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同轴电缆连接器 |
申请号 | CN200710111306.4 | 申请日期 | 2007-06-18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0180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1R24/02 | IPC分类号 | H;0;1;R;2;4;/;0;2;;;H;0;1;R;9;/;0;5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凤凰通讯科技国际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美国亚利桑纳州吉尔伯特市西日出大道1715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凤凰通讯科技国际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凤凰通讯科技国际公司 |
发明人 | 提摩西L·尤希 |
代理机构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为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其连接一同轴电缆到一电子器件上形成机械与电气上的结合,其包括一标准接头及一迷你接头,该标准接头具有一空心且同轴的内、外套筒;该迷你接头包含一具一插销的内部本体、一柱形件及一接触弹簧,该柱形件具有一第一管状元件、及一第二管状元件,该第一管状元件设有数弹性倒钩及数开口槽,该接触弹簧设具有数接触脚位于开口槽,当迷你接头完全插入标准接头,该弹性倒钩受到内套筒的压迫使插销与中心导体扣合,及接触脚受到内套筒的压迫与电缆的箔片成为机械与电气上的结合。
1.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其连接一同轴电缆到一电子器件上形成机械与电气上的结合,该同轴电缆包括一中心导体,一绝缘体包覆于该中心导体上,一箔片包覆于该绝缘体周围,至少一层编织导体配置于该箔片周围,以及一外皮被覆于该编织导体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包括:
一标准接头,具有一空心且同轴的内、外套筒;及
一迷你接头,具有一内部本体、一柱形件、及一接触弹簧,该内部本体以机械与电气上结合于该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该柱形件具有一可装入该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绝缘体及箔片的第一管状元件,及一可装入同轴电缆的编织导体及外皮的第二管状元件,该第一管状元件设有数弹性倒钩,该弹性倒钩位于该内部本体周围;该接触弹簧设置在该第一管状元件内,以机械结合于同轴电缆的箔片;
当迷你接头完全插入标准接头而形成稳固结合时,该弹性倒钩受到内套筒的压迫与中心导体扣合,以及接触弹簧受到内套筒的压迫与电缆的箔片成为机械与电气上的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迷你接头更包含有一环形轴圈,该环形轴圈同轴的配置在该第二管状元件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接头的外套筒上设有至少一环形第一凹部,该同轴电缆连接器与同轴电缆结合时,该第一凹部折弯与轴圈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迷你接头的第二管状元件的外壁上形成有一第二凹部,该同轴电缆连接器与同轴电缆结合时,该第二凹部折弯与同轴电缆的外皮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轴圈具有一可用以推动该外套筒向前移动的外凸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状元件设有数长形槽,该长形槽靠近该第二管状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弹簧具有一环形部、及数接触脚,该环形部的形状能配置于该第二管状元件内,该接触脚与该环形部一体成型,该接触脚位于第一管状元件的长形槽,以夹持于电缆的箔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更包括有一导电件,该导电件设置在该轴圈与接触弹簧间成为电气上的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迷你接头的内部本体具有一可用以扣住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插销,该插销位于弹性倒钩的内部。
