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 |
申请号 | CN201010282626.8 | 申请日期 | 2008-07-31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2931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E05B19/00 | IPC分类号 | E;0;5;B;1;9;/;0;0;;;E;0;5;B;4;9;/;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郭保宣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丰台区郑王坟8号玉泉营建材装饰市场建材厅7厅20-24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欧美赛福(北京)国际建材贸易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欧美赛福(北京)国际建材贸易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吕兹健 |
代理机构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聚才 |
摘要
本分案申请涉及一种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及与机电防盗锁配套使用的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含有1-Wire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无线收发控制模块、无线收发驱动模块和电池;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含有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导体钥匙插头和与导体钥匙插头一端彼此绝缘的集电正极导体,集电正极导体和导体钥匙插头分别与1-Wire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的数据端口和接地端口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具有机械识别、电子识别和遥控识别功能的机电防盗锁三合一钥匙。
1.一种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含有电子注册码存储器、无线收发控制模块、无线收发驱动模块和电池,其特征是:电子注册码存储器为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的数据端口与无线收发控制模块连接,或不连接,无线收发控制模块的输入/输出端与无线收发驱动模块的输入/输出端连接,电池为无线收发控制模块和无线收发驱动模块提供电源;无线收发控制模块含有微处理器、RF收发器和有限个数的按键,所述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的数据端口与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口连
接,所述RF收发器的数据口与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口连接,所述RF收发器的RF输入/输出口(RF_N、RF_P)与无线收发驱动模块的输入/输出端连接,所述按键的一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口连接并通过电阻与电源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端;所述无线收发驱动模块含有电容(C4~C9)、电感(L1~L4)和天线,所述RF输入/输出口(RF_N)通过一电容C4与地端连接,所述RF输入/输出口(RF_P)通过第一电感(L1)和一电容C5依次串联的电路与地端连接,RF输入/输出口(RF_N)通过第二电感(L2)和一电容C6依次串联的电路与RF输入/输出口(RF_P)连接,第二电感(L2)和所述电容C6的连接点通过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和一电容C9依次串联的电路与所述天线连接,第三电感(L3)和第四电感(L4)的连接点通过一电容C7与地端连接,第四电感(L4)通过一电容C8与地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 式
电子注册码存储器的型号为DS2401,或为DS1990A,或为DS24系列中任选一种存储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无线收发控制模块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口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端通过电阻与电源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型号为PIC16F636,所述RF收发器的型号为CC1100,所述按键的数量为一个,或为两个,或为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 式
电子注册码存储器与无线收发控制模块不连接,所述无线收发控制模块含有滚码编码器和一定个数的按键,所述按键的一端与滚码编码器的键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电源端;所述无线收发驱动模块含有第一三极管(V1)、第二三极管(V2)、声表面滤波器、电阻(R22、R12)、电容(C32、C22)、可变电容(C12)、第一电感(L12)、第二电感(L22)、第三电感(L32)和天线,滚码编码器的输出端(LED)通过一电阻(R22)与第二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V2)的发射极接地端,第二三极管(V2)的集电极通过一电容(C32)与声表面滤波器的RF端连接,声表面滤波器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V2)的集电极和第一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声表面滤波器的地端与第一三极管(V1)的基极连接,一电阻(R12)并接在声表面滤波器的RF端与第一三极管(V1)的基极之间,可变电容(C12)、第一电感(L12)和第三电感(L32)并接在声表面滤波器的RF端与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之间,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感(L22)接电源端,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通过一电容(C22)接所述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无线收发控制模块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端通过电阻(R32)与滚码编码器的输出端(PWM)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端与电源端连接;所述滚码编码器的型号为HCS301,所述按键的数量为一个,或为两个,或为三个。
