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 |
申请号 | CN202120206047.9 | 申请日期 | 2021-01-25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61M25/06 | IPC分类号 | A;6;1;M;2;5;/;0;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广东昊朗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吉利工业园新源二路39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广东昊朗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广东昊朗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发明人 | 招沃华;巫永胜;佘利民 |
代理机构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肖宇扬;付静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包括穿刺针管、握手导轨和针座,穿刺针管固定设置在针座上,针座固定设置在握手导轨上,从而使穿刺针管和握手导轨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导管和可撕裂座套,导管可滑动地套设在穿刺针管上,可撕裂座套固定设置在握手导轨上;其中,可撕裂座套上设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用于夹紧导管,从而使穿刺针管和导管之间保持相对静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可撕裂座套上设置具有夹紧功能的固定结构,即可实现穿刺针管和导管在中段部分的夹紧固定,也即莱距离大小保持不变,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且套针导管在进行穿刺操作时能更好地固定莱距离,起到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作用。
1.一种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穿刺针管、握手导轨和针座,所述穿刺针管固定设置在所述针座上,所述针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握手导轨上,从而使所述穿刺针管和所述握手导轨之间保持相对静止;
导管和可撕裂座套,所述导管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穿刺针管上,所述可撕裂座套固定设置在所述握手导轨上;
其中,所述可撕裂座套上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夹紧所述导管,从而使所述穿刺针管和所述导管之间保持相对静止,也即所述固定结构在所述导管上夹紧所述导管而使所述穿刺针管和所述导管之间保持相对静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管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用于为所述导管提供相向的夹紧作用力,从而使所述穿刺针管和所述导管之间保持相对静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相互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导管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均为软质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内夹块,所述内夹块设有第一V型槽,所述导管和所述穿刺针管设置在所述第一V型槽内;
其中,所述内夹块用于为所述导管提供夹紧作用力,从而使所述穿刺针管和所述导管之间保持相对静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外夹块,所述外夹块设有第二V型槽,所述内夹块设置在所述第二V型槽内;
其中,所述外夹块用于为所述内夹块提供夹紧作用力,从而使所述内夹块夹紧所述导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块为软质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管座,所述导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管座上,所述导管和所述导管座均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穿刺针管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座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所述针座上,从而使所述穿刺针管和所述导管之间保持相对静止。
