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 |
申请号 | CN03134779.7 | 申请日期 | 2003-09-30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5-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604660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4Q7/20 | IPC分类号 | H04Q7/20;H04B7/26;H04B1/7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李云芝;邓爱林;陈林;戚浩峰;陈勇健 |
代理机构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志强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BSS侧接收移动台MS上报的导频强度测量消息PSMM和PPSMM,从PSMM和PPSMM中提取导频强度、导频时延、导频集信息;B)BSS侧查询自身的系统参数配置表取得各导频所属扇区的ID;C)BSS侧分析从MS收集的导频强度、导频时延、导频集信息,并根据各导频所属扇区ID信息,更新邻区关系配置。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根据收集的信息自动调整邻区关系,并能够采集全网邻区关系信息。
1、一种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站子系统BSS侧 预先设定邻区数据采集条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BSS侧接收移动台MS上报的导频强度测量消息PSMM和周期性导 频强度测量消息PPSMM,根据所述预先设定的邻区数据采集条件从PSMM 和PPSMM中提取导频强度、导频时延、导频集信息;
B、BSS侧查询自身的系统参数配置表取得各导频所属扇区的ID;
C1、BSS侧分别查找并统计活动导频集中的各个导频在该导频所出现 的时间段内对应的非活动导频集中的导频所出现的次数;
C2、BSS侧根据非活动导频集中的导频出现的次数计算得到非活动导频 集中各导频所占比例;
C3、BSS侧根据非活动导频集中各导频所占比例大小对各导频所属的 扇区进行优先级排序,并根据扇区的排序更新邻区关系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先设定的邻区 数据采集条件包括:采集区域范围和采集时间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导频集包 括:由当前正在支持MS呼叫的扇区的导频组成的活动导频集,和由当前并 未为该MS提供呼叫的扇区的导频组成的非活动导频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活动导频集包 括候选导频集、邻区导频集、剩余导频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设置导频强度接收 门限和导频时延接收门限,步骤A进一步包括:BSS侧从PSMM和PPSMM 中提取导频强度、导频时延、导频集信息时,只将非活动导频集中满足导频 强度接收门限和导频时延接收门限要求的导频作为用于确定邻区关系的导 频,
且步骤B所述BSS侧查询自身的系统参数配置表取得各导频所属扇区 的ID为:BSS侧查询自身的系统参数配置表,取得所述用于确定邻区关系 的导频所属扇区的I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进一步包括:根 据系统参数配置表中的基站经纬度信息计算得到导频所属扇区的I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设置导频强度分析 门限和导频时延分析门限,步骤C1进一步包括:只对非活动导频集中满足 导频强度分析门限和导频时延分析门限要求的导频查找和统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1进一步包括: 针对导频强度、导频时延对导频所出现的次数进行加权运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3进一步包括: 导频所占比例大的排序在前,相应的导频所属的扇区的优先级排序在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优化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基站子系统(BSS)侧作了各扇区的邻区关系配置 后,移动台(MS)从一个扇区进入另外一个扇区时,才会实现通话中MS 的正常跨区切换。这里的邻区关系配置主要指在BSS系统中指定当前扇区 的与周边扇区的相邻关系、以及相邻关系的优先级排序。进行跨区切换时, 主要根据相邻关系的优先级顺序进行切换。
