,可与上述销242接合地设定尺寸和位置。\n将形成为U字状的钩451的开口部分(切口部)封闭地设置锁板 452。锁板452由销453枢轴支承于端块45上。另外,在端块45上设置 由弹簧销454枢轴支承的操作杆455。操作杆455具有可由手指推压操作 的操作部455a和钩455b。操作杆455由拉簧456连接到锁板452,钩 455b从形成于锁板452的切孔452a伸到锁板452的表侧即后构架23 侧,与该切孔452a的框接合。通过使该钩455b与锁板452接合,即使 拉簧456作用,也可限制锁板452的朝向箭头R方向的回转。操作杆455 在上述枢轴支承部分近旁具有与端块45接触的接触部455c,禁止操作杆 455从图示位置朝箭头RR方向回转。\n按照该构成,由于钩451的开口部分由锁板452的前端部分封闭, 所以,与钩451接合的枢轴销242不能从钩451脱出。因此,即使解除 由上述锁柄38操作的锁定装置,车架(由前构架和后构架构成)也仅是 能够以销242为中心折叠。\n为了使该车架折叠后进一步分离成前构架22和后构架23,将操作杆 455的操作部455a推入到端块45的里面(箭头RF方向)。这样,操作 杆455以弹簧销454为中心回转,锁板452以销453为中心回转,开放 钩451的开口部分。因此,枢轴销242可从钩451脱出,车架可在前构 架22和后构架23的连接部分处完全分离。\n使操作杆455和锁板452回转的结果解除了操作杆455的钩455b与 锁板452的接合,即使停止了操作杆455的推压,也维持上述开口部分 的开放状态。为此,可容易地分别用双手分阶段地进行操作杆455的推 压操作和车架的分离作业。\n在将分离后的车架再次组装成一体的场合,将枢轴销242挂到钩451 中,然后,将锁板452推入到钩451侧,使操作杆455的钩456b与锁板 452接合。由该操作封闭钩451的开口部分。接着,使前构架22与后构 架23的接合面相向,将图4所示锁定装置的螺母392钩挂在接合部40, 使锁柄38朝沿着后构架23的方向回转进行锁定。\n下面,说明上述铰链24的变型例。图11为铰链24的变型例的前构 架22后端部的平面断面图,图12为其正视图,与图9、图10相同的符 号表示同一或同等部分。在该图中,固定于后构架23侧的枢轴销242与 钩451接合,使该销242不能脱出地在封闭钩451的开口部分(切口 部)的位置设置锁板457。锁板457具有可钩挂手指的操作部457a和封 闭上述切口部的锁定部457b,并由销453支承于端块45上,在锁板457 上朝使上述操作部457a接近端块45的方向(换言之为使上述锁定部 457b离开端块45的方向)作用力地接合弹簧(扭簧)458。但是由于锁 定部457b的后端即操作部457a侧的端部457c接触端块45的端面,所 以,锁板457不会朝远离端块45的方向回转到超过锁定部457b与上述 切口部相向的位置。\n另一方面,使锁定部457b可朝接近端块45的方向(箭头RA)回转 地在端块45形成退让部(凹部)459。该退让部459的深度设定得可允 许锁定部457b朝端块45侧退让以开放钩451的切口部。\n按照该构成,由于锁板457由弹簧458施加弹性力,钩451的开口 部分由锁定部457b封闭,所以,销242不能从钩451脱出。因此,解除 由上述锁柄38操作的锁定装置仅可使车架以销242为中心折叠。\n为了将该车架在折叠后进一步分离成前构架22和后构架23,将手指 钩挂到锁板457的操作部457a朝离开端块45的方向(箭头RR方向) 拉。这样,锁定部457b退避到退让部459内,钩451的开口部分开放。 因此,销242可从钩451脱出,车架可在前构架22和后构架23的连接 部分完全分离。\n在将分离后的车架再次组装成一体的场合,将枢轴销242推压到锁 定部457b中,使锁定部457b退避到退让部459内。