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补增压系统,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补机构(2),所述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增补机构(2),所述增补机构(2)由增压泵主体(201)、控制器(202)、供水管(203)、增补管(204)和电磁流量阀(205)组合构成,所述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供水管(203),所述供水管(203)的外侧壁安装有电磁流量阀(205),所述供水管(203)的外侧壁安装有增补管(204),所述增补管(204)的外侧壁与增压泵主体(201)的输出端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控制器(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补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噪机构(3),所述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降噪机构(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补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机构(3)由壳体(301)、阻尼弹簧(302)、限位板(303)、支撑杆(304)和连接板(305)组合构成,所述壳体(301)的外侧壁安装有一组对称的连接板(305),所述连接板(305)的外侧壁与底板(1)的外侧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壳体(301)的内侧壁安装有阻尼弹簧(302),所述阻尼弹簧(302)的另一端安装有限位板(303),所述限位板(303)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杆(304),且支撑杆(304)贯穿壳体(3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补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04)的另一端与增压泵主体(201)的底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补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流量阀(205)的输出端与控制器(20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202)的输出端与增压泵主体(20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补增压系统\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管增压增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补增压系统。\n背景技术\n[0002] 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离不开供水,在企业生产时,经常会因为用水量较大而使得供水的水压降低,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甚至还会导致企业生产的产品的质量降低。为了确保供水水压的稳定,企业会在入水管道上加设增压装置,在供水水压不足时通过该增压装置能够确保企业的用水稳定,从而降低水压不足对生产带来的影响。\n[0003] 专利号201610519042.5公布了一种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补增压系统,包括控制芯片U1,电容C3,电容C4,与控制芯片U1相连接的增压泵驱动电路,与控制芯片U1相连接的电源输入电路,同时与控制芯片U1和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的信号处理输入电路,同时与控制芯片U1和信号处理输入电路相连接的信号增强电路,以及同时与控制芯片U1和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的芯片驱动补偿电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补增压系统,能够对水压不足的情况做出快速的反应,可以达到实时增压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水压不足对企业正常生产带来的影响。\n[0004] 该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补增压系统存在以下弊端:1、该装置不能够自动的进行增补导致装置不方便人员使用;2、该装置降噪性较差导致增补时噪声过大影响听力。为此,我们提出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补增压系统。\n实用新型内容\n[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补增压系统,通过增补机构能够自动的对供水管增补,方便人员使用;再通过降噪机构能够增加装置的降噪性,避免增补时噪声过大影响听力,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n[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n[0007] 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补增压系统,包括底板,还包括增补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增补机构,所述增补机构由增压泵主体、控制器、供水管、增补管和电磁流量阀组合构成,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的外侧壁安装有电磁流量阀,所述供水管的外侧壁安装有增补管,所述增补管的外侧壁与增压泵主体的输出端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控制器。\n[0008] 进一步地,还包括降噪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降噪机构,降噪机构能够增加装置的降噪性。\n[0009] 进一步地,所述降噪机构由壳体、阻尼弹簧、限位板、支撑杆和连接板组合构成,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安装有一组对称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侧壁与底板的外侧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安装有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的另一端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贯穿壳体,阻尼弹簧具有良好的缓冲阻尼性,能够降低噪声。