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照明器具 |
申请号 | CN201110364320.1 | 申请日期 | 2011-11-16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7719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IPC分类号 | F;2;1;S;2;/;0;0;;;F;2;1;V;2;9;/;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船越町1丁目201番1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增田敏文 |
代理机构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臧建明 |
摘要
一种照明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灯座以及散热体。器具本体具有:从上部侧插入被设置部上所设的埋入孔内的筒形的本体部,并在本体部内收容灯装置。灯座配置在器具本体的本体部内,灯座使灯装置被安装。散热体配置在器具本体的本体部的上部侧,散热体形成为比器具本体的本体部的最大外形尺寸还小的尺寸,且安装在灯座上的灯装置接触该散热体。
1.一种照明器具(11),其特征在于包括:
器具本体(41),具有筒形的本体部(49),该本体部(49)从上部侧插入被设置部(12)上所设的埋入孔(13),在所述本体部(49)内以从所述本体部的下部侧出射光的方式来收容灯装置(21),该器具本体(41)是从所述本体部(49)的上部侧插入被设置部(12)上所设的埋入孔(13)内而配设到被设置部(12)上,在所述本体部(49)的上部侧的周围设有:使空气从下向上对流的对流形成部(57);以及
散热体(43),配置在所述本体部(49)的上部侧,所述散热体(43)的外径大于所述本体部(49)的上部的外径,并且,所述散热体(43)形成为比所述本体部(49)的最大外径尺寸还小的尺寸,且所述灯装置(21)接触所述散热体(43),在所述散热体(43)的周围设有多个鳍片(71),在所述多个鳍片(71)之间设有连通下部侧及上部侧的间隙(74),所述对流形成部(57)与形成在所述多个鳍片(71)之间的间隙(74)连通于下部侧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板(45),向所述散热体(43)的侧方突出,且
所述安装板(45)在比所述本体部(49)的最大外径部分更朝向所述散热体(43)的侧方背离的位置安装了端子板(46)、(4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器具(11),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本体部(49)的上部设有:与所述间隙(74)连通的配线孔(5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器具(11),其特征在于:
所述鳍片(71)呈放射状地设在所述散热体(43)的周围。
照明器具\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埋入到被设置部的埋入孔内而设置的照明器具。\n背景技术\n[0002] 先前,筒灯(downlight)等的埋入型照明器具是:将器具本体的本体部埋入到天花板等上所设的埋入孔内而设置。器具本体的本体部大多形成为同一直径的圆筒状,在该本体部内的上部配置灯座(socket),在本体部内收容着可装卸地安装于该灯座的光源。\n[0003] 但是,埋入型照明器具在光源为白炽灯泡的情况下,并不太要求照明器具的散热性能,但尤其在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元件的灯(lamp)装置的情况下,为了抑制LED元件的温度上升,必须确保照明器具的充分的散热性能。而且,为了确保照明器具的散热性能,如果只是单纯地在器具本体上附加散热结构,则有时散热结构易成为将器具本体设置到天花板的埋入孔内时的障碍,从而导致设置作业性下降。\n发明内容\n[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以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散热性能,进而也能够防止设置作业性的下降的照明器具为目的。