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具有切口的传输和/或接收天线 |
申请号 | CN01803078.5 | 申请日期 | 2001-10-11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393045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1Q1/22 | IPC分类号 | H01Q1/22;H01Q9/27;H01Q7/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ASK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法国瓦***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ASK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ASK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赛巴斯蒂安·默兰德 |
代理机构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德山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输和/或接收电磁波的天线(10),包括在一平面内布置成线圈的导线,所述线圈至少包括两匝;该天线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个切口,以减少匝间的电容。这样的一种天线用于无接触通信系统中,其中,读取器传送电磁信号给便携式物体(卡或者标签),以便当后者向所述读取器返回识别信号时,读取器能识别便携式物体的所有者。
1.一种电磁传输和/或接收天线(10),具有以平螺线形成的导 线,所述螺线至少包括两匝,所述天线的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个切口 (12),所述切口用于减少匝间电容。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传输和/或接收天线(10),其中,导线放 置成螺线型,其长度至少等于所述电磁波的1/4波长。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传输和/或接收天线(10),其中,所述切 口也以使切口的每一侧的所述导线形成相等的部分的方式来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的传输和/或接收天线(10),其中,具有三 个均匀分布的切口。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的任何一个的传输和/或接收天线(10), 所述天线可被应用于无接触通信系统中的读取器的天线,其中,读取 器以这样一种方式向便携式物体发送电磁信号,当便携式物体发送返 回识别信号给所述读取器时,读取器能够识别出所述便携式物体的持 有者。
6.根据权利要求5的传输和/或接收天线(10),其中,所述无 接触通信系统是一种用于获得接入受控接入区的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的传输和/或接收天线(10),其中所述受控接 入区是公共传输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5的传输和/或接收天线(10),其中,所述电 磁信号工作在13.56MHz的频率下。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传输和/或接收天线(10),其中,所述 电磁信号工作在13.56MHz的频率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螺线型电磁传输和/或接收天线,尤其涉及一种具 有切口的螺线型传输和/或接收天线。
背景技术
在一些必需使用传输/接收天线的应用中,这种天线与用户拥有的 便携式物体交换电磁波,提供相对较大的天线以能适合便携式物体的 操作量愈加必需。无接触通信技术是这样的:用户的便携式物体是以 天线为特征的卡或标签,这种天线设计成接收从读取器发送的电磁信 号,并且传输其它的电磁信号给读取器,以便于获得对受控接入区的 接入。这种电磁波信号不仅允许读取器和便携式物体之间的通信,而 且允许通过磁感应物理现象进行对便携式物体的远程供电。
增加便携式物体的操作量是一种趋势,它是为了方便用户的通过, 用户无需以某一个特定的区域为目标;也为了更容易地检测到由用户 所拿着(例如,放在口袋里)的便携式物体,其一般为了发现欺骗行 为和/或监视进入/退出(与免提通路情况一样)。这种操作量的增加导 致了发射机天线尺寸的增加,以及传输天线和便携式物体间的作用距 离的增加。这种作用距离的增加也许可以通过增加供应给天线的功率 得以保证,但这将会导致电量损耗的增加和匝数的增加。当相同的电 流流过线圈时,辐射磁场和匝数成比例。
然而,匝数的增加会由于两个并联天线匝之间的电容耦合引起并 联匝间电容。在给定的工作频率下,电容越高阻抗越弱。结果,有效 电流部分被这种电容消耗,而不是进入天线中。而且,由于匝间的电 容耦合会引起干扰出现,这是由于当天线的长度超过1/4波长时,特 别是当天线的长度接近于1/2波长,即在当前使用的13.56MHz的工 作频率下,天线达到大约11m时,相位改变所引起的。