同轴电缆连接器\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以连接同轴电缆至一端接头的连接器。\n背景技术:\n[0002] 现有连接器系用以连接一同轴电缆至一端接头,以使用在有线电视讯号传输及数据传输线等,其中该同轴电缆包括一中心导体、一覆盖于中心导体外的绝缘体、一覆盖于绝缘体外的箔片、至少一层覆盖于箔片外的编织导体,以及一覆盖于编织导体外的外皮。由于同轴电缆的规格尺寸可分为RG6、RG7、RG11、RG 59等,而每一种同轴电缆的规格尺寸皆需安装于所属的连接器,此种连接方式将造成技工将同轴电缆安装于连接器时,易发生规格不符的失误率,及制造商须制造各种不同规格的连接器以供多种规格的同轴电缆来使用,而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n[0003] 上述所提及有关同轴电缆安装于连接器,其在本质上皆有些限制。例如,电缆与连接器之间的规格是否相符就是一种很难拿捏的技术,得由技工的经验而定。此阶段需要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规格电缆的连接器结构,并排除发生安装失误的机会。同轴电缆连接器安装同轴电缆时,该电缆末端首先要加以处理以便与连接器接合。然后将连接器以人工方式施力于该同轴电缆末端直至同轴电缆的外皮及编织导体与绝缘体隔离为止。该同轴电缆继续以手推入连接器内直到获得所需的插入深度为止。最后,再藉由六角压接工具施加压缩力于连接器上以强迫连接器与同轴电缆成紧密结合。由于同轴电缆尺寸上的种种变化须要有三种不同尺寸的六角形压接工具的使用来保证有充足的压缩力可施加于连接器,如此,则需额外的成本及多种压接工具及携带额外工具的不方便,须加考虑。\n发明内容:\n[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格同轴电缆的同轴电缆连接器。\n[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其连接一同轴电缆到一电子器件上形成机械与电气上的结合,该同轴电缆包括一中心导体,一绝缘体包覆于该中心导体上,一箔片包覆于该绝缘体周围,至少一层编织导体配置于该箔片周围,以及一外皮被覆于该编织导体上,其特点是:所述连接器包括:一标准接头,具有一空心且同轴的内、外套筒;及一迷你接头,具有一内部本体、一柱形件、及一接触弹簧,该内部本体以机械与电气上结合于该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该柱形件具有一可装入该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绝缘体及箔片的第一管状元件,及一可装入同轴电缆的编织导体及外皮的第二管状元件,该第一管状元件设有数弹性倒钩,该弹性倒钩位于该内部本体周围;该接触弹簧设置在该第一管状元件内,以机械结合于同轴电缆的箔片;如此,当迷你接头完全插入标准接头而形成稳固结合时,该弹性倒钩受到内套筒的压迫与中心导体扣合,以及接触弹簧受到内套筒的压迫与电缆的箔片成为机械与电气上的结合,得以连接同轴电缆至一电子元件上,形成机械与电气上的稳固结合,同时,该同轴电缆连接器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同轴电缆。\n[0006] 本发明具有新颖性的结构特征将详细叙述于申请专利范围中。然而,此发明本身,藉由参考下列之说明配合相关的附图,当可更容易了解其构造、操作方式以及进一步的目的与优点。\n附图说明:\n[0007] 图1a是一同轴电缆末端经处理后的平面图。\n[0008] 图1b是图1a中的同轴电缆,将其编织导体向后翻折以覆盖部分外皮的平面图。\n[0009] 图2是本发明的迷你接头插入同轴电缆,并准备与标准接头套接的剖面图。\n[0010] 图3是本发明迷你接头准备插入同轴电缆的剖面图。\n[0011] 图4是本发明迷你接头的立体剖面图。\n[0012] 图5a是本发明柱形件的立体图。\n[0013] 图5b是本发明柱形件的剖面图。\n[0014] 图6是本发明接触弹簧的立体图。\n[0015] 图7a是安装本发明同轴电缆连接器于同轴电缆的步骤图一。\n[0016] 图7b是安装本发明同轴电缆连接器于同轴电缆的步骤图二。\n[0017] 图7c是安装本发明同轴电缆连接器于同轴电缆的步骤图三。\n[0018] 图7d是安装本发明同轴电缆连接器于同轴电缆的步骤图四。\n[0019] 标号说明:\n[0020] 同轴电缆10 中心导体11\n[0021] 绝缘体12 编织导体13\n[0022] 外皮14 箔片15\n[0023] 同轴电缆连接器20 标准接头21\n[0024] 内套筒22 外凸缘23\n[0025] 外套筒24 本体25\n[0026] 后端延伸部位27 后端延伸部位28\n[0027] 环状空心29 扣件30\n[0028] 内凸缘31 螺纹32\n[0029] 第一凹部211 末端面212\n[0030] 迷你接头40 内部本体41\n[0031] 柱形件42 细长体411\n[0032] 鼻部412 插销413\n[0033] 第一管状端部421 阶级通孔426\n[0034] 第二管状端部422 通孔427\n[0035] 弹性倒钩423 长形槽424\n[0036] 第二凹部425 接触弹簧43\n[0037] 环形部431 接触脚432\n[0038] 导电件44 内凸缘441\n[0039] 轴圈45 外凸缘451\n具体实施方式:\n[0040] 请参阅图1a,在此平面图中显示一同轴电缆10经处理后的末端。在此同轴电缆与连接器接合之前,该同轴电缆10与连接器接合的末端须先加以处理。安装者可藉由切削刀具(未显示于图中)剥开同轴电缆的末端,使其中心导体11、箔片15与编织导体13露出一部分,箔片15包覆于该绝缘体12周围,同轴电缆10露出部分的长度依照工业标准规定。\n紧接着将编织导体13的露出部分向后翻折而覆盖于同轴电缆10的外皮14,如图1b所示。\n[0041] 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同轴电缆连接器20包括一标准接头21及一迷你接头(Mini Adapter)40。标准接头21能被用于F型、BNC型、RCA型、IEC型等连接接口,本发明以F型接头为例来做说明,标准接头21包含一内套筒22,该内套筒22前端设有一外凸缘\n23;一外套筒24设有一本体25,该本体25环绕在内套筒22上,外套筒24的后端延伸部位\n27和内套筒22的后端延伸部位28形成同心环绕关系,中间则是环状空心29。