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从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矿中回收金的工艺 |
申请号 | CN201010615239.1 | 申请日期 | 2010-12-20 |
法律状态 | 暂无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3706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IPC分类号 | B;0;3;B;7;/;0;0;;;C;2;2;B;1;1;/;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技术开发区兴科东大街1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李岩;徐政;宋永胜;周桂英;李文娟 |
代理机构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佩兰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矿中回收金的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原矿首先经磨矿分级摇床分离出自然金和毒砂,得到金精矿1、尾矿1或尾矿2;尾矿含硫量较低,即得到尾矿1,则处理后直接送尾矿库;尾矿含硫量较高,即得到尾矿2,则需经磨矿浮选处理,得到硫精矿和尾矿1;将摇床中矿进一步细磨浮选,浮选尾矿为硫精矿,浮选精矿为金精矿2或含金硫精矿;浮选精矿含金品位较高,即得到金精矿2.;浮选精矿含金品位较低,即得到含金硫精矿,则需磨矿分级后进一步经摇床富集得金精矿2,摇床尾矿为硫精矿。新工艺通过重选浮选交替结合的处理方式,大幅提高金精矿品位,同时,将大部分砷富集到金精矿中,提高硫的利用率。在处理黄铁矿品位较高,金大量分布在黄铁矿中的矿样时,仍能得到一定量的合格金精矿。
1.一种从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矿中回收金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原矿首先经磨矿、分级、摇床,得到自然金及毒砂富集的金精矿1以及尾矿1或尾矿2;
(2)、若(1)中尾矿含硫量较低,即得到尾矿1,则处理后直接送尾矿库;若(1)中尾矿含硫量较高,即得到尾矿2,则需经磨矿浮选处理,得到硫精矿和尾矿1;
(3)、将摇床中矿进一步细磨浮选,浮选尾矿为硫精矿,浮选精矿为金精矿2或含金硫精矿;
(4)、若(3)中浮选精矿含金品位较高,即得到金精矿2.;若(3)中浮选精矿含金品位较低,即得到含金硫精矿,则需磨矿分级后进一步经摇床富集得金精矿2,摇床尾矿为硫精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矿中回收金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当(1)中的尾矿含硫量小于20%时为尾矿1,该尾矿经处理后送尾矿库,当尾矿含硫量大于20%时为尾矿2,将尾矿经磨矿、浮选,得到硫精矿及尾矿1,该尾矿经处理后送尾矿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矿中回收金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当(3)中的浮选精矿含金量大于16g/t时为金精矿2,当浮选精矿含金量小于16g/t时为含金硫精矿,将含金硫精矿经磨矿分级、摇床,得到精矿及尾矿,精矿为金精矿2,尾矿为硫精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从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矿中回收金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1)中的磨矿分级的细度为-0.1mm或-0.15mm;所述(2)、(3)中磨矿的细度满足-0.074mm60%~80%的粒度要求;所述(4)中的磨矿分级的细度为-0.074mm。
一种从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矿中回收金的工艺\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含砷含硫难处理金矿中回收金的工艺,尤其是处理高砷高硫金矿,且金在原矿各组分中均有较高含量时,具有较好的效果。\n背景技术\n[0002] 传统高砷高硫金矿处理工艺是矿石破碎、磨矿,根据物质组成及金在各组分中的分布情况,采用浮选法或重选法处理。经该工艺处理,所得精矿品位、回收率均较低,且当黄铁矿品位较高,金大量分布在黄铁矿中时无法得到合格的金精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工艺。\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矿中回收金的工艺,本工艺可大幅提高金精矿品位,同时,将大部分砷富集到金精矿中,提高硫的利用率。\n[0004]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n[0005] (1)、原矿首先经磨矿分级摇床分离出自然金和毒砂,得到金精矿1、尾矿1或尾矿\n2;\n[0006] (2)、若(1)中尾矿含硫量较低,即得到尾矿1,则处理后直接送尾矿库;若(1)中尾矿含硫量较高,即得到尾矿2,则需经磨矿浮选处理,得到硫精矿和尾矿1;\n[0007] (3)、将摇床中矿进一步细磨浮选,浮选尾矿为硫精矿,浮选精矿为金精矿2或含金硫精矿;\n[0008] (4)、若(3)中浮选精矿含金品位较高,即得到金精矿2.;若(3)中浮选精矿含金品位较低,即得到含金硫精矿,则需磨矿分级后进一步经摇床富集得金精矿2,摇床尾矿为硫精矿。\n[0009] 所述的(1)中的磨矿分级的细度为-0.1mm或-0.15mm;所述(2)、(3)中磨矿的细度满足-0.074mm 60%~80%的粒度要求;所述(4)中的磨矿分级的细度为-0.074mm或-0.09mm。