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遗留谷物回收系统 |
申请号 | CN201210571516.2 | 申请日期 | 2012-12-26 |
法律状态 | 暂无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4384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01F12/00 | IPC分类号 | A;0;1;F;1;2;/;0;0;;;A;0;1;F;1;2;/;5;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埤城沃得工业园区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郑立军;陈绍平;吴剑兴 |
代理机构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遗留谷物回收系统,包括积谷装置和谷物回收装置,积谷装置包括积谷斗和淌谷板,积谷斗设置在割台下侧,淌谷板设置在谷物回收装置下侧。谷物回收装置包括谷物输送机构、动力传动机构及离合张紧机构,谷物输送机构设置在淌谷板上侧,包括吸引搅龙部件、过渡搅龙部件、出粮搅龙部件、第一齿轮传动箱和第二齿轮传动箱,吸引搅龙部件一端与积谷斗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一齿轮传动箱与过渡搅龙部件一端相连,过渡搅龙部件另一端通过第二齿轮传动箱与出粮搅龙部件一端相连,出粮搅龙部件另一端通向脱粒滚筒输入口。本发明大大减小了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割台谷物损失,对促进农业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一种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遗留谷物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积谷装置和谷物回收装置,所述积谷装置包括积谷斗和淌谷板,积谷斗设置在割台下侧且与割台机架相连,淌谷板设置在谷物回收装置下侧,通过连接杆固定在割台机架上;所述谷物回收装置包括谷物输送机构、动力传动机构及离合张紧机构,谷物输送机构设置在淌谷板上侧,包括吸引搅龙部件、过渡搅龙部件、出粮搅龙部件、第一齿轮传动箱和第二齿轮传动箱,吸引搅龙部件一端与积谷斗相连,吸引搅龙部件另一端通过第一齿轮传动箱与横置的过渡搅龙部件一端相连,过渡搅龙部件另一端通过第二齿轮传动箱与出粮搅龙部件一端相连,出粮搅龙部件另一端通向脱粒滚筒输入口;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被动带轮和连接主动带轮、被动带轮的传动带,所述离合张紧机构设置在传动带上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遗留谷物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箱和第二齿轮传动箱均为圆锥齿轮传动箱,第一齿轮传动箱内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二圆锥齿轮,分别与第一圆锥齿轮、第二圆锥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一轴、第二轴;第二齿轮传动箱内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三圆锥齿轮和第四圆锥齿轮,分别与第三圆锥齿轮、第四圆锥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三轴、第四轴;第一轴一端与吸引搅龙部件另一端相连,第二轴一端伸出第一齿轮传动箱后与被动带轮连接,第二轴另一端与过渡搅龙部件一端相连,过渡搅龙部件另一端与第三轴一端相连,第四轴一端与出粮搅龙部件一端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遗留谷物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吸引搅龙部件搅龙轴一端与第一齿轮传动箱的第一轴一端相连,过渡搅龙部件搅龙轴一端与第一齿轮传动箱的第二轴一端相连,过渡搅龙部件搅龙轴另一端与第二齿轮传动箱的第三轴一端相连,第二齿轮传动箱的第四轴一端与出粮搅龙部件搅龙轴一端相连。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遗留谷物回收系统\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的收获谷物回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遗留在割台上的落粒、断穗的回收系统,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n背景技术\n[0002] 传统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收割早籼稻特别是完全成熟且处于生长末期的易落粒、易断穗的小麦时,割台遗留的谷物落粒和断穗不断增加,造成浪费损失急剧增大,从而严重影响操作机手、农户及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早籼稻为例,如按亩产量1000斤,售价1.2元/斤,以割台损失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计算,则每亩地直接经济损失为:\n1000×1%×1.2=12元/亩。近几年国内每年至少有25000台半喂入收割机进行跨区收割作业,如按每台平均作业时间为150天,每天平均工作8小时,每小时平均收割5亩计算,则总收割面积为:25000×150×8×5=150,000,000亩。若按每亩损失10斤粮食计算,这样,每年仅损失的粮食有15亿斤,损失达:1.2×1 5=18亿元,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割台损失无疑是巨大的。\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能及时回收割台遗留的谷物落粒和断穗,减小已到手收获谷物损失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遗留谷物回收系统。