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在电梯井洞口的支撑立柱(1),支撑立柱(1)的上、下两端连接在可受力结构(2)上;包括水平连接在电梯井外凸阳角位置和支撑立柱(1)之间的调整横梁(3);包括背向设置在电梯井洞口的一对门立柱(4),一对门立柱(4)的上、下两端连接在可受力结构(2)上;包括水平焊接在一对门立柱(4)内侧面上部之间的过梁(5);包括竖直设置封堵在电梯井洞口两侧的轻质隔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立柱(1)的顶端和底端均焊接有第一锚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立柱(1)的上、下两端通过穿过第一锚板(1.1)的螺栓连接在可受力结构(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调整横梁(3)的内端面焊接有第二锚板(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调整横梁(3)的内端通过穿过第二锚板(3.1)的螺栓连接在可受力结构(2)上,调整横梁(3)的外端面焊接在支撑立柱(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门立柱(4)的上、下端焊接有第三锚板(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门立柱(4)通过第三锚板(4.1)连接在可受力结构(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轻质隔墙包括封闭在可受力结构(2)和支撑立柱(1)之间的第一轻质隔墙(6),封闭在支撑立柱(1)和位于右侧的门立柱(4)之间的第二轻质隔墙(7),封闭在可受力结构(2)和位于左侧的门立柱(4)之间的第三轻质隔墙(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轻质隔墙由轻钢龙骨骨架、井道内侧封板、井道外侧封板和嵌填在井道内、外侧封板之间的防火岩棉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梁(5)为角钢;角钢开口朝外设置,水平肢位于上方,竖直肢与门立柱(4)焊接。
一种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老旧建筑改造电梯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n背景技术\n[0002] 为完善既有住宅使用功能,进一步改善城市老旧住宅区居民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既有建筑电梯增设施工越来越多,在老旧建筑改造新增电梯施工过程中,现有不规则电梯井新增围护墙体,一般设计为200mm厚砌筑墙体,但存在电梯井洞口边砌筑、圈梁及构造柱支模和混凝土浇筑安全防护难,井道脚手架搭设及材料组织难等现场问题,同时难以满足强度、防火等设计要求。\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解决电梯井洞口边砌筑、圈梁及构造柱支模和混凝土浇筑安全防护难,井道脚手架搭设困难,材料组织困难的问题。\n[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n[0005] 一种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在电梯井洞口的支撑立柱,支撑立柱的上、下两端连接在可受力结构上;包括水平连接在电梯井外凸阳角位置和支撑立柱之间的调整横梁;包括背向设置在电梯井洞口的一对门立柱,一对门立柱的上、下两端连接在可受力结构上;包括水平焊接在一对门立柱内侧面上部之间的过梁;包括竖直设置封堵在电梯井洞口两侧的轻质隔墙。\n[0006]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支撑立柱的顶端和底端均焊接有第一锚板。\n[0007]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支撑立柱的上、下两端通过穿过第一锚板的螺栓连接在可受力结构上。\n[0008]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调整横梁的内端面焊接有第二锚板。\n[0009]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调整横梁的内端通过穿过第二锚板的螺栓连接在可受力结构上,调整横梁的外端面焊接在支撑立柱上。\n[0010]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一对门立柱的上、下端焊接有第三锚板。\n[0011]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一对门立柱通过第三锚板连接在可受力结构上。\n[0012]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轻质隔墙包括封闭在可受力结构和支撑立柱之间的第一轻质隔墙,封闭在支撑立柱和位于右侧的门立柱之间的第二轻质隔墙,封闭在可受力结构和位于左侧的门立柱之间的第三轻质隔墙。\n[0013]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轻质隔墙由轻钢龙骨骨架、井道内侧封板、井道外侧封板和嵌填在井道内、外侧封板之间的防火岩棉组成。