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首页专利查询专利详情

*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仅供参考,实际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展示为准

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系统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
  • 申请号:
    CN202110814840.1
  • IPC分类号:G06F15/17;G06F15/173;G06F15/78;G16Y10/75;G16Y40/20;G16Y40/30
  • 申请日期:
    2021-07-19
  •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系统
申请号CN202110814840.1申请日期2021-07-19
法律状态公开申报国家中国
公开/公告日2021-11-26公开/公告号CN113704167A
优先权暂无优先权号暂无
主分类号G06F15/17IPC分类号G;0;6;F;1;5;/;1;7;;;G;0;6;F;1;5;/;1;7;3;;;G;0;6;F;1;5;/;7;8;;;G;1;6;Y;1;0;/;7;5;;;G;1;6;Y;4;0;/;2;0;;;G;1;6;Y;4;0;/;3;0查看分类表>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申请人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权利人上海交通大学当前权利人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周荔丹;姚钢;刘东;陈飞
代理机构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代理人王毓理;王锡麟
摘要
一种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系统,包括:智能感知层、计算融合交互层、通讯层、云端应用层,其中:智能感知层采集外界信息并输出至计算融合交互层;计算融合交互层对输入信号进行计算分析并做出决策,当单一终端能够完成数据处理时交由该终端的计算融合交互层继续进行处理,通讯层将处理结果输出至终端的对外通信接口用于与云端应用层通信;当单一终端不能完成数据处理时,由计算融合交互层将大任务分配至各个终端以协同处理任务,进行任务分配的终端再采集各个协同处理任务的处理结果,通过通讯层将计算结果输出至云端应用层。本发明突破物联网原有三层架构,通过增强终端的计算能力来提高端处理和端与端协同能力,构建本地感知、计算融合协同、传输和应用一体化的四层架构。

专利服务由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