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 |
申请号 | CN202123168187.0 | 申请日期 | 2021-12-16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IPC分类号 | C21D9/00;C21D1/26;C21D1/3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河南恒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产业***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河南恒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河南恒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张朝杰;李长虎;王胜利 |
代理机构 | 北京慧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杜梁缘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包括机身本体和进气口,所述机身本体内部表面位置均匀安装有若干组热辐射板,所述机身本体内部通过复热板划分为吸气舱以及排气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了电热丝、风机、扇叶,加速挡板,在使用中,通过风机运转将气体吸入,然后气体流动带动扇叶旋转,使得扇叶周围气体流动速度加快,而扇叶速度加快又可以实现加速吸入更多气体的目的,可以极大加快气体的流动速度,然后气体流经单向加热机构时通过电热丝可以对气体进行加热,然后灼热的气体流经锥形透气孔,带动排气腔内部的扇叶转动,加速将气体排出,通过气体流动速度的加快实现循环速度加快的目的,具有循环速度快、复热作业的优点。
1.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包括机身本体(1)和进气口(2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本体(1)内部表面位置均匀安装有若干组热辐射板(2),所述机身本体(1)内部通过复热板(10)划分为吸气舱(8)以及排气腔(18),所述吸气舱(8)内部底端表面位置对称设有除尘机构(3),所述除尘机构(3)一侧表面位置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磁铁(4),所述磁铁(4)下方位于除尘机构(3)一侧表面位置设有集灰板(22),所述除尘机构(3)顶部表面位置固定安装有活性炭层(5),所述活性炭层(5)上方位于吸气舱(8)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组转轮(6),所述转轮(6)外周均匀安装有若干组扇叶(7),所述吸气舱(8)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风机(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热板(10)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组真空隔热块(11),所述真空隔热块(11)两两之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单向加热机构(12),所述单向加热机构(12)两侧表面位置对称安装有排气孔(17),所述排气孔(17)一侧表面位置固定安装有阀座(16),所述阀座(16)一侧抵接有球阀(15),所述球阀(15)一侧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弹簧(14),所述单向加热机构(12)内部两侧表面位置对称安装有电热丝(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热板(10)一侧位于排气腔(18)内部固定安装有加速挡板(20),所述加速挡板(20)一侧表面位置均匀安装有若干组锥形透气孔(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腔(18)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组转轮(6)以及扇叶(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舱(8)底部表面中间位置设有进气口(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腔(18)底部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出气口(19)。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透气孔(21)为左大右小的特殊筒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本体(1)底部表面位置开设有供出气口(19)以及进气口(23)开设使用的通道。
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处理炉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退火炉是一种新型换热设备,退火炉是节能型周期式作业炉,超节能结构,采用纤维结构,节电60%。
[0003]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大多对于气体的循环速度较慢,导致热量长时间散失,无法很好的达到循环的目的,并且现有的装置对于循环过程中的热量无法进行很好的保温,循环之后的温度较低,无法很好的对装置后续作业起到帮助,节能效果较差,不够人性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0004]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具备循环速度块、热量散失少、保温效果好、复热作业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7] (二)技术方案
[0008] 为实现上述循环速度块、热量散失少、保温效果好、复热作业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9] 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包括机身本体和进气口,所述机身本体内部表面位置均匀安装有若干组热辐射板,所述机身本体内部通过复热板划分为吸气舱以及排气腔,所述吸气舱内部底端表面位置对称设有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一侧表面位置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磁铁,所述磁铁下方位于除尘机构一侧表面位置设有集灰板,所述除尘机构顶部表面位置固定安装有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上方位于吸气舱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组转轮,所述转轮外周均匀安装有若干组扇叶,所述吸气舱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风机。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复热板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组真空隔热块,所述真空隔热块两两之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单向加热机构,所述单向加热机构两侧表面位置对称安装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一侧表面位置固定安装有阀座,所述阀座一侧抵接有球阀,所述球阀一侧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单向加热机构内部两侧表面位置对称安装有电热丝。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复热板一侧位于排气腔内部固定安装有加速挡板,所述加速挡板一侧表面位置均匀安装有若干组锥形透气孔。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腔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组转轮以及扇叶。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吸气舱底部表面中间位置设有进气口。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腔底部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出气口。