\n[0004]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n[0005] 一种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遗留谷物回收系统,包括积谷装置和谷物回收装置,所述积谷装置包括积谷斗和淌谷板,积谷斗设置在割台下侧且与割台机架相连,淌谷板设置在谷物回收装置下侧,通过连接杆固定在割台机架上;所述谷物回收装置包括谷物输送机构、动力传动机构及离合张紧机构,谷物输送机构设置在淌谷板上侧,包括吸引搅龙部件、过渡搅龙部件、出粮搅龙部件、第一齿轮传动箱和第二齿轮传动箱,吸引搅龙部件一端与积谷斗相连,吸引搅龙部件另一端通过第一齿轮传动箱与横置的过渡搅龙部件一端相连,过渡搅龙部件另一端通过第二齿轮传动箱与出粮搅龙部件一端相连,出粮搅龙部件另一端通向脱粒滚筒输入口;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被动带轮和连接主动带轮、被动带轮的传动带,所述离合张紧机构设置在传动带上侧。\n[0006]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n[0007] 前述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遗留谷物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传动箱和第二齿轮传动箱均为圆锥齿轮传动箱,第一齿轮传动箱内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二圆锥齿轮,分别与第一圆锥齿轮、第二圆锥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一轴、第二轴;第二齿轮传动箱内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三圆锥齿轮和第四圆锥齿轮,分别与第三圆锥齿轮、第四圆锥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三轴、第四轴;第一轴一端与吸引搅龙部件另一端相连,第二轴一端伸出第一齿轮传动箱后与被动带轮连接,第二轴另一端与过渡搅龙部件一端相连,过渡搅龙部件另一端与第三轴一端相连,第四轴一端与出粮搅龙部件一端相连。\n[0008] 前述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遗留谷物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离合张紧机构包括张紧轮、张紧臂、弹簧、拉线和手柄,张紧臂下端与抵靠在传动带上的张紧轮铰接,张紧臂上端与割台机架铰接;弹簧一端与割台机架铰接,弹簧另一端与张紧臂铰接;拉线一端与张紧臂连接,拉线另一端与手柄连接。所述手柄设置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驾驶台上,手柄下端与驾驶台铰接,手柄下端延伸出与手柄轴线斜交的手柄杆,拉线另一端与手柄杆下端连接。\n[0009] 前述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遗留谷物回收系统,其中吸引搅龙部件搅龙轴一端与第一齿轮传动箱的第一轴一端相连,过渡搅龙部件搅龙轴一端与第一齿轮传动箱的第二轴一端相连,过渡搅龙部件搅龙轴另一端与第二齿轮传动箱的第三轴一端相连,第二齿轮传动箱的第四轴一端与出粮搅龙部件搅龙轴一端相连。\n[0010] 前述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遗留谷物回收系统,其中在积谷斗与吸引搅龙部件的连接处设有过滤网。\n[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n[0012] 本发明解决了多年来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所面临的收割早籼稻和小麦等易落粒、易断穗谷物时割台损失急剧增大的一大技术难题,大大减小了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割台谷物损失,扩大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使用范围,对促进农业增收,促进半喂入收割机的行业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n[0013] 装有本发明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仅增加制造成本800-1000元/台,与现有的同型号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同时间、同田块、同作物等工况条件下进行对比收割性能试验,结果如下:\n[0014] 收割小麦时,增设本发明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平均割台损失率为0.3%,现有的同型号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平均割台损失率为1.5%;收割早籼稻时,前者的平均割台损失率为0.2%,后者为1.3%。这样,增设本发明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可减少割台损失1.2%(小麦)或1.1%(早籼稻),比现有的同型号半喂入联合收割机降低割台损失率达80%(小麦)或\n84.6%(早籼稻)。按国内25000台半喂入收割机一年作业150天,每天8小时,每小时收割5亩计算共能收割1.5亿亩谷物,如按上述计算方法,增设本发明后每年可为社会节约粮食:1000×1.5×1.2%=18亿斤(小麦)或1000×1.5×1.1%=16.5亿斤(早籼稻),以小麦售价\n1.0元/斤或早籼稻售价1.2元/斤计算,每年可多产出的直接经济效益:18×1.0=18亿元(小麦)或16.5×1.2=19.8亿元(早籼稻)。若将上述节约而产生的效益折算到每台机器上,则每台机器每年可为社会节约粮食:18(亿斤)÷25000(台)=72000斤(小麦)或16.5(亿斤)÷25000(台)=66000斤(早籼稻),每年可多产出直接经济效益:72000×1.0=72000元(小麦)或66000×1.2=79200元(早籼稻)。本发明一旦得到推广运用,每年可为农户增收:\n72000元/台(小麦)或79200元/台(早籼稻)。