\n[0005] 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灯座以及散热体。器具本体具有筒形的本体部,在本体部内收容灯装置,且该器具本体从本体的上部侧插入被设置部上所设的埋入孔内,而配设到被设置部上。灯座配置在器具本体的本体部内,灯座使灯装置被安装。散热体配置在器具本体的本体部的上部侧,散热体形成为比器具本体的本体部的最大外形尺寸还小的尺寸,且安装在灯座上的灯装置接触该散热体。\n[0006] 由于安装在灯座上的灯装置接触散热体,所以能够使灯装置的热效率良好地传导至散热体,从而能够确保散热性能,进而,由于使散热体形成为比器具本体的本体部的最大外形尺寸还小的尺寸,所以散热体难以成为将器具本体设置到被设置部的埋入孔内时的障碍,从而能够防止设置作业性的下降。\n附图说明\n[0007]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剖面图。\n[0008]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n[0009]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n[0010] 图4是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灯装置的立体图。\n[0011] [符号的说明]\n[0012] 11:照明器具\n[0013] 12:被设置部\n[0014] 13:埋入孔\n[0015] 21:灯装置\n[0016] 22:框体\n[0017] 23:灯罩\n[0018] 24:壳体\n[0019] 25:灯头构件\n[0020] 26:灯头部\n[0021] 27:灯脚\n[0022] 28、67:楔槽\n[0023] 28a、67a:纵槽\n[0024] 28b、67b:横槽\n[0025] 29、68:楔\n[0026] 30:散热片\n[0027] 31、56:标记\n[0028] 40:反射体\n[0029] 41:器具本体\n[0030] 42:灯座\n[0031] 43:散热体\n[0032] 44:安装弹簧\n[0033] 45:安装板\n[0034] 46、47:端子板\n[0035] 49:本体部\n[0036] 50:凸缘部\n[0037] 51:上表面部\n[0038] 52:周面部\n[0039] 53:嵌合孔\n[0040] 54:安装孔\n[0041] 55:配线孔\n[0042] 57:对流形成部\n[0043] 59:灯座本体\n[0044] 60:环状部\n[0045] 61:内筒\n[0046] 62:外筒\n[0047] 63:插通开口\n[0048] 64、81、84:螺丝\n[0049] 65:凸起\n[0050] 66:连接槽\n[0051] 70:基部\n[0052] 71:鳍片\n[0053] 72a:安装面\n[0054] 72b:接触面\n[0055] 73:突出部\n[0056] 74:间隙\n[0057] 75:倾斜部\n[0058] 76:安装部\n[0059] 77:安装孔\n[0060] 79:支撑片\n[0061] 80:抵接片\n[0062] 82:钩挂部\n[0063] 85:端子板安装部\n[0064] d1:散热体的最大外径尺寸\n[0065] d2:本体部的最大外径尺寸\n[0066] d3:本体部的上部的外径尺寸\n具体实施方式\n[0067] 参照图1至图4来说明一实施方式。\n[0068] 如图1所示,照明器具11为筒灯等的埋入型照明器具,且设置成被埋入圆形的埋入孔13内的状态,该埋入孔13设在天花板等的被设置部12上。\n[0069] 如图1至图4所示,对于照明器具11,使用扁平(flat)形的灯装置21。该灯装置\n21具有圆筒状的框体22,在该框体22的下表面安装着使光射出到外部的灯罩(globe)23。\n[0070] 框体22具有圆筒状的壳体(case)24以及圆筒状的灯头构件25,该灯头构件25安装在该壳体24的上表面中央。藉由所述壳体24的上表面侧、以及从该壳体24的上表面突出的灯头构件25,来构成灯头部26。框体22例如为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而且,灯头构件25例如为压铸铝(aluminum die casting)等的金属制、陶瓷(ceramics)制或者导热性优异的树脂制。