6.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的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还含有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导体钥匙头和与导体钥匙头一端彼此绝缘的集电正极导体,其特征是:含有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的线路板卡装在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内腔中,线路板上含有数据端口和接地端口,所述数据端口与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中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的数据端口连接,所述接地端口与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中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的接地端口连接,所述集电正极导体与线路板上的数据端口连接,所述导体钥匙头与线路板上的接地端口连接,所述集电正极导体至少有一个触头伸出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外,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上的控制键直接与所述线路板中的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中的微动开关连接,或通过导电橡胶与所述线路板中的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中的迷宫开关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其特征是:所述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形状为和拇指肚形状相适应的椭圆形或半椭圆形或近似方形,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内部前端固定安装导体钥匙头,集电正极导体含有两个位于导体钥匙头两边的条形导体,所述条形导体焊接在线路板的数据端口上,所述导体钥匙头通过焊接在其端部的折弯成“U”形的弹性片与线路板的接地端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其特征是:所述导体钥匙头与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为一体注塑式结构,所述导体钥匙头的形状为打孔条形,或为单侧锯齿条形;所述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后端设有钥匙链穿孔;所述弹性片的材质为磷铜片,或为弹性钢片;所述控制键的数量为一个,或为两个,或为三个。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其特征是:所述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形状为和拇指肚形状相适应的椭圆形或半椭圆形或近似方形,集电正极导体形状为近似倒“U”形或近似“Ω”形,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内部前端固定安装导体钥匙头,集电正极导体与导体钥匙头的根部通过绝缘层对应匹配隔离安装并且在它们的表面分别含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中的焊接平面,所述焊接平面通过焊锡分别与线路板上的数据端口和接地端口连接;所述导体钥匙头的形状为打孔条形,或为单侧锯齿条形;所述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后端设有钥匙链穿孔;所述控制键的数量为一个,或为两个,或为三个。
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n[0001] 本申请为申请号:200810140868.6、申请日2008年7月31日、发明名称“机电智能防盗锁二合一及三合一钥匙”的分案申请。\n技术领域\n[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及电子钥匙,特别是涉及一种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及与机电防盗锁配套使用的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n背景技术\n[0003] 在目前锁具行业中,各种形式的防盗锁层出不穷,一般的机械锁因为容易被撬而防盗功能差,而机械式密码锁使用时需要开启者熟记密码才能开锁,对于许多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来说让他们记住一连串的密码有一定的难度,用户使用不方便,同时不法分子通过有规律的密码试验完全可能打开密码锁;后来出现的一种电子锁配套使用的电子钥匙,电子钥匙只起储存、传递电子信号的作用,不能传递开门所需的机械动力,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一旦锁或钥匙没有电源,就无法使用。因为难于达到防盗的目的或者是因为使用不便的原因,上述锁具逐渐被高端客户所摒弃。目前常见的电子门锁及电子钥匙多采用机电组合式,利用钥匙上安装的智能芯片携带的电子信号,接通门锁的开门电路,再利用钥匙的机械结构传递开门所需的动力。但是由于钥匙丢失或者被复制,往往会使得系统的安全会受到威胁。这种隐患对于传统的机械钥匙以及使用密码的电子钥匙是同样适用的。\n[0004]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99239841.X(公告号:CN2397217Y)提出了一种智能钥匙,由存储器、若干个电极及两者的封装件组成,电极是导电棒,存储器、电极的封装件是手柄,导电棒的部分同存储器装置在手柄内,并且该部分的端部同存储器连接,导电棒的另一部分伸出手柄,导电棒之间相互绝缘,其优点是坚固耐用,携带方便、一匙能开多锁。类似智能锁具的电子钥匙,锁系统可以检查钥匙的身份状态从而确定其是否有效。但目前这类智能锁具的电子钥匙,大多结构比较复杂,不容易制作,且成本偏高、功能单一、没有遥控识别功能,使用方便性能收到一定局限。\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具有机械识别、电子识别和遥控识别功能的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可以由锁具系统本体对钥匙的身份进行注册、注销及识别,不可复制,安全性高。\n[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含有电子注册码存储器、无线收发控制模块、无线收发驱动模块和电池,电子注册码存储器为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的数据端口与无线收发控制模块连接,或不连接,无线收发控制模块的输入/输出端与无线收发驱动模块的输入/输出端连接,电池为无线收发控制模块和无线收发驱动模块提供电源。