[0015]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透气孔为左大右小的特殊筒状结构。
[0016]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本体底部表面位置开设有供出气口以及进气口开设使用的通道。
[0017] (三)有益效果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了电热丝、风机、扇叶,加速挡板,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风机运转将气体从进气口吸入,然后气体流动的时候扇叶进行旋转,使得扇叶周围的气体流动速度加快,而扇叶由于速度加快又可以实现加速转动吸入更多气体的目的,因此可以极大加快气体的流动速度,然后气体流经单向加热机构时通过电热丝可以对气体进行加热,实现气体复热的目的,降低后续退火炉内部温度升高所需要的资源,然后灼热的气体流经锥形透气孔,由于其特殊结构使得气体受到压迫加速流出,带动排气腔内部的扇叶转动,加速将气体排出,通过气体流动速度的加快实现循环速度加快的目的,具有循环速度快、复热作业的优点。
[0020]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了电热丝、热辐射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热辐射板可以对气体中含有的热量进行吸收,对装置内部进行保温作业,减缓热量外散的速度,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电热丝可以对进入装置内部的气体进行复热,保证装置内部的温度以及排出气体的温度,起到保温的目的,具有热量散失少、保温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锥形透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向加热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
[0026] 1、机身本体;2、热辐射板;3、除尘机构;4、磁铁;5、活性炭层;6、转轮;7、扇叶;8、吸气舱;9、风机;10、复热板;11、真空隔热块;12、单向加热机构;13、电热丝;14、弹簧;15、球阀;16、阀座;17、排气孔;18、排气腔;19、出气口;20、加速挡板;21、锥形透气孔;22、集灰板;
23、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
[0029]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退火炉节能型内循环装置,包括机身本体1和进气口23,机身本体1内部表面位置均匀安装有若干组热辐射板2,机身本体1内部通过复热板10划分为吸气舱8以及排气腔18,吸气舱8内部底端表面位置对称设有除尘机构3,除尘机构3一侧表面位置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磁铁4,磁铁4下方位于除尘机构3一侧表面位置设有集灰板22,除尘机构3顶部表面位置固定安装有活性炭层5,活性炭层5上方位于吸气舱8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组转轮6,转轮6外周均匀安装有若干组扇叶7,吸气舱8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风机9,通过风机9可以加速内部气体流动,加快内循环的速度。
[0030] 在一个实施例中,复热板10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组真空隔热块11,真空隔热块11两两之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单向加热机构12,单向加热机构12两侧表面位置对称安装有排气孔17,排气孔17一侧表面位置固定安装有阀座16,阀座16一侧抵接有球阀15,球阀15一侧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弹簧14,单向加热机构12内部两侧表面位置对称安装有电热丝13,通过电热丝13可以对气体进行复热,为后续循环提供便利。
[0031] 在一个实施例中,复热板10一侧位于排气腔18内部固定安装有加速挡板20,加速挡板20一侧表面位置均匀安装有若干组锥形透气孔21,通过加速挡板20可以起到加速气体流动的效果。
[0032] 在一个实施例中,排气腔18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组转轮6以及扇叶7。
[0033]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气舱8底部表面中间位置设有进气口23,进气口23的开设方便了气体的进入,便于进行内循环使用。
[0034] 在一个实施例中,排气腔18底部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出气口19,出气口19的开设方便了复热后的气体排出。
[0035] 在一个实施例中,锥形透气孔21为左大右小的特殊筒状结构,由于锥形透气孔21的特殊结构可以使得气体受到压迫加速从孔洞中排出,起到加速气体流动的速度。
[0036] 在一个实施例中,机身本体1底部表面位置开设有供出气口19以及进气口23开设使用的通道,通道的开设方便了出气口19以及进气口23开设使用。
[0037] 工作原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热辐射板2可以对气体中含有的热量进行吸收,对装置内部进行保温作业,减缓热量外散的速度,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然后通过风机9运转将气体从进气口23吸入,然后气体流动的时候扇叶7进行旋转,使得扇叶7周围的气体流动速度加快,而扇叶7由于速度加快又可以实现加速转动吸入更多气体的目的,因此可以极大加快气体的流动速度,然后气体流经单向加热机构12时通过电热丝13可以对气体进行加热,实现气体复热的目的,降低后续退火炉内部温度升高所需要的资源,然后灼热的气体流经锥形透气孔21,由于其特殊结构使得气体受到压迫加速流出,带动排气腔18内部的扇叶7转动,加速将气体排出,通过气体流动速度的加快实现循环速度加快的目的,具有循环速度快、复热作业的优点,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电热丝13对进入装置内部的气体复热,保证装置内部的温度以及排出气体的温度,起到保温的目的,具有热量散失少、保温效果好的优点,装置整体具有循环速度块、热量散失少、保温效果好、复热作业的优点。
[0038]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
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