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首页专利查询专利详情

*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仅供参考,实际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展示为准

一种自对准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
  • 申请号:
    CN201310226455.0
  • IPC分类号:H01L29/16;H01L29/772;H01L21/32;H01L21/335
  • 申请日期:
    2013-06-07
  •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一种自对准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CN201310226455.0申请日期2013-06-07
法律状态授权申报国家中国
公开/公告日2013-09-18公开/公告号CN103311276A
优先权暂无优先权号暂无
主分类号H01L29/16IPC分类号H;0;1;L;2;9;/;1;6;;;H;0;1;L;2;9;/;7;7;2;;;H;0;1;L;2;1;/;3;2;;;H;0;1;L;2;1;/;3;3;5查看分类表>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申请人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3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权利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当前权利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发明人金智;彭松昂;麻芃;张大勇;史敬元;陈娇
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代理人任岩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对准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该自对准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包括半导体衬底、绝缘层、导电通道、源电极、漏电极、栅介质层、栅金属和自对准金属,其中,绝缘层形成于半导体衬底上,导电沟道形成于绝缘体上,导电沟道由石墨烯构成,源电极和漏电极分别形成于导电通道的两侧,栅介质层选择性沉积在源电极和漏电极之间的导电沟道上,栅金属形成于栅介质层之上,栅介质层与栅金属同时图形化堆砌在一起形成栅堆积层,对沟道区载流子浓度进行调控;自对准金属层覆盖源电极、漏电极、导电通道以及栅金属之上,减小未被栅条覆盖区域面积,实现器件栅与源漏的自对准。

我浏览过的专利

专利服务由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