原始的邻区关系主要是在移动网络规划时,依据基站的地理拓扑结构来 配置的,网络开通后,先前配置的邻区关系难免与实际信号的分布有偏差。 另外,网络信号的分布会随着网络负荷变化、无线环境变化而改变,因此, 扇区分布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例如,城市高楼大厦的出现改变了无线信号的 传播环境,可能会出现新的信号盲区。因此邻区关系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优 化,更新配置,以适应新的扇区分布情况。
目前邻区关系的优化主要是通过路测来进行,通过在汽车行驶穿越扇区 的过程中,借助测试仪表和测试手机对信号进行测试采集。采集到相应的信 息后,通过人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邻区关系配置是否合理,以 及是否有邻区关系的漏配。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的邻区关系进行相 应的调整,完成邻区关系的优化。通过路测的方法可以在一定覆盖扇区、一 定时间范围内采集邻区关系的相关数据,可用于对指定的少量扇区进行邻区 关系的优化。
但是,路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并且测试本身不可能遍历BSS 所有覆盖扇区和所有使用时间,路测得到的数据的样值主要来自于被测试的 MS、被测试的扇区和被测试的时间,因此得到的数据不全面,难以进行全 网各扇区的邻区关系的优化。另外,路测方法不能保证对网络状态变化进行 持续的跟踪,不能自动的调整邻区关系配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 以根据收集的信息自动调整邻区关系,减少确定邻区关系的工作量。
实现本发明所述一种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要在基站子系统BSS 侧预先设定邻区数据采集条件,自动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BSS侧接收移动台MS上报的导频强度测量消息PSMM和周期性导 频强度测量消息PPSMM,根据所述预先设定的邻区数据采集条件从PSMM 和PPSMM中提取导频强度、导频时延、导频集信息;
B、BSS侧查询自身的系统参数配置表取得各导频所属扇区的ID;
C1、BSS侧分别查找并统计活动导频集中的各个导频在该导频所出现 的时间段内对应的非活动导频集中的导频所出现的次数;
C2、BSS侧根据非活动导频集中的导频出现的次数计算得到非活动导频 集中各导频所占比例;
C3、BSS侧根据非活动导频集中各导频所占比例大小对各导频所属的 扇区进行优先级排序,并根据扇区的排序更新邻区关系配置。
其中,所述的预先设定的邻区数据采集条件包括:采集区域范围和采集 时间范围。
其中,步骤A所述的导频集包括:由当前正在支持MS呼叫的扇区的导 频组成的活动导频集,和由当前并未为该MS提供呼叫的扇区的导频组成的 非活动导频集。所述的非活动导频集包括候选导频集、邻区导频集、剩余导 频集。
其中,预先设置导频强度接收门限和导频时延接收门限,步骤A进一步 包括:BSS侧从PSMM和PPSMM中提取导频强度、导频时延、导频集信 息时,只将非活动导频集中满足导频强度接收门限和导频时延接收门限要求 的导频作为用于确定邻区关系的导频,
且步骤B所述BSS侧查询自身的系统参数配置表取得各导频所属扇区 的ID为:BSS侧查询自身的系统参数配置表,取得所述用于确定邻区关系 的导频所属扇区的ID。
其中,步骤B进一步包括:根据系统参数配置表中的基站经纬度信息 计算得到导频所属扇区的ID。
其中,预先设置导频强度分析门限和导频时延分析门限,步骤C1进一 步包括:只对非活动导频集中满足导频强度分析门限和导频时延分析门限要 求的导频进行查找和统计。
其中,步骤C1进一步包括:针对导频强度、导频时延对导频所出现的 次数进行加权运算。
其中,步骤C3进一步包括:导频所占比例大的排序在前,相应的导频 所属的扇区的优先级排序在前。
