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起重机械专用防脱钩装置 |
申请号 | CN202220035296.0 | 申请日期 | 2022-01-08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6C1/36 | IPC分类号 | B;6;6;C;1;/;3;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安徽中安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经济开发区北京路与大连路交口安徽检验检测科技园(质谷产业孵化基地二期)5#标准化厂房711室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安徽中安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安徽中安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孙小娟;张祥;张树明;汪陈凯;喻会 |
代理机构 | 安徽青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起重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起重机械专用防脱钩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吊绳、吊环、基座和吊钩,所述基座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吊环和吊钩,所述吊绳与所述吊环连接,所述吊钩上设置有防脱机构,所述防脱机构包括挡环、连接杆、销轴和扭簧,通过设置防脱机构,当需要将挂链挂在吊钩上时,只需将挂链对准吊钩的开口,然后施加一定的力,此时,挡环绕销轴进行旋转,当挂链位于吊钩内时,挡环在扭簧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实现对吊钩开口的密封,从而避免挂链从吊钩开口滑出的现象发生,进一步提高了该吊钩的实用性。
1.一种起重机械专用防脱钩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吊绳(1)、吊环(2)、基座(3)和吊钩(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吊环(2)和吊钩(4),所述吊绳(1)与所述吊环(2)连接,所述吊钩(4)上设置有防脱机构,所述防脱机构包括挡环(5)、连接杆(6)、销轴(7)和扭簧(8),所述吊钩(4)上开设有凹槽(9),所述连接杆(6)的一端通过销轴(7)转动设置在凹槽(9)内,且转轴与凹槽(9)内壁之间设置有扭簧(8),所述挡环(5)固定安装在连接杆(6)的另一端,且挡环(5)的旋转路径与吊钩(4)的开口相干涉,挡环(5)上远离吊钩(4)开口的侧面还固定设置有推拉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械专用防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4)的开口角度小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械专用防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对吊钩(4)内的挂链进行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定位杆(10)和螺帽(11),所述吊钩(4)的位于中心位置两侧的侧壁均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通孔(16),所述定位杆(10)与所述通孔(16)插接配合,且定位杆(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12),另一端开设有与螺帽(11)匹配的螺纹(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械专用防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一对导向件(13),两个所述导向件(13)对称固定设置在吊钩(4)内壁的两侧,且两个导向件(13)之间形成限位腔(14),所述限位腔(14)呈“V”型结构,所述导向件(13)上还开设有供定位杆(10)穿设的通孔(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械专用防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10)和导向件(13)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一种起重机械专用防脱钩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起重机械专用防脱钩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起重机械在作业时经常使用吊钩和挂链对重物进行吊装,在对重物进行吊装时,挂链处于绷紧状态,此时,挂链很难从吊钩上脱离,但是,当对重物进行拆卸时,此时,挂链经常从吊钩的开口滑出,严重影响后续的吊装作业,鉴于此,现提供一种起重机械专用防脱钩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械专用防脱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n[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n[0005] 一种起重机械专用防脱钩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吊绳、吊环、基座和吊钩,所述基座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吊环和吊钩,所述吊绳与所述吊环连接,所述吊钩上设置有防脱机构,所述防脱机构包括挡环、连接杆、销轴和扭簧,所述吊钩上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设置在凹槽内,且转轴与凹槽内壁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挡环固定安装在连接杆的另一端,且挡环的旋转路径与吊钩的开口相干涉,挡环上远离吊钩开口的侧面还固定设置有推拉件。\n[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吊钩的开口角度小于90°。\n[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对吊钩内的挂链进行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定位杆和螺帽,所述吊钩的位于中心位置两侧的侧壁均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定位杆与所述通孔插接配合,且定位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另一端开设有与螺帽匹配的螺纹。\n[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一对导向件,两个所述导向件对称固定设置在吊钩内壁的两侧,且两个导向件之间形成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呈“V”型结构,所述导向件上还开设有供定位杆穿设的通孔。\n[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杆和导向件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n[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n[0011]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脱机构,当需要将挂链挂在吊钩上时,只需将挂链对准吊钩的开口,然后施加一定的力,此时,挡环绕销轴进行旋转,当挂链位于吊钩内时,挡环在扭簧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实现对吊钩开口的密封,从而避免挂链从吊钩开口滑出的现象发生,进一步提高了该吊钩的实用性。\n[0012]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当挂链挂在吊钩内时,可根据挂链的实际厚度将定位杆贯穿吊钩两侧的通孔,然后旋转螺帽,对定位杆的位置进行固定,此时,定位杆可对挂链进行固定,避免挂链与吊钩内壁反复摩擦导致断裂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n[0013]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对导向件,当挂链通过开口滑入吊钩内时,由于限位腔呈“V”型结构,从而使得挂链被限位在吊钩的中心位置,配合定位杆的固定,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n附图说明\n[0014] 图1为一种起重机械专用防脱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n[0015] 图2为一种起重机械专用防脱钩装置中吊钩的剖面图;\n[0016] 图中:1‑吊绳、2‑吊环、3‑基座、4‑吊钩、5‑挡环、6‑连接杆、7‑销轴、8‑扭簧、9‑凹槽、10‑定位杆、11‑螺帽、12‑限位板、13‑导向件、14‑限位腔、15‑推拉件、16‑通孔、17‑螺纹。\n具体实施方式\n[001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n[0018] 实施例1\n[0019]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起重机械专用防脱钩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吊绳1、吊环2、基座3和吊钩4,所述基座3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吊环2和吊钩4,所述吊绳1与所述吊环2连接,所述吊钩4上设置有防脱机构,所述防脱机构包括挡环5、连接杆6、销轴7和扭簧8,所述吊钩4上开设有凹槽9,所述连接杆6的一端通过销轴7转动设置在凹槽9内,且转轴与凹槽\n9内壁之间设置有扭簧8,所述挡环5固定安装在连接杆6的另一端,且挡环5的旋转路径与吊钩4的开口相干涉,挡环5上远离吊钩4开口的侧面还固定设置有推拉件15,通过设置防脱机构,当需要将挂链挂在吊钩4上时,只需将挂链对准吊钩4的开口,然后施加一定的力,此时,挡环5绕销轴7进行旋转,当挂链位于吊钩4内时,挡环5在扭簧8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实现对吊钩4开口的密封,从而避免挂链从吊钩4开口滑出的现象发生,进一步提高了该吊钩4的实用性。\n[0020] 优选的,所述吊钩4的开口角度小于90°。\n[0021] 实施例2\n[002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具体为:\n[0023] 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对吊钩4内的挂链进行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定位杆10和螺帽11,所述吊钩4的位于中心位置两侧的侧壁均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通孔16,所述定位杆10与所述通孔16插接配合,且定位杆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12,另一端开设有与螺帽11匹配的螺纹17,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当挂链挂在吊钩4内时,可根据挂链的实际厚度将定位杆10贯穿吊钩4两侧的通孔16,然后旋转螺帽11,对定位杆10的位置进行固定,此时,定位杆10可对挂链进行固定,避免挂链与吊钩4内壁反复摩擦导致断裂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n[0024]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一对导向件13,两个所述导向件13对称固定设置在吊钩4内壁的两侧,且两个导向件13之间形成限位腔14,所述限位腔14呈“V”型结构,所述导向件13上还开设有供定位杆10穿设的通孔16,通过设置一对导向件13,当挂链通过开口滑入吊钩4内时,由于限位腔14呈“V”型结构,从而使得挂链被限位在吊钩4的中心位置,配合定位杆10的固定,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n[0025] 其中,所述定位杆10和导向件13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n[0026]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n[0027]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