当将枢轴销242收 容到钩451中时,可解除枢轴销242相对锁定部457b的推压力。结果, 锁定部457b由弹簧458的弹性力的作用而朝与箭头RA相反侧回转,封 闭了钩451的开口部分。\n在端块45的与后构架23的相向面上,与接合部40的相邻接地形成 凸起部40a。该凸起部40a设在与设于后构架23前部的凸起28间的车身 右侧壁接合的位置。该凸起部40a防止端块45朝车身右侧偏移,即使锁 板457出现问题(防锁状态),也可起到防止枢轴销242从钩451脱开 的作用。\n在上述铰链24的实施形式下,将枢轴销242设于后构架23侧,将 由该枢轴销242接合的钩451、锁板452、457、及操作杆455等构成的 锁定装置设于前构架22侧。然而,也可与此相反地将枢轴销242设于前 构架22侧,将锁板452等设于后构架23侧。\n下面,详细说明用于将转向柄立柱7接合到前叉5的接头6。图13 为接头6的平面断面图,图14为要部透视图。在设于前叉5的顶部的连 接块62上形成旋钮61的轴63可水平贯通的孔62a和与孔62a直交的孔 62b。孔62a、孔62b使轴63可在连接块62内的水平面内回转地设置切 槽62c、62d。\n形成于轴63前端的阳螺纹63a拧入到形成于转向柄立柱7下端的阴 螺纹7a。在转向柄立柱7的下端形成嵌合到连接块62端面上的毂部7b 和与形成于连接块62端面的凹部62e结合来限定相对连接块62的方向 的凸部7c。在切槽62c的终端部的周围形成配合转向柄立柱7的上述毂 部7b的、具有供凸部7c接合的纵槽的凸起部62f。另外,在连接块62 的车身后方侧端部设置可由销64自由回转地支承的止动件55。\n下面说明转向柄立柱7的折叠操作。图15为示出折叠顺序的接头6 的透视图。该图(a)示出电动辅助自行车使用时的接头6。在该状态 下,转向柄立柱7朝垂直上方立起,转向柄立柱7的下端配合到连接块 62。为了折叠转向柄立柱7,先使旋钮61转,将紧固松开。\n接着,如图15(b)所示那样,以销64为中心将止动件55朝上方打 开,朝车身前方使旋钮61产生移动倾向。通过打开止动件55,如在图 15(c)中示出从旋钮61侧观看的图那样,在旋钮61与连接块62之间 产生大的空间,使旋钮61可朝车身前方移动。通过使旋钮61朝车身前 方移动,从连接块62的凹部62e使转向柄立柱7的凸部7c脱开(参照 图15(b))。结果,轴63在俯视中可朝逆时针方向(沿车前进方向的 左方向)回转。图15(d)为示出使轴63回转90°的状态的图。\n下面,说明上述接头6的变型例。图16为包含变型例的接头6的转 向柄立柱的要部横断面图,图17为其纵断面图。如两图所示,在转向柄 立柱(第1部分)7的下端部71上沿水平方向贯通由该下端部71支承两 端部并使中央部相对该两端部偏心的锁定用的轴72(偏心轴)。在轴72 的凸出的一端接合使轴72回转的手柄73。在轴72的另一端通过垫圈74 安装挡圈75,防止轴72从转向柄立柱7的下端部71脱出。\n另外,在转向柄立柱7贯通沿与上述轴72直交的方向延伸的螺栓 (轴装置)76,该螺栓76的一端可自由回转地接合到轴72的中央部分 即偏心部分。另外,螺栓76贯通配合于头管21的转向柄立柱的第2部 分即套管77。在贯通套管77的螺栓76的凸出部螺旋接合螺母(双螺 母)78。在螺母78罩有树脂材料的盖78a。在螺母78与套管77之间插 入有止动件(限制机构)79,该止动件79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在立设于套 管77的螺栓80上。止动件79被设于螺栓80周围的螺旋弹簧91时常朝 与螺栓76接合的方向施加弹性力。