\n[0007]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的型号为DS2401,或为DS1990A,或为DS24系列中任选一种存储器。\n[0008] DS2401增强型硅序列号是一款低成本的电子注册码,以最少的电接口(通常只需一个微处理器端口)提供绝对、唯一的识别功能。内含一个工厂刻入的64位ROM,其中包括1~48位唯一序列码、8位CRC校验码和8位家族码(0lh)。数据采用 协议,仅通过一个信号引线和一个地回路串行传输。用于读取和写入器件的电源可以由数据线本身产生,无须外部供电。DS2401是DS2400的升级版本,具有附加的多点通信能力,允许多个器件挂接在同一条数据总线上。\n[0009] 无线收发控制模块含有微处理器、RF收发器和有限个数的按键,所述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的数据端口与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口连接,所述RF收发器的数据口与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口连接,所述RF收发器的RF输入/输出口RF_N和RF_P与无线收发驱动模块的输入/输出端连接,所述按键的一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口连接并通过电阻与电源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端;所述无线收发驱动模块含有电容C4~C9、电感L1~L4和天线,所述RF输入/输出口RF_N通过电容C4与地端连接,所述RF输入/输出口RF_P通过电感L1和电容C5依次串联的电路与地端连接,RF输入/输出口RF_N通过电感L2和电容C6依次串联的电路与RF输入/输出口RF_P连接,电感L2和电容C6的连接点通过电感L3、电感L4和电容C9依次串联的电路与所述天线连接,电感L3和电感L4的连接点通过电容C7与地端连接,电感L4和电容C9的连接点通过电容C8与地端连接。\n[0010] 无线收发控制模块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口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端通过电阻与电源端连接;微处理器的型号为PIC16F636,RF收发器的型号为CC1100,按键的数量为一个,或为两个,或为三个。\n[0011]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还可以与无线收发控制模块不连接,此时,无线收发控制模块含有滚码编码器和一定个数的按键,按键的一端与滚码编码器的键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电源端;无线收发驱动模块含有三极管V1、三极管V2、声表面滤波器、电阻R22、电阻R12、电容C32、电容C22、可变电容C12、电感L12、电感L22、电感L32和天线,滚码编码器的输出端LED通过电阻R22与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2的发射极接地端,三极管V2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32与声表面滤波器的RF端连接,声表面滤波器的基极与三极管V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声表面滤波器的地端与三极管V1的基极连接,电阻R12并接在声表面滤波器的RF端与三极管V1的基极之间,可变电容C12、电感L12和电感L32并接在声表面滤波器的RF端与三极管V1的集电极之间,三极管V1的集电极通过电感L22接电源端,三极管V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22接所述天线。\n[0012] 无线收发控制模块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端通过电阻R32与滚码编码器的输出端PWM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端与电源端连接;滚码编码器的型号为HCS301,按键的数量为一个,或为两个,或为三个。\n[0013] 一种含有所述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的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还含有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导体钥匙头和与导体钥匙头一端彼此绝缘的集电正极导体,含有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的线路板卡装在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内腔中,线路板上含有数据端口和接地端口,数据端口与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中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的数据端口连接,接地端口与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中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的接地端口连接,集电正极导体与线路板上的数据端口连接,导体钥匙头与线路板上的接地端口连接,集电正极导体至少有一个触头伸出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外,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上的控制键直接与所述线路板中的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中的微动开关连接,或通过导电橡胶与所述线路板中的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中的迷宫开关连接。\n[0014] 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形状为和拇指肚形状相适应的椭圆形或半椭圆形或近似方形,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内部前端固定安装导体钥匙头,集电正极导体含有两个位于导体钥匙头两边的条形导体,条形导体焊接在线路板的数据端口上,导体钥匙头通过焊接在其端部的折弯成“U”形的弹性片与线路板的接地端口连接。\n[0015] 导体钥匙头与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为一体注塑式结构,导体钥匙头的形状为打孔条形,或为单侧锯齿条形;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后端设有钥匙链穿孔;弹性片的材质为磷铜片,或为弹性钢片;控制键的数量为一个,或为两个,或为三个。