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提高电池针刺测试效率的装置 |
申请号 | CN201510510751.2 | 申请日期 | 2015-08-18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8013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IPC分类号 | G;0;1;R;3;1;/;3;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瑶海工业园纬D路7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武行兵;臧强;姜雨恒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本发明专利涉及电池实验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池针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通过气缸控制穿刺针停留在电池内部,电池放置在针刺平台上,通过限位块将电池进行固定,针刺平台通过气缸上下移动,将测试过的电池转移出测试区,不需要在测试区域带针观察,可以迅速地进行下一只电池测试。此装置可以较快地提高针刺测试效率,且能保证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性,大大节约了测试时间。
1.一种提高针刺测试效率的装置,包括针刺装置(1)、针刺区域(3)、针刺平台(4)、转移区(14)和针刺平台气缸(8),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刺装置(1)利用针刺装置气缸(2)固定在针刺区域(3)内上方,整个装置呈箱体状,所述针刺区域(3)内部位于针刺装置(1)下方安设针刺平台(4),所述针刺平台(4)左右两侧分别利用左边防护平板(5)和右边防护平板(12)防护,其中间设有针刺平台凹槽(10),所述针刺平台(4)下方利用针刺平台气缸(8)托举上下移动,所述针刺平台(4)的左边防护平板(5)下方为外出口(6),所述外出口下方设有转移平板(7),所述针刺平台(4)的右边防护平板(12)下方箱体上安装位移气缸(13),所述外出口(6)、转移平板(7)、针刺平台气缸(8)、位移气缸(13)构成转移区(14),所述针刺 装置(1)和气缸(2)利用穿刺装置固定模块(19)固定,所述穿刺装置固定模块(19)内部安装气胀固定块(20)和卡位凹槽(16)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针刺测试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刺装置(1)包括穿刺针(18),所述穿刺针(18)上方为穿刺针固定模块(17),所述穿刺针固定模块(17)设有卡位凹槽(16)将针刺 装置(1)固定在气缸(2)下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针刺测试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气缸(2)、针刺区域(3)、针刺平台(4)、转移区(14)构成的箱体下端四角安装底座(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针刺测试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刺平台凹槽(10)安放待测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针刺测试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刺平台凹槽(10)内三面设有限位块(11)固定电池。
一种提高电池针刺测试效率的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专利涉及电池实验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池针刺测试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于电池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电性能与安全性能。电性能主要体现在续航里程方面,而安全性能,是整车能否推向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目前,所有上车电池,必须通过国家动力电池强制检验标准,尤其是关于安全方面的测试。\n[0003] 市场上动力电池种类繁多,性能不一,早期的测试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动力电池的测试要求。最近,GB/T 31485-2015测试标准已经颁布,这是一项针对动力电池上车前强制性检测的标准。其对于安全方面的测试,有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尤其是针刺测试。具体地,电池在针刺完成后,需要将穿刺针停留在电池的内部,观察1小时。目前传统的针刺装置,都是在针刺结束后保持设备不动,穿刺针留在电池内部,在装置上观察1小时后再做下一只电池测试,传统的装置测试时间较长,使用效率较低。\n发明内容\n[000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装置可以在电池针刺完成后,自动脱落穿刺针,使其停留在电池内部,且通过气缸将受针刺电池转移至观察区。另外一方面,整个测试过程人不接触,极大的保证了人的安全。