\n[0071] 在框体22的内部,收容着发光模块(module)以及点灯电路等,所述发光模块在基板上形成发光部,该发光部具有例如LED元件或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元件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所述点灯电路使半导体发光元件点灯。发光模块的基板密接于灯头构件25的内面而安装、且热接合着。\n[0072] 在壳体24的上表面周边部,垂直地突出设置着:电源用、接地(earth)用以及调光信号用等的多个灯脚(lamp pin)27。\n[0073] 在灯头构件25的周面上,形成着多个楔槽28(key groove)。各楔槽28形成为具有纵槽28a及横槽28b的大致L字形,所述纵槽28a是连通于灯头构件25的上表面并沿着上下方向而形成,所述横槽28b是在灯头构件25的下部沿着灯头构件25的周方向而形成。\n进而,在灯头构件25的周面上,在多个楔槽28之间突出形成有多个楔29。而且,在灯头构件25的上表面安装着散热片(sheet)30。\n[0074] 灯罩23为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制或玻璃(glass)制,在下表面的1处部位设有三角形的标记(mark)31,其表示朝向照明器具11的安装位置。\n[0075]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灯装置21是:使用在基板上安装着多个LED元件的板上芯片(Chip On Board,COB)方式的发光模块,其发光模块的输入功率(功耗)为20W~25W,全光束为1100lm~1650lm。\n[0076] 而且,如图1至图3所示,照明器具11包括:兼用作反射体40的器具本体41;配置在该器具本体41的内侧的灯座42;配置在器具本体41的上部的散热体43;安装在散热体43的周面上的多个安装弹簧44;安装在散热体43的上部的安装板45;以及安装在该安装板45上的端子板46、47。\n[0077] 器具本体41例如为金属制,具有:圆筒状的本体部49、以及从该本体部49的下端向周围突出的环状的凸缘(flange)部50。本体部49具有上表面部51以及从该上表面部\n51的周边部向下方延伸的周面部52,且朝向下方而开口。在上表面部51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的嵌合孔53,在上表面部51的周边部形成有多个安装孔54。在本体部49的1处部位,跨过上表面部51与周面部52而形成有配线孔55。在本体部49的内周面的1处部位,设有表示灯装置21的安装位置的三角形的标记56。\n[0078] 本体部49的直径形成为小于埋入孔13的直径,凸缘部50的直径形成为大于埋入孔13的直径。本体部49的周面部52以下部侧的直径最大,而上部侧的直径以逐渐变小的方式而倾斜。在该本体部49的周面部52的外表面形成了对流形成部57,该对流形成部57可形成从散热体43的下表面侧朝向上表面侧的空气的对流。\n[0079] 而且,灯座42具备:灯座本体59,例如为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且形成为环状;\n以及未图示的多个端子,配置在该灯座本体59内。\n[0080] 在灯座本体59上,形成有环状部60,且形成有从该环状部60的内周朝上方突出的内筒61,并且形成有从环状部60的外周朝下方突出的外筒62。在内筒61的内侧,形成有灯装置21的灯头构件25所插通的插通开口63,而且,灯装置21的壳体24的上部可嵌合于外筒62的内侧。\n[0081] 在环状部60上,朝上方突出形成有多个螺丝64所螺合的多个凸起(boss)65,所述多个螺丝64用于固定灯座42、器具本体41及散热体43。进而,沿着该环状部60的周方向而呈长孔状地形成有:灯装置21的各灯脚27所插入的多个连接槽66。\n[0082] 在内筒61的内周面,形成有多个楔槽67。各楔槽67形成为具有纵槽67a以及横槽67b的大致L字形,所述纵槽67a是连通于环状部60并沿着上下方向而形成,所述横槽\n67b是在内筒61的上部沿着内筒61的周方向而形成。进而,在内筒61的内周面,在多个楔槽67之间突出形成有多个楔68。所述各楔槽67以及各楔68、与灯装置21的各楔29以及楔槽28彼此对应,从而能够将灯装置21可装卸地安装于灯座42。\n[0083] 各端子配置在各连接槽66的上侧。在灯座42中安装灯装置21,且各端子与插入各连接槽66的各灯脚27为电性连接。\n[0084] 而且,散热体43例如由压铸铝等的金属、陶瓷、散热性优异的树脂等的材料形成。\n散热体43具有:圆筒状的基部70、以及从该基部70的周围呈放射状地突出的多个鳍片(散热鳍片)71。