一种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化套针导管结构从而实现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套针导管,是一种导管套在穿刺针上,与穿刺针一起穿过皮肤、脂肪层等组织送入血管的装置,进入血管后撤出穿刺针,让导管前端留在血管内。其中,莱距离是指穿刺针的针尖斜面下切线到导管尖端上切面的距离。由于导管是与穿刺针一起进入血管,所以莱距离必须固定才能保证导管随穿刺针进入血管。\n[0003] 由于套针导管在进入血管后穿刺针是需要退出导管的,所以导管和穿刺针之间必须是可以相对滑动的,也即莱距离的大小是可变的。然而,为了寻找血管,套针导管在进行穿刺操作时难免会在皮肤、肌肉等组织间进出,这样就会出现由于皮肤、肌肉等组织的包裹会使导管尖端包裹穿刺针针尖(出现穿刺困难)或者导管尖端太后(莱距离变大,出现导管不能真正进入血管)而导致穿刺置管失败的问题。此外,当穿刺针和导管较长时,由于导管的弹性作用,穿刺过程中导管会产生伸缩从而导致莱距离的变化。并且导管越长,穿刺时导管伸缩造成莱距离的变化就越大,因此仅通过导管座固定莱距离的效果就不明显。\n[0004] 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设计一种能够进一步优化结构从而实现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n实用新型内容\n[0005] 针对以上所述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该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套针导管的莱距离能够进一步得到固定以及能够进一步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特点。\n[0006] 一种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0007] 穿刺针管、握手导轨和针座,所述穿刺针管固定设置在所述针座上,所述针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握手导轨上,从而使所述穿刺针管和所述握手导轨之间保持相对静止,也即所述固定结构在所述导管上夹紧所述导管而使所述穿刺针管和所述导管之间保持相对静止;\n[0008] 导管和可撕裂座套,所述导管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穿刺针管上,所述可撕裂座套固定设置在所述握手导轨上;\n[0009] 其中,所述可撕裂座套上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夹紧所述导管,从而使所述穿刺针管和所述导管之间保持相对静止。\n[0010]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管的两侧;\n[0011] 其中,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用于为所述导管提供相向的夹紧作用力,从而使所述穿刺针管和所述导管之间保持相对静止。\n[00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相互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导管的两侧。\n[00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均为软质材料。\n[0014]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内夹块,所述内夹块设有第一V型槽,所述导管和所述穿刺针管设置在所述第一V型槽内;\n[0015] 其中,所述内夹块用于为所述导管提供夹紧作用力,从而使所述穿刺针管和所述导管之间保持相对静止。\n[0016]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外夹块,所述外夹块设有第二V型槽,所述内夹块设置在所述第二V型槽内;\n[0017] 其中,所述外夹块用于为所述内夹块提供夹紧作用力,从而使所述内夹块夹紧所述导管。\n[0018] 进一步地,所述内夹块为软质材料。\n[0019]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管座,所述导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管座上,所述导管和所述导管座均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穿刺针管上。\n[0020]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座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所述针座上,从而使所述穿刺针管和所述导管之间保持相对静止。\n[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包括穿刺针管、握手导轨和针座,穿刺针管、针座和握手导轨三者分别固定连接,从而使穿刺针管和握手导轨之间保持相对固定;还包括导管和可撕裂座套,导管可滑动地套设在穿刺针管上,可撕裂座套固定设置在握手导轨上,当完成穿刺操作后,穿刺针管可和导管相对滑动,从而从导管中抽出穿刺针管,完成置管。具体来说,进行穿刺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皮肤、肌肉等组织存在包裹阻力且导管具有弹性作用,当穿刺针管和导管较长时,在穿刺过程中导管会产生伸缩形变从而导致针尖莱距离产生变化,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同时,导管越长,穿刺时导管伸缩造成莱距离的变化就越大,因此,若仅通过导管座来固定莱距离的效果并不明显。