\n[0014]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过梁为角钢;角钢开口朝外设置,水平肢位于上方,竖直肢与门立柱焊接。\n[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n[0016]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梯门和井道调整骨架和轻质隔墙,用以解决电梯井洞口边砌筑难、圈梁及构造柱支模和混凝土浇筑安全防护难、井道脚手架搭设及材料组织难等现场问题,同时满足强度、防火等设计要求,实用性较强。\n[0017]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节约施工成本。\n附图说明\n[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平面图。\n[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立面图。\n[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1‑1剖面图。\n[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锚板和支撑立柱焊接的示意图。\n[0022]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锚板和调整横梁焊接的示意图。\n[0023]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锚板和门立柱焊接的示意图。\n[0024]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的A部放大图。\n[0025] 附图标记:1—支撑立柱、2—可受力结构、3—调整横梁、4—门立柱、5—过梁、6—第一轻质隔墙、7—第二轻质隔墙、8—第三轻质隔墙、1.1—第一锚板、3.1—第二锚板、\n4.1—第三锚板。\n具体实施方式\n[002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n[0027] 参见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在电梯井洞口的支撑立柱1,支撑立柱1的上、下两端连接在可受力结构2上;包括水平连接在电梯井外凸阳角位置和支撑立柱1之间的调整横梁3;包括背向设置在电梯井洞口的一对门立柱4,一对门立柱4的上、下两端连接在可受力结构2上;包括水平焊接在一对门立柱4内侧面上部之间的过梁5;包括竖直设置封堵在电梯井洞口两侧的轻质隔墙。\n[0028] 支撑立柱1,为200X200X5mm的方钢管,支撑立柱1的顶端和底端均焊接有第一锚板\n1.1,第一锚板1.1上开有第一连接孔;支撑立柱1的上、下两端通过穿过第一锚板1.1的螺栓连接在可受力结构2上。\n[0029] 调整横梁3,为20a#工字钢,调整横梁3的内端面焊接有第二锚板3.1,第二锚板3.1上开有第二连接孔,调整横梁3的内端通过穿过第二锚板3.1的螺栓连接在可受力结构2上,调整横梁3的外端面焊接在支撑立柱1上。\n[0030] 门立柱4为20a#槽钢门立柱,一对门立柱4背向设置;一对门立柱4的上、下端焊接有规格为300*175*10厚的第三锚板4.1,焊缝高度5mm;一对门立柱4之间的间距比电梯门宽\n200mm。\n[0031] 过梁5是规格为75X75X5mm的角钢,角钢开口朝外设置,水平肢位于上方,竖直肢与门立柱4焊接;角钢过梁的设置方向固定,不能反向安装;过梁5每层设置一根。\n[0032] 轻质隔墙包括封闭在可受力结构2和支撑立柱1之间的第一轻质隔墙6,封闭在支撑立柱1和位于右侧的门立柱4之间的第二轻质隔墙7,封闭在可受力结构2和位于左侧的门立柱4之间的第三轻质隔墙8。\n[0033] 轻质隔墙的具体内部结构包括100系列轻钢龙骨骨架,固定于可受力结构2;包括井道内侧封板,为3层15厚耐火纸面石膏板,固定于100系列轻钢龙骨骨架;包括井道外侧封板,为2层12厚耐火纸面石膏板,固定于100系列轻钢龙骨骨架;包括嵌填在井道内、外侧封板之间的50mm防火岩棉,防火等级为A级,容重≥120Kg/m³;轻质隔墙满足防火、隔声要求,耐火极限可达3h。\n[0034] 选用20a#槽钢作为门立柱4,选用200*200*5方钢管作为支撑立柱1,为后期石材干挂做准备,因隔墙外表面与周边原砌筑或混凝土墙面不平齐。\n[0035] 针对井道形状不规则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井道中增加200*200*5方钢管作为支撑立柱1,垂直方向焊接20a#工字钢作为调整横梁3,将井道形状调整为规则矩形。\n[0036] 本实用新型不规则电梯井道围护轻质隔墙施工结构的安装方法:\n[0037] 1,第一部分,电梯门和井道调整骨架安装:\n[0038] 1在电梯井洞口两侧设置一对门立柱4,将一对门立柱4的上、下端固定在可受力结构2上。\n[0039] 2在在电梯井洞口处,将支撑立柱1的上、下端连接在可受力结构2上。\n[0040] 3将调整横梁3连接在电梯井外凸阳角位置和支撑立柱1之间。\n[0041] 4将过梁5水平焊接在一对门立柱4的上部之间。\n[0042] 5一对门立柱4、支撑立柱1、调整横梁3和过梁5形成电梯门和井道调整骨架。\n[0043] 2,第二部分,轻质隔墙安装:将轻质隔墙分别安装在可受力结构2和支撑立柱1之间,支撑立柱1和位于右侧的门立柱4之间,可受力结构2和位于左侧的门立柱4之间。\n[0044]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n[0045]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