本发明极大地提高了测试效率及测试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n[0005]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n[0006] 一种提高针刺测试效率的装置,包括针刺装置、针刺区域、针刺平台、转移区和针刺平台气缸,所述针刺装置利用针刺装置气缸固定在针刺区域内上方,整个装置呈箱体状,所述针刺区域内部位于针刺装置下方安设针刺平台,所述针刺平台左右两侧分别利用左边防护平板和右边防护平板防护,其中间设有针刺平台凹槽,所述针刺平台下方利用针刺平台气缸托举上下移动,所述针刺平台的左边防护平板下方为外出口,所述外出口下方设有转移平板,所述针刺平台的右边防护平板下方箱体上安装位移气缸,所述外出口、转移平板、针刺平台气缸、位移气缸构成转移区。\n[0007] 所述针刺装置包括穿刺针,所述穿刺针上方为穿刺针固定模块,所述穿刺针固定模块设有卡位凹槽将穿刺装置固定在气缸下面。\n[0008] 所述穿刺装置和气缸利用穿刺装置固定模块固定,所述穿刺装置固定模块内部安装气胀固定块和卡位凹槽啮合。\n[0009] 所述装置气缸、针刺区域、针刺平台、转移区构成的箱体下端四角安装底座。\n[0010] 所述针刺平台凹槽安放待测电池。\n[0011] 所述针刺平台凹槽内三面设有限位块固定电池。\n[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装置极大地提高了针刺装置的使用频率,此装置可以较快地提高针刺测试效率,且节约了大量的测试时间,可以进行连续化针刺测试,且能保证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性,大大节约了测试时间,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n附图说明\n[0013] 图1是一种用于动力电池针刺测试设备的示意图;\n[0014] 图2是一种用于动力电池针刺测试设备上部气缸的针刺卡槽结构;\n[0015] 图3是一种用于动力电池针刺测试设备的穿刺装置;\n[0016] 图4是一种用于动力电池针刺测试设备的装有电池的示意图;\n[0017] 图5是一种用于动力电池针刺测试设备的针刺示意图;\n[0018] 图6是一种用于动力电池针刺测试设备运行过程中电池转移示意图。\n[0019] 图中标号为:1-针刺装置,2-针刺装置气缸,3-针刺区域,4-针刺平台,5-左边防护平板,6-外出口,7-转移平板,8-针刺平台气缸,9-底座,10-针刺平台凹槽,11-限位块,12-左边防护平板,13-位移气缸,14-转移区,15-待测电池,16-卡位凹槽,17-穿刺针固定模块,\n18-穿刺针,19-穿刺装置固定模块,20-气胀固定块。\n具体实施方式\n[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n[0021] 整个针刺装置安装在防爆箱中,图1是一种具体应用示例。1是针刺装置,2是针刺装置气缸。图2是针刺装置气缸2的部分结构图,包括针刺装置固定模块19以及气胀固定块\n20。图3是针刺装置具体示意图,包括卡位凹槽16,针刺固定模块17以及穿刺针18。在测试开始之前,将针刺连接在针刺装置气缸2下面,将针刺装置1插入针刺装置气缸2下面后,通过对气胀固定块20充入压缩空气后,气胀固定块20发生位移,通过卡位凹槽16紧紧的将穿刺装置1固定在气缸2下面。\n[0022] 针刺针安装后,将待测电池放入针刺平台4的凹槽10上面,通过三面限位块11进行三面固定,左边电池正好边缘与穿刺平台4平行,通过气缸2发生针刺行为后,如图5所示,将气胀固定块20的压缩空气放出后,气胀固定块20将向后发生位移,脱离卡位凹槽16,整个针刺装置1与气缸2脱离。通过针刺平台气缸8将整个含有电池的针刺平台4向下移动,这时针刺针18插在电池的内部,整个针刺装置1脱离气缸2,随着针刺平台的位移同时向下移动,如图6所示。当穿刺平台4与转移平板7平行后停止,通过气缸13向左发生位移,将电池13及针刺装置1整体向左边推移,通过外出口6转移出测试装置,外出口6可与观察区相连接,这样就能够将带着测试针的电池转移至观察区。\n[0023] 将测试电池转移至观察区后,气缸13回位,气缸8控制针刺平台4回到起始位置,安装另外一套针刺装置1,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测试,极大的节约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n[0024]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法律信息
- 2017-12-05
- 2015-12-23
著录事项变更
申请人由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变更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地址由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瑶海工业园纬D路7号变更为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瑶海工业园纬D路7号
- 2015-1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1R 31/36
专利申请号: 201510510751.2
申请日: 2015.08.18
- 2015-11-1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11-10-25
| | |
2
| | 暂无 |
2014-11-13
| | |
3
| | 暂无 |
2010-06-22
| | |
4
| | 暂无 |
2007-09-21
| | |
5
| |
2010-05-12
|
2009-01-20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