\n[0022]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握手导轨上设置可撕裂座套,且在可撕裂座套上设置固定结构,并将固定结构设置于导管和穿刺针管的中间部分区域,使固定结构可以在套针导管进行穿刺操作时夹紧导管和穿刺针管的中段,从而实现导管和穿刺针管之间的相对静止或者固定,使莱距离大小保持不变,显著提高套针导管穿刺的成功率,避免仅通过导管座来固定莱距离的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此外,由于导管可滑动地套设在穿刺针管上,在套针导管完成穿刺操作后,可以松开固定结构,使其不再夹紧导管和穿刺针管,然后将穿刺针管从导管中滑动抽出,从而将导管留在人体内完成置管。\n[0023]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一下有益效果:\n[0024] ①、通过在可撕裂座套上设置具有夹紧功能的固定结构,即可实现穿刺针管和导管在中段部分的夹紧固定,也即莱距离大小保持不变,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合理;\n[0025] ②、通过在导管的中段区域设置固定结构来夹紧固定导管,使本实用新型的套针导管在进行穿刺操作时能更好地固定莱距离,起到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作用;\n[0026] ③、穿刺操作完成后,松开固定结构即可使穿刺针管和导管实现相对滑动,此时即可将穿刺针管从导管中滑动抽出,完成置管,操作简单方便。\n附图说明\n[0027] 图1(a)(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n[0028]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n[0029] 图3是图2所示的A‑A剖面示意图;\n[0030] 附图标记说明:1、穿刺针管;2、导管;3、可撕裂座套;4、握手导轨;5、导管座;6、针座;7、第一夹块;8、第二夹块;9、外夹块;10、内夹块。\n具体实施方式\n[0031]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n[0032] 参见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包括穿刺针管1、握手导轨4和针座6,穿刺针管1固定设置在针座6上,针座6固定设置在握手导轨4上,从而使穿刺针管6和握手导轨4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具体来说,穿刺针管1、针座6和握手导轨4三者分别固定连接,从而使穿刺针管1和握手导轨4之间保持相对固定,握手导轨4用于供使用者用手握持,从而方便使用者完成穿刺操作。\n[0033] 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还包括导管2和可撕裂座套3,导管2可滑动地套设在穿刺针管1上,可撕裂座套3固定设置在握手导轨4上。其中,由于导管2可滑动地套设在穿刺针管1上,因此当套针导管完成穿刺操作后,穿刺针管1可和导管2相对滑动,从而可从导管2中将穿刺针管1抽出,完成置管。\n[0034]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撕裂座套3上设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用于夹紧导管\n2,从而使穿刺针管1和导管2之间保持相对静止或者固定,也即固定结构在导管2上夹紧导管2而使穿刺针管1和导管2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具体而言,通过在握手导轨4上设置可撕裂座套3,且在可撕裂座套3上设置固定结构,并将固定结构设置于导管2和穿刺针管1的中段部分区域,使固定结构可以在套针导管进行穿刺操作时夹紧导管2和穿刺针管1的中段,从而实现导管2和穿刺针管1之间的相对静止或者固定,使针尖莱距离n大小保持不变,进而显著提高套针导管穿刺的成功率,避免仅通过导管2端部的导管座来固定莱距离n导致固定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此外,由于导管2可滑动地套设在穿刺针管1上,在套针导管完成穿刺操作后,可以松开固定结构,使其不再夹紧导管2和穿刺针管1,然后将穿刺针管1从导管2中滑动抽出,从而将导管2留在人体内完成置管。\n[0035] 实施例一:\n[0036] 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夹块7和第二夹块8,第一夹块7和第二夹块8分别设置在导管2的两侧。其中,第一夹块7和第二夹块8用于为导管2提供相向的夹紧作用力,从而使穿刺针管1和导管2之间保持相对静止或者固定。在该实施例的方案中,通过在可撕裂座套3上设置第一夹块7和第二夹块8,且第一夹块7和第二夹块8分别设置在导管2的两侧,从而使两个夹块可对导管2的外表面施加作用应力。在进行穿刺操作时,按照图1中所示的箭头h方向用力压紧第一夹块7和第二夹块8,使两个夹块分别对导管2提供相向的夹紧作用力,导管2的中段被夹紧从而保证针尖莱距离n保持不变,进而显著提高套针导管穿刺的成功率,避免仅通过导管2端部的导管座来固定莱距离n导致固定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此外,当撤去施加在第一夹块7和第二夹块8上的应力后,第一夹块\n7和第二夹块8不再夹紧导管2,此时导管2可在穿刺针管1上滑动,即可将穿刺针管1从导管2中滑动抽出,从而将导管2留在人体内完成置管。\n[0037] 在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第一夹块7和第二夹块8相互对称地设置在导管2的两侧。在该优选方案中,通过第一夹块7和第二夹块8相互对称的结构设计方式,可以在压紧第一夹块7和第二夹块8时,使第一夹块7对导管2的夹紧作用应力和第二夹块8对导管2的夹紧作用应力位于同一直线,从而更好地夹紧固定导管2和穿刺针管1的中段,保证针尖莱距离n保持不变,提高套针导管穿刺的成功率,避免两个夹块对导管2的夹紧作用应力不在同一直线导致压紧导管2时出现夹块滑脱或者错位的情况。