\n[0016] 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形状为和拇指肚形状相适应的椭圆形或半椭圆形或近似方形,集电正极导体形状为近似倒“U”形或近似“Ω”形,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内部前端固定安装导体钥匙头,集电正极导体与导体钥匙头的根部通过绝缘层对应匹配隔离安装并且在它们的表面分别含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中的焊接平面,所述焊接平面通过焊锡分别与线路板上的数据端口和接地端口连接。\n[0017] 导体钥匙头的形状为打孔条形,或为单侧锯齿条形;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后端设有钥匙链穿孔;控制键的数量为一个,或为两个,或为三个。\n[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n[0019] 1、本发明的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采用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进行钥匙身份的电子识别,电路结构简单、功能强、可靠性高,能使钥匙具有能被注册、识别的功能,特殊情况下能被系统注销并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采用无线收发控制模块和无线收发驱动模块进行钥匙身份的遥控识别,其功能强、可靠性高,特别是RF收发器CC1100,其防破译能力非常强,提高了整个机电防盗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n[0020] 2、本发明的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在钥匙本体构造上分出集电正极导体与导体钥匙头,其中导体钥匙头与绝缘固定架手柄为一体注塑式结构,这使导体钥匙头的抗外力性强,导体钥匙头通过焊接在其端部的折弯成“U”形的弹性片与线路板的接地端口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结实可靠。\n[0021] 3、本发明的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在钥匙本体构造上分出集电正极导体与导体钥匙头,它们分别通过焊锡焊接在线路板上同时与线路板上的数据端口和接地端口连接,其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成本低。\n[0022] 4、本发明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同时具有机械识别、电子识别和遥控识别三种功能,其使用方便、功能强、可靠性高。\n[0023] 附图说明:\n[0024] 图1为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的原理图之一;\n[0025] 图2为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的原理图之二;\n[0026] 图3为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的结构示意图之一;\n[0027] 图4为图3的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n[0028] 图5为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n[0029] 图6为图5的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n[0030] 图7为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无线路板);\n[0031] 图8为图7的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n[0032] 图9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n[0033] 图10为弹性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n[0034] 图11为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的结构示意图之二;\n[0035] 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n[0036] 图13为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n[0037] 图14为13的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n[0038] 图15为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无线路板);\n[0039] 图16为集电正极导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40] 图17为集电正极导体的结构示意图;\n[0041] 图18为导体钥匙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42] 图19为导体钥匙头的结构示意图;\n[0043] 图20为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后壳结构示意图;\n[0044] 图21为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前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45] 图22为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前壳的结构示意图;\n[0046] 图23为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的结构示意图之三;\n[0047] 图24为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三;\n[0048] 图25为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的结构示意图之四;\n[0049] 图26为图25中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的钥匙头的横端面结构示意图;\n[0050] 图27为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四;\n具体实施方式:\n[0051]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3~图10,图中,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含有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U1、无线收发控制模块13、无线收发驱动模块14和电池BT,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U1的数据端口DATA与无线收发控制模块13连接,无线收发控制模块13的输入/输出端与无线收发驱动模块14的输入/输出端连接,电池BT为无线收发控制模块13和无线收发驱动模块14提供电源。