\n[0085] 在基部70的周边部以及鳍片71的下表面,形成有:器具本体41的上表面部51所抵接而安装的安装面72a。在基部70的中央部的下表面,形成有:圆形的突出部73,该突出部73堵塞该基部70的下表面、并且比安装面72a更向下方突出。在该突出部73的下表面形成有平面状的接触面72b。通过该突出部73与反射体40的嵌合孔53的嵌入,散热体\n43与反射体40得以进行定位。另外,在基部70的内侧,呈放射状地形成有未图示的凸条(rib)。\n[0086] 在多个鳍片71之间,形成有向散热体43的外周、下表面以及上表面开口的间隙\n74。在鳍片71的外径侧上部,以切开角部的方式而形成有倾斜部75。鳍片71之间的间隙\n74的1个连通于器具本体41的配线孔55。\n[0087] 在散热体43的基部70更外侧形成有多个安装部76。在所述各安装部76的下部形成有各螺丝64所螺合的安装孔77,所述各螺丝64固定灯座42、器具本体41及散热体\n43。\n[0088] 并且,散热体43的外径尺寸d1处于:比器具本体41的本体部49的作为最大外形尺寸的最大外径尺寸d2小,且比本体部49的上部的外径尺寸d3大的尺寸关系。因此,鳍片71的外径侧的一部分比本体部49的上部外周面更向外径侧突出。通过本体部49的外表面所形成的对流形成部57,能够形成从散热体43的下表面侧朝向上表面侧的空气的对流。\n[0089] 而且,安装弹簧44包含金属制的板簧,具有:支撑片79以及从该支撑片79的下端弯折的抵接片80。支撑片79的上端利用螺丝81而固定于散热体43的安装部76的外侧面,支撑片79是沿着器具本体41的本体部49的侧面而配置。抵接片80向器具本体41的侧方突出,在抵接片80的前端形成有大致L字形的钩挂部82。\n[0090] 而且,安装板45例如为金属制,且利用螺丝84而固定成与散热体43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在安装板45上形成有向散热体43的侧方突出的端子板安装部85,在该端子板安装部85的下表面安装着端子板46、47。即,通过安装板45,而在向散热体43的侧方背离的位置上配置端子板46、47。\n[0091] 而且,端子板46为电源用以及接地用,端子板47为调光信号用,这些端子板46、47与灯座42通过未图示的电线而连接着。电线从灯座42穿过器具本体41的配线孔55以及散热体43的鳍片71之间的间隙74,而连接于端子板46、47。\n[0092] 接下来,对照明器具11的组装进行说明。\n[0093] 将散热体43的突出部73嵌入器具本体41的嵌合孔53,以对散热体43与反射体\n40进行定位;将灯座42插入器具本体41的本体部49内;在灯座42与散热体43之间夹着器具本体41的状态下,将各螺丝64穿过灯座42的凸起65以及器具本体41的安装孔54而螺合于散热体43的安装孔77;在灯座42与散热体43之间夹着器具本体41的状态下,将它们一体地固定。\n[0094] 在将灯座42插入器具本体41的本体部49内时,预先将从器具本体41的配线孔\n55引出至外侧的来自灯座42的电线连接于各端子板46、47,并将安装着这些端子板46、47的安装板45通过多个螺丝84而固定于散热体43的上部。\n[0095] 将各安装弹簧44通过各螺丝81而固定于散热体43的侧面。\n[0096] 然后,在灯座42的插通开口63的上方,使散热体43的接触面72b露出而配置。\n[0097] 接下来,对照明器具11的设置进行说明。\n[0098] 将预先导入至被设置部12的埋入孔13的电源线、接地线、调光信号线等,从该埋入孔13引出至被设置部12的下方,并连接于照明器具11的各端子板46、47。\n[0099] 在使各安装弹簧44的抵接片80以沿着器具本体41的侧面的方式、而弹性变形并予以保持的状态下,首先,使照明器具11倾斜,以使安装板45的端子板安装部85以及端子板46、47朝向上方,将该安装板45的端子板安装部85以及端子板46、47倾斜地插入埋入孔13内;随后,一方面使照明器具11恢复成水平,一方面将散热体43、器具本体41的本体部49以及各安装弹簧44插入埋入孔13内。\n[0100] 当各安装弹簧44的钩挂部82移动到比埋入孔13更上方后,解除各安装弹簧44的保持。由此,各安装弹簧44的抵接片80通过相对于弹性变形的推斥力而向器具本体41的侧方展开,抵接片80抵接于埋入孔13的上缘部而将照明器具11朝上方上拉,凸缘部50抵接于被设置部12的下表面,从而设置完成。\n[010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1中,由于使散热体43的最大外径尺寸d1形成为比器具本体41的本体部49的最大外径尺寸d2还小的尺寸,因此散热体43难以成为将器具本体41设置于被设置部12的埋入孔13内时的障碍,即使具备散热体43也能够防止设置作业性的下降。