\n[0038] 在该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中,第一夹块7和第二夹块8均为软质材料。在该进一步方案中,在压紧第一夹块7和第二夹块8时,第一夹块7和第二夹块8分别和导管2直接接触,从而为导管2提供夹紧作用力。因此,为了在本实用新型的套针导管穿刺操作过程中保护导管2的结构,第一夹块7和第二夹块8均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以减小第一夹块7对导管2以及第二夹块8对导管2造成的结构损伤。\n[0039] 实施例二:\n[0040] 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固定结构包括内夹块10,内夹块10设有第一V型槽,导管2和穿刺针管1设置在第一V型槽内。其中,内夹块10用于为导管\n2提供夹紧作用力,从而使穿刺针管1和导管2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在可撕裂座套3上设置内夹块10,且导管2设置在内夹块10的第一V型槽内,从而可通过内夹块10对导管2的外表面施加作用应力。更为具体地,在进行穿刺操作时,用力压紧内夹块10的两侧,使内夹块10的两侧对导管2提供夹紧作用力,导管2的中段被夹紧从而保证针尖莱距离n保持不变,进而显著提高套针导管穿刺的成功率,避免仅通过导管2端部的导管座来固定莱距离n导致固定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此外,当撤去用力后,内夹块10不再为导管2提供夹紧作用力,此时导管2可在穿刺针管1上滑动,即可将穿刺针管1从导管2中滑动抽出,从而将导管2留在人体内完成置管。\n[0041] 在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固定结构还包括外夹块9,外夹块9设有第二V型槽,内夹块10设置在第二V型槽内。其中,外夹块9用于为内夹块10提供夹紧作用力,从而使内夹块\n10夹紧导管2。在该优选方案中,通过在可撕裂座套3上设置外夹块9,且将内夹块10设置在外夹块9的第二V型槽内,即可可通过外夹块9对内夹块10的两侧施加作用应力,进而使内夹块10对导管2的外表面施加作用应力,实现对导管2中段的夹紧固定作用。具体来说,在进行穿刺操作时,按照图3所示的箭头q方向用力按压外夹块9和内夹块10,使内夹块10沿外夹块\n9的第二V型槽运动,外夹块9即可对内夹块10提供夹紧作用力,进而使内夹块10也对导管2提供夹紧作用力,导管2被压紧固定从而保证针尖莱距离n保持不变,使套针导管穿刺的成功率高。此外,当撤去用力后,内夹块10和外夹块9不再压紧,此时导管2可在穿刺针管1上滑动,即可将穿刺针管1从导管2中滑动抽出完成置管。\n[0042] 在该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中,内夹块10为软质材料。在该进一步方案中,在压紧内夹块10和外夹块9时,内夹块10的两侧和导管2直接接触,从而为导管2提供夹紧作用力。因此,为了在本实用新型的套针导管穿刺操作过程中保护导管2的结构,内夹块10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以减小直接接触对导管2造成的结构损伤。\n[0043] 优选地,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还包括导管座\n5,导管2固定设置在导管座5上,导管2和导管座5均可滑动地套设在穿刺针管1上。具体来说,导管座5位于导管2的端部位置,导管2固定设置在导管座5上,二者可滑动地套设在穿刺针管1上,当本实用新型的套针导管完成穿刺操作后,穿刺针管1可和导管2、导管座5相对滑动,从而可从导管2和导管座5中将穿刺针管1抽出,完成置管。\n[0044] 进一步地,导管座5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针座6上,从而使穿刺针管1和导管2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具体而言,通过将导管座5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针座6上,也即二者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套针导管进行穿刺操作时实现导管2和穿刺针管1之间的相对固定,从而使莱距离n大小保持不变。通过这种结构设计方式,可以避免在皮肤、肌肉等组织的包裹阻力下,出现导管2的尖端包裹穿刺针管1的针尖端出现穿刺困难的情况,以及由于导管2的尖端太后使莱距离n变大,从而出现导管2不能真正进入血管,导致穿刺置管失败的问题,显著提高套针导管穿刺的成功率。\n[004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段夹紧固定套针导管莱距离的装置,通过在可撕裂座套3上设置具有夹紧功能的固定结构,即可实现穿刺针管1和导管2在中段部分的夹紧固定,也即莱距离大小保持不变,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同时,通过在导管2的中段区域设置固定结构来夹紧固定导管2,使本实用新型的套针导管在进行穿刺操作时能更好地固定莱距离,起到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作用。此外,穿刺操作完成后,松开固定结构即可使穿刺针管1和导管2实现相对滑动,此时即可将穿刺针管1从导管中滑动抽出,完成置管,操作简单方便。\n[0046] 当然,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