\n在套管77的头部即上部设置与上述切槽62c、62d相当的槽,使得 螺栓76可在水平方向沿箭头R方向回转预定角度。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说 明。设置沿套管7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栓92,在螺栓92的从套管77凸 出的前端部螺旋接合螺母93。在套管77的顶部罩有盖77a。\n转向柄立柱7的下端部与套管77的相互间的接触面呈凹凸状,经常 维持相互的接合。手柄73可如图示那样回转约90°,由该回转,使螺栓 76相对轴72的偏心部分的接合位置变化,改变转向柄立柱7的下端部 71与套管77的接合强度。当使手柄73顺沿着转向柄立柱7时接合强度 成为最大地设定位置关系。\n图18为套管77的正视图(从车身前方观看时的图),图19为左侧 视图,图20为右侧视图。如图所示,在套管77的头部设置上述螺栓76 贯通的空隙95。该空隙95包含槽或切口95a、95b,该切口95a、95b在 俯视中朝逆时针方向即R方向(参照图16)使螺栓76可从常用时回转至 少90°地被扩张。由该构造,使螺栓76可从常用位置即沿着车辆行进方 向延伸的位置朝与车辆行进方向直交的方向或与其相反的方向自由回 转。在套管77的车身后方位置形成对上述止动件79的回转极限进行限 定的凸起97。\n下面,说明从变型例的接头6折叠转向柄立柱7的操作顺序。图21 为使用状态下的接头6的透视图。如该图所示,在常用位置中,贯通套 管77的螺栓76的轴向与车辆行进方向一致,与前轮WF的面平行。使手 柄73沿转向柄立柱7立起,将转向柄立柱7的下端部71的凸部71a与 套管77的凹凸部77b强有力地接触进行接合。因此,转向柄8的操作产 生的转向柄立柱7的回转确实地通过前叉5传递到前轮WF,对转向进行 控制。\n从该常用状态,折叠转向柄立柱7。图22-图25为示出转向柄立柱7 的折曲顺序的自行车的要部透视图。首先,如图22所示,使手柄73从 沿着转向柄立柱7的位置倒成大体水平的位置。当使手柄73回转到该位 置时,下端部71与套管77头部的接合松开。这样,限制螺母78与套管 77间的止动件79的回转(抬起)的力也松弛,所以,可将止动件79抬 起。\n在图22中,使止动件79以螺栓80为枢轴回转,结果将产生的间隙 填上地使螺栓76偏倚。这样,解除了转向柄立柱7的下端部71与套管 77的接合。而且,为了保持手柄73的前端,在转向柄立柱7安装支架 96。\n接着,如图23所示,沿槽95a、95b使螺栓76朝箭头R方向回转, 开始朝车身左侧摆动转向柄立柱7。然后,如图24所示那样,朝车身左 侧将转向柄立柱7摆动大体90°,结束摆动。符号8R为转向柄8的左把 套,在左把套8R的近旁安装制动摇臂81。最后,如图25所示,将转向 柄立柱7最终摆动到车身左侧,以螺栓76为中心使转向柄立柱7大体折 曲成180°。\n图26为折叠了转向柄立柱7时的车辆的侧视图。如该图所示,通过 折叠转向柄立柱7,使转向柄8移动为大体顺沿着前轮WF。\n当使转向柄8以螺栓76为中心回转到沿着前轮WF时,转向柄立柱7 与从前轮WF的中心朝车宽方向凸出的车轴可能产生干涉。考虑到这样的 场合,最好使得在折叠转向柄立柱7时可避开上述车轴的凸出部分。图 27为图20的D-D断面图。如该图所示,在上述槽95a、95b中的、在图 24和图25的状态下螺栓76所接触的面上形成倒角部Cu、Cd,在该部分 处在螺栓76与槽95a、95b之间形成间隙,使得可在转向柄立柱7最终 摆动到车身左侧的位置使螺栓76倒下。在图19、图20中也示出该倒角 部Cu、Cd。这样,通过使螺栓76倾斜,可在避开伸出到车宽方向的前轮 WF的车轴的状态下折叠转向柄立柱7。以上为折叠的顺序,在组装时, 当然按照与其相反的顺序进行。