\n[0102] 而且,在从被设置部12拆下照明器具11时,一方面克服各安装弹簧44的上拉力而下拉照明器具11,使移动到埋入孔13的下方的各安装弹簧44的抵接片80以沿着器具本体41的侧面的方式而弹性变形,一方面使器具本体41的本体部49以及散热体43向埋入孔13的下方移动,进而,与设置时同样地使照明器具11倾斜,使安装板45的端子板安装部\n85以及端子板46、47向埋入孔13的下方移动。\n[0103] 接下来,对灯装置21朝向照明器具11的安装进行说明。\n[0104] 将灯装置21插入至器具本体41的本体部49的内侧,使灯装置21上显示的标记\n31与器具本体41的本体部49的内面上显示的标记56对准,上推灯装置21而插入灯座42。\n[0105] 由此,首先,灯装置21的灯头构件25嵌入灯座42的插通开口63,继而,灯座42的各楔68进入灯头构件25的各楔槽28的纵槽28a,并且灯头构件25的各楔29进入灯座42的各楔槽67的纵槽67a,灯装置21的各灯脚27插入灯座42的对应的各连接槽66;随后,灯头构件25的上表面经由散热片30而抵接于散热体43的接触面72b。\n[0106] 在将灯装置21按压于散热体43的状态下,使灯装置21向安装方向转动,由此,灯座42的各楔68进入灯头构件25的各楔槽28的横槽28b并钩挂住,并且,灯头构件25的各楔29进入灯座42的各楔槽67的横槽67b并钩挂住,从而将灯装置21安装到灯座42中。\n而且,灯装置21的各灯脚27在灯座42的各连接槽66内移动,并与各连接槽66的上侧所配置的各端子接触而电性连接。\n[0107] 在灯装置21的安装状态下,灯装置21的灯头构件25的上表面经由散热片30而密接于散热体43的接触面72b,从而可从灯装置21效率良好地导热至散热体43。\n[0108] 而且,在从照明器具11拆下灯装置21时,首先,使灯装置21向与安装时相反的拆卸方向转动,由此,灯座42的各楔68移动至灯头构件25的各楔槽28的纵槽28a,并且灯头构件25的各楔29移动至灯座42的各楔槽67的纵槽67a,各灯脚27在灯座42的各连接槽66内移动,并背离各连接槽66的上侧所配置的各端子。继而,使灯装置21向下方移动,由此,各灯脚27离开灯座42的各连接槽66,灯头构件25的各楔槽28的纵槽28a离开灯座42的各楔68,并且,灯头构件25的各楔29离开灯座42的各楔槽67的纵槽67a,进而,灯头构件25离开灯座42的插通开口63,从而能够从灯座42拆卸灯装置21。\n[0109] 接下来,对灯装置21的点灯进行说明。\n[0110] 当从电源线通过端子板46、灯座42的端子以及灯装置21的灯脚27来对点灯电路进行供电时,从点灯电路对发光模块的半导体发光元件供给点灯电力,半导体发光元件进行点灯。通过半导体发光元件的点灯而放射的光透过灯罩23,并从器具本体41的下表面开口而出射。\n[0111] 而且,在点灯时,发光模块的半导体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热主要从发光模块的基板传导至热接合的灯头构件25,并从该灯头构件25经由散热片30而效率良好地传导至密接的散热体43,再从该散热体43的多个鳍片71所包含表面而散发到空气中。\n[0112] 此时,通过本体部49的外侧所形成的对流形成部57,能够形成从散热体43的下表面侧穿过多个鳍片71之间的间隙74、而通过到上表面侧的空气的对流,因此能够从散热体\n43效率良好地进行散热。\n[0113] 而且,从灯装置21传导至散热体43的热的一部分分别传导至:器具本体41、多个安装弹簧44以及安装板45,再从这些部分散热到空气中。\n[0114] 若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1,由于安装在灯座42上的灯装置21接触散热体43,所以能够使灯装置21的热效率良好地传导至散热体43,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性能。\n[0115] 进而,使散热体43的最大外径尺寸d1形成为比器具本体41的本体部49的最大外径尺寸d2还小的尺寸,因此散热体43难以成为将器具本体41设置到被设置部12的埋入孔13内时的障碍,从而能够防止设置作业性的下降。\n[0116] 进而,通过从散热体43向该散热体43的侧方突出的安装板45,在比本体部49的最大外径部分更向散热体43的侧方背离的位置配置端子板46、47,因此端子板46、47或连接于这些端子板46、47的电线难以从散热体43受到热影响。