在标准接头\n21的前端设有一扣件(Fastener)30,它的末端是一内凸缘31,内凸缘31设置在外凸缘23和外套筒24的本体25间,且可在内、外套筒22、24间自由旋转,扣件30的内部是螺纹32,外部是六角平面体可使用扳手或其它工具将连接器锁在电子器件如:接收器或终端机上,使其机械上与电气上成为一体。\n[0042] 至少一环形第一凹部211形成在外套筒24的后端延伸部位27上,第一凹部211的壁厚比后端延伸部位27小。当外套筒24受到轴向施力时,将使第一凹部211受到一轴向压力而有应力引起的折弯发生。\n[0043] 现有的标准接头21可适用于较大外径的同轴电缆如RG6电缆,而较小外径的电缆如RG 59电缆。\n[0044] 为了让本发明同轴电缆连接器20可适用范围于多种电缆的规格,所以,小外径的电缆可藉由迷你接头40来与标准接头21结合。\n[0045]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迷你接头40包含有一内部本体41、一柱形件42、一接触弹簧43、一导电件44及一环形轴圈45。内部本体41同轴的配置在柱形件42内,其具有一细长体411,该细长体411的前端形成有一鼻部412,后端形成一插销413。在设计上,插销\n413可用以扣住同轴电缆10的中心导体11。\n[0046] 如图5a及图5b所示,柱形件42由绝缘材料制成,其具有一第一管状端部421,该第一管状端部421内部设有一阶级通孔426,及一第二管状端部422,其内部设有一通孔427通往第一管状端部421的阶级通孔426。第一管状端部421具有多个弹性倒钩423位在插销413的周围边缘,及多个长形槽424与弹性倒钩423位在同一轴线上。有一环形的第二凹部425形成在第二管状端部422的外壁上,第二凹部425的壁厚比第二管状端部422小。\n当柱形件42受到轴向施力时,将使第二凹部425受到一轴向压入力而有应力引起的折弯发生,折弯的第二凹部425将强迫与同轴电缆10的外皮14形成稳固结合。\n[0047] 接触弹簧43由金属材料制成,包含一环形部431、及多个成片状的接触脚432,该环形部431配置在第二管状端部422的通孔427,该接触脚432与环形部431一体成型,并使接触脚432位在第一管状端部421的长形槽424中。如图6所示,有二只接触脚432以等间隔形成于环形部431的周围。在设计上,弹簧43可用以夹持同轴电缆10的箔片15。\n[0048] 导电件44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一环形内凸缘441与弹簧43的环形部431结合。\n[0049] 环形轴圈45同轴的配置在第二管状端部422及导电件44外,使轴圈45、导电件\n44与弹簧43间形成良好的金属对金属的接触。有一外凸缘451形成在轴圈45上。\n[0050] 请参阅图7a至图7d所示,为同轴电缆连接器20结合有同轴电缆10的步骤示意图:\n[0051] 第一步骤,将同轴电缆10经处理后的末端插入于迷你接头40,如图7a所示。\n[0052] 第二步骤,将结合有同轴电缆10的迷你接头40插入于标准接头21中,如图7b所示。当迷你接头40的柱形件42插入标准接头的内套筒22的通孔,柱形件42的弹性倒钩\n423受到如图示箭头“Y”方向的施力而向中心移动,弹性倒钩423的移动将同时施力于插销\n413,迫使内部本体41的插销413与同轴电缆10的中心导体11扣合形成机械与电气上的结合,如图7b所示。\n[0053] 第三步骤,利用安装工具使迷你接头40推入于标准接头21中,此时,轴圈45的外凸缘451会与外套筒24的末端面212接触,如图7c所示,施加一插入力来让迷你接头40进入最后与标准接头21的结合,当轴圈45受到如图示箭头“X”方向的施力而向前移动,此推力将迫使外套筒24的第一凹部211及第二管状端部422的第二凹部425受到一轴向压入力而有应力引起的折弯发生,如图7d所示,在最后的结合位置,外套筒24的第一凹部211催迫在轴圈45的外部表面成为机械上的结合,同时,第二管状端部422的第二凹部425催迫在同轴电缆10的外皮14成为机械上的结合。\n[0054] 第一凹部211及第二凹部425在折弯期间,可使接触弹簧43向前移动且进入内套筒22的通孔,此时,弹簧43的接触脚431受到如图示箭头“Y”方向的施力而向中心移动,催迫接触脚431与同轴电缆10的箔片15做机械与电气上的结合。\n[0055] 尽管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已详细图解说明,但是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而言,其它各种可轻易联想到的改变或修正皆不脱离本发明的所要申请的专利范围。
法律信息
- 2021-05-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H01R 24/02
专利号: ZL 200710111306.4
申请日: 2007.06.18
授权公告日: 2010.06.02
- 2010-06-02
- 2009-02-18
- 2008-12-2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93-05-13
| | |
2
| | 暂无 |
2001-03-20
| | |
3
| |
2002-02-27
|
2000-08-08
| | |
4
| | 暂无 |
2001-10-17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