\n[0015]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n附图说明\n[0016]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n[0017] 图2为图1的左视图;\n[0018] 图3为图2的仰视图;\n[0019] 图4为本发明谷物输送机构的机构简图;\n[0020] 图5为本发明离合张紧机构的机构简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n[0022]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包括积谷装置1和谷物回收装置2,积谷装置1包括积谷斗11和淌谷板12,积谷斗11设置在割台下侧且与割台机架3相连,积谷斗11和淌谷板\n12均为薄钢板焊接结构,淌谷板12倾斜地设置在谷物回收装置1下侧,通过型钢制成的连接杆13固定在割台机架3上;割台遗留的谷物落粒和断穗掉落到淌谷板12上滑入到积谷斗11中。\n[0023] 谷物回收装置2包括谷物输送机构21、动力传动机构22及离合张紧机构23,谷物输送机构21设置在淌谷板12上侧,包括吸引搅龙部件211、过渡搅龙部件212、出粮搅龙部件213、第一齿轮传动箱214和第二齿轮传动箱215,第一齿轮传动箱214和第二齿轮传动箱215均为圆锥齿轮传动箱,第一齿轮传动箱214内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圆锥齿轮214-1和第二圆锥齿轮214-2,分别与第一圆锥齿轮214-1、第二圆锥齿轮214-2固定连接的第一轴214-3、第二轴213-4;第二齿轮传动箱215内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三圆锥齿轮215-1和第四圆锥齿轮215-2,分别与第三圆锥齿轮215-1、第四圆锥齿轮215-2固定连接的第三轴\n215-3、第四轴215-4。吸引搅龙部件211的输料圆筒211-1一端与积谷斗11相连,在积谷斗\n11与吸引搅龙部件211的连接处设有过滤掉杂物的过滤网14。吸引搅龙部件搅龙轴211-2一端通过联轴器216与第一齿轮传动箱214的第一轴214-3一端相连;过渡搅龙部件搅龙轴212-1一端通过联轴器216与第一齿轮传动箱214的第二轴214-4一端相连,另一端通过联轴器216与第二齿轮传动箱215的第三轴215-3一端相连,第二齿轮传动箱215的第四轴215-4一端通过联轴器216与出粮搅龙部件搅龙轴213-1一端相连。出粮搅龙部件213另一端通向脱粒滚筒输入口。\n[0024] 动力传动机构22包括主动带轮221、被动带轮222和连接主动带轮221、被动带轮\n222的传动带223。被动带轮222与伸出第一齿轮传动箱214的第二轴214-4一端相连。\n[0025] 离合张紧机构23设置在传动带223上侧,包括张紧轮231、张紧臂232、弹簧233、拉线234和手柄235,张紧臂232下端与抵靠在传动带223上的张紧轮231铰接,张紧臂232上端与割台机架3铰接。弹簧23一端与割台机架3铰接,另一端与张紧臂232铰接。拉线\n234一端与张紧臂232连接,另一端与手柄235连接。手柄235设置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驾驶台上,手柄235下端与驾驶台铰接,手柄235下端延伸出与手柄轴线斜交的手柄杆235-1,拉线234另一端与手柄杆235-1下端连接。\n[0026] 需要使用本发明时,操作机手逆时针转动驾驶台上的手柄235,手柄杆235-1右拉拉线234,拉线234拉动张紧臂232绕其上端的铰接中心逆时针转动拉长弹簧23,张紧轮\n231压紧传动带223,主动带轮221通过传动带223带动被动带轮222旋转,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一圆锥齿轮214-1和第二圆锥齿轮214-2,,使得第一齿轮传动箱214的第一轴214-3和第二轴214-4分别带动吸引搅龙部件搅龙轴211-2和过渡搅龙部件搅龙轴212-1旋转,再通过过渡搅龙部件搅龙轴212-1带动第二齿轮传动箱215的第三轴215-3旋转,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三圆锥齿轮215-1和第四圆锥齿轮215-2,带动第二齿轮传动箱215的第四轴\n215-4旋转,从而使得吸引搅龙部件搅龙轴211-2、过渡搅龙部件搅龙轴212-1和出粮搅龙部件搅龙轴213-1旋转,将积谷斗11中收集的谷物落粒和断穗源源不断地通过吸引搅龙部件211、过渡搅龙部件212和出粮搅龙部件213输入脱粒滚筒脱粒,大大减小了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割台损失率,促进了农业增收。不需要使用本发明时,操作机手顺时针转动手柄\n235,张紧臂232在弹簧23复位力的作用下绕其上端的铰接中心顺时针转动,张紧轮231上抬,传动带223松开,被动带轮222停止旋转,吸引搅龙部件搅龙轴211-2、过渡搅龙部件搅龙轴212-1和出粮搅龙部件搅龙轴213-1均停止旋转,本发明停止工作。\n[0027]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法律信息
- 2020-05-19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专利权人由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变更为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由212311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埤城沃得工业园区变更为212311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埤城沃得工业园区
- 2015-03-18
- 2013-05-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F 12/00
专利申请号: 201210571516.2
申请日: 2012.12.26
- 2013-04-0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12-12-26
| | |
2
| | 暂无 |
2002-01-25
| | |
3
| | 暂无 |
2008-11-05
| | |
4
| | 暂无 |
2007-08-01
| | |
5
| | 暂无 |
2010-04-30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