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U1的型号为DS2401。\n[0052] 无线收发控制模块13含有微处理器U3、RF收发器U2和按键SW1、SW2,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U1的数据端口DATA与微处理器U3的输入/输出口RA0连接,RF收发器U2的数据口SO(GDO1)、SCLK、SI、GDO0(ATEST)、CSn、GDO2分别与微处理器U3的输入/输出口RC0、RC1、RC2、RC3、RC4、RC5连接,RF收发器U2的RF输入/输出口RF_N和RF_P与无线收发驱动模块14的输入/输出端连接,按键SW1、SW2的一端分别与微处理器U3的输入/输出口RA1和RA2连接并通过电阻R3和R4与电源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端;无线收发驱动模块14含有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感L4和天线,RF输入/输出口RF_N通过电容C4与地端连接,RF输入/输出口RF_P通过电感L1和电容C5依次串联的电路与地端连接,RF输入/输出口RF_N通过电感L2和电容C6依次串联的电路与RF输入/输出口RF_P连接,电感L2和电容C6的连接点通过电感L3、电感L4和电容C9依次串联的电路与天线连接,电感L3和电感L4的连接点通过电容C7与地端连接,电感L4和电容C9的连接点通过电容C8与地端连接。\n[0053] 无线收发控制模块13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端与微处理器U3的输入/输出口RA5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端通过电阻R2与电源端连接;微处理器U3的型号为PIC16F636,RF收发器U2的型号为CC1100。\n[0054] 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含有含有所述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导体钥匙头19和与导体钥匙头19一端彼此绝缘的集电正极导体110,含有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的线路板125卡装在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内腔中,线路板125上含有数据端口12和接地端口11,数据端口12与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中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U1的数据端口连接,接地端口11与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U1的接地端口连接,集电正极导体110与线路板125上的数据端口12连接,导体钥匙头\n19与线路板125上的接地端口11连接,集电正极导体110至少有一个触头伸出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外,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上的控制键122直接与线路板125中的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中的微动开关SW1连接。前述内容参见图9。\n[0055] 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形状为近似方形,其由前壳121和后壳120组成,前壳121上设有安装控制键122的孔126和安装发光二极管LED1的孔127,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内部前端固定安装导体钥匙头19,集电正极导体110含有两个位于导体钥匙头\n19两边的条形导体,条形导体焊接在线路板125的数据端口12上,导体钥匙头19通过焊接在其端部的折弯成“U”形的弹性片124与线路板125的接地端口11连接。\n[0056] 导体钥匙头19与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为一体注塑式结构,导体钥匙头19的形状为打孔条形;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后端设有钥匙链穿孔123;弹性片的材质为磷铜片。\n[0057] 实施例二:参见图2~图10,图中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代表的意义相同,其工作过程也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是: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含有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U1、无线收发控制模块15、无线收发驱动模块16和电池BT,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U1为独立的一部分,它不与其他部分连接,无线收发控制模块\n15的输入/输出端与无线收发驱动模块16的输入/输出端连接,电池BT为无线收发控制模块15和无线收发驱动模块16提供电源。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U1的型号为DS2401。\n[0058] 无线收发控制模块15含有滚码编码器IC2和按键SW1、SW2,按键SW1、SW2的一端分别与滚码编码器IC2的键输入端S1、S0连接,另一端接电源端;无线收发驱动模块16含有三极管V1、三极管V2、声表面滤波器SB、电阻R22、电阻R12、电容C32、电容C22、可变电容C12、电感L12、电感L22、电感L32和天线,滚码编码器IC2的输出端LED通过电阻R22与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2的发射极接地端,三极管V2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32与声表面滤波器SB的RF端连接,声表面滤波器SB的基极与三极管V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声表面滤波器SB的地端与三极管V1的基极连接,电阻R12并接在声表面滤波器SB的RF端与三极管V1的基极之间,可变电容C12、电感L12和电感L32并接在声表面滤波器SB的RF端与三极管V1的集电极之间,三极管V1的集电极通过电感L22接电源端,三极管V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22接天线。\n[0059] 无线收发控制模块15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端通过电阻R32与滚码编码器IC2的输出端PWM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端与电源端连接;滚码编码器IC2的型号为HCS301。