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拍摄单元(9);
固定单元(7),用于固定所述多个拍摄单元(9);
动力系统,用于驱动所述固定单元(7)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轴(3),所述连接轴(3)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单元(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第一驱动单元(2),第一驱动单元(2)的运动端与连接轴(3)连接,其中,第一驱动单元(2)的运动端是指驱动连接轴(3)转动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单元(2)的运动端是第一驱动单元(2)的定子或者转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底座(1),第一驱动单元(2)的固定端与底座(1)或其他外部设备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第二驱动单元(4),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传动轴(5);
第二驱动单元(4)的固定端与传动轴(5)连接,第二驱动单元(4)的运动端与所述固定单元(7)固定连接,其中,第二驱动单元(4)的运动端是指驱动固定单元(7)转动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单元(4)的运动端是第二驱动单元的定子或者转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轴(5)的一端与固定单元(7)可转动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固定板(10),固定板(10)与固定单元(7)固定连接;
传动轴(5)与所述固定板(10)可转动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第三驱动单元(6);
第三驱动单元(6)的运动端与传动轴(5)连接,第三驱动单元(6)的固定端与连接轴(3)连接,其中,第三驱动单元(6)的运动端是指驱动传动轴(5)转动的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驱动单元(6)的运动端是第三驱动单元(6)的定子或转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4)的转动轴线与第三驱动单元(6)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中任一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拍摄单元(9)相对于由所述第二驱动单元(4)的转动轴线与第三驱动单元(6)的转动轴线构成的平面向下倾斜。
14.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7)为正六边形的框架,拍摄单元(9)的数目为3个,任意两个拍摄单元(9)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120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7)上固定有控制板(8),所述控制板(8)上设有用于控制动力系统及拍摄单元(9)的控制电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单元(9)的外侧还设有保护罩。
17.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
一种拍摄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影像拍摄领域,具体为一种拍摄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360全景视频是一种基于视频的实景再现技术,它用真实的视频片段得到三维立体的展示效果,其与一般的视频一样可以起到展示和记录的作用。但是一般的视频拍摄的视角范围有限,而360全景视频具有360度x360度的观赏视角,通过360全景视频播放软件,观者可以随意点击选择自己的观看视角,如同亲身步入拍摄环境的实景中。\n[0003] 360全景视频的拍摄和制作投入少,制作简单,一个全景视频拍摄后,从制作完成到发布只需要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并可以生成单机版和网络版。由于网络版的数据量很小,对系统的要求低,因此适合在各种网络终端设备上观看。真实互动的360全景拍摄成的视频不仅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影像资料,还可以成为商家有效拓展业务范围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360全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的行业领域越来越宽泛,涉及的行业领域包括:旅游、地产、制造业、酒店、餐饮、商场、政府规划、交通、招商、展会、教育、博物馆、商家网站、网店等。\n[0004] 然而,现有的拍摄设备,如航拍无人机,搭载一个或多个在同一时间仅能拍摄一个角度的增稳云台,可以依靠云台自身的转动,或多个云台不同角度的拍摄,获取360°全景;\n依靠自身转动获取360°拍摄云台,缺陷是不能在同一时间内获取全景,不能满足VR中的3D立体体验感,而多个云台的取景的方案缺陷是,摄影存在时间差,VR中体验感差,且生产成本高。\n[0005] 对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一种VR立体拍摄装置,其将多个拍摄单元固定在水平支架上,通过多个拍摄单元进行立体拍摄。将该种拍摄装置应用于无人机等设备进行全景拍摄时,由于无人机在飞行时存在机身倾斜等情况,而该种拍摄装置中水平支架无法移动,因此,会导致拍摄装置随机身一起运动,从而无法保持在最佳的拍摄位置。\n实用新型内容\n[0006]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VR立体拍摄装置无法保持在最佳拍摄位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拍摄装置。\n[0007] 一种拍摄装置,包括:\n[0008] 多个拍摄单元;\n[0009] 固定单元,用于固定所述多个拍摄单元;\n[0010] 动力系统,用于驱动所述固定单元转动。\n[0011]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单元连接。\n[0012]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第一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的运动端与连接轴连接,其中,第一驱动单元的运动端是指驱动连接轴转动的一端。\n[0013] 进一步的,第一驱动单元的运动端是第一驱动单元的定子或者转子。\n[0014] 进一步的,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底座,第一驱动单元的固定端与底座或其他外部设备连接;第一驱动单元的固定端是指相对于底座不转动的一端。\n[0015]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第二驱动单元,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传动轴;\n[0016]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固定端与传动轴连接,第二驱动单元的运动端与所述固定单元固定连接,其中,第二驱动单元的运动端是指驱动固定单元转动的一端,固定端是指与传动轴固定连接的一端。\n[0017]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运动端是第二驱动单元的定子或者转子。\n[0018]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固定单元可转动地连接。\n[0019] 进一步的,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与固定单元固定连接;\n[0020] 传动轴与所述固定板可转动地连接。\n[0021]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第三驱动单元;\n[0022] 第三驱动单元的运动端与传动轴连接,第三驱动单元的固定端与连接轴连接,其中,第三驱动单元的运动端是指驱动传动轴转动的一端,固定端是指与连接轴固定连接的一端。\n[002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的运动端是第三驱动单元的定子或转子。\n[0024]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转动轴线与第三驱动单元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n[0025] 进一步的,拍摄单元相对于由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转动轴线与第三驱动单元的转动轴线构成的平面向下倾斜。