由上述方法可以看出,本发明可以实现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调整,并可 对整个网络进行邻区统计、评估。本发明通过对网络中已有的任意MS来采 集信息,不需要专门的信息测试装置去采集信息,省去了以往人工测试的时 间和人力。另外,网络侧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优化分析,并且分析输出的结果 可以自动反馈到运行的网络中,实现对邻区关系不断的自动调整更新,时刻 保持最佳邻区关系配置,确保MS正常的切换。本发明可以在网络开通后进 行全天候实时统计,统计对象针对网上的所有呼叫,从而获得全网全面的统 计信息,弥补了以往人工测试所收集到的信息不全面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邻区关系自动优化的流程图。
图2为通话中的MS跨区移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主要在BSS侧实现。其优化流程主要 涉及到BSS侧的操作维护台(OMC)和BSS的主机。
BSS与MS进行通讯,实现优化流程中的MS和主机的信息交互。OMC 是后台管理系统,通过OMC对BSS系统进行管理,如设置参数等。本发明 中,OMC主要用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优化评估,实现邻区的优 化配置过程。主机利用BSS的系统参数配置表和邻区关系配置进行通信的 相关控制等,这里的系统参数配置表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表,是泛指与BSS 系统基本配置有关的表,例如存储各扇区经纬度位置的表、导频与扇区ID 对应的表等,主机通过这些系统参数配置表,对整个BSS的运行进行控制。 本发明中,主机接收OMC发送的邻区数据采集条件,根据该邻区数据采集 条件进行数据采集,并且接收OMC优化后的邻区关系配置,更新BSS系统 的邻区关系配置。
本发明通过在BSS侧采集MS发出的导频强度测量消息(PSMM),来 统计各扇区的相关邻区的导频所出现的概率,并根据邻区导频出现的概率以 及其他因素对邻区关系进行重新调整。其中,若有周期性导频强度测量消息 (PPSMM)的上报,则所述的PSMM也可以是PPSMM,由于原理相同, 以下均以PSMM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邻区关系自动优化的流程图。图2为通话中的MS跨区移动示意 图。以下以此通话中的MS在作跨区移动,尚未发生跨区切换为例,参照附 图1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步骤101-102:OMC预先设定邻区数据采集条件,并将邻区数据采集 条件上传给主机。
BSS的OMC预先设定的邻区数据采集条件,包括采集区域范围、采集 时间范围以及采集的内容等。采集区域范围可以指定BSS范围内的所有扇 区的导频、也可以指定某个扇区的导频。采集时间范围则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例如可以设定采集的周期、采集的起始、结束时刻等。采集的内容包括导频 强度、导频时延、导频集等。操作维护台将这些邻区数据采集条件上传给 BSS的主机。
步骤103-104:BSS接收MS上报的PSMM,主机根据邻区数据采集 条件,从PSMM中提取相应的信息。
如图2所示,当通话中的MS从扇区1向扇区2移动时,MS会对相邻 扇区进行信号强度测量,并向BSS发送PSMM。按照协议的规定,MS上报 的PSMM中包含的导频信息包括导频强度信息、导频时延、导频集等。主 机根据邻区数据采集条件,从PSMM中获取导频强度、导频时延、导频集 等信息。
其中,导频集包括活动导频集(Active)和非活动导频集。CDMA网络 中,不同的扇区以PN码进行区分。其中,活动导频集是由目前正在支持 MS呼叫的扇区的导频组成,如图2中扇区1所提供的PN=10的导频;非 活动导频集是由目前并未为该MS提供呼叫的扇区的导频组成,通常是该 MS所在的提供呼叫的扇区之外其他扇区的导频,包括候选导频集 (Candidate)、邻区导频集(Neighbor)、剩余导频集中的导频,如图2中 扇区2提供的PN=20、扇区3提供的PN=30的导频。
步骤105-106:主机根据BSS相关的系统参数配置表查询导频集中的 各导频所属扇区的扇区ID。其中,导频与扇区ID的对应关系是在网络规划 时在系统参数配置表中配置好的。
由于从PSMM采集的导频集中,对于已经在邻区关系表中配置的导频, 则根据系统参数配置表进行查询,得到导频对应的扇区ID。对应图2,设查 找的结果如下:PN为10、20、30的导频分别对应各扇区的ID为1、2、3。 对于PSMM采集到的导频,当主机在邻区关系表中进行检索时,可能发现 含有未在邻区关系表中配置的导频,则表示该扇区为未定义邻区,即在邻区 关系中没有进行配置,若导频在BSS覆盖的各扇区间没有复用,则直接查 询系统参数配置表,得到导频对应的扇区ID;若导频在BSS覆盖的各扇区 间存在复用,则根据系统参数配置表中给出的基站经纬度信息进行计算,找 到距离最近的扇区,得到该导频对应的扇区ID。并且对于未定义邻区进行 标识,如设置一个标识位标识出该未定义邻区,用于在以后的流程中,可以 根据该标识位在相应的配置表中对该扇区进行“增加”的操作。