\n[0060] 实施例三:参见图1、图11~图22,图中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代表的意义相同,其工作过程也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是:机电智能防盗锁三合一钥匙含有所述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导体钥匙插头19和与导体钥匙插头19一端彼此绝缘的电极接触体110,含有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的线路板111卡装在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内腔中,线路板111上含有数据端口12和接地端口11,数据端口12与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中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U1的数据端口DATA连接,接地端口11与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中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U1的接地端口连接,电极接触体110与线路板111上的数据端口12连接,导体钥匙插头19与线路板\n111上的接地端口11连接,电极接触体110有两个触头伸出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外,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上的两个控制键18直接与线路板111中的电子钥匙用控制电路中的按键SW1、SW2连接,按键SW1、SW2为微动开关。\n[0061] 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形状为和拇指肚形状相适应的近似方形,它分为前壳17和后壳114,前壳17上设有使发光二极管LED1外露的通孔115和安装控制键18的通孔116,电极接触体110形状为近似“Ω”形,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内部前端固定安装导体钥匙插头19,电极接触体110与导体钥匙插头19的根部通过绝缘层112对应匹配隔离安装并且在它们的表面分别含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中的焊接平面,焊接平面通过焊锡分别与线路板111上的数据端口12和接地端口11连接。\n[0062] 导体钥匙插头19的形状为打孔条形,带控制键的绝缘固定架手柄的后端设有钥匙链穿孔113。\n[0063] 实施例四:参见图2、图11~图22,图中编号与实施例三相同的,代表的意义相同,其工作过程也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是:机电智能防盗锁钥匙控制电路含有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U1、无线收发控制模块15、无线收发驱动模块16和电池BT,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U1为独立的一部分,它不与其他部分连接,无线收发控制模块\n15的输入/输出端与无线收发驱动模块16的输入/输出端连接,电池BT为无线收发控制模块15和无线收发驱动模块16提供电源。 式电子注册码存储器U1的型号为DS2401。\n[0064] 无线收发控制模块15含有滚码编码器IC2和按键SW1、SW2,按键SW1、SW2的一端分别与滚码编码器IC2的键输入端S1、S0连接,另一端接电源端;无线收发驱动模块16含有三极管V1、三极管V2、声表面滤波器SB、电阻R22、电阻R12、电容C32、电容C22、可变电容C12、电感L12、电感L22、电感L32和天线,滚码编码器IC2的输出端LED通过电阻R22与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2的发射极接地端,三极管V2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32与声表面滤波器SB的RF端连接,声表面滤波器SB的基极与三极管V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声表面滤波器SB的地端与三极管V1的基极连接,电阻R12并接在声表面滤波器SB的RF端与三极管V1的基极之间,可变电容C12、电感L12和电感L32并接在声表面滤波器SB的RF端与三极管V1的集电极之间,三极管V1的集电极通过电感L22接电源端,三极管V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22接天线。\n[0065] 无线收发控制模块15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端通过电阻R32与滚码编码器IC2的输出端PWM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端与电源端连接;滚码编码器IC2的型号为HCS301。\n[0066] 实施例五:参见图1、图23~图24,图中编号与实施例三相同的,代表的意义相同,其工作过程也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是:导体钥匙插头19的形状为单侧锯齿条形。\n[0067] 实施例六:参见图1、图25~图27,图中编号与实施例三相同的,代表的意义相同,其工作过程也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是:导体钥匙插头19的形状为打孔条形,其横端面为月牙形。
法律信息
- 2021-07-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E05B 19/00
专利号: ZL 201010282626.8
申请日: 2008.07.31
授权公告日: 2013.12.11
- 2016-05-25
- 2016-05-25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6.05.04
专利权人由郭保宣变更为欧美赛福(北京)国际建材贸易有限公司
地址由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2号206室变更为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郑王坟8号玉泉营建材装饰市场建材厅7厅20-24号
- 2013-12-11
- 2011-03-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E05B 19/00
专利申请号: 201010282626.8
申请日: 2008.07.31
- 2011-01-12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96-03-28
| | |
2
| |
2008-05-28
|
2007-08-16
| | |
3
| | 暂无 |
2008-07-31
| | |
4
| | 暂无 |
1995-01-27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