这就是为什么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线型传输和/或接收天 线,其中,不管天线匝的尺寸如何,都不会因匝间电容造成电流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因此是提供一种电磁波传输和/或接收天线,该天线 以平螺线导线为特征,所述螺线至少包括两匝,所述天线的特征在于, 在天线导线上至少包括一个切口,用于减少匝间电容。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中,本发明的目的,目标和特征会变得更 显而易见,其中:
图1描绘可实现本发明的一种三匝螺线天线;
图2描绘图1所示天线的等效电子电路;
图3描绘图1所示的其上已被做了切口的天线;
图4描绘图3所示天线的等效电子电路;
图5示意地描绘了带有切口的天线的导线,存在于位于切口一侧 的天线部分中的并联电容中;
图6示意地描绘了带有切口的天线的导线,存在于位于切口另一 侧的天线部分的并联电容中;
图7示意地描绘了带有切口的天线的导线,存在于位于天线两部 分间的串联电容中;
图8描绘了图3所示天线的等效串联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天线10可用于无接触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机的天线,这种 系统的每一个用户拥有也装配了天线的卡(或标签)。由读取器的天 线,例如天线10发送的电磁信号被用户卡中的天线所捕获,然后卡上 的天线重发其它的电磁信号给天线10,授权用户接入一个受控接入区。
如上所解释,如果需要很大的操作量,天线10也许会相对较大, 并且以包含大量的匝数为特征。天线10可以用图2的电子电路来表示, 匝间的并联电容C随着天线的电感L而变得非常高。如果ω为所用脉 冲(ω=2лf),根据公式 电容引起的阻抗变得比天线电感 引起的阻抗小的多。
在最坏的情况下,由于匝间电容,天线本身是短路的,几乎没有任 何电流流过天线。因为所产生的磁场是与天线内流动的电流成比例的, 所以会得到低的并且与期望相反的结果。
为了抵消这种不便,本发明的背后的想法是在天线导线上制作一 个或更多切口,一个如图3所示天线上制作的切口12,实际上是天线 导线上几毫米长的一个确定的断开,它可以达到几个厘米。
具有切口的天线的等效电路变成图4所示的电路,其中位于切口 前的部分等效于电感L1并联匝间电容C1;切口后面的电路等效于电 感L2并联匝间电容C2,这两部分被串联电容C3连接起来。
C1,C2,C3的电容值是由于图5,6和7所示的确定的天线导线之 间的电容耦合引起的。如此,并联电容C1是由于天线导线14和14, 之间的耦合电容引起的,并联电容C2是由于天线导线16’,和16”, 导线18’和18”以及导线20’和20”间的耦合电容引起的。就串联电容 C3而言,它是由于导线16和16’,导线18和18’,导线20和20’以 及导线14’和14”之间的耦合电容引起的。
因而,每一个天线上所作的切口使切口每一侧的Li-Ci对的值小 于没有切口的天线L-C对的值。因而首先想到的是,随着切口数目的 增加,L-C对值很低,提升了感应元件内的电流。实际上,根据天线 的串联谐振提供一些切口是明智的,其中串联谐振与天线和线圈内最 大电流相对应。通过下面确定匝数的例子,本发明会变的更加显而易 见。
首先,必须理解天线上制作切口的目的是为了明显地降低位于切 口的每一侧上每一L-C对的L和C值。在这种情况下,由电容引起的 阻抗明显高于由电感引起的阻抗,即在一个单个切口的情况下:
如果ω1是对应于单元L1,C1谐振的脉冲,因而
并且ω1>ω
因此,该单元等于电感值L1eq:
其中: 就是
因此: 或者
因此得到
L1eq>0当ω1>ω时
同理,对于单元L2,C2,有
如果ω2是对应于单元L2,C2谐振的脉冲,因此得到:
且ω2>ω
单元L2,C2等于电感值L2eq:
或者
因此得到:L2eq>0当ω2>ω时
因此当每个单元特有的谐振频率确实大于流过天线电流的频率 时,在线圈中的电流比流过匝间电容的多得多。每个单元特有的谐振 频率增加的越多,在线圈中的电流就增加的越多。这发生在当切口数 量增加时。
实际上,如果切口数量过多,天线的等效电感和天线的等效切口 电容之间的调谐是不可能的。
用N表示相等地分布在天线上的切口,可以推断天线被分成N+1 个相同的单元,因此:
Leq1=Leq2=……=Leq(N+1)
如果Cci是切口i的切口电容(或者串联电容),因此有N个相 等的切口电容值:
Cc1=Cc2=……=CcN=Cc
如果C是每个单元的匝间电容,Cant是天线的总匝间电容,通过 采用接收初始近似值,两单元间的切口电容等于每个单元的匝间电容, 或者Cc=C,因此有:
因此可以认为具有N个相等分布切口的天线的等效电路如图8所 示,其中
Leq=(N+1)Leq1
若ω2是对应于图8所示天线的串联谐振的脉冲,并且如果Lant 是天线的总电感,那么:
Leq·Ceq·ω2=1
其中Leq=(N+1)Leq1
如前所示Leq1可以写成:
其中
由关系式(1),N满足:
因此:N·(N+1)·(2·N+1)-2·N·Lant·Cant·ωr2-Lant·Cant·ωr2=0
因此:N2+N-(Lant·Cant·ωr2)=0
这样: 其中Δ=(1+4·Lant·Cant·ωr2)
因此:
如此,如果考虑发射机天线工作在13.56MHz,用来获得天线串联 谐振的切口数量可以计算得:N=3.444。
因此可取N=3或N=4个切口。
若N=3,通过线圈的电流和被匝间电容消耗的电流可以计算得到:
匝间电容值
C1=1.1017×10-11
在脉冲ωr时电感值为
L1=8.64×10-6
线圈中的电流为:
IL=0.611(或者为天线总电流的61%)
流经匝间电容的电流为:
IC=0.389(或者为天线总电流的39%)。
法律信息
- 2013-12-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H01Q 1/22
专利号: ZL 01803078.5
申请日: 2001.10.11
授权公告日: 2006.04.12
- 2006-04-12
- 2003-01-22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