\n[0026]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单元为正六边形的框架,拍摄单元的数目为3个,任意两个拍摄单元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120度。\n[0027]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单元上固定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设有用于控制动力系统及拍摄单元的控制电路。\n[0028] 进一步的,所述拍摄单元的外侧还设有保护罩。\n[0029] 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以及所述的拍摄装置。\n[0030]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n[0031] 1.本实用新型采用驱动单元驱动固定单元在多个方向运动,从而在无人机机身倾斜或旋转时,使拍摄单元始终处在平稳状态,拍摄效果更好。\n[0032] 2.本实用新型连接轴位于固定单元的正中心上方,同时,将下方拍摄单元设置为相对于由第二驱动单元的转动轴线与第三驱动单元的转动轴线构成的平面向下倾斜,减少了固定单元对拍摄单元的遮挡。\n附图说明\n[003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n[003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拍摄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3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拍摄装置的侧视图;\n[003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拍摄装置的K-K剖面图;\n[0037] 附图标记说明:\n[0038] 1.底座 2.第一驱动单元 3.连接轴 4.第二驱动单元 5.传动轴 6.第三驱动单元 \n7.固定单元 8.控制板 9.拍摄单元 10.固定板\n具体实施方式\n[0039]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n[004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n[004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n[0042]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n[0043] 实施例1\n[0044] 一种拍摄装置,包括:\n[0045] 多个拍摄单元9;\n[0046] 固定单元7,用于固定所述多个拍摄单元9;\n[0047] 动力系统,用于驱动所述固定单元7转动。拍摄单元9可以是鱼眼相机,或者是VR相机。\n[0048] 还包括连接轴3,所述连接轴3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单元7连接。\n[0049]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第一驱动单元2,第一驱动单元2的运动端与连接轴3连接,其中,第一驱动单元2的运动端是指驱动连接轴3转动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的运动端是第一驱动单元2的定子或者转子;第一驱动单元2的运动端指与连接轴3一起转动的一端,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2的运动端为转子。\n[0050] 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底座1,第一驱动单元2的固定端与底座1或其他外部设备连接;第一驱动单元2的固定端是指相对于底座1不转动的一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单元2的固定端为驱动单元2的定子。\n[0051]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第二驱动单元4,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传动轴5;\n[0052] 第二驱动单元4的固定端与传动轴5连接,第二驱动单元4的运动端与所述固定单元7固定连接,其中,第二驱动单元4的运动端是指驱动固定单元7转动的一端,第二驱动单元4的运动端是第二驱动单元的定子或者转子。\n[0053] 所述传动轴5的一端与固定单元7可转动地连接。\n[0054]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固定板10,固定板10与固定单元7固定连接;\n传动轴5与所述固定板10可转动地连接。\n[0055]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第三驱动单元6;第三驱动单元6的运动端与传动轴5连接,第三驱动单元6的固定端与连接轴3连接,其中,第三驱动单元6的运动端是指驱动传动轴5转动的一端,第三驱动单元6的运动端是第三驱动单元6的定子或转子。\n[0056]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单元4的定子固定在固定单元上,转子连接在传动轴5上,因此,当第二驱动单元4的定子转动时,由于传动轴5受到连接轴3的限制无法转动,因此,反方向带动第二驱动单元4的定子转动,从而带动固定单元一起转动,进而驱动所述拍摄单元做出角度调整;而第三驱动单元6的转子转动时会驱动传动轴5做出翻滚运动,由于传动轴5与固定单元连接,因此,可驱动所述固定单元一起做翻滚调节。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及第三驱动单元为电动马达,运动端为电动马达的转子,固定端为电动马达的定子。\n[0057]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4的转动轴线与第三驱动单元6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n[0058] 所述拍摄单元9相对于由所述第二驱动单元4的转动轴线与第三驱动单元6的转动轴线构成的平面向下倾斜。这样,可尽量减少固定单元对拍摄单元的遮挡,保证拍摄效果为最佳。\n[0059] 所述固定单元7为正六边形的框架,拍摄单元9的数目为3个,任意两个拍摄单元9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120度。除此之外,拍摄单元还可以为两个、四个、五个或更多个。\n[0060] 所述固定单元7上固定有控制板8,所述控制板8上设有用于控制动力系统及拍摄单元9的控制电路。除此之外,控制板8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如底座上。\n[0061] 所述拍摄单元9的外侧还设有保护罩。保护罩可对拍摄单元进行保护,避免损坏。\n[006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工程如下:\n[0063] 当需要调整角度时,控制板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第二、第三驱动单元转动,从而带动固定单元绕连接轴和/或传动轴和/或第三驱动单元转轴转动,因此,固定单元可在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进行转动,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无人机进行全景拍摄时,当飞机机身倾斜时,通过调整第二、第三驱动单元使固定单元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从而获得稳定的拍摄画面。当飞机机身旋转时,通过调整第一驱动单元使固定单元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从而获得稳定的拍摄画面。\n[0064] 实施例2:\n[0065] 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及实施例1的拍摄装置。\n[0066]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法律信息
- 2018-07-17
避免重复授权放弃专利权
申请日: 2016.10.09
授权公告日: 2017.08.25
放弃生效日: 2018.07.06
- 2017-08-25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7-08-07 | 2017-08-07 | | |
2 | | 2016-10-09 | 2016-10-09 | | |
3 | | 2016-10-09 | 2016-10-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