\n[0010]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增压泵主体的底部连接,方便对增压泵主体支撑。\n[0011]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流量阀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增压泵主体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方便对增压泵主体控制。\n[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增补机构,补机构由增压泵主体、控制器、供水管、增补管和电磁流量阀组合构成,底板的顶部安装有供水管,供水管用来对工业供水,供水管的外侧壁安装有增补管,增补管的外侧壁与增压泵主体的外侧壁通过导管连接,由于供水管的外侧壁安装有电磁流量阀,当电磁流量阀将策供水管内的水压过低时,电磁流量阀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从而电磁流量阀对控制器施加信号,控制器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递给增压泵主体,将增补管的另一端与外部水管连接,从而增压泵主体能够对供水管增压,从而能够自动对供水管内增压,方便人员使用;\n[0013] 2、底板的顶部安装有降噪机构,降噪机构由壳体、阻尼弹簧、限位板、支撑杆和连接板组合构成,壳体的外侧壁安装有一组对称的连接板,连接板的外侧壁与底板的外侧壁通过螺栓连接,从而能够将壳体固定在底板的顶部,壳体的内侧壁安装有阻尼弹簧,由于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增压泵主体的底部连接,当增压泵主体运转时产生震动,使得支撑杆对限位板进行挤压,使得限位板在壳体内移动,从而限位板对阻尼弹簧进行挤压,能够有效的降低震动,从而能够降低噪声。\n附图说明\n[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补增压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n[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补增压系统的降噪机构结构示意图。\n[0016] 图中:1、底板;2、增补机构;201、增压泵主体;202、控制器;203、供水管;204、增补管;205、电磁流量阀;3、降噪机构;301、壳体;302、阻尼弹簧;303、限位板;304、支撑杆;305、连接板。\n具体实施方式\n[0017]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n[0018] 如图1‑2所示,工业供水管203道智能增补增压系统,包括底板1,还包括增补机构\n2,所述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增补机构2,所述增补机构2由增压泵主体201、控制器202、供水管203、增补管204和电磁流量阀205组合构成,所述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供水管203,所述供水管203的外侧壁安装有电磁流量阀205,所述供水管203的外侧壁安装有增补管204,所述增补管204的外侧壁与增压泵主体201的输出端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控制器202。\n[0019] 其中,还包括降噪机构3,所述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降噪机构3,降噪机构3能够增加装置的降噪性。\n[0020] 其中,所述降噪机构3由壳体301、阻尼弹簧302、限位板303、支撑杆304和连接板\n305组合构成,所述壳体301的外侧壁安装有一组对称的连接板305,所述连接板305的外侧壁与底板1的外侧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壳体301的内侧壁安装有阻尼弹簧302,所述阻尼弹簧302的另一端安装有限位板303,所述限位板303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杆304,且支撑杆304贯穿壳体301,阻尼弹簧302具有良好的缓冲阻尼性,能够降低噪声。\n[0021] 其中,所述支撑杆304的另一端与增压泵主体201的底部连接,方便对增压泵主体\n201支撑。\n[0022] 其中,所述电磁流量阀205的输出端与控制器20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n202的输出端与增压泵主体20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方便对增压泵主体201控制。\n[002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补增压系统,工作时,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增补机构2,补机构由增压泵主体201、控制器202、供水管203、增补管204和电磁流量阀205组合构成,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供水管203,供水管203用来对工业供水,供水管\n203的外侧壁安装有增补管204,增补管204的外侧壁与增压泵主体201的外侧壁通过导管连接,由于供水管203的外侧壁安装有电磁流量阀205,当电磁流量阀205将策供水管203内的水压过低时,电磁流量阀205的输出端与控制器20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从而电磁流量阀205对控制器202施加信号,控制器202接收信号后将信号传递给增压泵主体201,将增补管204的另一端与外部水管连接,从而增压泵主体201能够对供水管203增压,从而能够自动对供水管203内增压,方便人员使用,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降噪机构3,降噪机构3由壳体301、阻尼弹簧302、限位板303、支撑杆304和连接板305组合构成,壳体301的外侧壁安装有一组对称的连接板305,连接板305的外侧壁与底板1的外侧壁通过螺栓连接,从而能够将壳体301固定在底板1的顶部,壳体301的内侧壁安装有阻尼弹簧302,由于支撑杆304的另一端与增压泵主体201的底部连接,当增压泵主体201运转时产生震动,使得支撑杆304对限位板303进行挤压,使得限位板303在壳体301内移动,从而限位板303对阻尼弹簧302进行挤压,能够有效的降低震动,从而能够降低噪声。\n[002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