\n下面说明搬运上述那样分离的车身的例子。图28为与收容的电动辅 助自行车一起示出可从4轮汽车(在这里假设为货车或RV车)的后部自 由取出和装入地设置的托盘的俯视图,图29为从该汽车前方观看到的透 视图。如两图所示,前支架56固定于汽车WGN内的后部座席57下方, 限定汽车WGN内的托盘58的前方位置的边界。上支架59在上述前支架 56的后方固定于汽车WGN,在上部支承搁板(图中未示出)。最好由树 脂材料构成的托盘58由图中未示出的导轨引导着沿汽车前后方向滑动地 配置在由上述前支架56和上支架59围住的空间。在上支架59上将蓄电 池41的充电器60保持于其左侧。\n下面参照图28、图29说明为了搬运而将电动辅助自行车搭载于汽车 的顺序。预先使得易于搭载电动辅助自行车地将托盘58朝汽车后方拉 出。然后,打开蓄电池箱16的盖162,从电动辅助自行车拆下蓄电池 41,将其收容到托盘58的前部中央。接着,松开夹持件233,从后构架 23拔出车座立柱3,再将车座立柱3和车座4分离。车座4收容到蓄电 池41的右侧方,车座立柱3收容于托盘58的右角部。\n接着,分离车架。在进行该分离之前,操作上述接头6的旋钮61, 从接头6处折叠转向柄立柱7。然后,操作锁柄38,解除前构架22与后 构架23的连接部的锁定,以枢轴销242为中心折叠车架。之后,推上述 操作杆455(图9的例),或拉锁板457(图11的例),使枢轴销242 从前构架22的钩451脱出,分离车架。前构架22、转向柄立柱7、转向 柄8、前叉5、及前轮WF一体地靠向托盘58的左侧收容。另一方面,后 构架23、电动辅助装置1、及后轮WR在折叠脚蹬13后,一体地靠托盘 58的右侧收容。\n图30为汽车WGN的后部透视图,图31为其要部断面图。如图30所 示,在拉出托盘58的状态下,电动辅助自行车基本上全体从由搁板65 覆盖的范围脱出到汽车后方,使用者可不受搁板65妨碍地相对汽车将电 动辅助自行车装上和取下。\n另外,在汽车WGN的内侧侧壁设置AC100伏的插座66。如图31所 示,通过软线从插座66对安装于搁板65背面侧的充电器60供给电源, 由充电器60整流后的规定电压的直流通过软线68供给到蓄电池41。软 线68与蓄电池41通过连接器43连接。\n这样,通过利用直流插座66,例如可有效地使用到达休闲地等目的 地之前的时间来通过由汽车WGN的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对蓄电池41充 电。\n以上说明了利用本发明的电动辅助自行车,但本发明不限于电动辅助 自行车,也可广泛地应用于要求从转向柄立柱折叠转向柄部分的一般自 行车。\n如上述说明的那样,按照第1-9项发明,可使转向柄以头管为中心 旋转沿着车身侧面那样的偏移量,在沿着车身的侧面的面内使转向柄和 支承转向柄的转向柄立柱的部分回转。因此,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必具有 大的空间就可对从折叠部到上端部的高度较大的转向装置进行折叠。结 果,可简单地分解自行车,减少自行车到休闲地的搬运和使用的麻烦。 特别是由第5和第9项发明,可通过使偏心轴回转从而容易地开始转向 柄立柱的折叠,所以,操作性良好。
法律信息
- 2011-02-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62K 21/16
专利号: ZL 01143116.4
申请日: 2001.12.07
授权公告日: 2008.06.25
- 2008-06-25
- 2002-07-24
- 2002-05-0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