然后,主机将采集的信息包括分析后的信息发送给OMC,其中该信息 包含导频强度、导频时延、导频集以及各导频对应的扇区ID。
步骤107:OMC收集主机传递过来的信息,根据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优 化分析,并生成新邻区关系配置文件。
首先OMC接收主机采集的信息,将所相关的数据依次存入自身的数据 库中,主要包括导频强度、导频时延、导频集等。
OMC根据采集的信息进行邻区优化分析。首先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建立一个新的数据集,分别以活动导频集中的每个导频为基准对象,查找该 基准对象所采集的各个时刻对应的非活动导频集中所出现的导频,及其对应 的相关信息如导频强度、导频时延。具体举例说明如下:以活动导频集的一 个活动导频PN=10为基准,即选定为该MS提供活动导频的扇区作基准, 然后查询该时段内,该导频对应非活动导频集中的所有导频,不同时刻出现 的同一个导频分别进行存储。例如PN=10对应的非活动导频集中的导频包 括:时刻1的非活动导频为PN=20的导频;时刻2的非活动导频为PN= 20、30的导频;时刻3的非活动导频为PN=20的导频。
为了计算的方便,可以根据网络信号状况和基站布局预先设置分析门 限,如导频强度门限A、导频时延门限B,在构建上述数据集时不写入导频 强度低于A,或导频时延大于B的导频信息。当然,上述门限参数也可以作 为接收门限,预先在OMC设置好传送给主机,主机从PSMM中采集数据时, 就忽略不满足所述接收门限要求的导频信息。
然后,根据该数据集,针对各个基准对象分别进行邻区关系优化分析计 算。以图2中PN=10的导频为例进行说明。首先统计该基准对象生成的数 据集中各个非活动导频集的导频出现的次数。其中,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导频 强度、导频时延时,对参考导频强度和导频时延进行加权运算,可以采用以 下算法:某PN的导频出现的次数=∑n(1+第N次导频强度权值+第N次 导频时延权值)。设本例中不考虑导频强度、导频时延的影响,则各个非活 动导频出现的次数为:PN=20的导频出现3次,PN=30的导频出现1次。 然后计算各非活动导频所占比例,可采用以下算法:各非活动导频集导频出 现次数/所有非活动导频集导频出现的总次数,依次方法可得:PN=20的导 频所占比例为3/(1+3)=75%,PN=30的导频所占比例为1/(1+3)= 25%。
若在信息采集的过程中有另一个通话中的MS2也从小区1向小区2移 动,且采集到的邻区导频出现的次数为PN=20的导频出现1次,由于本发 明并不去关心和识别是对哪个MS收集的信息,是从接收到的所有PSMM 中采集信息,因此对该MS2分析的数据也加入上述计算过程,则各非活动 导频所占比例为:PN=20的导频所占比例为4/(1+4)=80%,PN=30的 导频所占比例为1/(1+4)=20%。
最后,根据各非活动导频所占比例大小对邻区的各扇区的优先级进行排 序,然后生成邻区关系配置文件,其中,导频所占比例大的排序在前,对应 的扇区优先级在前。如本例非活动导频排序为PN=20,PN=30;相应的邻 区按优先级排序结果为:扇区ID=2,扇区ID=3;然后生成系统所要求的 邻区关系配置文件。
以上以一台MS进行说明,当对网上所有的PSMM进行采集时,对于 各个活动集中的基准对象,均按照以上方法分别计算其非活动导频所占比 例,最终对应到邻区优先级关系,生成针对各个基准对象的邻区关系配置。
其中,用户可以通过OMC查询数据库所保存的采集的相关数据信息, 以及查看优化分析后生成的邻区排序结果。
步骤108-110:更新BSS上邻区关系配置。
OMC将优化分析生成的邻区关系配置文件传送给BSS主机,BSS根据 该文件更新BSS上的邻区关系配置。从而系统将启用新的邻区关系,实现 采用新的邻区优先级顺序,实现增加新的可用邻区或删除不必要的邻区,并 将该邻区关系发送给MS。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 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21-09-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H04Q 7/20
专利号: ZL 03134779.7
申请日: 2003.09.30
授权公告日: 2007.10.17
- 2007-10-17
- 2006-05-03
- 2005-04-0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