\n[0010] 本发明的优点是:\n[0011] 新工艺通过重选浮选交替结合的处理方式,大幅提高金精矿品位,同时,将大部分砷富集到金精矿中,提高硫的利用率。在处理黄铁矿品位较高,金大量分布在黄铁矿中的矿样时,仍能得到一定量的合格金精矿。\n附图说明\n[0012]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3] 如工序1,2所示,将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矿(下称原矿)通过磨矿分级,得到适合矿物初步选别的粒度。分级产品进入摇床重选工艺。\n[0014] 如工序3所示,通过摇床重选,首先将自然金及毒砂进行富集,得到金精矿1;摇床中矿进入下一步工序4处理。摇床尾矿若其中含硫很低,即得到尾矿1则直接处理后送尾矿库;若尾矿中硫含量较高,即得到尾矿2,则需进入工序6磨矿处理,使黄铁矿充分单体解离,磨矿后的产品进入工序7进行浮选,得到合格的硫精矿和尾矿1。\n[0015] 如工序4所示,摇床中矿进入磨矿工序,将矿物细磨至合适粒度,磨矿后产品进入浮选工序。\n[0016] 如工序5所示,磨矿后的产品经浮选,得到含金品位较高的金精矿2,浮选尾矿即合格的硫精矿。若得到的精矿含金品位较低,即得到金精矿3,则需进一步经工序8、9所示的磨矿分级处理,分级后的产品经工序10摇床处理得到金精矿2,摇床尾矿即为合格的硫精矿。\n[0017] 以上所述的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矿中金的含量2~3g/t,硫的含量>25%,砷的含量>1%。工序1、2磨矿分级细度为-0.1mm或-0.15mm,工序8、9磨矿分级细度为-0.074mm或-0.090mm,工序4、6磨矿细度为-0.074mm60%~80%,工序5浮选时采用石灰做调整剂,pH值保持10~11;捕收剂用量100~200g/t,起泡剂用量10~20g/t,工序6采用硫酸铜做调整剂,用量50~100g/t,捕收剂用量50~100g/t,起泡剂用量10~20g/t,工序3、10摇床产品个数>6,通过分析化验每个产品的金、砷、硫的含量确定每个产品的精矿尾矿归属。最终金精矿1的金品位>30%,金精矿2的金品位>16%,金总回收率大于60%;硫品位大于35%,回收率>75%。\n具体实施方式\n[0018] 实施例\n[0019] 该新工艺应用于某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矿。安徽某高砷高硫金矿中的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部分碎裂、蚀变为胶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等,局部矿块见有少量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其它金属硫化物;脉石矿物很少,主要是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其次为粘土矿物、蚀变矿物绿泥石和绢云母,及少量石英、长石等。金部分为以微细粒形态存在的自然金,大部分与砷黄铁矿、胶黄铁矿及脉石密切共生,极难解离。总体而言,该矿含砷、含硫高,金难以解离,属于典型的难处理金矿。\n[0020] (1)如附图所示,原矿首先经磨矿分级至-0.1mm,使其中的大部分自然金及毒砂充分单体解离;\n[0021] (2)分级后的产品经摇床后得到品位为34.15g/t,回收率为39.55%的含砷金精矿,尾矿含硫较低,处理后直接送尾矿库。\n[0022] (3)摇床中矿经磨矿至-0.074mm75%后进行浮选。浮选采用石灰为调整剂,pH值保持10~11,丁胺黑药为捕收剂,用量100g/t,起泡剂为2#油,用量10g/t,得到含金\n11.73g/t的含金硫化矿和品位为38.19%,回收率为57.82%的黄铁矿精矿。\n[0023] (4)含金硫化矿经二次磨矿分级至-0.074mm后经摇床得到品位为16.42g/t,回收率为22.29%的金精矿和品位为40.70%,回收率为24.29%的黄铁矿精矿。
法律信息
- 2022-11-2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03B 7/00
专利号: ZL 201010615239.1
申请日: 2010.12.20
授权公告日: 2013.10.23
- 2021-05-25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1.05.11
专利权人由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变更为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地址由101407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兴科东大街11号变更为101407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技术开发区兴科东大街11号
- 2019-07-12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9.06.25
专利权人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变更为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由100088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2号变更为101407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兴科东大街11号
- 2013-10-23
- 2012-09-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03B 7/00
专利申请号: 201010615239.1
申请日: 2010.12.20
- 2012-07-1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0-12-01
|
2010-07-17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