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可排水防反渗的人行道砖 |
申请号 | CN201320638606.9 | 申请日期 | 2013-10-16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E01C15/00 | IPC分类号 | E;0;1;C;1;5;/;0;0;;;E;0;1;C;1;1;/;2;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隐秀路901-2号联创大厦西楼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张忠桥;袁杰;聂荣海 |
代理机构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建设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排水防反渗的人行道砖,包括人行道砖本体,所述人行道砖本体底部端面沿外缘棱边设置一圈缺口,人行道砖本体底部端面还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两端分别沟通缺口。本实用新型可排水防反渗的人行道砖底面及底面的楞边处设置有凹槽,能有效排除砖体底部和砖与砖之间缝隙的滞留水,同时还能阻断并排除反渗上来的地下水,另外本实用新型预制简单、施工方便。
1. 一种可排水防反渗的人行道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行道砖本体(1),所述人行道砖本体(1)底部端面沿外缘棱边设置一圈缺口(2),人行道砖本体(1)底部端面还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两端分别沟通缺口(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排水防反渗的人行道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砖本体(1)呈长方体状,且第一凹槽(3)设置于人行道砖本体(1)底面沿宽度方向中心;第二凹槽(4)设置于人行道砖本体(1)底面沿长度方向中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排水防反渗的人行道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砖本体(1)长度为250mm,宽度为125mm,高度为6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排水防反渗的人行道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的槽高和槽宽均为10mm,第一凹槽(3)的长度为250mm,第二凹槽(4)的长度为
125mm。
可排水防反渗的人行道砖\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建设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排水防反渗的人行道砖。\n背景技术\n[0002] 人行道砖分为透水砖和不透水砖,其中不透水人行道砖,在经过数年的使用后,砖的底部和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处会存在一些滞留水;透水人行道砖在经过数年的使用后,由于雨水中的泥沙在砖体内以及透水基层内的日积月累,透水性能会大大降低,砖的底部和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处同样也会存在一些滞留水。滞留水加速了人行道砖的松动,降低了人行道的使用功能;当行人踩过较多滞留水的人行道砖时,砖缝中会有泥水喷溅出来。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地下水易从砖与砖之间的缝隙甚至砖体,渗透到人行道砖顶面从而造成路面湿滑,不利于行人安全通过。\n发明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合理的可排水防反渗的人行道砖,使用本实用新型人行道砖能有效排出滞留水,同时还可防止地下水反渗至人行道路面。\n[0004]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可排水防反渗的人行道砖,特征在于:包括人行道砖本体,所述人行道砖本体底部端面沿外缘棱边设置一圈缺口,人行道砖本体底部端面还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两端分别沟通缺口。\n[000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人行道砖本体呈长方体状,且第一凹槽设置于人行道砖本体底面沿宽度方向中心;第二凹槽设置于人行道砖本体底面沿长度方向中心。\n[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人行道砖本体长度为250mm,宽度为125mm,高度为60mm。\n[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槽高和槽宽均为10mm,第一凹槽的长度为250mm,第二凹槽的长度为125mm。\n[0008]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可排水防反渗的人行道砖底面及底面的楞边处设置有凹槽,能有效排除砖体底部和砖与砖之间缝隙的滞留水,同时还能阻断并排除反渗上来的地下水,另外本实用新型预制简单、施工方便。\n附图说明\n[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n[0010] 图2为图1的左视图。\n[0011] 图3为图1的仰视图。\n[001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13]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n[0014] 图6为本实用新型错缝铺装结构示意图。\n[0015] 图7为本实用新型齐缝铺装结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6]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n[0017] 如图1~7所示,包括人行道砖本体1、缺口2、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车行道5、泄水孔6、路缘石7、路缘石基础8、碎石垫层9、人行道基础10等。\n[0018]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排水防反渗的人行道砖,包括人行道砖本体1,所述人行道砖本体1底部端面沿外缘棱边设置一圈缺口3,人行道砖本体1底部端面还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两端分别沟通缺口2。\n[0019] 所述人行道砖本体1呈长方体状,且第一凹槽3设置于人行道砖本体1底面沿宽度方向中心;第二凹槽4设置于人行道砖本体1底面沿长度方向中心。\n[0020] 所述人行道砖本体1长度为250mm,宽度为125mm,高度为60mm。\n[0021] 所述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的槽高和槽宽均为10mm,第一凹槽3的长度为250mm,第二凹槽4的长度为125mm。\n[0022] 本实用新型可排水防反渗的人行道砖采用水泥混凝土制成,如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在铺装时,可以错缝铺装,也可以齐缝铺装;无论采用错缝铺装,还是采用齐缝铺装,本产品砖体上的纵向、横向的凹槽及楞边的缺口均能连通。\n[0023] 如图5所示,本产品人行道砖与路缘石7连接处,砖体底部铺设碎石垫层9,除道路开口处外碎石垫层9沿路缘石7连通设置,碎石垫层9的底面设置泄水孔6,泄水孔6贯通至路缘石7外侧,在马路铺设时,通常会先在路缘石7底部设置路缘石基础8,人行道砖本体1底部设置人行道基础10。根据过往的经验,泄水孔6宜每隔20-30米设置一个。人行道砖凹槽/缺口中的水排至碎石垫层9后,沉积在碎石垫层9底部,再由设置在碎石垫层9底部的泄水孔6排出。\n[0024] 本实用新型可排水防反渗的人行道砖底面及底面的楞边处设置有凹槽,能有效排除砖体底部和砖与砖之间缝隙的滞留水,同时还能阻断并排除反渗上来的地下水,另外本实用新型预制简单、施工方便。
法律信息
- 2022-09-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E01C 15/00
专利号: ZL 201320638606.9
申请日: 2013.10.16
授权公告日: 2014.04.16
- 2014-04-1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4-11-08 | 2014-11-0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