作为连接于端子板46、47的电线,一般多使用F电缆(cable),该F电缆的耐热温度为60℃~70℃,因此优选的是,连接于端子板46、47的电线难以从散热体43受到热影响。\n[0117] 而且,由于散热体43的外径比本体部49的上部的外径还大,所以散热体43的表面积增加,从而能够提高散热体43的散热性能。\n[0118] 换言之,由于本体部49的上部的外径比散热体43的外径还小,所以能够使散热体\n43的表面积增加,从而能够提高散热体43的散热性能。\n[0119] 而且,通过本体部49的外侧所形成的对流形成部57,能够形成从散热体43的下表面侧朝向上表面侧的空气的对流,因此能够从散热体43效率良好地进行散热,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性能。\n[0120] 而且,由于散热体43的多个鳍片71呈放射状地设置,所以既能确保散热体43紧凑(compact),又能获得高散热效果。\n[0121] 而且,由于将兼用为器具本体41的反射体40夹在灯座42与散热体43之间而予以固定,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它们通过例如螺丝64而组装成一体,从而能够提高组装性。\n[0122] 进而,在散热体43上,由于将灯装置21所接触的接触面72b设置成比安装面72a还突出,且该安装面72a与灯座42之间夹着反射体40,所以能够消除反射体40与接触面\n72b的阶差而使它们齐平,从而能够使灯装置21确实地密接于接触面72b。\n[0123] 而且,通过散热体43上所设的突出部73,能够对散热体43与反射体40进行定位。\n[0124] 而且,在散热体43的基部70的外侧,设有多个鳍片71以及安装灯座42的安装部\n76,因此能够使灯装置21确实地接触基部70,能够将灯装置21的热效率良好地传导至散热体43,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性能。\n[0125] 而且,由于在散热体43上安装着多个安装弹簧44,所以通过这些安装弹簧44,能够将照明器具11的构成要素中的质量大、且位于器具本体41上部的散热体43相对于被设置部12而稳定地予以支承。并且,由于能从散热体43效率良好地导热至多个安装弹簧44,所以从多个安装弹簧44也能获得向空气中的散热效果,从而能够提高照明器具11的散热性能。\n[0126] 而且,由于将器具本体41的配线孔55与散热体43的鳍片71之间的间隙74予以连通,所以,能够从灯座42利用器具本体41的配线孔55以及散热体43的鳍片71之间的间隙74,来对连接端子板46、47和灯座42的电线进行配线。进而,能够将本体部49的内侧的温度上升后的空气通过配线孔55而排气。\n[0127] 而且,在灯装置21上设有标记31,在器具本体41上设有标记56,因此能够轻易地将灯装置21对准、进而能够准确插入灯座42的位置。\n[0128] 另外,照明器具11也可以使用散热风扇(fan),该散热风扇对于散热体43强制地形成空气的流动,从而有效地散热。此时,散热风扇的电源只要从灯座42或者调光信号用的端子板47取用即可。\n[0129] 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为例示,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形态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内。
法律信息
- 2020-10-3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F21S 2/00
专利号: ZL 201110364320.1
申请日: 2011.11.16
授权公告日: 2015.03.04
- 2015-03-04
- 2012-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21S 2/00
专利申请号: 201110364320.1
申请日: 2011.11.16
- 2012-07-0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09-08-27
| | |
2
| | 暂无 |
2008-12-10
| | |
3
| | 暂无 |
2008-12-19
| | |
4
| | 暂无 |
2007-08-16
| | |
5
| | 暂无 |
2007-12-1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